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

中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

一、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万柳[1](2017)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大量广泛坏死,引起其代谢、分泌、排泄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急剧严重损害,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肝损害、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多并发感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存活率低,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高。目前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根本方法,但由于费用昂贵及术后排异反应等因素,制约了肝移植的普遍开展。因此,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作为肝脏替代系统随之应运而生,起到肝移植的“桥梁”作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和血浆置换是目前治疗肝衰竭应用较广泛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技术,成人中已普遍开展,但单一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均有其各自的缺点与不足,且在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中两者联合应用的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治疗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85例急性肝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的人工肝组,人工肝组包括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组(联合组)、连续性血液净化组和血浆置换组。其中对照组30例,联合组19例,连续性血液净化组27例和血浆置换组9例。年龄1月?13岁7月,男45例,女40例。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四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比较四组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本资料所有数据经Epi Data软件录入,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与标准差;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例数与百分比;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或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检验的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后可以降低ALT、AST、TBIL、DBIL、TBA、NH3、Scr、BUN、INR、PT、APTT,升高AL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DBIL、TBA、Scr、BUN的差值(疗前值-疗后值)均大于对照组、连续性血液净化组和血浆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治疗后INR、PT、APTT的差值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人工肝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不良反应比较:联合组过敏反应、穿刺点渗血、血压下降的发生率最低(P均<0.05)。PE组过敏的发生率最高(P<0.05),CBP组堵膜发生率最高(P>0.05),PE组和CBP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P<0.05),且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P>0.05)。(3)不同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比较:85例急性肝衰竭患儿中,人工肝组55例(有效率为56.4%),其中血浆置换组9例,有效4例,有效率为44.4%;连续性血液净化组27例,有效14例,有效率51.9%;联合组19例,有效13例,有效率68.4%;对照组30例,有效11例,有效率36.7%。各组有效率比较:联合组>连续性血液净化组>血浆置换组>对照组。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内科治疗、单纯血浆置换及单纯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治疗。

高加林[2](2014)在《大黄提取物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大黄提取物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1.5g/Kg)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MSCs。SD大鼠被随机分为五组(n=10),所有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A组大鼠在D-氨基半乳糖造模后注射1ml的生理盐水;B组大鼠在D-氨基半乳糖诱导后24小时通过尾静脉注射含有1×106MSCs的1ml细胞悬液;C组大鼠在D-氨基半乳糖诱导后24小时每天一次用灌胃给予小剂量大黄液(0.25g/kg,10ml/kg),并在D-氨基半乳糖诱导后24小时尾静脉注射含有1×106MSCs的1ml细胞悬液;D组大鼠在D-氨基半乳糖诱导后24小时每天一次灌胃给予中剂量大黄液(0.5g/kg,10ml/kg),并在D-氨基半乳糖诱导后24小时尾静脉注射含有1×106MSCs的1ml细胞悬液;E组大鼠在D-氨基半乳糖诱导后24小时每天一次灌胃给予大剂量大黄液(1g/kg,10ml/kg),并在D-氨基半乳糖诱导后24小时尾静脉注射含有1×106MSCs的1ml细胞悬液。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情况、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结果表明D-Gal导致大鼠急性肝衰竭,严重损伤肝组织,成功建模。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CD90+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99%,CD45几乎不表达,表明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分离培养MSCs纯度高。从各组大鼠的生存情况看,D组能够明显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功能检测结果表明,B、C、D及E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血浆氨等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大鼠肝功能各项指标下降速率最快,改善效果最明显,较B、C及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D组大鼠的改善情况较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治疗组也有一定的改善,但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肝脏组织病理评分结果可以看出,D组大鼠肝脏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治疗组也有一定的减轻,但与A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增殖结果表明,B、C、D及E组大鼠细胞增殖明显增多,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有更多的增殖数目,较B、C及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黄能够改善肝脏炎症内环境,促进MSCs移植后细胞增殖,提高MSCs移植的治疗效果。中剂量的大黄联合MSCs移植治疗,对肝衰竭大鼠肝损伤病理学改变、肝功能各项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大黄和MSCs的联合治疗可以促进肝衰竭导致的肝损伤后的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对于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盛棋跃[3](2012)在《血浆置换治疗恩替卡韦抗病毒基础上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恩替卡韦抗病毒基础上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取76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组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其中38例HBV-ACLF患者为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及恩替卡韦0.5mg/d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38例HBV-ACLF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恩替卡韦0.5mg/d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随访1年,治疗组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8.9%、76.3%和71.1%。对照组: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5.3%、52.6%和47.4%。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036,P=0.025),其中治疗组早中期HBV-ACLF患者其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8.8%和75.7%。对照组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0.6%、57.6%和51.2%。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230,p=0.041)。结论血浆置换治疗能够提高恩替卡韦抗病毒基础上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

李斌[4](2011)在《王宪波教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经验总结和临床运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重型肝炎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病势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是一切肝脏疾病重症化的共同结局。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成为临床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20年来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一定效果,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研究,以降低乙肝相关肝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学价值。内容:王宪波教授认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凶险,变化迅速,临床诊治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全力救治。王宪波教授认为湿、热、毒、痰、瘀是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基本病因病机,湿热疫毒是致病因素,痰浊瘀血是病理产物,湿、热、毒、痰、瘀诸邪贯穿始终,它们或显现突出,或隐匿深陷,治疗棘手。诸邪相互胶结不解,困遏脾胃,郁结肝胆,深伏血分,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衡,则变证层生,临床表现为发生各种致死性并发症,这是救治重型肝炎的主要难点。结论:“凉血解毒重通腑,健脾化湿顾中焦”是王宪波教授治疗重型肝炎的主要学术观点,基于核心病机的“凉血解毒重通腑、健脾化湿顾中焦”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基本治则,体现了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的理念,同时也体现了病-证-症结合的中医特色治疗。临证时应根据病邪的主次轻重,辨识主证次证,或以清热解毒为主,或以凉血活血为先,或以健脾化湿为法,或以通腑泄浊为要,再辅以其它治法,或各法灵活结合运用,谨守病机,随证施治,才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结合临床救治中的典型病例,对王宪波教授诊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学术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

高森[5](2010)在《新型混合性生物人工肝体外功能和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肝衰蝎,病情危笃,进展迅速,预后凶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治疗难题。尽管近年来内科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大进展,患者病死率依然高达50-80%。肝移植可以显着降低肝衰竭患者病死率,但由于供肝严重短缺,事实上仅有不足1/3的患者接受了肝移植手术,而大多数患者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死亡。基于此种前提下,国内外学者设计、构建了不同类型的人工肝系统,希冀借助一种体外的机械、理化或者生物的装置,清除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衰竭患者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供肝进行肝移植,从而降低患者病亡率。经过50余年的发展,目前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技术你逐渐成熟,基本形成三大类十几种方法,国外多数学者按照人工肝的组成和性质分为以下三类:(1)非生物型人工肝(2)生物型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BAL) (3)混合型生物人工肝(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 HAL)。其中,HAL代表着人工肝的发展方向.无论是BAL还是HAL,肝细胞都是其核心原材料,对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支持作用几乎完全依赖于所用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BAL和HAL细胞来源种类较多,但目前尚未有一种可以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如人肝细胞来源的匾乏、胎肝细胞的伦理问题、肝细胞株的瘤源性等原因、猪肝细胞潜在的异种细胞免疫反应、合成的蛋白质种属差异和猪体内普遍存在着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rocine endogenous retroviral, PERV)。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中国人肝细胞系CL-1细胞分化程度高且生物代谢功能良好,并且CL-1细胞组织学上来源于正常肝组织,较其他来源于肿瘤源性的肝细胞系更为安全,但是目前尚未对CL-1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BAL和HAL进行研究。迄今已有4种BAL或HAL系统业已开始进行Ⅱ—Ⅲ期临床验证,其中大多采用中空纤维管型生物反应器,氧合的血浆流经中空纤维内腔以供应肝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初步结果证明这些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没有明显的不良事件出现。但是,由于血浆携氧能力不足全血的10%,因此,这些系统的氧供远不能满足肝细胞的需要,很大部分的肝细胞可能处于缺氧状态,进而导致肝细胞活性降低和肝细胞功能不良,最终导致这些人工肝系统的疗效降低,并且中空纤维反应器中肝细胞分布不均匀,细胞粘附能力差,膜的污染和堵塞,细胞生长或过量气体产生会破坏纤维,既影响细胞功能的发挥又影响对生物反应器内细胞功能状态的观察。为解决生物反应器中肝细胞缺氧问题,我们与中科院共同研制了一种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采用双进口和双出口的透明有机塑料制成,并且这种反应器在治疗时做180度的往返旋转运动,生物反应器中的肝细胞与血浆直接接触,可以充分的发挥肝细胞的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并且HAL系统的生物部分有独立的共给氧气的装置,氧气通过膜式氧合器进入血清中,供给反应器中的肝细胞,以保证生物反应器中的肝细胞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本研究中,我们以这种全接触灌流型生物反应器接种微载体微重力肝细胞共培养至第五天的CL-1细胞,结合非生物部分的血浆灌流器,生物反应箱、蠕动泵、膜式氧合器等构建了一种简单、新颖的HAL,并用模拟肝衰竭血清(专利公开号:CN101556275)对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具体包括以下三部分研究内容:一;配置一种可以在常温下稳定保存的、能够反映部分肝衰竭患者血清成分变化的组合物;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和评价;三:CL-1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安全性的研究。第一部分模拟肝衰竭血清的配置及其稳定性研究目的:依据临床上肝功能衰竭时血清成分变化的主要特点,研制一种可用于体外检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功能的组合物方法:(1)以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氯化铵为组合物中的主要成分,将其先后溶解胎牛血清浓度为10%DMEM细胞培养基中,并使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氯化铵的浓度分别在171-342μmol/L、80-160μmol/L、20-40μmol/L和240-400μmol/L范围内;(2)先将未结合胆红素制备成胆红素二钠后,再将其与鹅去氧胆酸,胆酸、氯化铵按照上述同样浓度范围先后溶解在DMEM细胞培养基中。上述两种不同方法配制的组合物放置在37.5℃的环境中,分别检测其在0,24和48小时组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结果:在37.5℃时,按上述两种方法配置的组合物中各物质在0、24和48h性质稳定,浓度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所配置的组合物性质稳定,能够在同一基线水平检测生物人工肝的体外功能。第二部分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新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并通过对模拟肝衰竭血清的净化作用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整个HAL的设计采用血液灌流+生物人工肝模式,非生物部分通过血浆分离后进入血液灌流器中,经过灌流后的血液在通过蠕动泵部分进入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部分置于37.5℃的恒温环境中,生物部分通过膜式氧合器供给反应器中肝细胞,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时间比约为110:10(即2分钟内通氧气110s,通二氧化碳10s),模拟肝衰竭血清经过肝细胞代谢后,在通过二次分浆回流至非生物部分,整个系统的预冲量约为800m1.其中灌流型生物反应器的预冲量约为300m1.,整个系统通过两套聚乙烯胶管构成一个封闭的环路。选用中国人肝细胞系1(CL-1)作为肝细胞供体,采用微载体微重力肝细胞共培养方法培养至第五天,灌入反应器中,制成生物部分(细胞总量约为4.0×109,细胞密度约为4.0×107/ml)。观察整个治疗过程中有无液体渗漏,动态监测模拟肝衰竭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血氨浓度的变化以及肝细胞对利多卡因代谢产物的检测,此外每过24h取样计数反应器中肝细胞数量和肝细胞的状态,MTT法检测肝细胞活性。结果: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管路中有液体渗漏;循环前24h内,模拟肝衰竭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血氨的浓度呈直线型下降,与Oh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浓度下降较平稳;循环48h后,CL-1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生物反应器中模拟肝衰竭血清中的ALT、AST和LDH水平明显升高,与0h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整个反应器中肝细胞的数量和活力在循环48h后也呈现显着性下降(P<0.05)。结论:1、构建了一种新型灌流型生物反应器。该生物反应器中的CL-1细胞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和良好的功能。2、构建了一种新型混合生物型人工肝。该型人工肝可以显着降低模拟肝衰竭血清中的毒性物质的浓度,提示其具有明显的肝支持作用。第三部分CL-1细胞及其细胞碎片致瘤性研究目的:探讨CL-1细胞的安全性方法:取培养至第五天的CL-1细胞,以2.5g/L胰蛋白酶消化后离心,加DMEM调至细胞密度为1.0×1010/L,-70℃反复冻溶三次,使细胞裂解,将0.2ml含细胞碎片的溶液分别接种到5只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n=10))。以0.2ml,密度为1.0×1010/L的CL-1细胞接种到5只裸鼠的颈部、后背部皮下(n=10),苔盘蓝拒染试验计数活细胞率为97%,作对照,观察皮下细胞致瘤情况。4周后切取注射部位瘤组织及肝、肺、脑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镜检。结果:接种后4周后,实验组未见接种部位出现种植瘤,对照组共有10个接种部位出现肿瘤,致瘤率为100%.切下裸鼠皮下的种植瘤,大体标本显示:瘤体呈光滑的圆球型,界限清楚,有完整的包膜。肝、肺、脑组织切片染色未发现有转移.结论:CL-1细胞可以安全的作为HAL细胞材料。

杨永峰,杨毅军[6](2008)在《以循证医学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文中研究说明

杨永峰,杨毅军[7](2007)在《以循证医学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文中指出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肝衰竭的治疗已有10余年时间,但对其疗效,尤其是晚期肝衰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本文对国内外人工肝疗效的循证医学评价做一综述。

徐江海,徐瑞平,韩宝英,付菊平,路秀萍,王颜斌,王玉忠[8](2006)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杨永峰,魏林玲,张宁,黄平,杨毅军,王立蓉[9](2006)在《国内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国内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1990-2005年公开发表的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相关论文及会议论文,提取其中的生存率或出院时临床好转率等可以反映远期预后的资料,以比值比(OR)为效应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统计量合并分析。结果入选的10项研究中,共包含重型肝炎患者1030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均为常规内科治疗联台人工肝治疗。早期、中期、晚期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合并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3.72(2.03-6.83)、2.79(2.88~4.14)和1.85(0.96~3.56)。结论和常规内科治疗相比,人工肝支持系统可显着改善早期及中期重型肝炎患者的远期预后,而对晚期重型肝炎患者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

童娅玲[10](2005)在《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4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每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检测指标中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碱脂酶、胆汁酸、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尿素氮等在治疗前后均有显着性(P<0.01);而白蛋白、球蛋白、血肌酐、血电解质在治疗前后均无显着性(P>0.05)。患者每次治疗前后有效率为100%,出院时的治愈好转率达66.67%,较国内报道的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的疗效为高。 结论:选择性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方法,在有效清除体内毒素的同时,补充生理活性物质。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相比,不仅节约了血浆用量,且治疗更为安全可靠、疗效更好。

二、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四组治疗后肝功指标变化比较
    3.2 四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3.3 四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3.4 PE组、CBP组和联合组治疗不良反应比较
    3.5 不同方式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分析
    4.2 不同方式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作用比较
    4.3 人工肝组治疗的不良反应比较
    4.4 不同治疗方式临床疗效分析
    4.5 存在的问题
    4.6 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儿童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血液净化治疗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深静脉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大黄提取物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急性肝衰竭的认识进展
        1.1 定义和分类
        1.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及诊断
        1.4 治疗
    2. 中医理论
        2.1 病名研究
        2.2 病因病机认识
        2.3 辩证分型
        2.4 治疗
        2.5 中医药对SIRS的干预
        2.6 大黄的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观察
        2.2 生化检查
        2.3 组织病理检查
        3. 讨论
    实验二 大黄提取物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分离培养大鼠MSCs
        2.2 流式细胞仪鉴定MSCs
        2.3 大黄提取物的制备
        2.4 实验动物的分组及处理
        2.5 标本采集及处理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MSCs形态学特征
        3.2 MSCs表而标志鉴定
        3.3 各组大鼠一般状况及行为学变化
        3.4 各组大鼠的生存情况
        3.5 各组大鼠的肝功能水平
        3.6 各组大鼠血清IL-1及TNF-a情况
        3.7 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
        3.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血浆置换治疗恩替卡韦抗病毒基础上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资料与方法
    2.2 治疗方法与观察项目
    2.3 疗效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人口学及治疗前基线情况
    3.2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期各指标比较
    3.3 组患者HBV-ACLF的分期构成比,及生存曲线比较
    3.4 早中期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 已发表文章
作者简介

(4)王宪波教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经验总结和临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一、文献综述:中西医对慢性重型肝炎的认识
    1 对慢性重型肝炎发病的认识
    2 对重型肝炎分型的认识
    3 对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法的认识
    4 结语与展望
    5 参考文献
二、王宪波教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经验总结和临床运用
    1 清热解毒法
        1.1 热、毒为实邪、贯肝病之始末
        1.2 清热解毒是截断病势进展的关键
        1.3 清热解毒法的经验用药
        1.4 典型病案举例
    2 凉血活血法
        2.1 瘀热相搏是慢性重型肝炎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2.2 凉血活血法的经验用药
        2.3 典型病案举例
    3 健脾化湿法
        3.1 黄疸的发生与脾胃密切相关
        3.2 健脾化(利)湿法的经典方药
        3.3 典型病案举例
    4 通腑泄浊法
        4.1 通腑泄浊是祛除毒邪的重要方法
        4.2 通腑泄浊法的经验用药
        4.3 典型病案举例
三、体会
四、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新型混合性生物人工肝体外功能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模拟人肝衰竭血清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研究
    1.1材料与试剂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体外功能的研究
    2.1 材料与试剂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安全性研究
    3.1 材料与试剂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英文名词对照与缩写
致谢
统计学证明

(6)以循证医学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对ALSS治疗肝衰竭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
二、国内对ALSS治疗肝衰竭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
三、展望

(10)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
综述
致谢

四、中间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D]. 万柳. 南华大学, 2017(04)
  • [2]大黄提取物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 高加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3]血浆置换治疗恩替卡韦抗病毒基础上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D]. 盛棋跃. 浙江大学, 2012(11)
  • [4]王宪波教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经验总结和临床运用[D]. 李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5]新型混合性生物人工肝体外功能和安全性研究[D]. 高森. 南方医科大学, 2010(04)
  • [6]以循证医学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J]. 杨永峰,杨毅军. 肝脏, 2008(06)
  • [7]以循证医学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A]. 杨永峰,杨毅军. 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 2007
  • [8]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临床应用[J]. 徐江海,徐瑞平,韩宝英,付菊平,路秀萍,王颜斌,王玉忠. 临床荟萃, 2006(23)
  • [9]国内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Meta分析[J]. 杨永峰,魏林玲,张宁,黄平,杨毅军,王立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10)
  • [10]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D]. 童娅玲. 浙江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中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附76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