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浅谈《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谈〈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耿子婷[1](2021)在《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及污染特征分析》文中认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优化是当今热点研究重点方向,摸清楚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现况及特征,是更好的制定降污减排措施的根本,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分企业收集大气污染重点行业——水泥行业的具体运行数据,并且计算出在各个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PM2.5、PM10)的排放数据,通过编制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清单,再采用WRF/CALPUFF耦合模型对数据进行模拟,得出具体直观的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情况及排放浓度,并对此进行空间、时间角度的分析,摸清和分析其污染排放状况及特征,通过分析政策及相关文件着重制定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情景,本文还对陕西省各地区各企业水泥熟料生产CO2直接排放总量进行了简要估算预测,可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污染减排措施或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资料收集方法、数理统计以及“自上而下”的排放因子法,构建了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在污染物排放量上: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陕西省水泥行业SO2、NOX、PM2.5和PM10的排放总量分别达到9.513×103、3.071×104、4.352×103和1.801×103吨,水泥行业主要污染物为NOX,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关中地区水泥行业主要污染物,它们的排放总量超过陕西省全区域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比例为66%。2、在此基础上,基于WRF/CALPUFF耦合模型方法,模拟研究了陕西省水泥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PM2.5、PM10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受体敏感点大气污染物SO2、NOX、PM2.5、PM10年均浓度贡献为0.11μg/m-3、0.43μg/m-3、0.03μg/m-3以及0.07μg/m-3,浓度贡献最高的地区均为关中地区,关中地区水泥行业四类污染物(SO2、NOX、PM2.5、PM10)的排放量分别占陕西省水泥行业这四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8.67%、59.86%、61.92%以及60.23%;在关中地区各地市浓度贡献较为聚集,四种污染物在铜川市的累计浓度都达到最高,分别是0.36μg/m-3、1.71μg/m-3、0.10μg/m-3、0.22μg/m-3;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全省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污染贡献率,其中NOX的贡献最大,达到1.72%,其次是SO2、PM10、PM2.5,分别是1.11%、0.10%和0.09%;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地市分布上总体呈现“关中高南北低”的分布趋势;3、其次设置了2种减排情景:末端治理技术优化情景和夏季冬季的错峰生产实施情景,并且通过WRF/CALPUFF耦合模型方法对其进行减排效果评估,结果发现,相比减排前的浓度分布,减排后有力缓解了各地市水泥行业的污染状况,通过改善末端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污染物净化效果;冬、春、夏、秋四个季度的月平均减排效率分别是68.55%、72.3%、71.5%和72.67%,污染物的平均减排力度相比较之前现状的排放情况,可以达到71.25%左右,并且对于全省整体污染物减排效率为0.24%,效果十分可观;相比减排前的浓度分布,减排有力缓解了陕西省各地市的污染状况;另一方面,发现通过错峰生产可以有效的减小夏季和冬季(7月和1月)的四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减排效率均值分别是38.66%与35.89%,对于全年而言,基本上可以减少37.27%的污染物排放量,并且对于全省整体污染物减排效率为0.16%,相比减排前的浓度分布,减排后有力缓解了陕西省冬季和夏季(7月和1月)关中地区各个城市的污染状况,对于陕西省整体的空气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4、通过预测估算模式,本文得到了陕西省各地区各企业水泥熟料生产CO2直接排放总量,其中,2018年陕西省各地市水泥熟料生产CO2直接排放量共计5069.78万吨,关中地区共计排放量最大为4016.24万吨,占陕西省水泥行业CO2排放总量的79.22%,其中铜川市排放量最大,达1271.19万吨,占总排放量的25.07%;陕南地区共计排放785.72万吨,占总量的15.50%;陕北地区共计排放量仅267.81万吨,占总量的5.28%。

周治登[2](2021)在《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SNCR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我国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一切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已是党中央定下的发展基调。随着国内工业制造规模的发展,对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氮氧化物(NOX)的大量排放已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水泥行业排放是当前大气NOX的主要来源之一,节能减排,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水泥行业而言已经刻不容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NOX控制和减排技术已经是水泥行业的必然的选择。水泥行业的主流NOX减排技术主要有两个方向:在窑尾烟气中处理NOX技术和在燃烧过程中控制NOX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是窑尾烟气中处理氮氧化物技术的一种,由于其投资小、占地少等优势,已成为国内降低NOX排放的主流手段。但是水泥分解炉(水泥窑SNCR脱硝工艺最适宜的位置)应用效果较差,脱硝效率低,氨水消耗量大,导致氨逃逸高,又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本论文以某公司的日产5000吨熟料预分解窑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生产线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设备研究,提出了部分设备优化方案,并研究了水泥生产线影响脱硝效率的因素,以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表明:1、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中,反应区位置选择,还原剂的覆盖面积和喷枪雾化效果,影响脱硝效率。2、实际生产中,影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脱硝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氨氮比、反应区温度、反应区氧含量、还原剂停留时间等。3、通过调整生产线窑尾缩口尺寸,调整喷枪喷射压力等可以优化脱硝效率。

周荣,吴建,朱俊[3](2020)在《水泥厂超低排放标准及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持续收严,各地提出了各类超低排放标准,但满足这些标准的改造技术尚不成熟,给后续技改效果带来了不确定性。结合技术原理和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分析了NOx、SO2、颗粒物(PM)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结合现有技术案例分析发现,NOx收严到50mg/m3技术可达,但改造难度大、经济性欠佳,可先行收严到100mg/m3;采用湿法脱硫,SO2可稳定在35mg/m3以下;PM排放限值收严到10mg/m3较为适宜。同步实施PM、SO2、NOx超低排放改造、多技术组合使用时各技术会相互影响,因此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需全流程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通过分析各技术组合使用的潜在问题,提出适用于不同的PM、SO2、NOx超低排放限值组合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路线。

齐凯[4](2020)在《Cu基SCR脱硝催化剂的性能优化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催化剂是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with Ammonia,NH3-SCR)脱硝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目前研究对负载型催化剂中载体的作用没有系统的认识,对催化剂的成型应用也缺乏研究。近年来,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研发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较少涉及传统分子筛。此外,V-W(Mo)/Ti系列催化剂有剧毒、活性温度窗口窄、易将SO2氧化成SO3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开发高效宽温、无毒环保、工业适应性强的新型SCR脱硝催化剂已成大势所趋。本文选取CuSO4-TiO2简单体系,借助分相法实验研究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并采用扫描/透射图像、程序升温脱附/还原、原位红外光谱等表征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载体在负载型催化剂中的作用及其对催化剂表面气体分子吸附、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u SO4/Ti O2催化剂表面NH3-SCR反应遵循Eley-Rideal(E-R)机理,负载型催化剂中的载体可以提高各组分分散度、增加表面酸性位点、提升氧化还原性能、增加表面活性氧量,同时促进电荷转移,增强NH3/NO的吸附与活化,从而有效降低NH3-SCR反应的能垒,推进NH3-SCR反应的发生。研究分子筛催化剂,发现分子筛具有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大、表面酸位丰富等特性,且离子交换法能够得到脱硝活性更佳的分子筛催化剂。选取性能最佳的Y型分子筛对比浸渍法、离子交换法两种不同活性物质引入方式的影响,发现离子交换法制得的IE-Cu Y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主要以孤立Cu2+存在,而浸渍法样品中活性组分以Cu SO4和Cu O为主。离子交换法影响因素顺序为:p H>时间>浓度>温度,最佳离子交换条件为:Cu SO4交换液浓度0.05 mol/L、p H=10,50°C交换1.5 h,该催化剂在120-360°C范围内可达80%以上脱硝率,在180-300°C内基本实现NO完全脱除,且NO还原产物的N2选择性在120-340°C内达80%以上,但脱硝活性在150°C附近出现波动。针对离子交换时间对IE-CuY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反常影响,通过扫描/透射图像等手段发现:交换时间过短使得离子交换不充分,未能获得足够的催化活性位点;而交换时间过长,热碱性条件又使得分子筛的骨架结构遭到破坏且活性Cu2+发生团聚,从而活性下降;针对IE-CuY催化剂脱硝活性的突变现象,采用原位红外分析揭示出性能突变与脱硝反应机理转变的一致性及温度依赖性:低温(<150°C)SCR反应主要遵循E-R机理,Br?nsted酸位点的NH4+为重要的反应中间体;高温(>150°C)SCR反应主要在Lewis酸位点上发生,E-R和L-H两种机理并存,配位态-NHx和硝酸盐物种为重要的反应中间体。以IE-CuY催化剂为活性组分,掺入成型主体与成型助剂,通过调整坯体粘结性、可塑性,经挤出成型获得轻质高强(轴向强度:3.698 MPa,体积密度:0.9 g/cm3)的整体式蜂窝催化剂,在120-400°C可达到80%以上的脱硝率,180-320°C接近完全脱除;进一步对其抗硫性进行考察并结合热重、红外、电子顺磁共振等手段和理论计算给出硫中毒机制,发现Cu Y催化剂能够催化分解硫酸铵盐,且硫中毒仅发生在180-240°C范围内,NH3和SO2易吸附位点的差异为其抗SO2性能提供了最基本的途径。

伯鑫[5](2020)在《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持续加快,中国钢铁需求量逐年上升,这直接拉动了钢铁生产及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成为中国污染联防联控、限产限排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钢铁排放及其大气影响核算成为当前环境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与难点。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仅局限于特定的工序或区域,缺乏全面、系统的包含全工序、全国范围的钢铁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另一方面,现有核算方法均基于统一的、固定的排放因子,不能有效反映各排放源的差异特性,以及相关因素与技术的动态演化。因此,钢铁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亟需理论与技术创新,构建一套系统、高分辨率排放清单模型,不仅全面囊括中国钢铁生产的各工序及各地区,而且精准体现其时(各小时)-空(各排放源)共性与差异。对此,本文有机融合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CEMS)数据和环境统计数据,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新的时(各小时)-空(各排放源)高分辨率钢铁大气排放清单核算方法,全面性地编制了 2012、2015和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分工序分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对其环境影响与未来趋势进行评估。本文的主要研究创新工作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1)构建新的基于CEMS数据的高时空分辨率清单核算方法本文引入CEMS等全国范围、各点源水平和各小时频度的实测数据,构建了一个新的基于CEMS数据的时空高分辨率清单核算方法。相比于现有方法,新方法具有如下3个优势:其一,不同于现有方法采用他人文献中的排放因子,新方法采用实测排放浓度,直接计算排放因子与排放量,有效规避间接性参数与假设的使用,以显着提高测算精度;其二,不同于现有方法采用统一无差异性的排放因子,新方法采用点源数据,系统核算了各点源的排放因子及其排放量,以深入剖析不同工序、不同技术的排放差异;其三,不同于现有方法采用不变、滞后(2013年之前)的排放因子,新方法引入高频、最新数据,重新核算了最新排放因子及其排放量,以有效把握钢铁排放的动态演化机制,特别是2012年与2015年新排放标准的实施对钢铁排放的影响。(2)编制不同时期全国全工序钢铁排放清单并模拟不同情境下大气环境影响采用所提出的基于CEMS数据的钢铁排放清单核算模型,针对中国钢铁排放进行了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如下:其一,从多种维度(时间、空间、工序和污染物)方面出发,系统分析了中国2015-2018年钢铁行业排放浓度、达标情况、排放情况、改造潜力;其二,建立了基于生产工艺的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管理系统,自下而上地编制2012、2015和2018年以及未来年全工序的高分辨率中国钢铁企业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其三,采用扩展综合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分析2012、2015和2018年及未来年情景下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环境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在时间维度上,2015-2018年,中国钢铁主要工序(即烧结机头、机尾、球团焙烧)大气污染物年均、月均排放浓度基本保持下降趋势,与中国钢铁粗钢产量呈现相反的特征。特别地,在秋冬季期间(2017.10-2018.3),重点区域的主要工序污染物浓度下降幅度高于其他区域,东部地区整体达标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2)在污染物维度上,中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10、PM2.5、BC、OC和EC)的排放量逐年降低,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呈现上升趋势。(3)在地区维度上,省级排放量最大的是河北省,区域排放量最大的是“2+26”城市。(4)在工序维度上,常规大气污染物(SO2、NOx和PM10)最主要的排放工序是焦化、烧结、球团、高炉四个铁前工序。(5)在环境影响方面,钢铁排放对大气环境污染的贡献分布与其排放量分布相一致。(6)在未来情景方面,若中国钢铁达到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与超低排放水平,中国钢铁行业的SO2、NOx和PM10排放量将分别下降至4.94万t、7.58万t和4.11万t,其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贡献比例可平均控制在0.31%下。

白鸽,陈照国[6](2019)在《低浓度烟尘颗粒物监测标准的必要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固定污染源颗粒物对生活环境的危害,结合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针对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中的实施问题,对比国内外相关检测方法和标准,对低浓度颗粒物测定技术的发展与实行进行必要性分析。

肖笑[7](2019)在《城市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对PM2.5改善的后评估研究 ——以肇庆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针对大气复合污染出台了一系列防控对策,且取得一定成效。明确历史空气质量变化的具体原因以及识别关键性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尤为重要。现有研究大多利用源强观测、敏感性分析方法、模式模拟或者情景清单等单一方法评估减排措施的空气质量效益。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于国家或区域尺度,很少针对城市减排措施进行评估,并且现有评估方法应用在城市尺度中容易忽略区域传输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导致城市减排措施难以得到有效评估。基于此,本论文结合模式污染源解析、敏感性分析和排放源清单等方法,建立了城市大气污染减排措施的后评估方法。并以肇庆市为案例,针对20142016年空气质量改善现象,重点定量评估了肇庆市主要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对PM2.5污染改善贡献。基于量化肇庆市本地减排措施的减排量研究,20142016年肇庆市减排措施带来SO2、NOX、PM10、PM2.5、VOCs和NH3的减排量分别为(相对于2014年排放量)25.3%、10.5%、13.1%、14.2%、4.2%和9.1%,其中SO2和NOX减排量主要来自固定燃烧源和道路移动源,PM10和PM2.5减排量主要来自固定燃烧源、扬尘源和生物质燃烧源,VOCs和NH3减排量分别来自生物质燃烧源和农业源。尽管如此,肇庆市高速的工业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削弱了减排措施的减排效益,尤其对于NOx和VOCs排放。相比2014年,2016年肇庆市SO2、PM10、PM2.5及NH3污染物排放实际分别下降了18.8%、0.2%、6.5%和1.5%,而NOX和VOCs排放却上升了1.5%和2.9%。研究以1月份为例,评估了各项减排措施的空气质量效益。对比2014年和2016年1月份,肇庆市PM2.5浓度从105.7μg/m3下降到31.3μg/m3,其中有48.8%的下降浓度与区域传输条件改变有关,51.2%的下降浓度来源于本地排放变化和气象条件变化,其中本地气象条件变化占主导因素,本地减排措施仅贡献了-1.88μg/m3。在20142016期间所有减排措施中,禁燃区设置及全市燃煤品质提升、焚烧区划定、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以及水泥厂脱硫脱硝改造的空气质量改善效益最明显,分别占所有减排措施空气质量效益的45.2%、14.7%、12.0%和9.4%。本研究提出的后评估方法可以适用于措施效果评估及政府决策,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决策及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王裕根[8](2019)在《基层环保执法的运行逻辑 ——以橙县乡村企业污染监管执法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于乡村企业污染监管执法的组织行为,深入分析中央、县级政府、县级环保部门、乡镇政府、乡村企业以及村庄农民在推进国家环保法律执行的权力关系及其结构,从政府运作过程的视角揭示基层环保执法的运行逻辑,并解释弹性的条块关系结构对基层环保执法的塑造。从现实经验看来,乡村企业污染监管执法的前提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确实存在并通过有效途径把信号传递到县级环保执法部门。乡村企业污染总是发生在一定场域中,特定场域中的社会主体对污染认知和感受的差异化会影响环境利益的表达。村庄中不同农民认知观念、价值以及利益取向的差异化弱化了农民的集体行动能力,直接影响了村庄社会的环境利益表达。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农民的弱组织性影响到国家执法力量的介入方式和强度。只有当农民组织起来反映自己所受的损害并释放出环境违法行为的强烈信号,国家执法力量介入的力度才会加大。然而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乡村企业排污行为是否构成环境违法行为还依赖于国家的权威技术认定。国家在认定乡村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时,污染认定的科技理性与村庄生活理性之间常常存在冲突。农民与企业发生环境利益冲突,县级环保部门及乡镇政府对污染的界定存在权威支配、话语支配以及信息支配,农民基于生活理性对污染的认知话语常常被边缘化,这为乡镇政府和县级环保部门调解企业和农民的环境纠纷提供了巨大的回旋空间。与企业、乡镇政府以及县级环保部门数次利益博弈之后,农民渐渐陷入了“补偿陷阱”,象征性污染补偿逐步代替实质意义上的法律监管。县级政府、县级环保部门与乡镇政府本身处于地方条块关系中。县级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决定了县级环保部门和乡镇政府法律执行的立场和态度。受制于地方条块权力结构以及政商关系,具有执法权的县级环保部门并不会严格执法而是选择“以罚代管”策略,让法律不完全执行。“以罚代管”既协调了县领导与乡村企业的政商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县级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威。然而,“以罚代管”并没有治理污染问题,反而使得乡村企业排污行为具有了正当性。尽管部分农民不断上访,但根据信访属地管理原则,乡村企业与农民的环境污染纠纷最终还是要乡镇政府进行处理。由此,在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时,没有执法权的乡镇政府必须协调好乡村企业和村庄农民的利益冲突关系。而受制于县级政府发展和稳定的双重考核机制、基层社会的权力—利益关系网以及自身治理资源的欠缺,乡镇政府往往会选择一种模糊性治理策略来对待污染问题。乡镇政府模糊化处理乡村企业和农民的环境污染纠纷,实际上掩盖了乡镇政府履行属地的环境监管责任。由于县级政府要维护乡村企业的利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再加上基层社会复杂的人情关系网络,所以县级环保部门和乡镇政府未能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真正重视乡村企业污染问题的治理,这导致国家环保法律实施始终处于“悬浮”状态,也即,地方条块环保履职实践存在执法目标偏离。与此同时,受污染影响的农民群体也遭遇了环境利益诉求表达上的挫败感。环保督察是一种在党政体制结构内推动环保法律执行的制度创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各种方式传导政治压力让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同时地方党委政府也会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应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环境问题。县级党委政府在感知中央环保督察的政治压力之后,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问题高度重视,整合相关环境执法部门和乡镇政府的力量开展联合执法,通过责任倒逼机制落实到每个执法者,此时基层环保执法力度加大。这就改变了以往法律执行的“悬浮”状态,使得国家法律渗透到乡村企业污染监管执法实践中。通过环保督察解决了一些底层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但受制于央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央难以有效监督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效果,中央环保督察难以倒逼地方对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治理。因此,基层环保执法目标偏离只是得到中央的适度矫正。当中央的力量介入地方条块履职实践,此时条块关系中的央地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党政体制的政治整合功能。从法律执行角度看,当基层环保执法目标偏离很大时,中央能够通过政治整合的方式,把县级政府、县级环保部门、乡镇政府、乡村企业以及村庄农民之间的权力关系进行整合,打破国家环保法律在地方执行中梗阻,推动国家环保法律向基层社会渗透,同时对执法过程的利益冲突进行整合,让执法目标偏离得到适度矫正。但是,这种矫正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动态中与执法偏离形成多次互动和博弈关系,并在偏离中寻适度。纵观基层环保执法的过程可以看到,乡村社会的环境利益难以有效吸纳到常规环保执法的政府决策和执行中。当乡村社会的环境利益无法得到地方政府有效吸纳和整合,导致执法目标偏离过大影响到中央的政治权威时,中央能够在既定的体制结构内创新系列制度推动环保法律执行。中央通过环保督察的形式创建了中央与基层群众的制度化联系,并通过政治压力传导重新激活了地方政府启动新一轮意见表达、政府决策以及政府执行的政府过程,从而让基层社会的环境利益能够被吸纳到地方政府决策和执行中。由此,以党政关系为基本的条块关系时刻存在弹性,这种富有弹性的条块关系结构塑造着基层环保执法实践,并在实践中呈现波动性。

石峻[9](2017)在《关于矿渣粉磨大气污染物排放适用标准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就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未包括矿渣微粉生产的问题,分析了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控制的污染物种类,以及矿渣粉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种类,提出了矿渣烘干兼粉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合于执行哪类标准的建议

刘丹[10](2017)在《水泥行业典型排放物的分析与控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水泥行业素有高污染行业之称,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因此水泥行业典型排放物的减排工作迫在眉睫。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近零排放示范区,将近零排放理念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中。本文全面分析水泥行业典型排放物的排放特征,包括排放来源,排放标准。然后,根据对我国各省份水泥和熟料产量的统计,对典型排放物的排放量进行核算,确定了2012年我国水泥行业典型排放物的排放清单。本文采用ISO 14064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对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核算,为13857.78万吨;对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分析,区分窑型、加工过程和省份进行核算,得出2012年我国水泥行业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值分别为134.90万吨、67.53万吨和119.35万吨。最后,针对各典型排放物从源头控制和排放物减排技术控制两个角度分别分析减排措施,为水泥行业典型排放物减排提出建议,进而为实现近零排放提供参考。

二、谈〈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及污染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国内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1.1.3 排放清单概述
        1.1.4 空气质量模型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排放清单编制研究成果
        1.2.2 CALPUFF模型研究成果
    1.3 研究意义
2.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年份及区域
        2.2.2 排放清单污染物甄选
        2.2.3 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收集
        2.2.4 排放因子确定
        2.2.5 CALPUFF模型组成
        2.2.6 CALPUFF模型输入内容
    2.3 本章小结
3.研究区域概况
    3.1 陕西省地理概况
        3.1.1 行政区划
        3.1.2 地形地貌
    3.2 陕西省气候现状
    3.3 陕西省空气质量现状
        3.3.1 环境空气质量时间分布
        3.3.2 环境空气质量空间分布
    3.4 陕西省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4.排放清单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4.1 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清单
    4.2 陕西省水泥行业不同工序污染物排放清单
5.模型模拟结果及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模拟参数设定
        5.2.1 地理数据预处理
        5.2.2 气象数据预处理
        5.2.3 污染源参数设置
    5.3 WRF/CALPUFF耦合系统模拟
        5.3.1 模拟结果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减排情景设置
    6.1 水泥行业末端治理技术优化
        6.1.1 水泥行业末端治理技术现状
        6.1.2 末端没治理技术减排措施
        6.1.3 减排效果模拟分析
    6.2 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
        6.2.1 错峰生产现状
        6.2.2 错峰生产减排措施
        6.2.3 减排效果模拟分析
7.陕西省水泥行业碳排放预测估算分析
    7.1 必要性分析
    7.2 预测估算方法
    7.3 计算结果分析
8.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2)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SNCR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名称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水泥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生成NO_x的原因
        1.3.1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简介
        1.3.2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中NO_x的产生机理
    1.4 NO_x的类型和危害
        (1)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在大气中与紫外线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
        (3)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4)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组成部分,酸雨主要有以下影响:
        (5)容易演变成PM10 和PM2.5
    1.5 水泥行业NO_x的减排技术
        1.5.1 NO_x的减排技术的发展
        1.5.2 我国对NO_x减排的政策
        1.5.3 水泥行业NOX减排的研究和探索
        1.5.4 水泥窑NO_x的控制技术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1.6.1 技术路线
        1.6.2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向
2 SNCR脱硝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2.1 SNCR脱硝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
    2.2 SNCR工艺处理 NO_x原理
        2.2.1 SNCR的反应机理
        2.2.2 SNCR脱硝技术脱硝效率的影响因素
    2.3 SNCR脱硝技术的还原剂选择和工艺流程
        2.3.1 还原剂的选择
        2.3.2 SNCR脱硝工艺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SNCR脱硝设备的研究
    3.1 SNCR脱硝系统的改进
    3.2 技术方案
    3.3 脱硝设备及安装
        3.3.1 集成分配柜介绍
        3.3.2 喷枪环管介绍
        3.3.3 喷枪介绍
    3.4 脱硝系统的运行控制
    3.5 脱硝系统优化后效果
    3.6 脱硝系统的再优化
    3.7 小结
4 SNCR脱硝效率的研究
    4.1 SNCR脱硝效率计算
    4.2 不同工况对SNCR脱硝效率的影响
        4.2.1 氨氮比对SNCR脱硝的影响
        4.2.2 O_2量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4.2.3 温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4.2.4 反应时间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4.2.5 窑内NO_X初始浓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
    4.3 SNCR脱硝技术的优化
        4.3.1 窑内NO_X初始浓度的优化
        4.3.2 喷射投入点的优化
        4.3.3 氨水喷射速度、压力和雾化效果
    4.4 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水泥厂超低排放标准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限值变化趋势
2 水泥炉窑脱硝超低排放改造技术
    2.1 SCR脱硝技术
    2.2 优化改造技术
    2.3 其他深度脱硝技术
    2.4 脱硝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案例分析
3 水泥炉窑脱硫超低排放改造技术
4 水泥炉窑除尘超低排放改造技术
5 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
6 结论和建议

(4)Cu基SCR脱硝催化剂的性能优化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相关政策
    1.2 脱硝技术及行业特点
        1.2.1 主要脱硝技术
        1.2.2 不同行业的脱硝环境特点
    1.3 SCR催化剂研究进展
        1.3.1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3.2 硫酸化催化剂
        1.3.3 分子筛催化剂
    1.4 SCR反应机理与中毒机制
        1.4.1 NH_3-SCR反应过程与反应动力学
        1.4.2 “Eley-Rideal(E-R)”与“Langmuir-Hinshelwood(L-H)”反应机理
        1.4.3 SO_2毒化作用机制
    1.5 SCR反应的分子模拟计算
        1.5.1 量子力学计算方法
        1.5.2 非量子力学计算方法
    1.6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CuSO_4/TiO_2催化剂及载体作用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2.2 CuSO_4/TiO_2催化剂的制备
        2.2.3 分相法研究
        2.2.4 NH_3-SCR活性及抗硫性实验
        2.2.5 表征方法
        2.2.6 计算模型与方法
    2.3 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工艺制度探讨
        2.3.1 CuSO_4/TiO_2催化剂脱硝活性结果分析
        2.3.2 负载量、焙烧温度的影响机制分析
    2.4 载体与活性组分间的协同作用
        2.4.1 分相法试样的脱硝性能比较分析
        2.4.2 脱硝反应动力学研究
        2.4.3 载体在CuSO_4/TiO_2催化剂中作用机制
    2.5 CuSO_4/TiO_2催化剂的反应机理研究
    2.6 CuSO_4/TiO_2催化剂表面反应的模拟计算
        2.6.1 NH_3吸附
        2.6.2 Br?nsted酸位上SCR反应的过渡态搜索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子交换法CuY分子筛催化剂及性能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用分子筛的结构信息
        3.2.2 浸渍法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3.2.3 离子交换法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优化实验
        3.2.4 测试表征手段
    3.3 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分析
        3.3.1 载体的基本性质
        3.3.2 浸渍法分子筛催化剂的性能比较
        3.3.3 离子交换法分子筛催化剂的性能对比
        3.3.4 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规律
    3.4 活性物质引入方式对Cu基分子筛催化剂的影响分析
        3.4.1 不同活性物质引入方式的CuY催化剂的性能对比
        3.4.2 活性物质引入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IE-CuY催化剂的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5.1 NH_3-SCR活性分析
        3.5.2 H_2-TPR和 TG分析
        3.5.3 正交实验影响因素评估
    3.6 IE-CuY催化剂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3.6.1 优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3.6.2 NH_3/NO的氧化性及NO还原产物的N_2选择性
    3.7 不同离子交换液前驱体的影响分析
        3.7.1 NH_3-SCR活性
        3.7.2 不同离子交换液前驱体的影响机制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IE-CuY催化剂的性能影响机制探讨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不同离子交换时间IE-CuY催化剂的制备
        4.2.2 活性测试与表征方法
    4.3 离子交换时间对IE-CuY催化剂的影响分析
        4.3.1 NH_3-SCR活性
        4.3.2 表面形貌及能谱分析
        4.3.3 物相、表面氧化还原性能及酸性
        4.3.4 电荷输运能力及表面活性物种分析
    4.4 IE-Cu Y催化剂的反应机理研究
        4.4.1 NH_3吸附及NH_3+ O_2共吸附
        4.4.2 预吸附ad-NH_3与NO_x反应
        4.4.3 NO吸附及NO+ O_2共吸附
        4.4.4 预吸附ad-N_xO_y与NH_3反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整体式成型催化剂与抗硫机理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2.1 原材料的选择
        5.2.2 分子筛催化剂的成型制备
        5.2.3 整体式蜂窝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5.3 手工成型试样配方调控
        5.3.1 活性组分掺量对成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3.2 添加硼酸/硝酸对成型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3.3 不同塑性料对成型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5.4 挤出成型蜂窝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研究
        5.4.1 焙烧工艺对蜂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4.2 不同成型主体对蜂窝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4.3 成型配方中其他组分的作用研究
    5.5 挤出成型蜂窝催化剂的抗SO_2中毒性能研究
        5.5.1 不同温度下SO_2对脱硝活性的影响
        5.5.2 SO_2中毒机制分析
    5.6 基于LCA的水泥工业NO_x环境影响分析
        5.6.1 某水泥厂的基本情况介绍
        5.6.2 目标及研究范围的确定
        5.6.3 清单分析
        5.6.4 NO_x环境影响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及今后工作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特色及创新点
    6.3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课题来源
2 文献综述
    2.1 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
        2.1.1 国内外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2.1.2 国内外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环境影响研究
    2.2 钢铁行业大气排放清单研究
        2.2.1 国内外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2.2.2 国内外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环境影响研究
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
4 中国钢铁行业主要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分析研究
    4.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分析方法
    4.2 中国钢铁行业主要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年均变化分析
    4.3 中国钢铁行业主要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月均变化分析
    4.4 中国钢铁行业主要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分析
    4.5 中国重点区域钢铁行业主要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分析
    4.6 小结
5 中国钢铁大气排放清单模型研究
    5.1 中国钢铁行业排放清单模型系统
        5.1.1 清单计算生成流程设计
        5.1.2 排放数据管理模块
        5.1.3 数据检验提取模块
        5.1.4 排放清单生成模块
        5.1.5 可视化模块
    5.2 基于工序的中国高分辨率钢铁行业大气排放清单模型
        5.2.1 活动水平
        5.2.2 基于排放标准的SO_2、NO_x和PM_(10)排放因子(2012年)
        5.2.3 基于CEMS的SO_2、NO_x和PM_(10)排放因子(2015和2018年)
        5.2.4 其他污染物排放因子
        5.2.5 排放量计算
        5.2.6 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5.3 未来年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排放清单模型建立
        5.3.1 排放量计算
        5.3.2 未来年中国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5.4 与现有钢铁清单区别
    5.5 钢铁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
    5.6 钢铁排放清单的校验
    5.7 小结
6 中国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6.1 模型参数
    6.2 模型验证
    6.3 2012年(历史情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3.1 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各省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3.2 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重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4 2015年(标准执行情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4.1 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各省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4.2 2015年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重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5 2018年(现状情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5.1 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各省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5.2 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重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6 未来年(情景Ⅰ下)中国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6.1 未来年情景Ⅰ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各省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6.2 未来年情景Ⅰ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重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7 未来年(情景Ⅱ下)中国钢铁行业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7.1 未来年情景Ⅱ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各省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7.2 未来年情景Ⅱ中国钢铁行业排放对重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8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低浓度烟尘颗粒物监测标准的必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背景
    1.1 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污染的危害
    1.2 相关环境标准及环保工作需要
    1.3 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4 低浓度颗粒物测定技术的最新进展
2 国内外相关检测方法标准研究
    2.1 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标准研究
    2.2 国内相关标准研究

(7)城市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对PM2.5改善的后评估研究 ——以肇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1.2.2 现行主要措施及减排效果研究
        1.2.3 空气质量改善后评估方法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城市后评估方法建立
        2.1.1 城市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减排量量化方法
        2.1.2 外来输送、本地排放的贡献量化方法
        2.1.3 城市关键性减排措施识别方法
    2.2 研究案例、模拟平台搭建及数据来源
        2.2.1 研究案例选取
        2.2.2 空气质量模式模拟平台搭建
        2.2.3 数据来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城市大气污染物特征识别
    3.1 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变化特征
    3.2 大气污染物年际变化特征
    3.3 大气污染物季节变化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源排放演变特征分析及关键性减排措施识别
    4.1 大气污染源排放变化特征
    4.2 基于排放源清单的关键性减排措施识别
        4.2.1 减排措施总结介绍
        4.2.2 减排措施减排量量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本地源减排及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变化贡献评估
    5.1 空气质量模拟效果评估
    5.2 案例城市本地与外来贡献量化
        5.2.1 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排放源分类
        5.2.2 本地与外来贡献变化量化
    5.3 案例城市本地排放关键来源识别
    5.4 案例城市关键减排措施识别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建议
    主要结论
    未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基层环保执法的运行逻辑 ——以橙县乡村企业污染监管执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三、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
    四、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五、本文章节安排
第一章 乡村企业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及其执行体制
    第一节 环保立法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实施的组织机构
        一、现行环境法律体系规定的执法部门
        二、环保部门的组织机构及其管理体制
    第三节 乡村企业污染监管的执法体制
        一、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
        二、基层环保执法权的配置结构
        三、乡村企业污染监管执法中的“条”和“块”
第二章 环保执法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矿山企业的环境污染
        一、“矿业大镇”
        二、盛朝矿业公司
        三、恒久矿业公司
        四、“被污染包围的村庄”
    第二节 村庄不同主体的差异化认知
        一、污染受害不同
        二、农民环境利益分化
    第三节 基层环保执法的村庄语境
        一、农民的弱组织性
        二、自利的村干部
        三、上访的集体行动困境
第三章 环保执法的技术依赖及其后果
    第一节 污染认定的技术标准
    第二节 技术理性与生活理性之间的冲突
    第三节 环保执法的技术支配形式
        一、权威支配:污染认定的技术权力
        二、话语支配:污染识别的专业知识
        三、信息支配:污染信息的非开放性
    第四节 技术支配的后果
        一、技术权力支配排斥农民参与
        二、象征性补偿代替法律监管
第四章 县级环保部门“以罚代管”的制度逻辑
    第一节 乡村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及其基本特性
        一、乡村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二、环境违法行为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 基层环保执法的组织环境和“以罚代管”策略
        一、组织内部执行力不足
        二、组织之间的关系制约
        三、“以罚代管”的执法策略
    第三节 “以罚代管”的生成机制
        一、政商关系的嵌入
        二、企业与执法者的合作博弈
    第四节 “以罚代管”的社会后果
        一、污染问题得不到精准治理
        二、执法目标的消解
第五章 乡镇政府环境监管中的模糊性治理
    第一节 环境上访的属地管理
        一、农民环境上访
        二、乡镇政府模糊性应对
    第二节 环境监管中的模糊性因素和策略选择
        一、乡镇履职中的模糊性因素
        二、模糊性治理的实践
    第三节 模糊性治理的结构动因
        一、发展与稳定的双重考核体制
        二、权力-利益关系网络
        三、属地监管的“悬浮”
    第四节 模糊性治理对环保法律目标的消解
第六章 中央环保督察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组织应对
    第一节 环保执法的专项行动与环保督察
        一、环保执法的专项行动
        二、环保督察
        三、中央环保督察的组织机制和目标
    第二节 中央环保督察的政治压力传导
        一、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与自下而上的群众信访
        二、政治压力传导的形式
        三、地方政府应对的组织机构
    第三节 “一切为了通过”:政治高压下乡村企业污染的运动式治理
        一、领导注意力传递
        二、执法力量整合
        三、责任倒逼机制
    第四节 环保督察的治理限度
        一、中央难以监督地方环境治理效果
        二、地方临时性应对而非整体性治理
结语
    一、基层环保执法的实践样态
    二、执法目标偏离与适度矫正
    三、基层环保执法的政治逻辑
    四、基层环保执法的弹性体制结构与改革挑战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一 调研访谈人员名单
附录二 法律法规、政府文件及档案资料
附录三 全国部分乡村企业污染案例(2008-2018)
致谢

(10)水泥行业典型排放物的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1.2.1 全球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2.3 水泥生产流程
    1.3 水泥行业典型排放物来源及控制标准
        1.3.1 碳排放来源及控制标准
        1.3.2 大气污染物排放来源及控制标准
    1.4 研究意义及目的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碳排放分析
    2.1 碳排放核算方法
    2.2 典型水泥厂CO_2排放量核算
        2.2.1 确定组织边界、营运边界及排放源
        2.2.2 碳排放量核算
    2.3 CO_2全国区域核算结果
        2.3.1 CO_2排放强度
        2.3.2 全国区域排放量
    2.4 不确定性分析
第3章 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3.1 排放源分类
    3.2 大气污染物核算方法
    3.3 排放因子的确定
        3.3.1 颗粒物排放因子确定
        3.3.2 NOx排放因子确定
        3.3.3 SO2排放因子确定
    3.4 大气污染物全国区域核算结果
    3.5 不确定性分析
第4章 典型排放物减排分析与技术控制
    4.1 源头控制
        4.1.1 化解产能过剩
        4.1.2 水泥厂选址
        4.1.3 替代水泥生产原(燃)料
    4.2 碳排放减排控制技术
        4.2.1 CCUS技术
        4.2.2 余热利用技术
    4.3 颗粒物减排控制技术
    4.4 NOx减排控制技术
        4.4.1 分级燃烧技术
        4.4.2 低氮燃烧器技术
        4.4.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
        4.4.4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
    4.5 SO2减排控制技术
        4.5.1 湿式洗涤器
        4.5.2 喷雾干燥技术
    4.6 相关政策和减排建议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谈〈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省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及污染特征分析[D]. 耿子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SNCR技术的研究[D]. 周治登.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3]水泥厂超低排放标准及技术研究[J]. 周荣,吴建,朱俊.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06)
  • [4]Cu基SCR脱硝催化剂的性能优化与机理研究[D]. 齐凯.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1)
  • [5]中国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研究[D]. 伯鑫. 北京科技大学, 2020
  • [6]低浓度烟尘颗粒物监测标准的必要性分析[J]. 白鸽,陈照国. 环境与发展, 2019(07)
  • [7]城市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对PM2.5改善的后评估研究 ——以肇庆市为例[D]. 肖笑.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基层环保执法的运行逻辑 ——以橙县乡村企业污染监管执法为例[D]. 王裕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9]关于矿渣粉磨大气污染物排放适用标准的探讨[A]. 石峻. 2017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最佳使用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 2017
  • [10]水泥行业典型排放物的分析与控制[D]. 刘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标签:;  ;  ;  ;  ;  

浅谈《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