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8例肺癌骨转移部位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传琳[1](2021)在《肺癌骨转移中医证型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特征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肺癌骨转移中医证素特征;2.探讨肺癌骨转移的中医证型与面部红外热成像图的相关性,为红外热成像技术应用于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3.探讨肺癌骨转移区域与红外热像图的相关性,为红外热成像技术早期提示骨转移部位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21例,根据《中医病机辨识表》问卷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等情况,分气阴两虚组、气滞血瘀组、脾虚痰湿组、阴虚热毒组及肾阳亏虚组,并归纳中医病位、病性证素。此外,各组患者通过DH-2010型短焦距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进行全身扫描,记录骨转移部位红外以及面部五脏反射区红外温度。结果:1.肺癌骨转移的病位证素以肺、肾、脾较为多见;肺癌骨转移的病性证素出现频数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郁>阳虚>血虚>痰湿>湿热,其中以气虚、阴虚、血瘀为主。2.肺癌骨转移患者面部五脏反射区红外热成像图结果显示:阴虚热毒组温度最高,其次为气阴两虚组,肾阳亏虚组温度最低。经统计学分析,阴虚热毒组、气阴两虚组面部五脏反射区温度均高于其他组(P<0.05),脾虚痰湿组额部温度高于气滞血瘀组、肾阳亏虚组(P<0.05),脾虚痰湿组鼻部温度与气滞血瘀组、肾阳亏虚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差异;气滞血瘀组下颌温度高于脾虚痰湿组(P<0.05),且脾虚痰湿组下颌温度高于肾阳亏虚组(P<0.05);脾虚痰湿组、肾阳亏虚组两颊温度均低于其他组(P<0.05)。3.肺癌椎骨转移部位红外热成像图结果显示:肺癌骨转移部位的温度高于未发生骨转移部位的温度。其中阴虚热毒组的温度值最高,肾阳亏虚组温度值最低,但因两组病例数过少,缺乏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组、气滞血瘀组、脾虚痰湿组经统计学分析,三者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气阴两虚组肺癌骨转移部位红外热成像图结果显示:胸骨温度最高,但因肋骨、胸骨及上肢骨转移病例过少,缺乏统计学意义。经统计学分析,椎骨转移与下肢骨转移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骨的温度较高于下肢骨。5.气滞血瘀组肺癌骨转移部位红外热成像图结果显示:肋骨温度最高,但因上肢骨转移病例过少,缺乏统计学意义。经统计学分析,肋骨转移与椎骨转移、下肢骨转移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椎骨转移与下肢骨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6.脾虚痰湿组肺癌骨转移部位红外热成像图结果显示:肋骨温度最高,但因肋骨、上肢骨转移病例过少,缺乏统计学意义。经统计学分析,椎骨转移与下肢骨转移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7.阴虚热毒组肺癌骨转移部位红外热成像图结果显示:颅骨转移温度最高,但阴虚热毒证型病例过少,缺乏统计学意义。8.肾阳亏虚组肺癌骨转移部位红外热成像图结果显示:下肢骨转移温度最高,但肾阳亏虚证型病例过少,缺乏统计学意义。结论:1.肺癌骨转移的最常见病位证素是肺、肾、脾;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血瘀。2.红外热成像图显示热证组(阴虚热毒组、气阴两虚组)面部反射区温度均高于寒证组(脾虚痰湿组、肾阳亏虚组),表明寒、热、虚、实的病性可在红外热成像图中有明显的寒热规律,相关性较强。3.红外热成像图显示发生骨转移部位的温度高于未发生骨转移部位的温度,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反映机体代谢的异常。4.肺癌骨转移中医证型差异与骨转移部位尚不认为具有差异,但与骨转移发生的概率具有内在联系,如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其次为气滞血瘀。各证型在红外热成像图上显示不同的温度,其中以阴虚热毒组温度最高,气阴两虚组温度其次,肾阳亏虚组温度最低,各组之间有明显的温度差,反映肺癌骨转移中医证型可通过红外热成像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吴琪燕[2](2021)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复查时间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复查最佳时间段,以指导患者合理的复查,既能达到有效复查效果又能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负担及辐射。[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至2021年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及昆明市延安医院核医学科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的肺癌患者,筛选经过病理学诊断及其他检查方式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追踪患者后期的随访记录,分别统计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随访时间,并分析其骨显像结果。以首次骨显像结果为基础,观察再次骨显像的结果,并将再次骨显像结果分为阳性、阴性。阳性:对比首次骨显像结果出现可疑异常浓聚灶或者对比首次显像结果病灶减少或增多者。阴性:对比首次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浓聚灶者或者病灶未见异常变化者。另外,根据首次骨显像结果将肺癌患者分为正常组、异常组。正常组:首次骨显像放射性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摄取浓聚区或缺损区。异常组:首次骨显像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可见一处或多处异常摄取浓聚区或缺损区。(1)分析肺癌患者首次骨显像及再次骨显像的整体变化情况。(2)分析首次骨显像正常患者再次骨显像结果中各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情况。(3)同法分析首次骨显像异常患者再次骨显像结果中各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情况。两次骨显像之间的变化率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复查变化率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25例肺癌患者首次骨显像55例正常,70例异常。腺癌48例,鳞癌45例,小细胞性肺癌17例,其他类型15例,男女之比约1.3:1。正常患者再次复查有31例(56.4%)阳性,异常患者再次复查有60例(85.7%)阳性,正常组再次复查变化率与异常组再次复查变化率之间存在差异(P=0.000<0.05)。正常组中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存在差异(P=0.029<0.05),其中0~3个月与>6个月时间段复查变化率差异明显(P=0.019<0.05)。异常组中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存在差异,(P=0.001<0.05),其中0~3个月与3~6个月时间段复查变化率差异明显(P=0.001<0.05)。肺癌患者再次骨显像变化率与其病理类型不存在差异性(P=0.349>0.05),且两组肺癌患者再次骨显像各时间段复查变化率与其病理类型不存在差异性(P均>0.05)。[结 论]1、肺癌患者首次骨显像的结果关系着其再次骨显像的时间,首次骨显像正常的肺癌患者可稍放宽时间间隔,半年复查一次;首次骨显像异常的患者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个别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在0~3个月内复查。2、肺癌患者再次骨显像的时间间隔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不相关,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再次骨显像时间可根据首次骨显像结果而定,首次骨显像正常的患者建议半年复查一次,首次骨显像异常的患者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
杨艳荣,郑先雷,李洪洋[3](2021)在《β-CTX、BAP、uNTx联合检测对于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清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P)、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 NTx)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6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转移组)、60例肺癌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对照组);检测2组的血清β-CTX、BAP、u NTx水平;分析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转移组患者的β-CTX、BAP、u N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个转移部位患者的β-CTX、BAP、u NTx水平均高于1个转移部位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β-CTX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49.21%、特异度为76.42%、AUC值为0.675; BAP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57.88%、特异度为79.85%、AUC值为0.738; u NTx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68.33%、特异度为81.30%、AUC值为0.758;β-CTX、BAP、u NTx联合应用诊断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1.27%、特异度为80.55%、AUC值为0.889。结论β-CTX、BAP、u NTx联合应用诊断肺癌骨转移能显着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孙伟,王国强,王叙馥,刘彬[4](2021)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技术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以随访结果或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阳性预测值,并分析肺癌骨转移影像学表现。结果 1)59例肺癌患者疑似骨转移病灶146处,经随访确诊肺癌骨转移病灶115处,其中发生于脊椎51处,占44.35%,胸廓30处,26.09%,骨盆16处,占13.91%,四肢11处,占9.56%,颅骨7处,占6.09%;2)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9.13%、93.55%、98.28%、93.55%、97.95%,均高于SPECT全身显像的97.39%、67.74%、91.80%、87.5%、91.10%,其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10.144、5.688、7.101,P<0.05);3)鳞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2.86%、28.57%、14.29%、7.14%、7.14%;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75.00%、25.00%;腺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6.34%、26.83%、13.41%、7.32%、6.10%;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68.29%、30.49%,鳞癌、腺癌骨转移部位及骨破坏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鉴别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具有良好临床价值,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
廖书恒[5](2020)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消岩汤加味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骨转移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观察“消岩汤”加味联合唑来膦酸维持治疗气虚毒瘀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评价消岩汤加味在其中的“增效减毒”作用,为骨转移患者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文献检索及临床观察,筛选出可能与NSCLC骨转移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制定符合研究标准的调查问卷。通过纳排标准,对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问卷信息采集,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BMI、烟酒史、肿瘤家族史;疾病诊断信息,如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基因突变情况;疾病治疗信息,如手术史、放疗史、化疗史、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史等;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如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D-二聚体、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水平等。对可能影响NSCLC骨转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显着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索NSCLC骨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识别骨转移高危患者提供参考。第二部分:通过纳排标准,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气虚毒瘀型NSCLC骨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唑来膦酸维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消岩汤”加味。观察并评价两组干预方法对患者骨转移灶、骨相关事件、骨痛、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卡式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钙、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80份,有效回收152份,其中骨转移患者65例,非骨转移患者87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BMI、烟酒史、肿瘤家族史、病理类型、EGFR/ALK突变、治疗方式、凝血功能(除PT、APTT外)、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等方面比较均无显着差别(P>0.05),而在T分期、N分期、KPS评分、PT、APTT、PLT、ALP水平等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N分期、KPS评分、ALP水平等因素与NSCLC骨转移具有显着相关性,而PT、APTT、PLT水平与骨转移的发生无明显关联(P>0.05)。第二部分:经纳排标准后,收集到合格的气虚毒瘀型NSCLC骨转移患者6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经基线分析,两组具有可比性,4周期干预治疗后,治疗组在骨转移灶、骨痛、中医症候、ALP、血清钙、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状态评分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肾功能指标Scr、BUN水平的轻度升高,且治疗组出现了血小板水平的下降,但治疗组的发热程度、发生率及Scr、BUN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总体安全性好。研究结论1.T4分期,N3分期、KPS评分<70、ALP水平高的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大。2.“消岩汤”加味可增强唑来膦酸抗骨转移的作用,增强其对骨转移灶、骨痛、外周血ALP和血钙水平的改善作用。3.“消岩汤”加味可显着改善患者的刺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烦失眠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消岩汤”加味可显着影响骨转移患者的免疫功能,上调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细胞比例。5.“消岩汤”加味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时减少唑来膦酸药物性发热的不良反应,降低其肾毒性。
俞华健[6](2020)在《肺癌转移相关分子TBX2功能和临床意义的探讨》文中指出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发生转移时,预后不佳。为了更好地理解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分子机制,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寻找肺癌骨转移相关的核心基因。首先,我们从GEO数据库中下载了GSE76194数据集,比较了4对高骨转移肺癌细胞系及其亲代细胞低转移细胞系之间的表达谱,利用R软件中的Limma软件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获得1132差异基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差异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接着,我们利用Cytoscape中的两种网络聚类算法即MCODE模块聚类分析和拓扑中心元分析对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分析,并综合两者结果后获得生物学上紧密连接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44个核心基因。通过文献的审阅,我们发现TBX2和其他10个基因在骨转移中有研究。接着,利用GSE10799、GSE29367、GSE5123三个数据集以及Oncomine数据库中的肺癌数据集作为转移相关的验证数据集,我们发现TBX2在骨转移以及复发组中表达显着升高,在多个肺癌数据集中高表达,且高表达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我们最终决定进一步研究TBX2在肺癌中的功能。首先,我们利用本实验室的临床标本,进一步明确了TBX2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且与临床的TNM分期呈正相关。为了进一步探索TBX2在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对A549和NCI-H1299两个肺癌细胞中的TBX2进行了内源性的敲减,构建了si RNA-TBX2肺癌细胞。我们发现TBX2的表达下降会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通路;干扰TBX2降低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引起细胞周期阻滞。此外,TBX2在基因层面上看,在肺癌病人中存在基因的扩增,其潜在的靶基因可能是WNT3A。总之,TBX2可作为肺癌骨转移的潜在预测因子,为研究骨转移的驱动基因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郭旭[7](2020)在《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预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单中心大数据真实世界研究,针对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早期筛查及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住院的肺癌患者,本研究队列样本均经病理或临床确诊为肺癌,制定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整理患者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吸烟史、饮酒史,肿瘤病史,家族肿瘤病史、初诊时肺癌的病灶数目(单发或多发)、肿瘤标记物、相关化验如ALP(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LDH)、血清SCC(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血清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水平和血清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是否发生骨转移及骨转移确诊时间、肺癌的病理类型,是否远处转移、治疗手段、末次随访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检验临床因素与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并确定出危险因素;根据计算的OR值对各危险因素赋值,分组,建立骨转移预测模型。运用Kaplan-Meier分析及Cox回归比例分析对有效随访的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与目标人群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根据确定的预后因素为改良预测模型提供建议。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了15930例肺癌患者数据,经排除纳入,符合标准的肺癌患者有15716例,其中小细胞肺癌患者1862例(11.85%),腺癌患者6956例(44.26%),鳞癌患者3161例(20.11%),大细胞肺癌患者218例(1.39%),混合型肺癌患者466例(2.97%),其他(包括未知)类型3053例(19.42%)。共有2738例肺癌患者发生了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17.42%,其中小细胞肺癌患者261例(9.53%),腺癌患者1302例(47.55%),鳞癌患者293例(10.70%),大细胞肺癌患者29例(1.06%),混合型肺癌患者75例(2.74%),其他(包括未知)类型778例(28.4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46-65岁),具有吸烟史,饮酒史,恶性肿瘤病史,恶性肿瘤家族病史,KPS评分(5070),初诊时多发病灶,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为腺癌是肺癌发生骨转移的单因素致病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男性,KPS评分(5070),多发病灶,有淋巴结转移,腺癌是肺癌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各危险因素的赋值分别为男性(1),KPS评分为5070分(3),原发灶数目大于1(1),存在淋巴结转移(2)及病理类型为腺癌(1)。根据赋值肺癌患者可以分为三组,即骨转移低风险组(04分),中转移风险组(56分)和高转移风险组(78分)。其中低风险组的骨转移发生率为16.59%(2497/15051),中风险组的发生率为34.23%(191/558),高风险组的发生率为46.73%(50/107),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本研究共有93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随访资料是完整的。其中位生存期为11.53个月,95%CI(置信区间)为10.57-12.49个月,1年生存率为51%,3年生存率为17%,5年生存率为8%。Kaplan-Meier生存曲线筛选出了影响肺癌骨转移预后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一般身体状况(KPS评分)、淋巴转移情况、病理类型、血清LDH,Cyfra21-1和NSE高水平表达。进一步的Cox回归分析证实:吸烟史、NSE≥16.67ng/ml是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病理类型为腺癌是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17.42%。2.男性,KPS评分(5070),多发病灶,有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腺癌)是肺癌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肺癌骨转移危险因素赋值分别为男性(1),KPS评分为5070分(3),原发灶数目大于1(1),存在淋巴结转移(2),病理类型为腺癌(1)。肺癌患者根据评分模型可分为骨转移低风险组(04分),中风险组(56分)和高风险组(78分)。4.吸烟史、NSE≥16.67ng/ml是影响所有肺癌骨转移包括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病理类型为腺癌是肺癌患者骨转移预后的保护性因素。5.病理分型不仅是影响肺癌是否发生骨转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肺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顾立彦[8](2020)在《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分析及血清学标志物在诊断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百分比从20%到40%不等。当NSCLC发生骨转移时,3年总生存率从71.6%下降到46.8%。骨痛、病理性骨折、恶性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REs)显着降低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1、对肺癌骨转移预后因素评估早期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探讨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AP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和随诊价值,来寻求肺癌骨转移在传统的影像学筛查诊断方法之外的另一种新的、更便捷的诊断和随诊的辅助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放射暴露具有重要意义。方法1.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科2014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期间确诊肺癌骨转移1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诊观察,完整记录病历资料,对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骨转移性质、部位、数量、双膦酸盐的治疗的时间及骨相关事件等因素对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生存期(OS)的影响。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骨转移亚组之间临床特征比较;采用Ka Plan-Meier法计算OS及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不同因素的生存差别采用Log-rank进行检验,COX生存相关模型用来分析骨转移预后危险因素。设定P<0.05认为有显着性差异。2、肺癌Ⅳ期患者共100例,其中50例伴骨转移。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入组患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ml,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学指标RANKL、TRACP-5b、NTX和BLP检测。同时对其中50名患者连续留取血液标本与影像学动态随诊相结合通过检测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AP判断指标在骨转移治疗过程中的随诊价值。结果1.根据我院采用ECT-CT联合检测,发现肺癌骨转移中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骨转移分别为58.75%,25.63%和15%与既往文献报道溶骨性骨转移约占80%以上有明显差异;其中小细胞肺癌成骨性骨转移比例最高,鳞癌次之,腺癌最少。肺癌骨转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吸烟多于不吸烟患者且差异有显着性与既往文献相符;肺癌骨转移患者m OS425天,明显长于历史文献半年左右。2、SCLC骨转移患者中位OS 323天,COX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如果不考虑双膦酸盐数量的多少m OS与各因素均不相关,如果将双膦酸盐的数量进行分层发现当BPS≥6次和BPS≥9次时,骨转移的数量、SREs和双膦酸盐的应用次数与m OS出现显着相关P<0.05,且随着双膦酸盐的应用次数的增加显着性增加。3、EGFR-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m OS 400天,COX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如不考虑双膦酸盐次数m OS与各因素均不相关,如果将双膦酸盐的数量进行分层发现当BPS≥6次时,性别、骨转移的数量、双膦酸盐的应用次数和一线治疗过程中骨转移的进展与其他部位进展是否平行与m OS出现显着相关。4、TKIs治疗有效的36例EGFR+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中位m OS 826天,COX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m OS与各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5、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AP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0%、52%、86%和80%,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70%、86%、38%、和48%。联合检测四项指标其敏感性78.5%、特异性76%和准确度77.8%。因此我们认为联合检测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AP对骨转移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在评估疗效上,TRACP5b有与影像学变化一致的趋势,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结论:1.我医院SPECT-CT的应用对于明确肺癌骨转移性质确定有着非常高的临床价值,通过联合检测发现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分别为58.75%,25.63%和15%与既往文献报道溶骨性骨转移约占80%以上有明显差异;且本研究发现成骨型和混合性骨转移肺癌患者OS明显高于溶骨性骨转移。2.肺癌骨转移患者m OS425天,明显长于历史文献半年左右。多因素分析发现m OS与病理类型和双膦酸盐应用、PFS时间相关,但无显着意义。双膦酸盐的应用时间和应用次数,是影响肺癌骨转移预后因素,因此对于肺癌骨转移患者,规律应用双膦酸盐可以延长生存期还可以减少骨相关事件,改善生活质量,但是在TKI治疗有效的EGFR+的NSCLC骨转移患者中这一影响并不明显。3.在随诊过程中偶然发现溶骨性骨转移的骨修复发生在6个月以后,而且所有病历包括应用1年以上病例仅有一例患者骨密度较前增高50%余未见明显改善,提示双膦酸盐的应用期间,尤其是对于承重骨,应在ECT的基础上加做局部断层扫描,以明确骨质修复情况,指导双膦酸盐的应用时间。4.本研究结果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LP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后发现其敏感性78.5%、特异性76%和准确度77.8%,虽然较ECT的敏感性略低,但准确度明显高于ECT(35-55%)。因此我们认为联合检测血清RANKL、TRACP5b、NTX和BLP可以用于肺癌骨转移的诊断。在随诊上,TRACP5b有与骨扫描联合CT一致的趋势,可以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观察。
李煜[9](2020)在《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CEA、NSE和Cyfra21-1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单光子核素全身骨显像(Whole body bone scintigraphy,WBS)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 ratinfragment,Cyfra21-1)检测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观察WBS、CEA、NSE、Cyfra21-1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效能,以帮助肺癌骨转移的早发现、早诊断,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于2017年9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诊治的108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除外其他良恶性疾病,回顾性分析其WBS及血清CEA、NSE和Cyfra21-1检查结果。根据Wilson分区,统计分析肺癌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灶的影像特点及分布规律。依据WBS所示的病灶数目,将肺癌患者分为3组,M0:正常骨显像无转移病灶;M1:1~2个转移病灶;M2:3个及以上转移病灶。汇总WBS各组血清CEA、NSE和Cyfra21-1值,通过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比较WBS各组间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WBS病灶数目与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依据临床诊断肺癌骨转移金标准:(1)临床或病理诊断肺癌,骨病变活检符合肺癌转移;(2)肺癌病理诊断明确,具有典型的骨转移影像学表现,满足两个条件之一即可诊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以此评价WBS、CEA、NSE、Cyfra21-1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并同时得到WBS、CEA、NSE、Cyfra21-1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1)108例肺癌患者中,52例患者发生骨转移,平均年龄(67.87±9.92)岁;56例患者未发生骨转移,平均年龄(65.55±9.86)岁。WBS分组:M0患者56例;M1患者11例;M2患者41例。骨转移总体发生率为48.15%(52/108)。骨转移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31例,其中腺癌32例,小细胞肺癌13例,鳞癌5例,腺鳞癌2例。腺癌发生骨转移者占全部腺癌患者的58.18%(32/55),高于鳞癌的25.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1,P<0.05)。(2)52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发生胸部骨转移者39例,占75.00%;发生脊柱骨转移者33例,占63.46%;发生骨盆骨转移者29例,占55.77%;发生四肢骨转移者13例,占25.00%;发生颅骨转移者7例,占13.46%。(3)WBS分组为M0的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分别为4.48(2.42,7.71)ng/ml、13.00(6.49,17.93)ng/ml、3.49(1.03,4.35)ng/ml;WBS分组为M1的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分别为15.76(7.03,19.67)ng/ml、20.60(19.85,23.94)ng/m、l6.18(4.61,11.54)ng/ml;WBS分组为M2的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分别为452.48(136.39,810.60)ng/ml、38.77(25.17,112.86)ng/ml、36.38(31.33,63.97)ng/ml。随着骨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也随着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7.185,P<0.000;Z=74.014,P<0.000;Z=74.908,P<0.000)。WBS分组与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具有强相关性,基本呈线性关系(r=0.848,P<0.000;r=0.832,P<0.000;r=0.835,P<0.000)。(4)52例骨转移患者中,WBS阳性48例,阴性4例;CEA阳性47例,阴性5例;NSE阳性37例,阴性15例;Cyfra21-1阳性47例,阴性5例;WBS、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中阳性50例,阴性2例。56例未转移患者中,WBS阴性45例,阳性11例;CEA阴性34例,阳性22例;NSE阴性34例,阳性22例;Cyfra21-1阴性25例,阳性31例;WBS、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中阴性48例,阳性8例。经ROC曲线分析:WBS指标AUC为0.863,P=0.000,95%置信区间(0.789-0.983),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31%和80.36%;CEA指标AUC为0.755,P=0.000,95%置信区间(0.662-0.849),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38%和60.71%,;NSE指标AUC为0.659,P=0.004,95%置信区间(0.556-0.763),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15%和60.71%;Cyfra21-1指标AUC为0.685,P=0.001,95%置信区间(0.585-0.786),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38%和44.64%;WBS、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指标AUC为0.890,P=0.000,95%置信区间(0.822-0.958),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为96.15%和85.71%。本研究结果提示,WBS、CEA、NSE和Cyfra21-1联合检测AUC为0.890,诊断效能高于其他单项检查(均P<0.05)。结论(1)肺癌患者骨转移以多灶性转移为主;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骨、脊柱骨、骨盆骨、四肢骨、颅骨。(2)肺癌患者不同WBS分组下血清CEA、NSE和Cyfra21-1的水平具有差异性,且随着骨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CEA、NSE和Cyfra21-1的水平也随之增高,两者成强相关性。(3)WBS、CEA、NSE和Cyfra21-1单独检查对诊断肺癌骨转移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WBS诊断价值高于其他三项血清检查,应作为首选的筛查项目;若WBS联合CEA、NSE和Cyfra21-1检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更优,弥补了WBS诊断的不足,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的判断肺癌是否发生骨转移,有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应在临床上推广。
孙晨耀[10](2020)在《“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骨转移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乳腺癌、肺癌、肾癌、胃癌等,常发生于脊柱、骨盆、股骨、肱骨近端、肋骨等处,可导致顽固疼痛、病理性骨折、运动障碍等症状。目前,对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方法以“三阶梯止痛方案”为主,轻度疼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布洛芬,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加减非甾体类抗炎药,例如曲马多,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例如奥施康定。然而,阿片类药物可导致恶心、呕吐、瞻望等不良反应,且长期服用须逐渐加量。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等中医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整体调节的优势,疗效在临床研究中已被证实。骨转移患者往往合并局部水肿、筋膜粘连,客观上适合推拿手法,但中医传统推拿手法通常是以痛止痛,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具有引起病理性骨折等隐患,因此既往极少参与骨转移疼痛治疗。“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是一种轻柔的按摩手法,避开疼痛局部,采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先阳后阴、以不痛解痛的治疗思路,临床实践中对中重度骨转移疼痛具有良好疗效,既能发挥推拿手法疏经通络止痛的治疗作用,又能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对标准化三阶梯止痛治疗下的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与单纯使用标准化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观察“指尖易筋”推拿手法在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中重度骨转移疼痛患者,患者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若接受则纳入试验组,在三阶梯止痛治疗基础上合并手法治疗,不接受则纳入对照组,仅采用三级阶梯止痛治疗。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接受三阶梯止痛治疗,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止痛药物,试验组在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的基础上,以课题设计的标准取穴、力度、振幅、频率、频次为患者行手法治疗,每次约操作20-30分钟,每周操作1-2次,以4次治疗为一个观察周期。对比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疼痛评分、爆发痛次数、止痛药用量、体力状况评分、疼痛影响评分、不良反应,以及试验组在手法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爆发痛次数、体力状况评分、疼痛影响评分。结果①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有差异(试验组63.33%、对照组36.67%),但在本试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试验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30±2.04、对照组4.67±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爆发痛次数、阿片类药物用量、体力状况评分、不良反应频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试验组的疼痛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0.37±12.67、对照组34.33±7.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对情绪影响、疼痛对睡眠影响两个细目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日常工作、步行能力、正常工作、与他人关系、生活享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手法治疗前后止痛药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评分由4.77±1.55下降至3.3±2.04(P<0.001),爆发痛次数由1.13±0.21下降至0.77±0.17(P<0.05);⑥试验组在手法治疗前后体力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影响评分由35.00±10.63下降至30.37±12.67(P<0.001),细目中,在日常活动、情绪、睡眠和生活享受方面有显着差异(P<0.01),在正常工作与与他人之间关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步行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可在阿片类药物镇痛基础上进一步缓解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作为三阶梯止痛方案未完全止痛下的补充疗法。
二、68例肺癌骨转移部位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8例肺癌骨转移部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肺癌骨转移中医证型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特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肺癌骨转移的认识 |
1.1 肺癌骨转移的定义与临床表现 |
1.2 肺癌骨转移的检查 |
1.3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
2 传统医学对肺癌骨转移的认识 |
2.1 肺癌骨转移的病因病机 |
2.2 肺癌骨转移的中医证型 |
2.3 肺癌骨转移的中医治疗 |
3 中医证素辨证的现状 |
3.1 中医证素定义 |
3.2 肺癌骨转移的中医证素 |
3.3 证素辨证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4.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现状 |
4.1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 |
4.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
4.3 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证素辨证原理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 肺癌骨转移患者红外热成像图特征研究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特点 |
2.肺癌骨转移证素特点 |
3.肺癌骨转移红外热成像图的特点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复查时间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的应用简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β-CTX、BAP、uNTx联合检测对于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相关标准 |
1.3 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转移组和对照组的β-CTX、BAP、u NTx比较 |
2.2 不同转移灶数量的转移患者的β-CTX、BAP、u N-Tx比较 |
2.3 β-CTX、BAP、u NTx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肺癌发生骨转移的价值 |
3 讨论 |
(4)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技术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随访结果 |
2.2 全身显像及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鉴别诊断肺癌骨转移比较 |
2.3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部位、骨质破坏类型比较 |
3 讨论 |
(5)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消岩汤加味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NSCLC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
1.研究方法 |
2.研究结果 |
3.小结 |
实验二 “消岩汤”加味联合唑来膦酸维持治疗气虚毒瘀型NSCLC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分析 |
4.统计结果 |
5.小结 |
讨论 |
1.NSCLC骨转移发生率分析 |
2.NSCLC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
3.中医对肺癌骨转移的认识 |
4.“消岩汤”加味治疗NSCLC骨转移的依据 |
5.治疗前后的疗效分析 |
6.安全性分析 |
7.不足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肺癌的骨转移机制及综合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肺癌转移相关分子TBX2功能和临床意义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肺癌转移相关差异分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及TBX2的鉴定 |
引言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R包的安装以及R Studio安装 |
1.1.2 芯片数据的下载 |
1.1.3 基因芯片的表达谱的获取 |
1.1.4 基因芯片质量检控 |
1.1.5 差异表达基因的获取 |
1.1.6 热图(heat map)聚类分析 |
1.1.7 火山图(volcano plot)的构建 |
1.1.8 String数据库 |
1.1.9 Cytoscape软件 |
1.1.10 MCODE聚类分析 |
1.1.11 cytoHubba拓扑中心元分析 |
1.1.12 绘制韦恩图 |
1.1.13 GO功能注释和KEGG的通路分析 |
1.1.14 与肺癌骨转移相关的核心基因的初步筛选 |
1.1.15 获取验证表达数据集合 |
1.1.16 Kaplan-Meier Plotter |
1.1.17 Oncomine数据库分析 |
1.2 实验结果 |
1.2.1 芯片的质量检控 |
1.2.2 热图和火山图展示差异基因表达谱 |
1.2.3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以及拓扑分析和聚类分析 |
1.2.4 核心蛋白基因集的鉴定 |
1.2.5 核心蛋白基因集功能富集分析 |
1.2.6 肺癌转移相关基因TBX2的鉴定 |
1.2.7 肺癌转移相关基因TBX2临床意义的探讨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部分TBX2在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的探讨 |
绪论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临床样本组织的收集 |
2.1.2 本实验室所用的主要试剂 |
2.1.3 本实验所用主要仪器 |
2.1.4 本实验室所用主要耗材 |
2.1.5 Western blot实验所用抗体 |
2.1.6 细胞培养 |
2.1.7 细胞去除支原体 |
2.1.8 细胞复苏 |
2.1.9 细胞冻存 |
2.1.10 si-RNA干扰实验 |
2.1.11 细胞总蛋白提取 |
2.1.12 BCA法蛋白定量 |
2.1.13 Western Blot实验 |
2.1.14 临床样本组织细胞RNA以及细胞RNA的总提取 |
2.1.15 cDNA合成 |
2.1.1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1.17 细胞计数法 |
2.1.18 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 |
2.1.19 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实验 |
2.1.20 细胞周期实验 |
2.1.21 细胞划痕实验 |
2.1.22 GSEA基因集富集分析 |
2.1.23 实验动物 |
2.1.24 肿瘤细胞条件培养基制备 |
2.1.25 骨髓原代巨噬细胞的提取与巨噬细胞的培养 |
2.1.26 M-CSF和RANKL体外诱导原代巨噬细胞生成破骨细胞模型的建立 |
2.1.27 统计学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2.1 肺癌转移相关基因TBX2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2.2.2 TBX2在肺癌细胞系中表达 |
2.2.3 TBX2干扰效率检测以及对肺癌细胞系体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
2.2.4 TBX2对肺癌细胞系体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
2.2.5 内源性TBX2敲减对上皮-间质转化通路的影响 |
2.2.6 TBX2潜在的上下游调控机制 |
2.2.7 TBX2干扰下的条件培养基多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7)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肺癌骨转移危险因素的筛选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病历采集 |
1.1.4 统计与分析 |
1.2 结果 |
1.2.1 患者临床特征 |
1.2.2 单因素风险分析 |
1.2.3 多因素风险分析 |
1.3 讨论 |
1.3.1 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
1.4 小结 |
二、肺癌骨转移筛查评分系统的建立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危险因素及OR值 |
2.1.2 赋值 |
2.1.3 分类 |
2.1.4 统计与分析 |
2.2 结果 |
2.2.1 赋值 |
2.2.2 分类 |
2.2.3 不同风险组 |
2.3 讨论 |
2.3.1 肺癌骨转移的发病率 |
2.3.2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
2.3.3 肺癌骨转移预测模型 |
2.4 小结 |
三、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分析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病例来源 |
3.1.2 纳入流程 |
3.1.3 病历采集 |
3.1.4 统计与分析 |
3.2 结果 |
3.2.1 临床特征 |
3.2.2 单因素风险分析 |
3.2.3 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
3.3 讨论 |
3.3.1 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 |
3.3.2 肺癌骨转移单因素预后因素 |
3.3.3 肺癌骨转移多因素预后因素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肺癌骨转移预后的危险因素和评估模型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分析及血清学标志物在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和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肺癌骨转移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的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患者资料 |
1.1.3 观察指标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部分 骨代谢标志物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临床基线及生存特征 |
2.1.3 骨转移诊断方法及疗效评估标准 |
2.1.4 血样采集 |
2.1.5 统计学方法 |
2.1.6 检测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肿瘤骨转移的基础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CEA、NSE和Cyfra21-1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分组 |
1.3 检查方法 |
1.4 诊断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
2.2 不同肺癌病理类型骨转移发生率的比较 |
2.3 肺癌骨转移者骨转移灶影像特点和分布规律 |
2.4 WBS分组下CEA、NSE和Cyfra21-1水平分析比较及二者相关性 |
2.5 WBS联合CEA、NSE和Cyfra21-1检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
3 讨论 |
3.1 肺癌骨转移概述 |
3.2 血清CEA、NSE和Cyfra21-1与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
3.3 WBS和联合检测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效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研究现状 |
1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症状 |
2 骨转移疼痛的发病机制 |
3 骨转移疼痛的治疗 |
4 结语 |
综述二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古代记载 |
2 中医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学对骨转移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研究进展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组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的统计分析 |
2.2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 |
2.3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
2.4 统计结论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研究回顾 |
1.1 样本构成 |
1.2 研究不足 |
1.3 研究展望 |
2 讨论 |
2.1 “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中医机理 |
2.2 “指尖易筋”推拿手法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现代医学机理 |
2.3 疗效特点 |
2.4 验案举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68例肺癌骨转移部位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癌骨转移中医证型与红外热成像技术特征相关性研究[D]. 赵传琳.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复查时间探讨[D]. 吴琪燕.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β-CTX、BAP、uNTx联合检测对于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J]. 杨艳荣,郑先雷,李洪洋. 实用癌症杂志, 2021(03)
- [4]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技术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J]. 孙伟,王国强,王叙馥,刘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02)
- [5]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消岩汤加味干预研究[D]. 廖书恒.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肺癌转移相关分子TBX2功能和临床意义的探讨[D]. 俞华健.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预测分析[D]. 郭旭. 天津医科大学, 2020
- [8]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分析及血清学标志物在诊断中的意义[D]. 顾立彦.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CEA、NSE和Cyfra21-1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D]. 李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指尖易筋”推拿手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方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D]. 孙晨耀.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骨转移论文; 肺癌论文; cyfra21-1论文; 病理检查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