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外语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论文文献综述)
马娜[1](2021)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开发 ——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得越来越快,与之伴随的是发生着巨大转变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过去的教育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育教学,而电子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也在这种模式的转变下应运而生。目前尽管国内外有关电子教材的相关研究及教学实践不断丰富,但笔者在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当下国内对电子教材的研究较为热门,但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发现从教材资源分配的角度出发设计电子教材的相关文章几乎没有,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学习资源分类、设计原则及特点、具体的结构框架模型的研究少之又少。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已有的研究结论,以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首要教学原理为核心理论支撑,使用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的研究方法,试图解决上述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章对目前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以及学习资源分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分析总结得出了学习资源的分类框架;其次,在已有的文献研究基础上,总结并分析初步得出了适合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设计原则、设计特点以及设计策略,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上述结论进行论证;最后,基于前面得出的学习资源的分类框架和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多媒体认知理论和首要教学原理,构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模型,并以《英语演讲》课程为案例,开发出相关的案例教材。《英语演讲》相关案例的电子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框架,也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具体对高校电子教材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所做的一些初步探索,也能对电子教材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杨清[2](2020)在《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教育,始终关心关爱青年的成长成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广大青年的支持和贡献才得已稳步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广大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建设的进程中的战略定位给予了明确的指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明确了具体发展的目标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并将青年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景紧密地联系起来。当前的中国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伟大胜利需要作为核心人才力量的广大青年不懈奋斗,为谁培养青年,培养怎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给予回应。可见,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正是建立在一定的问题基础上,是对当代青年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的时代回应,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和意义、研究现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主要从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国内和国外背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以及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基础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关于青年教育的定位和目标、关于青年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以及关于青年教育的原则方法等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习近平关于当代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定位和总体目标分别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和“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由九个要素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治观念培育、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知行合一教育、奋斗精神培育、创新精神的培育。四个基本原则,第一是两个巩固原则;第二是以人为本原则;第三是两个相统一原则;第四是主动占领阵地意识原则。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最新的方法主要包括:一是实践育人法;二是文化育人法;三是心理辅导法;四是榜样引领法。第四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以及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第五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理论价值主要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思想、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揭示了当代中国青年教育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这四点展开论述;实践价值则从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提供行动指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助力以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而展开论述的。第六部分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以社会教育为依托,打造好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正面宣传教育渠道、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教育氛围以及发挥共青团在广大青年思想领域中的积极引领作用;以学校教育为主体,重视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打造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以及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助力青年教育并建立家庭教育机制、建立家庭教育的导向和激励机制以及发挥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以个体教育为重点,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提升自我教育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蒲欢[4](2020)在《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板书是一节课的总领提纲,对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随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小学英语教师对板书设计的重视度日益降低,小学英语板书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现状堪忧。因此增加板书的竞争力势在必行。思维地图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模式语言与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固定性、灵活性、发展性、整合性和反思性,将其运用于小学英语板书设计之中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使板书真正服务于教学。本研究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法对四川省W小学、X小学、Y小学和Z小学四所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和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再结合访谈法了解小学英语普通板书设计现状和小学英语运用思维地图设计板书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英语普通板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板书内容概括性不佳、板书布局缺乏组织性、板书缺乏思维引领性、板书艺术性不强和板书生成性不够。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运用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板书的概括性、组织性、思维性、艺术性和生成性,突出思维地图在小学英语板书中的运用优势。但思维地图在小学英语板书中的运用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板书设计中思维地图应用较少;思维地图偏重于运用在公开课的板书之中;未体现基于思维地图的板书设计应有的特征;教师基于思维地图设计的板书类型单一。根据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现状中的问题和基于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的相对优势,构建基于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的策略:确保基于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的物质前提、思想前提和技能前提;遵循目的性原则、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原则、组织性原则、示范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师生互动性原则。在确保前提和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以下步骤设计板书:研读教材,探明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仔细分析,选好思维地图的基本类型;确定中心,明确关键词的数量与内容;遵循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构画初稿;改善美化,增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依据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反思。在遵循前提与原则和步骤与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地图设计出的小学英语板书类型主要有单一型和复合型。最后按照提出的板书设计步骤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小学英语板书,进行案例展示,从而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实践建议。
胡亚文[5](2020)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沟通的媒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是中学教师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中学思想政治理论在教学理念、内容、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教师课堂话语表达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研究是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本文围绕“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研究”的主题,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并借鉴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将本文分成四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主题在选题背景、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介绍写作过程中借鉴的一些文章和着作,这些文章和着作奠定了本文写作的基础,也为本文的展开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主要阐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的内涵界定及意义。界定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的概念,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的特点,探索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主要是进行调查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分析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的调查问卷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并结合第二部分内容,总结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课堂话语表达存在的五点问题,以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过于依赖教材、自我要求标准不高和教师专业素养不够这三个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第四部分,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优化路径的研究。文章将从提高专业素养、丰富表达内容、完善表达方式、锤炼表达技巧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期探索出提升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的新路径。
李向勤[6](2019)在《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随着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省市直接把英语听说能力考查纳入高考,强化对英语口语的考察。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一言堂”以及“满堂灌”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语言实践和活动的空间,很难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旨在探寻能够突破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瓶颈的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下通过英语演讲学习来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并进一步分解为以下三个重点问题:(1)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是什么?(2)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可操作性教学途径有哪些?(3)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有哪些?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为基础,运用项目学习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开展,整个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属于尝试和探索阶段,重在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第二轮属于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第三轮属于提升和完善阶段,重点聚焦于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通过量化测试、师生访谈、学习反思、英语综合水平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活动比赛等多种方式采集数据资料,分析对比,多角论证,总结归纳。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英语口语水平等语言综合素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自信心等人文素养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与增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并提出具体操作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英语演讲项目学习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2)发挥学习小组的支架作用和最大功能是保障学习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3)通过多种方式的输入活动开展专题培训是英语演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途径;(4)开发“以输出为驱动”的课堂英语演讲学习活动是提高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渠道;(5)循序渐进地开展足量的英语演讲实践活动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关键途径;(6)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有效教学评价策略。本研究创新点有:⑴针对我国高中生的具体特点,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和具体操作建议,为愿意从事相关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同行提供可模仿和解读的范本。同时,为新高考的“口语考试”提前探寻教学路径,促进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建构。⑵严格规范地构建了“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本表灵活的内部动态调节功能,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达成目标,成效显着。⑶英语演讲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哑巴英语”等陈旧教学方式,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起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得以重新塑造。⑷国内外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从大学生或成人视角探讨,而本研究主要从高中生视角开展,学生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参与者,拓展了英语演讲教学的研究视角。
罗忆乔[7](2019)在《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9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并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重申“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处于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发展进程中,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足是其重要问题所在。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情境,是新时期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顺应时代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针对性与感召力以及构建和谐高校的着力点,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如何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通过查阅资料阐释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中引出研究主题。第二部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概述,通过亲和力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两方面的概念界定,得出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四要素,以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等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现状进行立体、全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找出亲和力不足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研究对策。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张力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并驾齐驱,在当前教育工作中应通过提高教育者感召力、提升教育对象认同感、增强教育内容吸引力、注重教育方法艺术性和增强教育载体多样性的方法达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目的。
江英[8](2019)在《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形态及其发生的基础环境,改变了师生之间交流对话的渠道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公认的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标准描述、层级结构以及“信息化”定位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与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的教学特征,重新构建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专家咨询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国内外有关信息化课堂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两方面的研究,对本研究中涉及的三个核心概念“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评价”进行界定。其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以及专家访谈对当前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命题。接着,在把握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突出特征以及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基础上,结合国外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新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以及“教学做一体化课堂要素评价标准”,进行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构,并对其评分标准进行内涵分析。然后,通过专家咨询对初构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以及对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进行赋权,最终确定的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项一级指标、七项二级指标以及十八项三级指标构成。三项一级指标分别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最后,对本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思考。
张林静[9](2018)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学校课堂情境中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语言发生联系,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品德的必需的工具和手段,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拿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果,就其目的而言,英语教学是以学习英语语言为目的的,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和水平会对学生学习的产生重要的影响。初中是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时期和关键阶段,这就对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的初中英语课堂在其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导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学理论研究必须直面现实问题,针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特点,深化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为实践中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提供一些理论支持。本文对现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进行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逐个分析,重点对课堂教学语言概念理解、特点分析、类型划分、理论基础和策略构建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编制了教师和学生问卷,对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在数量、质量、类型和用语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现实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部分英语教师语言意识不强;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导入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量过大,语速过快,学生听不清;有的教师或发音不准,或语调不符合规范要求,部分教师甚至在课堂教学语言中存在语法或用词错误;多数教师评价语简单,达不到改进和激励的效果;还有些教师不能有效使用肢体语言;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总结语等等,由此造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的提高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有三个方面:一是职前准备策略,主要是师范院校作为教师的培养单位应开设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为师范生从教打下良好的教学语言基础;二是职中支持策略,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范学校采取一定的监督、评价和检查措施来帮助教师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水平。三是主体能动策略,意思是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语言的使用主体,要从以下方面提升他们教学上的语言素养:首先从自身来说,教师们要强化自己的语言方面的意识,认识到教学语言在增强教学成效方面的意义;其次,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力,定时检查自己在教学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查看自己是否在语速、语量、音调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入语、评价语、总结语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矫正;同时,还要善于从学生那里了解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期望,改正教学语言的不足,提供教学语言使用成效。
郭欣[10](2018)在《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评价体系构建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微课以其“短小的”、“情境化”等特点被运用于教学,高质量的微课资源是其最大的保障。但是由于现今微课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也阻碍了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所以如果想要对微课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提高,那么一个可行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主要是创设一套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微课评价体系。第一章主要就是对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介绍说明;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几个全国性的微课大赛的评审标准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内容分析和对全国高校微课大赛的专家在线评价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为下文的写作提供实际依据;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进行微课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理论基础,本体系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面向专家的评价指标、面向学生的评价指标和面向教师的自评表。这样一来可以使微课的评价体系得到丰富,在教师自评时还可以参照专家和学生的评价意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四章为应用环节,主要就是上文的体系进行应用;最后一章为结论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的不足进行说明。本文提出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的微课评价体系,希望可以丰富微课评价的标准,对微课资源建设的规范和优化有借鉴作用,并且还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论外语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外语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开发 ——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概念界定 |
(一)混合式教学 |
(二)电子教材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研究 |
一、理论研究 |
(一)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二)首要教学原理 |
二、文献研究现状 |
(一)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
(二)电子教材的研究现状 |
(三)学习资源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模型探究 |
一、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设计原则 |
(一)主体性原则 |
(二)科学性原则 |
(三)实用性原则 |
(四)方法性原则 |
(五)艺术性原则 |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特点 |
(一)便利性 |
(二)配套性 |
(三)交互性 |
(四)及时性 |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设计策略 |
(一)内容为核心 |
(二)任务与目标相匹配 |
(三)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 |
(四)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
四、调查研究: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设计探究 |
(一)问卷调查 |
(二)访谈法 |
(三)调查统计与分析 |
五、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模型构建 |
(一)前端分析 |
(二)界面布局设计 |
(三)功能模块设计 |
第四章 案例研究:《英语演讲》课程的电子教材开发 |
一、案例设计 |
二、案例全貌 |
(一)界面布局 |
(二)功能模块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校学生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需求调查 |
附录二 高校教师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的需求调查访谈提纲 |
(2)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选题缘由 |
2.选题意义 |
3.研究现状 |
4.研究思路 |
5.研究方法 |
6.创新之处 |
第1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 |
1.1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
1.2.1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教育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
1.2.2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1.2.3 对中华传统文化中青年教育思想的弘扬和发展 |
1.3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基础 |
1.3.1 现实需要: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
1.3.2 发展历程: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发展阶段 |
第2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2.1 关于青年教育的定位和目标 |
2.1.1 战略定位 |
2.1.2 总体目标 |
2.2 关于青年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 |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2.2.2 传统文化教育 |
2.2.3 法治观念培育 |
2.2.4 思想品德教育 |
2.2.5 理想信念教育 |
2.2.6 家国情怀教育 |
2.2.7 知行合一教育 |
2.2.8 奋斗精神培育 |
2.2.9 创新精神培育 |
2.3 关于青年教育的原则方法 |
2.3.1 青年教育的基本原则 |
2.3.2 青年教育的主要方法 |
第3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
3.1 战略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
3.1.1 高瞻远瞩的战略性 |
3.1.2 立足实际的实践性 |
3.2 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
3.2.1 一脉相承的历史性 |
3.2.2 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
3.3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
3.3.1 底蕴深厚的民族性 |
3.3.2 和而不同的世界性 |
3.4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
3.4.1 逻辑严密的科学性 |
3.4.2 叙事巧妙的艺术性 |
第4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
4.1 理论价值 |
4.1.1 开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教育理论的新境界 |
4.1.2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思想 |
4.1.3 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4.1.4 揭示了当代中国青年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本质要求 |
4.2 实践价值 |
4.2.1 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4.2.2 为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
4.2.3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助力 |
4.2.4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
第5章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 |
5.1 以社会教育为依托 |
5.1.1 打造好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正面宣传教育渠道 |
5.1.2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教育氛围 |
5.1.3 发挥共青团在广大青年思想领域中的积极引领作用 |
5.2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
5.2.1 重视并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 |
5.2.2 打造好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
5.2.3 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 |
5.3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
5.3.1 助力青年教育并建立家庭教育机制 |
5.3.2 建立家庭教育的导向和激励机制 |
5.3.3 发挥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 |
5.4 以个体教育为重点 |
5.4.1 增强自我教育意识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
5.4.2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5.4.3 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基于思维地图设计小学英语板书的理论阐释 |
(一)思维地图的内涵与特征 |
(二)思维地图的分类与绘制方式 |
(三)小学英语板书的价值与功能 |
(四)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特征与意义 |
二、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现状 |
(一)小学英语普通板书设计现状 |
(二)小学英语运用思维地图设计板书现状 |
三、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策略 |
(一)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前提与原则 |
(二)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步骤与方法 |
(三)基于思维地图设计的小学英语板书类型 |
四、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案例 |
(一)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单一型板书设计案例 |
(二)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复合型板书设计案例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难点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的内涵界定及意义 |
一、话语相关概念 |
(一)话语 |
(二)教育话语 |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 |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的特点 |
(一)严谨的思想性 |
(二)鲜明的政治性 |
(三)系统的知识性 |
(四)准确的科学性 |
(五)强烈的引导性 |
(六)灵活的时政性 |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升课堂话语表达的意义 |
(一)有利于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实效性 |
(二)有利于增强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吸引力 |
(三)有利于加强对中学生思想状况的教育引导 |
(四)有利于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养 |
第三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调查的基本状况及数据分析 |
(一)研究对象 |
(二)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三)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的问题 |
(一)话语阐释过于抽象 |
(二)话语表达不够严谨 |
(三)话语表达内容有些直白 |
(四)话语表达形式有些单一 |
(五)话语表达技巧欠缺 |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过于依赖教材 |
(二)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自我要求标准不高 |
(三)部分中学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
第四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的优化路径 |
一、提高专业素养 |
(一)更新教育理念 |
(二)丰富知识素养 |
(三)优化能力结构 |
二、丰富表达内容 |
(一)增强政治性 |
(二)强化时代性 |
(三)提高科学性 |
(四)立足生活化 |
三、完善表达方式 |
(一)引经据典,增强知识性 |
(二)善讲故事,提高趣味性 |
(三)深入浅出,突出平易性 |
(四)巧用网语,体现时代性 |
四、锤炼表达技巧 |
(一)教学语言应幽默风趣,具有吸引力 |
(二)教学语言应跌宕起伏,充满节奏感 |
(三)教学语言应充满情感,富有感染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中学思政教师课堂话语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中学思政教师课堂话语教师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6)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
1.1.2 新高考制度的变化:听力口语考试走进英语高考 |
1.1.3 笔者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能够在适合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
1.1.4 培养英语演讲能力的重要作用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初始的研究问题 |
1.2.2 问题的提炼与聚焦 |
1.3 研究意义 |
1.3.1 实践价值 |
1.3.2 理论价值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 |
2.1.1 关于演讲概念的研究与界定 |
2.1.2 英语演讲 |
2.1.3 关于演讲能力的界定与研究 |
2.1.4 关于(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研究 |
2.2 英语演讲学习与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2.2.2 国外新近研究现状 |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 |
2.3 行动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的应用 |
2.3.1 行动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
2.3.2 行动研究的概念界定 |
2.3.3 行动研究的特点 |
2.3.4 行动研究的过程 |
2.3.5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 |
2.3.6 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
2.3.7 本课题所采用的行动研究模式 |
2.4 相关理论基础及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2 语言输入输出理论 |
2.4.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
2.4.4 项目学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测量工具的编制 |
3.1 研究对象的背景分析 |
3.2 研究对照样本的选择与确定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思路与过程 |
3.4.1 总体思路 |
3.4.2 .实施步骤 |
3.4.3 研究过程 |
3.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3.5.1 数据收集 |
3.5.2 数据分析 |
3.6 研究的伦理考量 |
3.7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 |
3.7.1 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 |
3.7.2 研究对象的特征与英语学习现状 |
3.7.3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的维度与量化指标的初步确认 |
3.7.4 修改、完善量化指标,确定具体测量题项 |
3.7.5 评价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
3.7.6 确定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量表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让学生“有机会开口说英语” |
4.1 第一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4.1.1 问题的确立 |
4.1.2 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
4.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4.2.1 制定行动计划 |
4.2.2 实施行动研究 |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4.3.1 研究过程总结 |
4.3.2 行动研究结果 |
4.3.3 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进—让学生“更愿意登台讲英语” |
5.1 第二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5.1.1 问题的确立 |
5.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
5.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5.2.1 制定行动计划 |
5.2.2 实施行动研究 |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5.3.1 研究过程总结 |
5.3.2 行动研究结果 |
5.3.3 进一步总结与反思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完善—让学生“更好地公开‘秀’英语” |
6.1 第三轮行动问题确立与假设 |
6.1.1 问题的确立 |
6.1.2 问题假设性分析 |
6.2 制定和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
6.2.1 制定行动计划 |
6.2.2 实施行动研究 |
6.3 第三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
6.3.1 研究过程总结 |
6.3.2 行动研究结果 |
6.3.3 第三轮行动研究反思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反思与结论 |
7.1 三轮行动研究总结 |
7.1.1 测试数据 |
7.1.2 问卷调查 |
7.1.3 学生的学习反思 |
7.1.4 笔者的教学反思 |
7.1.5 访谈 |
7.2 研究反思 |
7.2.1 研究对学生的影响 |
7.2.2 研究对笔者及课堂教学的影响 |
7.2.3 研究对学校整体教学生态的影响 |
7.2.4 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策略的构建 |
7.2.5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
7.3 研究结论 |
7.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5 研究局限和有待改进的空间 |
7.6 研究展望 |
7.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构成要素 |
2.3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必要性 |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现状调查的基本情况 |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
3.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
第4章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对策 |
4.1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育者感召力 |
4.2 关注学生发展,提升教育对象认同感 |
4.3 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教育内容吸引力 |
4.4 从客观实际出发,重视教育方法艺术性 |
4.5 综合运用不同载体,增强教育载体多样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问卷调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信息化背景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发生巨变 |
二、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
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 |
第二节 国内外已有研究综述 |
一、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问题分析到体系架构 |
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到专家咨询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一、丰富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理论 |
二、促进教与学方法的改进以及理念的转变 |
三、推动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职业院校 |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 |
三、课堂教学评价 |
第二章 审视当前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
第一节 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审标准的背景与趋势分析 |
一、背景介绍:信息化教学大赛是职教教师的“全民奥运会” |
二、趋势分析:从“重参赛”走向“重普及” |
第二节 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一、评分标准简单模糊,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
二、结构层次略显凌乱,系统性与客观性缺乏 |
三、过于强调技术应用,弱化教学核心地位 |
第三章 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
第一节 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应然之虑 |
一、他山之石:英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其启示 |
二、三个“经典”: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参照 |
三、五个“特性”:职教信息化课堂突出特征阐述 |
四、五个“坚持”: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分析 |
第二节 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
一、总体依据:框架建构的“方向灯” |
二、根据过程:确定三项一级指标 |
三、因素分解:明确七项二级指标 |
四、逐步分化:十八项要素内涵分析 |
第三节 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
一、专家人数的选择 |
二、专家类型的确定 |
三、增删简优: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四章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一节 权重建构的方法选择与实施过程 |
一、权重建构的方法选择 |
二、权重建构的实施过程 |
第二节 指标体系相对权重解析 |
一、一级指标权重解析 |
二、二级指标权重解析 |
三、三级指标权重解析 |
第三节 相对权重的确定 |
一、层级架构 |
二、评价量表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本人读研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情况 |
(9)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科学、规范的教师教学语言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
二、英语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具备语言运用能力 |
三、研究教学语言可为改进英语实践教学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调查法 |
四、理论依据 |
(一)可理解性输入假说 |
(二)可理解性输出假说 |
(三)互动理论 |
(四)言语行为理论 |
(五)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以及“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 |
(六)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一节 教学语言概念 |
第二节 教学语言特点 |
第三节 教学语言分类 |
第四节 不同年级阶段的教学语言 |
一、大学阶段的教学语言 |
二、中小学阶段的教学语言 |
第五节 教师教学语言的功能性和艺术性 |
一、教师语言功能 |
二、教师语言艺术 |
第六节 教学语言提升策略 |
第七节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二章 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一、课堂观察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问卷调查对象选取 |
(一)教师对象 |
(二)学生对象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
第三节 数据统计结果与现状分析 |
一、初中英语课堂师生语言意识 |
(一)学生问卷 |
(二)教师问卷 |
(三)师生对比 |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英汉比例 |
三、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课堂语言表达 |
(一)学生问卷 |
(二)教师问卷 |
(三)课堂观察 |
四、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讲授语 |
(一)学生问卷 |
(二)教师问卷 |
(三)课堂观察 |
五、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速度 |
(一)学生问卷 |
(二)教师问卷 |
(三)课堂观察 |
六、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音语调 |
(一)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调 |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音 |
七、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肢体语言 |
(一)师生问卷对比 |
(二)课堂观察 |
八、初中英语课堂教师导入语、评价语、总结语 |
(一)导入语 |
(二)评价语 |
(三)总结语 |
九、研究结论 |
第三章 对策建构 |
第一节 职前准备策略 |
一、师范院校应为师范生培养语言意识打好基础 |
二、师范院校应立足本校实际,适当增加教育实践相关训练 |
第二节 职中支持策略 |
一、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为在职教师提供便利的语言学习条件 |
二、学校应定期做好监督、评价和检查工作 |
(一)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
(二)学校应积极对教师课堂教学开展评价选优 |
(三)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对教师教学语言进行检查 |
第三节 主体能动策略 |
一、教师应提高教学语言意识、主动更新教学观念 |
二、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使用反思能力 |
(一)教师的自检与教学能力的增强 |
(二)教师要养成备课备语言的好习惯 |
三、教师应善于了解学生语言期望 |
(一)互动中应注重运用适切的提问策略和反馈策略 |
(二)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捕捉学生需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10)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评价体系构建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1.研究整体情况 |
2.微课的发展历程研究 |
3.微课的功能研究 |
4.微课的实践应用研究 |
5.微课评价研究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微课 |
2.微课评价 |
3.发展性教师评价 |
4.微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
(二)理论基础 |
1.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 |
2.360度评估 |
3.教师专业发展 |
二、当前微课评价的现状分析 |
(一)多个微课比赛评审标准的分析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与信度分析 |
3.分析类目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二)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后附的评价文本的分析 |
1.研究内容与方法 |
2.决定类目与信度分析 |
3.研究内容分析 |
4.研究结果描述 |
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
(一)基本思路 |
(二)前期准备 |
1.制定面向专家的微课评价指标 |
2.制定面向学生的微课评价指标 |
3.制定面向教师的自我评价标准 |
(三)征求专家和学生的意见 |
(四)教师自我总结评价 |
四、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评价体系的应用分析 |
(一)专家和学生评价结果的相关性计算 |
(二)专家和学生评价的结果分析 |
(三)教师自我总结评价 |
五、结论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论外语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子教材开发 ——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D]. 马娜.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2]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D]. 杨清. 南昌大学, 2020(02)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基于思维地图的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研究[D]. 蒲欢. 西南大学, 2020(01)
- [5]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话语表达研究[D]. 胡亚文.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6]高中生英语演讲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李向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7]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对策研究[D]. 罗忆乔.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5)
- [8]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D]. 江英. 安徽师范大学, 2019(01)
- [9]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 张林静. 喀什大学, 2018(07)
- [10]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课评价体系构建应用研究[D]. 郭欣. 渤海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