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评价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评价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孙继高[1](2021)在《基于德尔菲法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骨质疏松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负担,但其可防可治并且预防重于治疗,因此要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判别。目前的筛查工具主要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评估和筛查,多依靠年龄、体重等危险因素计算,而且各种工具评估的准确性、有效性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旨在辨识出“未病”但具有较高风险容易发展成为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也就是将判别筛检的关口从骨质疏松症的标准前移至骨量减少阶段。中医辨识骨质疏松独具特色,已有研究表明中医证候的变化可在骨密度改变之前出现,但尚未有专门判别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工具。基于此,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根据骨质疏松领域专家经验探索实用性更强并具有中医特色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的测试和条目优化,旨在更好的判别骨量异常人群从而进行及早的防治,为临床使用和筛检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运用德尔菲法对骨质疏松领域专家进行调研,建立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2对该工具进行信度、效度的测试和优化,验证其判别效果。3分析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生活质量,为该工具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基于德尔菲法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构建首先,系统检索各数据库中有关骨质疏松评估工具、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中医辨识的文献,结合专家咨询意见以及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设计调查问卷,指标选项采用GRADE工作组推荐的9分Likert评分系统。其次,根据遴选标准选择在骨质疏松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知名度的权威专家参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专家的一般信息、专家积极系数,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等级和、变异系数等。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初步构建骨质疏松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明确本课题研究所用的其他监测指标、评估工具并形成完整的筛检问卷。2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优化与验证根据纳排标准,对40岁以上可能具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进行筛检问卷调查,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检测骨密度。通过问卷的填写情况进行可行性评价;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因子分析等检测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效度;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信度系数α、折半系数法考核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信度。根据测试结果对中医证候条目和选项进行部分删减和调整,优化后确定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IOF一分钟测试题、OSTA指数判别骨量异常人群的效果进行对比,验证该工具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能力。3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践应用应用前期建立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以及IOF一分钟测试题、OSTA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228例40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选用SPSS 20.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年龄、性别、体重、体重指数、舌脉特征、VAS疼痛评分、SF-36在骨量不同人群的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候在不同骨量人群出现的频次频率并做方差分析和发生率检验,以了解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明确其中医证候特征。结果1基于德尔菲法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构建1.1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及参与专家信息第一轮专家调查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专家积极系数100%,第二轮发放30份收回有效问卷28份、专家积极系数93.33%。参与调查的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陕西、吉林、湖南、湖北、黑龙江、河南10个省市的20余家医院或科研院所。参与第二轮调查调查的28名专家中男性23名、女性5名,平均年龄53.07±8.66岁,平均工作年限28.55±10.97年,其中执业中医师14名、西医师9名、中西医结合医师5名,研究方向包括骨科、内分泌科等,具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和良好权威性。1.2专家对骨质疏松筛检工具、辅助检查、评价指标的选择情况专家对IOF测试题、OSTA与中医评估工具的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高,可作为初筛工具。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骨转换指标、血钙血磷三项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最高,均满足x>7、R=0、CV<20%,可作为主要的辅助检查内容。专家对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血钙血磷、平衡能力、生活质量评分、骨转换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跌倒次数、骨折发生次数7项的选择均满足x>8、K>90%、CV<20%,可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主要评价指标。1.3专家对中医证候辨识条目的选择第二轮调查问卷共纳入32个中医症状、体征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中医辨识指标。专家对腰痛、背痛、周身疼痛、腰膝酸软、驼背、身高变矮、下肢拘挛7个指标的选择满足x>7、K>70%、R=0、CV<20%;专家对倦怠乏力、下肢困重、足跟痛3个指标选择满足K≥50%,且x>6.5、CV<25%,这10个指标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较好,可尝试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条目。根据专家意见,初步形成的骨质疏松中医证候辨识问卷包含基本信息资料、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躯体症状、临床体征4部分内容。2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优化与验证2.1调查问卷的可行性采用了现场调查的方式,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较高达90%,完成课题组筛检问卷的时间在20分钟以内,表明本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2.2中医证候辨识问卷的信度评价本中医证候辨识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α值较高为0.882,其折半信度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8.891,表明本问卷的中医证候领域的条目一致性较好,并具有较好的分半信度。2.3筛检问卷的效度评价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手足烦热(条目16)、健忘(条目25)2个条目的负荷值在所有因子上均较低,经课题组讨论予以删除。对其他30个条目重新进行因子分析,显示其Kaiser-Mayer-Olkin检验值为0.838,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2087.76,df=435,p<0.01,提取采用主成分法、旋转方法采用最大方差法,按照特征值>1.0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累计为61.215%,表明结构效度较好。提取的9个因子包含头目症状、下肢症状、躯体症状、疼痛症状、头目体征、躯体体征等维度,经过专家讨论和中医证候判别,9个因子体现的中医证候体现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病机特点,也基本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分型所符合。对根据专家意见确定的前10个中医证候条目进行检验,KMO值为0.831,Bartlett检验近似卡方=623.069(P<0.001),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61.2%,3个公因子依次命名为躯体症状、疼痛和躯体体征。运用AMOS 24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3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计算适配度指标,显示 CMIN/DF=2.052,GFI=0.949,NFI=0.897,IFI=0.944,CFI=0.943,RMSEA=0.068,表明各拟合指数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内,提示模型拟合较好。将骨密度作为校标来检验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校标效度,显示基于专家意见确定的10个中医证候条目计分及整个中医证候条目计分与BMD诊断、腰椎BMD、髋/股骨颈BMD均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272~-0.144,P<0.01或P<0.05),表示中医证候条目出现越多,骨密度异常的可能性越大,骨密度值越低。2.4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得分分布中医证候按照“有”“无”2级分类计分,中医证候得分在骨量正常、低骨量、骨质疏松症三类人群中逐渐增加,经方差分析,前10个证候得分F=5.389,P=0.005,30个证候得分F=6.856,P=0.001;按照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两组分类,前 10 个证候得分 F=10.817,P=0.001,30 个证候得分分 F=13.296,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骨量不同人群的中医证候得分有差异。2.5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判别效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按照骨量的多少分为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两类,将前10个中医证候计分与30个中医证候计分与骨密度两类定性拟合ROC曲线,前10个中医证候AUC=0.636(95%CI:0.564~0.709),30 个中医证候 AUC=0.650(95%CI:0.579~0.721),表明两者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前10个中医证候得分当以2为截断值时,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45.69%,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9%、59.35%。当30个中医证候得分截断值取5时,灵敏度为79.46%、特异度为43.97%,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92%、57.79%。2.6 OSTA和IOF测试题判别效果IOF1分钟测试题判别骨量异常人群的灵敏度98.21%、特异度仅为10.34%,AUC=0.543(95%CI:0.468~0.618);判断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 6.44%,AUC=0.513(95%CI:0.397~0.629)。OSTA 指数判别女性骨量异常的灵敏度是 49.46%、特异度是 81.67%,AUC=0.669(95%CI:0.585~0.754);判断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是38.10%、特异度95.45%,AUC=0.668(95%CI:0.524~0.812)。3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践应用3.1年龄、体重等危险因素228例被调查者包括75例男性、153例女性,平均年龄为64.8岁。对骨量不同的三组人群年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7.224,P=0.001,表明随着年龄增大,骨密度值逐渐呈下降趋势。调查人群的身高平均数为163.62cm,标准差为7.143cm,经方差分析,F=13.248,P<0.001,表明随着骨密度的减少,身高呈降低趋势。调查人群的平均体重为67.88kg±11.786kg,显示随着骨密度的降低,体重逐渐下降,经方差分析,F=26.44,P<0.001。调查人群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为 25.2545kg/m2、标准差为 3.42576kg/m2,经方差分析,F=18.441,P<0.001,提示调查人群随着骨量的减少,BMI也随着下降。3.2舌象、脉象分布特点调查人群中舌体正常者最多为161例,占比为70.6%,经卡方检验,χ2=8.989,P=0.174;调查人群中的舌苔以正常薄白苔最多为91例,占39.9%,其次为黄腻苔、薄黄苔分别占15.4%、14.9%,卡方检验示χ2=13.36,P=0.498;脉象以沉脉和弦脉最多分别为67例和66例,卡方检验示χ2=20.204,P=0.124,表明舌体、舌苔、脉象分布,在骨量不同人群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生活质量和VAS疼痛评分SF-36按照8个维度对三组人群得分进行统计,显示随着骨量减少,SF-36各维度得分逐渐下降,提示其生活质量越低。被调查人群VAS疼痛平均为3.63分±2.447分,说明有轻度疼痛,对三组人群的VAS评分统计发现随着骨量降低,疼痛增加。3.4中医证候特征分布本研究显示多数中医证候如腰痛、背痛、腰膝酸软、下肢拘挛等的发生率随着骨密度的降低而增高,即骨量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最低,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发生率最高。按照α=0.05的标准,可以得出背痛、膝膝酸软、身高变矮、下肢拘挛、倦怠乏力、下肢困重、足跟痛、发脱齿摇、遇寒痛甚、畏寒、体重减轻、多梦易惊、气短、失眠、耳鸣、目眩、口燥咽干、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头晕这20个中医证候在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两类人群的分布方差不同(P<0.05),表明这些中医证候的分布比例在两类人群是不同的。根据发生率检验的结果,腰痛、腰膝酸软、身高变矮、下肢拘挛、畏寒、多梦易惊、气短、失眠、健忘、目眩、口燥咽干、视物模糊、目睛干涩、头晕这14个中医证候在骨量正常和骨量异常的两类人群中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14个中医证候的发生率在骨量异常人群中高于骨量正常人群。结论1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总结了骨质疏松领域专家临床经验,条目包括腰痛、背痛、周身疼痛、腰膝酸软、驼背、身高变矮、下肢拘挛、倦怠乏力、下肢困重、足跟痛等指标,可为临床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2经过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和优化,表明该工具的信度、效度较满意,且与BMD定性诊断、腰椎BMD、髋/股骨颈BMD均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校标效度较好。研究证明骨质疏松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具有较好判别骨量异常人群的能力,当出现前10个条目中两个及以上或者全部条目中5个及以上,则可判别为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提示骨量异常的可能性较大,建议用于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的筛查。3研究显示出中医证候在骨量不同人群的发生率不同,在低骨量等骨量异常人群中出现较多的这些症状体征可用来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为中医证候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该工具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李健阳[2](2021)在《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分析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各年龄段的中医证候特征。2.将绝经后妇女依据中医辨证、骨量丢失阶段、骨折史进行分组,比较CLCF1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验证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相关性。3.探究调控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方法1.通过回顾性研究2007年至2020年收集的2823例骨量丢失阶段的资料,分析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的症状、证候、兼证特征。2.将骨质疏松诊断与中医辨证结合,对受试者进行分组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LCF1的m RNA、蛋白水平,比较CLCF1在各组的表达差异。3.使用过表达技术、CRISPR/Cas9技术敲除THP-1细胞中的CLCF1基因,检测OPG、RANKL、IFNα、IFNγ的表达变化,检测THP-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变化。结果1.在各阶段,症状比例最高的为健忘,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发脱齿摇、下肢抽筋、口干咽燥、失眠、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多梦、畏寒肢冷、胸闷、目眩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肢体麻木的比例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在各阶段,虚证比例最高的为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心虚、肝虚、脾虚、气虚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肾虚兼证比例最高的为心虚、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兼心虚、肾虚兼脾虚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常见证型比例最高的为肾虚血瘀,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血瘀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的各年龄段,主要症状、虚证、肾虚兼证、常见证型基本与各阶段整体特征相符。2.在中医证型分组中,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显着低于无PMOP肾阴虚组、PMOP无肾虚组(P<0.05),且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PMOP对照组的趋势(P>0.05);在骨量丢失分组中,骨质疏松组的CLCF1蛋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在骨折史分组中,骨折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骨折组的趋势(P>0.05)。此外,CLCF1蛋白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P<0.05),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P<0.05),与骨折的发生呈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P>0.05)。3.CLCF1过表达后,OPG蛋白表达上升(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显着上升(P<0.01),IFNα、IFNγ蛋白表达下降(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升高(P<0.05);CLCF1敲除后,OPG蛋白表达下降(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具有下降趋势(P>0.05),IFNα、IFNγ的蛋白表达上升(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P<0.05),早期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1.大多数绝经后妇女在低骨量阶段已表现健忘、腰脊痛、发脱齿摇、腰膝酸软、下肢抽筋等症状,与肾阴虚证相关,且与骨质疏松阶段、严重骨质疏松阶段主要症状相同,其比例随骨量丢失加重而上升,提示临床应尽早干预,缓解症状。2.骨量丢失阶段均表现出肾虚、肝虚为主的虚证,肝肾阴虚、肾虚血瘀为主的临床常见证型,且肾虚的兼证以肝虚、心虚、脾虚为主,提示OP的证型复杂,临床防治应以肝肾为主,同时重视心虚等兼证的治疗。3.CLCF1是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基因,其蛋白表达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有望为PMOP肾阴虚证的分子标志物、治疗靶点。4.CLCF1的表达变化会影响OPG/RANKL/RANK系统,从而参与骨代谢,有望成为骨代谢疾病的治疗靶点。

王顺谱[3](2021)在《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的:基于循证医学的理论下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补肾壮骨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系统综述的定量及定性数据全部来源于各大电子数据库的人工检索,检索方式依据Cochrane图书馆的PICOS原则制定,检索范围为各大中外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月的所有文献,其中中文数据库及所提取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文文献数据库包括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以上8个数据库所有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统计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Manager5.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提取的资料包含有有效率、骨密度水平(BMD)、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清中雌二醇水平(E2)、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等。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含补肾壮骨汤的实验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有效率高[OR=5.90,95%CI(4.32,8.06)Z=11.13 P<0.01]。2.骨密度高[OR=1.49,95%CI(0.80,2.18)Z=4.22 P<0.01]。3.VAS评分低[OR=-5.66,95%CI(-8.18,-3.14)Z=4.40 P<0.001]。4.雌激素水平高[OR=17.84,95%CI(7.75,27.92)Z=3.47 P<0.0005]。5.中医证候积分低[OR=-3.01,95%CI(-3.61,-2.60)Z=12.00 P<0.00001]。6.安全性高[RR=0.62,95%CI(0.26,1.44)Z=1.12 P=0.26]。结论:1.与单纯西医组相比,补肾壮骨汤可明显提升临床有效率。2.明显提升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3.可显着提升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雌激素水平。4.可显着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VAS评分。5.与单纯西医组相比可降低中医证候评分且安全性高,但两类指标结果异质性较大,需要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黄睿[4](2021)在《基于TMT技术筛选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讨阳虚体质以及阴虚体质与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ess Tags(TMT)结合质谱技术对阳虚体质、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平和体质非骨质疏松人群血清进行分析,筛选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OP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并将这些差异蛋白运用ELISA法进行验证,判断这些差异蛋白是否为阳虚体质、阴虚体质OP患者血清中可靠的生物蛋白标志物,为不同体质OP的诊断提供分子标识、为辨体论治的药物开发提供靶标。方法:1.从数据库中以“体质”、“骨质疏松症”等为关键词,搜索研究阳虚及阴虚体质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对应研究,提取基线资料信息以及阳虚体质、阴虚体质以及平和体质人群中OP的发病人数,运用NOS评分表及AHRQ清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取荟萃分析的方法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合并分析,利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检验。2.从甘肃省中医院生物样本库中从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P患者及平和体质非O P受试者的血清中各筛选32例。每组中选8个样本做一个混样,对样本进行去高丰度蛋白处理,得到低丰度蛋白。然后对低丰度蛋白运用SDT裂解法进行提取及酶解,并将所得肽段进行TMT法标记然后进行质谱分析,分别筛选出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 P组与平和体质非OP组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GO数据库分析蛋白功能注释、运用KEGG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3.从以上筛选的差异蛋白中选取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的差异蛋白,随机从生物样本库的血清中选取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P、平和体质OP、平和体质非OP各18例,运用ELISA法对差异蛋白进行验证,以确定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P敏感的差异蛋白。结果:1.文献筛选后共纳入5项横断面研究和5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4项为高质量研究,6项为中等质量研究,荟萃分析显示:阳虚体质发生OP风险的OR值为2.62(95%CI:1.96-3.49,P<0.01),阴虚体质发生OP风险的OR值为1.77(95%CI:1.13-2.77,P<0.01)。漏斗图显示纳入的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2.去除高丰度蛋白后,SDS-PAGE电泳显示各组样品蛋白去除效果良好,质谱显示结果正常。质谱分析结果显示阳虚体质OP组与平和体质非OP组,总共鉴定和定量出757个蛋白,其中9个蛋白在阳虚体质OP患者的血清中存在显着性差异的表达,6个蛋白表达显着性上调包括EIF4A2、PLXNB1、GKN1、ERAP2、DKK3、TAGLN3;3个蛋白显着下调TMSB4X、POTEJ、IGHV2-26。生物信息学分析,阳虚体质OP的差异蛋白主要具有结合和催化功能,主要参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通路注释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蛋白主要被富集到了RNA转运通路。阴虚体质OP组与平和体质非OP组比较共鉴定和定量到蛋白732个,表达存在显着性差异的蛋白有5个,其中上调蛋白5个,包括:RAB7A、PON1、IGHV1-69-2、IGLV3-21、IGHV-α-2。无蛋白显着性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阴虚体质OP的差异蛋白都具有结合和催化功能并参与代谢过程、免疫过程、生物调节过程和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通路注释分析这些蛋白主要富集到自噬通路及线粒体自噬通路。3.阳虚体质OP组EIF4A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阴虚体质OP组、平和体质OP组及平和体质非OP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上调(P<0.05),TAGLN3和PLXNB1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EIF4A2,TAGLN3和PLXNB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阴虚体质OP组RAB7A蛋白表达水平较阳虚体质OP组、平和体质OP组和平和体质非OP组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ON1蛋白的表达水平阴虚体质OP组、阳虚体质OP组、平和体质OP组与平和体质非OP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阴虚体质OP组、阳虚体质OP组、平和体质OP组三组间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年龄和性别间RAB7A和PON1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阳虚和阴虚体质较平和体质人群具有更高的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2.阳虚体质OP、阴虚体质OP与平和体质非OP人群比较,其血清中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EIF4A2可能是阳虚体质OP患者血清中潜在的生物蛋白标志物,阳虚体质O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RNA转运功能异常有关。RAB7A可能是阴虚体质OP患者血清中潜在的生物蛋白标志物。阴虚体质O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自噬及线粒体自噬紊乱有关。PON1是OP的敏感差异蛋白。PLXNB1和TMSB4X尚不能说明这两个蛋白是阳虚体质OP或者OP的敏感差异蛋白。

王婕[5](2021)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旨在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访谈法,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循证护理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与证据综合的方法,制定推荐意见,从而初步形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方案,最后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形成的护理方案进行修订与完善,最终确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1.通过质性访谈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问题。通过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现状与需求的访谈提纲,对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主题,并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具体护理问题。2.以护理问题为依据,进行证据检索与证据综合,制定推荐意见,初步形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本研究按照“证据6S模型”,检索与评价老年骨质疏松相关指南、开展相关护理问题的系统评价、检索与评价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证据的综合,依据GRADE证据分级系统形成推荐意见,从而初步构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3.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方案。通过选取专家,进行专家咨询,对初步形成的研究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最终确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结果:1.护理问题的构建。本研究选取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骨科、内分泌科共10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进行访谈,课题组成员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结果,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主题: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生活习惯指导、运动指导、疼痛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依从性指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8个方面,并构建18个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问题。2.依据护理问题,进行证据综合,制定推荐意见,初步形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1)本研究最终纳入6部指南,其中2部为国内指南,4部为国外指南,通过评价指南,在指南中提取出25条推荐意见。(2)开展3项系统评价,共纳入69篇文献,验证6项结局指标,依据GRADE证据分级系统,制定5条推荐意见。(3)根据相关文献内容分析,制定9条推荐意见。3.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最终方案。本研究选取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骨科、内分泌科共11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本研究方案,包含8个主题,38条推荐意见。结论:本研究通过证据综合,形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生活习惯指导、运动指导、疼痛管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依从性指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8个主题、38条推荐意见。本研究方案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理论知识,同时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葛继荣,王和鸣,郑洪新,罗毅文,王金榜,赵咏芳,万小明,卢敏,何承建,董忠,周红军,李刚,孙善斌,林晓生[6](2020)在《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文中指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通过文献检索和评价,结合医师问卷调查,经专家组讨论、征求中医药专委会委员意见和咨询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建议,对《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详实修订。2020版共识内容包括:临床表现和诊断、中医学的病因病机、治则、辨证施治、临床推荐意见、临床疗效评价和监测、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等,增加了临床表现腰膝酸软、骨密度测量临床指征、骨质疏松脆性骨折诊断标准、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中医病因、针灸治疗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等内容。本共识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旨在为临床医师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胡俊[7](2020)在《南昌市青云谱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南昌市青云谱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症(OP)患病情况,并分析影响上述人群OP发生的因素,同时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患病人群的治疗效果,为O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自制南昌市青云谱区OP流行病学调查表,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对南昌市青云谱区年龄≥40岁的3800名居民进行调查,所有受调者均填写调查问卷,进行体格检查以及骨密度测量。按性别分层,比较不同性别人群中OP患病率差异及影响OP发生的相关因素。选取上述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OP诊断标准的3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基础治疗组、阿仑膦酸钠组及唑来膦酸组进行临床干预并随访,分别于第12个月、第24个月、第36个月测定患者BMD、血清PINP和β-CTX含量及新发脆性骨折的比例。结果:1、南昌市青云谱区40岁以上社区居民中OP患病率为16.77%,其中男性为11.12%,女性为22.93%;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OP患病率均逐年上升。2、按性别分层,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家族史、BMI、收缩压可能与男性骨密度相关,而BMI、臀围、绝经年龄、年龄、家族史、饮酒情况、牛奶饮用情况、绝经状态、产次可能与女性骨密度相关;进一步有序多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P家族史是男性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教育程度、高BMI为其保护性因素;高龄、OP家族史、多产次、绝经状态为女性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BMI、绝经年龄晚、经常饮用牛奶为其保护性因素。3、对OP患者而言,基础治疗、阿仑膦酸钠或唑来膦酸治疗3种方式均较能有效提高腰椎与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P<0.05)降低血清PINP、β-CTX含量(p<0.05),减少新发脆性骨折比例(p<0.05)。4、治疗12个月后:与基础治疗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唑来膦酸组均可使腰椎L14及股骨颈骨密度显着提升(p<0.05),血清β-CTX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显着性下降(p<0.05);与阿仑膦酸钠组相比,唑来膦酸组血清PINP及新发脆性骨折显着性下降(p<0.05),而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及β-CTX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治疗24个月后:与基础治疗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唑来膦酸组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显着提升(p<0.05),血清PINP、β-CTX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显着性下降(p<0.05);与阿仑膦酸钠组相比,唑来膦酸组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显着提升(p<0.05),血清PINP、β-CTX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显着性下降(p<0.05)。基础治疗组治疗24个月与治疗12个月相比,在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血清PINP、β-CTX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阿仑膦酸钠组治疗24个月与治疗12个月相比,在腰椎L1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血清PINP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血清β-CTX水平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唑来膦酸组治疗24个月与治疗12个月相比,在腰椎L1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血清β-CTX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血清PINP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6、治疗36个月后:与基础治疗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唑来膦酸组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显着提升(p<0.05),血清PINP、β-CTX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显着性下降(p<0.05);与阿仑膦酸钠组相比,唑来膦酸组在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血清PINP、β-CTX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基础治疗组治疗36个月与治疗24个月相比,在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血清PINP、β-CTX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阿仑膦酸钠组治疗36个月与治疗24个月相比,在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血清PINP、β-CTX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唑来膦酸组治疗36个月与治疗24个月相比,在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血清PINP、β-CTX及新发脆性骨折比例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7、阿仑膦酸钠组与唑来膦酸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基础治疗组(p<0.05),但阿仑膦酸钠组与唑来膦酸组间临床有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南昌市青云谱区40岁以上居民OP患病率为16.77%,男性为11.12%,女性为22.93%。无论男女,OP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逐年上升。2、高龄、OP家族史是男性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教育程度、高BMI为其保护性因素;高龄、OP家族史、多产次、绝经状态为女性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BMI、绝经年龄晚、经常饮用牛奶为其保护性因素。3、与基础治疗相比,使用双膦酸盐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换,从短期治疗效果看(12个月),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具有相似的效果,从中期治疗效果看(24个月),唑来膦酸优于阿仑膦酸钠,从长期治疗效果看(36个月),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的效果基本相同。

魏静[8](2020)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证素及诊疗信息挖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调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住院患者的疾病相关信息,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危险因素、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点及住院费用构成比和影响因素,为本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达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治疗成本的目的。方法:按照本研究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采集患者年龄、性别、症状、舌脉、住院费用、中医诊断、西医诊断等信息。使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资料数据库,使用SPSS 24对患者的基本信息、住院费用、证型证素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联合SPSS 24、Excel 2010进行相关图像、表格制作。结果:1.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女性绝经时间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平均骨密度值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药费、检查化验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来源,西药费是药费的主要来源。住院费用、药费和检查化验费受到住院天数、科室、合并疾病个数、费别的影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常见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4.常见的病位证素为肾,其次为肝、脾。病性证素中,虚证证素以阴虚和气虚常见,实证证素以血瘀最为常见,其次是气滞、湿。结论:1.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女性绝经时长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系密切。2.加强科室管理,提高临床效率,缩短住院天数,加强合并病的健康教育和科学防治,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保制度的监督与管理,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住院费用,也能有效减少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肾,并与肝、脾息息相关。病理性质当属虚中夹实,其中虚证以阴虚、气虚常见,实证以血瘀常见,其次为气滞、湿。治疗上当以补肾益骨为主,兼顾肝脏、脾脏功能的调理,并重视化瘀行血法的应用。

蔡寒涛[9](2020)在《加味左归丸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肝益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水平、生化指标、疼痛评分等指标,采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于温岭一院骨科中心骨质疏松门诊接受治疗的120例PMOP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按照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左归丸治疗,治疗周期为24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BMD、疼痛评分、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1,25-(OH2)D3,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BMD、BGP、1,25-(OH2)D3、中医证候评分、疼痛评分、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左归丸联合钙剂、骨化三醇治疗PMOP的疗效要优于钙剂联合骨化三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用于治疗PMOP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PMOP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欧飞微[10](2020)在《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导师“和畅思想”指导下,以导师经验方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通过观察临床症状、骨密度、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以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方法:纳入符合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肾养肝健骨方+碳酸钙D3+阿法骨化醇胶囊)34例,对照组(碳酸钙D3+阿法骨化醇胶囊)33例,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骨密度(BMD)、25-羟维生素D(25-OH-D)、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观察其安全性。结果: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1)中医整体疗效:治疗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0%;对照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临床症状总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总评分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总评分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下肢疼痛、下肢抽筋、耳鸣、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症状(P<0.01),对照组可改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下肢疼痛、下肢抽筋症状(P<0.01),对改善耳鸣、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改善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P<0.05),对改善耳鸣、头晕目眩(P<0.0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改善下肢疼痛、下肢抽筋疗效相当(P>0.05)。2.BMD、实验室指标比较:(1)BMD:治疗组BMD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BM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间治疗后BMD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25-OH-D:两组25-OH-D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疗效相当(P>0.05)。(3)E2、FSH:治疗组E2较治疗前升高、FSH较治疗前降低(P<0.01);对照组E2、FSH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对改善E2、FSH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经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经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安全性指标:本研究过程中两组受试者未有异常安全性指标。结论:1.导师认为,PMOP的发病尤以肝、肾二脏气血、精血、阴阳、经络、脏腑的“失和”为主要原因。2.益肾养肝健骨方是导师基于“和畅思想”在左归丸的基础上化裁而出,其旨在以“补”“活”“化”“疏”之法,使气血、精血、阴阳、经络、脏腑和畅,从而改善PMOP,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益肾养肝健骨方联合骨营养补充剂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背下肢疼痛、腰背酸软无力、下肢抽筋、耳鸣、头晕目眩、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症状。4.益肾养肝健骨方联合骨营养补充剂可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维生素D水平,可调节激素水平使E2升高、FSH下降。5.基于“和畅思想”以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本病,其临床疗效肯定,治疗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德尔菲法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T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防治及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骨质疏松的诊断技术、筛检工具及中医辨识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德尔菲法的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问卷构建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
        1.2 德尔菲法实施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2.2 专家基本信息
        2.3 专家对骨质疏松筛检工具的选择情况
        2.4 专家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辅助检查的选择情况
        2.5 专家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评价指标的选择情况
        2.6 专家对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辨识问卷的选择和设计
    3 讨论
        3.1 OP高风险人群的筛检与辨识
        3.2 OP高风险人群的监测与评价
        3.3 “治未病”理论及中医证候辨识研究
        3.4 中医证候表达的合理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测试优化与验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OP高风险人群筛检问卷的实施
        1.2 诊断标准
        1.3 数据管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的可行性
        2.2 筛检问卷的信度评价
        2.3 筛检问卷的效度评价
        2.4 中医证候得分情况
        2.5 中医证候辨识工具判别效果
        2.6 OSTA和IOF测试题判别效果
    3 讨论
        3.1 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用强
        3.2 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判别效果较好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临床实践应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年龄与性别
        2.2 身高、体重与体重指数
        2.3 舌象特征
        2.4 脉象特征
        2.5 SF-36得分
        2.6 VAS疼痛得分
        2.7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的实践应用
    3 讨论
        3.1 OP的危险因素和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
        3.2 中医证候特征可辨识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
        3.3 OP高风险人群的舌脉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结语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1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示范研宄调查问卷
附录2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治未病”千预技术示范研究筛查问卷
附录3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测试题
科技查新报告

(2)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来源及选择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骨密度检测
        2.3 中医辨证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各阶段一般资料
        1.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1.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1.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2 骨密度比较
        2.1 各阶段骨密度比较
        2.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2.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2.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3 主要症状比较
        3.1 各阶段主要症状比较
        3.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3.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3.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4 虚证比较
        4.1 各阶段虚证比较
        4.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4.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4.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5 肾虚兼证比较
        5.1 各阶段肾虚兼证比较
        5.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5.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5.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6 常见证型比较
        6.1 各阶段常见证型比较
        6.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6.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6.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讨论
        1 一般资料的特征分析
        2 骨密度的特征分析
        3 病证结合模式下,骨量丢失阶段中医证候的特征分析
        4 创新与不足
        4.1 创新
        4.2 不足
        5 小结
第二部分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 的关联性分析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与耗材
        1.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1.3 主要仪器
        2 研究对象的筛选和资料收集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分组依据及说明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
        3.2 骨密度检测
        3.3 血样采集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3.5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样本量估算
        6 质量控制
        7 伦理审查
    结果
        1 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性分析
        1.1 基本情况
        1.2 骨密度比较
        1.3 CLCF1表达水平与证型的关联性分析
        2 CLCF1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性分析
        2.1 基本情况
        2.2 CLCF1与骨量丢失的关联性分析
        2.3 CLCF1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3 CLCF1与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4 CLCF1与生活习惯、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的关联性分析
        2 CLCF1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3 创新与不足
        3.1 创新
        3.2 不足
        4 小结
第三部分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 细胞系来源
        2 主要试剂与材料
        2.1 主要试剂与耗材
        2.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2.3 主要仪器
        3 方法
        3.1 细胞培养和细胞传代
        3.2 CLCF1基因的敲除
        3.3 sgRNA活性检测
        3.4 CLCF1基因的过表达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3.6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3.7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3.8 细胞增殖实验
        3.9 细胞侵袭实验
        3.10 细胞迁移实验
        3.11 细胞凋亡实验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CLCF1的过表达、敲除结果
        1.1 过表达慢病毒转染效率的检测
        1.2 CAS9 sgRNA活性检测结果
        1.3 CLCF1调控后的mRNA表达变化
        1.4 CLCF1调控后蛋白表达变化
        1.5 CLCF1调控后蛋白含量变化
        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的影响
        2.1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mRNA表达的影响
        2.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CLCF1对OPG、RANKL蛋白含量的影响
        3 CLCF1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1 CLCF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CLCF1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3.3 CLCF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
        1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
        2 CLCF1对IFNα、IFNγ的影响
        3 慢病毒载体、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及THP-1 细胞系的选择
        4 CLCF1对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
        5 创新与不足
        5.1 创新
        5.2 不足
        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提取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1.6 发表偏倚检测
    1.7 系统评价软件
2.结果
    2.1 文献检索路线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
    2.3 质量评价
    2.4 纳入文献的分析结果
    2.5 亚组分析
    2.6 敏感性分析
    2.7 发表性偏倚识别
3 讨论
    3.1 补肾壮骨汤中常见的中药及方解
    3.2 补肾壮骨汤在骨相关疾病临床中的应用
    3.3 每个结局指标的意义
    3.4 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前景
    3.5 本META研究存在的不足
    3.6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基于TMT技术筛选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骨质疏松症与阳虚、阴虚体质的Meta分析
    1.方法
        1.1 检索及其策略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资料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
        2.3 荟萃分析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的筛选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受试者来源
        1.2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1.3 体质判定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实验试剂和耗材
        1.7 实验设备
        1.8 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 SDS-PAGE电泳
        2.2 质谱分析
        2.3 阳虚体质OP的差异蛋白及分析
        2.4 阴虚体质OP差异蛋白功能及通路注释分析
        3.讨论
        3.1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适用性和意义
        3.2 阳虚体质及阴虚OP患者血清中差异蛋白机制分析
        3.3 RNA转运与阳虚体质OP的相关性
        3.4 自噬与阴虚体质OP的相关性
    实验二 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血清中主要差异蛋白的ELISA验证
        1.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及选择
        1.2 验证指标的选择
        1.3 实验材料
        1.4 实验准备
        1.5 实验步骤
        1.6 标准曲线及曲线公式的获取
        1.7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阳虚体质OP差异蛋白的验证
        2.2 阴虚体质OP差异蛋白的验证
        3.讨论
        3.1 筛选阳虚及阴虚体质OP血清中生物学标志物的意义
        3.2 差异蛋白的分析
        3.3 小结
第三部分 结语
    1.结论
    2.本研究的创新点
    3.存在的问题
    4.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体质学说及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骨质疏松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操作性定义及理论基础
    四、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问题的构建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第三部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证据综合
    一、基于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综合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二、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三、基于相关文献的证据综合
        1、研究目的
        2、文献内容分析
        3、讨论
第四部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最终形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第五部分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AGREE II指南评价表
    附录二 GRADE证据分级系统
    附录三 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四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
综述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1 临床表现
        1.1.1 疼痛:
        1.1.2 腰膝酸软:
        1.1.3 脊柱变形:
        1.1.4 骨折:
        1.1.5 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诊断
        1.2.1 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
        1.2.2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
        1.2.3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1.2.4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
2 中医学的病因病机
    2.1 病因
        2.1.1 禀赋因素:
        2.1.2 年龄与性别因素:
        2.1.3 体质因素:
        2.1.4 饮食失宜:
        2.1.5 起居失常:
        2.1.6 劳逸失度:
        2.1.7 情志失和:
        2.1.8 其他因素:
    2.2 病机
        2.2.1 肾精亏虚:
        2.2.2 肝郁血虚:
        2.2.3 脾胃虚弱:
        2.2.4 血瘀气滞:
3 治疗原则
4 辨证施治
    4.1 肾阳虚证
    4.2 肝肾阴虚证
    4.3 脾肾阳虚证
    4.4 肾虚血瘀证
    4.5 脾胃虚弱证
    4.6 血瘀气滞证
5 临床推荐意见
    5.1 基础措施
        5.1.1 保持适度、规律的肌力锻炼和康复治疗:
        5.1.2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摄入营养均衡膳食:
        5.1.3 保证充足、适度的日照:
        5.1.4 充足的钙摄入对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
        5.1.5 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3,23]:
    5.2 中西药联合治疗注意事项
    5.3 持续关注中药安全
    5.4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5.5 骨质疏松性疼痛中医药处理优势
6 临床疗效评价与监测
    6.1 中医证候
    6.2 骨转换标志物
    6.3 激素
    6.4 全身骨密度及定量CT(QCT)
    6.5 骨折发生率
    6.6 生存质量综合评价
7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
    7.1 未病先防
        7.1.1 顺应天时,适度运动:
        7.1.2 饮食有节,营养均衡:
        7.1.3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7.1.4 精神内守,调畅情志:
    7.2 既病防变
        7.2.1 早期治疗,延缓进展:
        7.2.2 改善环境,预防跌倒:
    7.3 瘥后防复
        7.3.1 功能锻炼,量力而行:
        7.3.2 形神合一,心理健康:
        7.3.3 长期治疗,定期复诊:
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名)

(7)南昌市青云谱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述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青云谱区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2.1.1 调查对象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调查表的内容及调查实施
        2.1.5 体格检查
        2.1.6 骨密度的测定
        2.1.7 诊断标准
        2.1.8 调查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学处理
    2.2 不同治疗方法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2.2.1 病例来源
        2.2.2 研究分组
        2.2.3 治疗方法
        2.2.4 疗效观察
        2.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青云谱区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危险因素分析
        3.1.1 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及一般情况
        3.1.2 南昌市青云谱区40 岁以上社区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
        3.1.3 男性居民的危险因素分析
        3.1.4 女性居民的危险因素分析
    3.2 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
        3.2.1 一般临床资料
        3.2.2 三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
        3.2.3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PINP变化
        3.2.4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β-CTX结果
        3.2.5 三组治疗后新发脆性骨折的比例
        3.2.6 三组临床疗效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4.1.1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现状
        4.1.2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分析
    4.2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5.2.1 不足
        5.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证素及诊疗信息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基本情况分析
        3.3 住院费用情况分析
        3.4 中医诊断情况分析
    4 讨论
        4.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西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4.2 骨质疏松性骨折情况分析
        4.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科室分布特点
        4.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卫生经济学讨论
        4.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
结语
不足与展望
    1 本研究不足之处
    2 展望
致谢信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9)加味左归丸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纳入资料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方法
    2.2 随机分组
    2.3 治疗方法
3 疗效观察和安全性检测
    3.1 疗效观察指标
    3.2 安全性检测
4 疗效评价标准
    4.1 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4.3 疼痛评分VAS
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观察评价
        2.1 BMD
        2.2 BGP和1,25-(OH2)D_3
        2.3 生化指标
        2.4 疼痛评分VAS
        2.5 中医证候积分
        2.6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7 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价
        2.8 安全性分析
    3 结果分析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PMOP的认识
    2 西医学对PMOP的认识
    3 钙剂和骨化三醇对PMOP的治疗作用
    4 选方依据
    5 组方分析
    6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肝肾阴虚型PMOP症状量化评分表
    附录3 OP疗效评价表
    附录4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表
    附录5 视觉评分表VAS
    附录6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风险1min测试题
    附录7 骨质疏松危险评价工具SCORE
致谢

(10)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四、研究内容
    五、观察指标
    六、疗效判定标准
    七、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二、立方依据
    三、阳性对照组选择依据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中医辨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德尔菲法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中医证候辨识工具构建及应用研究[D]. 孙继高.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2]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D]. 李健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补肾壮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D]. 王顺谱.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TMT技术筛选阳虚和阴虚体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D]. 黄睿.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循证护理方案的构建[D]. 王婕.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6]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20)[J]. 葛继荣,王和鸣,郑洪新,罗毅文,王金榜,赵咏芳,万小明,卢敏,何承建,董忠,周红军,李刚,孙善斌,林晓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12)
  • [7]南昌市青云谱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D]. 胡俊. 南昌大学, 2020(08)
  • [8]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证素及诊疗信息挖掘研究[D]. 魏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加味左归丸对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寒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10]益肾养肝健骨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欧飞微.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