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远秀[1](2022)在《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漏诊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漏诊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抚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1 000例,采取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方法检测,所有新生儿均最终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进行确诊。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的通过、未通过结果,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未通过新生儿的复筛结果,分析1 000例新生儿耳声发射法检测的确诊率、漏诊率。结果:1 000例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初筛通过率为86.7%(867/1 000),未通过率为13.3%(133/1 000)。日龄>5 d的新生儿通过率最高,日龄1 d的新生儿通过率最低。133例未通过新生儿中,双耳未通过51例(38.3%),单耳未通过82例(61.7%)。出生后30~40 d复筛,51例初筛双耳未通过者复筛通过47例,未通过4例;82例初筛单耳未通过者复筛通过30例,复筛未通过52例。133例初筛未通过新生儿中77例复筛通过(57.9%),56例复筛未通过(42.1%)。1 000例新生儿经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进行听力初筛与复筛,最终56例未通过,其中,双耳4例未通过,单耳52例未通过,6个月后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通过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最终确诊,结果显示52例单耳异常,4例双耳异常,与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检测结果一致;944例初筛通过的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最终确诊,943例正常,1例诊断为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最终确诊1 000例新生儿中共57例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经耳声发射法检测确诊56例,漏诊1例,确诊率为99.9%(999/1 000),漏诊率为1.8%(1/57)。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耳声发射法,具有客观性、无创、安全、简便、快速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能够诊断出先天性听力障碍,但存在漏诊现象,因此,耳声发射法初筛中即使检测通过,若在出生3个月内发现听觉异常表现,需马上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进一步确诊检测,最大程度使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能够被早发现、早干预。
叶娟[2](2021)在《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听性脑干反应对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600例进行听力筛查的高危新生儿,根据接收时间的顺序,征求其监护人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男175例,女125例,年龄(0.6±0.2)岁;观察组男180例,女120例,年龄(0.5±0.3)岁。对照组高危新生儿接受耳声发射测试,观察组高危新生儿接受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对比分析两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结果对照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为71.0%(213/300),观察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达到83.0%(249/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7,P<0.001);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0%(285/300),观察组为100.0%(300/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5,P<0.001)。结论听性脑干反应相较于耳声发射来说,方便快捷,不会对新生儿的听力造成损害,值得在临床听力筛查中大力推广。
梁万顺,王文华,贾英萍,王园园,周锐[3](2021)在《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筛查影响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较高,而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是临床用于新生儿听力检查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临床。听性脑干反应筛查的影响因素较多,如何识别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率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出听性脑干反应初筛通过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新生儿因素和测试因素两大类;干预措施主要包括降低新生儿皮肤阻抗值、促进患儿进入自然睡眠状态以及测试时间选择及耳道的清理等,旨在为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提供指导。
徐亚雄[4](2020)在《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听力损失评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失的常见疾病,其主要听力损失在低频区。听性脑干反应是儿童客观听力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刺激声为click声,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反映的是2000-4000Hz中高频的听力,因此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刺激声-Chirp声逐渐应用于临床听力学检查。Chirp刺激声信号特征是低频声音早发出,高频声音晚发出,克服了由于耳蜗的特殊解剖结构而造成的行波延迟,能使更多的神经纤维同步放电,波形振幅明显增加,阈值的判断更加方便,检测时间更短。目前该方法应用于儿童听力异常者的听力评估研究仍然较少。由于此前研究提示Chirp-ABR在评估低频听力损失有优势,因此,本研究中,我们拟通过与click-ABR检测法进行比较来探讨Chirp-ABR方法在分泌性中耳炎所导致儿童听力损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在符合国家声学标准的隔音屏蔽室内进行。选取东莞市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通过耳内镜及声导抗检查确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镇静状态下使用丹麦国际听力Eclipse EP25诱发电位仪分别进行Chirp-ABR和click-ABR检测。记录不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听力损失类型的患儿Chirp-ABR和click-ABR检测的波Ⅰ、Ⅲ、Ⅴ的潜伏期及波V的阈值、振幅,记录Ⅰ-Ⅲ、Ⅲ-Ⅴ波间期,对结果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Chirp-ABR和click-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和反应阈。[结果]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42例(5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Chirp-ABR 波 Ⅰ、Ⅲ、Ⅴ潜伏期均较 click-ABR 延长(P<0.05);Chirp-ABRⅠ-Ⅲ、Ⅲ-Ⅴ波间期较click-ABR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rp-ABR波V反应阈值低于和click-ABR,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应阈值刺激声强度时,Chirp-ABR波V潜伏期较click-ABR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irp-ABR波形分化良好,波V振幅高,便于辨认及判断阈值;本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80dB nHL刺激声强度时,与click-ABR比较,Chirp-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延长,反应阈强度时波Ⅴ潜伏期延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患儿Chirp-ABR和click-ABR波Ⅴ反应阈值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hirp-ABR可应用于轻度、中度传导性听力损失分泌性中耳炎儿童的客观听阈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齐华雪[5](2020)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不同病因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方法在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选取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病因(母乳性黄疸、ABO溶血、新生儿感染、G-6-PD缺乏、不明原因、多种病因)进行分组,另选取17例正常新生儿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病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时间、高峰时间、高峰值,对不同病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性脑干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黄疸出现时间在2~4 d,高峰时间在5~11 d,其中母乳性黄疸的高峰时间较晚,高峰值在300~410μmol/L;临床中母乳性黄疸19例,多种病因14例,不明原因12例,ABO溶血9例,新生儿感染7例,G-6-PD缺乏4例,其中G-6-PD缺乏(1例),不明原因(1例)、多种病因(3例)存在异常耳,平均反应阈较高。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G-6-PD缺乏、不明原因、多种病因三种病因的患儿听性脑干反应平均反应阈较高,异常耳的发生率也较高,可见听性脑干反应异常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但听性脑干反应正常不代表未患有肝胆红素血症,因此听性脑干反应可排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但不能最终进行确诊。
高湘杰[6](2020)在《2017年郴州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及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先天性的听力损失是较为多见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疾病。我们国家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0.1%-0.3%,新生儿听力筛查则可及早的发现听力损失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甚至消除听力损失对儿童的危害。本学位课题研究通过分析郴州地区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明确其与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为减少新生儿听力损失患病率以及制定早期听力干预措施,改善听力损失患儿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病例及方法:本课题选择郴州市2017年1月—12月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并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郴州市听力检测中心)行听力检测的628例新生儿整群作为研究对象;听力筛查初筛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实施,初筛在新生儿出生地的听力筛查机构进行,由听力筛查机构工作人员在新生儿安静或自然睡眠的状态下使用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OAE)对新生儿听力进行初筛;复筛则使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对双耳进行筛查,复筛仍未通过的婴幼儿在3个月龄左右行诊断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AERP)、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response,ASSR)、诊断型OAE等客观手段确诊,对于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用影像学检查排除有无解剖变异和先天性病灶所致听力损失。听力检测为轻中度听力损失和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的听力损失婴幼儿6个月龄后再进行听力学检测,对不同胎龄婴幼儿的听力复筛及6月龄后复查听力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对复诊未通过并确定有听力损失患儿,确诊为重度以上的听力损失患儿予以验配助听器或/和人工耳蜗植入进行干预;对于轻中度听力损失患儿暂不予处理,9月龄后再次行听力检测,比较不同胎龄听力损失患儿的听力随访结果,同时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本研究纳入参与听力检测新生儿628例,共有344例通过听力复筛,通过率为54.78%,纳入研究的新生儿不同性别间复筛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7)0.05),不同胎龄新生儿复筛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复筛未通过的284例新生儿的6月龄复查结果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6月龄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1),其中胎龄在28~37周新生儿通过率为55.17%。未通过6月龄复查的患儿共100名,听力损失程度均为轻中度,该100名患儿均于9个月龄行随访检查。9月龄随访检查通过率为77.00%,新生儿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1,P(29)0.05);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3,P(27)0.05),其中胎龄在28?37周新生儿9月龄随访检查通过率为80.21%,胎龄在37?42周范围的新生儿9月龄随访检查通过率为80.00%,胎龄在?42周范围的新生儿均未通过9月龄随访。结论:本研究发现新生儿的胎龄与听力损失发生具有相关性,且早产儿听力筛查通过率明显低于足月儿组,推测与胎龄不足导致听觉器官及听觉中枢发育不完全有关。轻中度听力损失的患儿在6个月龄确诊后可不采取干预措施,延迟听力随访至9个月龄时,其听力损失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明显改善,其中早产儿听力恢复明显,部分甚至可完全恢复至正常。复筛未通过且6月龄确诊的患儿可延迟听力随访至9月龄,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避免早期过度干预。
王国强,苏爱芳,宋伟伟,杜占申[7](2019)在《听性脑干反应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听力损害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听力损害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HIE患儿45例,均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随访3年,观察患儿预后。结果:45例(90耳)患儿中,77耳(85.6%)出现听力障碍,其中轻度38耳(49.4%)、中度19耳(24.7%)、重度20耳(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HIE患儿与轻度比较,听力损害程度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1,P=0.009)。45例患儿中,40例完成了3年随访,听阈≤60dBnHL者预后较≥61dBnHL者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分析患儿听性脑干反应的异常表现,其中轻度HIE患儿13例(76.5%)以Ⅰ波PL分化不良或延长为主;中度及重度HIE患儿26例(92.9%)以Ⅲ、Ⅴ波PL延长,Ⅲ~Ⅴ波IPL延长,Ⅰ~Ⅲ波IPL延长,Ⅰ~Ⅴ波PL延长,Ⅰ~Ⅲ/Ⅲ~Ⅴ波IPL延长比值小于1,以及Ⅴ/Ⅰ波幅小于0.5为主。结论:听性脑干反应可有效反映HIE与听力障碍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患儿预后与听力障碍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作为辅助判断HIE听力损害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手段。
徐孝玲,杨志红,魏健[8](2019)在《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价值》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耳声发射(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BR)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8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37例。对照组新生儿予以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观察组新生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听力筛查。对比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复筛,对比筛查通过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85.25%)低于对照组(91.37%)(P<0.01),复筛通过率(85.66%)亦低于对照组(93.32%)(P<0.01)。结论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检出率,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的听力缺陷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蒋浩贤[9](2019)在《听力正常婴幼儿CE-chirp LS刺激声ABR的测试正常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听力正常婴幼儿click-ABR与CE-chirp LS ABR的测试正常值和波形特性,研究包括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以及阈值和Ⅴ波振幅,为CE-chirp LSABR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受试者进行常规耳科检查和评估,镇静后在隔声屏蔽室内,对听力正常受测试者进行click-ABR和CE-chirp LS ABR测试,最后保存测试结果并分析。结果1.3-6月龄组,双耳的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在Ⅰ波、Ⅲ波潜伏期以及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波潜伏期和听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12月龄组,左耳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在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和V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耳在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以及听阈和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12-24月龄组,左耳的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在Ⅰ波、Ⅲ波潜伏期以及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波潜伏期和听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耳在Ⅰ波潜伏期和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Ⅲ波、Ⅴ波潜伏期和听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岁-5岁组,左耳的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除听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余在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以及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耳在Ⅰ波、Ⅴ波潜伏期以及听阈和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Ⅲ波潜伏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受试者的click ABR与CE-chirp LS ABR在Ⅰ波潜伏期和Ⅴ波振幅之间的差异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chirp LSABR的Ⅴ波振幅大,且Ⅴ波分化好,阈值容易分辨,可以考虑在ABR阈值测试时使用。但在部分年龄段,使用时需注意潜伏期的问题,且当临床仅用于检测婴幼儿潜伏期时需慎重。
黎静,傅静,黄晓华,张凯扬[10](2018)在《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测试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高危新生儿150例,全部新生儿均接受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对照两项检查结果。结果听力脑干反应测试正常率为85.33%,异常率为14.67%,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正常率64.67%、异常率35.33%(χ2=5.628 2,P=0.001 3);两种方法在吸入综合征、早产低体重中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9 2、3.963 4,P=0.007 0、0.017 4);22例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显示异常的患儿阈值处于4079 d B n HL之间占72.73%,80 d B n HL及以上占27.27%(χ2=7.551 8,P=0.001 7)。结论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都能够较准确判断新生儿听力。
二、正常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常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漏诊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1 000例新生儿一般资料 |
2.2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初筛结果 |
2.3 未通过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复筛结 |
2.4 1 000例新生儿耳声发射法检测的确诊率、漏诊率 |
3 讨论 |
(4)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听力损失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背景 |
二、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听力学检查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3.1 在80dBnHL刺激声强度时Chirp-ABR和click-ABR各波潜伏期比较(附表1,图1-图4) |
3.2 Chirp-ABR和click-ABR波间期比较:(附表2,图5-图6) |
3.3 在最小刺激声强度时Chirp-ABR和click-ABR波V潜伏期、反应阈均值比较(附表3,图7-图8) |
3.4 在80dBnHL刺激强度时及阈值强度时Chirp-ABR和click-ABR波V振幅比较(附表4) |
四、讨论 |
4.1 OME的诊断、治疗及听力学检查的必要性 |
4.2 ABR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
4.3 Chirp刺激声的基本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
4.4 国内外学者对Chirp-ABR的研究方向、结论 |
4.5 Chirp刺激声在除ABR以外电测听领域的应用 |
4.6 本研究结果的详细分析及与既往研究结果的对比 |
五、结论 |
六、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病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时间、高峰时间、高峰值分析 |
2.2 正常小儿与不同病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性脑干反应分析 |
3 讨论 |
(6)2017年郴州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病例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所用设备 |
1.3 研究方案及技术流程 |
2 数据整理与分析 |
3 筛查结果 |
3.1 郴州市2017年新生儿听力复筛结果 |
3.2 郴州市2017年复筛未通过新生儿听力6月龄复查确诊结果 |
3.3 郴州市2017年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9月龄听力随访检查结果比较 |
3.4 郴州市2017年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比较 |
4 讨论 |
4.1 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其与听力损失的联系 |
4.2 关于减少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率及听力损失的防治措施 |
5 结束语 |
5.1 本研究意义及局限性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筛查设备图片 |
综述 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与听力筛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听性脑干反应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听力损害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听力障碍情况及与不同程度HIE之间的关系 |
2.2 患儿预后 |
2.3 听性脑干反应的异常表现 |
3 讨论 |
(8)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比较 |
3 讨论 |
(9)听力正常婴幼儿CE-chirp LS刺激声ABR的测试正常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测试环境 |
5. 测试要求 |
6. 测试器材 |
(二) 测试方法 |
(1) 分组 |
(2) 实验步骤 |
二、结果 |
(一) 统计学结果 |
(二) 各分组测试结果图示例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现代医学技术对听性脑干反应(ABR)的认识 |
(二) 时间和效率在临床ABR听力诊断中的重要性 |
(三) CE-chirp LS ABR与click ABR的比较 |
(四)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结果 |
2.2 不同病种测试结果 |
2.3 听性脑干反应异常患儿阈值分布 |
3 讨论 |
四、正常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耳声发射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对漏诊率的影响[J]. 刘远秀. 中国医学创新, 2022(03)
- [2]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J]. 叶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4)
- [3]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筛查影响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 梁万顺,王文华,贾英萍,王园园,周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05)
- [4]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在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听力损失评估中的应用[D]. 徐亚雄.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性脑干反应的特点[J]. 齐华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17)
- [6]2017年郴州市不同胎龄新生儿听力筛查及随访研究[D]. 高湘杰. 吉首大学, 2020(02)
- [7]听性脑干反应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听力损害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J]. 王国强,苏爱芳,宋伟伟,杜占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9(09)
- [8]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价值[J]. 徐孝玲,杨志红,魏健.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08)
- [9]听力正常婴幼儿CE-chirp LS刺激声ABR的测试正常值研究[D]. 蒋浩贤.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听性脑干反应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J]. 黎静,傅静,黄晓华,张凯扬. 中外医疗, 2018(22)
标签:高胆红素血症论文;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论文; 新生儿听力筛查论文; 脑干论文; 听力障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