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酸克伦特罗单抗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孙铭雪[1](2021)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文中研究表明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B)和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属于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通常被称作“营养重分配剂”或是“瘦肉精”,因其具有营养再分配、改变动物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显着提高食品动物的生长速度等生理作用,经常被非法用作饲料添加剂用于畜产品养殖业中来谋取利益。当动物体内残留的β2-受体激动剂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食用者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导致中毒现象。目前,我国和欧盟等许多国家已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允许将β2-受体激动剂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因此,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利益,急需在现有的方法上建立更加快速、可靠的β2-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现有的确证检测方法有色谱法、常规酶联免疫法等,但其因前处理麻烦、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等原因,无法实现实际样品的高通量检测。如今,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β2-受体激动剂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为检测目标物,首先制备了CLB和SAL单克隆抗体。将CLB-BSA和SAL-OVA作为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免疫原,取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用选取的免疫原首先对小鼠进行免疫。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血清效价检测,检测结果最好的小鼠说明其免疫效果最好,选取免疫效果最好的小鼠,脱颈处死后取其脾细胞,将脾细胞和复苏后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一起,经间接ELISA法挑选出阳性细胞,再对连续三次检测呈阳性的细胞进行亚克隆,得到高效价、具有特异性且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诱生腹水法进行腹水制备,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产生腹水的方法收集抗体。对单抗的性质进行鉴定,得到CLB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为1:4.50×106,SAL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3.40×105;使用间接竞争ELISA法对两种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CLB单抗对克伦特罗的IC50为2 ng/m L,对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药物的IC50均大于10000,交叉反应率小于0.2%,SAL单抗对沙丁胺醇的IC50为2.5 ng/m L,在对其他几种药物的检测中发现,此抗体对克伦特罗的IC50为11.3 ng/m L,计算得二者的交叉反应率为22%,而对其他药物的交叉反应率仍小于0.2%。本研究建立了直接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SPR免疫传感器法。以氨基偶联法修饰CM7芯片,将抗体固定在芯片上,优化抗体偶联条件,以10 m M p H 5.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为耦合缓冲剂,EDC和NHS以1:1的比例混合活化芯片,活化时间为15 min,抗体反应时间为20 min,用乙醇胺溶液封闭芯片,封闭时间为15 min。采用直接检测法,将牛尿离心、过膜处理后,流过固定了抗体的CM7芯片来构建标准曲线,进行检测。经方法学验证,克伦特罗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0.1~6 ng/m L之间,得到的最低检测限(LOD)为0.05 ng/m L。在1 ng/m L~5 ng/m L添加浓度范围内,牛尿中克伦特罗的平均回收率为82.46%~98.60%,批内变异系数为1.67%~8.50%,批间变异系数为2.61%~10.14%。以相同的方法对沙丁胺醇进行测定,在0.1~6 n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OD为0.01 ng/m L,在1 ng/m L~5 ng/m L添加浓度范围内,牛尿中沙丁胺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7.82%~91.67%,批内变异系数为1.51%~2.67%,批间变异系数为2.67%~5.53%。采用UPLC-MS/MS法和SPR生物传感器法对牛尿样品中CLB和SAL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PR方法可用于动物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检测。
柳亚茹[2](2019)在《猪圆环病毒2型抗原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ovirus Type 2,PCV2)感染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为断奶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及母猪的繁殖障碍等,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给世界各国养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病快速诊断与检测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虽然目前已经建立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直接免疫荧光、病毒分离鉴定等诊断与检测技术,但缺少可快速读取检测数值的技术方法。因此,开展PCV2抗原抗体快速读取检测数值技术的研究对于该病的成功防控十分必要。本论文基于原核表达纯化的Cap蛋白,建立了PCV2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基于可配对的PCV2单克隆抗体,建立了PCV2抗原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丰富了PCV2抗原抗体的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成功扩增出702 bp的Cap基因,构建了pET30a(+)-Cap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了分子量约为36 Ku的含有His标签Cap融合蛋白;通过条件优化,确定了最佳蛋白诱导表达条件,转速180 rpm,IPTG诱导终浓度为0.5 mM,诱导时间5 h,诱导温度为37℃;通过亲和层析的方式成功纯化出Cap融合蛋白,纯化后的蛋白浓度为1.5mg/mL。免疫印迹分析试验表明,纯化的蛋白可与PCV2特异性多抗发生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表达纯化的含His标签Cap融合蛋白标记荧光微球,实验室已有的无标签的Cap蛋白、兔源PCV2高免血清IgG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T)和质控线(C)上,点膜仪参数设置为Speed 30 mm/sec,1.0μL/cm,建立了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荧光微球标记蛋白抗原的终浓度为50μg/mL,最佳反应条件为待检测血清样品进行20倍稀释,在100μL样品中加入3μL偶联抗原的荧光微球,混合均匀后孵育5 min,加入加样孔,待样液完全浸润NC膜时开始计时,反应15min,用干式免疫荧光分析仪读取T/C比值,判定结果。经对8个不同地区的340份血清样品的检测,同时同商品化猪圆环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比较,特异性符合率为94.2%,敏感性符合率为99.63%,总体符合率为98.53%;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PCV2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特异等特点,可用于生产临床上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的快速检测。以2株PCV2特异性单抗5C、4E11,基于双抗夹心的方法建立PCV2抗原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以5C单抗标记荧光微球,1 mg/mL的4E11单抗、1 mg/mL羊抗小鼠IgG分别包被在检测线(T)和质控线线(C)上,点膜仪参数设置,为Speed 40mm/sec,1.0μL/cm,抗体荧光微球偶联的终浓度为150μg/mL。检测最佳条件:含PCV2的样本稀释20倍,每100μL样品中加入单抗偶联的荧光微球7μL,加入稀释板内混合均匀,室温孵育5 min,加入加样孔,待样液完全浸润NC膜时开始计时,反应12 min,最后用干式免疫荧光分析仪读取T/C比值,判定结果的。对临床收集和制备的120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同时同商品化PCV2 PCR检测试剂盒比较,特异性符合率为97.22%,敏感性符合率为100%,总体符合率为99.17%;结果表明,研制的PCV2抗原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特异等特点,可用于PCV2的临床样本快速检测和PCV2疫苗生产中的半成品快速检测与质量控制。
张玲玲,战翔,彭喆,时建立,吴晓燕,徐胜男,郑书轩,徐绍建,黄保华,李俊[3](2017)在《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文中指出为进一步建立克伦特罗(CL)残留检测方法,给制备CL残留检测试剂盒打下基础,进行了CL单克隆抗体(McAb)的制备研究。以重氮反应,将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分别制备免疫原和检测原,并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5株能稳定分泌特异结合CL小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1E9A9、2A9C1、3F2E9、6G2E9、6E10D9)。这5株细胞株经过体外传代培养和冻存复苏后均能稳定分泌抗体。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的这5株细胞上清液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105、1:5.12×105、1:1.28×105、1:5.12×105、1:2.56×105;选用3F2E9、6E10D9细胞株,制备CL单克隆抗体腹水并纯化,其纯化后的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105、1:2.56×105,BCA(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方法检测的浓度分别为1.60 mg/mL、1.54 mg/mL;最终通过斑点ELISA(Dot-ELISA)方法测定CL抗原与这2株抗体有较强的结合力。在上述方法的制备及验证下,成功获得了特异性较高的CL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制CL残留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沈浩龙,张长弓,陈巧钦,江良振,庄晓勇,黄江山,郭书林,黄印尧[4](2013)在《克伦特罗的CLIA分析试剂盒的研制》文中提出通过制备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人工抗原获得高活性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CL抗原,以鲁米诺(luminol)为发光底物,建立直接竞争法检测分析盐酸克伦特罗,并对包被液、包被条件、封闭蛋白、孵育时间、酶用量等参数进行优化,成功研制出化学发光法检测CL试剂盒。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0.18.1ng·mL-1,线性相关系数r=0.996,IC50值为0.607ng·mL-1;理论检测限小于0.1ng·mL-1;批内变异系数6.76%8.31%;批间变异系数7.4%;回收率(90±15)%,与莱克多巴胺等其他β-激动剂不发生交叉反应。
周亚莲[5](2012)在《绍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调查及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吃饱,还要吃的健康,吃的安全。本论文着重对2011年绍兴市售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同时对畜肉中β-兴奋剂类药物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对2011年绍兴地区各大农贸批发市场的蔬菜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蔬菜农药残留状况。依据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依据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判断。共抽检蔬菜样本493份,检出农药残留样品120份,检出率24.3%,超标21份,超标率4.3%,合格率95.7%。说明绍兴市售蔬菜农药残留总体情况良好,但有个别农药如毒死蜱、克百威等检出或超标数量比较多,而且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等禁用农药还有检出。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2.通过对畜肉中β-兴奋剂类药物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的研究,研发出一套可以同时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三种药物的快速检测试剂板,该试剂板可在15~30min完成对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等β-兴奋剂药物的定性和半定量测定,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无须仪器设备配合测定,检测既可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在养殖场、菜场等进行实地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单位因设备和人员问题而无法开展的检测和监控等工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章寅[6](2011)在《违禁药物残留微阵列检测试剂盒的开发》文中提出违禁药物残留是指给畜禽等动物使用法律严格规定禁止或者限制使用的药物后,在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内以及可食性产品中蓄积或贮存的药物或化学物的原形、代谢产物和杂质。动物源性食品中违禁药物残留超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危害。本论文利用荧光免疫小分子微阵列技术,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违禁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研制开发了氯霉素(CAP)、盐酸克伦特罗(CLB)和链霉素(STR)多组份快速检测试剂盒。首先分别采用碳二亚胺法合成氯霉素全抗原,重氮法合成盐酸克伦特罗全抗原,高碘酸钠氧化法合成链霉素全抗原,上述方法有效提高了小分子药物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率,将小分子药物与载体蛋白的偶联物通过点样仪点制在多孔糖介质包被的玻片上制备微阵列,在微阵列表面通过荧光竞争免疫反应检测食品样本中的违禁药物残留。基于上述方法,我们还研究开发了针对氯霉素、盐酸克伦特罗及链霉素的微阵列检测试剂盒。通过测试和验证,该试剂盒相关参数如下: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1%,批间变异系数小于20%;回收率范围大于40%;氯霉素、盐酸克伦特罗和链霉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055μg/L,0.017 gg/L和0.082μg/L,实验数据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我国农业部对药物的分析规定,符合相应检测标准的要求,可用于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分析。试剂盒测试结果与传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标准仪器测试方法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符合率。试剂盒的技术参数满足农业部2005年发布的《药物残留酶联免疫试剂(盒)备案审查技术资料要求》和《药物残留酶联免疫试剂(盒)备案参考评判标准》技术参数要求。本课题研究开发的动物源性食品中违禁药物残留微阵列检测试剂盒为动物源性食品中安全卫生检测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检测手段,适合各级检验检测机构及相关企业自查应用,也为食品中其它残留物质的检测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徐霞玲[7](2011)在《两种重要兽药残留物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工艺的优化》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并优化盐酸克伦特罗(CL)胶体金试纸条制备的各项工艺,研制可商业化生产的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试纸条,建立稳定的胶体金试纸条产品研发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研制呋喃妥因代谢物1-氨基乙内酰脲(AHD)的胶体金试纸条,用于肉中呋喃妥因及其代谢物残留的监控。方法:从制金、标记、封闭等方面优化胶体金试纸条的整个工艺,初步研制了可商业化生产的检测CL的试纸条。在前面优化的基础上,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硫酸铵沉淀法纯化的抗1-氨基乙内酰脲的衍生物(CPAHD)单抗标记;利用对醛基苯甲酸(4-CBA)将1-氨基乙内酰脲(AHD)衍生成CRAHD,再用活性酯法将CPAH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交联制备完全抗原。对制备的试纸条进行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测定,初步制备了检测AHD的试纸条。结果:成功合成检测抗原CL-BSA和CPAHD-BSA:制备了颗粒大小均一的胶体金;优化了胶体金试纸条的整个工艺,研制了可商业化生产的检测CL的试纸条。研制了检测AHD的胶体金试纸条,3分钟内即可用肉眼观察到结果;最低检测限是2.33 ng mL-1;除了跟原药呋喃妥因有弱交叉反应外,与其它类似物均无交叉反应;室温下保存28周不失效;胶体金试纸条的检测结果跟ELISA呈现了很好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优化了胶体金试纸条的整个工艺,研制了可商业化生产的的检测CL的试纸条。研制了操作便捷、稳定可靠、灵敏度高的检测AHD的试纸条。
陈耀强[8](2010)在《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兽药残留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制盐酸克伦特罗(CL)、莱克多巴胺(RAC)胶体金免疫层析联卡快速检测试纸条,用于猪尿中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并初步建立RAC胶乳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灵敏度。方法: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纯化RAC腹水,并用BCA试剂盒测定其抗体蛋白浓度。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用胶体金标记上适当浓度的CL、RAC抗体。将标记好的复合物喷涂于结合垫上,羊抗鼠IgG包被在硝酸纤维素(NC)膜表面,作为质控线(C线),采用重氮法和活性酯法合成检测抗原CL-BSA和RAC-BSA包被在NC膜表面,作为检测线(T1和T2线)。检测过程中CL-BSA、RAC-BSA与待测样品中CL、RAC竞争结合有限的胶体金标记抗CL、RAC单抗,样品中的CL、RAC越多则其结合的标记抗体越多,则结合到T线的标记抗体越少,T线的显示越弱甚至消失,因此根据颜色直观显示检测的半定量结果。用同样方法,把标记物由胶体金换成胶乳荧光颗粒,利用其在紫外灯激发下发出荧光以判断结果,初步建立RAC胶乳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成功合成检测抗原CL-BSA和RAC-BSA。成功制备了30 nm颗粒大小均一的胶体金。建立了联卡检测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5分钟内即可用肉眼观察到结果;检测猪尿时,最低检测限CL和RAC的灵敏度都为5ng/mL;特异性高,CL, RAC, SAL等类似物之间没有交叉反应;稳定性好,室温下保存7周不失效。成功将RAC抗体标记上胶乳荧光颗粒,并初步建立RAC胶乳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于紫外灯下以对比法判读结果,灵敏度可达到0.5 ng/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盐酸克伦特罗(CL)、莱克多巴胺(RAC)胶体金免疫层析联卡快速检测试纸条操作便捷,稳定可靠,灵敏度高,可作为猪尿中盐酸克伦特罗(CL)、莱克多巴胺(RAC)残留现场检测和监控的有效手段。初步建立了灵敏度更高的RAC胶乳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罗丽[9](2010)在《盐酸克伦特罗单抗的制备及其免疫诊断试剂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畜禽食用后,可以显着提高其生长速率,使瘦肉相对增加。但易在动物体内沉淀,人食用含有该药残留的动物产品后,可引起食物中毒,严重者导致死亡。为此,盐酸克伦特罗被禁止在食品生产中应用,为了严格监督控制盐酸克伦特罗的滥用,各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者开发了多种检测方法。本试验围绕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开展了四个层次的研究工作,对免疫学检测方法做了基础性研究。试验内容和结果如下:(1)盐酸克伦特罗完全抗原的制备:利用叠氮法将CL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白蛋白OVA偶联产生免疫抗原CL-BSA和包被抗原CL-OVA。通过紫外扫描和蛋白电泳分子鉴定,发现偶联前后载体蛋白OVA、BSA的吸收峰发生改变,电泳结果显示偶联物的分子量大于载体蛋白分子量。而且用CL-BSA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用CL-OVA包被酶标板,检测得到的抗体可以和游离的CL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2)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CL-BSA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经PEG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选择培养,用间接ELISA方法鉴定出阳性克隆,再用有限稀释法使阳性杂交瘤细胞进一步克隆化筛选出阳性杂交瘤细胞株。成功筛选出7株杂交瘤细胞株(3)盐酸克伦特罗竞争ELISA法的建立:ELISA最佳反应条件为:包被抗原CL-OVA浓度为0.4μg/mL,单抗使用浓度为1:600抗体,最佳包被条件为4℃过夜16h,最佳封闭剂为2%BSA用pH7.4 PBS配制,37℃竞争反应时间约30min,线性范围是0-8ng/ml,灵敏度是0.2ng/ml。(4)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免疫层析诊断方法的建立:采用免疫竞争法将抗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包被在胶体金结合垫上。并将人工合成的盐酸克伦特罗抗原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薄膜表面作为检测线(T线),人工合成的盐酸克伦特罗抗原与待测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竞争结合胶体金标记的抗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并能以颜色直观显示检测结果。灵敏度最低值是0.5 ng/ml。
高以明[10](2009)在《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试剂的研制和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CT)是一种β肾上腺素能兴奋剂,具有营养再分配、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莱克多巴胺可能被非法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以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瘦肉率,但其残留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本研究旨在制备特异性针对莱克多巴胺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iELISA)和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用于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采用混合酸酐法将莱克多巴胺与匙孔蓝蛋白(KLH)、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经紫外光谱扫描确定偶联成功,测得偶联物RCT-KLH浓度为3.6mg/mL,RCT-BSA浓度为6.2mg/mL.以偶联物RCT-KLH作为免疫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Ag-14进行融合。以RCT-BSA作为包被抗原,经间接ELISA筛选出阳性细胞株,再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多次亚克隆,获得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0株,分别为1D9、1F3、2C11、5C3、3A10、4A8、687、6D5、7C11、7D3,其中单克隆抗体5C3和3A10间接ELISA效价均为1:500000。间接竞争ELISA显示,单克隆抗体5C3对莱克多巴胺的50%阻断作用浓度(IC50)为3.98ng/mL,对盐酸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IC50均大于2000ng/mL;对盐酸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2%。以单克隆抗体5C3为核心试剂,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莱克多巴胺的方法,并研制出ELISA试剂盒。以混合酸酐法人工合成的莱克多巴胺-卵清蛋白(RCT-OVA)为包被抗原,莱克多巴胺为竞争的半抗原,两者与一定量的抗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5C3在竞争体系中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包被抗原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1600,抗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5C3工作浓度为1:8000,包被抗原37℃包被3h为最佳包被条件。间接竞争ELISA检测莱克多巴胺标准品检测线性范围为0.5~100ng/mL,最低检测限为0.5ng/m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达到0.9968。试剂盒的样品检测离散系数(CV)不高于3.4%,阳性添加回收率平均达到99.2%。对猪饲料、肝脏、尿液样品,ELISA试剂盒的检测限分别为0.01mg/kg.0.01mg/kg和0.5ng/mL。经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通市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和南京市栖霞区畜牧兽医站等四家单位对人工添加莱克多巴胺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当样品中莱克多巴胺浓度>0.5ng/mL(?)寸,本研究中研制的ELISA检测试剂盒与德国拜法食品安全检测和饲料监控分析公司生产的莱克多巴胺ELISA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符合率达95%以上。采用混合酸酐法制备的RCT-OVA偶联抗原和胶体金标记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5C3,建立了检测莱克多巴胺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方法,并组装成标准化检测卡。该检测卡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低可检测1Ong/mL的莱克多巴胺,而与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无交叉反应。应用该方法对饲料、组织和尿液样品中莱克多巴胺的最低检测量分别为0.05mg/kg、0.05mg/kg和10ng/mL.经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通市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和南京市栖霞区畜牧兽医站等四家单位对人工添加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当样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浓度>10ng/mL时,本研究中研制的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与德国拜法食品安全检测和饲料监控分析公司生产的莱克多巴胺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均为100%;当样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浓度>5ng/ml时,符合率可达85%以上。应用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试剂检测了不同来源的样品。在江苏检验检疫局检测猪肉样品655份,莱克多巴胺ELISA试剂盒与LC-MSMS法对猪肉样品检测的符合率为100%。在吉林检验检疫局检测出口猪副产品31批次,莱克多巴胺未检出。国家质量安全监控计划部分2008年8-10月份检测进口冻猪副产品751批和盐溃肠衣69批,莱克多巴胺不合格率6.95%;2009年8-10月检测进口猪副产品869批,莱克多巴胺不合格率1.57%。
二、盐酸克伦特罗单抗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酸克伦特罗单抗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绪论 |
1.1 β_2受体激动剂的简介 |
1.1.1 β_2受体激动剂的理化性质 |
1.1.2 β_2受体激动剂的药学作用和毒副作用 |
1.1.2.1 药学作用 |
1.1.2.2 毒副作用 |
1.1.3 国内外监控现状 |
1.1.4 检测方法研究 |
1.2 表面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 |
1.2.1 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1.2.2 SPR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
1.2.3 SPR生物传感器在β_2-受体激动剂中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溶液配制 |
2.1.4 实验所用动物和细胞 |
2.2 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2.2.1 动物免疫 |
2.2.2 细胞融合 |
2.2.3 阳性孔的筛选与克隆 |
2.2.4 腹水制备 |
2.2.5 单克隆抗体性质的鉴定 |
2.3 结果 |
2.3.1 包被抗原的工作浓度及阳性血清效价 |
2.3.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稳定性 |
2.3.3 单抗亚类鉴定 |
2.3.4 单抗性质鉴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PR检测克伦特罗 |
3.1 实验材料 |
3.1.1 药品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相关溶液的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克伦特罗抗体的固定 |
3.2.2 再生条件的选择 |
3.2.3 抗原-抗体动力学实验 |
3.2.4 建立标准曲线 |
3.2.5 特异性 |
3.2.6 稳定性和重复性 |
3.2.7 准确度和精密度 |
3.2.8 SPR传感器和UPLC-MS/MS的比较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克伦特罗抗体的固定 |
3.3.2 再生条件的确定 |
3.3.3 抗原-抗体动力学分析 |
3.3.4 标准曲线的构建 |
3.3.5 特异性 |
3.3.6 稳定性和重复性 |
3.3.7 准确度和精密度 |
3.3.8 SPR生物传感器和UPLC-MS/MS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PR检测沙丁胺醇 |
4.1 实验材料 |
4.1.1 药品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1.3 相关溶液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抗体的固定 |
4.2.2 再生条件的确定 |
4.2.3 抗原-抗体动力学分析 |
4.2.4 标准曲线的构建 |
4.2.5 特异性分析 |
4.2.6 稳定性和重复性 |
4.2.7 准确度和精密度 |
4.2.8 SPR生物传感器和UPLC-MS/MS比较 |
4.4 小结 |
结论 |
1 制备了抗克伦特罗和抗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 |
2 建立了检测牛尿中的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SPR直接检测法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猪圆环病毒2型抗原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猪圆环病毒病的概述 |
1.1.1 病原 |
1.1.2 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
1.1.3 发病机理 |
1.1.4 症状 |
1.1.5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方法 |
1.2 猪圆环病毒cap蛋白研究进展 |
1.2.1 圆环cap蛋白的简介 |
1.2.2 圆环cap蛋白的检测方法、疫苗研究 |
1.3 荧光微球为标记物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
1.3.1 免疫层析试纸条 |
1.3.2 荧光微球 |
1.3.3 荧光微球在免疫层析技术中的应用 |
1.3.4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比较 |
1.3.5 检测原理及结果判断 |
1.4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重组菌种 |
2.1.2 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材料等试验材料 |
2.1.3 仪器 |
2.1.4 试剂制备 |
2.2 方法 |
2.2.1 猪圆环Cap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方法 |
2.2.2 猪圆环病毒2 型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2.2.3 猪圆环病毒2 型抗原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3 结果与分析 |
3.1 Cap基因克隆及重组表达质粒构建 |
3.2 Cap重组蛋白的表达及鉴定 |
3.3 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
3.4 PCV2 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3.5 PCV2 抗原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4 讨论 |
4.1 猪圆环cap蛋白表达 |
4.2 PCV2 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建立与应用 |
4.3 PCV2 抗原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建立与应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和细胞株。 |
1.1.2 主要试剂。 |
1.1.3主要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抗原制备。 |
1.2.2 小鼠免疫及效价测定。 |
1.2.3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1.2.3. 1 骨髓瘤细胞(Sp2/0)的准备。 |
1.2.3. 2 饲养细胞的准备。 |
1.2.3.3脾细胞的准备。 |
1.2.3. 4 细胞的融合。 |
1.2.3. 5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及克隆化培养。 |
1.2.4 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及冻存。 |
1.2.5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1.2.5. 1 单克隆细胞上清效价测定。 |
1.2.5.2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纯化及效价测定。 |
1.2.6.1斑点ELISA(Dot-ELISA)检测CL抗原与抗体结合力。 |
2 结果 |
2.1 盐酸克伦特罗免疫抗原和检测抗原的合成 |
2.2 小鼠免疫 |
2.3单克隆细胞株的筛选及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2.4 单克隆杂交瘤细胞上清效价检测 |
2.5 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检测和斑点免疫法(Dot-ELISA)检测结果 |
3 结论 |
(4)克伦特罗的CLIA分析试剂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剂 |
1.1.2 试验动物 |
1.1.3 检测标本 |
1.2 方法 |
1.2.1 CL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1.2.2 CL单克隆抗体的制备[5] |
1.2.3 直接竞争CLI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人工合成抗原的鉴定 |
2.1.1 SDS-PAGE分析 |
2.1.2 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 |
2.2 单克隆抗体的活性鉴定 |
2.2.1 单抗间接ELISA效价的测定 |
2.2.2 单抗的活性鉴定 |
2.3 检测方法的建立 |
2.3.1 包被条件的确立 |
2.3.2 加样操作模式的确定 |
2.3.3包被抗体与CL-HRP酶使用最佳浓度调配 |
2.4 方法性能分析 |
2.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2 灵敏度 |
2.4.3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 |
2.4.4 批内及批间精密度 |
2.4.5 准确度分析 |
2.5 与德国拜发试剂盒比较 |
2.6 与气质联用法检测比较 |
2.7 稳定性试验 |
3 讨论与结论 |
(5)绍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调查及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农产品概述 |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 |
1.3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
1.4 农产品污染物的检测技术 |
1.5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绍兴地区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存在的问题 |
2.4 应对措施 |
第三章 畜肉中β-兴奋剂类药物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的研究 |
3.1 盐酸克伦特罗免疫胶体金的制备 |
3.2 莱克多巴胺免疫胶体金的制备 |
3.3 沙丁胺醇免疫胶体金的制备 |
3.4 检测方法的建立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总结 |
4.1 绍兴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及对策总结 |
4.2 畜肉中β-兴奋剂类药物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的研究总结 |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违禁药物残留微阵列检测试剂盒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药物残留的危害 |
1.1.1 毒性反应 |
1.1.2 诱导耐药菌株 |
1.1.3 造成三致作用 |
1.2 药物残留检测方法 |
1.2.1 仪器方法 |
1.2.2 微生物法 |
1.2.3 免疫测试法 |
1.2.4 检测分析系统研究进展 |
1.3 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1.3.1 盐酸克伦特罗(CLB)残留的分析方法 |
1.3.2 氯霉素(CAP)残留的分析方法 |
1.3.3 链霉素(STR)残留的分析方法 |
1.4 生产检测试剂盒公司 |
1.4.1 RIDASCREEN(?)兽残试剂盒 |
1.4.2 SNAP快速检测仪 |
1.4.3 CMT抗生素残留检测试剂盒 |
第2章 小分子药物全抗原合成新方法 |
2.1 前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试剂 |
2.2.2 仪器 |
2.3 实验方案 |
2.3.1 小分子全抗原合成 |
2.3.2 小分子全抗原的鉴定 |
2.3.3 全抗原的偶联比测定 |
2.4 实验结果 |
2.4.1 合成抗原鉴定 |
2.4.2 全抗原蛋白浓度的测定 |
2.4.3 偶联率的测定 |
第3章 药物残留检测试剂盒开发 |
3.1 实验方案 |
3.1.1 探针浓度优化 |
3.1.2 一抗浓度选择 |
3.1.3 多元检测体系优化 |
3.2 结果和讨论 |
3.2.1 探针浓度优化 |
3.2.2 一抗浓度优化 |
第4章 试剂盒的开发技术参数 |
4.1 标准曲线 |
4.2 检测限、定量限和临界值 |
4.3 精密度和准确度 |
4.3.1 精密度 |
4.3.2 准确度 |
4.4 交叉反应 |
4.5 开发试剂盒的实际应用 |
第5章 试剂盒备案审查技术资料要求 |
5.1 产品研制概况 |
5.1.1 材料制备方法 |
5.1.2 检测方法的建立 |
5.2 样品提取方法的研究情况 |
5.2.1 猪肉、猪肝样品处理 |
5.2.2 牛奶样品处理 |
5.2.3 蜂蜜样品处理 |
5.3 与理化方法的比较 |
5.3.1 与代表性进口试剂盒的比较 |
5.3.2 与HPLC-MS仪器测定值比较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抗原合成部分 |
6.1.2 试剂盒开发部分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7)两种重要兽药残留物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英文缩写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盐酸克伦特罗、呋喃妥因的理化、药理性质 |
2 盐酸克伦特罗、呋喃妥因的毒性 |
3 盐酸克伦特罗、呋喃妥因的残留现状 |
4 1-氨基乙内酰脲的检测指示呋喃妥因的残留 |
5 当前检测盐酸克伦特罗和1-氨基乙内酰脲的方法 |
5.1 当前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的方法 |
5.2 当前检测1-氨基乙内酰脲的方法 |
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7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8 实验路线 |
第二章 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整个工艺的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的试剂和仪器 |
1.2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盐酸克伦特罗完全抗原CL-BSA的合成 |
2.2 工艺流程的优化 |
2.3 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
2.4 与市场上其他公司产品进行比较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完全抗原CL-BSA的鉴定 |
3.2 工艺流程优化结果的鉴定 |
第三章 呋喃妥因代谢物1-氨基乙内酰脲胶体金试纸条的制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2 主要溶液的配制方法 |
2 实验方法 |
2.1 AHD衍生物CPAHD、完全抗原CPAHD-BSA的合成 |
2.2 腹水的纯化 |
2.3 纯化后单抗的浓度测定 |
2.4 胶体金的制备 |
2.5 胶体金-抗CPAHD单抗复合物(Anti-CPAHD-Au)的制备 |
2.6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
2.7 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流程 |
2.8 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
2.9 动物源性肌肉组织样品的前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AHD衍生物CPAHD和完全抗原CPAHD-BSA、CL-BSA的鉴定 |
3.2 纯化后单抗的鉴定 |
3.3 胶体金的表征 |
3.4 Anti-CPAHD-Au的鉴定 |
3.5 C/T线包被浓度的确定 |
3.6 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
3.7 猪肉样品中AHD的测定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兽药残留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CL,RAC的理化、药理性质 |
2 CL,RAC的毒性 |
3 CL,RAC的残留现状 |
4 当前检测CL,RAC的主要检测方法 |
4.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
4.2 生物传感器技术(BS) |
4.3 酶联免疫法(ELISA) |
4.4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6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7 胶乳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 |
8 实验路线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1 试剂材料与仪器 |
1.1 主要试剂及材料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完全抗原CL-BSA和RAC-BSA的合成 |
2.1.1 盐酸克伦特罗完全抗原CL-BSA的合成 |
2.1.2 莱克多巴胺完全抗原RAC-BSA的合成 |
2.2 抗RA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2.2.1 细胞克隆化 |
2.2.2 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检测 |
2.2.3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扩增与冻存 |
2.2.4 F1杂交瘤细胞的接种 |
2.2.5 腹水的采集 |
2.2.6 腹水的效价测定 |
2.2.7 腹水的纯化 |
2.2.8 纯化后单抗的浓度测定 |
2.3 胶体金的制备 |
2.4 胶体金-抗CL单抗复合物(Anti-CL-Au)和胶体金-抗RAC单抗复合物(Anti-RAC-Au)的制备 |
2.4.1 胶体金与抗体偶联最佳pH的测定 |
2.4.2 最小抗体浓度的测定 |
2.4.3 胶体金与抗体的偶联 |
2.5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 |
2.5.1 样品垫的预处理 |
2.5.2 金标垫的制备 |
2.5.3 NC膜划线 |
2.5.4 试纸条的组装 |
2.6 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
2.6.1 灵敏度的测定 |
2.6.2 特异性的测定 |
2.6.3 稳定性的测定 |
2.7 CL,RAC胶体金检测联卡的制备 |
2.7.1 胶体金的制备 |
2.7.2 CL,RAC抗体与胶体金偶联 |
2.7.3 金标垫的制备 |
2.7.4 NC膜划线 |
2.7.5 试纸条的组装 |
2.8 利用CL,RAC胶体金联卡检测猪尿 |
2.9 胶乳荧光标记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的初步建立 |
2.9.1 胶乳荧光颗粒-抗CL复合物的制备 |
2.9.2 胶乳荧光试纸条的组装 |
2.9.3 胶乳荧光颗粒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的使用及判断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
1 完全抗原CL-BSA和RAC-BSA的鉴定 |
1.1 完全抗原CL-BSA的鉴定 |
1.2 完全抗原RAC-BSA的鉴定 |
2 标记用单抗的鉴定 |
2.1 克隆化细胞培养上清的检测 |
2.2 腹水型单抗效价的测定 |
2.3 纯化后单抗浓度的测定 |
3 胶体金的表征 |
3.1 胶体金的可见光光谱扫描 |
3.2 胶体金的透射电镜鉴定 |
4 Anti-RAC-Au和Anti-CL-Au的鉴定 |
4.1 胶体金与抗体偶联最佳pH的确定 |
4.2 标记用最小抗体浓度的确定 |
5 试纸条的调试 |
5.1 金标垫喷金量的确定 |
5.2 C/T线包被浓度的确定 |
6 试纸条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测定 |
6.1 灵敏度的测定 |
6.2 特异性的测定 |
6.3 稳定性的测定 |
7 CL,RAC胶体金联卡检测猪尿样品 |
8 RAC胶乳荧光颗粒标记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8.1 C,T线包被浓度的确定 |
8.2 灵敏度的测定 |
第四部分 小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学术交流情况 |
致谢 |
(9)盐酸克伦特罗单抗的制备及其免疫诊断试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盐酸克伦特罗简介 |
1.1.1 盐酸克伦特罗理化性质 |
1.1.2 盐酸克伦特罗的毒理性质 |
1.2 盐酸克伦特罗的主要检测方法 |
1.3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介绍 |
1.3.1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原理 |
1.3.2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在药残检测的应用 |
1.4 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技术介绍 |
1.4.1 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技术原理 |
1.4.2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药残检测的应用 |
2 盐酸克伦特罗完全抗原的制备 |
2.1 材料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2 方法 |
2.2.1 CL的偶氮化 |
2.2.2 偶氮化CL与载体蛋白的偶联 |
2.2.3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鉴定CL-BSA人工抗原 |
2.2.4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CL-BSA人工抗原 |
2.2.5 抗CL血清的制备 |
2.2.6 间接ELISA操作步骤 |
2.2.7 棋盘法优化抗原CL-OVA最佳包被浓度 |
2.3 结果 |
2.3.1 CL的偶氮化及偶氮化CL与载体蛋白的偶联 |
2.3.2 紫外扫描分析 |
2.3.3 偶联物的SDS-PAGE电泳鉴定 |
2.3.4 间接ELISA检测结果分析 |
2.3.5 棋盘法优化抗原CL-OVA的最佳包被浓度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3 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3.1 材料 |
3.1.1 主要设备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3.2 方法 |
3.2.1 免疫动物 |
3.2.2 饲养细胞的制备 |
3.2.3 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
3.2.4 免疫细胞的制备 |
3.2.5 细胞融合流程 |
3.2.6 抗体的检测 |
3.2.7 有限稀释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 |
3.2.8 阳性孔细胞克隆株的冻存与复苏 |
3.2.9 腹水的制备 |
3.2.10 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
3.2.11 单抗效价的测定 |
3.2.12 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 |
3.2.13 McAb的交叉反应性 |
3.3 结果 |
3.3.1 免疫小鼠血清效价测定结果 |
3.3.2 融合细胞的筛选结果 |
3.3.3 腹水制备及腹水效价检测 |
3.3.4 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
3.3.5 McAb的Ig亚型鉴定 |
3.3.6 单克隆抗体交叉反应分析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盐酸克伦特罗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
4.1 材料 |
4.1.1 主要仪器设备 |
4.1.2 主要试剂 |
4.2 方法 |
4.2.1 最佳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4.2.2 CL-OVA包被缓冲液的优化 |
4.2.3 CL-OVA包被方式优化(包被温度和时间) |
4.2.4 封闭液筛选 |
4.2.5 最佳竞争反应时间和反应时间的确定 |
4.2.6 线性范围和灵敏度的确定 |
4.3 结果 |
4.3.1 最佳单抗工作浓度的确定 |
4.3.2 最佳包被缓冲液的确定 |
4.3.3 CL-OVA包被方式的确定 |
4.3.4 封闭液的选择 |
4.3.5 最佳竞争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确定 |
4.3.6 线性范围和灵敏度的确定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研究 |
5.1 材料 |
5.1.1 主要仪器设备 |
5.1.2 主要试剂 |
5.2 方法 |
5.2.1 胶体金的制备 |
5.2.2 金标抗体的制备 |
5.2.3 金标抗体的鉴定 |
5.2.4 结合垫、样品垫的预处理 |
5.2.5 喷涂 |
5.2.6 胶体金免疫测试条的组装 |
5.2.7 胶体金颗粒大小的选择 |
5.2.8 待标记抗体最低稳定量的选择 |
5.2.9 抗体标记过程中缓冲液的选择 |
5.2.10 金标抗体稳定剂的选择 |
5.2.11 结合垫处理液的选择 |
5.2.12 样品垫处理液的优化 |
5.2.13 样品的检测 |
5.2.14 灵敏度试验 |
5.2.15 特异性试验 |
5.2.16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稳定性研究 |
5.2.17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重复性研究 |
5.3 结果 |
5.3.1 胶体金颗粒大小的选择 |
5.3.2 待标记抗体试剂稳定量的确定 |
5.3.3 抗体标记过程中缓冲液的选择 |
5.3.4 抗体稳定剂的选择 |
5.3.5 结合垫处理液的选择 |
5.3.6 样品垫处理液的选择 |
5.3.7 灵敏度试验 |
5.3.8 特异性试验 |
5.3.9 金标免疫层析试纸条稳定性研究 |
5.3.10 金标免疫层析试纸条重复性研究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试剂的研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莱克多巴胺及其检测研究进展 |
1 化学结构 |
2 理化特性 |
3 药理作用及机理 |
4 药物动力学 |
5 在动物组织中的代谢残留 |
6 毒性作用 |
7 检测技术和方法 |
7.1 色谱分析法 |
7.2 免疫分析法(IA)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 |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器械及器皿 |
1.5 莱克多巴胺-蛋白质偶联物的制备 |
1.6 偶联物鉴定以及浓度测定 |
1.7 动物免疫 |
1.8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建株 |
1.9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1.10 单抗50%抑制浓度(IC_(50))和特异性测定 |
2 结果 |
2.1 莱克多巴胺-蛋白质偶联物的鉴定 |
2.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建株 |
2.3 单克隆抗体的亲和性和特异性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莱克多巴胺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单克隆抗体 |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器械及器皿 |
1.5 RCT-OVA偶联物的制备 |
1.6 间接竞争ELISA(ciELISA)条件的优化 |
1.7 间接竞争ELISA(ciELISA)操作程序和检测标准曲线的建立 |
1.8 试剂盒的组装 |
1.9 测试程序 |
1.10 试剂盒保存期试验 |
1.11 ELISA试剂盒标准检测曲线 |
1.12 尿、饲料、组织样品人工添加实验 |
1.13 复核实验 |
2 结果 |
2.1 ciELISA的试验条件 |
2.2 ciELISA标准检测曲线 |
2.3 试剂盒组装 |
3 讨论 |
附:莱克多巴胺酶联免疫反应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检测莱克多巴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和仪器 |
1.2 莱克多巴胺与OVA的偶联 |
1.3 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的胶体金标记 |
1.4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制备 |
1.5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 |
1.6 模拟样品的检测 |
1.7 标准化检测试纸条的组装 |
1.8 保存期试验 |
1.9 复核试验 |
2 结果 |
2.1 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
2.2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2.3 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组装 |
2.4 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保存期 |
2.5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应用 |
2.6 复核实验结果 |
3 讨论 |
附:莱克多巴胺检测试纸条使用说明书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试剂的应用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和仪器 |
1.2 江苏检验检疫局对猪产品莱克多巴胺的检测 |
1.3 吉林检验检疫局对出口产品中莱克多巴胺和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 |
1.4 国家质量安全监控计划对进口猪肉产品莱克多巴胺的检测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莱克多巴胺ELISA试剂盒在江苏检验检疫局的应用 |
2.2 莱克多巴胺ELISA试剂盒在吉林检验检疫局的应用 |
2.3 莱克多巴胺ELISA试剂盒在国家质量安全监控计划中的应用 |
全文总结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盐酸克伦特罗单抗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D]. 孙铭雪. 烟台大学, 2021(11)
- [2]猪圆环病毒2型抗原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柳亚茹.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3]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J]. 张玲玲,战翔,彭喆,时建立,吴晓燕,徐胜男,郑书轩,徐绍建,黄保华,李俊. 中国动物检疫, 2017(02)
- [4]克伦特罗的CLIA分析试剂盒的研制[J]. 沈浩龙,张长弓,陈巧钦,江良振,庄晓勇,黄江山,郭书林,黄印尧. 福建农业学报, 2013(10)
- [5]绍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调查及检测技术研究[D]. 周亚莲. 浙江大学, 2012(01)
- [6]违禁药物残留微阵列检测试剂盒的开发[D]. 章寅.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1)
- [7]两种重要兽药残留物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工艺的优化[D]. 徐霞玲. 暨南大学, 2011(10)
- [8]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兽药残留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的研究[D]. 陈耀强. 暨南大学, 2010(10)
- [9]盐酸克伦特罗单抗的制备及其免疫诊断试剂的应用研究[D]. 罗丽.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 [10]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测试剂的研制和应用[D]. 高以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标签:盐酸克伦特罗论文; 抗原抗体反应论文; 莱克多巴胺论文; elisa试剂盒论文; 单克隆抗体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