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铲斗底板断裂修复

装载机铲斗底板断裂修复

一、装载机铲斗底板断裂的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陈羽,初长祥,向上升[1](2020)在《轮式装载机车架铰接结构浅析》文中提出简单介绍铰接轮式装载机的发展历史,阐述了3种主要的铰接形式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为铰接形式的选择提供了指导性建议。结合多年产品设计经验,阐述铰接结构设计相关问题,重点分析铰接计算、铰接布置、铰接孔变形、铰接板变形、底端盖螺栓断裂或松脱等问题,并针对各种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思路。

吴迪[2](2020)在《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仿真与受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挖掘装载机是一种兼具挖掘和装载两种功能的工程机械,不同于一般工程机械只有一个工作端得结构形式,它的前后各有一个工作端,所以又被称为“两头忙”。挖掘装载机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性高、功能集成型强,在实际工作中能实现一机多用。尽管挖掘装载机具有独特的使用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的普及率较低。随着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以中小型项目为主的阶段,挖掘装载机的使用优势日益凸显,应用前景空前广阔。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对挖掘装载机的科研投入,改善工作装置的使用性能是其中重要一环。对挖掘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研究,不仅能够完善工作装置自身结构合理性,增加工作装置乃至整机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促进节能减耗,提高挖掘装载机的使用效率,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本文以WZ30-25挖掘装载机的装载装置作为研究对象,以期明确装载装置与外载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装载装置的整体运动特性及其组成部件的应力应变特性,探究挖掘装载机在装载作业过程中动态外载荷变化规律及其对装载装置的影响。首先,根据现有理论及实际应用情况,在研究挖掘装载机反转六连杆装载装置的结构形式和运动原理的基础上,明确装载装置的工作阶段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动作姿态,分析外载荷作用于铲斗的不同类型情况,根据特定的外载荷作用情况对装载装置各个主要组成部件做受力分析,建立外载荷与铲斗之间应力传递模型,作为后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综合运用多款软件建立装载装置虚拟样机并完成与之相关的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使用仿真软件Adams/View2016对装载装置虚拟样机做运动学和动力学测试,验证装载装置的运动轨迹特性并得出装载装置关键点的最大受力值,即工作危险值;使用仿真软件Ansys2019R3对各个部件模型做有限元分析,通过校验应力和应变最大值找出各个部件受载时的危险位置。再次,使用样机实验的方法分析挖掘装载机在实际装载作业中的动态外载荷变化规律。依据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仿真与受力分析研究,设计并组装动态外载荷实时感应系统,分析动态外载荷数据变化的周期性与阶段性规律,明确装载装置的危险工作状态。最后,总结研究课题得出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注意事项,明确外载荷对装载装置及其组成部件的疲劳强度影响,展望标准载荷谱应用于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研究趋势。

赵盼飞,厉锋[3](2019)在《大吨位装载机耐磨铲斗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公司散货码头接卸的货物主要为铁矿石,由此造成装卸用装载机铲斗磨损严重。通过在装载机铲斗下方焊接斗体耐磨板,在耳板下方增加便于更换的耐磨板,对铲斗进行改进。改进后,增强了铲斗耐磨性,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赵燚[4](2019)在《无运输倒堆工艺下高台阶内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矿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设的特大型露天煤矿。目前使用着国内最先进的联合开采工艺系统。尤其是该矿下部岩层所采用的抛掷爆破—无运输倒堆工艺技术,为该矿减少了至少30%的剥离运输工程量。但随着首采区开采全面结束,二采区完成工作线布置并继续正常生产阶段,工作线抛掷爆破大高台阶内出现了大量厚度在04.32 m之间的5号煤层。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若将这部分煤炭不经开采直接倒推排弃,不仅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更达不到国家对于煤层资源回收率的硬性要求。因此,应该结合露天矿实际生产状况研究抛掷爆破台阶内薄煤层开采技术,不能浪费煤炭资源。依据煤矿勘探地质报告等地质信息,通过建立灰色系统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开采工艺优选,以决策薄煤层的最优开采方法;并建立三维地质采矿模型为评价过程提供详实的数据信息,同时也为该矿生产过程提供技术指导。以3DMine矿业工程软件为载体,对勘探区域进行了三维地质建模,结果精确显示了该区域内的地表、地层信息以及该区域内5号煤层的地质储量和赋存状态;在此基础上,在已有的先进开采工艺中预选出若干种适用于该露天矿的开采工艺体系,借助灰色系统理论中灰靶决策和绝对关联度等手段,研究黑岱沟露天矿5号煤层选采的最佳工艺系统,结果发现,抛掷爆破—无运输倒堆工艺、露天采矿机—卡车—胶带输送机、单斗—卡车相结合的联合开采工艺在综合评价中属最优开采方法;最后,通过参照国内外对露天采矿机的应用情况,探讨出该机械设备在黑岱沟露天矿中应用方法。经理论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黑岱沟露天矿理论上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对5号煤层进行开采,这有利于增加矿方经济收入,也符合矿山绿色开采生产要求。露天采矿机的投入应用也能补充我国在该机械设备应用方面的空白。

杜旭峰[5](2019)在《新疆超长隧洞“一洞双机”TBM施工技术及掘进性能测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需要建设,不同类型的长大隧道需要开挖。出于对工期、环保、安全的考虑,传统钻爆法已经很难满足施工需求。采用全断面隧道硬岩掘进机(TBM)施工技术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掘进速度,而且较钻爆法施工更安全、环保。本文以新疆YE供水工程KS超长隧洞为工程背景,该工程首次采用“一洞双机”TBM施工方法。通过现场采集数据对TBM的掘进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①根据“一洞双机”工程特点,从双机共用组装洞室协调快速安装、洞室组装和施工运行布置统筹考虑出发,给出了“一洞双机”TBM组装和施工布置技术方案。通过现场应用测试表明:TBM2采用先“边组装、边步进”,后调试的组装方案,用时63 d;TBM3采用先首尾同时组装,后“边步进、边调试”的方案用时39 d,两台TBM连续皮带机、拌合站和支洞固定皮带机组装用时30 d。两台TBM从组装到掘进共用时146 d。TBM正常掘进时,组装洞内安装的拌合站每月延误TBM掘进时间占比不到1%;安装的物料运输系统每月延误掘进时间占比在2%左右。②对“一洞双机”TBM出渣技术进行研究,根据施工背景对主洞和支洞出渣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反向掘进的两台TBM分别布置一条连续皮带机、共用一条支洞固定皮带机出渣的技术方案。通过现场获取相关掘进掘进分析表明:皮带机安装布置合理、运量满足使用要求,带速满足使用要求。经过对皮带机出渣系统故障的统计分析显示:连续皮带机每月延误TBM掘进时间占比为1%~2%,支洞固定皮带机每月延误单台TBM掘进时间占比为2%左右。表明该工程使用皮带机出渣系统是安全、可靠的,双机共用一条支洞皮带机出渣并未增加每台TBM掘进延误时间,为今后“一洞双机”TBM在支洞出渣方案选择上提供了参考依据。③本工程“一洞双机”两台TBM刀具布置相差一把滚刀。通过现场测试分析,本文关于微差刀间距对TBM掘进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泥盆系凝灰质砂岩Ⅲa类围岩下,饱和抗压强度在50~70MPa之间,微差刀间距两台TBM的贯入度、掘进速度以及比能几乎没有差别;在Ⅱ类围岩下,饱和抗压强度在70~90MPa之间,两台微差刀间距TBM的贯入度、掘进速度以及比能也无明显差别,但是减小刀间距使得最小比能下的最优掘进参数发生变化,当刀盘转速为7 r/min时,78 mm刀间距TBM的最优贯入度为8.5 mm/r,而75 mm刀间距TBM的最优贯入度为10 mm/r。④通过对“一洞双机”TBM掘进性能进行现场测试与统计分析表明:TBM在泥盆系凝灰质砂岩为主的围岩下掘进,月进尺可以达到650m左右,在泥盆系凝灰质砂岩Ⅱ类围岩下最高日进尺为47.78 m,平均日进尺为27.54 m;Ⅳ类围岩下平均日进尺为14.19m。TBM在花岗岩围岩下掘进,月进尺为350m左右,花岗岩围岩下最高日进尺为27.08 m,平均日进尺为11.07m。两台TBM平均每月的掘进作业利用率为28%。TBM单月最高的设备完好率可达90.19%,每月设备完好率维持在70%~90%之间。通过设计测试方案、采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TBM掘进参数之间有着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但是掘进参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式会随着围岩岩性、围岩类别、刀盘转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李桑龙[6](2019)在《小松WA470-3型装载机铲斗耳板及轴套的结构改进》文中研究表明小松WA470-3型装载机长期满负荷作业且已使用多年,其铲斗轴套磨损、耳板变形、开裂,分析损坏原因时发现轴套承受偏载。将轴套改进为带支撑式耳板,能将轴套的受力完全传递给铲斗。焊接新轴套并对铲斗进行修复,修复后使用效果良好。

祁运佳[7](2019)在《低温施工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实际工程依托,为了达到在秋末或冬初等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基层施工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结合大量的室内外试验,在分析低温环境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温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温度、早强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性能的影响,从而提出了早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基层施工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室内试验养生温度确定方法研究温度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通过实际调查施工时的大气温度确定室内试验养生温度为-5℃、0℃、5℃,研究低温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的影响。(2)低温环境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早强剂掺量以及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在不同养生温度下能够满足施工条件的力学指标。(3)施工方案与养生龄期的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早强剂掺量和水泥剂量的试件进行实验分析,得出养生温度和早强剂掺量均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劈裂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有影响。其中养生温度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各种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为使水泥稳定碎石各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在最佳含水率下压实,并且在养生温度为0摄氏度下增加早强剂的用量。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分析,对施工车辆荷载研究,利用力学软件分析了连续摊铺时施工期间车辆荷载各层层底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研究不同养生温度下连续摊铺施工方法的合理性,提出不同养生温度下连续施工合理方案。

朱晔[8](2019)在《TBM刀盘三维裂纹扩展规律及其抗损伤设计》文中提出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是隧道挖掘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机械设备。刀盘是TBM的核心部件,其使用寿命直接决定了 TBM刀盘的服役时间,掘进过程中由于掘进环境的恶劣导致刀盘盘体、刀座、滚刀等部件在未达到预定寿命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过统计分析裂纹是导致TBM刀盘损伤的主要原因,造成刀盘疲劳失效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TBM刀盘疲劳性能的研究,没有针对疲劳性能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及评价方法。因此,研究TBM刀盘的疲劳失效机理、空间多点载荷下TBM刀盘抗损伤设计方案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延长TBM刀盘使用寿命,减少经济损失有着较大的理论价值及工程意义。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刀盘的疲劳失效机理、抗疲劳损设计方案及疲劳性能评价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TBM刀盘全周期裂纹扩展速率模型:针对TBM刀盘服役过程中盘体开裂严重的问题,本文根据刀盘失效样件研究TBM刀盘主要失效形式,结合影响裂纹扩展的主要因素及刀盘结构的特点,建立适合于TBM刀盘全周期裂纹扩展速率模型,并开展疲劳拉伸实验确定模型中相关参数,对比实验结果验证本文提出裂纹扩展速率模型正确性,为TBM刀盘疲劳寿命计算提供理论模型。(2)随机载荷下三维裂纹扩展数值模拟计算:针对刀盘结构复杂,载荷随机性大,导致裂纹扩展过程中相关参数难以计算的问题。本文以线弹性断裂力学为理论基础,运用有限元软件Zencrack为平台配置裂纹尖端网格,结合位移插值法及最大能量释放法计算随机载荷下三维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扩展路径变化情况,并开展多裂纹与单裂纹疲劳拉伸实验验证三维裂纹扩展仿真在计算裂纹扩展情况的准确性。以此为依据计算多种裂纹扩展失效形式总结其失效规律,为TBM刀盘疲劳寿命计算提供依据。(3)TBM刀盘抗疲劳损伤设计:依据TBM刀盘自身结构的特点,以三维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筋板结构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规律,并提出TBM刀盘初始裂纹位置预估的方法,模拟刀盘在实际工况下初始的裂纹扩展路径.结合筋板结构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规律及刀盘结构制定TBM刀盘抗损伤设计方案,以达到减缓刀盘疲劳失效的目的。(4)TBM刀盘疲劳性能评价:为了检验刀盘局部结构改进对刀盘整体疲劳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TBM刀盘疲劳性能评价方法,根据TBM刀盘结构及不同区域的应力响应对TBM刀盘进行危险区域划分,以各个危险区域作为TBM刀盘疲劳性能的二级指标建立刀盘评价体系,基于累积损伤理论以临界裂纹长度为基准建立TBM刀盘疲劳性能评价指标计算模型,并考虑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以Monter-Claro的方法计算各个区域的评价值结果,应用线性叠加法结合指标间权重大小计算TBM刀盘整体疲劳性能评价结果。(5)吉林引水工程TBM刀盘抗损设计与刀盘疲劳性能评价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模型及方法的实用性及有效性,以吉林引水工程刀盘为例,预估刀盘初始裂纹位置,结合TBM刀盘结构及裂纹扩展路径预估,提出刀盘抗损伤结构改进方案,并分析影响TBM刀盘裂纹扩展参数的不确定性,计算改进前及改进后的刀盘疲劳性能评价结果,通过结果对比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实用性。

马联伟[9](2018)在《煤矿用多功能巷道修复机挖斗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基于SolidWorks三维建模Part模块以及Simulation仿真分析模块,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煤矿用多功能巷道修复机(以下简称巷道修复机)挖斗仿真分析模型,通过挖斗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确定了挖斗最大挖掘力载荷。针对不同工况,对柔性化处理的挖斗进行了加载与仿真,找出了挖斗的薄弱环节。仿真分析发现,适当增加挖斗侧刃板长度、减小底板弧形角、在侧刃板与底板间增加U型筋板以提高焊接强度对挖斗整体强度和刚度的提高十分有益,同时在巷道修复机刷帮前进行充分的破碎作业有助于提高挖斗的使用寿命。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10](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认为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二、装载机铲斗底板断裂的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装载机铲斗底板断裂的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轮式装载机车架铰接结构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铰接结构主要形式
3 铰接结构设计相关问题
    3.1 铰接机构受力分析
    3.2 铰接布置
    3.3 铰接孔变形
    3.4 铰接板变形
    3.5 铰接螺栓断裂与松脱

(2)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仿真与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2 挖掘装载机研究状况综述
        1.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挖掘装载机的发展趋势
    1.3 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仿真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载荷谱研究方法国内外发展现状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力学分析
    2.1 挖掘装载机的装载装置概述
        2.1.1 装载装置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2.1.2 装载装置的作业参数和性能指标
        2.1.3 装载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
    2.2 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工作特性
        2.2.1 挖掘装载机装载作业过程
        2.2.2 基于工作环境的受力特点分析
    2.3 装载工作中的外载荷
        2.3.1 装载装置承受等效外载荷的受力模型
        2.3.2 装载装置外载荷计算
        2.3.3 装载装置机构受力分析
    2.4 载荷谱研究方法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2.4.1 装载装置采用载荷谱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2.4.2 基于载荷谱的外载荷数据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虚拟仿真测试
    3.1 装载装置虚拟样机建模
        3.1.1 基于Creo5.0的虚拟样机建模流程
        3.1.2 装载装置建模的注意事项
        3.1.3 建立装载装置三维模型
    3.2 基于Adams的多体力学仿真流程
    3.3 装载装置虚拟样机运动学测试
        3.3.1 虚拟样机的建立与预处理
        3.3.2 虚拟样机运动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3.3.3 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挖掘装载机虚拟样机的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理论概述
    4.2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
    4.3 装载装置组成部件静力学仿真
        4.3.1 建立几何模型
        4.3.2 模型前处理
        4.3.3 软件运算求解
        4.3.4 运算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物理实验的装载装置应力分析
    5.1 逆向求解动态载荷方法简介
    5.2 动态载荷采集系统设计
        5.2.1 系统框架与实验原理
        5.2.2 系统模块组成
    5.3 WZ30-25型挖掘装载机样机装载作业实验
        5.3.1 实验准备
        5.3.2 数据统计
        5.3.3 结果分析
    5.4 本章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大吨位装载机耐磨铲斗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装载机铲斗结构
2 铲斗使用中损坏情况
3 维修铲斗存在的问题
4 改进铲斗耐磨性能方法
    4.1 焊接斗体耐磨板
    4.2 增加耳板耐磨板
5 改造效果

(4)无运输倒堆工艺下高台阶内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薄煤层开采技术现状
        1.2.2 国内薄煤层开采技术现状
        1.2.3 复合煤层抛掷爆破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黑岱沟露天煤矿地质概况与生产现状
    2.1 地质概况
    2.2 采矿设计
        2.2.1 开采工艺
        2.2.2 开采设备及开采参数
    2.3 5号煤层开采必要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3Dmine的地质模型建立及储量计算
    3.1 地表模型建立
    3.2 地质数据库简介与建立
    3.3 煤层模型建立
    3.4 块体模型建立与储量计算
    3.5 露天采场的模拟
    3.6 本章小结
4 无运输倒堆工艺下高台阶内薄煤层开采工艺优选
    4.1 露天开采工艺分类
    4.2 露天采矿工艺适用条件
    4.3 黑岱沟露天煤矿开采方法研究
        4.3.1 黑岱沟露天煤矿表土层剥离方案研究
        4.3.2 黑岱沟露天矿5 号煤层开采方案研究
        4.3.3 黑岱沟露天煤矿岩土层剥离方案研究
    4.4 开采方案选择原则
    4.5 开采方案综合评价方法
    4.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开采工艺评价方法研究
        4.6.1 灰色决策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4.6.2 关于开采工艺的灰色系统理论决策
    4.7 本章小结
5 露天采矿机在薄煤层选采中应用研究
    5.1 黑岱沟露天矿开采程序布置探讨
    5.2 露天采矿机生产能力匹配研究
    5.3 露天采矿机工作方式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新疆超长隧洞“一洞双机”TBM施工技术及掘进性能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TBM发展状况
        1.2.2 TBM组装技术研究进展
        1.2.3 TBM出渣技术研究进展
        1.2.4 TBM刀间距对掘进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1.2.5 TBM掘进性能研究进展
    1.3 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TBM选型设计分析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布置
        2.1.2 工程气象
        2.1.3 工程地质条件
        2.1.4 工程围岩物理力学性质
    2.2 TBM选型设计分析
        2.2.1 TBM及后配套系统基本设计
        2.2.2 敞开式TBM主要技术参数
第三章 “一洞双机”TBM组装技术及应用测试分析
    3.1 “一洞双机”TBM组装背景
    3.2 “一洞双机”TBM组装方案比选
    3.3 “一洞双机”TBM组装场地
        3.3.1 T1 支洞洞室设计
        3.3.2 TBM2和TBM3 组装洞、步进洞平面图
        3.3.3 交叉洞洞室设计
        3.3.4 TBM2、TBM3 组装洞洞室设计
        3.3.5 TBM2和TBM3 步进洞洞室设计
    3.4 “一洞双机”TBM设备运输
        3.4.1 设备大件重量
        3.4.2 设备运输计划
        3.4.3 TBM主机部分现场摆放顺序
    3.5 “一洞双机”TBM组装流程和组装过程
        3.5.1 “一洞双机”TBM组装流程
        3.5.2 TBM组装过程
        3.5.3 TBM组装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3.6 “一洞双机”TBM组装测试分析
        3.6.1 “一洞双机”组装用时
        3.6.2 “一洞双机”TBM组装洞室后期性能测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洞双机”TBM出渣技术及应用测试分析
    4.1 国内外隧道施工出渣运输技术现状
    4.2 “一洞双机”TBM施工出渣运输系统方案选择
        4.2.1 “一洞双机”TBM出渣系统安装背景
        4.2.2 “一洞双机”TBM施工出渣运输系统方案比选
        4.2.3 皮带机出渣系统的优点
        4.2.4 “一洞双机”支洞固定皮带机出渣方案比选
    4.3 “一洞双机”TBM施工皮带机出渣运输系统原理、构成及布置
        4.3.1 “一洞双机”连续皮带机原理
        4.3.2 “一洞双机”连续皮带机基本构成
        4.3.3 “一洞双机”连续皮带机布置
        4.3.4 “一洞双机”支洞固定皮带机原理
        4.3.5 “一洞双机”支洞固定皮带机基本构成
        4.3.6 “一洞双机”支洞固定皮带机布置
    4.4 “一洞双机”TBM施工皮带机出渣运输系统主要结构
        4.4.1 TBM连续皮带机基本结构
        4.4.2 TBM支洞固定皮带机基本结构
        4.4.3 皮带机出渣系统电气控制、保护系统
    4.5 “一洞双机”TBM施工皮带机出渣运输系统性能测试
        4.5.1 TBM连续皮带机和支洞皮带机组装空间验证
        4.5.2 TBM连续皮带机和支洞皮带机设计参数
        4.5.3 TBM皮带机出渣系统输送运量现场测试验证
        4.5.4 TBM皮带机出渣系统带速现场测试验证
    4.6 “一洞双机”皮带机在TBM施工期间的应用测试分析
        4.6.1 “一洞双机”皮带机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4.6.2 “一洞双机”皮带机故障率
    4.7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一洞双机”TBM微差刀间距对掘进性能的影响
    5.1 微差刀间距对掘进性能影响的研究背景
    5.2 TBM相关技术参数及岩石性能研究
    5.3 关于刀间距对破岩效果的研究
        5.3.1 滚刀破岩机理
        5.3.2 刀间距对滚刀破岩的影响
        5.3.3 国内外关于刀间距对掘进性能影响的研究
        5.3.4 微差刀间距TBM对掘进性能的影响研究方法
    5.4 在相同单刀推力下微差刀间距TBM对掘进性能的影响
        5.4.1 在Ⅲa类围岩下、相同单刀推力,不同刀间距TBM贯入度比较
        5.4.2 在Ⅲa类围岩下、不同刀间距TBM掘进速度的比较
        5.4.3 在Ⅲa类围岩下、不同刀间距TBM在不同贯入度下比能的比较
        5.4.4 在Ⅱ类围岩下、相同单刀推力,不同刀间距TBM贯入度比较
        5.4.5 在Ⅱ类围岩下、不同刀间距TBM掘进速度的比较
        5.4.6 在Ⅱ类围岩下、不同刀间距TBM在不同贯入度下比能的比较
    5.5 在整个Ⅱ类围岩测试段微差刀间距TBM对掘进性能研究
        5.5.1 不同刀间距TBM在Ⅱ类围岩掘进速度的变化
        5.5.2 不同刀间距TBM在Ⅱ类围岩下贯入度的变化
        5.5.3 不同刀间距TBM在Ⅱ类围岩下比能的变化
    5.6 在花岗岩Ⅱ类围岩下测试段、75 mm刀间距TBM性能分析
        5.6.1 75 mm刀间距TBM在花岗岩下贯入度变化
        5.6.2 75 mm刀间距TBM在花岗岩下掘进速度的变化
    5.7 本章结论
第六章 “一洞双机”TBM掘进性能测试与分析
    6.1 TBM施工进尺速度统计分析
        6.1.1 TBM月进尺数据统计
        6.1.2 TBM每月的平均日进尺和最高日进尺
        6.1.3 不同围岩类别下的平均日进尺
    6.2 TBM掘进作业利用率统计分析
        6.2.1 TBM2和TBM3 每月作业利用率统计
        6.2.2 TBM2和TBM3 整体作业利用率
    6.3 设备完好率统计分析
    6.4 掘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6.4.1 相同岩性、相同转速、不同围岩类别下掘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6.4.2 相同围岩类别、相同转速、不同岩性下掘进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6.5 掘进参数与地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6.5.1 刀盘推力与围岩类别的相关性
        6.5.2 刀盘转矩与围岩类别的相关性
        6.5.3 掘进用时、循环进尺与围岩类别相关性
        6.5.4 贯入度、掘进速度和围岩类别的相关性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小松WA470-3型装载机铲斗耳板及轴套的结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故障现象
2 原因分析
3 修复前准备
    3.1 安全交底
    3.2 技术要求
    3.3 修复材料
    3.4 工具及辅材
4 制作轴套
    4.1 改进轴套结构
    4.2 确定轴套尺寸
5 焊接轴套
    5.1 调整耳板
    5.2 焊接轴套
6 修复效果

(7)低温施工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温度场研究现状
        1.2.2 早强剂在工程中的应用
        1.2.3 基层施工措施现状
    1.3 主要内容
第二章 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和基层温度调查
    2.1 振动击实试验设计
        2.1.1 原材料
        2.1.2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强度形成机理
    2.2 路面结构温度变化
        2.2.1 公路施工以及季节调查
        2.2.2 温度的调查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温环境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3.1 半刚性基层材料试验方法
        3.1.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3.1.2 间接抗拉强度试验
        3.1.3 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2.2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温环境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微观分析
    4.1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微观结构
        4.1.1 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微观孔隙结构
        4.1.2 水泥稳定碎石微观结构形貌的表征
    4.2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微观结构和路用性能关系分析
        4.2.1 不同养生温度下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4.2.2 不同水泥剂量下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4.2.3 不同早强剂掺量下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4.2.4 养生龄期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辆轴载以及养生龄期的控制研究
    5.1 沥青路面在结构方面的分析模型
        5.1.1 沥青路面机械计算的根本原理
        5.1.2 KENPAVE路面分析与设计软件简介
        5.1.3 荷载参数、计算图式
        5.1.4 施工方案分析
    5.2 基于连续摊铺施工的车辆轴载以及养生龄期控制研究
        5.2.1 养生温度5℃施工车辆轴载控制和养生龄期分析
        5.2.2 养生温度0℃施工车辆轴载控制和养生龄期分析
        5.2.3 养生温度-5℃施工车辆轴载控制和养生龄期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TBM刀盘三维裂纹扩展规律及其抗损伤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工程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工程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研究概述
        1.2.2 应力强度因子求解研究概述
        1.2.3 单/多裂纹扩展规律
        1.2.4 TBM刀盘抗损止裂设计研究概述
        1.2.5 TBM刀盘疲劳性能评价研究概述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TBM刀盘裂纹全周期扩展速率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TBM刀盘损伤形式研究
        2.2.1 刀盘失效部位分析
        2.2.2 TBM刀盘裂纹样品微观宏观形貌分析
        2.2.3 裂纹断口失效分析
        2.2.4 TBM刀盘失效原因分析
    2.3 疲劳断裂与裂纹扩展基本理论
        2.3.1 疲劳裂纹扩展的一般规律
        2.3.2 控制裂纹扩展的三个要素
        2.3.4 裂纹扩展驱动力与阻力
    2.4 刀盘裂纹全周期扩展速率模型
        2.4.1 裂纹平稳扩展阶段计算模型建立
        2.4.2 近门槛区域效应
        2.4.3 快速裂纹扩展区域效应
    2.5 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与断裂韧性的估算
    2.6 疲劳裂纹扩展实验
        2.6.1 实验目的
        2.6.2 实验装备
        2.6.3 样件及设计方案
        2.6.4 实验结构设计及实验方案
        2.6.5 实验结果及分析
    2.7 裂纹扩展速率计算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空间多点载荷下三维裂纹扩展失效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三维裂纹扩展模拟计算平台
    3.3 三维裂纹扩展相关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3.3.1 裂纹前沿等效应力强度因子求解
        3.3.2 裂纹尖端网格配置处理
        3.3.3 裂纹中部撕裂部位有限元表征
        3.3.4 三维裂纹扩展路径预测方法
    3.4 三维裂纹扩展模拟验证
    3.5 多裂纹疲劳拉伸实验
        3.5.1 实验目的
        3.5.2 刀盘特征结构试样及方案设计
        3.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多裂纹失效规律研究
        3.6.1 共线多裂纹
        3.6.2 平行多裂纹
        3.6.3 非平行多裂纹
        3.6.4 穿透多裂纹
    3.7 有限长度板件疲劳失效准则计算
        3.7.1 有限长度板裂纹扩展失效分析
        3.7.2 有限长度板临界裂纹取值方法研究
    3.8 本章小结
4 刀盘主参数抗损止裂设计方法
    4.1 引言
    4.2 裂纹在筋板中的扩展规律分析
    4.3 筋板结构件疲劳拉伸实验
        4.3.1 实验目的
        4.3.2 实验装备
        4.3.3 实验样件
        4.3.4 疲劳实验方案
        4.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筋板相关参数对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分析
        4.4.1 矩形筋板的裂纹扩展分析
        4.4.2 弧形筋板的裂纹扩展分析
        4.4.3 双面筋板裂纹扩展分析
    4.5 TBM刀盘初始裂纹位置预估
        4.5.1 TBM不同条件下的工况分析
        4.5.2 TBM刀盘外部激励载荷
        4.5.3 刀盘系统几何模型处理
        4.5.4 TBM刀盘裂纹失效数据采集与统计
    4.6 TBM刀盘结构抗损设计
        4.6.1 TBM刀盘结构改进流程
        4.6.2 TBM刀盘结构改进方案
    4.7 本章小结
5 多因素影响下TBM刀盘多分区疲劳性能整体评价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TBM刀盘疲劳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5.2.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5.2.2 疲劳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技术
    5.3 TBM刀盘裂纹失效区域划分
        5.3.1 TBM刀盘裂纹失效数据采集
        5.3.2 振动响应载荷处理
    5.4 TBM刀盘疲劳性能评价指标计算模型
    5.5 刀盘疲劳性能参数随机性分析
        5.5.1 初始裂纹长度
        5.5.2 临界裂纹长度
        5.5.3 裂纹扩展控制参数
        5.5.4 Monte-Carlo抽样的方法
    5.6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研究
        5.6.1 影响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
        5.6.2 评价指标在影响因素中评分
        5.6.3 评价指标间权重计算
    5.7 本章小结
6 工程验证: 吉林引水工程TBM刀盘结构设计及疲劳性能评价
    6.1 引言
    6.2 工程背景
    6.3 TBM刀盘初始裂纹位置预测
        6.3.1 外部激励载荷确定
        6.3.2 加载工况与约束条件
        6.3.3 TBM刀盘静力计算结果与分析
        6.3.4 TBM刀盘瞬态动力学计算分析
        6.3.5 TBM刀盘裂纹初始位置预测结果
    6.4 吉林引水工程TBM刀盘抗损伤设计
        6.4.1 TBM刀盘初始裂纹位置结构分析
        6.4.2 失效区域裂纹扩展路径预测
        6.4.3 失效区域刀盘改进方案
    6.5 吉林引水工程TBM刀盘评价
        6.5.1 TBM刀盘裂纹区域划分
        6.5.2 TBM刀盘结构疲劳性能评价体系
        6.5.3 评价指标间权重的计算
        6.5.4 TBM刀盘疲劳性能评价结果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9)煤矿用多功能巷道修复机挖斗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载荷计算与挖斗模型的建立
    1.1 载荷计算
    1.2 挖斗模型的建立
2 挖斗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
    2.1 工况分析
    2.2 挖斗仿真分析
3 结语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四、装载机铲斗底板断裂的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 [1]轮式装载机车架铰接结构浅析[J]. 陈羽,初长祥,向上升.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0(03)
  • [2]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仿真与受力分析[D]. 吴迪. 长安大学, 2020(06)
  • [3]大吨位装载机耐磨铲斗设计与应用[J]. 赵盼飞,厉锋.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19(06)
  • [4]无运输倒堆工艺下高台阶内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D]. 赵燚.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5]新疆超长隧洞“一洞双机”TBM施工技术及掘进性能测试分析[D]. 杜旭峰.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6]小松WA470-3型装载机铲斗耳板及轴套的结构改进[J]. 李桑龙.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19(03)
  • [7]低温施工对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影响研究[D]. 祁运佳.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8]TBM刀盘三维裂纹扩展规律及其抗损伤设计[D]. 朱晔.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9]煤矿用多功能巷道修复机挖斗的优化设计[J]. 马联伟. 中国煤炭, 2018(11)
  • [10]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标签:;  ;  ;  ;  ;  

装载机铲斗底板断裂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