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人胃癌临床及胃镜诊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潘金泉[1](2018)在《福州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医证型与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中医证型与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含量的关系,使本病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更完善,以期帮助实现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挥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优势。方法:收集我院300例CAG伴IM患者,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测定血清PG的含量,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收集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辩证分型,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1)300例CAG伴IM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6:1;(2)以中年人多见。性别、不同年龄段在发病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证型以脾胃湿热证型多见,其次为脾胃虚弱证,而胃阴不足证及肝胃气滞证较少见;(4)中度肠化多见;(5)Hp阳性率为54.33%。2.各因素与中医证型:(1)性别在各证型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2)不同年龄段在各证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人、中年人均以脾胃湿热证为多见;老年人以脾胃虚弱证为多见;(3)不同证型与肠化程度有显着性差异(P<0.05)。轻度、中度肠化均以脾胃湿热证多见,重度肠化则以脾胃虚弱证为多见,其次为脾胃湿热证及胃络瘀血证;(4)不同证型的Hp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脾胃湿热证为多见,胃阴不足证少见。不同肠化程度与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证型、肠化与胃蛋白酶原:胃络瘀血证在PGⅠ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含量为低,胃阴不足、脾胃虚弱等证型的PGⅠ、PGⅡ含量较其他证型低。不同肠化程度的PGⅠ、PGⅡ、PGR含量:轻度肠化>中度肠化>重度肠化。PG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1.福州地区CAG伴IM证型以脾胃湿热型多见,以中度肠化多见,青年人、中年人均以脾胃湿热证为多见;老年人以脾胃虚弱证为多见。轻、中度肠化均以脾胃湿热证多见,重度肠化则以脾胃虚弱证为多见,中医各证型间Hp感染情况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中医辨证分型有其一定的病理学基础。2.胃络瘀血证在PGⅠ及PGR含量为低,胃阴不足、脾胃虚弱等证型的PGⅠ、PGⅡ含量较其他证型为低。PG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胃蛋白酶原含量的差异可当做临床工作中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手段,用于协助医师临床诊疗。
赵雪瑜[2](2017)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年胃癌数据库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内蒙古西部地区是我国胃癌高发区,但到目前为止一直缺乏详细的胃癌临床病理资料报道。我院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胃癌诊疗中心之一,分析我院10年来胃癌数据库的临床病理资料,以了解本地区胃癌的发病特点。方法将200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1月01日期间在我院诊治的2049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男性1619例(79.01%),女性430例(20.99%)例,平均年龄60.94±10.90岁。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830例,占40.51%;不同年龄段胃癌发病部位构成比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8.583,P=0.000),胃底贲门癌的构成比随年龄升高逐渐升高;不同性别胃癌发病部位构成比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902,P=0.042),男性较女性好发部位更靠近近端胃。组织类型最多的为低分化腺癌922例,占45.00%;不同年龄组胃癌组织类型存在差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6,P=0.000),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男性与女性胃癌组织学类型无差异。早期胃癌181例,占8.83%;进展期胃癌Bormann分型以Ⅲ型最多,共1167例,占57.00%;胃癌TNM分期中,Ⅲ期+Ⅳ期胃癌患者占大多数,共1492例,占72.82%;年轻人TNM分期较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946,P=0.008)。130例蒙古族胃癌患者中男性106例(81.54%),女性24例(18.46%)例,平均年龄61.25±11.38岁,与汉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4,P=0.754)。各年龄段构成比与汉族相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716,P=0.633)。蒙古族患者胃癌最好发部位为贲门胃底部55例(42.31%),其次为胃窦部,好发部位与汉族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4,P=0.033)。组织类型最多的为低分化腺癌67例,占51.54%,与汉族对比,恶性程度较低的高、中分化腺癌构成比与汉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6,P=0.000),恶性程度较高的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构成比较汉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8,P=0.004;χ2=12.723,P=0.000)。TNM分期蒙古族与汉族患者无明显差异。胃癌患者ABO血型与内蒙古中心血站所报道内蒙古地区呼和浩特健康人群血型分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3,P=0.661)。结论内蒙古西部地区胃癌以进展期胃癌占大多数,老年男性高发,好发于远端胃,其次为胃底贲门部。随年龄增加近端胃癌发病率增加。分化程度较差,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但分期较早。蒙古族患者为老年男性好发,好发部位为近端胃,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分期与汉族基本一致。ABO血型与胃癌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性。
范新钊[3](2016)在《胃镜随访及胃镜下胃癌漏诊的相关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位居前列,在2008年全世界新发癌症患者中,胃癌发病率在男性中位居第四位,在女性中则位居第六位。我国胃癌发病率同样较高,2009年我国胃癌年发病率大约为36.21/10万,同期胃癌的死亡率大约为25.88/10万,在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排第3位。2011年随着肿瘤登记覆盖人群的增加(共覆盖了20%以上的全国人口),胃癌在全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中位居第二位及第四位,总的发病率大约为31.21/10万,同期死亡率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中位居第三位及第二位,总的死亡率大约为22.08/10万。为了降低胃癌死亡率、减轻胃癌带给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针对胃癌高危人群选择恰当的胃癌筛查方法并进行定期的随诊。在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山东省临朐县,就有机构自1995年开始进行胃癌的筛查工作,十余年来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出现了显着下降。胃癌检查的方法分胃镜检查等侵袭性检查及胃泌素17检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X线检查等非侵袭性检查共2大类,而胃镜检查因为其在对胃癌的特异性、敏感性、间期胃癌发现率、胃癌的分期等方面都较非侵袭性检查方法有较大优势,被日本、韩国等国家作为胃癌高危人群随访的首选方法之一,并且对于没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也可以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等损伤较小的内镜操作进行治疗,这也是胃镜检查相对于其他胃癌检查方法的一大优势所在。但是胃镜检查同样也会出现胃癌的漏诊,这与操作者经验丰富程度、操作时间长短、活检块数多少、胃癌部位是否容易观察、检查设备是否可靠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在一项对于胃癌漏诊的研究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漏诊患者在重新回顾时发现其内镜下图片是有异常的,如果能进行重复胃镜检查的话这些病人的漏诊则完全可以避免,因此定期进行胃镜随访对于预防胃癌、及早发现胃癌、减少胃癌漏诊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及意义:关于胃癌高危人群的胃镜随访及胃镜检查对于胃癌的漏诊现状,西方国家及同为东南亚国家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有较多文献报道,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胃癌高危人群随访策略,使得胃癌在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近年来都呈下降趋势。但目前中国关于这些方面的报道不多且这些报道存在不能长期随访病人、样本量较少等较多缺点,并不能全面的描述中国目前胃镜随访及胃镜胃癌漏诊的现状。因此我们进行了这次回顾性研究,尽可能的收集更多的胃镜随访患者及他们的历次随访资料,尤其是胃癌漏诊者的资料,希望能够得出目前胃癌高危人群的随访特点、胃镜下胃癌漏诊的特征,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胃癌高危人群随访策略提供依据及建议。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对大量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找出胃癌可能相关的高危因素,并根据这些高危因素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历次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别总结出初次检查时各胃癌高危因素患者的数目、比例及随后的随访情况(随访间隔、随访次数等)、病情变化(是否出现新的高危因素、是否进展为癌)。关于胃癌漏诊因素的分析则通过参考国外关于胃癌漏诊的定义筛选出胃癌漏诊与非漏诊组。对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漏诊胃癌的肿瘤学特征、胃镜检查前准备情况、胃镜操作者的经验情况、病理医生的漏诊情况、胃镜术前的准备等进行了统计,最后找出胃癌漏诊的高危因素。关于青年人的胃癌漏诊分析,则首先通过参考国外文献得出青年与非青年的划分标准,将胃癌漏诊组的病人分为青年人组和非青年人组,对2组在性别比例、胃癌分布、胃癌类型、随访间隔等因素上进行总结。最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总结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果。研究内容和过程:我们一共收集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1990年至2015年26年间23297人60695次的胃镜检查资料,并对每位患者的姓名、性别、编号、每次胃镜检查时的年龄、日期等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其内镜检查时所见及处理、内镜下诊断及病理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等临床特征进行了详细记录。纳入标准为:1.内镜镜检查时内镜可到达至胃部进行观察2.进行过2次及2次以上胃镜检查3.首次检查时没有发现胃癌。4.整个随访过程中资料完整不影响分析。因此在随访时因食管狭窄未能到达胃部者、在随访记录中仅有食管所见者、内镜到达胃部但没有对整个胃部进行详细描述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较多无法对胃进行观察者、内镜下所见与诊断相差较大高度怀疑资料准确性者、资料不全且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补充而严重影响分析者、首次检查即发现胃癌者、仅进行过1次胃镜检查者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在后来整理资料时被排除,共计2449人。本次所有的分析均在剩下的20848位患者中进行。在详尽完成患者统计资料后,开始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及总结我们资料的本身特点,将“溃疡、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简称萎缩肠化)、腺瘤、外科手术后(简称手术后)、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伴不典型增生、腺瘤伴不典型增生、残胃溃疡及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及手术后、萎缩肠化及溃疡、萎缩肠化及溃疡及不典型增生、萎缩肠化及手术后、良性疾病及其他”这13种情况作为首次出现的高危因素,对每种高危因素的总人数、随访情况(随访时间和随访次数)、最后进展为胃癌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到疾病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疾病本身、医生的干预、患者的依从性都会影响病情的演变,因此我们对20848人历次随访结果进行归纳后共选取了“萎缩性胃炎随访中出现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溃疡迁延不愈、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炎或吻合口溃疡、胃切除术后残胃黏膜炎”这5种不同的病情变化,并统计其随访情况、最终发展成癌的比例,从而希望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出病情的演变及不同的演变对于胃癌的警示作用。考虑到胃镜检查对于胃癌的诊断也存在一定的漏诊,缺乏经验的操作者更容易出现胃癌的漏诊,结合Raftopoulos等人对胃癌漏诊、可疑漏诊、新生癌的定义,我们重点对最终诊断为胃癌的患者进行了回顾,并通过筛选分为胃癌漏诊组及胃癌非漏诊组,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及我们资料本身的认真分析,对这些病人的年龄、性别、最终的胃癌部位、胃癌类型、初次检查时内镜下所见、初次检查时出现的胃癌高危因素、操作者经验、初次检查时活检块数、是否有病理上的漏诊、是否有良好的术前准备分别进行了总结和统计。目前胃癌也逐渐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其特点与年长者也有所不同,青年胃癌患者的恶性程度似乎更高,预后也更差。而且青年人由于对腹胀、反酸、嗳气等不适关心程度不够,专科医师在诊断时往往也不会把胃癌作为首先考虑的疾病,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了青年人的胃癌漏诊,为了探究年龄与胃癌漏诊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出现胃癌漏诊的患者分成了青年人组和非青年人组,并对各组初次检查时的活检块数、胃癌部位、胃癌类型、初次内镜下所见、随访间隔、随访次数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希望能够描述出青年入与非青年人在胃癌漏诊特点上的不同。结论:总的来说,我们首先通过对20848位进行过多次胃镜检查的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按照不同的分组标准再次对这些病人进行筛选、分组、比较后发现:在初次检查时,12种高危因素中(除去良性疾病及其他)发病率最高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次是胃溃疡,最低的是“残胃溃疡及手术后”和“萎缩肠化及手术后”(均只有1例)。胃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为“溃疡伴不典型增生”,其次为“外科手术后”,最低的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患者随访情况最好(随访间隔最小)的为“萎缩肠化及溃疡及不典型增生”,其次为“残胃溃疡及手术后”,最差的是“萎缩肠化及手术后”。在对患者在初次检查后疾病的发展情况统计后发现“萎缩性胃炎随访过程中出现肠上皮化生”、“溃疡迁延不愈”、“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炎或吻合口溃疡”这3种情况为胃癌的预警因素,当出现以上几种病情演变时应高度警惕胃癌的发生。在对胃镜检查时胃癌漏诊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胃癌漏诊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部位以胃下部居多,胃癌类型以低分化腺癌比例最大,初次检查时最常见的内镜下改变是“胃炎”及“胃溃疡”,操作者一般活检块数较少,操作经验以之前胃镜操作小于3000例居多,病理漏诊多回报为“粘膜炎症”,“胃镜检查前准备不足”最常导致的情况是大量食物及粘液的潴留。经统计分析后“胃镜检查前准备不足”及“检查时活检块数较少”是对胃癌漏诊有意义的因素。而青年人较非青年人在则表现出男性和和女性胃癌漏诊率相似,且随访依从性更差的趋势。目前中国关于胃癌的大规模人群随访、漏诊情况相关数据及报道仍较少,这需要我们多个医院或研究中心的一起努力及今后更深入的研究,从而可以预防胃癌、及早发现胃癌、及时治疗胃癌,减轻胃癌带给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聂道鸿,朱阳春,崔桂平,郭丽梅,郭江川[4](2014)在《32例青年人胃癌内镜、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内镜、病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总结扬中市人民医院1996年8月2014年5月间经胃镜、病理或手术证实的青年人胃癌32例,对其内镜下形态、病理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早期无特殊症状,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内镜下形态:BorrmannⅡ型8例(25.0%),Ⅲ型11例(34.4%),Ⅳ型10例(31.3%)。早期胃癌3例(9.4%),进展期29例(90.6%)。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3例(9.4%),中分化腺癌5例(15.6%),低分化腺癌15例(46.8%),未分化癌4例(12.5%),黏液腺癌5例(15.6%)。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及早诊治非常重要。
马银龙,许亚丽[5](2013)在《青年人胃癌13例误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1月误诊的13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常见症状,其中11例无报警症状。误诊为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缺铁性贫血、肝癌、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肠结核并结核性腹膜炎各1例。13例均经胃镜和(或)手术获得病理诊断,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确诊后6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单纯化疗,2例行保守治疗,2例放弃治疗。本组最长生存时间19个月。结论临床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的青年患者也要重视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重复检查,以减少误诊。
田林,任建林,王岚,田孝萍[6](2012)在《青年人胃癌52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2月经胃镜(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青年人胃癌(≤35岁)52例就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病理分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青年人胃癌52例,占同期收治胃癌的6.9%,青年人胃癌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较早发生转移,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细胞癌居多,占82%。临床分期以胃癌的生长方式以Borramnn分型Ⅲ、Ⅳ多见(40例,77%)。结论:青年人胃癌并非少见,女性多见,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病灶以胃窦部最多见,进展期癌占多数,形态以Ⅲ型最多见,Hp阳性率高。青年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晚期癌多,病理组织学分化差,胃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可靠、有效的方法。
吴洵,熊艳萍[7](2011)在《青年人胃癌4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05年12月在南昌县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的42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分化程度等。结果青年人胃癌组织学病理为以低分化腺癌(21例,50.0%)和黏液腺癌(7例,16.7%)多见。临床分期按Borramnn分型Ⅲ、Ⅳ型多见(32例,76.2%)。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很重要。
袁索红[8](2011)在《青年人胃癌与老年人胃癌临床特征及内镜与病理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9年12月~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的青年人(≤35岁)胃癌36例及老年人(≥65岁)胃癌173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青年人胃癌内镜分期已多是进展期,BorrmannⅢ、BorrmannIV占多数。胃癌组织学病理以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多见。结论青年人胃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症状隐匿、误诊率高,病理分化程度差,预后相对不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尽早实施根治手术。
段秀芳,韩鸿酉[9](2011)在《青年人胃癌42例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其病理、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0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年龄≤40岁青年胃癌与年龄>40岁中老年胃癌患者的性别构成、发病情况、自觉症状到胃镜诊断病程、临床症状、肿瘤部位、临床分型、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治疗、生存期随访情况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比较女性占比例较高,上腹痛、腹块多见,确诊时间晚,胃窦癌发病率高,低-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比例高,Ⅲ~Ⅳ期居多,根治性切除率低,生存期短;而上腹饱胀、消瘦、胃底贲门癌、高分化腺癌低于老年组。结论青年胃癌较老年恶性程度高、分化程度低、病程进展快、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及警惕性,胃镜检查为首选,对于青年胃癌只要条件许可应以择期手术为主。
翟磊[10](2011)在《青年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附326例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旨在综合分析40岁及以下青年人胃癌的发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生物学行为及外科治疗情况,总结青年人胃癌发病特点,探讨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因素的关系,及青年人胃癌的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6例青年人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有完整资料的7016例年龄大于40岁的非青年胃癌患者做对照组,比较青年人患者的部分临床病理学特征。对青年胃癌患者的发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检查手段、肿瘤生物学行为、治疗方式等情况,进行分类记录、汇总并分析。资料数据通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应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青年人胃癌患者的发病学资料:1.1性别分布:本组青年人胃癌男性占57.4%,女性占42.6%,男女比为1.345:1,与非青年胃癌组比较,女性患者的比例在青年人胃癌中明显增高。1.2吸烟史酗酒史:本组青年人胃癌中有吸烟史的占23.6%;无吸烟史的占76.4%。有饮酒史的占17.5%;无饮酒史的82.5%。1.3血型及肿瘤家族史:本组青年人胃癌中有肿瘤家族史的占14.7%;无肿瘤家族史的占85.3%。血型分布:A型占21.2%;B型占13.8%;O型占11.0%;AB型占5.5%;余者未查。1.4合并症:青年胃癌患者中存在合并症的共75例,占患者总数的23.0%(75/326)。1.5发病率:青年人胃癌占4.4%,11年间青年人胃癌在各个年份就诊人数由14例上升至44例,同期所占比例由3.3%上升至4.9%,可见青年人胃癌就诊率逐年增加。2临床表现和术前并发症2.1症状:本组青年人胃癌中上腹不适及腹痛占60.7%,进食后饱胀占24.2%,消化道出血占19.3%,进食不顺及哽噎感占15.9%,恶心、呕吐占15.9%,反酸嗳气等其它占15.6%,消瘦、体重减轻占8.3%。2.2体征:本组青年人胃癌中腹部压痛占28.8%,贫血占12.9%,腹部触及包块占11.0%,腹水占8.0%,左锁骨上淋巴结阳性占5.2%,肛查阳性占0.9%,而无阳性体征者占53.4%。2.3术前并发症:本组青年人胃癌中出血占6.7%,梗阻占4.6%,穿孔占1.2%。3辅助检查3.1胃镜、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加组织学咬检,诊断率98.4%;钡餐上消化道造影诊断率81.7%;CT检查阳性征象检出率84.2%;B超检查阳性征象检出率44.9%。可见,胃镜及咬检病理诊断率最高,而CT检查在对胃壁周围、邻近脏器和远处转移方面的诊断有价值,优于B超检查。3.2首诊误诊率本组青年人胃癌中首次就诊时误诊率4.0%。4青年人胃癌的病理学特征4.1肿瘤发生部位:从1996年至2006年期间我院行手术的青年人胃癌中肿瘤发生部位:胃上部占20.8%;胃中部占24.4%;胃下部占53.0%;全胃占1.8%。与非青年人胃癌相比较,青年人胃癌患者肿瘤部位多见于胃下部。对这11年间青年人胃癌肿瘤发生部位统计作图,未发现明显变化趋势。4.2肿瘤大小:本组青年人胃癌中肿瘤大小<5cm的患者占22.3%;≥5cm的患者占77.7%。与非青年人胃癌组相比较,青年人胃癌组肿瘤大小≥5cm的患者较多。4.3大体形态分类:早期胃癌占8.8%。早期胃癌大体形态分型为:Ⅰ型有3例,Ⅱ型有16例,Ⅲ型有6例。本组青年人胃癌患者中Ⅱ型多见。进展期胃癌占91.2%。进展期胃癌肿瘤大体形态分型为: BorrmannⅠ型占3.8%,BorrmannⅡ型占19.8%,BorrmannⅢ型占42.2%,BorrmannⅣ型占31.4%。BorrmannⅤ型占2.3%。可见,本组青年人胃癌中以BorrmannⅢ型多见。4.4组织学分类:分化程度:青年人胃癌组分化好包括(中-高分化腺癌患者)的患者占29.3%;分化差包括(未分化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等其它)的患者占70.7%。与非青年人胃癌组相比,青年人胃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较差。4.5肿瘤浸润深度: T1:占8.8%;T2:占7.0%;T3:占14.5%;T4:占69.7%。青年胃癌患者与非青年胃癌患者的肿瘤的浸润深度比较,说明肿瘤侵犯浆膜层中青年组多。4.6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摘取数目最多可达32枚,平均摘取数目9.4±3.7枚。在青年人胃癌中根治性切除249例,其中淋巴结转移情况N0:占31.3%;N1:占17.7%;N2:占35.6%;N3:占15.6%。4.7远处转移: M0:占91.5%;M1:占8.5%。与非青年胃癌组比较,青年人胃癌更易发生远处转移。4.8 pTNM分期:Ⅰ期占7.4%;Ⅱ期占12.7%;Ⅲ期占71.4%;Ⅳ期24例,占8.5%。与非青年人胃癌组比较,青年胃癌组Ⅲ-Ⅳ期多见。5外科手术治疗情况青年人病例资料中行手术的患者有283例,占86.8%,未行手术患者有43例,占13.2%。5.1手术性质:根治性切除占87.9%,姑息性切除占6.4%,转流手术占0.8%,单纯探查占4.9%。5.2切除范围:行手术切除的病例包括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共267例。其中近端胃切除占22.1%,远端胃切除占46.1%,全胃切除占31.8%。有联合脏器切除占10.8%,无联合脏器切除占89.2%。与非青年人胃癌组比较联合脏器切除率,青年人胃癌组中有联合脏器切除率较高。5.3消化道重建方式:行消化道重建术包括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的共267例。其中毕Ⅰ吻合占30.3%,毕Ⅱ吻合占15.7%,食管残胃吻合占20.2%,食管空肠吻合占25.8%,空肠间置术占7.9%。5.4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29例,其中行联合脏器切除的术后有并发症4例,而未行联合脏器切除的有并发症25例。青年胃癌组术后并发症中,联合脏器切除与非联合脏器切除无明显变化。结论:1性别:与非青年人胃癌相比,女性患者的比例在青年人胃癌中明显增高,男女之比1.345∶1。2发病率:1996年-2006年期间青年人胃癌在各个年份就诊人数增加,同期所占比例上升,可见本组青年人胃癌就诊率逐年增加。3临床表现:症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体征以无阳性体征占多数(53.4%),说明青年人胃癌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4辅助检查:胃镜及咬检病理的诊断率为98.4%,高于上消化道造影诊断(81.7%),CT可以提示阳性征象优于B超。5肿瘤部位:本组青年人胃癌患者的肿瘤部位中,胃下部最多见,占53.0%,其次胃中部,胃上部,全胃。与非青年人胃癌组肿瘤部位比较,青年人胃癌好发于胃下部。统计11年间青年人胃癌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变化趋势。6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类:本组青年人胃癌肿瘤直径大小≥5cm的较多(77.7%),组织型分类中以分化差类型为主(70.7%)。7大体形态分类:青年人早期胃癌占8.8%,青年人进展期胃癌的Borrmann分型中,Ⅲ型最多(42.2%),依次Ⅳ型,Ⅱ型,Ⅰ型,Ⅴ型。8浸润深度:本组青年人胃癌肿瘤浸润深度达T4的患者最多(69.7%),其次为T3,T2,T1。而T3在青年及非青年胃癌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青年组中多见。9 pTNM分期:本组青年人胃癌中Ⅲ期最多见(71.4%),其次Ⅱ期,Ⅳ期,Ⅰ期。与非青年人胃癌相比,青年胃癌组Ⅲ-Ⅳ期多见(P<0.05)。10手术治疗:本组青年人胃癌中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占86.8%,其中根治性切除占87.9%;青年人胃癌中远端胃切除最多(46.1%),其次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有联合脏器切除的占10.8%,较之非青年胃癌,青年人胃癌组中有联合脏器切除率较高(P<0.05);肿瘤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中以毕Ⅰ式吻合多见(30.3%),依次为食管空肠吻合,食管残胃吻合,毕Ⅱ式吻合,空肠间置吻合;青年胃癌组术后并发症共29例,联合脏器切除与非联合脏器切除无明显变化(P>0.05)
二、青年人胃癌临床及胃镜诊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年人胃癌临床及胃镜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福州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医证型与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CAG伴 IM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调查内容 |
4.2 标本采集 |
4.2.1 胃镜及病理的检查 |
4.2.2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 |
5 质量控制 |
6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性别与CAG伴 IM |
1.2 不同年龄段CAG伴 IM在性别上的关系 |
1.3 中医证型分布 |
1.4 肠化分布 |
2 各因素与证型相关性分析 |
2.1 证型与性别的关系 |
2.2 证型与年龄的关系 |
2.3 证型与肠化程度 |
2.4 不同证型Hp感染情况 |
3 各组证型胃蛋白酶原变化情况 |
3.1 各组证型的PGⅠ变化 |
3.2 各组证型的PGⅡ变化 |
3.3 各组证型的PGR变化 |
4 不同肠化程度与胃蛋白酶原变化情况 |
4.1 不同肠化程度的PGⅠ变化 |
4.2 不同肠化程度的PGⅡ变化 |
4.3 不同肠化程度的PGR变化 |
5 不同肠化程度Hp感染情况 |
讨论与分析 |
1 理论认识 |
2 结果讨论与分析 |
3 总结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年胃癌数据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胃镜随访及胃镜下胃癌漏诊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人群 |
第三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四章 结果 |
第一节 胃镜随访资料的统计 |
第二节 患者随访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
第三节 胃癌漏诊组与非漏诊组的比较 |
第四节 年龄与胃癌漏诊的关系 |
第五章 讨论 |
第一节 胃癌高危人群长期进行随访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胃镜检查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第三节 胃镜检查对胃癌发现的局限性 |
第四节 胃镜检查出现胃癌漏诊的原因分析 |
第五节 减少胃镜检查时胃癌漏诊的建议 |
第六节 重复胃镜检查策略的制定 |
第六章 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32例青年人胃癌内镜、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特征 |
1.3 内镜、病理特征 |
1.4 HP感染情况 |
2 治疗与随访情况 |
3 讨论 |
(5)青年人胃癌13例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疾病 |
1.4 确诊经过 |
1.5 治疗及预后 |
2 讨论 |
2.1 临床特点 |
2.2 误诊原因分析 |
2.2.1 临床医生对青年人胃癌重视不足: |
2.2.2 缺乏胃癌报警症状: |
2.2.3 胃镜检查不规范: |
2.2.4 早期用药掩盖病情: |
2.2.5 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 |
2.3 防范误诊措施 |
(6)青年人胃癌52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变部位及内镜特征 |
2.2 病理特征 |
2.3 HP感染 |
2.4 误诊情况 |
2.5 治疗情况 |
2.6 转移率 |
3 讨论 |
(7)青年人胃癌4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诊断方法 |
1.4 确诊时间 |
1.5 部位与分类 |
1.6 HP感染 |
1.7 治疗与预后 |
2 讨论 |
(8)青年人胃癌与老年人胃癌临床特征及内镜与病理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方法 |
1.3 治疗情况 |
1.4 转移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性别差异 |
2.2 发生部位 |
2.3 胃镜Borrm ann分型 |
2.4 病理分型 |
3 讨论 |
3.1 概述 |
3.2 年龄与性别 |
3.3 临床特征 |
3.4 胃镜下特点 |
3.5 病理特征 |
3.6 青年人胃癌总结 |
(9)青年人胃癌42例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青年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附326例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青年人胃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青年人胃癌临床及胃镜诊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州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医证型与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研究[D]. 潘金泉. 福建医科大学, 2018(04)
- [2]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0年胃癌数据库分析[D]. 赵雪瑜.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7(02)
- [3]胃镜随访及胃镜下胃癌漏诊的相关分析[D]. 范新钊.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4]32例青年人胃癌内镜、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J]. 聂道鸿,朱阳春,崔桂平,郭丽梅,郭江川. 中医临床研究, 2014(30)
- [5]青年人胃癌13例误诊原因分析[J]. 马银龙,许亚丽. 临床误诊误治, 2013(07)
- [6]青年人胃癌52例临床病理分析[J]. 田林,任建林,王岚,田孝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3)
- [7]青年人胃癌42例临床分析[J]. 吴洵,熊艳萍. 实用临床医学, 2011(05)
- [8]青年人胃癌与老年人胃癌临床特征及内镜与病理的对比分析[J]. 袁索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1(11)
- [9]青年人胃癌42例临床特征分析[J]. 段秀芳,韩鸿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1(10)
- [10]青年人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附326例病例分析)[D]. 翟磊.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