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odal纤维纺纱生产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明[1](2017)在《多组分嵌入式复合色纺纱成纱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纺织纱线加工领域,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以其流程短、设备改造简单、纱支细、产品丰富等特点已成为现代纺织纱线加工企业的重要生产技术,同时也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的工艺特点和成纱原理以及色纺纱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汉麻粘胶纤维、Modal纤维、PTT长丝、金银丝为原料,根据嵌入式复合纱的成纱原理和纱线加工的特点对细纱机进行改造,利用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纺制18.5tex多组分复合色纺纱,并针对粗纱间距、长丝与粗纱间距、两种长丝的预加张力、设计捻系数等影响成纱结构和性能的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发现,由于粗纱间距和长丝与粗纱间距直接影响复合纱的加捻过程,进而影响纱线的结构,因此粗纱间距和长丝与粗纱间距对纱线的条干和毛羽影响明显;另外,由于PTT长丝和金银丝在特性上差异较大,在纺纱过程中属于不对称加捻成纱,两种长丝的预加张力直接影响长丝对纤维的包缠效果,从而影响纱线形态和纱线性能。经过对纱线设计捻系数的单因素分析,得出纱线的极限捻系数在360左右。为获得两种长丝最优的预加张力,本文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的方法对两种长丝的预加张力进行优选,得出最优的组合为12g的PTT长丝预加张力和7g的金银丝预加张力,并利用正交试验对粗纱间距、长丝与粗纱间距、设计捻系数等工艺参数进行工艺优化,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最优工艺为:6mm的粗纱间距,2mm的长丝与粗纱间距,350的设计捻系数。最终形成形态稳定、性能优良、纱线外观风格独特的多组分复合式色纺纱。本文的研究,可为相关企业在多组分嵌入式复合色纺纱技术的生产实践及产品开发中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实验基础。
王士合[2](2015)在《精梳棉莫代尔混纺赛络纱生产实践》文中认为探讨精梳棉莫代尔混纺赛络纱的生产工艺。针对莫代尔纤维及棉纤维的性能特点,从原料选配与混和、工艺流程、针布选型、工艺设置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优化各工序生产工艺,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质量指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认为采用"轻打击、重梳理、降毛羽、强捻结"等技术措施,能够纺出高质量的赛络纺精梳莫代尔棉混纺纱线。
欧金坤[3](2014)在《超细旦Modal纤维紧密纱纺制技术措施》文中指出以0.8dtex原料生产Modal 120SK紧密纱为例,介绍了该原料纤维特性及纺纱工艺流程;开清棉按轻打击工艺原则;梳棉优选针布和工艺参数,减少纤维损伤;粗纱合理设定捻系数,突出粗纱张力控制;细纱侧重专件优选,落实质量把关管理措施;络筒低速小张力控制。提出提高生条纤维分离度、落实紧密纺细纱防疵措施、合理连续调控各工序温湿度可有效稳定生产,控制成纱疵点效果明显。实践表明:以上技术措施能较好满足该系列紧密纱高端质量要求。
赵博[4](2014)在《莱竹纤维的可纺性研究及其混纺纱产品的开发》文中认为为开发莱竹纤维和Modal纤维及棉纤维混纺纱产品,针对莱竹纤维的性能特点,采用三道混并方式进行条子混并,通过各工序正确选择工艺参数和采用新型纺纱专件器材,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问题,提高了原料可纺性和混合质量,成功研制出了莱竹纤维混纺纱产品,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满足了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要求。
雒书华,倪又博[5](2013)在《超细特Modal纤维纺纱生产实践》文中提出介绍了超细特Modal纤维的性能和纺纱工艺,并对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和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
王美红,张永辉,瞿才新[6](2013)在《蚕蛹蛋白纤维涡流混纺纱开发》文中提出采用涡流纺生产9.8tex蚕蛹蛋白/Modal/棉纤维20/50/30混纺纱,根据该混纺纱的要求和蚕蛹蛋白纤维的特点,通过合理选配原料并进行适当纺前处理,优化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成功生产出了合格的高支涡流混纺纱。
雒书华,倪又博[7](2013)在《超细特Modal纤维纺纱生产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超细特Modal纤维的性能和纺纱工艺,并对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和生产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
刘雷明[8](2013)在《精梳棉Modal小比例色纺纱的纺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顺利纺制JC/Modal 50/50 14.8 tex色纺纱,并降低成纱色结,优选了配色所需的着色纤维原料及纺纱原料的混和方式,对染色Modal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各工序选择适宜的纺纱专件以及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等,最终纺制出满足质量要求的小比例色纺纱。认为:选择Modal散纤维染色方案生产精梳棉Modal小比例色纺纱,成纱色结少,能得到较好的布面效果。
陈胜刚[9](2013)在《Modal纤维的纺纱技术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探讨Modal纤维品种的纺纱技术措施。通过清梳联流程改造以实现Modal纤维品种在清梳联工序优质、高产以及稳定的批量化生产,其工艺宜采用"多松少打、以梳代打、充分开松、少落、低车速"的原则;并粗和细纱工序采取"大隔距、低车速、小定量"的工艺原则,并优选主要纺纱器材;同时加强各工序温湿度控制,最终使Modal纤维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纺纱效果。认为采用清梳联流程加工纤维素纤维是可行的。
王前文[10](2013)在《大黄染料染Modal/牛奶蛋白复合纤维色纺针织纱的开发》文中提出通过大黄染料对Modal纤维/牛奶蛋白复合纤维进行染色试验研究,优选大黄染料染2种纤维的最佳染色工艺,探讨大黄染Modal纤维/牛奶蛋白复合纤维色纺针织纱的生产工艺,提出生产过程中需采取的技术措施,通过对纺纱工艺参数优化,不仅解决了2种纤维染色后强度和蓬松度降低等问题,而且有效地解决了纺纱过程中有色纤维静电严重、棉网飘浮、纤维缠绕、纤维间抱合力小等问题,可纺出成纱质量较高的针织纱,满足了用户对高档针织产品的质量要求。
二、Modal纤维纺纱生产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odal纤维纺纱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多组分嵌入式复合色纺纱成纱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常见的环锭纺复合纱研究现状及技术特点 |
1.2.1 赛络纺发展现状及技术特点 |
1.2.2 赛罗菲尔纺纺纱技术的特点 |
1.2.3 嵌入式复合纱技术原理 |
1.3 多组分嵌入式复合纱技术原理及其实现 |
1.3.1 多组分嵌入式复合纱技术原理 |
1.3.2 多组分嵌入式复合纱技术的实现 |
1.4 色纺纱发展现状 |
1.5 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色纺纱加工中的研究现状 |
1.6 课题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嵌入式复合纺纱的实现 |
2.1 原料选用 |
2.1.1 MODAL纤维及其性能 |
2.1.2 汉麻粘胶纤维及其性能 |
2.1.3 PTT长丝及其性能 |
2.1.4 金银丝及其性能 |
2.2 散纤维染色 |
2.2.1 MODAL纤维的结构特点 |
2.2.2 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 |
2.2.3 MODAL纤维的染色方法 |
2.2.3.1 实验材料 |
2.2.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3.3 纤维漂白工艺 |
2.2.3.4 染料母液配置及染色曲线 |
2.3 细纱机的嵌入纺改造 |
2.3.1 原料喂入系统改造 |
2.3.2 长丝张力控制系统改造 |
2.3.3 长丝喂入装置改造 |
2.4 纺纱方案的确立 |
2.4.1 纱线结构的确定 |
2.4.2 混色方案的确定 |
2.4.3 工艺流程及设备的选用 |
2.5 前纺工序关键工艺 |
2.6 细纱工艺设计 |
2.7 纱线外观与结构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组分嵌入式复合色纺纱纺纱工艺的单一因素分析 |
3.1 实验及测试仪器 |
3.2 间距对嵌入纺成纱性能的影响 |
3.2.1 粗纱间距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
3.2.2 长丝与粗纱间距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
3.3 长丝预加张力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
3.3.1 PTT预加张力长丝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
3.3.2 金银丝预加张力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
3.4 捻系数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组分嵌入复合纱的工艺优化 |
4.1 两种长丝预加张力的优选 |
4.1.1 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的基本概念及其程序 |
4.1.2 优选分析及结果 |
4.2 粗纱间距、长丝与粗纱间距以及捻系数的优化 |
4.2.1 正交试验设计 |
4.2.2 试验方案及测试结果 |
4.2.3 纺纱效果 |
4.2.4 数据分析及结果 |
4.2.4.1 极差分析 |
4.2.4.2 方差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精梳棉莫代尔混纺赛络纱生产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Modal纤维素纤维混纺纤维的性能与特征 |
1. 1 Modal纤维素纤维的性能与特征 |
1. 2 棉纤维的特征 |
1.3 AFIS-PRO测试Modal棉混纺纤维性能指标 |
2 棉混纺纺纱工艺流程 |
2. 1 纺纱工艺流程 |
2. 1. 1 Modal纤维纺纱工艺流程 |
2. 1. 2 棉纤维纺纱工艺流程 |
2. 1. 3 Modal纤维+ 棉纤维纺纱工艺流程 |
2. 2 混纺比及混和方式的确定 |
2. 3 选用赛络纺理由 |
3 纺纱流程各工序主要技术措施 |
3. 1 原料的预处理 |
3. 2 开清棉工序关键技术措施 |
3. 3 梳棉工艺技术措施 |
3. 4 精梳工序 |
3. 5 并条工艺技术措施 |
3. 6粗纱工序关键技术措施 |
3. 7 细纱工序关键技术措施 |
3. 8 静电的影响及温湿度的控制 |
4 结论 |
(3)超细旦Modal纤维紧密纱纺制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性能 |
2 纺纱工艺流程 |
3 主要工艺技术措施 |
3.1 开清棉工序 |
3.2 梳棉工序 |
3.2.1 针布筛选。 |
3.2.2工艺参数优选, 采取“低定量、中隔距、快转移”的工艺原则。 |
3.2.3 保证针布良好的梳理状态。 |
3.2.4 关注工序生活稳定。 |
3.3 并粗工序 |
3.4 紧密纺细纱工序 |
3.4.1 控制合适的工序温湿度。 |
3.4.2落实好清洁工作, 根据生产实际确定揩车周期和网格圈清洁清洗周期。 |
3.4.3 落实定人定机台巡查制度。 |
3.4.4 运转挡车执行操作法。 |
3.5 络筒工序 |
3.6 温湿度控制 |
4 结束语 |
(4)莱竹纤维的可纺性研究及其混纺纱产品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纤维性能、纱线规格及工艺流程 |
1.1 原料性能 |
1.2 纺纱前预处理 |
1.3 纺纱工艺流程 |
1.4 纺纱品种 |
2 纺部工序优化后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关键技术措施 |
2.1 清花工序的特点 |
2.2 梳棉工序的特点 |
2.3 并条工序的特点 |
2.4 粗纱工序的特点 |
2.5 细纱工序的特点 |
3 成纱质量情况 |
4 结语 |
(8)精梳棉Modal小比例色纺纱的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混和方案的确定 |
2 色纺纱颜色的控制 |
3 生产过程控制 |
3.1 原料的预处理 |
3.2 工艺流程 |
3.3 工艺技术要点 |
3.3.1 清梳工序 |
3.3.2 并条工序 |
3.3.3 粗纱工序 |
3.3.4 细纱工序 |
3.3.5 络筒工序 |
3.3.6 成纱质量 |
4 结束语 |
(9)Modal纤维的纺纱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性能 |
2 工艺流程 |
2.1 清梳联流程改造 |
2.2 工艺流程 |
3 主要工艺技术措施 |
3.1 清梳联工序 |
3.2 并粗工序 |
3.3 细纱工序 |
3.4 络筒工序 |
4 结语 |
(10)大黄染料染Modal/牛奶蛋白复合纤维色纺针织纱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原料物理性能及染色工艺 |
2 混和方案 |
3 纺纱工艺流程 |
4 各工序主要技术措施 |
4.1 清 棉 |
4.2 梳 棉 |
4.3 并 条 |
4.4 粗 纱 |
4.5 细 纱 |
4.6 络 筒 |
5 成纱质量 |
6 结 论 |
四、Modal纤维纺纱生产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组分嵌入式复合色纺纱成纱工艺及性能研究[D]. 王建明. 天津工业大学, 2017(08)
- [2]精梳棉莫代尔混纺赛络纱生产实践[J]. 王士合.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3]超细旦Modal纤维紧密纱纺制技术措施[J]. 欧金坤. 福建轻纺, 2014(04)
- [4]莱竹纤维的可纺性研究及其混纺纱产品的开发[J]. 赵博.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5]超细特Modal纤维纺纱生产实践[A]. 雒书华,倪又博. 棉纺织新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6]蚕蛹蛋白纤维涡流混纺纱开发[J]. 王美红,张永辉,瞿才新. 纺织科技进展, 2013(04)
- [7]超细特Modal纤维纺纱生产实践[A]. 雒书华,倪又博. 第三届全国棉纺织行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暨清、梳、精、并专题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8]精梳棉Modal小比例色纺纱的纺制[J]. 刘雷明. 棉纺织技术, 2013(05)
- [9]Modal纤维的纺纱技术措施[J]. 陈胜刚. 棉纺织技术, 2013(05)
- [10]大黄染料染Modal/牛奶蛋白复合纤维色纺针织纱的开发[J]. 王前文. 毛纺科技, 2013(09)
标签:色纺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