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浮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浮力”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春[1](2021)在《讲清三个“什么” 提高物理规律教学有效性——以“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为例》文中认为一、引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不可或缺的两大组成部分。

黄浩[2](2020)在《概念教学中数学抽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高一年级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标》(2017版)提出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就有“数学抽象”。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抽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对学生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终身发展所必备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学科知识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数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归纳,类比,想象等多种思维方式抽象得到的,而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大都以数学化的形式呈现,难免造成数学枯燥无味的假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冰冷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火热的思考,重现数学概念抽象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最大化的发挥数学概念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的作用,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将对概念教学与数学抽象能力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以寻求概念教学中培养数学抽象能力的教学策略。本研究以数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教学实践为背景,采取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及现状调查结论,归纳分析实施概念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并以平面向量概念为例应用该策略,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目的。研究内容具体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收集整理数学概念及数学抽象有关方面文献资料,分析数学概念与数学抽象之间的关系,探讨实施概念教学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并界定相关核心概念、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为了了解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际状况和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发展现状,对某校20名数学教师和153名高一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能力主观意识明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观念没有适时改进;缺乏主动性;学生在数学抽象能力情景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方面发展差异明显,抽象水平还有待提高,思维方式有待改进、表达能力有待加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意识不够等问题。第三,结合前人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心理及教学过程的研究将教学设计分为:概念的引入、形成,概念表述,概念的强化与应用四个阶段,并以现状调查结果为实践背景,归纳分析出基于数学抽象能力培养下实施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策略。最后,笔者以平面向量概念为例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以期支撑所提出教学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范往扣[3](2019)在《初三物理概念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笔者工作的顾庄中学已经推行微课教学三年,效果还是不错的。这为我读研期间参与应用微课的教学实践提供很好的平台,使笔者的学位论文从选题到研究和实践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也具备了教学研究的真实的环境和条件。本人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对物理课中应用微课教学持欢迎态度,学生自我感觉通过微课教学形式学习物理概念有趣、方便、能理解、学得透。同时也了解到教师也感受到用微课进行概念的教学特别是有关描述性概念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但微课应用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微课设计不系统、不全面。通过文献查阅还发现微课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应用的文章很少,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向。从微课的特征、初中物理概念的类型结合微课的构成成分,确定了本论文微课的设计和应用内容:三种类型物理概念微教案、微视频、微导学案和微练习的设计和应用。笔者结合微课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初步探索并构建两个微课设计原则:遵循微课的特点,突出结构性;以学生为中心。依据这两个原则再结合本校师生在教学和学习初中物理概念过程中遇到微课设计不足的问题,笔者提出针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微课设计的四个具体策略。构建了适用初中物理概念的“微教案、微导学案、微视频、微练习”四部分构成的完整微课资源,并尝试分别对物理概念微教案、微视频、微导学案、微练习进行设计。结合不同的初中物理概念应如何设计完整微课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具体列举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初三物理概念的微教案、微视频、微导学案和微练习的案例,为同行进行微课设计提供参考。将设计的完整微课资源应用于初三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轮实践从2016年9月到2017年5月,第二轮实践从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微课应用于初三物理概念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践中让我体会到,微课虽然能提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手段,并不能取代老师课堂传授知识,与学生真实情感的沟通交流。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依然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时刻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不仅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还要与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老师要时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物理。

马建军[4](2017)在《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之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逐渐成为教师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师TPACK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进一步说,甚至关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景和未来。本研究以微课开发项目为基础,旨在探究参与到活动中的师范生的TPACK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究参与微课开发的师范生的TPACK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微课开发从哪些方面促使了这些变化的产生,影响参与者TPACK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研究对象是研究者以招募的方式从所在师范大学里物理教育专业中产生的八名大二师范生。他们每人都经历了二轮个人访谈和四轮微课开发循环,涉及微课的设计、制作、点评、修改和提交等环节。研究者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研究资料,利用Nvivo 11.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微课开发项目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技术运用的思想意识和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他们对于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TPACK水平的发展。本研究共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导论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结论和反思。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TPACK研究、微课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梳理出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选题的缘由、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其次,在案例研究设计及实施策略的部分,我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手段,着重描述了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案。研究历程和研究主要发现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案例研究方案的整合实施过程细节,并采用TPACK框架对研究发现进行分类呈现。最后,在研究资料呈现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研究假设一假设四,对竞争性研究假设予以反证,从而得出本研究的四个研究结论和一个总结论,并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同时,研究者也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对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理论框架,使其具备了师范生、微课开发等这些血和肉的融入;在实践层面上,为师范生乃至在职教师的课堂技术整合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基于微课开发的路径。

沈南杰[5](2013)在《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的理念要求物理课堂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物理教学现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通过建立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知识、方法、技能解决问题,评价结果是否正确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内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论文主要是以问题解决理论为基点,研究普通高中物理课堂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教育教学背景与课堂教学现状,说明了问题研究的方向,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相关的概念作出了界定。第二部分,结合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研究,制定实验班教学的内容。第三部分,在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提出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施策略。第四部分,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高中物理课堂模式研究,包含以教学目标定义的物理问题的五个层次,课堂模式的三个阶段。第五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反思,同时对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课堂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魏薇[6](2011)在《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需要做决策。上至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下至个人日常的决定,无一不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作为课程实施灵魂人物的教师,在专业领域更需要决策。新课改不断拓展着教师的专业自主,实现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且“教学的变动性、多样性无不要求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因此专家们断言:“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做出思考与决策的历程”,“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决策的结果,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巧就是决策”,“有效教学基本等同于合理的教学决策”(William, shavelson, Clark&Peterson)。有研究指出,教师需要在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前后三个阶段做出一系列的决策,实施阶段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决策是最为变化莫测和考验教学机智的。因为课堂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场”,充斥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课堂教学也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线性过程,学生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不断变化、发展的个体。因而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就时刻面临着决策,教师的决策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形式和效果。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之所,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之源,如何更好的去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做的决策,剖析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实质,认真倾听教师决策时的心声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立足于教师课堂教学决策问题,选取一所全日制的A小学为个案,以具体的语文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全程地跟踪与深入地考察。研究者走进现场、扎根田野,“成为”他们中的“普通一员”,力图展现并解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鲜活的决策行为和决策想法,揭示并总结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研究结论与建议。作为一项质的研究,本研究以质化研究为取向,以个案研究为策略,综合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出声思维、文件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相互佐证赋予研究以效度与意义。本论文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导论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并探讨了相关研究概况;第三章详细说明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体系和研究过程;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从个案学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实施的背景情况、基本类型、基本过程与影响因素四个方面阐述研究发现并形成研究结论;在上述基础上,第八章进一步做出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具体表明:第一,通过考察个案学校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语文教师,真实展现了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状况。在这个解释与分析的图景中:一方面说明了A校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背景情况,这是课堂教学决策的整体环境和运作根基;另一方面总结了个案学校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类型。研究资料表明,课堂教学决策可划分成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忠于预设的执行类、基于预设的调整类、超越预设的生成类和预设之外的突发类。第二,本研究不止于揭示个案学校的研究对象们在决策什么,还力求“深入教师头脑中”,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探寻并发现了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的基本过程。通过呈现这个基本运行过程试图说明,教师们为什么决策,如何进行决策,依据什么决策?即具体剖析了教师课堂教学决策基本运作过程中所包括的五个基本要素,归纳出其运行过程为四个基本步骤的循环往复,提出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教师某种程度上受到五种准则的规限。本研究认为,教师课堂教学决策不仅是洋溢着个性特征与主体风格的具体行为表现,决策行为背后还交织着教师的思考历程与思维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课堂教学决策是一名教师基于经验和观念,融合知识、情感、智慧等诸多因素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三,本研究发现其实课堂教学决策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结果,影响与制约教师进行决策的因素可分为四个方面:有关于学生的影响因素、有关于教学自身的影响因素、有关于教师的影响因素和有关于环境的影响因素。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动态的影响因素圈,其中的一种因素或者几种综合因素在教师瞬间做判断时对其产生影响。最后,在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另建议从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积极践行教师的深度反思;提升教师的“哲学观念”;唤醒和促进教师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思维;创设良性环境与科学引领体系五个方面着手进行相关改善。

赵煜华[7](2011)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这门课,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其主要原因是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笔者认为,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获得鲜明的表象,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直观教学手段有板书、板画、挂图、课本中的插图、模型、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本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首先,依据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各种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师与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运用教学手段的师生关系,应遵守的五个原则:灵活性原则、最优化原则、整体性原则、自主性、主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应采取的两个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课前布置准备好实验用具。其次,为了使所提出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设计了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实验方案、流程图。本文将第十三章第四节“杠杆”作为典型课例来展示多种直观手段综合运用的其中三种,“课内小实验、挂图、板画”相结合、“模型、挂图、板画”相结合、“演示实验、板画”相结合。最后,对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在初三年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目的是检验其可行性、有效性,为理论提供可靠的实证支持。通过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总的来说,可以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从答卷情况看,看图分析问题的题目实验班的学生得分率明显比对照班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尤其应用实验、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的课堂,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学生尤其对杠杆、活塞式抽水机、汽油机、摩擦力等抽象内容的理解比较深刻;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尤其在解决联系实际和看图解决问题的题目上,能力有所提高;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不断提高。同时,笔者也发现了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一些借鉴。

唐忠敏[8](2011)在《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涌现出很多老师们非常关心、甚至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疑难点,研究造成这些教学疑难的深层原因,放眼中学物理教学的提高与大学物理师范生的培养。本研究将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按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部分分别讨论。在全面掌握以上中学物理教学五个部分教学疑难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造成这些教学疑难的因素,为中学物理教学和本科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提供策略建议。在收集资料方面,拟采取对全国知名的中学物理教学相关的五种期刊中涉及的教学疑难问题进行文献统计的方式进行。专题个案研究运用经典的物理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对产生中学物理教学疑难原因进行合理地归因。研究结论如下:一、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如下(文献统计项总数排序的前5位):(1)力学部分,存在的教学疑难主要有:摩擦力弹力相关(13.3%)、牛顿运动定律(10.0%)、机械振动问题(7.6%)、动量守恒定律(7.6%)、万有引力定律(6.8%);(2)热学部分,存在的教学疑难主要有:物态变化(22.5%)、物体的内能(10.5%)、分子的大小(9.9%)、分子热运动(7.5%)、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7.2%);(3)光学部分,存在的教学疑难主要有:光的折射(35%)、光的反射(18%)、光的直线传播(14%)、光的干涉(7%)、光的色散(6%);(4)电磁学部分(包含电学和磁学部分),存在的教学疑难主要有:电磁感应及其规律(14.5%)、闭合电路的分析(10.8%)、恒磁场(9.9%)、电动势电阻(8.2%)、电场的基本性质(5.4%);(5)原子物理学部分,存在的教学疑难主要有:光电效应(21.7%)、能级(13.8%)、核反应(12.9%)、原子结构(10.6%)、光的波粒二象性(9.7%)。还有个别文献也讨论过狭义相对论相关问题的教学疑难问题。二、产生中学物理教学疑难的原因,综合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关物理知识点本身的复杂性、隐蔽性而引起教学疑难;(2)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不够造成教学疑难;(3)大多数物理教师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实验操作不成功造成教学疑难;(4)物理教师的教学方式固化、单一,对知识点教学处理不当从而形成教学疑难;(5)有些物理知识点在中学物理教材或教辅资料上讲得比较少,缺少完整的说明,从而干扰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造成教学疑难。

董素静[9](2010)在《中学理科实验探究教学新模型研究 ——基于部分理科师生调查的分析》文中提出自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迄今为止,初中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将近10年的改革历程,高中课改从2004年开始到目前也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本次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开展探究教学为突破口,特别是物理、化学、生物等以实验为主的理科课程,倡导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们广大的一线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本学科知识为依托的实验探究教学的积极尝试与探索。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摸索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有些实验探究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目前在中学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出现了实验探究教学的异化现象,如有些教师缺乏对探究实验教学的真正理解和把握,认为将原来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生实验,就实施了实验探究教学;有些教师对探究实验教学缺乏应有的指导,将实验探究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放任学生“自由”探究,出现了所谓“放羊现象”;有些教师将探究实验教学等同于科学家搞研究,倡导单纯化的科学实验,刻意追求正确性和技术效率,使得科学教学局限于小规模的研究框框之中,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学习科学,脱离了探究教学多样性的特点;甚至有些教师不开展实验探究教学而单独传授科学方法,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实验探究的几个主要步骤,出现了实验探究教学的异化和僵化倾向。究其原因,我们不难看出,学校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等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班额过大,课时有限,教师缺少培训,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基本上都是制约实验探究教学开展的外部原因。究其内因,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对实验探究教学内涵及意义的理解、对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对为什么要开展探究教学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学理上的思考;对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解缺乏科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上位理论的反思,是造成目前科学教育中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不够普遍和积极,以及出现异化和机械化现象的不容忽视的深层次原因。本研究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角度对实验探究教学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阐述了理科实验探究教学的内涵和发展轨迹;探讨了理科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科学教师所持有的科学本质观水平对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来自科学认识论、科学哲学和科学教育的学者对科学本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不同学者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但对现代科学本质观的主要内涵基本达成共识:即科学知识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本质;科学中的观察、推论和理论本质;科学理论和科学规律的功用及其之间的关系;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和想象性本质;科学知识的负载理论本质;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以及科学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等七个方面基本达成一致认识。本研究以这七个方面为基础,针对部分理科教师和学生的现代科学本质观水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教师科学本质观水平与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了解了我国中学理科实验探究教学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差距,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差距。基于此,以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为基础,构建了实验探究教学的新模型,与原有模型进行了初步比较,针对新模型的适用性对部分专家进行了访谈,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并给出了教学案例。为促进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笔者从政策上、为开展探究教学创设基本条件、对科学教师素质要求等方面给出了几点建议。本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实验探究教学的内涵及发展轨迹。首先对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介绍了实验探究教学理论;第三对实验探究教学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实验探究在科学发展中的萌芽时期,实验方法的提出及缓慢发展时期,实验方法的确立和快速发展时期,科学教育开始进入中小学校课程以及美国科学教育方法改革中探究教学的提出、发展和走向成熟。介绍了我国科学课程的改革历程及实验探究教学的发展:从我国科学课程的引进时期,解放后科学教育的发展时期,到当前课程改革时期探究教学思想的提出,同时阐述了实验探究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第二部分论述了理科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作用以及对其核心要素进行了探讨。首先论述了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其次阐述了实验探究教学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最后针对探究教学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中学理科实验探究教学的现状。首先针对部分理科师生进行了调查;第二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最后针对现状进行了阐述: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差距,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差距,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差距。第四部分构建实验探究教学的新模型。以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为基础,构建了实验探究教学的新模型以及针对其适用性进行了专家访谈和实践研究。第五部分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包括:本研究的结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今后有待研究的问题。

任晓琼[10](2009)在《如何上好物理复习课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使之系统化。而"复习课最难上。"许多教师都有同感。一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冷饭

二、“浮力”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浮力”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概念教学中数学抽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高一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1.1.2 数学学科的特点
        1.1.3 课程标准对数学抽象素养的要求
        1.1.4 对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数学抽象的研究
    2.2 关于数学概念的研究
    2.3 关于实施数学概念教学原则的研究
    2.4 关于概念教学中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培养策略方面的研究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数学抽象
        3.1.2 数学抽象能力
        3.1.3 数学概念
        3.1.4 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3.2 理论依据
        3.2.1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3.2.2 建构主义理论
        3.2.3 杜宾斯基APOS理论
4 数学概念的学习心理及教学过程分析
    4.1 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分析
        4.1.1 数学概念学习认知模式
        4.1.2 数学概念学习形式及过程
    4.2 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分析
        4.2.1 概念形成教学模式
        4.2.2 概念同化教学模式
        4.2.3 APOS概念教学模式
    4.3 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分析
5 现状调查及结果
    5.1 调查设计
        5.1.1 调查目的
        5.1.2 调查、访谈对象
        5.1.3 调查工具
    5.2 调查分析与结果
        5.2.1 问卷分析及结果
        5.2.2 测试卷分析及结果
        5.2.3 访谈结果
    5.3 调查结论
6 基于数学抽象能力培养的概念教学策略
    6.1 在概念引入、形成过程中积累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
        6.1.1 在抽象与概括问题情景中引入、形成概念
        6.1.2 在操作实验过程中引入、形成概念
        6.1.3 利用相关概念引入、形成新概念
        6.1.4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入、形成概念
        6.1.5 通过类比引入、形成概念
        6.1.6 在归纳探究过程中引入、形成概念
    6.2 在概念表述过程中学会抽象与具体的相互转化
        6.2.1 注重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
        6.2.2 注重分析数学语言特点和句法表达
        6.2.3 注重数学语言的来源探索
        6.2.4 注重数学语言的转换、互译训练
        6.2.5 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词汇的理解
        6.2.6 加强数学阅读指导
    6.3 在概念强化过程中养成抽象思维方式
        6.3.1 正反例强化训练
        6.3.2 问题驱动强化概念理解
        6.3.3 变式练习中多维度、多测面强化概念
    6.4 在概念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性思考问题的习惯
        6.4.1 综合训练,提炼思想方法
        6.4.2 设置典型实际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6.4.3 梳理概念体系,促进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7 概念教学策略应用案例及分析
    7.1 教学实施一
    7.2 教学实施二
    7.3 两种教学实施过程的分析
8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数学抽象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数学抽象能力测试卷(学生卷)
    附录4 测试卷评分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致谢

(3)初三物理概念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对教师应用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访谈
        1.1.2 微课应用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学生层面的调查与分析
        1.1.3 初中物理微课应用调查结果总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关于初中物理微课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关于初中物理微课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应用微课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1.2.4 国外应用微课进行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微课的概念及特征
        2.1.1 微课的概念
        2.1.2 微课的特征
        2.1.3 微课结构的模式
    2.2 微课应用的理论基础
        2.2.1 认知负荷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细化理论
    2.3 初中物理概念范畴和分类
        2.3.1 初中物理概念的范畴
        2.3.2 初中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3.3 初中物理概念的类型
3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微课的设计
    3.1 微课设计的原则
        3.1.1 遵循微课的特点,突出完整性
        3.1.2 以学生为中心
    3.2 微课设计的策略
        3.2.1 细致分解、明确课题
        3.2.2 内容科学、讲解适度
        3.2.3 方法适当,助学为先
        3.2.4 资源整合,有机统一
    3.3 完整微课的设计研究
        3.3.1 微教案设计
        3.3.2 微视频设计
        3.3.3 微导学案的设计
        3.3.4 微练习的设计
    3.4 初中物理概念微课的设计案例
        3.4.1 微教案的设计案例
        3.4.2 微视频的设计案例
        3.4.3 微导学案的设计案例
        3.4.4 微练习的设计案例
4 微课在初三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
    4.1 微课案例应用
        4.1.1 实践准备
        4.1.2 第一阶段的实践过程
    4.2 第一阶段实践的效果分析
        4.2.1 作业评价
        4.2.2 教师日记
        4.2.3 家长交流
        4.2.4 学生进步的典型案例
    4.3 第二轮实践
        4.3.1 对于学生分组方面的优化处理
        4.3.2 对于微课设计方面的优化处理
        4.3.3 对于微课资源使用方面的优化处理
        4.3.4 对于评价的优化处理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应用微课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 微课使用情况学生调查问卷与统计表
    附录三 初中物理概念适合做微课的课题
    附录四 不同类型的物理概念微视频脚本设计案例
    附录五 2016年八年级下学期两个班级的期末检测成绩
致谢

(4)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电化”新技术运用于学校教学的时代要求
        二、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的国际趋势
        三、个人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形成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视角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现状、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技术发展对学校教学变革之影响的研究(宏观层面)
        二、关于教师技术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效性之关系的研究(中观层面)
        三、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微观层面)
    第二节 概念解读
        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及其各构成因子
        二、教师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微课及微课开发
    第三节 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一、探索空间
        二、问题聚焦、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
    第一节 研究准备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合作者及任务分工
        三、参与者招募及分组
        四、前期研究基础
        五、活动建模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手段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手段
    第三节 资料整理、编码与分析方案
        一、分析单位界定
        二、编码方案
        三、资料分析方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历程
    第一节 活动的准备(第一阶段)
        一、拟定活动方案
        二、首次见面,商定活动方案
    第二节 活动的实施(第二阶段)
        一、第一轮个人访谈
        二、微课开发循环
        三、第二轮个人访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发现及阐释
    第一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思想意识的发展
        一、认识到在物理课堂中整合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形成在课堂中主动整合技术的意识
        三、认识到微课(或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局限性
        四、认识影响物理课堂中技术整合的因素
    第二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一、能够根据教学的境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工具
        二、根据教学境脉调整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三、形成对课堂中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第三节 师范生微课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一、优化微课设计
        二、形成对于物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深层理解
    第四节 TPACK相关因子水平的发展
        一、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二、技术教学法知识(TPK)
        三、技术知识(TK)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估价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关于研究设计
        二、对微课开发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三、对研究者本人研究活动的反思
    第三节 研究启示
        一、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二、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三、对教育研究者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后记

(5)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教育教学背景
        1.1.2 课堂教学现状
        1.1.3 问题研究方向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提出问题
        1.3.2 问题解决
        1.3.3 问题解决能力
        1.3.4 问题解决教学
    1.4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1.4.1 论文的框架
        1.4.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能力调查
    2.3 实验班教学方案
        2.3.1 方案设计
        2.3.2 研究对象
        2.3.3 实验内容
        2.3.4 实验过程
        2.3.4.1 物理问题的表征
        2.3.4.2 物理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2.4 物理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2.5 实验后测卷
第三章 高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分析
    3.1 从自主学习的角度
    3.2 从课堂教学角度
        3.2.1 多种方式呈现问题策略
        3.2.2 多种想法建构问题策略
        3.2.3 问题解决教学中“双主”策略
        3.2.4 形成课堂教学民主氛围的策略
    3.3 从问题解决的过程角度
        3.3.1 审题
        3.3.2 建模
        3.3.3 解决
        3.3.4 评价
第四章 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高中物理课堂模式研究
    4.1 物理问题的五个层次
        4.1.1 以了解事实为为教学目标
        4.1.2 以建立并理解概念为教学目标
        4.1.3 以探寻概念联系为教学目标
        4.1.4 以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
        4.1.5 以培养实践、创新与合作能力为教学目标
    4.2 教学目标的问题化
    4.3 物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
        4.3.1 明确目标,引出课题
        4.3.2 建构问题,灵活施教
        4.3.3 总结反思,拓展提升
    4.4 物理问题解决的实践途径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5.1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1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整体性比较
        5.1.2 实验结论
    5.2 对实验结果的反思
        5.2.1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5.2.2 基本方法训练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5.2.3 课堂教学模式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5.3 对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5.4 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的探寻起点:实践中的发现,研究上的思考
    二、研究的意义追索:研究过程中的"无为无不为"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之源
        (一) 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一种深层的指令
        (二) 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一种变革的视角
        (三) 教学决策的现状审思:一种现实的叩问
    二、研究之域
    三、论题之意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 教学
        (二) 决策
        (三) 教学决策
        (四)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二、相关概念的研究
        (一) 教学思维研究
        (二) 教师行为研究
        (三) 教师判断研究
        (四) 教学诊断研究
        (五) 教学设计研究
        (六) 教学能力研究
        (七) 教师课程决策研究
    三、关于教学决策的研究
        (一) 教学决策类型和特点的研究
        (二) 教学决策过程及其内容的研究
        (三) 教学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研究
        (一)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涵义和内容的研究
        (二)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依据和频率的研究
        (三)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中惯例的研究
        (四)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 课堂教学决策模式的研究
        (六) 课堂教学决策相关研究的述评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体系
        (一) 基本研究取向的定位
        (二) 主要研究方法的确定
        (三) 多元研究方法的辅助
    三、研究过程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 进入研究现场
        (三) 研究资料的收集
        (四)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五) 研究的效度和伦理问题
第四章 A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的背景情况
    一、"关注共性、张扬个性"的培养理念
    二、专家引领学科教学:"教学的一面旗帜"
    三、语文学科教学管理及其运行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基本类型
    一、忠于预设的执行类:执行预设、完成计划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一) 不需"决策"即直接执行
        (二) 通过"决策"之后才执行
    二、基于预设的调整类:调整、变换预设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一) 依据学生状况,随时转变策略
        (二) 不断调整、变化的课堂提问
        (三) 采取补救措施,避免课堂"遗憾"
        (四) 导入方式的多元尝试
        (五) 弹性安排教学进程
        (六) 适时变换教学方法、灵活安排教学活动
    三、超越预设的生成类:处理生成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一) 不曾预约的精彩
        (二) "在朗读中生成,四两拨千斤"
        (三) 驾驭情境,适时生成
        (四) 巧妙引入不同的方法
        (五) 评价学生的智慧:行动永远比语言响亮
        (六) 不能避免的遗憾
    四、预设之外的突发类:解决突发、意外的教师课堂教学决策
        (一) 大自然演奏的"小插曲"
        (二) 频出状况的小学生
        (三) 课堂纪律的处理决策
        (四) "好孩子"出现了问题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的基本过程
    一、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过程的基本要素
        (一) 决策者
        (二) 决策对象
        (三) 决策行动方案
        (四) 决策环境
        (五) 决策准则
    二、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过程的基本步骤
        (一) 引起决策
        (二) 拟定决策方案
        (三) 实施决策方案
        (四) 评价效果、信息反馈
    三、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运行过程中的决策准则
第七章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关于学生的影响因素
        (一) 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影响决策的客观性因素
        (二) 依据学生的课堂状况——影响决策的动力性因素
    二、关于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 教学目标成为课堂教学决策的"行动指南"
        (二) 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语文学科性质对课堂教学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关于教师自身的影响因素
        (一) 教师的个性特征成就课堂教学决策的心理特性
        (二) 教师的知识系统奠定课堂教学决策的认识基础
        (三) 教师的思维方式表征课堂教学决策的思考模式
        (四) 教师的信念体系统摄课堂教学决策的判断取舍
        (五) 教师的教学风格塑造课堂教学决策的外在风貌
    四、关于环境的影响因素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一)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内容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 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决策回路"
        (三) 影响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因素
        (四) 关于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特点的一些思考
    二、思考与建议
        (一) 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
        (二) 积极践行教师的深度反思
        (三) 有力提升教师的"哲学观念"
        (四) 唤醒和促进教师的批判意识与批判思维
        (五) 良性环境与科学引领体系是教师实现发展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听课进度表
附录二 课堂观察转录表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必要性
        1.1.1 直观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2 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必要性
    1.2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的现状
        1.2.1 国外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的现状
        1.2.2 国内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的现状
    1.3 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的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2 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多元智能理论
3 概念界定
    3.1 直观教学手段的概念及分类
    3.2 板书、板画、挂图和模型的作用及运用它们的要求
        3.2.1 板书、板画
        3.2.2 挂图和模型
    3.3 演示实验的概念及功能
    3.4 "非常规"实验的概念及功能
    3.5 课内小实验的概念及功能
    3.6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及功能
4 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原则和策略
    4.1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4.1.1 各种教学手段的关系
        4.1.2 教师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4.1.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4.1.4 运用教学手段的师生关系
    4.2 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最优结合的原则
        4.2.1 灵活性原则
        4.2.2 最优化原则
        4.2.3 整体性原则
        4.2.4 自主性、主动性原则
        4.2.5 创新性原则
    4.3 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策略
        4.3.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3.2 课前布置准备
5 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的实验研究
    5.1 研究对象及实验内容
    5.2 研究方法
    5.3 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的流程图
    5.4 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的案例
    5.5 实验结果分析
        5.5.1 测试结果分析
        5.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5.3 实验结论及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调查
附录2 乌海市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
附录3 乌海市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
致谢

(8)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的目的与价值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2.2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其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
        2.2.1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2.2.2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启示
第3章 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
    3.1 研究一:中学物理疑难问题的文献统计研究
        3.1.1 统计的主要文献
        3.1.2 统计维度选取及缘由
        3.1.3 各期刊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3.1.4 统计结果与在线网络问卷调查结果相关性检验
        3.1.5 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文献统计研究结论及分析
    3.2 研究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典型疑难问题研究
        3.2.1 力学中典型的教学疑难问题案例分析
        3.2.2 热学中典型的教学疑难问题案例分析
        3.2.3 电磁学中典型的教学疑难问题案例分析
        3.2.4 光学中典型的教学疑难问题案例分析
        3.2.5 中学物理中典型疑难问题的研究结论
第4章 总的结论与反思
    4.1 总的结论
    4.2 建议
        4.2.1 关于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
        4.2.2 关于教师的继续教育
        4.2.3 关于师范生的教育
第5章 本研究有待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中学理科实验探究教学新模型研究 ——基于部分理科师生调查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与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理科实验探究教学的内涵及发展轨迹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 对"探究"的理解
        2. 实验
        3. 验证性实验
        4. 探索性实验
    二、实验探究教学理论
        1. 作为科学教学的验证性实验
        2. 作为科学教学的实验探究的内涵和要求
        3. 实验探究或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4. 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实验探究教学的发展轨迹
        (一) 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萌芽时期
        (二) 实验方法的提出及缓慢发展时期
        (三) 实验方法的确立和在科学上的快速发展时期
        (四) 科学教育开始进入中小学校课程
        (五) 美国科学教育方法改革——探究教学的提出、发展和走向成熟
        (六) 我国科学课程的改革历程及实验探究教学的发展
第二部分 理科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作用与核心要素分析
    一、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
        1. 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 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是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3. 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是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实验探究教学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1. 通过实验探究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2. 通过实验探究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掌握科学方法
        3. 通过科学探究利于学生体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 通过探究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理科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要素分析
        1. 问题
        2. 假说
        3. 求证
第三部分 我国中学理科实验探究教学的现状
    一、针对部分理科师生所做的调查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假设和设计意图
        (三) 针对部分理科教师的调查
        (四) 针对部分中学生的调查
    二、针对教师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1. 针对教师科学本质观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2. 针对不同科学教师的背景差异检验分析
        3. 针对在职教师与师范院校准教师之间的差异检验分析
        4. 探讨教师的科学本质观与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三、针对学生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1. 针对学生科学本质观水平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2. 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差异显着性分析
    四、发展差距
        1. 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差距
        2. 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
        3. 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差距
        4. 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差距
第四部分 构建实验探究教学的新模型
    一、以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
        (一) 波普尔的主要科学哲学思想
        (二)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本质观的影响
        (三)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二、实验探究教学新模型的构建
        1. 波普尔的四阶段理论与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要素对比分析
        2. 根据波普尔的四阶段理论构建实验探究教学的新模型
    三、新模型的适用性研究及应用案例
        1. 新模型与原有模型的初步比较研究
        2. 新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3. 实验探究新模型应用案例
第五部分 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
    一、本研究的结论
        (一) 政策上要给予大力支持
        (二) 为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创设基本条件
        (三) 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对科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 本研究的调查取样方面存在的问题
        2. 新模型的适用性缺乏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三、今后有待研究的问题
        1. 科学教师培训者的有关课程设置
        2. 实验探究教学与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的实践研究
        3. 新模型的完善需要长期的实践研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如何上好物理复习课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要更新物理教育理念
2 物理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2.1 把复习课上成回忆课
    2.2 把复习课上成知识罗列课
    2.3 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搞题海战术
    2.4 把对作业或试卷的评讲课上成说教课
3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3.1 明确考点抓基础
    3.2 突出重点抓关键
    3.3 精选习题抓训练
    3.4 培优补差
    3.5 重视物理实验, 将实验探究引入复习课堂
4 上好复习课的途径
    4.1 前提诊测
    4.2 认定目标
    4.3 精讲导学
        4.3.1 再现知识
        4.3.2 检查知识
        4.3.3 讲解知识
        4.3.4 检测学生对知识应用的情况
        4.3.5 及时评价, 迅速矫正

四、“浮力”教学中应注意讲清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讲清三个“什么” 提高物理规律教学有效性——以“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为例[J]. 张晓春.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09)
  • [2]概念教学中数学抽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高一年级为例[D]. 黄浩.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3]初三物理概念教学中微课的设计及应用[D]. 范往扣. 扬州大学, 2019(02)
  • [4]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D]. 马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5]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D]. 沈南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1)
  • [6]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 ——小学语文学科的个案探寻[D]. 魏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7]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种直观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D]. 赵煜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2)
  • [8]中学物理教学疑难问题研究[D]. 唐忠敏. 西南大学, 2011(09)
  • [9]中学理科实验探究教学新模型研究 ——基于部分理科师生调查的分析[D]. 董素静. 西南大学, 2010(08)
  • [10]如何上好物理复习课的探究[J]. 任晓琼.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12)

标签:;  ;  ;  ;  ;  

“浮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