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尿素包合法分离橡胶籽油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超[1](2021)在《紫苏油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文中提出紫苏是一种一年生的植物,我国拥有丰富的紫苏资源,其籽可以榨油,从油中提取开发的有效成分在医药、保健和化妆品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紫苏油中主要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亚油酸和α-亚麻酸,α-亚麻酸对抵抗癌症、调节血脂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论文以自制的紫苏油混合脂肪酸乙酯为原料(α-亚麻酸乙酯含量为62.52%)。对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PUFAs EE)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含量更高的α-亚麻酸乙酯,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以自制的紫苏油混合脂肪酸乙酯(FAEE)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对PUFAs EE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即混合FAEE与尿素质量比1:3,尿素与乙醇质量比1:3,尿包时间24 h,最终α-亚麻酸乙酯含量由62.52%提升至89.51%,得率为22.14%。分离纯化后的样品经GC-FID定性分析表明主要由α-亚麻酸乙酯组成。(2)以自制的紫苏油混合脂肪酸乙酯为原料,采用中压制备型液相色谱法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乙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进样量0.2 m L,进样浓度100%,洗脱剂类型甲醇:乙醇=96:4,在这种条件下,α-亚麻酸乙酯含量达到最大值88.13%,得率为10.13%。(3)对紫苏油和紫苏油混合脂肪酸乙酯进行质量评价,并比较其体外抗过敏抑制作用和运用烘箱法对两者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紫苏油在乙酯化前后各项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增加,酸值、过氧化值、皂化值减小。混合脂肪酸乙酯透明质酸酶抑制率、氧化稳定性均大于紫苏油。(4)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混合脂肪酸乙酯粗品中五种不同脂肪酸乙酯。通过比较脂肪酸乙酯、各种溶剂的极性和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的不同,调整不同溶剂的展开剂比例,找出最佳展开比例为: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8:2.5:1)。
唐佳芮,魏冰,石珊珊[2](2020)在《α-亚麻酸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α-亚麻酸属n-3系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血压、改善心血管疾病、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组织、预防过敏性疾病、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延缓衰老等功能。目前,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尿素包合法、低温冷冻结晶法、分子蒸馏法、银离子络合法、柱层析法、β-环糊精包合法及耦合法。综述了α-亚麻酸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分离纯化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可看出,单一的分离纯化方法由于其各自的弊端很难得到高纯度的α-亚麻酸,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分离纯化技术耦合是获得高纯度α-亚麻酸的有效途径。
申颖[3](2020)在《亚麻油的改性及其在生物基增塑剂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亚麻籽在我国广泛种植,其产物亚麻油(胡麻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油脂。本论文以亚麻油为原料,进行技术应用与食品生产两方面的应用研究,一方面用细胞催化亚麻油的无溶剂环氧化,生成环氧亚麻油与马来酸酐热聚形成环氧树脂低聚物即生物基增塑剂。另一方面利用自产脂肪酶水解亚麻油,分离提纯高附加值产品亚麻酸。本课题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油为原料,应用一种无溶剂细胞催化的方法环氧亚麻油,其中的细胞催化来自于实验室发酵自制的Candida sp.99-125菌体,此菌体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已发现具有强酯化活力弱水解活力的特性,极大限度降低反应过程中副反应水解反应的发生。研究了不同酶的环氧效果、菌体环氧化的条件优化及菌体对不同种类油脂的环氧效果,得出亚麻油环氧过程的最优条件为:一次性添加酶,酶量为30%,过氧化氢添加量为过氧化氢与亚麻油中双键的摩尔比为1:1,过氧化氢流量为1 ml/h,油酸的添加量为2.5 m%,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长为12 h。在此条件下亚麻油的环氧转化率为72.5%,环氧值为8.7(完全环氧值12),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反应温度。合成环氧化亚麻油后,将环氧亚麻油与马来酸酐聚合形成低聚物,通过对马来酸酐添加量的优化,合成不同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的样品低聚物,以凝胶色谱测试聚合物的分子量。其中马来酸酐的最佳添加量为3%,合成聚合物的分子量范围为1000-9000。将合成的生物基增塑剂以不同比例与PVC混合,应用热性能表征如热稳定性和热重分析(TG),机械性能表征如邵氏硬度、相容性、拉伸性能、热机械性能分析(DMA)表征低聚物作为增塑剂的性能。综合各项评价表征指标选取40 phr为增塑剂的最佳添加量,通过各项热性能及机械性能的表征,验证了合成增塑剂与市售不同类型的增塑剂性能相仿,在热性能方面的指标优于市售的某些增塑剂的性能。亚麻油水解后脂肪酸组成为50%亚麻酸、20%油酸、20%亚油酸、10%饱和脂肪酸,针对亚麻酸的高附加值对其进行分离提纯。重难点在于亚麻酸、亚油酸、油酸的分离,三种脂肪酸分别为十八碳三烯酸、二烯酸、一烯酸,各相差一个双键,分子量上相差2,凝固点相差10℃以内。针对这些特性对分子蒸馏法、层析法、尿素包合法、冷冻结晶法四种方法进行验证。试验过现有分离方法后优选出最佳方法为层析法,将银离子硅胶固定化后,在银离子比双键摩尔比为1:1,银化硅胶活化时间为12 h,洗脱液为2%、5%、7%丙酮正己烷溶液时,最高纯度亚麻酸达到100%,纯度为80%以上亚麻酸的总回收率为 82%。
刘速速[4](2020)在《神经酸的提取纯化及对脑脊髓炎小鼠髓鞘损伤修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神经酸是大脑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修复和再生受损的神经组织。而元宝枫籽中神经酸含量为5-6%,是可实现神经酸量产的新资源。本文就元宝枫油的提取、神经酸的分离纯化及对小鼠脑脊髓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亚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提取元宝枫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粉碎粒度60目,40℃下萃取150 min,萃取4次,元宝枫籽油的得率为32.41%。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析表明,元宝枫油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神经酸含量为5.15%。2、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分子蒸馏法(MD)、尿素包合法(UC)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Pre-HPLC)纯化神经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蒸馏温度145℃,真空度0.01 mbar,神经酸纯度为23.4%;在一级分子蒸馏的基础上,进行了六级分子蒸馏,神经酸纯度为40.2%;尿素包合在尿脂比1.5,包合温度-14℃,包合13.5 h的条件下,神经酸纯度为15.8%;将分子蒸馏法与尿素包合法相结合,神经酸纯度为60.45%;将纯化后的神经酸通过Pre-HPLC法进行纯化,最终神经酸纯度为95.8%。3、选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为动物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97mg/kg、394mg/kg、788 mg/kg神经酸,药物组灌胃6mg/kg醋酸泼尼松,正常组和EAE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表明:神经酸对小鼠记忆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神经酸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髓鞘脱失症状,提高NQO1,Nrf2和HO-1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SOD和CAT活性,降低ROS和TBAR水平,同时增加了抗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并降低了促炎因子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神经酸改变了体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了抗炎微环境。
姚静雯[5](2019)在《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纯化》文中指出亚油酸和棕榈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在预防癌症、治疗心血管疾病、延缓衰老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营养、医疗保健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为了得到高含量的亚油酸和棕榈油酸,采用不同的提纯工艺对红花籽油中的亚油酸及沙棘果油中的棕榈油酸进行分离纯化,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选用亚油酸含量为75%左右的红花籽油为原料。利用NaOH进行皂化反应,H2SO4进行酸化处理,并对反应过程中的碱用量、醇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酸用量等因素进行了探究。皂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油脂:浓度5%乙醇水溶液(w/w)=1:3,NaOH的量按皂化当量的1.1加入,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此时皂化反应基本完成;酸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H2SO4的加入量为加入NaOH量的1.1倍,酸化温度80℃,此时酸值在192.50 mgKOH/g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完成。红花籽油经皂化酸化处理后,脂肪酸的得率为85.41%。然后,以红花籽油经过皂化酸化反应后得到的混合脂肪酸为原料,采用冷冻结晶法进行分离,考察了溶剂种类(甲醇、乙醇、丙酮)、溶油质量比、冷冻时间、冷冻温度四个因素对亚油酸含量及其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脂肪酸:乙醇(w/w)=1:1,冷冻温度-20℃,冷冻时间4 h,得到的亚油酸含量为78.81%,收率为91.34%。最后,利用尿素包合法对混合脂肪酸进行分离。考察了尿素用量、溶剂种类(甲醇、乙醇)、乙醇用量、加热时间、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包合次数对产物的碘值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用量是影响亚油酸纯度和收率的主要因素。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用量为混合脂肪酸质量的1.52倍,溶剂用量为尿素的4倍,包合温度-5℃,包合时间8 h,包合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亚油酸的含量可从76.98%提高到92.30%。以沙棘果油分离纯化棕榈油酸。用甲酯化降低沙棘果油的酸值,然后采用酯交换的方法制备混合脂肪酸甲酯,其中KOH用量占油脂质量分数的1%,甲醇用量为油脂质量分数的3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 h,此时混合脂肪酸甲酯的收率为87.10%。之后在回流比为15、塔顶操作压力40 Pa的真空条件下,减压精馏可获得C16的脂肪酸甲酯产品,含量在98%。其中脂肪酸甲酯中棕榈油酸甲酯含量为44.64%,棕榈酸甲酯的含量为53.43%。再对所得C16甲酯进行压滤,考察了溶剂用量、冷冻温度、压力、加压时间对棕榈油酸甲酯纯度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压滤参数:C16甲酯:乙醇(w/w)=1:2,结晶温度为5℃,压滤压力7 MPa,加压时间60 s,经过三次压滤操作,棕榈油酸甲酯的含量高达92.18%。综上所述,分别通过冷冻结晶法和尿素包合法对红花籽油制备的混合脂肪酸进行了分离纯化,亚油酸的含量分别可达到78.81%,92.30%;通过减压蒸馏和压滤的方法对沙棘果油制备的混合脂肪酸甲酯进行分离纯化,棕榈油酸的含量可达到92.18%。
熊欢[6](2019)在《亮斑扁角水虻油脂提取、分离及回收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种营腐食性昆虫,亮斑扁角水虻(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剩余物能力强,饲养成本低,富含油脂,是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昆虫。本文主要研究匀浆法提取黑水虻幼虫油脂、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不饱和脂肪酸、酸解浸出法回收脂肪酸和尿素三个连续且完整的工艺过程,为黑水虻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匀浆法提取黑水虻幼虫油脂,比较匀浆前后的黑水虻细胞电镜图和虫渣红外图,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溶剂类型、溶剂配比、固液比、含水量、转速、时间等因素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匀浆法提取黑水虻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石油醚:异丙醇=5:3,固液比1:4,匀浆转速10000 rpm,时间1 min,油脂提取率为75.92%。考察高速分散器转速和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建立匀浆萃取法提取黑水虻油脂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不同转速下的匀浆速率常数。(2)采用尿素包合法对黑水虻油脂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尿素/混合脂肪酸、乙醇/尿素、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包合次数等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尿素/混合脂肪酸(m/m)为2:1,乙醇/尿素(v/m)为8:1,包合温度0℃,包合时间18 h,包合3次时,不饱和脂肪酸纯度由42.20%提高到80.89%,收率为36.33%。比较尿素包合前后油脂的感官指标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包合后黑水虻油脂颜色变浅,气味变淡,凝固点降低,黏度变小,液体流动性增强,酸值、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均增大,官能团和热稳定性也发生改变。(3)采用酸解浸出法溶解尿素包合物并分离回收其中的脂肪酸和尿素,研究溶解温度、固液比、结晶温度等因素对回收率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分离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溶解温度为69℃,固液比为1.65:1,结晶温度为7.5℃时,模拟回收率为92.86%,实际回收率为92.08%;回收的尿素纯度为98.18%,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30.10%、月桂酸19.32%、棕榈酸17.18%。
尹志刚,张同艳,费宗雷,张春霞,钱恒玉[7](2014)在《尿素与葫芦脲包合作用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分子结构角度阐述了尿素包合原理,讨论了尿素包合操作方法及其具体应用。分析了尿素包合的不同手段及其优缺点,指出单一尿素包合法在分离多不饱和脂肪酸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手段,同时探讨了尿素衍生物葫芦脲的包合作用及其应用进展。
雍梁敏[8](2014)在《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α-亚麻酸是目前功能性食品研究的热点,它与人类身体发育与健康密切相关,是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膳食中获取。天然植物油脂中α-亚麻酸含量一般偏低,欲得到纯度较高的α-亚麻酸,需要对a-亚麻酸进行富集。橡胶籽油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59.13%,a-亚麻酸含量也有16.7%,是一种优质而廉价的α-亚麻酸来源。本研究利用正己烷提取橡胶籽仁中橡胶籽油,研究其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经皂化后得到混合脂肪酸,并利用各种分离纯化技术对混合脂肪酸中α-亚麻酸进行提纯,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α-亚麻酸产品。1.将橡胶籽油进行皂化水解得混合脂肪酸,最佳条件为:1.0mol/L NaOH乙醇溶液、温度60℃,v(混合脂肪酸)/v(NaOH乙醇溶液)为1:5,皂化40min,皂化液放在冰箱上层静置12h。制得的混合脂肪酸色泽较浅,呈浅黄色。α-亚麻酸含量达16.7%,亚油酸含量达41.42%。2.以混合脂肪酸为原料,低温冷冻结晶法分离PUFA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正己烷,混合脂肪酸/正己烷(m/v)为1:10,结晶温度为-70℃,冷冻时间为1.5h,固液分离方式为-18℃冷冻离心3min。最佳条件下,脂肪酸Ⅰ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8.67%,PUFA含量由原来的58.12%提高到71.52%。3.采用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a-亚麻酸。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双溶剂冷冻结晶工艺条件为:以乙腈和丙酮为混合溶剂,乙腈/丙酮(v/v)为4:6,混合脂肪酸/乙腈与丙(m/v)为1:15、冷冻结晶时间为10h,固液分离方式为-18℃、7000r/min冷冻离心3min。最佳条件下,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含量由16.32%提高到31.52%,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达98.28%。4.以脂肪酸Ⅰ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二次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乙腈与丙酮朋旨肪酸Ⅰ(v/m),乙腈/丙酮(v/v),冷冻时间为试验因素,α-亚麻酸含量为响应值,进行中心组合实验,结果表明:以乙腈和丙酮为混合溶剂,乙腈与丙酮/脂肪酸Ⅰ(v/m)为18:1,乙腈/丙酮(v/v)为1.5:1,冷冻时间为9h,固液分离方式为-18℃、7000r/min冷冻离心3min。在该条件下,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达45.41%。5.以脂肪酸Ⅰ为原料,尿素包合法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最佳条件为:脂肪酸Ⅰ/尿素/尿素包合介质为1:4:12(m/m/v),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12h。最佳条件下,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达36.15%,亚油酸含量达61.66%。6.利用硝酸银络合萃取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得到了纯度达94.99%的α-亚麻酸。
梁先长,李加兴,田向荣,胡平平,黄寿恩,黄诚[9](2011)在《尿素包合法纯化火棘籽油亚油酸与鲨烯工艺》文中认为以火棘籽油为原料,采用尿素包合法对其亚油酸进行纯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柱层析分离出鲨烯。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GC-MS)分析方法,研究尿素包合过程中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及火棘籽油、尿素和乙醇之间的配比等因素对亚油酸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棘籽油在原料:尿素:乙醇=1:2:6(g/g/mL)、-5℃条件下包合12h,其亚油酸纯度从38.40%提高到68.55%,回收率达72.23%;纯化后的火棘籽油再经柱层析分离得到鲨烯,纯度达98.16%。
何美莹,李国华,李海泉[10](2010)在《关于云南橡胶种子油食用开发现状与思考》文中认为简述橡胶种子油研发历史,证实橡胶种子油是一种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明确的优质油资源;分析了橡胶种子油一直未能实现食用油开发的原因;提出了橡胶种子油食用开发还需要完成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展现了橡胶种子油食用开发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好的前景。
二、尿素包合法分离橡胶籽油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素包合法分离橡胶籽油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论文提纲范文)
(1)紫苏油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紫苏概述 |
1.1.1 紫苏简介 |
1.1.2 紫苏油简介 |
1.2 α-亚麻酸简介 |
1.2.1 α-亚麻酸理化性质 |
1.2.2 α-亚麻酸来源 |
1.2.3 α-亚麻酸含量测定 |
1.2.4 生物活性 |
1.2.4.1 预防心血管疾病 |
1.2.4.2 抗过敏活性 |
1.2.4.3 抗肿瘤作用 |
1.2.4.4 抗氧化作用 |
1.2.4.5 抗炎作用 |
1.2.4.6 其他功能特性 |
1.3 不饱和脂肪酸相关分离纯化技术 |
1.3.1 尿素包合法 |
1.3.2 低温冷冻结晶法 |
1.3.3 银离子络合萃取法 |
1.3.4 吸附柱层析 |
1.3.5 分子蒸馏技术 |
1.3.6 超临界CO_2萃取法 |
1.3.7 环糊精包合技术 |
1.3.8 中压制备液相色谱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2 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α-亚麻酸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混合脂肪酸乙酯的制备 |
2.2.2 尿素包合法 |
2.2.2.1 尿素包合法纯化 α-亚麻酸乙酯(ALAEE)单因素实验 |
2.2.2.2 尿素包合法纯化 ALAEE 响应面实验 |
2.3 α-亚麻酸的检测 |
2.4 统计分析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5.2 单因素实验结果 |
2.5.3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3 中压制备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亚麻酸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树脂活化 |
3.2.2 中压制备型液相色谱法纯化α-亚麻酸乙酯单因素实验 |
3.2.3 中压制备型液相色谱法纯化α-亚麻酸乙酯响应面设计 |
3.3 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C18 层析柱洗脱曲线 |
3.4.2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4.3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α-亚麻酸乙酯活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理化性质的测定 |
4.2.2 抗氧化能力测定 |
4.2.3 体外抗过敏实验 |
4.2.3.1 评价标准 |
4.2.3.2 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率的测定 |
4.2.4 混合脂肪酸乙酯的薄层鉴别 |
4.3 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 |
4.4.2 抗氧化性测定结果 |
4.4.3 透明质酸酶体外抑制试验 |
4.4.4 混合脂肪酸乙酯的薄层鉴别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α-亚麻酸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尿素包合法 |
2 低温冷冻结晶法 |
3 分子蒸馏法 |
4 银离子络合法 |
5 柱层析法 |
6 β-环糊精包合法 |
7 耦合法 |
3 结束语 |
(3)亚麻油的改性及其在生物基增塑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亚麻油简介 |
1.2 α-亚麻酸简介 |
1.3 增塑剂概况 |
1.4 植物油环氧化方法概况 |
1.5 植物油基环氧树脂合成概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二章 环氧亚麻油的合成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4 实验结果及讨论 |
2.4.1 不同种类的酶 |
2.4.2 红外分析 |
2.4.3 菌体的分析及条件优化 |
2.4.4 水解游离脂肪酸的酯化 |
2.4.5 菌体催化不同油脂的环氧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环氧亚麻油低聚物合成与性能测试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4 实验结果及讨论 |
3.4.1 不同顺酐添加量 |
3.4.2 凝胶色谱分析 |
3.4.3 样品制备压片时间 |
3.4.4 热稳定性 |
3.4.5 邵氏硬度 |
3.4.6 拉伸性能 |
3.4.7 动态热机械分析 |
3.4.8 热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纯度亚麻酸的制备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尿素包合法 |
4.4.2 冷冻结晶 |
4.4.3 分子蒸馏 |
4.4.4 银离子层析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成果及文章 |
导师和作者简介 |
附件 |
(4)神经酸的提取纯化及对脑脊髓炎小鼠髓鞘损伤修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元宝枫概述 |
1.1.1 元宝枫叶 |
1.1.2 元宝枫翅果 |
1.1.3 元宝枫籽油 |
1.2 神经酸的现状 |
1.2.1 神经酸的功能 |
1.2.2 神经酸的来源 |
1.2.3 元宝枫油的提取 |
1.2.4 神经酸的分离纯化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1.3.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动物 |
2.1.3 实验试剂与药品 |
2.1.4 实验仪器或设备 |
2.2 元宝枫油的提取 |
2.2.1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元宝枫油 |
2.3 神经酸的分离纯化 |
2.3.1 分子蒸馏技术纯化神经酸 |
2.3.2 尿素包合法纯化神经酸 |
2.3.3 分子蒸馏结合尿素包合法 |
2.3.4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神经酸 |
2.4 神经酸对脑脊髓炎小鼠的影响 |
2.4.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4.2 EAE模型建立 |
2.4.3 体重和神经功能的评分 |
2.4.4 标本采集 |
2.4.5 水迷宫实验 |
2.4.6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
2.4.7 固绿髓鞘染色(LFB染色) |
2.4.8 电镜观察 |
2.4.9 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
2.4.10 生物化学实验 |
2.4.11 血清炎症因子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亚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元宝枫油的工艺优化结果 |
3.1.1 单因素实验 |
3.1.2 正交实验 |
3.1.3 GC-MS分析结果 |
3.2 分子蒸馏技术纯化神经酸的结果 |
3.2.1 单因素实验 |
3.2.2 响应面实验 |
3.3 尿素包合法纯化神经酸的结果 |
3.3.1 单因素实验 |
3.3.2 响应面实验 |
3.4 分子蒸馏结合尿素包合法纯化神经酸的结果 |
3.5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神经酸的结果 |
3.6 神经酸对脑脊髓炎小鼠的影响 |
3.6.1 临床表现 |
3.6.2 神经酸对小鼠体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
3.6.3 水迷宫实验 |
3.6.4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
3.6.5 固绿髓鞘染色(LFB染色) |
3.6.6 小鼠脊髓电镜 |
3.6.7 免疫组织化学 |
3.6.8 神经酸对EAE小鼠脑内TBARS、ROS、CAT、SOD活性的影响 |
3.6.9 神经酸对EAE小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3.6.10 神经酸对EAE小鼠作用机制的讨论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5)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纯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油脂简介 |
1.2 脂肪酸简介 |
1.2.1 饱和脂肪酸 |
1.2.2 单不饱和脂肪酸 |
1.2.3 多不饱和脂肪酸 |
1.3 研究现状 |
1.3.1 结晶分离法 |
1.3.2 尿素包合法 |
1.3.3 分子蒸馏法 |
1.3.4 银离子络合法 |
1.3.5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 |
1.3.6 脂肪酶富集法 |
1.3.7 减压精馏 |
1.4 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目的与意义 |
1.4.2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二章 红花籽油制备混合脂肪酸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原料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实验原理 |
2.3.2 红花籽油粗脂肪酸的制备 |
2.3.3 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
2.3.4 原料和脂肪酸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4.1 碱用量对皂化反应的影响 |
2.4.2 乙醇用量对皂化反应的影响 |
2.4.3 温度对皂化反应的影响 |
2.4.4 反应时间对皂化反应的影响 |
2.4.5 酸化反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冷冻结晶法分离不饱和脂肪酸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原料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实验原理 |
3.3.2 静置冷冻 |
3.3.3 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 |
3.3.4 脂肪酸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水占溶剂比对脂肪酸分离的影响 |
3.4.2 冷冻温度对脂肪酸分离的影响 |
3.4.3 冷冻时间对脂肪酸分离的影响 |
3.4.4 溶剂种类对脂肪酸分离的影响 |
3.4.5 醇油质量比对脂肪酸分离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尿素包合法分离不饱和脂肪酸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原料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实验原理 |
4.3.2 尿素包合法富集多不饱和脂肪酸 |
4.3.3 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
4.3.4 脂肪酸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1 溶剂种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4.4.2 尿素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4.4.3 溶剂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4.4.4 加热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4.4.5 包合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4.4.6 包合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4.4.7 包合次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沙棘果油提纯不饱和脂肪酸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材料 |
5.2.2 仪器与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沙棘果油制备脂肪酸甲酯 |
5.3.2 初步精馏 |
5.3.3 压滤操作分离提纯棕榈油酸甲酯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4.1 沙棘果油制备的脂肪酸甲酯 |
5.4.2 混合脂肪酸甲酯精馏 |
5.4.3 压滤操作分离提纯棕榈油酸甲酯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亮斑扁角水虻油脂提取、分离及回收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黑水虻概述 |
1.1.1 黑水虻的研究背景 |
1.1.2 黑水虻的生理特性 |
1.1.3 黑水虻的营养价值 |
1.1.4 黑水虻的开发应用前景 |
1.2 动植物油脂的提取技术 |
1.2.1 水酶法 |
1.2.2 超临界萃取法 |
1.2.3 压榨法 |
1.2.4 索氏抽提法 |
1.2.5 匀浆法 |
1.3 黑水虻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分离方法 |
1.3.1 不饱和脂肪酸 |
1.3.2 不饱和脂肪酸分离方法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6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章 匀浆法提取黑水虻油脂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黑水虻鲜虫含水量的测定 |
2.2.2 黑水虻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2.2.3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2.2.4 匀浆法提取黑水虻油脂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扫描电镜分析 |
2.3.2 红外光谱分析 |
2.3.3 溶剂类型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
2.3.4 溶剂配比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
2.3.5 含水量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
2.3.6 固液比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
2.3.7 匀浆转速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
2.3.8 黑水虻油脂提取的动力学研究 |
2.4 小结 |
第3章 尿素包合法富集黑水虻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游离脂肪酸的制备 |
3.2.2 尿素包合法分离不饱和脂肪酸 |
3.2.3 包合结晶物的观察 |
3.2.4 尿素包合前后油脂感官指标及理化性质的测定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尿素/混合脂肪酸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3.3.2 乙醇/尿素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3.3.3 包合温度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3.3.4 包合时间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3.3.5 包合次数对不饱和脂肪酸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
3.4 尿素包合次数对结晶物的影响 |
3.5 尿素包合前后油脂的比较 |
3.5.1 组成及含量 |
3.5.2 感官指标 |
3.5.3 酸值、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 |
3.5.4 官能团 |
3.5.5 热稳定性 |
3.6 小结 |
第4章 尿素与脂肪酸的分离回收工艺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直接浸出法 |
4.2.2 酸解浸出法 |
4.2.3 回收率的计算 |
4.2.4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 |
4.2.5 回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溶剂的选择 |
4.3.2 两种方法比较 |
4.3.3 响应曲面优化 |
4.3.4 溶解温度和固液比对回收率的影响 |
4.3.5 溶解温度和结晶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 |
4.3.6 固液比和结晶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 |
4.3.7 模型的验证 |
4.4 回收物的测定 |
4.4.1 尿素 |
4.4.2 脂肪酸 |
4.5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尿素与葫芦脲包合作用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尿素包合作用 |
1.1尿素结构与包合原理 |
1.2尿素包合分离长链脂肪族化合物的原理 |
1.3尿素包合的应用 |
1.4尿素包合手段的发展 |
2衍生化合物葫芦脲的包结作用 |
2.1葫芦脲的结构及其包结原理 |
2.2葫芦脲包结作用的应用 |
3结论 |
(8)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综述 |
1.1 橡胶籽的概述 |
1.2 橡胶籽油研究概述 |
1.2.1 化指标及特性 |
1.2.2 脂肪酸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 |
1.2.3 橡胶籽油的开发利用 |
1.3 混合脂肪酸制备方法概述 |
1.3.1 连续高压逆流水解法 |
1.3.2 中压加热水解法 |
1.3.3 常压催化水解法 |
1.3.4 酶促水解法 |
1.3.5 皂化-酸解法 |
1.4 不饱和脂肪酸研究概况 |
1.4.1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 |
1.4.2 PUFA的生理功能 |
1.5 PUFA的富集方法 |
1.5.1 尿素包合法 |
1.5.2 低温结晶法 |
1.5.3 分子蒸馏法 |
1.5.4 硝酸银络合萃取法 |
1.5.5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 |
1.5.6 β-环糊精包合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的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橡胶籽油理化性质测定 |
2.2.2 脂肪酸甲酯化及气相色谱条件 |
2.2.3 橡胶籽油的皂化水解的研究 |
2.2.4 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
2.2.5 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2.2.6 二次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2.2.7 尿素包合法纯化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2.2.8 硝酸银络合萃取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3. 实验结果 |
3.1 原料橡胶籽油理化性质分析 |
3.2 原料橡胶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
3.3 橡胶籽油的皂化水解的研究 |
3.3.1 皂化介质对皂化效果的影响 |
3.3.2 皂化剂比例对皂化效果的影响 |
3.3.3 皂化温度对皂化效果的影响 |
3.3.4 皂化时间对皂化效果的影响 |
3.3.5 其他因素对橡胶籽油皂化的影响 |
3.4 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
3.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4.2 冷冻结晶前后橡胶籽油中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变化 |
3.5 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3.5.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5.2 正交试验分析 |
3.6 二次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3.6.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6.2 响应面法实验设计 |
3.7 尿素包合法纯化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3.7.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3.7.2 尿素包合前后橡胶籽油中脂肪酸相对含量变化 |
3.8 硝酸银络合萃取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4. 讨论 |
4.1 不同分离纯化技术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效果的比较 |
4.2 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和二次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工艺条件的比较 |
4.3 溶剂的选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4.4 经过处理的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样品的得率 |
5. 结论 |
5.1 原料橡胶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 |
5.2 橡胶籽油的皂化水解的研究 |
5.3 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
5.4 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5.5 二次双溶剂冷冻结晶法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5.6 尿素包合法分离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5.7 硝酸银络合萃取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尿素包合法纯化火棘籽油亚油酸与鲨烯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操作要点 |
1.3.2 单因素试验 |
1.3.2. 1 包合时间对亚油酸纯化效果的影响 |
1.3.2. 2 乙醇与尿素比对亚油酸纯化效果的影响 |
1.3.2. 3 包合温度对亚油酸纯化效果的影响 |
1.3.2. 4 尿素与原料比对亚油酸纯化效果的影响 |
1.3.3 尿素包合法纯化火棘籽油中亚油酸工艺优化 |
1.4 分析评价方法 |
1.4.1 纯度分析 |
1.4.1. 1 原料甲酯化处理[20] |
1.4.1. 2 色谱条件 |
1.4.1. 3 质谱条件 |
1.4.2 亚油酸回收率计算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包合时间对亚油酸纯化效果的影响 |
2.2 乙醇:尿素对亚油酸纯化效果的影响 |
2.3 包合温度对亚油酸纯化效果的影响 |
2.4 尿素与原料比对亚油酸纯化效果的影响 |
2.5 尿素包合法纯化火棘籽油中亚油酸提取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
2.5 GC-MS分析结果 |
2.5.1 原料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 |
2.5.2 原料纯化后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 |
2.5.3 鲨烯纯度分析 |
3 结论 |
(10)关于云南橡胶种子油食用开发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橡胶种子油开发历史简要回顾 |
2 橡胶种子油有食用开发的基础和价值 |
2.1 有坚实的研究基础 |
2.2 有丰富的资源基础 |
2.3 有较好的市场需求 |
2.4 营养丰富, 功能明确 |
2.5 可带动多种加工产品的高价值利用, 实现橡胶种子的高效益开发 |
2.6 可创造新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3 实现橡胶种子油产业化开发还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
3.1 亟待完成橡胶种子油食用新资源申报 |
3.2 橡胶种子油知识宣传、市场培育需要加强 |
3.3 橡胶种子采收、油脂贮存、橡胶烃去除等问题尚待突破 |
3.4 橡胶种子油相关标准有待建立 |
3.5 产业化开发还需多学科合作 |
4 橡胶种子油食用开发产业化前景展望 |
4.1 橡胶种子将从非传统油料转变为传统油料 |
4.2 橡胶种子油将成为人们日常膳食中具调节脂肪营养失衡功能的高端食用油 |
4.3 橡胶种子油将成为具明显降脂功能的专用油 |
4.4 橡胶种子油微胶囊产品将成为新型的功能食品添加剂 |
5 结语 |
四、尿素包合法分离橡胶籽油中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论文参考文献)
- [1]紫苏油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研究[D]. 张文超. 中北大学, 2021(09)
- [2]α-亚麻酸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 唐佳芮,魏冰,石珊珊. 中国油脂, 2020(08)
- [3]亚麻油的改性及其在生物基增塑剂中的应用[D]. 申颖.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4]神经酸的提取纯化及对脑脊髓炎小鼠髓鞘损伤修复的影响[D]. 刘速速.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5]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纯化[D]. 姚静雯.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6]亮斑扁角水虻油脂提取、分离及回收工艺的研究[D]. 熊欢.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7]尿素与葫芦脲包合作用的进展[J]. 尹志刚,张同艳,费宗雷,张春霞,钱恒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 [8]橡胶籽油中α-亚麻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 雍梁敏. 海南大学, 2014(06)
- [9]尿素包合法纯化火棘籽油亚油酸与鲨烯工艺[J]. 梁先长,李加兴,田向荣,胡平平,黄寿恩,黄诚. 食品科学, 2011(16)
- [10]关于云南橡胶种子油食用开发现状与思考[J]. 何美莹,李国华,李海泉. 热带农业科技,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