一、资本运营有效控制 理财成果见效快(论文文献综述)
赵鑫[1](2020)在《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异常迫切。为了应对这种需求,我国自2014年起成立了数量众多、总规模庞大的政府投资基金。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基金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各自优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起兼容宏观战略目标和微观效率机制的投资策略体系,并完善相应的财政支持机制,以最小化政府干预的成本,最大化政府投资基金的干预收益,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和经济效应。而以往的研究或偏重于宏观战略的探讨、或偏重于微观效果的分析,缺乏宏观目标与微观机制相融合的分析视角。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的研究,将财政的宏观策略目标与基金的微观效率目标相统一,建立起目标清晰、路径明确的投资策略和财政支持体系,为更好的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作用进行一些有益探索。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正是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才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纠正市场失灵。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合力,突破关键领域的发展瓶颈。政府投资基金则是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基金运作中,要实现宏观战略与微观效率的兼顾,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投资策略体系,而这一策略体系要得到有效的执行,离不开完善的财政支持机制。本文从投资方向、投资方式和投资时点三个维度构建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模型,并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有力的印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美国经验的深入对比分析,指出财政支持机制是保证投资策略能够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而这方面也正是中国政府投资基金面临的短板,急需完善相关机制。结合理论、实证和美国经验的分析,本文对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基金、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对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通过投入产出模型、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方向策略的有效性。即政府投资基金应该以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为宏观策略目标,投资于带动效应强、市场失灵显着、社会综合收益高的产业。实证分析显示,政府投资基金对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产业进行投资后,切实促进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并且这种促进效用是其他财政支出方式所不具有的。2、通过分阶段、分行业多元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方式策略的有效性。即政府投资基金在政府干预成本低、社会总收益高的领域,应该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干预成本高、社会总收益高的领域,应该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投资基金采取间接投资方式取得的效果更好,尤其是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人具有最优的投资效果,应给予重点支持。3、通过分阶段效果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时点策略的有效性。即财政应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加强对政府投资基金的资本和机制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基金的积极投资带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政府投资基金对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都更显着。4、通过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三维度投资策略的合理性,并指出财政支持机制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成功经验和A基金的失败教训,验证了遵循本文所提出的投资策略,是实现政府投资基金宏观战略目标和微观效率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两只基金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指出财政支持机制是保证投资策略能够得以切实执行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建立了兼容宏观战略与微观效率的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体系。2、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投资策略体系的合理性、可行性,为财政创新投入方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证支撑。3、从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的高度,提出了系统性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优化投资策略的政策建议。
曹力逸[2](2020)在《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影响 ——以XY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4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管局四家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新规旨在统一全国资管市场管理标准,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理财类资管产品。资产托管业务作为资管产品构成角色的铁三角之一,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工作势必会给托管行业造成冲击。银行理财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只有15年,但是已经稳居着国内资管市场第一的份额占比。银行理财依托大型商业银行,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客户群体,凭借着稳定收益率和保障本金的印象,成为人们进行投资理财的首选。托管人作为保管理财资金安全的首要责任人,同时还肩负监督管理银行投资运作的职责,承担着理财产品净值复核工作。基于上述研究背景,银行理财产品相较于其他金融产品一直是资管市场受监管力度最低的代客资管产品,因为一直追求着高速扩张,所以发展的过程衍生出一系列风险问题和合规问题,具体包括刚性兑付、资金池运作、多层嵌套、非标债权期限错配、委外导致杠杆率过高,而资管新规的提出就是为了整改理财产品的乱象。而托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争相发展的中间业务,面对银行理财改革带来的影响,应该如何应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新银行理财对托管业务的影响路径,从路径出发寻找合适的应对策略。本文通过解读资管新规政策,结合资产托管业务和银行理财的定义和本质,找出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方式,在此基础上探究新银行理财对资产托管业务影响的成因和路径,再利用案例的分析研究,从其中找到托管银行适应影响的方法。在案例选择方面因为XY银行托管业务近十年发展良好、规模行业领先、运营理念超前等特点,所以通过研究该案例能够更深入探明新银行理财对托管业务的影响路径。进而可以从托管银行的角度出发,提出更有效的政策建议,来帮助托管银行适应理财变革的过渡期,抓住转型机会,建立新的发展优势。在基础理论方面,本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了解资产托管业务出现的背景,明白了投资人、管理人、托管人三个角色在代客资管产品中的关系,本文基于三者的关系和职责对影响方式进行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路径的区分;通过契约理论,分析托管银行针对新银行理财需要改进和适应的方面;通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对新银行理财给托管银行带来的风险挑战做出分析,结合新银行理财的特点研究出避免风险问题发生的方式。本文通过问题的发现、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试图从概念分析、制度解析、理论框架等方面入手,对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产品变革做出分析,梳理出新银行理财对资产托管的影响路径,比较新规前后国内托管业务市场的变化。接着以XY银行为例,结合实际情况验证影响路径的结论,根据托管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为商业银行平稳发展托管业务提供合理化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通过对银行理财和托管业务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关系的分析,结合案例探究了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对托管业务的影响路径,直接影响路径包括托管账户管理影响、核算估值管理影响、投资监督管理影响;间接影响路径包括托管业务规模和结构影响、托管银行资源配置影响。针对各类影响,本文提出了托管业务适当改变市场拓展方向、建立新的托管运营制度、提高科技和人才投入、开发创新服务来减少和适应影响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托管行业适应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变革影响有一定借鉴意义。
陈玉光[3](2020)在《YN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以来,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陆续组建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如何对其所属企业进行监管,采取何种财务管控模式及措施,以实现财务管控目标,成为能否实现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目标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财务管控相关理论,以YN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为案例,对如何完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财务管控理论研究现状、界定相关概念及梳理相关理论基础;然后,简述YN资本公司基本情况、分析其当前财务管控体系及存在的重大决策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队伍建设、财务信息质量保障、业绩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深入分析YN资本财务管控环境,以全视角对财务管控体系、方法和手段等进行研究,提出分类确定管控模式、强化控制手段、完善监督措施、健全保障机制等完善财务管控体系的策略及保障措施。
吴暑霞[4](2020)在《东方精工高溢价并购普莱德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2014年监管放松以来,并购频发,并购估值增值率不断增高,这导致高溢价并购频发。然而,近年高溢价并购的成功率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企业的业绩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所以,针对该现象,本文以东方精工并购普莱德的事件为例,分析高溢价并购的影响因素、高溢价并购的经济后果,来探讨并解决高溢价并购中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希望为日后该类并购的公司提供建议。首先,本文对高溢价并购的相关文献和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接着,本文按照“溢价界定—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后果分析”的逻辑展开案例分析。其中,在“溢价界定”部分,本文从行业和历史并购两个角度将此次并购界定为高溢价并购。在“影响因素分析”部分,本文从东方精工的并购动机,东方精工管理层过度信等八个角度解释东方精工愿意接受高溢价对价的原因。在“经济后果分析”部分,本文分别对东方精工并购后的短期业绩以及长期业绩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结论与启示。案例研究发现:第一,东方精工在并购后虽然短期绩效得到大幅提升,但是长期绩效却大幅下降。不仅如此,并购溢价、并购预期与并购绩效相差较大,说明此次的溢价并不合理。第二,导致此次并购溢价率过高的客观因素是标的企业的账面净资产无法反映其真实价值。对此,本文对相关部分提出建议:完善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量化企业的投资价值。第三,若并购方管理层过度自信,则管理层会高估收益、低估风险,从而会扩大此次的并购溢价程度。对此,相关企业应将并后绩效的实现情况纳入管理层的业绩考核,并加强高管的监督和管理。第四,高溢价并购通过伴随着高预期、高承诺。对此,相关政府部分应当对“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案例加强监管,并对未达业绩对赌的标的企业梳理明确的问责和惩戒机制。
袁慧婷[5](2020)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航证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证券业目前正在进行各种改革,有关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但是,如果相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它们将成为国内证券公司发展的瓶颈。2015年,中国政府全面放开了金融市场,外资金融机构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这些外国金融机构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方面相对成熟,势必会对国内金融公司产生一定影响。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等领先的证券公司率先开设了网上开户服务,以克服区域性的业务扩张限制。华创证券等中小型证券公司试图创新金融互联网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并获得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我国还颁发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包括扩大金融产品市场和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与此同时,各级监管机构联手启动了互联网金融保护计划,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创造了更多有利可图的机会。2013年3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使证券公司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立网点及营业部。大型证券公司已大规模增加了网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政策的逐步宽松,为证券经纪业务参与线上营销活动打下了基础,但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经纪业务的佣金率。传统的渠道盈利模式已经结束。本文经过调查研究,通过对证券公司进行环境分析并利用国内外先进证券公司的相关经验,为协调和优化中航证券经纪业务发展策略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相关的背景和概念入手,分析了中航证券营销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尚未对潜在客户有效细分;目标客户结构单一;无法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营销渠道较为单薄;营销团队能力有待提升。文章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中航证券公司的营销环境,并提出了互联网模式下中航证券公司营销策略的优化措施,主要从产品多元化、渠道多样化、目标客户精准化、回报合理化等方面提出了较为有效的建议。
邹范卿[6](2020)在《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以J银行江苏分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以及城商行、农商行的队伍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在市场变化以及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利差空间逐步缩小,已无法再单纯依靠利差挣得盆满钵满。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轻资本、可持续发展的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当前发展转型的重中之重。面对新时期金融市场的变局,国内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转型发展路径,找到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转型之路。资产托管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着轻资产、轻资本、轻成本、低风险的特点。发展资产托管业务能够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通过托管账户的开立,能够带来大量低成本的负债,产品资金清算可带动结算及结售汇业务发展。此外,资产托管业务需要与商业银行、信托、券商、保险、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所有金融机构建立联系,通过资产托管业务也可有效联动投行、金融市场等业务。因此,资产托管业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本文以J银行江苏分行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方法,对资产托管行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虽然经历20余年的发展产托管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伴随着“大资管”爆发式的增长,也带来一些发展的后遗症,行业存在法律法规建设不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等问题。同时,商业银行自身也存在人才队伍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模式亟待更新等问题。最后,本文对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行业存在问题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提出应注重人才培养,加快队伍建设,优化业务推进机制,加大营销力度;坚持创新理念,持续探索发展新动力,合规经营,强化风险管理的相关建议。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介绍了资产托管业务研究的相关背景,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同时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资产托管业务进行理论研究的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资产托管业务的定义、产品发展情况以及托管业务的基本职责,并对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为何商业银行因大力发展资产托管业务,同时对本文的理论研究依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部分阐述了国内外以及江苏地区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现状。介绍了国内外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特点。第四部分对J银行江苏分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就J银行江苏分行的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J银行江苏分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第五部分借鉴J银行托管业务发展的经验教训,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几条对策: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快队伍建设,二是加大营销力度,优化业务推进机制;三是坚持创新理念,持续探索发展新动力;四是合规经营,强化风险管理。第六部分是展示整个研究的结论和展望。
李颖琦[7](2020)在《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零售金融业务的创新与深化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方向。由于我国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互联网推动科技金融、金融脱媒等现象的出现,同时零售金融产品也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各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零售金融业务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商业银行必须对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细致、科学、准确的定位分析,对市场进行严密、合理的细分,通过竞争战略指导其发展方向。H银行作为当地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拥有良好的品牌优势和灵活的管理机制,依托其在当地渠道、人力等方面的优势服务本地金融市场,借助区域经济发展稳健的良好背景,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本文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SWOT理论分析等方法,梳理制约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发展的各项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总结其一方面受限于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竞争威胁,另一方面存在易受区域经济周期性影响、网点布局合理性需完善、需进一步充实专业人才队伍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及贷款业务种类较少等问题,经过与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匹配分析,明确了把聚焦差异化战略作为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的首选。结合当地特殊经济环境和H银行的自身资源及能力,确定聚焦市民服务差异化、聚焦普惠金融差异化、聚焦财富管理差异化的策略,并从制度建设、科技信息建设、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防控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实施的保障机制,以实现聚焦差异化竞争战略有效实施。
余荫[8](2020)在《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也带来了个人财富积累的增加,关注且主动理财的客户数也不断增加。同时自从财政部推行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以来,银行在开始聚焦于传统银行存贷差的问题同时,也开始主动关注零售客户资产提升及价值挖掘,而理财业务不仅能为银行带来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更能够通过优化客户资产配置的方式调整和优化银行传统的盈利结构,因此,各大银行均对理财产品营销投入了更多精力。另一方面,给传统银行业带来较大冲击的还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营销策略也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对于银行业而言,如何改善现阶段的营销策略以提升自身利润空间及市场竞争力是每个商业银行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因此,探讨ZY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策略的优化将有着非常高的实践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为ZY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从ZY银行现实情况出发,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为基本遵循,深入分析ZY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优化方向。首先,文章对ZY银行及其理财产品做了简要介绍后,具体分析ZY银行的内外部营销环境,并重点指出了ZY银行目前的理财产品营销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未来的风险威胁。其次,在结合4Rs理论阐述了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现状后,从关联、反应、关系、回报方面详细剖析了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存在的线上渠道关联效果不理想、产品额度及种类供应不足、销售过程中已出现客户流失、缺乏综合性组合化服务等问题,并结合问卷调查用户反馈结果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包括大数据应用精准性不足、理财营销品牌度不够、客户需求及定位不准确、营销观念陈旧、内控管理运转不力等。随后,针对问题逐一从优化关联效果、提高反应速度、密切客户关系、共赢获得收益和回报四个方面分别给出具体可行的营销改进政策建议。并在最后,从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信息技术、经费保障政策支持四个方面分别给出了保障政策措施。本文在现代化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适合ZY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综合营销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会对ZY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营销提供直接的指导和帮助,对当前形势下的同业也提供借鉴和思考,同时也检验和丰富了自己所学习的相关营销管理理论。
孙馨彤[9](2020)在《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除传统竞争者外,支付宝、京东金融、美团等互联网公司也开始跨界金融业,凭借其雄厚的客户资源和科技实力,异军突起,竞争实力不容小觑。众多银行也开始进行改革,以谋求未来持续性发展。由于零售银行业务在改革过程中具有易执行、见效快的特点,众多商业银行将转型的重点放在了零售银行业务上。而在这其中,由于存贷差效益的进一步缩水,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的活动。目前已经成为众多发达国家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本文重点对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主要针对业务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分别从战略、产品、内部管理三方面进行说明,并结合实际与竞争的对手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对比研究。同时,对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战略管理、客户管理、渠道建设、风险控制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外部原因分析、内部原因分析,并通过宏观环境分析、企业内部分析、竞争环境分析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情况进行了梳理,最后利用SWOT分析模型明确战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选择了以金融科技为依托的差异化战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战略、客户、渠道、风险四方面管理模式的改革,最终构造跨界生态系统,实现多方合作者的互利共赢,推动银行良性发展。以期为吉林银行在未来进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时提供参考。
许婧[10](2020)在《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零售银行业务是指,银行以自然人、家庭、小微企业等为服务对象,提供个人储蓄、网上银行、家庭、个人理财、有价证券、投资理财咨询等各类金融服务的业务,它与传统银行业务有着重要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收益稳定、风险性小、资金占用少、服务产品类型多样等特点。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开辟新市场、新领域、新经营方式、在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外银行对于零售业务的发展要比国内银行早,国外学者普遍认为,银行零售业务要想长足发展,就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按照客户需求创新零售业务产品,丰富产品体系,使每一个阶层人员都能找到需求定位,以满足人们要求的收益稳定、风险性小的需求。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金融业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商业银行的发展也越来越向零售业务方向倾斜,因此国内一些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起步相比国外较晚,因此研究的相关理论较少,理论的创新都也不够,而且缺乏指导和实际借鉴意义。该篇文章以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JT农商银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及SWOT分析,而后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经验借鉴,最后提出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优化方案。
二、资本运营有效控制 理财成果见效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本运营有效控制 理财成果见效快(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主题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一般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研究 |
1.2.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研究 |
1.2.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与产业政策 |
1.2.4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与技术经济 |
1.2.5 政府投资基金与财政支持机制 |
1.2.6 文献评述 |
1.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
1.3.1 市场失灵理论 |
1.3.2 财政相关理论 |
1.3.3 政府失灵及委托代理理论 |
1.3.4 政策性金融理论 |
1.3.5 理论评述 |
1.4 主要概念界定 |
1.4.1 政府投资基金的概念 |
1.4.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概念 |
1.4.3 财政支持机制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 |
1.6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
1.6.1 本文的创新 |
1.6.2 存在的不足 |
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分析 |
2.1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设立情况 |
2.1.1 我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总量及结构情况 |
2.1.2 国家级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及分类情况 |
2.2 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支持机制现状 |
2.2.1 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出资支持 |
2.2.2 其他配套支持机制 |
2.2.3 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支持部门现状 |
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三维度分析 |
3.1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
3.1.1 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的宏观策略模型 |
3.1.2 社会综合收益最大化的微观机制模型 |
3.1.3 投资方向的宏观策略内涵 |
3.1.4 投资方向的微观策略内涵 |
3.2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 |
3.2.1 投资方式的模型构建 |
3.2.2 投资方式的宏观策略内涵 |
3.2.3 投资方式的微观策略内涵 |
3.3 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
3.3.1 不同水平生产模型的构建 |
3.3.2 宏观策略层面的投资时点内涵 |
3.3.3 微观策略层面的投资时点内涵 |
3.3.4 低水平经济均衡的判断依据 |
4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实证分析 |
4.1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分析 |
4.1.1 高带动效应产业分析 |
4.1.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特点分析 |
4.1.3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方向的宏观效果分析 |
4.2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分析 |
4.2.1 数据的分类处理 |
4.2.2 模型与变量设置 |
4.2.3 回归结果 |
4.2.4 对回归结果的分析 |
4.3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分析 |
4.3.1 对经济均衡水平的研判 |
4.3.2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时点的微观效果分析 |
4.3.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时点的宏观效果分析 |
4.4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效果评价的案例分析 |
4.4.1 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成功案例分析 |
4.4.2 基金的失败案例分析 |
4.4.3 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效果评价 |
4.5 财政支持机制对投资策略的影响分析 |
4.5.1 财政支持机制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
4.5.2 财政支持机制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 |
4.5.3 财政相关机制变化影响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
4.5.4 财政的公共性是投资策略得以切实执行的机制保障 |
4.5.5 财政的资本动员机制是提升投资策略效果的物质保障 |
5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经验借鉴 |
5.1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分析 |
5.1.1 DARPA计划的投资方向 |
5.1.2 SBIC计划的投资方向 |
5.2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分析 |
5.2.1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间接投资策略 |
5.2.2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直接投资策略 |
5.3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分析 |
5.3.1 美国经济达到低水平均衡的宏观指标 |
5.3.2 美国经济达到低水平均衡的产业结构指标 |
5.4 美国政府投资基金的监管与支持机制分析 |
5.4.1 DARPA计划及其监管与支持机制 |
5.4.2 SBIC计划及其监管与支持机制 |
5.5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对比分析 |
5.5.1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的相同点 |
5.5.2 中美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支持机制的不同点 |
5.6 美国经验对中国政府投资基金的借鉴意义 |
5.6.1 投资于市场失灵明显并且社会综合收益高的领域 |
5.6.2 提高财政资金投入强度并实现差异化出资安排 |
5.6.3 采取信息成本最低的投资方式 |
5.6.4 在经济实现低水平均衡后才进行大规模投资 |
5.6.5 建立完善的基金支持机制 |
6 中国政府投资基金及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6.1 政府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 |
6.1.1 投资方向不当导致投资策略执行偏差 |
6.1.2 直接投资方式占比过高与成功经验不符 |
6.1.3 基金部门化和同质化降低了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
6.1.4 单只基金规模过大造成忽视投资策略经济性的压力 |
6.2 财政支持机制存在的问题 |
6.2.1 相关配套支持机制的碎片化 |
6.2.2 资本动员机制缺乏稳定性和带动性 |
6.2.3 缺乏政策之间的统筹协调 |
6.3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
6.3.1 转轨中部门和局部利益尾大不掉导致战略扭曲 |
6.3.2 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不到位 |
6.3.3 基金预算绩效管理措施不到位 |
6.3.4 基金立法不健全且执行机构缺失 |
7 完善财政支持机制优化投资策略的思路与建议 |
7.1 以现代财政制度为统领建立通盘的政府投资基金体系 |
7.2 以财政全域治理理念建立常态化的财政支持机制 |
7.2.1 建立现代政府投资基金预算制度 |
7.2.2 加强财政对政府投资基金的差异化投入力度 |
7.2.3 落实财政绩效管理机制 |
7.2.4 理顺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关系 |
7.3 由财政部牵头建立政府投资基金监管体系 |
7.3.1 部际协调监管模式 |
7.3.2 组建政策性金融监管委员会模式 |
7.3.3 建立统一规范的基金管理制度 |
7.4 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策略 |
7.4.1 细分与整合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 |
7.4.2 缩小单只基金的资金管理规模 |
7.4.3 降低国家级基金直接投资方式的比重 |
7.4.4 改变部门各自为政的基金设立方式 |
7.4.5 动态优化掌握政府投资基金的投资时点 |
7.5 建立科技银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 |
7.6 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 |
7.6.1 加强制度统筹协调 |
7.6.2 加强政策执行协调 |
7.6.3 加强人员交流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2)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影响 ——以XY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一、基本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局限 |
一、本文的创新 |
二、本文的局限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文献 |
二、国内研究文献 |
三、文献评述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契约理论 |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对资产托管业务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 |
一、银行理财需要采用新的估值方式 |
二、银行理财采用新的资金账户使用方式 |
三、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减缓 |
第二节 银行理财对资产托管业务的直接影响路径 |
一、银行理财的估值方式影响托管业务的核算管理 |
二、银行理财的账户设立方式影响托管业务的账户管理 |
三、银行理财的风险控制影响托管业务的投资监督管理 |
第三节 银行理财对资产托管的间接影响路径 |
一、银行理财的规模变化影响资产托管的规模和结构 |
二、银行理财的管理变化影响托管业务资源配置 |
第四章 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和银行理财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现状及特征 |
一、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市场结构 |
二、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行业特点 |
三、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银行理财的现状及特征 |
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结构 |
二、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特点 |
三、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银行理财变革对商业银行托管业务产生影响的案例分析——以XY银行为例 |
第一节 XY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情况介绍 |
第二节 XY银行托管业务受到新银行理财间接影响的变化 |
一、产品结构、规模的变化 |
二、系统开发侧重和人员配置的变化 |
第三节 XY银行托管业务受到新银行理财直接影响的变化 |
一、理财产品托管账户管理变化 |
二、理财产品投资监督管理变化 |
三、理财产品核算估值管理变化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确立正确的市场拓展方向 |
二、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强调独立性 |
三、加大系统研发,培养专业人员 |
四、提供创新性服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3)YN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
二、财务管控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财务管控理论 |
二、财务管控模式 |
第三章 YN资本财务管控体系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公司简介 |
一、历史沿革 |
二、发展现状 |
三、阶段目标 |
第二节 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现状 |
一、利用章程设计治理控制 |
二、外派董监高参与法人管理 |
三、拟定制度明确管理权限 |
四、实施结果指标考核控制 |
第三节 体系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重大决策管控失控 |
二、资金缺乏统一管理 |
三、财务队伍缺乏有效管控 |
四、财务信息质量缺乏保障 |
五、业绩考核体系不完善 |
第四章 YN资本财务管控体系完善策略及保障措施 |
第一节 结合业务定位分类确定管控模式 |
一、分析企业定位,明确管控界限 |
二、分类确定管控目标及模式 |
第二节 通过制度、资金、人员统管强化管控手段 |
一、完善财务内控体系,强化风险控制 |
二、构建资金统管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
三、执行财务垂直管理,强化人员控制 |
第三节 采用互联网、预算监控措施实施全程监督 |
一、应用互联网技术,强化实时监督 |
二、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监督经营行为 |
第四节 健全财务监察、检查制度保障管控成效 |
一、设置财务监检机构,明确职责范围 |
二、执行财务监察,夯实管控基础 |
三、开展重大决策检查,监督管控效果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东方精工高溢价并购普莱德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1.5 本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1 高溢价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2 高溢价并购的经济后果的研究 |
2.2.3 文献评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2.2.3 过度自信理论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2.5 博弈论 |
3 高溢价并购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 |
3.1 并购溢价及其产生 |
3.1.1 并购溢价的本质 |
3.1.2 并购溢价的产生 |
3.2 我国企业高溢价并购情况 |
3.2.1 高溢价并购呈常态 |
3.2.2 高溢价并购发生在特定行业 |
3.2.3 收益法的使用会提升估值增值率 |
3.2.4 高溢价并购伴随着高业绩承诺 |
3.3 高溢价并购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并购动机 |
3.3.2 并购方管理层的个人认知 |
3.3.3 标的企业的经营特征 |
3.3.4 标的企业的高成长性及行业政策红利 |
3.3.5 协同效应 |
3.3.6 估值方法的选用 |
3.3.7 并购支付方式 |
3.3.8 高业绩对赌 |
3.4 高溢价并购的经济后果分析 |
3.4.1 短期业绩表现 |
3.4.2 长期业绩表现 |
4 案例介绍及分析思路 |
4.1 并购方——东方精工 |
4.1.1 历史沿革及主营业务 |
4.1.2 战略布局 |
4.1.3 行业经营风险 |
4.2 被并购方—普莱德 |
4.2.1 历史沿革及主营业务 |
4.2.2 产品优势及战略优势 |
4.2.3 行业地位 |
4.2.4 风险提示 |
4.3 并购活动描述 |
4.3.1 并购经过及交易安排 |
4.3.2 标的资产估值情况 |
4.3.3 东方精工计提商誉减值情况 |
4.4 案例选择原因 |
4.5 案例分析思路 |
5 案例分析 |
5.1 并购高溢价的界定 |
5.1.1 本次并购溢价远高于行业并购溢价水平 |
5.1.2 本次并购溢价远高于并购方历史并购溢价水平 |
5.2 东方精工开出并购高溢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1 东方精工发展面临瓶颈 |
5.2.2 东方精工的管理层高度自信 |
5.2.3 普莱德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
5.2.4 普莱德的高成长性及行业政策红利 |
5.2.5 基于协同效应的分析 |
5.2.6 基于收益法的分析 |
5.2.7 基于业绩承诺的分析 |
5.2.8 基于并购支付方式 |
5.3 东方精工高溢价并购普莱德的经济后果分析 |
5.3.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短期绩效分析 |
5.3.2 实际产生的协同效应分析 |
5.3.3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长期绩效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高溢价并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
6.1.2 高溢价并购短期提高业绩,长期损害业绩 |
6.2 建议 |
6.2.1 完善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机制 |
6.2.2 调整收益法和并购支付方式 |
6.2.3 理性对待高业绩对赌 |
6.2.4 细化尽职调查 |
6.2.5 关注并后整合效率 |
6.2.6 强化高溢价并购的监管及惩罚措施 |
6.3 本文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航证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文献综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证券经纪概述 |
2.1.1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内涵 |
2.1.2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范围 |
2.2 网络营销理论 |
2.2.1 网络营销内涵 |
2.2.2 网络营销发展 |
2.3 互联网金融理论 |
2.3.1 互联网金融概述 |
2.3.2 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务的影响 |
2.3.3 互联网金融改变经纪业务收益结构 |
第3章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概述 |
3.2 中航证券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1 中航证券营销现状 |
3.2.2 中航证券营销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营销环境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内部营销结构及微观环境分析 |
4.2.1 中航证券公司内部竞争力 |
4.2.2 中航证券公司顾客群体及需求 |
4.2.3 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
4.3 内外部营销环境分析总结 |
第5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航证券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 |
5.1 产品多元化 |
5.1.1 产品差异化 |
5.1.2 服务个性化 |
5.1.3 操作便利化 |
5.2 渠道多样化 |
5.2.1 银行渠道 |
5.2.2 第三方渠道 |
5.2.3 社区渠道 |
5.2.4 互联网渠道 |
5.3 目标客户精准化 |
5.3.1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
5.3.2 建设并健全客户信息系统 |
5.4 回报合理化 |
5.4.1 降低客户时间成本 |
5.4.2 降低客户经济成本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以J银行江苏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 研究的贡献与创新 |
第二章 资产托管业务概述 |
2.1 资产托管业务简介 |
2.2 资产托管业务的产品种类 |
2.3 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意义 |
第三章 国内外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现状 |
3.1 国外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现状 |
3.2 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历程 |
3.3 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现状 |
3.4 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特点 |
第四章 J银行江苏分行资产托管业务现状及问题 |
4.1 J银行江苏分行托管业务介绍 |
4.2 J银行江苏分行托管业务发展分析 |
4.3 J银行江苏省分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4.4 J银行江苏省分行资产托管业务问题成因的分析 |
4.5 J银行江苏分行托管业务发展带来的启示 |
第五章 促进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的建议 |
5.1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运营和营销能力 |
5.2 加大营销力度,优化营销推进模式 |
5.3 坚持创新理念,持续探索发展新动力 |
5.4 合规经营,强化风险管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2.4 研究工具 |
1.3 业务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零售金融业务的内容 |
1.4.2 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发展演变历程 |
1.4.3 银行业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理论实证研究 |
第二章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成长分析 |
2.1 H银行总体发展及业务组织机构介绍 |
2.1.1 H银行发展现状 |
2.1.2 H银行业务组织机构 |
2.2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现状及问题 |
2.3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现有竞争战略分析 |
2.3.1 公司层面 |
2.3.2 业务层面 |
2.4 分析结论 |
第三章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分析 |
3.1 银行业零售金融业务趋势分析 |
3.1.1 法律政策环境分析 |
3.1.2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3.1.3 社会和文化演变趋势分析 |
3.1.4 科学技术演变趋势分析 |
3.2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态势分析 |
3.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3 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分析 |
3.2.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分析 |
3.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3.3 分析结论 |
3.3.1 机遇 |
3.3.2 威胁 |
第四章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能力分析 |
4.1 客户能力分析 |
4.1.1 受众客户分布 |
4.1.2 客户理财能力分析 |
4.2 产品能力分析 |
4.2.1 产品理念设计分析 |
4.2.2 产品种类分析 |
4.3 科技保障分析 |
4.3.1 先进核心系统支持 |
4.3.2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支持 |
4.3.3 智慧银行支持 |
4.4 人力资源保障分析 |
4.4.1 人才组合 |
4.4.2 人才培养 |
4.5 分析结论 |
4.5.1 优势 |
4.5.2 劣势 |
第五章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定位及设计 |
5.1 SWOT分析 |
5.2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目标 |
5.3 竞争战略的选择 |
5.3.1 成本领先战略的匹配分析 |
5.3.2 差异化战略的匹配分析 |
5.3.3 聚焦战略的匹配分析 |
5.3.4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的确定 |
第六章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的实施 |
6.1 聚焦市民服务差异化 |
6.2 聚焦普惠金融差异化 |
6.3 聚焦财富管理差异化 |
第七章 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7.1 加强制度建设 |
7.2 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7.3 强化资本管理 |
7.4 加快科技信息化建设 |
7.5 推进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第八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及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与框架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
一 论文创新 |
二 论文不足 |
第二章 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
第一节 ZY银行及个人理财产品简介 |
一 ZY银行简介 |
二 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简介 |
第二节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一 经济环境分析 |
二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三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四 技术环境分析 |
第三节 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
一 企业内部情况分析 |
二 竞争者分析 |
三 客户及资金供应商分析 |
四 替代品威胁分析 |
第四节 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SWOT分析 |
一 优势因素分析 |
二 劣势因素分析 |
三 机遇因素分析 |
四 威胁因素分析 |
第三章 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现状 |
第一节 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现状 |
一 关联策略现状 |
二 反应策略现状 |
三 关系策略现状 |
四 回报策略现状 |
第二节 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
一 关联策略乏力,线上渠道关联效果不理想 |
二 反应策略迟缓,产品额度及种类供应不足 |
三 关系策略中断,销售过程中已出现客户流失 |
四 回报策略不足,缺乏综合性组合化服务 |
第三节 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问题原因分析 |
一 大数据应用精准性不足,削弱线上关联关系 |
二 理财营销品牌度不够,未形成忠诚客户 |
三 客户需求及定位不准确,缺乏个性化钩子产品 |
四 营销观念陈旧滞后,缺乏组合化营销理念 |
五 内控管理运转不力,未落实标准化营销流程 |
第四章 ZY银行个人理财营销策略改进建议及保障措施 |
第一节 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细分及定位 |
一 市场细分 |
二 目标市场选择 |
三 市场定位 |
第二节 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
一 优化关联效果 |
二 提高反应速度 |
三 密切客户关系 |
四 共赢获得回报 |
第三节 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一 制定完善的理财销售管理制度 |
二 提供充分的营销费用资源配置 |
三 营造积极的理财产品营销氛围 |
四 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技术手段支持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2章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与问题 |
2.1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况 |
2.2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评价 |
2.3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2.4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章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战略环境分析 |
3.1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环境 |
3.2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内部环境 |
3.3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环境 |
3.4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SWOT分析 |
第4章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 |
4.1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的目标 |
4.2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的选择 |
4.3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 |
4.4 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概念界定 |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分类 |
三、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必要性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区域经济理论 |
二、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
三、金融市场理论 |
四、金融机构与功能金融理论 |
五、服务营销理论 |
六、SWOT分析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JT农商银行概况 |
第二节 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 |
一、零售业务发展规模 |
二、零售业务产品体系的建设 |
三、零售业务组织架构及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
四、零售业务渠道拓展情况 |
第三节 JT农商行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零售业务管理流程不完善 |
二、优势业务不突出 |
三、补充资本渠道受阻 |
四、异地政府支持缺乏力度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环境及SWOT分析 |
第一节 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一、经济环境分析 |
二、政策环境分析 |
三、社会环境分析 |
四、行业环境分析 |
第二节 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一、经济效益分析 |
二、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
三、零售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 |
第三节 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三、机会分析 |
四、威胁分析 |
五、SWOT分析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 |
一、常熟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剖析 |
二、昆仑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剖析 |
三、国内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启示 |
第二节 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借鉴 |
一、孟加拉格莱珉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 |
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 |
三、国外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及保障 |
第一节 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 |
一、服务策略 |
二、规模策略 |
三、客户维护策略 |
四、借力政府策略 |
五、市场拓展策略 |
第二节 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保障 |
一、建立人才保障措施 |
二、建立技术保障措施 |
三、建立制度保障措施 |
四、加强风险管理,夯实零售业务发展基础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资本运营有效控制 理财成果见效快(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策略及财政支持机制研究[D]. 赵鑫.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2]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对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影响 ——以XY银行为例[D]. 曹力逸.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3]YN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D]. 陈玉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东方精工高溢价并购普莱德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的研究[D]. 吴暑霞. 苏州大学, 2020(03)
- [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航证券营销策略研究[D]. 袁慧婷.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6]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以J银行江苏分行为例[D]. 邹范卿. 南京大学, 2020(04)
- [7]H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李颖琦.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8]ZY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D]. 余荫. 郑州大学, 2020(02)
- [9]吉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孙馨彤. 吉林大学, 2020(08)
- [10]JT农商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许婧. 黑龙江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