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计算机和常规岛控制系统通过出厂验收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周攀,吴惠坚,蒲晓彬,陈子明,周建华[1](2021)在《秦山核电厂主控室更新质量管理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秦山核电厂在其第18次换料大修期间完成了主控室更新项目,为保证项目完成质量,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方法,分析研究了项目质量管理中所涉及的项目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问题,开发出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措施应用于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取得了切实有效的成果,作为国内核电业界首次执行此类型项目,对核电厂自身以及其他电厂类似项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李贺[2](2019)在《徐大堡核电厂设备采购成本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徐大堡核电站一期工程采用美国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工程建设采用EPC(Engineering工程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建设)总承包模式,由工程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物项的采购及项目的土建安装及调试等工作。工程公司应在汲取AP1000示范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逐步建立起适用于徐大堡核电项目的设备采购管理体系,以更好的为业主及项目服务。本文根据示范项目以及EPC总承包单位的其他核电项目的设备采购状况,以建设期徐大堡核电厂EPC总承包模式下的设备采购为切入点,基于成本控制理论、采购管理理论,应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核电项目建设中设备采购成本偏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设计过度优化、变更整合不到位”、“对供应商缺乏制约手段,部分供应商利用原材料价格上涨虚报高价”、“合同条款设置不合理,缺乏有效手段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造成总体成本增加”、“合同执行的管理成本高”等为影响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提出在EPC模式下“控制设备采购价格”、“优化采购模式”、“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推进属地化办公”、“推进国产化”等适用于AP1000批量化建设的设备采购成本控制策略,改进了设备采购的管理及工作流程,研究了总承包模式下设备采购控制成本的措施及方法,为确保落实,从外部、内部两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外部重点从国家战略、行业标准、合同保障三方面实施;内部从EPC承包单位制度及程序、打造成本中心管理理念、实施沙盘推演等方面提供保障,为确保成本控制措施的落实提供支持。本文重点研究徐大堡核电厂EPC模式下设备采购的成本控制策略,目的是以徐大堡项目为国内AP1000自主建设的典范,为今后AP1000甚至更先进技术的核电项目建设中设备采购采购工作提供借鉴。
柳云鹤[3](2019)在《基于SCADE的核反应堆停堆逻辑的同步性与确定性建模与验证》文中指出反应堆保护系统是核电厂最重要的仪控系统之一,当和反应堆运行状态相关的参数达到极限值时触发紧急停堆和安全专设系统,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反应堆保护系统安全软件失效时可能造成事件乃至重大核泄漏事故,因此软件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传统软件的手工代码开发模式,工作量巨大,且容易出错,难以满足核电安全软件的高可靠性要求。目前国外也有通过PLC梯形图搭建逻辑,再手工翻译成C代码的开发方法,虽然同时开展V&V工作对软件进行验证与确认,但其仍然不能彻底满足软件安全性需求。形式化建模是关键安全系统软件开发的重要方法之一。法国艾斯特尔公司开发的高安全性应用开发环境SCADE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形式化建模方法,其具有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能实现对系统功能需求的清晰、无歧义表达,相比传统手工编码开发,大大降低了代码出现模糊性和二义性问题的概率,并能够实现需求的逻辑追溯。SCADE为高安全性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数据流和安全状态机两种开发方法,能够完整的实现软件功能逻辑,同时提供模型验证方法,大大提高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模型验证后还能生成认证级的高质量C代码,提供了高可靠性关键安全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美中不足的是SCADE工具没有时间概念,对于实际存的在时序和延时问题没有针对性的验证。本文研究基于SCADE的反应堆保护系统RTS软件开发方法,在分布式RPR系统的研究基础上,利用SCADE的数据流建模、静态检查、功能测试、覆盖率分析、形式化验证以及代码生成工具等功能对分布式RPR停堆逻辑软件进行了开发。研究了 SCADE缺陷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分布式RPR系统的停堆模型同步性和确定性验证方法,引入simulink工具进行了分布式RPR系统同步性验证。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核反应堆保护系统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介绍了三代反应堆保护系统结构、功能及特点,同时对核电安全软件开发的V&V过程进行了简述,确定了模型开发路线,重点分析了停堆逻辑,确定了软件建模需求。(2)阐述SCADE工具的确定性与同步性机理。介绍了分布式RPR系统的确定性与同步性需求,说明了 SCADE对于分布式RPR系统同步性设计上的不足,通过SCADE用数据流建模方法对核反应堆RPR系统停堆逻辑进行建模并把各个子模型进行了系统集成。(3)模型确定性验证,采用SCADE工具通过手工编写测试用例进行覆盖率分析、形式化验证等方式验证了模型与需求的一致性。分布式RPR系统的同步性验证主要是引入simulink工具,在输入端加入延时,进行对比测试,最后验证了模型的同步性。(4)通过SCADE KCG组件,对所建模型生成了认证级C代码,简述了SCADE生成代码的特点,并将代码移植到VS上简单运行测试,证明了在保持高安全性要求下SCADE代码的可用性。
江国进[4](2018)在《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仪控系统作为核电厂的关键系统,可按照RAMS(Reliability-可靠性、Availability-可用性、Maintainability-维修性和Safety-安全性)来进行评价,并通过采用RAMS管理体系在这几方面进行提高、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系统研究了包括RAMS组织建设理论、RAMS管理措施建设理论、RAMS管理运行评估理论(包括RAMS组织成熟度评价理论和RAMS技术成熟度评价理论)的RAMS管理理论,形成了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模型,并结合IEC 60300-1的指导思想,自主开发了适用于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RAMS管理体系建设方法,包括:“行政专业组-项目实施组”矩阵式二元组织建设方案、RAMS管理措施方案、RAMS绩效评估方案和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的RAMS关键技术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在我国核电领域首次建立了适用于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RAMS管理体系,包括产品研发/工程实施阶段的RAMS工作流程、RAMS技术规范和工作模板,并在我国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自主化工作中进行实施及优化改进,保障了我国首台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和睦系统(Firm Sys)的正式上线。此外,应用基于QFD的关键技术识别方法确定了广利核公司自主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两项关键RAMS特性(智能诊断与信息安全),并组织开展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在广利核公司实施了RAMS管理体系后,取得如下效果:1)和睦系统(Firm Sys)项目中组织RAMS实践能力全面性、RAMS大纲程序适用性和活动规范性均提升20个百分点;2)智能诊断技术研究工作,优化了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本地报警方式,减少了监视设备、扩展了报警指示范畴、降低了维修时间(20%以上),提升了维修性;同时,远程运维技术将设备实时诊断信息、系统日志远程送至运维管理平台(中心),实现了对设备状态远程实时监控,此研究内容填补了核电领域远程运维的空白;3)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工作,优化了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信息安全防御方案,实现了我国核电领域首个满足等保四级要求的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
英成早[5](2017)在《领昆公司差异化战略研究 ——基于服务化转型的视角》文中认为核电是一种高效的清洁的新能源,其通过采用核裂变方式释放巨大能量发电。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我国核电在建3000万千瓦,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基本每年新增建设机组就有3-4台。在核电发展的高峰阶段,领昆公司作为核电设备(测控专业)的传统制造供应商,有着非常好的口碑,然而随着核电市场份额的增加,竞争也显的尤为激烈,在核电市场份额增速并不高,并且在服务上和其他的大型的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没有竞争优势,因此,在核电大发展的良好趋势中,领昆公司如何进行差异化战略提升市场的竞争力,成为领昆公司迫切要解决的战略问题。本文要基于服务化转型视角对领昆公司进行差异化战略的设计和实施,已及实施的保障措施,提高竞争优势。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领昆公司在核电市场竞争对手的资金和背景雄厚,客户对产品的价格核质量越来越看中。通过PEST分析目前核电市场前景非常看好,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核电,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对领昆公司来说面临只巨大的商机,但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也对企业带来了相应经济压力,技术的垄断给企业带来了相应的利润。基于SWOT理论模型分析领昆公司需要:积极开拓核电市场,增加核电市场份额;改进销售策略,从产品销售到系统解决方案销售;改进售前服务,进行产品系统化,销售技术化;改进售后服务,从核电项目工程建设的角度进行配合,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内部管理与外部销售;进行系统成套解决方案的推行。最后本文提出了差异化战略的保障措施:加强核安全文化管理,营造核安全文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证人力资源满足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发展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竞争优势。
徐国彬[6](2016)在《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系统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愈发严重的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作为清洁能源的核能越来越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我国清洁能源政策也陆续出台,核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化仪控系统是核电站的“神经中枢”,为核电站的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起步较晚,国内在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项目管理的经验明显不足。由于项目管理缺乏经验,最近两年国内多个核电站因数字化仪控系统不能按时交付使整个核电项目工期推延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我国核电企业普遍对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项目管理能力较弱,给整个核电工程带来不利影响,管理亟待优化。首先,文章以SH核电工程项目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践调查及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梳理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基础上,对SH核电一期工程的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文章阐述了SH核电一期工程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模式、管理内容及接口关系,并运用管理学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法剖析了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在组织机构形式、项目管理流程及进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再者,基于核电项目管理的理论及SH核电项目管理现状和问题,提出了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的优化方案、分阶段实施管理优化的策略及相关保障措施。本文的问题分析及研究结论对提高SH核电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对国内在建和后续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山根[7](2016)在《华能石岛湾高温堆示范电站进度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进度控制是核电项目管理的核心之一,其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项目上百亿投资的收益效果。目前国内已建、在建的核电项目普遍存在进度拖延问题,新建的核电堆型更是拖期严重,给国家和项目业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华能石岛湾高温堆核电工程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四代核电高温堆商用示范电站,项目自开工以来,工程设计和关键设备研制出现较大延误,给项目进度管控带来较大挑战。鉴于国家后续将商业化推广高温堆核电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华能石岛湾高温堆示范电站建设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需要对高温堆示范电站进度控制进行研究,通过优化完善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进度控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然后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及网络技术等工具,从进度控制体系角度对华能石岛湾高温堆示范电站进度控制进行综合研究。本文梳理分析了高温堆示范电站进度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从计划体系、组织机构、会议协调制度、进度跟踪与信息反馈机制、进度测量方法、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形成了一套标准可行的高温堆工程进度控制体系,减轻了主设备供货延误带来的总工期拖期风险,显着提升了项目进度管理水平。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将为后续高温堆商业化推广提供宝贵经验。
刘峤[8](2014)在《核电工程设备质量监督工作指令式管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5年以来,我国的核电发展经历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无论从项目核准还是同期在建规模都达到了历史的高位。随着核电项目的设备制造高峰期的到来,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负荷不断增加与监督人员相对较少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保证有限的监督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保证监督人员真正关注了最重要的制造活动和最薄弱的环节,是摆在核电行业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管理团队面前的一个挑战。本文首先对核电行业质量监督的特殊性进行了阐述,强调了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特殊性。通过对核电行业的调查比对,总结出传统的合同式设备质量监督管理的特性和方法,并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调查,本文在合同式质量监督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引入工作指令式管理优化方法。重点论述其在核电项目在“多项目、多基地”模式下集约化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工作指令式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使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管理具备了系统且合理的监督指导依据,实现了“重点设备、重点工序、重点关注”,减少对相对无价值或小价值设备的监督,增大对重点设备的监督投入。通过与传统合同式监督管理方法的比较,工作指令式监督管理可以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策划和执行更加合理的监督活动,以满足核电建设的设备制造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
杨庆浩[9](2013)在《HY核电一期工程进度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核电站工程建设项目是具有高技术特点的庞大系统工程,建造周期长、投资巨大、接口多而复杂,对核电建设工程进行项目管理难度很大。而工程进度管理是核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其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项目几百亿投资的收益效果。有必要对核电工程建设进度管理进行研究,以达到总结经验,优化管理,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文章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核电工程项目管理谈起,介绍了核电工程的项目管理特点和进度管理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对HY核电一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介绍了项目管理模式配套的进度管理模式和体系;在进度计划管理和进度控制管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调查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进度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进度计划优化和进度管理优化的方法,重点对常规岛作业分类码体系、多级计划联动方法、进度量化测量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分析了工程进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HY核电一期工程的特点,提出了使进度控制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陆炜伟[10](2009)在《在役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数字化改造项目安装和调试》文中指出秦山核电站是中国内地第一座核电站:也是国内在役核电站中第一个采用数字化技术改造基于模拟技术的反应堆保护系统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反应堆保护系统数字化改造项目是国际上采用相同数字化核电站安全级仪控技术平台(AREVA NP公司的TELEPERM XS)实施改造的项目中工期最短的项目,整个项目从主设备合同签订到设备投入使用只用了28个月时间,同时也开创了国内在役核电站使用成熟的数字化技术改造安全级仪控系统的先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侧重于详细介绍项目工程实施的两个重要阶段——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以大量的工程实施实例为事实基础,叙述了安装和调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旨在为国内其他在役电站将要实施的安全级仪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项目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二、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计算机和常规岛控制系统通过出厂验收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计算机和常规岛控制系统通过出厂验收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秦山核电厂主控室更新质量管理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的组织 |
1.1 项目组织结构 |
1.2 项目组织管理创新 |
1.2.1 项目定期协调机制 |
1.2.2 全面调研机制 |
1.2.3 盘台责工制 |
2 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 |
2.1 现场情况梳理核查 |
2.2 设计优化 |
3 设备制造、试验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
3.1 制造过程管控 |
3.2 出厂验收试验组织和质量控制 |
4 现场施工、调试及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
4.1 项目计划 |
4.2 现场施工及调试 |
4.3 竣工验收阶段 |
5 结论 |
(2)徐大堡核电厂设备采购成本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行业发展概况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成本控制理论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成本控制的有关概念及原则 |
2.1.3 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 |
2.2 采购管理理论发展及基本概念 |
2.2.1 采购管理理论发展概况 |
2.2.2 采购管理的概念及原则 |
2.2.3 常用的采购管理方法 |
3 AP1000 设备采购现状和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示范项目及徐大堡核电基本信息 |
3.2 设备采购组织机构与流程 |
3.2.1 组织机构 |
3.2.2 采购基本流程 |
3.3 设备采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3.1 设备采购的现状 |
3.3.2 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 |
3.4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4 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
4.1 控制设备采购价格 |
4.2 优化采购模式 |
4.2.1 推广集中采购 |
4.2.2 合理组包采购 |
4.3 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
4.3.1 优化条款设置 |
4.3.2 强化支付控制 |
4.3.3 合理索赔 |
4.4 推进属地化办公 |
4.5 推进设备国产化 |
5 保障措施 |
5.1 外部保障 |
5.2 内部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前期项目DCS设备到货延误情况 |
附录B AP1000 标准采购包划分 |
致谢 |
(3)基于SCADE的核反应堆停堆逻辑的同步性与确定性建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核电仪控系统发展历程 |
1.2.2 国外RPR系统介绍 |
1.2.3 国内RPR系统介绍 |
1.2.4 核电仪控软件开发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章 基于时间同步的核电关键软件建模开发方法 |
2.1 并发性与确定性要求及SCADE机理 |
2.1.1 可预测与决定论的需求 |
2.1.2 SCADE确定性与可预测性机理 |
2.1.3 同步通信及其循环融合实现机理 |
2.1.4 SCADE的实时性原理及其缺陷 |
2.2 SCADE基于模型的验证方法 |
2.2.1 模型检查 |
2.2.2 模型仿真和覆盖分析 |
2.2.3 形式化验证 |
2.3 核电安全级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要求 |
2.3.1 核电安全级反应堆保护系统软件开发的法规要求 |
2.3.2 核电安全级软件完整性等级及质量要求 |
2.4 核电安全软件开发过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反应堆保护系统停堆逻辑 |
3.1 概述 |
3.2 反应堆保护系统介绍 |
3.2.1 保护系统设计准则 |
3.2.2 保护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
3.3 分布式RPR系统结构与响应时间 |
3.4 RPR系统逻辑研究 |
3.4.1 RPR系统整体逻辑概述 |
3.4.2 保护系统内的安全联锁信号 |
3.4.3 核启动停堆 |
3.4.4 超功率停堆 |
3.4.5 反应堆堆芯释热停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RPR系统建模与仿真 |
4.1 RPR系统建模 |
4.2 中间量程停堆模块 |
4.3 功率量程(低整定值)停堆模块 |
4.4 功率量程(高定值)停堆模块 |
4.5 功率量程高中子变化率停堆模块 |
4.6 稳压器压力低停堆模块 |
4.7 稳压器水位高停堆模块 |
4.8 冷却剂流量低停堆模块 |
4.9 反应堆冷却剂主泵转速低停堆模块 |
4.10 保护系统停堆逻辑集成模型时间延迟分析 |
4.11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SCADE的反应堆分布式RPR停堆模型验证 |
5.1 同步性与确定性验证需求 |
5.2 基于SCADE的模型确定性验证 |
5.2.1 测试用例编写 |
5.2.2 主机上的功能测试 |
5.2.3 模型覆盖率分析 |
5.2.4 形式化验证 |
5.3 利用simulink进行模型同步性验证 |
5.4 基于VS软件集成平台的代码移植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MC/DC覆盖率分析测试用例和测试场景脚本(仅以两个模块为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的需求 |
1.1.1 核电面临大发展的机遇 |
1.1.2 核安全是核电平稳发展的基石 |
1.1.3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面临的挑战 |
1.1.4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理念和系统方法 |
1.1.5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问题及原因分析 |
1.1.6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问题解决策略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2.1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的内容和必要性 |
1.2.2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及其发展 |
1.3.2 数字化仪控系统在核电中的应用 |
1.3.3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国产化 |
1.3.4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技术现状 |
1.3.5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内容 |
第2章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理论研究 |
2.1 质量管理理论 |
2.2 RAMS管理体系总体模型 |
2.2.1 RAMS管理背景概述 |
2.2.2 RAMS管理体系概念 |
2.2.3 RAMS管理体系标准分析 |
2.2.4 RAMS管理体系模型 |
2.3 RAMS组织建设理论 |
2.4 RAMS管理措施理论 |
2.5 RAMS绩效评估理论 |
2.5.1 RAMS组织成熟度评估理论 |
2.5.2 RAMS技术成熟度理论研究 |
2.6 RAMS关键技术识别理论 |
2.6.1 关键技术概述 |
2.6.2 RAMS关键技术识别方法 |
2.6.3 QFD技术方法 |
2.6.4 基于QFD的关键技术识别方法 |
第3章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体系建设 |
3.1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体系总体方案 |
3.2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体系组织建设方案 |
3.3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体系管理措施方案 |
3.3.1 RAMS工作体系方案 |
3.3.2 RAMS监管体系方案 |
3.4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体系绩效评估方案 |
3.4.1 RAMS组织成熟度评估 |
3.4.2 RAMS技术成熟度评估 |
3.5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关键技术识别方法 |
3.5.1 用户需求来源 |
3.5.2 用户需求重要度评估指标 |
3.5.3 技术需求难度评估指标 |
第4章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体系实践应用 |
4.1 和睦系统RAMS管理体系方案 |
4.1.1 广利核公司RAMS组织建立 |
4.1.2 和睦系统RAMS管理措施 |
4.1.3 和睦系统RAMS组织成熟度评估 |
4.1.4 和睦系统RAMS技术成熟度评估 |
4.2 和睦系统RAMS关键技术识别 |
4.2.1 和睦系统新RAMS用户需求 |
4.2.2 和睦系统RAMS技术需求 |
4.2.3 确定RAMS用户-技术需求相关度矩阵 |
4.2.4 确定RAMS技术需求的相关度 |
4.2.5 确定RAMS用户需求竞争性评估 |
4.2.6 确定RAMS技术需求竞争性评估 |
4.2.7 确定RAMS技术需求实现难度 |
4.2.8 确定RAMS技术需求的关键性 |
4.3 和睦系统RAMS关键技术实践-信息安全 |
4.3.1 总体概述 |
4.3.2 标准分析 |
4.3.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
4.3.4 和睦系统信息安全检测 |
4.3.5 和睦系统信息安全等保测评 |
4.3.6 和睦平台系统信息安全防御方案 |
4.3.7 和睦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成果 |
4.4 和睦系统RAMS关键技术实践-智能诊断 |
4.4.1 本地自诊断功能 |
4.4.2 远程诊断支持系统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成果 |
5.2 论文创新性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领昆公司差异化战略研究 ——基于服务化转型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1.6.1 差异化战略的概念 |
1.6.2 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
2.1 SWOT理论 |
2.1.1 基本解释 |
2.1.2 企业优势(strength) |
2.1.3 企业劣势(weakness) |
2.1.4 机会 (opportunity) |
2.1.5 威胁(threat) |
2.1.6 应用 |
2.2 波特的“五力”模型 |
2.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2.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2.2.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2.2.4 替代品的威胁 |
2.2.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
2.3 PEST理论 |
2.3.1 政治环境 |
2.3.2 经济环境 |
2.3.3 社会环境 |
2.3.4 技术环境 |
2.4 相关文献综述 |
第3章 领昆公司的竞争战略分析 |
3.1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趋势及现状 |
3.1.1 国外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3.1.2 国内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3.2 领昆公司简介 |
3.3 基于PEST理论的领昆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
3.3.1 政策环境 |
3.3.2 核电建设环境 |
3.3.3 经济环境 |
3.3.4 技术环境 |
3.4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领昆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
3.4.1 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
3.4.2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3.4.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3.4.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4.5 最大的需求者:工程公司 |
3.5 基于SWOT理论的领昆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
3.5.1 竞争优势分析 |
3.5.2 竞争劣势分析 |
3.5.3 公司的机会分析 |
3.5.4 存在的威胁分析 |
3.5.5 领昆公司SWOT分析矩阵 |
3.6 分析总结 |
第4章 领昆公司差异化战略:基于服务化转型视角的实施 |
4.1 领昆公司差异化战略的主要内容 |
4.2 领昆公司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
4.2.1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
4.2.2 增加售前服务 |
4.2.3 改进售后服务 |
4.2.4 产品制造转变为系统成套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 |
第5章 领昆公司差异化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营造核安全的企业文化 |
5.2 加强质量管理 |
5.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5.3.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
5.3.2 完善激励机制 |
5.3.3 加强员工培训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系统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2章 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项目管理的理论及方法 |
2.1 项目管理的一般理论 |
2.1.1 项目管理概念及特征 |
2.1.2 项目管理内容 |
2.1.3 项目管理过程 |
2.2 核电项目管理目标、内容及模式 |
2.2.1 核电项目管理目标及内容 |
2.2.2 核电项目管理模式 |
2.3 核电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特征及内容 |
2.3.1 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概述 |
2.3.2 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简述 |
2.3.3 核电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特征及内容 |
第3章 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SH核电一期工程项目概况 |
3.1.1 项目背景 |
3.1.2 项目管理模式 |
3.2 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系统项目管理现状 |
3.2.1 项目接口概述 |
3.2.2 项目实施过程 |
3.2.3 设计输入管理 |
3.2.4 项目进度管理 |
3.2.5 现场项目管理工作 |
3.3 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系统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
3.3.1 内部管理问题 |
3.3.2 外部环境问题 |
3.4 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系统项目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1 管理层理念落后 |
3.4.2 项目管理经验缺乏 |
3.4.3 监管要求不明确 |
3.4.4 设计经验不足 |
3.4.5 项目管理的复杂性 |
第4章 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优化方案 |
4.1 优化目标和原则 |
4.1.1 优化原则 |
4.1.2 优化目标 |
4.2 方案优化总体策略 |
4.3 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 |
4.3.1 接口协调组 |
4.3.2 驻厂监造组 |
4.3.3 现场支持组 |
4.4 项目管理及工作流程 |
4.4.1 接口协调组 |
4.4.2 驻厂监造组 |
4.5 项目进度管理 |
4.5.1 进度延误问题 |
4.5.2 进度延误问题的措施 |
4.6 合同变更控制 |
4.6.1 合同签订阶段关注事项 |
4.6.2 加强设计输入变更的控制 |
4.6.3 建立与核安全监管方的定期沟通机制 |
第5章 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项目管理方案保障措施 |
5.1 方案实施遇到的问题 |
5.2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2.1 完善制度体系保障 |
5.2.2 加强对员工的培养 |
5.2.3 建立接口交换机制 |
5.2.4 建立与供货商高层沟通机制 |
5.2.5 其它需关注事项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华能石岛湾高温堆示范电站进度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高温堆示范电站进度控制现状分析 |
2.1 项目概况及项目管理模式 |
2.1.1 项目概况 |
2.1.2 项目管理模式 |
2.2 进度控制管理现状 |
2.2.1 进度计划体系 |
2.2.2 进度计划的编制和变更管理 |
2.2.3 进度控制职责分工 |
2.2.4 进度控制程序体系 |
2.2.5 进度控制管理平台 |
2.2.6 进度协调管理机制 |
2.2.7 信息反馈机制 |
2.2.8 进度考核机制 |
2.3 进度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
2.3.1 未及时优化调整二三级进度计划 |
2.3.2 进度计划的变更比较随意 |
2.3.3 各领域计划之间的接口衔接存在不足 |
2.3.4 进度计划的资源加载尚未实现 |
2.3.5 现场施工准备不充分 |
2.3.6 资源配置不到位 |
2.3.7 工程协调效率低下 |
2.3.8 工程进度预警不及时 |
2.3.9 缺少反映工程总体进展的进度测量方法 |
2.4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 |
2.4.1 主要合作团队的经验和能力 |
2.4.2 工程设计因素 |
2.4.3 物项到货及质量因素 |
2.4.4 现场施工准备及施工质量因素 |
2.4.5 合同管理因素 |
2.4.6 其他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温堆示范电站进度控制体系优化及实施 |
3.1 优化进度控制组织机构 |
3.2 优化完善进度计划体系 |
3.2.1 运用CPM法优化调整二三级进度计划 |
3.2.2 编制综合进度计划 |
3.2.3 建立多层次计划动态联动体系 |
3.2.4 制定专项进度计划 |
3.2.5 制定资源保障计划 |
3.2.6 在安装计划中加载资源和费用 |
3.2.7 严格管控计划变更 |
3.3 加强过程管控和进度预警 |
3.3.1 加强过程管控 |
3.3.2 加强进度预警 |
3.4 完善工程协调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
3.4.1 完善工程协调机制 |
3.4.2 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
3.5 采用工程点系统进度测量方法 |
3.6 实施系统工程师管理制度 |
3.7 以安装施工为主线有序推进工程建设 |
3.7.1 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
3.7.2 加强设计管理 |
3.7.3 加强物项采购及监造管理 |
3.7.4 高效衔接开展调试工作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温堆示范电站进度控制保障措施 |
4.1 加强安全和质量管控 |
4.2 充分发挥业主引领作用 |
4.3 积极发挥核岛EPC总承包管理优势 |
4.4 重点做好资金保障和施工劳动力动员 |
4.5 加强合同管理 |
4.6 深化P6项目管理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 |
4.7 在后续工程中选用有经验有实力的承包商 |
4.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核电工程设备质量监督工作指令式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国内外工作指令式管理研究综述 |
1.3.1 国内核电质量监督管理综述 |
1.3.2 国外质量监督工作指令式管理研究调查 |
1.4 论文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核电设备监督要求及相关要素 |
2.1 核电设备质量监督管理综述 |
2.1.1 行业法律、法规要求分析 |
2.1.2 规范、标准要求分析 |
2.1.3 核电设备制造国产化质量风险分析 |
2.2 设备质量监督实施要素 |
2.2.1 质量监督对象的管理与控制 |
2.2.2 核电质量保证基本要求 |
第三章 开展工作指令式监督管理的基础 |
3.1 合同式设备质量监督实施分析 |
3.1.1 采购合同中设备质量监督相关条款解析 |
3.1.2 设备质量监督技术文件分类 |
3.1.3 设备质量监督人员资质授权 |
3.1.4 合同式设备质量监督活动实施方法解析 |
3.2 合同式设备质量监督的优势 |
3.3 合同式设备质量监督的不足 |
第四章 工作指令式方法研究与实施 |
4.1 核电质量监督工作指令式管理方案的提出 |
4.1.1 合同式质量监督活动的特点分析 |
4.1.2 工作指令式监督方法的提出 |
4.2 工作指令的特点 |
4.3 工作指令性文件研究 |
4.3.1 质量监督文件优化目的 |
4.3.2 指令式文件优化方案 |
4.4 工作指令式信息化管理研究 |
4.4.1 质量监督信息渠道的特点与难点分析 |
4.4.2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建 |
4.5 工作指令方法实施 |
4.5.1 工作指令编制思路 |
4.5.2 工作指令编写方法 |
4.5.3 工作指令的执行方案 |
4.5.4 中期监督活动调整分析 |
4.5.5 工作指令运转流程介绍 |
4.5.6 工作指令应用优势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HY核电一期工程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1.4.1 论文结构 |
1.4.2 研究方法 |
2 进度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项目的定义和特征 |
2.1.1 项目的定义 |
2.1.2 项目的特征 |
2.2 项目管理理论 |
2.2.1 项目管理的概念 |
2.2.2 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
2.2.3 核电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 |
2.3 进度管理理论 |
2.3.1 进度管理的基本概念 |
2.3.2 进度管理的原则 |
2.3.3 进度管理的方法 |
2.3.4 关键路径法(CPM)理论 |
3 HY 核电项目进度管理现状 |
3.1 HY 核电一期工程项目概况 |
3.2 项目管理模式 |
3.2.1 国内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模式 |
3.2.2 HY 核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3.3 HY 核电一期工程进度计划管理 |
3.3.1 工程总体进度安排 |
3.3.2 进度计划体系 |
3.3.3 进度计划编制 |
3.4 HY 核电一期工程进度控制管理 |
3.4.1 进度控制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
3.4.2 工程进度控制管理现状 |
3.5 HY 核电一期工程进度管理存在的不足 |
3.5.1 项目管理模式相对复杂、管理流程长 |
3.5.2 进度计划的资源加载尚未实现 |
3.5.3 常规岛的计划管理有待加强 |
3.5.4 缺少反映工程总体进展的量化测量方法 |
3.5.5 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仍需扩展和深入 |
4 HY 核电一期工程进度管理优化 |
4.1 进度计划管理优化 |
4.1.1 为常规岛计划作业完善逻辑关系 |
4.1.2 建立常规岛计划的作业分类码体系并实施 |
4.1.3 进行资源加载 |
4.1.4 优化计划工期设置和逻辑关系合理性 |
4.1.5 实现进度计划的动态关联 |
4.2 进度控制管理优化 |
4.2.1 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建议 |
4.2.2 采用“点”系统进度测量方法 |
4.2.3 加强项目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及其二次开发建议 |
5 进度控制的保障措施 |
5.1 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分析 |
5.2 进度控制的保障措施 |
5.2.1 加强设计管理 |
5.2.2 加强设备供应和质量控制 |
5.2.3 加强进度协调管理 |
5.2.4 加强质量控制 |
5.2.5 进行风险管理 |
5.2.6 进行经验反馈 |
5.2.7 进行工程考核与激励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计算机和常规岛控制系统通过出厂验收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秦山核电厂主控室更新质量管理探索[J]. 周攀,吴惠坚,蒲晓彬,陈子明,周建华. 中国核电, 2021(04)
- [2]徐大堡核电厂设备采购成本控制策略研究[D]. 李贺.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3]基于SCADE的核反应堆停堆逻辑的同步性与确定性建模与验证[D]. 柳云鹤. 山东大学, 2019(09)
- [4]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RAMS管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D]. 江国进. 清华大学, 2018(04)
- [5]领昆公司差异化战略研究 ——基于服务化转型的视角[D]. 英成早. 苏州大学, 2017(04)
- [6]SH核电工程数字化仪控系统项目管理研究[D]. 徐国彬. 西北大学, 2016(05)
- [7]华能石岛湾高温堆示范电站进度控制研究[D]. 陈山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8]核电工程设备质量监督工作指令式管理方法研究[D]. 刘峤. 天津大学, 2014(05)
- [9]HY核电一期工程进度管理研究[D]. 杨庆浩.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10]在役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数字化改造项目安装和调试[A]. 陆炜伟.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 2009
标签:核电论文; 核电厂论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