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须建立现代医学模式的诊疗观——西宁市区人口增长与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关系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春[1](2021)在《晚期癌症诊疗中的伦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癌症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是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癌症起病隐匿,早期筛查难度大,当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通常已处于晚期。晚期癌症易转移、治疗效果不显着、诊疗支出大,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在晚期癌症诊疗中,诊断信息患者知情与家属知情、治疗方案是患者同意还是家属同意、过度医疗等问题,时常困扰着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晚期癌症诊疗中重治疗轻关怀的诊疗模式,忽视了持续性治疗可能带给患者的更大痛苦,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甚至浪费了医疗卫生资源。为此,本研究在探寻晚期癌症诊疗中患者知情同意权受漠视和过度医疗问题的基础上,从相关理论和原则视角,分析造成这些伦理困境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策略,以期为晚期癌症诊疗中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从人文关怀和生命伦理学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回顾、分析晚期癌症诊疗典型案例,列举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在诊疗中面临的窘境和误区,提出晚期癌症诊疗中的伦理问题——不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过度医疗。再用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生命论和人道主义)和相关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有利原则、不伤害原则),分析晚期癌症诊疗中不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过度医疗的伦理问题,论述提高生命质量是医学发展的最终追求。同时,通过分析晚期癌症诊疗中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的诊疗态度和诊疗选择,明确不同诊疗观念对不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过度医疗问题的影响。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晚期癌症诊疗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用相关理论和原则分析晚期癌症诊疗伦理问题。最后,从制度保障、生命教育和适度医疗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晚期癌症诊疗中伦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维护患者的正当权益,为晚期癌症诊疗实践构建一条新的诊疗思路。晚期癌症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直面死亡,培育科学的生命观,普及生死学,开展生命教育,是实施适度医疗的保障,是开展安宁疗护的前提,是推动尊严死的基础。晚期癌症临床诊疗过程中,保障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引导家属关注和尊重患者的生命权,重视过度医疗的伦理问题,结合中国当下的实际情况,审视晚期癌症诊疗中的伦理困境,有助于维护患者的权利,帮助医、患、家属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重新构建晚期癌症诊疗团队的医德医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杨雪[2](2021)在《中医药文化在意大利传播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哲[3](2021)在《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设备、放射防护用品、放射质量控制设备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分布、配置公平性和职业卫生监护现况进行调查,获得新疆地区现有医疗放射资源及利用现况,以期为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放射工种的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状况,分析探讨影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根据职业心理健康因素探索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最终为改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工作对策。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地区14个地州768个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及职业卫生现状,使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评价配置公平性;2)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5个放射诊疗机构共计3372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089份,剔除填写内容不足90%的或连续勾选相同选项超过10项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992份,有效率为88.73%;3)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中式职业倦怠量表(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工作能力指数问卷(Work Ability Index,WAI),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和行为习惯特征(吸烟、饮酒)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获得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行为习惯特征基线一致的研究对象,调查职业特征(岗位类别、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视觉损害)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4)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3个三级放射诊疗机构的625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干预对象,分为无干预组(140人)、健康教育干预组(126人)、工作场所干预组(161人)和健康教育+工作场所干预组(198人)。实施干预8个月后再次使用ERI、CMBI、SDS和WAI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调查区域内768个放射诊疗机构均可开展放射诊断项目,42家开展介入放射项目,12家开展放射治疗项目,8家开展核医学项目;2018年共计开展常规X射线诊断686.76万人次,CT诊断249.46万人次,其他X射线诊断21.89万人次,介入治疗7.22万人次,放射治疗9.05万人,核医学诊断10.68万人次,核医学治疗4560人;2)调查区域内每万平方千米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4.63个,每百万人口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35.28个,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疗机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和0.43;每万人口医用放射设备拥有量为0.87台,设备类型主要以DR和口内牙片机居多;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断类设备和CT的基尼系数小于0.30,基于人口数量的介入放射类设备和DSA的基尼系数在0.30~0.40之间,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核医学类和放射诊疗类设备的基尼系数大于0.50;3)调查区域内每台放射诊断类设备平均配有3.82件放射防护用品,介入放射类设备为23.89件/台,核医学类设备为13.97件/台;除阿克苏地区外,其他地区每家放射诊疗机构配置的放射质控设备远低于1台;4)本次调查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共计5038人,每万人口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拥有量为2.31人,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基尼系数分别是0.29和0.22;2018年职业健康体检率为92.28%,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7.41%,放射防护培训率为94.27%;5)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0%,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婚姻状态、糖尿病、饮酒、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紧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30岁及以上、男性、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离异或丧偶、患糖尿病、护士、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P<0.05);护士、技师和其他岗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医师的1.623倍、1.421倍和1.643倍,介入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1.444倍、0.193倍、0.484倍和0.716倍,5~9年放射工龄和10~20年放射工龄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560倍和2.226倍,视觉损害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无损害的2.233倍;6)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7.2%,其中29.6%为轻度职业倦怠,22.6%为中度职业倦怠,5.0%为重度职业倦怠;不同年龄、学历、糖尿病、工作岗位、放射工种、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倦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39岁、本科学历、患糖尿病、护士、诊断放射学、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倦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532倍、0.578倍和0.655倍,5~9年放射工龄的职业倦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278倍,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风险是未患病者的1.553倍和2.233倍;7)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不同水平的抑郁(63.17%),51.70%为轻度抑郁,10.23%为中度抑郁,1.24%为重度抑郁;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抑郁水平高于未患病人群(P<0.05);患甲状腺疾病者的抑郁风险是未患病的1.429倍;8)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中下的占比为42.08%,工作能力优良的占比为57.92%;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婚姻状态、糖尿病、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岁以下、男性、初级及以下职称、研究生学历、未婚、牙科放射学、放射工龄小于5年、无甲状腺疾病和无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水平最好(P<0.05);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其他放射工种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449倍、0.603倍、0.611倍和0.697倍,10~20年放射工龄和大于20年放射工龄的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373倍和0.676倍;9)不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等级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紧张的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是无职业紧张者的1.855倍;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医务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分别是无倦怠者的2.225倍、3.734倍和13.355倍;(10)不同干预组间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学历、工作岗位、放射工种和放射工龄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不同(P<0.05);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缓解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效,且以同时实施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和抑郁水平、提高工作能力的效果最佳。结论:1)新疆地区的放射诊疗资源在服务区域面积和服务人口数量的分布均较不公平,整体以北疆在数量和结构上优于南疆为主要特点,其中乌鲁木齐市的放射医疗资源明显优于其他地州;放射诊断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绝对公平,介入放射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基本公平,核医学类和放射治疗类设备因费用、操作要求高,难以实现配置的相对公平;放射防护用品配置基本达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基本要求,但放射质量控制设备配置明显不足;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测指标基本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监测相关标准;2)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水平较高;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和职业暴露敏感器官疾病和机能改变等因素均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有影响,工作岗位护士、放射工种诊断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有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风险较高,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水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建议用人单位在持续做好职业健康监测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等措施,缓解不良职业心理情绪,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3)工作场所的管理重点为放射场所防护性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职业健康教育的重点为放射防护基础知识、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及法规概述、各放射工种放射防护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需根据职业特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地制定工作场所安全促进和职业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案有利于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
李俊伟[4](2020)在《医院街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设计形式研究 ——以广深地区综合医院为对象》文中研究指明医院街是当前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理论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模式。近年来在我国不少新建和改扩建医院设计中都进行了使用,该模式由于具有灵活度高、组织性好等设计优点受到了医院建筑设计者们广泛追捧,运用其建成的医院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效。但是,现今无论是从业设计者或医院业主对于医院街模式的由来、作用、适用性、设计形式、空间形态及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存在理解的偏差。因此,本文拟结合国内外对医院街模式的研究成果及我国现有的医院街实例,进而对医院街模式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适用范围、及设计形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最终,提出适用于我国当今医疗建设状况的医院街设计模式。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论述,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对象、目的、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概况及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为医院街的相关基础理论概述,对医院街模式的衍生及发展、变化与完善及在新老医院建筑应用的方式与状况进行了论述。第三、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篇章,主要是对医院街设计模式下的平面组织设计与空间格局设计进行展开研究;研究发掘出其下层设计类别的多种设计形式,并逐一进行相互比较,并基于比较的结果指出不同医院街设计形式的特点与发展限制。第五章为策略提出篇章,是基于对第三、四章分析比对结果提出对应性的设计原则及策略。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篇章,对本次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同一总结及提出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程鹏[5](2020)在《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伊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标志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有约2.5亿60及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7.9%。老年人口规模以及增速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人口高龄化趋势,高龄失能、半失能以及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料问题愈发严峻,成为制约我国老年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虽然正处在老年人照料设施快速发展与集中建设的时期,但在高龄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料方面存在严重的供需脱节,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设施实践也处在起步阶段,专门类型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在数量和服务上较先进国家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论文着眼于认知症老人,即患有不同程度认知症的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问题,提出建设专门面向这一特殊的老年人群体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以满足其长期照料需求,填补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类型体系上存在的空白;并进一步分析该类型老年人照料设施在我国的建设策略;及其在建筑设计上的要点。首先,论文从认知症老年人的长期照料工作出发,结合护理学领域相关资料,总结其自身特征;并对其长期照料工作进行分析,明确其长期照料需求、以及长期照料目标及原则;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老年人长期照料体系发展历程以及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从老年人长照政策、体系以及设施建设三个维度,对比我国大陆地区的发展现状,系统地分析认知症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问题。其次,论文总结北京市既有老年人照料设施在收住认知症老年人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前文分析,从设施建设、设施设计、设施规模、护理形式和空间环境五个维度对未来我国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设提出具体策略;并进一步对具体的设施建筑设计提出多方面的具体设计要点。最后,论文通过天恒集团天陶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设计实践,将所提出的设施建设策略和具体建筑设计要点具体化,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为我国未来在城市地区开发建设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提供借鉴。
刘宝莲[6](2020)在《基于心身医学理论架构的佛医心身医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身医学是20世纪30年代,在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导的近代医学弊端日显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医学观。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其认识和理论被不断深化,但仍未臻完善。心身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心身疾病,是研究心身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的学科。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为挖掘佛医学心身医学思想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佛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医学理论和医学思想以古印度医方明的“四大”为代表的唯物论认识,以及药师佛的“三界唯心”认识为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心身医学思想。佛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①佛医学的生命观。包括生命的种类观、身心灵一体的生命构成观、“十二因缘”的生命过程观以及“天人合一”的生命整体观;②佛医学的心身观。包括对五蕴心身观,心身“一元论”、“二元论”等基本问题的阐释和辨正;③佛医诊断学中蕴含的心身医学思想。从佛医“百病由心造”的病因观,身病、心病、俱有病(烦恼病)的疾病观,根——尘——识三位一体的发病观以及“悟证论治”的诊疗观等方面加以论述;④佛医治疗学中的心身医学思想。包括对佛医治疗身病、心病、心身疾病的治法和特色的论述。突出其重视心法治疗,疗心以治百病的核心特色;⑤佛医养生中的心身医学思想。突出佛医养生以养心为要,以身心健康、灵性充盈、涅盘解脱三个层次为目标和追求的思想特色;⑥佛医对医德与伦理的规范。体现佛医无私无畏、平等慈悲的崇高医德。这也是针对生物医学模式下出现的医生与病人分离、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提出来的探讨。佛医心身医学不仅有着系统的理论,也有科学的实践。近年来,国内外纷纷成立了以佛医为主体的医疗机构,为人们提供疾病救治、康复指导、心理疏导和临终关怀等服务。佛医的心身修证体系蕴含着超越的智慧,其理念对全世界的医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佛医学秉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当今社会语境下,对其心身医学思想进行现代化的诠释,总结出“九疗七明”这一套适合当代人身心灵调养的养生理论,可以为时下正兴起的大健康产业指明道路,开辟前景。佛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全人”观,其心身修证体系在心身疾病的诊治上具有独特的效果。因此,充分挖掘佛医的心身医学思想,不仅可以为心身医学的诊治体系打开新的视野,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可以为全人、全社会的健康增进福祉!
张雅丽[7](2020)在《农村癌症病患疗治的人类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学人类学的研究非常关注文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本论文以Z村为田野点,把癌症病患Y作为调查对象,对其的治疗过程进行全景式描述,重点突出文化在医疗行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本文主要使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调查者与病患、病患家属的面对面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一手资料,基于医学人类学视角,把癌症病患当作主角,倾听她的故事,探索农村癌症病患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性知识及其背后的深刻文化意义。本文探究农村癌症病患生病后的生活世界和行动选择。患病后,病患的失序世界主要体现为身体失序、心理失序、家庭角色失序、社会关系失序;着重分析农村癌症病患对疾病的主位认知,从病患内心世界和本土文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生活压力、经济状况、个人性格、特殊的心理有一定的关联;重点讨论了农村癌症病患如何重构失序之路,农村癌症病患的医疗体系主要分为民间治疗、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在民间治疗部分,描绘了“看外科”求解、家神祭祀、“点灯”祈福等仪式治疗,西医治疗部分,刻画了化疗过程的艰难,同时也分析了病患为什么不进行手术治疗的原因,中医治疗主要讲述了病患在治疗中的经历与感受,呈现出农村癌症病患面对的多元医疗体系;治疗过程是苦难与艰辛的呈现,那农村癌症病患的支持力量则是支撑起苦难生活继续前进的动力,它们分别是病患自身的坚持力量、家庭本位的支持力量、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政策的扶持。论文最终展现了农村癌症病患治病的行动逻辑和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也对当地医疗体系有一定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北地区村民的疾病治疗与文化的关系。
陈坤[8](2020)在《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机构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以济南市城区为例》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之一。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对各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强烈冲击,也对家庭和个人产生着巨大影响。向老年型社会过渡的转变始于欧洲和北美洲等富裕地区,随后出现于日本等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传递。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下降,“421”家庭结构的普遍出现,传统“子女养老”模式的退出,社会分工的变化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造成了日常照护需求的巨大缺口,导致老年人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为我国养老服务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为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机构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国外学者对机构养老服务的利用、供需之间的差距、养老机构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地较多也较为深入。研究发现,国外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供需错配、服务效率水平不高、服务质量评价不规范等过程,研究结果对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由于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从现有研究看,关于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多数缺乏理论模型的支撑,对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也缺少科学的分类分析,关于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的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较少,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使用的方法易受非服务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服务评价与服务实际绩效不一致,完善以上研究不足有助于更好地分析机构养老服务供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作为研究现场,通过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的使用,力求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揭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破解养老机构发展困境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从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服务供给两方面出发,研究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机构养老服务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为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需求,破解养老机构发展难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1.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济南市为例,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系统调查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和认可程度。以Andersen行为模型为基础,对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分析,从影响老年人需求的使能因素、倾向性因素和需求性因素三方面为改进养老机构服务提供参考。2.养老机构服务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养老机构的服务供给状况,主要包括人力、财务、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结合以上数据对养老机构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养老机构改善运行状况提供实证参考。3.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对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使用基于粗糙集方法的数据挖掘分析济南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通过属性约简的方式减少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噪声”,突出影响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再进一步通过与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的重点需求进行比较,得出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有关评价,为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与建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复习和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收集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定性分析资料,使用现场调查法收集社区居住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和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的定量分析资料,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养老机构服务供给的定量分析资料。文献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文件、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统计报表等信息。焦点小组访谈法主要通过与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机构养老服务利益相关者进行细致深入访谈,了解各方对机构养老服务现状的认识和意见建议,在信息概括的基础上,对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及存在问题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共访谈38人。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的形式,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共在上述5个区的18个社区中发放现场调查问卷1436份,回收有效问卷1389份,回收有效率为96.73%。以Andersen行为模型为基础,对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养老机构服务供给的调查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在济南市城区按照最优分配原则随机抽取5~15家养老机构,共抽取48家养老机构进行调查。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养老机构服务效率进行分析。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调查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从上述48家养老机构中选择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共39家,对入住其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现场调查,共发放现场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8份,回收有效率为98.50%。基于粗糙集(Rough Sets)方法,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本研究对回收问卷进行编码后,使用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1)本研究在济南市城区18个社区中抽取1436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89份,回收有效率为96.73%。(2)社区居住老年人基本情况呈现呈现受教育程度偏低、丧偶程度较低、高收入老年人较少的特点,虽然大部分老年人可以实现自我照料,但老年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弱,且普遍为带病生存,对机构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潜在需求,女性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意愿高于男性老年人。(3)社区居住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知晓度较高(71.06%),机构养老服务需求水平较低(40.03%)。(4)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呈现较为集中的特点。(5)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子女数和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患病情况、衰弱程度和抑郁程度。2.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以公建民营和民办养老机构为主,平均营业年限较短,硬件设施较为全面。(2)养老机构中医生和护士配备较为普遍,养老护理员呈现获得资质与参加培训的比例低、年龄偏大、女性比例高的特点。(3)服务项目相对多样,能够给入住老年人提供较好的选择。(4)养老机构服务效率水平总体较低,其中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效率有效比例最高,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有效比例最低;床位规模小于100张的养老机构服务效率有效比例最高;养老机构入住率是服务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5)各养老机构间入住率差别较大,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最高且之间的入住率差异不明显,民办养老机构之间入住率差异较明显。营业年限、是否有中医保健服务、工作人员费用支出是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影响因素。3.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情况:(1)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呈现文化程度偏低、丧偶程度高、健康状况较差和收入较低等特点。(2)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差别较大。与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社会参与服务维度相比,医疗服务和安全保障维度评价结果明显偏低。(3)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文化程度差异、婚姻状况差异、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子女状况差异、收入状况差异、患慢性病数量差异分维度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群不同特点对相关服务质量进行改善。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及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机构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配矛盾,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巨大需求与机构养老服务利用不足并存的现象,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能得到老年人的充分认可,部分养老机构在服务方面达不到老年人的要求,使得有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的老年人却并未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造成了巨大需求与利用不足并存的现象。2.年龄、子女数、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患病情况、衰弱和抑郁程度是影响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高龄、子女少、生活自理能力差、患慢性病数多、衰弱和抑郁程度高的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多。3.养老机构服务效率水平较低,入住率是养老机构服务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增加入住老人数量来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效率。4.工作人员费用支出较多、能够提供中医保健服务、营业年限较长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工作人员费用支出对养老机构入住率影响最大,营业年限对养老机构入住率的影响最小。5.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总体偏低,应重点加强医疗服务和安全保障服务,积极关注女性、文化程度较高、有配偶、有子女、收入较高的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政策建议1.建设关爱老年人环境,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通过制定维护老年人权益措施,消除对老年人的年龄歧视,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权,营造支持健康老龄化的政策环境,建立老年医疗卫生综合服务制度、长期照护体系、老年人健康评估监测系统,促进关爱老年人环境建设和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包含本部分内容的文章已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加强养老机构的自身建设与利于养老机构发展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通过创新和完善支持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增强机构养老服务的人文关怀色彩,科学规划养老机构建设和加强“智慧养老”建设,提高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水平,解决机构养老服务供需错配矛盾。通过加大行业监督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等措施,充分发挥制度监管和舆论引导作用,推动形成有利于养老机构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3.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服务项目,全方位优化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加强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实现中医与养老的深度对接,大力发展中医医养结合服务。通过增强服务的响应度,提高医疗服务和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提高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改进老年学通识课程设计,推动职业学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完善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方式,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改善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创新与不足创新点1.本研究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多变量的研究模型,从服务需求、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当前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和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对于破解养老机构发展困境以及后续研究的开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2.本研究使用了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较好地增强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首次基于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法,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提高了服务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引入Andersen行为模型分析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这将有利于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的改善提供分类指导。3.本研究探讨了济南市养老机构基本情况、机构设施、人员配置、服务项目和财务状况等因素与养老机构服务效率、入住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多数养老机构存在投入和产出不匹配的情况,同时揭示了养老机构入住率是服务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将为促进养老机构发展提供新的实证依据。研究不足1.本研究选择济南市城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但未开展与其他城市的比较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获取不同城市的机构养老服务调查数据,进行市域甚至省域间的横向比较,进行更为全面的现状调查。2.本研究为避免选取单一的结果性指标对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进行评价,特别纳入了结构和过程性指标。这样规范的评价方式虽然避免了参差不齐的评价标准导致的随意性结果,但“一刀切”式的评价指标不能满足对不同等级养老机构评价的需求,今后可以设立不同等级的评价指标进行更为细致全面的评价。3.由于本次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数据无法反映各变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律和发展动态。今后,可以注重对数据进行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收集,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进程和潜在规律奠定基础。
唐禄俊[9](2020)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上至人们的精神世界,下至具体的药方器具。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对中医药人才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展开了研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有以下几个要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探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典范,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第一章梳理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括起来,“仁”的内涵是天道为仁、医为仁术、慈悯万物、医不嗜利,“和”是天人和合、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调和疾病,“精”是医术之根,“诚”是医品之本。准确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意涵是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第一步。第二章讨论了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有密切关系的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中医的理想人格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塑造的。古代医家的从医动机是多样的、复合的,可归纳为:口实之需、追名逐利、举业而医、传承家学、疗养君亲、保身逸志、格物致知、修德济世。古代中医的行医境界有三个等级,分别是理想之境、中上之境、不足之境。综合来看,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可谓“大医”“良医”“上医”,典型人物可推孙思邈。第三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探讨。第一节以问卷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公众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3732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众最认可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表述是“仁和精诚”,其次为“阴阳中和”和“医道自然”;大众最认可的三个中医药文化符号是依次是太极图、针灸铜人像、杏林;大众最喜欢三个中医药品牌符号依次为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平均分是59.72分;虽然人们对中医药了解水平自我评分不高,但是对中医药的未来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对中医药未来的信心评分的平均分是76.96分。第二节分析了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代表人物。“国医大师精神”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最新诠释,此精神不仅是国医大师群体的个性精神,更是中医药行业的精神。以《人民日报》“走近国医大师”系列为基础,使用人格心理学研究以词汇学为基础的思想与方法,提出国医大师精神为涵盖了大家与我、人与我、我的三层次结构,最终提炼“国医大师精神”为仁爱承新、和善谦诚、严研静廉。中医药技术可有高下之别,精神却可人人秉持、代代承传。因此,弘扬“国医大师精神”对于中医药人塑造中医的完美人格,促进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增加文化自信,改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是关于中医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全国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重要实践地。为了解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在全国中医医院的践行现状,本文以网络调查的方式查询了 477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门户网站,结果发现有54家医院将“仁、和、精、诚”四字直接作为院训或医院精神或医院价值观等,至少直接使用“仁、和、精、诚”一字的中医院比例达到了 82.22%。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点思考:完善门户网站,突出医院精神文化;全方位把握“仁、和、精、诚”四个维度,精准定位;结合地域名医及其文化,打造区域特色。第四节是关于医院文化建设个案调查的思考。在中国传统视域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家庭不仅是全体家庭成员的情感所系,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小细胞单位。现今中国,儒家“家”文化的实践地由传统家庭转向了组织文化,作用于组织的归属感、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以医院文化为例,儒家“家”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新时代医院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医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一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讨论。此部分主要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践行的外部的政策和文化环境,提出了树立信仰,抑扬结合,众人拾柴,互利双赢、全媒体呈现的建议。总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融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以人为承载,以时代为契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鹄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
王娜[10](2020)在《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生死重任,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关头,广大医护工作者选择了挺身而出、英勇逆行,始终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种关键时刻的行动选择是核心价值观的彰显,也进一步凸显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至关重要。本文紧扣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以基本理论意蕴的阐释为逻辑起点,分析论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现实境遇,明确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框架,并在分析研究当前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创新和借鉴进行了探讨,系统论证了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实施路径。第一章阐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厘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依据。结合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思想要义和价值旨归,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论述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阐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及其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理论,分析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挖掘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资源。第二章分析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首先从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角度阐述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情境,然后探讨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我国当前医患关系发展的新趋向以及医患关系失调的影响因素,阐明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医患关系背景,最后考察分析了发达国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状况及启示。第三章概括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框架。在从主导内容和基本内容两个层面阐释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分别从理想信念目标、价值认同目标、道德要求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分析了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第四章对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掌握当前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状况,总结和归纳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和主要成效,分析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偏差以及当前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和困境,并着眼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检视分析。第五章探讨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路,系统论证了教育方法的整体性创新发展。坚持优化、创新、借鉴相结合的原则,对理论灌输、实践养成、榜样示范等常规方法的优化途径进行了具体分析,立足线、面、体三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走向,并对国外医学生人文教育值得借鉴的宏观方法、具体方法和新兴方法进行了探讨。第六章论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文化滋养根基、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以“青马工程”为牵引凝聚教育合力等五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加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路径。
二、必须建立现代医学模式的诊疗观——西宁市区人口增长与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关系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必须建立现代医学模式的诊疗观——西宁市区人口增长与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关系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晚期癌症诊疗中的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原则 |
第一节 相关理论 |
一、生命论 |
二、人道主义 |
第二节 相关原则 |
一、尊重原则 |
二、公正原则 |
三、有利原则 |
四、不伤害原则 |
第二章 晚期癌症诊疗典型案例研究 |
第一节 知情权案例研讨 |
一、知情权典型案例 |
二、知情权案例讨论 |
第二节 同意权案例研讨 |
一、同意权典型案例 |
二、同意权案例讨论 |
第三节 诊疗态度案例研讨 |
一、诊疗态度典型案例 |
二、诊疗态度案例讨论 |
第三章 晚期癌症诊疗伦理问题探析 |
第一节 晚期癌症患者诊疗中的伦理问题 |
一、漠视知情权 |
二、不尊重同意权 |
三、过度医疗 |
第二节 晚期癌症诊疗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
一、漠视知情权的伦理分析 |
二、不尊重同意权的伦理分析 |
三、过度医疗的伦理分析 |
第四章 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制度保障 |
一、完善国家政策和机构设置 |
二、完善医疗培训和评价体系 |
第二节 生命教育 |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
二、完备生命教育内容 |
第三节 适度医疗 |
一、适度医疗的内涵与意义 |
二、完善适度医疗方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放射诊疗资源及职业卫生现况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现况调查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及效果评价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放射诊疗工作者职业健康调查问卷 |
综述 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及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医院街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设计形式研究 ——以广深地区综合医院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范围及选择原因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制定 |
1.5.1 个案选择与研究内容的制定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大型综合医院医院街的理论概述 |
2.1 综合医院的功能结构与组织形态 |
2.1.1 综合医院的功能结构 |
2.1.2 综合医院形态模式类型 |
2.1.3 综合医院组织模式类型 |
2.2 医院街概念的衍生与发展 |
2.2.1 医院街的雏形 |
2.2.2 推动医院街概念提出的因素 |
2.2.3 医院街概念的提出 |
2.2.4 医院街概念的发展与完善 |
2.3 医院街模式下的医院建筑发展与变化 |
2.3.1 形态特征的发展与变化 |
2.3.2 空间形式与尺度的发展与变化 |
2.3.3 功能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
2.4 医院街模式在我国医院建筑中运用现状 |
2.4.1 在新建建筑中的运用 |
2.4.2 在老医院改扩建中的运用 |
2.5 小结 |
第三章 医院街模式下医院平面组织形式的设计分析与对比 |
3.1 医院街功能构成要素的设计形式 |
3.1.1 医院街的功能构成 |
3.1.2 医院街功能构成的设计形式 |
3.2 医院街模式下的交通组织设计 |
3.2.1 综合医院的交通组织构成 |
3.2.2 水平交通组织系统的设计形式 |
3.2.3 垂直交通组织系统的设计形式 |
3.3 医院街模式下的功能组织设计 |
3.3.1 大型综合医院的功能构成 |
3.3.2 医院街模式下功能布局特点 |
3.3.3 医院街模式下功能布局的设计形式 |
3.4 平面组织设计形式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
3.4.1 本章节分析对比内容的建立 |
3.4.2 医院街功能构成要素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
3.4.3 交通组织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
3.4.4 功能组织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医院街模式下医院空间格局设计的分析与对比 |
4.1 医院街模式下的空间形态设计 |
4.1.1 空间形态的形成 |
4.1.2 空间形态的设计形式 |
4.1.3 空间形态下的医疗街功能构成要素设计状况 |
4.2 医院街模式下的空间处理形式设计 |
4.2.1 空间处理形式的形成 |
4.2.2 空间处理形式的类型 |
4.2.3 医院街空间处理形式下的水平交通组织设计状况 |
4.3 医院街模式下的空间尺度设计 |
4.3.1 空间尺度的设计状况 |
4.3.2 空间尺度尺寸的影响因数分析 |
4.4 空间形态设计形式的使用对比与分析 |
4.4.1 本章节分析对比内容的建立 |
4.4.2 空间形态的使用对比分析 |
4.4.3 空间处理设计形式的使用对比分析 |
4.4.4 空间尺度设计的使用对比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医院街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设计优化策略 |
5.1 医院街的核心作用及设计原则 |
5.1.1 医院街的核心作用 |
5.1.2 医院街的设计原则 |
5.2 医院街平面组织设计的优化设计策略 |
5.2.1 交通组织设计的优化策略 |
5.2.2 功能组织设计的优化策略 |
5.2.3 医院街功能构成要素的优化策略 |
5.3 医院街的空间格局设计优化策略 |
5.3.1 空间形态的设计优化策略 |
5.3.2 空间处理形式的设计优化策略 |
5.3.3 空间尺度的设计优化策略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6.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综合医院医院街公共空间使用感受与状况评价研究 |
(5)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题目来源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
1.3.1 研究范围 |
1.3.2 相关概念界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研究概述 |
1.4.2 我国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研究概述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认知症老年人特点及其长期照料工作 |
2.1 认知症老年人的特征 |
2.1.1 认知症老年人 |
2.1.2 认知症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
2.1.3 认知症老年人的精神特征 |
2.2 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料需求 |
2.3 认知症老年人的长期照料 |
2.3.1 长期照料目标 |
2.3.2 长期照料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大陆地区长期照料体系与北京市老年人照料设施调研 |
3.1 我国大陆地区长期照料体系的发展历程 |
3.2 我国大陆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 |
3.3 北京市老年人照料设施调研 |
3.3.1 调研说明 |
3.3.2 结果分析 |
3.4 调研问题总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日本与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料体系与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借鉴 |
4.1 日本的长期照料体系发展历程与设施实践 |
4.1.1 日本长期照料体系的发展历程 |
4.1.2 日本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 |
4.1.3 日本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案例分析 |
4.2 台湾地区的长期照料体系发展历程与设施实践 |
4.2.1 台湾地区长期照料体系的发展历程 |
4.2.2 台湾地区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 |
4.2.3 台湾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案例分析 |
4.3 日本和台湾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特点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策略及建筑设计要点 |
5.1 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策略 |
5.1.1 设施建设——在地化 |
5.1.2 设施设计——专业化 |
5.1.3 建筑规模——小型化 |
5.1.4 护理形式——单元化 |
5.1.5 空间环境——家庭化 |
5.2 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要点 |
5.2.1 规划设计 |
5.2.2 建筑设计 |
5.2.3 环境设计 |
5.3 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特点 |
5.3.1 开发目标——维持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
5.3.2 建筑类型——小规模的在地化设施 |
5.3.3 功能与人员配置——保证专业的认知症老年人长期照料工作开展 |
5.3.4 设施建筑——为认知症老年人创造安心的生活环境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实践——天陶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 |
6.1 项目背景 |
6.2 项目建设理念 |
6.2.1 在地化:基于既有住区的项目选址 |
6.2.2 专业化:针对认知症老人的设施设计 |
6.2.3 小型化:以住区为单位的建筑规模 |
6.2.4 单元化:支持单元式照料的空间形式 |
6.2.5 家庭化:居家生活方式的空间环境 |
6.3 规划设计分析 |
6.3.1 建筑布局 |
6.3.2 功能布局 |
6.3.3 绿化及景观 |
6.4 建筑设计分析 |
6.4.1 照料单元设计 |
6.4.2 公共空间 |
6.4.3 交通空间 |
6.4.4 立面设计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心身医学理论架构的佛医心身医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章 心身医学概述 |
第一节 心身医学思想历史源流 |
第二节 心身医学基本概念 |
第三节 心身医学研究范畴及基本内容 |
1. 现象学研究 |
2. 心理生物学研究 |
2.1 心理生理学 |
2.2 精神神经生理学 |
2.3 精神内分泌学 |
2.4 精神免疫学 |
3. 理论研究 |
3.1 心身观 |
3.2 心身疾病 |
4. 临床研究 |
第四节 心身医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
1.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 |
2. 整合医学 |
第二章 佛医学心身医学思想 |
第一节 佛医学的定义、内涵和基本特点 |
第二节 佛医心身医学思想相关问题探讨 |
1. 佛医学的生命观 |
1.1 生命的种类 |
1.2 生命的构成要素 |
1.3 十二因缘——生命的过程观 |
1.4 “天人合一”的生命整体观 |
2. 佛医学心身观 |
2.1 五蕴心身观 |
2.2 佛医心身观“一元论”、“二元论”辨正 |
第三节 佛医诊断学中的心身医学思想 |
1. 佛医病因观 |
2. 佛医疾病观 |
3. 根、尘、识——佛医学发病观 |
4. 佛医诊断方法中的心身医学思想 |
第四节 佛医治疗学中的心身医学思想 |
1. 身病的治疗 |
2. 心病的治疗 |
3. 佛医治疗心身疾病 |
第五节 佛医养生中的心身医学思想 |
第六节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佛医医德与伦理 |
第三章 佛医心身医学思想当代价值 |
第一节 佛医医疗机构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佛医心身医学思想对西方心理学、医学的影响 |
第三节 佛医心身医学思想与大健康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农村癌症病患疗治的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文献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田野点呈现及走近病患 |
一、田野点概况 |
二、走近病患的世界 |
第二章 农村癌症病患的失序情状 |
一、身体失序 |
二、心理失序 |
三、家庭角色失序 |
四、社会关系失序 |
第三章 农村癌症病患主位视角的病患归因 |
一、生活压力与疾病 |
二、经济状况与疾病 |
三、性格与疾病 |
四、特殊的心理与疾病 |
第四章 重构失序之路 |
一、民间治疗 |
二、西医治疗 |
三、中医治疗 |
第五章 农村癌症病患的支持力量 |
一、家庭本位的支持力量 |
二、病患自身的力量 |
三、社会关系的和谐 |
四、社会政策的扶持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讨论 |
一、结论 |
二、人类学视域下疗治的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机构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以济南市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机构养老服务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目的 |
五、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一、资料来源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章 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
一、样本地区与样本概况 |
二、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三、讨论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分析 |
一、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定性分析 |
二、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定量分析 |
三、养老机构服务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四、养老机构入住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五、讨论 |
六、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粗糙集方法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分析 |
一、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概况 |
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量表构建 |
三、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单项指标属性约简 |
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及分析 |
五、讨论 |
六、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 |
1.1 医心“仁” |
1.1.1 天道为仁 |
1.1.2 医为仁术 |
1.1.3 慈悯万物 |
1.1.4 医不嗜利 |
1.2 医道“和” |
1.2.1 人天和合 |
1.2.2 人际和谐 |
1.2.3 形神合一 |
1.2.4 调和疾病 |
1.3 医术“精” |
1.4 医品“诚” |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 |
2.1 习医动机 |
2.1.1 口实之需 |
2.1.2 追名逐利 |
2.1.3 举余而医 |
2.1.4 传承家学 |
2.1.5 疗养君亲 |
2.1.6 保身逸志 |
2.1.7 格物致知 |
2.1.8 修德济世 |
2.2 行医境界 |
2.2.1 理想之境 |
2.2.2 中上之境 |
2.2.3 不足之境 |
2.3 “大医”理想人格 |
2.3.1 特色辨析 |
2.3.2 现代启示 |
3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 |
3.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 |
3.1.1 对象与方法 |
3.1.2 结果分析 |
3.1.3 讨论 |
3.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典范 |
3.2.1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出 |
3.2.2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炼 |
3.2.3“国医大师精神”评析 |
3.2.4 “国医大师精神”的当代价值 |
3.3 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调查 |
3.3.1 对象与方法 |
3.3.2 结果分析 |
3.3.3 讨论 |
3.3.4 问题与思考 |
3.4 儒家“家”文化视角下的医院文化建设反思 |
3.4.1 传统儒家“家”本观念 |
3.4.2 新儒家“家”文化 |
3.4.3 和谐医院文化建设 |
3.4.4 医院“家”文化建设实例 |
4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 |
4.1 环境分析 |
4.1.1 政策环境 |
4.1.2 文化环境 |
4.2 策略分析 |
4.2.1 树立信仰 |
4.2.2 抑扬结合 |
4.2.3 众人拾柴 |
4.2.4 互利双赢 |
4.2.5 全媒体呈现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10)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意蕴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界定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理据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理论 |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资源 |
(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
(二)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 |
第二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 |
一、精神情境: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 |
(一)精神生活在新时代美好生活中意义的凸显 |
(二)满足新时代精神生活的外部条件 |
(三)提升新时代精神生活的价值观维度 |
二、文化背景: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对价值观生成的影响 |
(一)文化在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中的基础性意义 |
(二)多元文化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影晌 |
三、医患关系背景:在全社会建立良性医患关系的需求 |
(一)医患关系发展新趋向 |
(二)医患关系失调影响因素分析 |
四、域外考察借鉴:发达国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启示 |
(一)淡化说教,注重隐性渗透 |
(二)回归生活,注重情境体验 |
(三)讲求特色,注重本土化构建 |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框架构建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内容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 |
(一)理想信念目标 |
(二)价值认同目标 |
(三)道德要求目标 |
(四)人才培养目标 |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
(一)方向性原则 |
(二)问题性原则 |
(三)针对性原则 |
(四)主体性原则 |
(五)系统性原则 |
(六)实效性原则 |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二)体现实践德育效应 |
(三)倡导课程思政改革 |
(四)打造特色教育模式 |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效度不高:需增强教育有效性 |
(二)温度不够:需提高教育亲和力 |
(三)合力不强:需强化整体协同性 |
(四)活力不足:需提升话语创新力 |
四、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社会层面:社会转型的价值震荡 |
(二)学校层面:教育使命的价值偏离 |
(三)个体层面:师生的主体性缺失 |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路 |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常规方法优化 |
(一)理论灌输的方法 |
(二)实践养成的方法 |
(三)榜样示范的方法 |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创新走向 |
(一)双线融入:贯穿院校医学教育全过程 |
(二)全面覆盖:借助大数据技术变革育人方法 |
(三)完善体系:综合构建立体化方法体系 |
三、国外医学生人文教育方法借鉴 |
(一)宏观方法借鉴 |
(二)具体方法借鉴 |
(三)新兴方法借鉴 |
第六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 |
(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
(二)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 |
(三)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
二、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
(一)制度设计和方式创新相结合 |
(二)课程教学和日常教育相结合 |
(三)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相结合 |
三、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 |
(一)奠定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思想基础 |
(二)弘扬中医学生命伦理思想 |
(三)回归生命价值观教育本质 |
四、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 |
(一)自我教育的动机激发 |
(二)自我教育的条件创设 |
(三)自我教育的多维引导 |
五、以“青马工程”为牵引凝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 |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前提依据 |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基本原则 |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以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必须建立现代医学模式的诊疗观——西宁市区人口增长与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关系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晚期癌症诊疗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 王旭春.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中医药文化在意大利传播的策略研究[D]. 杨雪.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 张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4]医院街模式下的综合医院设计形式研究 ——以广深地区综合医院为对象[D]. 李俊伟. 华侨大学, 2020(01)
- [5]城市地区认知症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D]. 程鹏.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6]基于心身医学理论架构的佛医心身医学思想研究[D]. 刘宝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农村癌症病患疗治的人类学研究[D]. 张雅丽.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机构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以济南市城区为例[D]. 陈坤. 山东大学, 2020(12)
- [9]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D]. 唐禄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 王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