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届人居环境奖

我国首届人居环境奖

一、我国首届人居环境奖颁发(论文文献综述)

陈屹德[1](2020)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性幸福支柱产业和支撑城市人文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活动空间场所,是城市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旅游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本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案例,基于2000-2017年面板数据,以旅游系统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协同演化理论、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研究理论基础,以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理念,遵循“要素测度——时空特征分析——耦合协调分析——障碍度诊断——耦合机制”的逻辑路线进行展开,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地学统计分析等多种数理方法的集成,综合评价区域城市旅游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水平状况及时空演化特征,分析城市旅游业和人居环境之间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并揭示旅游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及二者的耦合机理,最后提出城市旅游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优化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六大章节:第一章为绪论。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等,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主要介绍相关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并展开文献述评。第三章为区域概况、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四章综合测度旅游业与人居环境发展水平并进行时空分析,为下文研究二者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化做铺垫。第五章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分析,重点探讨了旅游业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格局、过程、障碍因子及作用机制。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本文研究结论,指出文中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展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发展水平逐年上升,逐渐向高水平演化,并表现出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再快速增长的趋势;各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较大的时空差异性和波动性。人居环境来看,区域城市人居环境以年均19.23%的速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安徽省的人居环境与江浙沪地区存在显着的“追赶效应”;空间上,大部分城市人居环境水平均呈现较大的提高,逐渐从以低水平、较低水平为主向中高水平类型转变。(2)从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来看,两大系统之间的关联度和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朝向协调一体化发展态势,大部分城市逐渐实现从失调型向协调型方向演替,旅游业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日益提高,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增强。(3)经障碍因子诊断分析可知,旅游产业经济、经济发展环境是区域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次、外商直接投资、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数、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等指标是制约旅游业和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因子。(4)综合以上实证分析可知两大系统之间存在显着的协同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为了更好的促进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要以都市圈、大都市区为载体,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强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发展,最终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毛其智[2](2019)在《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人居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聚居及其环境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文章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篇章,首先叙述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端与成长历程以及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内容。吴良镛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采用发展整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核心学科的方法,为实现人居环境有序空间和城乡宜居环境的目标提供了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从联合国的"人居一"到"人居三"大会,从《人居议程》到《新城市议程》,国内外人居运动密切交流,互动促进。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吴良镛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寻找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的"新范式",不断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

王迪[3](2019)在《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研究 ——以厦门马拉松赛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经济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文化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景观体育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景观与体育紧密结合,不但可以在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展示城市的迷人风光,塑造特色城市形象,而且可以推动经济快速提升,促进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同时可以增加城市文化资本,使城市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弓引力。目前我国在景观体育的开展方面还处于一个上升发展的时期,作为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厦门马拉松赛已经走过17个年头,其对于厦门市整体城市形象建构和城市文化发展,作用不容小觑。厦门马拉松赛展现的理念和内涵与厦门市城市定位高度匹配,并使厦门市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有了新的路径,城市利用体育赛事进行多样化、互动性、注重“需求导向”的品牌营销,因而从政府、企业、市民、游客四个层面对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现状进行梳理,以厦门马拉松赛为主要例证,依据城市定位论、城市营销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相关内容,通过对不同的对象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的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与城市定位形象匹配度较高2.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具有重复性和滞后性3.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善于扬长避短二、建议1.全局分析:明确城市定位,尊重城市实际2.亮点打造:遵循塑造原则,突出城市特色3.组合营销:加强合作交流,改善文化氛围

洛夫,甘建华[4](2018)在《大洋彼岸的“漂木”——洛夫先生访谈录》文中指出洛夫(1928—2018)是当代汉语诗坛的泰斗,其诗作和诗论均是汉语文学的宝贵财富。作为洛夫先生的同乡,作者对洛夫的了解有独到之处。此次访谈涉及洛夫研究的许多重要方面,比如:先生具体的生平,如"洛夫"姓名的由来、离开衡阳去台湾的经历、晚年在加拿大的生活、长诗代表作《漂木》的诞生等;着名诗刊《创世纪》的由来,与瘂弦、张默、余光中等大诗人的交往等等。访谈也涉及洛夫对两岸诗歌的了解与态度,他自己所认为的洛夫与余光中之区别,他的"天涯美学"等。可以说,此次长篇访谈是当下洛夫研究的重要资料。

黄玉源[5](2015)在《以南宁市为例分析实施生态经济战略的重大效益》文中认为本文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回顾和分析南宁市城市工业生态经济战略实施的过程和途径及所取得的重大效益,旨在为各地区在大力推广和实施生态经济战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全面发展目标的实践和理论方面提供参考。

黄玉源[6](2015)在《实施生态经济战略的重大效益分析——以南宁、珠三角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笔者及所带领研究组10多年来在广西和广东对南宁及珠三角区域城市工业生态经济战略实施的过程及获得的重大效益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同时指出,在实践过程中,生态经济战略的推广和实施,虽然开展深入的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研究很重要,但要想更快和更大规模地把其战略与各地的实际发展进程相结合,收到重大的效益,则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运用好各种机会把生态经济的战略思路和步骤很好地向社会各层面以及政府部门反映;为了能及时纠正和阻止与环境、社会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违背策略的实施,避免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方向的错误,以及造成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本身以及文化等良好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及为害作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把生态经济新的战略和措施通报到当地最高决策层,方能取得最好及更大的成效。

赵铁[7](2012)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产业在区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及其成果,为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广西文化产业要在国家地缘政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边疆稳定、服务国家东盟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基于选题研究目的,在理论构建基础上,全面考察中国—东盟关系的历史发展,深入分析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及其对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全面把握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背景、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在把握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成效的基础上,研究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框架,并针对东盟关系制约因素,有效进行广西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探讨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和对策建议,从更高层面上推进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东盟深化合作的需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有效建构,为广西文化产业带来发展机遇和重要启示。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近,文化背景上的亲缘性、经济结构上的互补性、政治体制上的多元性以及社会发展上的同质性,为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广西文化产业在总体规模、内部结构、特色品牌、会展平台以及“走出去”战略上取得明显成效,并推动了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使得平台效应、拉动效应、助推效应和理论效应等,从整体上展示了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框架。为更好地推动广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要重视大国平衡战略、外部势力、南海争端、共同利益认同、经济政治互动等对中国—东盟关系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为此,基于场景理论视野,依据现实条件,在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实施扭转型战略,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有效克服不利条件,以共同价值观的构建为核心,营造中国—东盟合作交流的良好环境,建设中国—东盟合作交流的文化平台,构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的文化力。依据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要以孕育中国—东盟共同价值观为使命,以建构中国—东盟共同身份为目标,以推动文化产业的事业化发展为导向,以建设中国—东盟文化园区为载体。在对策建议上,要加强组织领导,转变发展观念,制定行动计划,提升发展平台,开展园区试点以及启动基地建设等工作,以推动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深化合作的需要。

张冰辉[8](2012)在《中华宝钢杯环境奖花落南宁纪实》文中研究表明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随着整个地球土地严重沙漠化、水土日益流失、旱灾频繁、洪涝严重、大量动植物灭绝、温室效应加剧,人类终于清醒地意识到,那种"牺牲长远利益,只顾眼前利益"的对地球资源掠夺性开发的经济模式,是一种自我毁灭的经济模式,它最终必然导致自然界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使人类失去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安全的食物和与之共荣共存的多样性生物基因,使人类生活在一个没有鸟儿歌唱、河流死亡、土壤被严重污染的星球上!

李启宪[9](2011)在《一座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纪实》文中研究说明南宁,"南方安宁之城"。南宁,这座邕江哺育的边陲重镇和现代化都市,与中原大地许多名城、古都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翻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东晋大兴元年(318年)设郡治算起至今,南宁,已经历了1680

黄滢[10](2007)在《世界再次记录南宁》文中指出2007年,又是丹桂飘香的时候。 世界再次记住了南宁这个城市。 在继2000年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后,南宁市终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捧走了2007年联合国人居奖这一全球人居领域的至尊桂冠。 这是南宁人的骄傲?

二、我国首届人居环境奖颁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首届人居环境奖颁发(论文提纲范文)

(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活动成为居民休闲和幸福生活的刚需
        1.1.2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目标
        1.1.3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1.2 研究意义与目标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人居环境
        2.1.2 耦合协调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2.1 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2.2.2 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相关研究
        2.2.3 旅游业与相关系统关系研究
        2.2.4 旅游业与人居环境关系研究
        2.2.5 研究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旅游系统论
        2.3.2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3.3 协同演化理论
        2.3.4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研究方法
        3.2.1 主成分分析
        3.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3.2.3 障碍度分析
    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4章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与人居环境综合评价
    4.1 区域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
        4.1.1 指标体系构建
        4.1.2 旅游业发展水平测度过程
        4.1.3 旅游业发展水平时间序列演化特征
        4.1.4 旅游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
    4.2 区域人居环境综合评价
        4.2.1 指标体系构建
        4.2.2 人居环境综合测度过程
        4.2.3 人居环境水平时间序列演化特征
        4.2.4 人居环境水平空间差异
第5章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5.1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差异
        5.1.1 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测度
        5.1.2 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
    5.2 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的障碍因子分析
        5.2.1 系统目标层障碍度分析
        5.2.2 系统准则层障碍度分析
        5.2.3 系统指标层障碍度分析
    5.3 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机理
        5.3.1 旅游业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5.3.2 人居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5.3.3 人居环境与旅游业互动作用机理
    5.4 发展对策
        5.4.1 以都市圈、大都市区为载体,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5.4.2 强化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居环境水平
        5.4.3 推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6.2.1 创新之处
        6.2.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发展
    1.1 学术发端
    1.2 人类聚居学来到中国
    1.3 建立人居环境科学
    1.4 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内容
        (1)人居环境释义
        (2)人居环境的构成
        (3)人居环境科学基本研究框架
        (4)开放的人居环境学科体系
2 人居环境科学的实践过程
    2.1 联合国主导下的世界人居运动
        (1)“人居一”与联合国人居中心成立
        (2)从“人居二”到“人居三”
        (3)《新城市议程》
        (4)世界人居日、世界人居奖与联合国人居奖、迪拜范例奖
    2.2 人居环境运动在中国
        2.2.1 中国政府与世界人居运动
        (1)参加“人居二”大会
        (2)参加“人居三”大会
        2.2.2 三次发布《中国人居报告》
        (1)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
        (2)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1996—2000年)》
        (3)2016年《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中国人居报告》
        2.2.3 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1)唐山市人民政府因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第一次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2)安徽省农村地区的灾后重建项目首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3)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项目获得1998年度联合国人居奖
        (4)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标
    2.3 清华大学的人居实践
        (1)北京旧城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
        (2)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3)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人居环境科学”学科卷
        (4)成立清华大学人居科学院
3 结语

(3)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研究 ——以厦门马拉松赛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1.1 中央政府为城市发展“把脉”、“开药方”
        1.1.2 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生命力
        1.1.3 景观体育是现代化城市文化塑造的重要助推器之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景观体育研究
        1.3.2 体育与城市文化
        1.3.3 厦门市体育与城市文化
        1.3.4 综述总评
    1.4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市文化
        2.1.2 景观体育
        2.1.3 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及其分类
        2.1.4 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探讨与界定
    2.2 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的理论基础
        2.2.1 城市定位论
        2.2.2 城市营销理论
        2.2.3 区域创新理论
    2.3 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的主客体
        2.3.1 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的主体
        2.3.2 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的客体
    2.4 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的原则
        2.4.1 以人为本原则
        2.4.2 可持续发展原则
        2.4.3 独特性原则
        2.4.4 品牌化原则
第三章 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环境及现状分析
    3.1 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环境
        3.1.1 自然生态
        3.1.2 政治环境
        3.1.3 经济状况
        3.1.4 文化习俗
        3.1.5 体育资源存量
    3.2 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现状
第四章 厦门马拉松赛事文化塑造分析
    4.1 厦门马拉松赛概况
        4.1.1 厦门马拉松赛发展历程
        4.1.2 厦门马拉松赛文化元素分析
    4.2 厦门马拉松赛事文化塑造现状
        4.2.1 政府层面
        4.2.2 企业层面
        4.2.3 市民层面
        4.2.4 游客层面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与城市定位形象匹配度较高
        5.1.2 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具有重复性和滞后性
        5.1.3 厦门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善于扬长避短
    5.2 建议
        5.2.1 全局分析:明确城市定位,尊重城市实际
        5.2.2 亮点打造:遵循塑造原则,突出城市特色
        5.2.3 组合营销:加强合作交流,改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科研成果

(4)大洋彼岸的“漂木”——洛夫先生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莫洛夫”名字的由来
二、想去台湾读书却只有当兵一条路
三、痖弦诗中有一个“红玉米”的意象
四、《创世纪》诗刊是只九命猫
五、流沙河对我的诗颇多曲解
六、我的乡愁诗与余光中的乡愁诗不同
七、“诗魔”和“诗人中的动力学家”称号由来
八、似乎与雪有一种特别的亲缘
九、坦言自己是不穷不富的中产阶级
十、在雪楼享受与诗书共处的美好时光
十一、《漂木》是台湾地区迄今唯一获诺奖提名作品

(5)以南宁市为例分析实施生态经济战略的重大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在南宁市实施生态工业战略布局的工作
2在南宁市实施生态工业战略布局的成效
3南宁可利江、相思湖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方略与效益

(7)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选题研究的框架结构
2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与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2.1 中国—东盟合作交流的历史发展
    2.2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制度安排
    2.3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3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东盟要素
    3.2 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
    3.3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创新框架
    4.1 平台效应:催生“两会一节”的多重合力
    4.2 拉动效应:区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初现
    4.3 助推效应: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新发展
    4.4 理论效应:非经济因素、文化力与区域发展的联结
5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东盟关系考量
    5.1 大国平衡的发展走向
    5.2 外部势力的干预程度
    5.3 南海争端的化解方式
    5.4 共同利益的建构认同
    5.5 经济政治的交融互动
6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6.1 理论依据:场景理论的文化力探索及启示
    6.2 现实条件: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6.3 战略选择:理论视野与现实条件的整合
7 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及对策建议
    7.1 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7.2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中华宝钢杯环境奖花落南宁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四、我国首届人居环境奖颁发(论文参考文献)

  • [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研究[D]. 陈屹德.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2]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J]. 毛其智.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4)
  • [3]城市景观体育文化塑造研究 ——以厦门马拉松赛事为例[D]. 王迪. 厦门大学, 2019(08)
  • [4]大洋彼岸的“漂木”——洛夫先生访谈录[J]. 洛夫,甘建华. 写作, 2018(09)
  • [5]以南宁市为例分析实施生态经济战略的重大效益[J]. 黄玉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5)
  • [6]实施生态经济战略的重大效益分析——以南宁、珠三角为例[A]. 黄玉源.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 2015
  • [7]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 赵铁.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8]中华宝钢杯环境奖花落南宁纪实[J]. 张冰辉. 红豆, 2012(02)
  • [9]一座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纪实[J]. 李启宪. 红豆, 2011(09)
  • [10]世界再次记录南宁[N]. 黄滢. 南宁日报, 2007

标签:;  ;  ;  ;  ;  

我国首届人居环境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