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霞[1](2020)在《致病疫霉诱导下HT-6抑菌物质的初步分析及防病作用》文中认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因其耐寒、耐旱、易储存、营养价值丰富且能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种植。但是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的流行和频发,成为马铃薯生产的一个重要障碍。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每年给全球带来高达70亿美元的损失,而我国因晚疫病发生造成的损失亦达到17亿美元左右。当前,生产中主要利用甲霜灵等化学药剂或者选育抗病品种来防治晚疫病,但由于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漫长的品种选育过程,使得许多学者逐渐意识到生物防治的重要性。目前研究发现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均能对致病疫霉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不同种类的拮抗菌产生的抑菌物质不同,即使同一类拮抗菌,其中不同的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也可能不同,如短小芽孢杆菌产生的溶杆菌素、枯草芽孢杆菌WL2产生的脂肽物质Iturin A和Surfactin均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拮抗菌不仅可以产生抑菌物质抑制致病疫霉的生长,还可以增强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抗性酶活,提升马铃薯的抗病性而不易感染晚疫病。本研究室近年来筛选出许多对致病疫霉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其中李丽艳自西藏核桃树叶斑病的叶片中筛选出的拮抗细菌HT-6对致病疫霉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菌株经本研究室张聪颖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但该菌株以什么样的物质抑制致病疫霉尚不清楚,本试验对致病疫霉诱导下HT-6产生的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其离体防病作用,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抑菌物质奠定基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比较了预先单独用LB液体培养基和黑麦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的HT-6与致病疫霉对峙培养后,对HT-6抑菌作用的影响,发现彼此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抑菌率分别为89.61%和86.58%;受HT-6抑制的致病疫霉菌丝体发生多种类型的畸变,总畸变率高达40.33%。2.探讨了HT-6产生抑菌物质的条件和阻断方式。HT-6菌株单独培养后的无菌体发酵液及胞内胞壁物质均没有抑菌效果;利用3种平板隔离试验证明抑菌物质不是挥发性物质;但平板对峙试验中抑菌带内的无菌体琼脂块有显着的抑菌作用,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或琼脂块数量增加,琼脂块的抑菌作用逐渐增强;比较硫酸铜、SDS和壳聚糖3种试剂对HT-6抑菌作用的阻断效果,发现壳聚糖最佳。3.利用蒸馏水和不同有机溶剂浸提HT-6产生的抑菌物质,发现甲醇浸提液(74.03%)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乙酸乙酯浸提液(69.26%)和水浸提液(53.25%);对致病疫霉孢子囊直接萌发和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以甲醇浸提液效果最好,处理后孢子囊直接萌发率和游动孢子释放率分别为10.21%和9.59%。4.比较了几种不同溶剂浸提液在马铃薯离体组织上的防病效果。结果显示,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甲醇浸提液和水浸提液在病害预防、病害治疗方面效果均优于其它几种浸提液,病害预防效果分别为73.77、67.44。在马铃薯离体叶片上,甲醇浸提液的病害预防和病害治疗效果最好,预防效果(66.78)显着优于治疗效果(63.34)。5.测定了甲醇浸提液诱导处理后马铃薯块茎中防御性相关酶(PPO、PAL、POD)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发现用甲醇浸提液单独诱导处理后,几种酶活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对照均明显增加,而且甲醇浸提液与致病疫霉有协同增加抗性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作用。6.明确了甲醇浸提液对环境的稳定性。适宜pH值为410,在中性环境(pH7)中抑菌率最强(74.46%);在温度为40℃100℃抑菌活性稳定,抑菌率均在50%以上,但达到121℃时耐受性显着降低;在紫外灯下照射10 h,抑菌率仍达到71.00%;Mg2+和Ca2+可以部分抵消甲醇浸提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70.13%和69.26%),而Zn2+和Fe3+则可以增强浸提液的抑制效果,尤其是Fe3+处理后的浸提液抑菌率可达到74.89%。
文小桐[2](2020)在《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了解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的现状,分析探讨中学生焦虑情绪的潜在类别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初中生异常焦虑情绪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次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江西省于都县、上饶县、都昌县、丰城市、抚州市东乡区、遂川县六县各选一所初中调查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样本学校获得初中每个年级各班级的人数,根据各年级总人数在随机数字表中确定一随机数字,根据班级人数累积计算确定抽取的样本班级,班级内所有学生均参与调查。参考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YRBSS)问卷调查农村初中生基本信息及健康危险行为;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ental Health Test,MHT)调查农村初中生焦虑现状。调查资料经核查后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运用SPSS24.0进行整理与分析,运用Mplus 7.4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做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结果:本研究共发放965份调查问卷,最终有效问卷900份,问卷有效率为93.26%。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可知,173名初中生为轻度焦虑情绪型,占比为19.22%;504名初中生为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占比为56.00%;223名初中生为严重焦虑情绪型,占比为24.78%。本次调查900名初中生男女比例为1.08:1。初中生焦虑情绪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男生有中等程度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比女生更小,OR男=0.579,OR值的95%C.I为(0.389,0.860);学习压力非常大的初中生有中等程度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比学习压力非常小者更大,OR学习压力非常大=7.563,OR值的95%C.I为(3.026,18.902);学习压力大的初中生有中等程度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比学习压力非常小者更大,OR学习压力大=6.980,OR值的95%C.I为(3.126,15.584);吸烟者有中等程度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更大,OR吸烟=2.483,OR值的95%C.I为(1.177,5.239);饮酒者有中等程度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更大,OR饮酒=1.810,OR值的95%C.I为(1.210,2.709)。男生有严重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比女生更小,OR男=0.215,OR值的95%C.I为(0.131,0.353);学习压力非常大的初中生有严重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比学习压力非常小者更大,OR学习压力非常大=10.681,OR值的95%C.I为(3.610,31.601);学习压力大的初中生有严重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比学习压力非常小者更大,OR学习压力大=5.243,OR值的95%C.I为(1.925,14.280);吸烟者有严重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更大,OR吸烟=3.972,OR值的95%C.I为(1.760,8.965);饮酒者有严重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更大,OR饮酒=2.171,OR值的95%C.I为(1.330,3.543)。结论:江西省农村村中生异常焦虑情绪较高。本研究发现女性、学习压力越大、吸烟、饮酒、过去7天体育活动越少、过去7天不吃早饭越频繁的初中生有异常焦虑情绪的可能性越高。建议初中生适当参加室外活动,学校在开设心理咨询室的同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适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社会通过新闻媒体等宣传方式,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让家长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校园及社会环境。
付玉鹏[3](2018)在《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的经济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马铃薯产业是丽江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丽江市马铃薯主产区的薯农和马铃薯种植企业进行调查,分析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为马铃薯生产者提供建议。基于丽江市176户薯农和2户马铃薯生产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调查的176户薯农的户均耕地面积为19.86×667m2,其中户均种植马铃薯13.3×667m2,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7%,马铃薯的平均单产量为2273.6千克/667m2。反映出马铃薯是丽江市的主要农业产业。其中玉龙县太安乡作为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乡镇,该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4%,其户均种植面积及户均鲜薯产量均最大,所以要充分发挥其马铃薯种植产业的优势,努力将其建设为云南省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2)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不同的生产投入要素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不一致:种薯和肥料成本投入最大,两者的成本投入占总成本投入的66%;劳动力成本投入(主要只针对雇工投入,不包含自家用工)占总成本投入的12%;农药成本投入只占总成本投入的8%;其它几种要素(包括农膜、土地租金和机械投入)的成本仅占总成本投入的14%,但也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要素。马铃薯生产中,肥料费用每多投入1元,马铃薯的单产量将提高0.38千克;劳动用工费用每多投入1元,则马铃薯的产量会增加0.41千克。而种薯费用、农药费用的投入对马铃薯单产量的提高没有显着性,由此可见,在种植马铃薯时,各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其马铃薯的产出也不会相应的增加,大量的投入生产要素会导致浪费,对提高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应没有任何帮助。其中肥料的用量要有保证,特别是农家肥,农家肥对马铃薯有增产效果,所以薯农在种植马铃薯时多施用农家肥,平均每多施1吨农家肥,马铃薯就能增产140300千克。3)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综合优势与云南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从马铃薯的生产效率来说,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效率(EAIij=1.3)>云南省马铃薯的生产效率(EAIij=1.26)>全国马铃薯的生产效率(EAIij=1),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效率高于云南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从马铃薯的生产规模来说,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规模(SAIij=3.23)>云南省马铃薯的生产规模(SAIij=2.4)>全国马铃薯的生产规模(SAIij=1);从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而言,丽江市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AAIij=2.05)>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AAIij=1.74)>全国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AAIij=1),所以丽江市马铃薯生产有很大的区域比较优势。丽江市种植马铃薯、玉米、稻谷和小麦等四种粮食作物相比较:虽然马铃薯的生产效率低于其它三类粮食作物;但是马铃薯的生产规模远远高于其它三类粮食作物;总体而言,马铃薯生产的综合优势高于其它三类粮食作物,所以在丽江地区发展马铃薯种植业是行得通的,马铃薯种植业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但是马铃薯的生产效率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提高。4)企业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使用农膜对马铃薯有增产效果,可使单产量提高12%,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覆膜栽培能使薯农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亩净产值提高了18.8%,投入产出率也提高了6.4%;企业在种植马铃薯时,施用的农药有一定的防治马铃薯病害的效果,施用代森锰锌、瑞凡+杀毒矾、银法利这一药剂组合效果最好,能使马铃薯增产19.7%43%;此外企业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其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有所不同,企业常种植马铃薯的品种有丽薯10号、丽薯6号、云薯401、丽薯7号、合作88等,其效果分别是:种植丽薯10号的经济效益最好,而且它是高产、抗病、高淀粉型品种,而且食味品质优良,所以可以在丽江大力推广种植;种植丽薯6号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在马铃薯种植产业中起重要的作用;云薯401为抗病、高产型品种,虽然种植需要的成本较高,但也适合在当地种植,可以在丽江大面积推广种植。5)通过租地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仅占总受访农户的10%,为了分析农户租地与否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在这里通过差异显着性分析,得出了农户租地种植马铃薯的方式对马铃薯单产水平没有显着性,对单产量没有影响;在总受访农户176户,其中多达106户薯农种植丽薯6号,通过对丽薯6号和其它品种的马铃薯在产量上的差异性分析,得出了丽薯6号与其它品种的单产量存在极显着差异,且丽薯6号的单产量极显着都高于其它品种,说明丽薯6号在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业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起着支柱的作用。
易靖[4](2016)在《马铃薯品种资源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重要生物学性状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马铃薯的育种研究先后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引种鉴定到现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目的都是为了选育出更优质的马铃薯品种。对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研究可以加速新品种选育的进程。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对云南师范大学保存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对部分马铃薯品种的细胞质类型及其与重要生物学性状的关联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形态学观察、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组多样性标记检测方法对不同来源的马铃薯合作88品种的真实性进行了检测。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4对叶绿体基因组标记引物和2对线粒体基因组标记引物对87份四倍体和9份二倍体马铃薯材料进行了检测。共检测出7种细胞质类型,分别是W/α[D]、W/γ[D]、W/α、W/γ、T/β、P和A/β型。国外引进品种的细胞质类型几乎全为T/β;云南省地方特色品种资源检测出A/β、W/α[D]和T/β三种类型;云南师范大学建立抗晚疫病育种群体B材料均为W/α[D],与国内外主栽品种细胞质类型不同。2.利用12对SSR标记引物对96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进行了检测,获得96个马铃薯品种的分子指纹信息。按照细胞质遗传背景可将这些种质资源分为携带野生种(Wild,W)或普通栽培种(Tuberosum,T)细胞质基因组两个类群;比较而言,具有W细胞质类型的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更丰富。3.对部分马铃薯品种的细胞质类型与某些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具有W细胞质类型(包括安第斯栽培亚种细胞质类型【Andigena,A】)品种的抗性、成熟期和淀粉含量分别与T细胞质类型品种的抗性、成熟期和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具有W细胞质类型品种的产量显着高于具有T细胞质类型的品种。4.利用形态学观察、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组多样性标记检测方法,对来自云南省12个主产区的143份―合作88‖样本进行了检测。形态学观察发现一份非合作88材料;细胞质基因组标记检测出一份非合作88材料;细胞核基因组SSR标记检测出23份样品与合作88标准品种不完全相同。上述结果表明,本文描述的细胞质基因组标记可以应用于马铃薯育种亲本选择和新品种辅助选育,核基因组SSR标记检测方法可揭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但在品种真实性或纯度鉴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刘娟[5](2014)在《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以中药材产业为典型实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经济水平上升到新的阶段,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十分落后。阻碍贵州发展的因素很多,农业就是其之一。贵州农业现代化虽然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不足,特别是特色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本文从特色农业产业链角度分五个部分探讨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第一部分首先综述了学术界关于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研究文献,指出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内容,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文章探讨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内涵,并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内涵,从产业链发展角度构建主要包含种植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区域政府作用四部分的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影响因素模型。接着文章定性分析了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具有的有利的政策支持环境与市场消费需求、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有利的自然条件等优势,以及突出的挑战,如农业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素质偏低,贫困面广、程度深;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低;特色农业产业产业链短,产业链机制不完善;品牌意识弱,品牌优势不明显等。文章以中药材产业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了众多因素与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关联度,得出种植环节单位面积产值率,生产环节单位产量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利润率、资产利润率,销售环节销售利润率、销售费用率、人均成本率、年末库存率等因素与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关联度较高,是影响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并深入分析了这些因素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最后,文章给出了推进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现代进程的建议。贵州需要从特色农业资源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环节以及政府扶持三个方面着手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具体来说,在农业资源种植方面,要加强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促进农业合作社建设和职能转变;在企业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方面: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及其辐射带动能力、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加强原产地注册,提高市场占有率、区分企业品牌和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建设,发挥品牌优势、延长企业自身产业链,提高企业所属产业链;在政府扶持方面: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企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通过这些方法的协调使用,达到更好促进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目标。
朱旭,王希卓,孙洁,孙海亭,沈瑾,蔡学斌[6](2014)在《中国马铃薯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各环节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对维护马铃薯产业市场秩序,提高产业效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马铃薯相关标准的发布和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我国马铃薯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普红梅,姚春光,李燕山,白建明[7](2013)在《马铃薯贮藏方法与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别名土豆,也叫洋芋,是一种宜菜、宜粮的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是现今人类社会种植的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第4大粮食作物。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广泛,按照不同的种植制度分为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4大优势产区。据报道2008年中国人均消费马铃薯只有19 kg,与发达国家同期消费的74 kg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而随着中国马铃薯加
李山云,林奇,杨琼芬,李燕山,卢丽丽,白建明[8](2013)在《原味油炸马铃薯薯片加工工艺研究》文中提出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云薯301油炸薯片的加工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最终确定的工艺条件为:最佳烫漂温度为90℃,最佳烫漂时间为180 s;最佳切片厚度为1.5 mm,最佳油炸温度为200℃,最佳油炸时间为150 s。
张小燕[9](2013)在《马铃薯多组分近红外预测及加工油炸薯片适宜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伴随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及人们生活的多样化,油炸薯片逐渐成为受欢迎的休闲食品之一。马铃薯原料品质关系到加工产品的质量和产业的经济效益,中国马铃薯品种数量繁多,品质指标差异性大,这些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炸薯片的品质。本论文就马铃薯主要加工指标的快速检测技术和不同品种加工油炸薯片的适宜性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试验收集了200个品种的马铃薯样品,针对每个品种测定了8个主要加工指标。样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种植在同一地块,经相同种植条件栽培得出。到达实验室后在短时间内进行8个主要加工指标(水分、还原糖、淀粉、蛋白质、灰分、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的测定。第二,利用近红外技术(NI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了新鲜样品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水分、还原糖、淀粉、蛋白质4个指标预测模型,通过比较模型参数得出,真空冷冻干燥处理能有效实现马铃薯多组分的快速检测。用全部200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样品来扩充建立模型,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应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马铃薯4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水分、还原糖、淀粉和蛋白质)的预测模型,以模型决定系数(群)、校正标准差(RMSEC)、预测标准差(RMSEP)和相对分析误差(RPD)作为模型精度的评价指标,并利用50个品种未知的马铃薯样品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外部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主要加工品质的模型预测值与相应的化学测量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外部检验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吸收光谱技术预测马铃薯主要加工品质指标可行,水分和淀粉预测模型效果理想,可用于实际检测,蛋白质和还原糖预测模型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试验分析建立了油炸薯片综合评价指标与加工指标间的回归模型。试验以感官指标合格的74个品种的马铃薯为原材料,分别测定原料的8个加工指标(水分、淀粉、还原糖、总糖、灰分、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蛋白质)及油炸薯片的4个品质指标(蛋白质、感官得分、脆性、白度)。随机选取56个样品为校正集,其余18个样品为验证集,应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薯片综合评价指标与马铃薯原料8个加工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模型决定系数赂0.607,调整后R2=0.585,F=26.815,s姆=0.000,拟合度较高,回归模型显着。同时利用验证集样品对回归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得出薯片综合评价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502,显着性为0.034,相关关系显着,该模型可用于实际油炸薯片综合品质评价。最后,筛选出了适宜薯片加工的品种。通过K-means聚类法对74个马铃薯品种加工适宜性进行初步划分,筛选出适宜加工薯片的品种15个,评价结果与实际应用现状相符。所建模型可应用于实际马铃薯油炸薯片加工适宜性评价,为我国马铃薯产业选择特定薯片加工品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闫东升[10](2012)在《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粮菜饲兼用,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不可逆转,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联合国将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相继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本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使马铃薯产业发展呈现出:脱毒种薯需求逐渐增加、生产面积逐步扩大、加工能力显着提高、经济贸易份额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前景十分广阔。我国脱毒马铃薯良种应用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近8000万亩,年用种量需8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种薯市场。随着全国“科技兴薯”战略的大力推进,脱毒种薯需求将逐渐扩大,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全国实现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平均35%的目标,国内脱毒种薯需求量将达到450万吨。目前,我国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供能力还很低,真正意义上的脱毒原原种(微型薯)不足3亿粒,是阻碍国内脱毒种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加之各地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还落后和监督体系不健全,致使种薯质量参差不齐,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向纵深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另外,多年来我国马铃薯育种目标是以鲜食为主,生产品种具有浓郁的温饱色彩,加工等专用品种严重缺乏,这是当前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比较薄弱的标志性现状。本文从研究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对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分析,采用了查阅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解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行业细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繁育,生产、需求及马铃薯行业国家产业规划,各省区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运用定量分析法,图例对比,卫星影像对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加工产业情况,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进入门槛条件,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市场前景,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证后提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结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前景很好和行业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二、浅谈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致病疫霉诱导下HT-6抑菌物质的初步分析及防病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马铃薯晚疫病 |
1.1.1 病害症状 |
1.1.2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
1.1.3 病原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
1.2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
1.2.1 农业防治 |
1.2.2 抗病品种的选育 |
1.2.3 化学防治 |
1.2.4 生物防治 |
1.3 微生物共培养 |
1.3.1 协同代谢作用 |
1.3.2 竞争抑制作用 |
1.3.3 诱导作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致病疫霉对HT-6产生抑菌物质的诱导及其阻断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菌株 |
2.1.2 供试培养基 |
2.1.3 试验仪器 |
2.1.4 试验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HT-6经LBL培养后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检测 |
2.2.2 HT-6经RL培养后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检测 |
2.2.3 HT-6 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丝形态的影响 |
2.2.4 单独培养HT-6 菌株后胞内及胞壁物质的抑菌作用测定 |
2.2.5 HT-6 菌株的抑菌物质是否为挥发性气体的确定 |
2.2.6 对峙培养不同时间后抑菌带中无菌体琼脂块抑菌作用的测定 |
2.2.7 对峙培养后抑菌带中不同数量无菌体琼脂块抑菌作用的测定 |
2.2.8 不同试剂阻断HT-6 产生抑菌物质的检测 |
2.2.9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HT-6经LBL培养后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验证 |
2.3.2 HT-6经RL培养后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验证 |
2.3.3 HT-6 菌液对致病疫霉菌丝形态的影响 |
2.3.4 单独培养HT-6 后胞内及胞壁物质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
2.3.5 HT-6 菌株的抑菌物质是否为挥发性物质的确定 |
2.3.6 对峙培养不同时间抑菌带中无菌体琼脂块的抑菌作用 |
2.3.7 对峙培养后抑菌带中不同数量无菌体琼脂块的抑菌作用 |
2.3.8 不同试剂对HT-6 产生抑菌物质的阻断效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致病疫霉诱导后HT-6抑菌物质的浸提及抑菌防病作用 |
3.1 试验材料 |
3.1.1 供试菌株 |
3.1.2 供试培养基 |
3.1.3 试验仪器 |
3.1.4 试验试剂 |
3.2 试验方法 |
3.2.1 致病疫霉与HT-6 液体混合培养后抑菌效果分析 |
3.2.2 致病疫霉与HT-6 对峙培养后抑菌物质的浸提及抑菌效果 |
3.2.3 不同溶剂浸提液对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直接萌发的影响 |
3.2.4 不同溶剂浸提液在马铃薯块茎上的防病作用 |
3.2.5 不同溶剂浸提液在马铃薯叶片上的防病作用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液体混合培养后抑菌效果分析 |
3.3.2 平板对峙培养后抑菌带中抑菌物质的浸提及抑菌作用 |
3.3.3 不同溶剂浸提液对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和直接萌发的影响 |
3.3.4 不同溶剂浸提液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的防病作用 |
3.3.5 不同溶剂浸提液在叶片上的防病作用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HT-6抑菌物质的稳定性及对马铃薯抗性相关物质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1.1 供试菌株 |
4.1.2 供试培养基 |
4.1.3 试验仪器 |
4.1.4 试验试剂 |
4.2 试验方法 |
4.2.1 致病疫霉与HT-6 对峙培养后抑菌物质甲醇浸提液的制备 |
4.2.2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质含量的测定 |
4.2.3 不同浓度甲醇浸提液影响致病疫霉菌丝体生长的观察 |
4.2.4 甲醇浸提液影响马铃薯块茎切片中防御性酶活的测定 |
4.2.4.1 酶液的提取 |
4.2.4.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4.2.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4.2.4.4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检测 |
4.2.5 甲醇浸提液影响马铃薯块茎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4.2.6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质的稳定性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质的含量测定 |
4.3.2 不同浓度甲醇浸提液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3.3 甲醇浸提液对马铃薯块茎防御性酶活的影响 |
4.3.4 甲醇浸提液对马铃薯块茎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4.3.5 甲醇浸提液中抑菌物质的稳定性 |
4.4 讨论 |
4.4.1 防御酶系统可能的作用机制 |
4.4.2 甲醇浸提液的稳定性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焦虑情绪的定义 |
1.3 初中生焦虑情绪的现状 |
1.4 初中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调查方法 |
2.4 调查问卷内容 |
2.4.1 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 |
2.4.2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 |
2.5 统计学分析 |
2.5.1 描述性分析 |
2.5.2 潜在剖面分析 |
2.5.3 单因素分析 |
2.5.4 多因素分析 |
2.6 潜在剖面分析 |
2.6.1 模型的提出 |
2.6.2 模型估计与模型识别 |
2.6.3 模型评价与潜在分类 |
2.6.4 个体后验概率分类以及分类结果验证 |
2.6.5 确定分类界值,明确分级标准 |
2.7 质量控制 |
2.7.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论证 |
2.7.2 调查员的选择与培训 |
2.7.3 学生问卷填写指导 |
2.7.4 建立问卷收集、质量核查制度 |
2.7.5 数据录入清洗 |
2.7.6 控制共同方法偏差 |
2.7.7 数据分析 |
2.8 伦理学证明 |
2.9 技术路线 |
第3章 结果 |
3.1 基本情况描述 |
3.2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现状 |
3.3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潜在类别 |
3.4 不同焦虑情绪潜在类别初中生焦虑状况比较 |
3.5 样本县初中生焦虑情绪现状比较 |
3.6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单因素分析 |
3.6.1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基本人口学特征因素单因素分析 |
3.6.2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家庭因素单因素分析 |
3.6.3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学校因素单因素分析 |
3.6.4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健康危险行为单因素分析 |
3.6.5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饮食行为习惯单因素分析 |
3.7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多因素分析 |
3.7.1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多因素分析赋值表 |
3.7.2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基本人口学特征因素多因素分析 |
3.7.3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家庭因素多因素分析 |
3.7.4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学校因素多因素分析 |
3.7.5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健康危险行为因素多因素分析 |
3.7.6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饮食行为习惯因素多因素分析 |
3.7.7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多因素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初中生就焦虑情绪的现状 |
4.2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基本人口学特征因素与焦虑情绪的关系 |
4.3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家庭因素与焦虑情绪的关系 |
4.4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学校因素与焦虑情绪的关系 |
4.5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因素与焦虑情绪的关系 |
4.6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饮食行为习惯因素与焦虑情绪的关系 |
4.7 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综合多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6.1 创新之处 |
6.2 局限与不足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的经济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云南省马铃薯的种植历史和发展历程 |
2.1.1 历史 |
2.1.2 发展历程 |
2.2 云南省马铃薯的种植区划及栽培制度 |
2.3 云南省马铃薯的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4 丽江市马铃薯种植现状 |
2.4.1 种植规模与产量 |
2.4.2 种薯生产 |
2.4.3 品种选育 |
2.5 丽江市发展马铃薯种植业的意义 |
2.6 农户种植马铃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
2.7 国外研究进展 |
2.7.1 提高马铃薯单产量的研究进展 |
2.7.2 中国马铃薯对外贸易的进展 |
2.7.3 南非马铃薯加工产业的进展 |
第三章 农户问卷调查方法与分析 |
3.1 丽江市农户调查点的选取依据 |
3.1.1 农户调查范围 |
3.1.2 调研点的选取依据 |
3.2 各调研点情况介绍 |
3.2.1 黄山镇南溪村委会 |
3.2.2 玉龙县太安乡 |
3.2.3 古城区七河镇 |
3.2.4 古城区大东乡 |
3.2.5 古城区金山乡 |
3.2.6 古城区金安镇 |
3.3 调查的具体方法 |
3.4 调查表的设计及指标设计 |
3.5 调查结果和统计分析 |
3.5.1 农户的基本情况 |
3.5.2 农户种植马铃薯情况 |
3.5.3 调研的各乡镇马铃薯种植情况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分析 |
4.1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投入分析 |
4.1.1 马铃薯投入要素按实物量来衡量分析 |
4.1.2 马铃薯投入要素按价值量来衡量分析 |
4.1.3 各调研点投入的成本 |
4.1.4 农户对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投入成本 |
4.2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产出分析 |
4.2.1 农户对马铃薯的利用情况 |
4.2.2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收入情况 |
4.3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分析 |
4.3.1 利润分析 |
4.3.2 投入产出率分析 |
4.3.3 农户种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比 |
4.3.4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
4.3.5 农户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种植绩效比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的竞争力分析 |
5.1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有关理论 |
5.1.1 比较优势理论 |
5.2 丽江市马铃薯种植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
5.2.1 常用的比较优势测定方法 |
5.2.2 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效率优势指数的测定 |
5.2.3 丽江市马铃薯的生产规模优势指数的测定 |
5.2.4 马铃薯生产综合优势比较 |
5.3 丽江市四大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分析 |
5.3.1 四大粮食生产效率优势的比较 |
5.3.2 四大粮食生产规模优势的比较 |
5.3.3 四大粮食生产综合优势的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马铃薯种植方式的差异分析 |
6.1 农户租地与否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1.1 租地与未租地农户种植马铃薯的基本情况 |
6.1.2 农户租地种植马铃薯对马铃薯单产的显着性分析 |
6.2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使用农膜与否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2.1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的基本情况 |
6.2.2 使用农膜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3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使用不同的药剂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3.1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种植区 |
6.3.2 两组不同的药剂组合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
6.4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生产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经济效应分析 |
6.4.1 七河镇马铃薯种植企业新品种引进试验区 |
6.4.2 企业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分析 |
6.5 丽江恒天然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经济效应 |
6.5.1 公司的基本情况 |
6.5.2 公司种植马铃薯的产出 |
6.5.3 公司种植马铃薯各生产要素的投入 |
6.5.4 公司种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分析 |
6.5.5 公司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分析 |
6.6 农户种植‘丽薯6号’与其它品种马铃薯在产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6.6.1 ‘丽薯6号’与‘丽薯7号’在单产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6.6.2 ‘丽薯6号’与地方品种的单产量差异性分析 |
6.6.3 ‘丽薯6号’与其它品种的单产量差异性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薯农生产马铃薯的积极性 |
7.1.2 马铃薯种植的栽培制度 |
7.1.3 薯农生产马铃薯的投入产出情况 |
7.1.4 薯农种植不同品种马铃薯在单产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
7.1.5 企业规范种植马铃薯对薯农的指导作用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丽江市马铃薯主产区农户种植马铃薯投入与产出情况调查 |
附录2 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原始数据(2011~2014年) |
附录3 马铃薯彩图 |
致谢 |
(4)马铃薯品种资源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重要生物学性状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马铃薯概述 |
1.1.1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 |
1.1.2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安全保障作物 |
1.1.3 我国马铃薯的种质资源遗传背景较为单一 |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几种方法 |
1.2.1 形态标记 |
1.2.2 细胞学研究 |
1.2.3 生化标记 |
1.2.4 分子标记 |
1.3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 |
1.3.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 |
1.3.2 随机扩增多态(RAPD) |
1.3.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AFLP) |
1.3.4 SSR标记及其在马铃薯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1.3.5 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 |
1.3.6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1.4 细胞质遗传的多样性研究 |
1.4.1 细胞质遗传 |
1.4.2 cpDNA和mtDNA标记技术在马铃薯研究中的应用 |
1.5 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种质资源概况 |
第2章 马铃薯细胞质遗传背景分子标记检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试验试剂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马铃薯育种资源SSR标记检测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试剂 |
3.2.3 主要设备 |
3.2.4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基因组DNA的检测 |
3.3.2 引物试扩增结果 |
3.3.3 GeneMapper读取结果 |
3.3.4 根据GeneMapper整理的分子指纹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马铃薯细胞质类型与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 |
4.1 引言 |
4.2 细胞质类型与晚疫病抗性的关联性 |
4.3 细胞质类型与成熟期的关联性 |
4.4 细胞质类型与淀粉含量的关联性 |
4.5 细胞质类型与产量的关联性 |
4.6 讨论 |
4.7 小结 |
第5章 马铃薯合作88品种真实性分子标记检测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特征 |
5.2.2 实验材料采集 |
5.2.3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基于形态学观察的实验结果 |
5.3.2 细胞质标记检测结果 |
5.3.3 SSR标记检测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以中药材产业为典型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及评论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理论基础和模型设定 |
2.1 特色农业现代化理论基础 |
2.1.1 特色农业产业的内涵 |
2.1.2 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内涵 |
2.1.3 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理论基础 |
2.2 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模型设定 |
2.2.1 模型设定 |
2.2.2 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 |
3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现状 |
3.1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
3.2 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 |
3.2.1 有利的政策支持与市场消费需求 |
3.2.2 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
3.2.3 有利的自然条件 |
3.3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
3.3.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
3.3.2 劳动力素质偏低 |
3.3.3 龙头企业实力落后 |
3.3.4 处产业链底端,自身产业链短 |
3.3.5 品牌优势不明显 |
3.3.6 特色农业产业创新能力低 |
4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实证分析 |
4.1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概况 |
4.2 贵州的中药材资源优势 |
4.2.1 品种优势 |
4.2.2 特色优势 |
4.3 蓬勃发展的中药材生产 |
4.4 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 |
4.5 中药材产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4.5.1 灰色关联度法 |
4.5.2 中药材产业影响指标 |
4.5.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5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对策措施 |
5.1 特色农业种植环节 |
5.1.1 加强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 |
5.1.2 强化合作社建设和职能转变 |
5.2 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 |
5.2.1 壮大龙头企业及辐射力 |
5.2.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5.2.3 加强原产地注册 |
5.2.4 区分建设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 |
5.2.5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位置 |
5.3 政府方面 |
5.3.1 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 |
5.3.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5.3.3 加强科企合作,提高成果转化率 |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所做工作 |
6.2 基本特点 |
6.3 可能的创新点 |
6.4 不足与遗憾 |
6.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马铃薯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我国马铃薯标准现状 |
2 我国马铃薯标准执行情况 |
3 存在问题 |
3.1 标准制修订速度慢,适应性差 |
3.2 标准制定部门间缺乏沟通 |
3.3 缺乏监管,执行力度不够 |
4 建议 |
4.1 立足现状,全面分析,科学搭建马铃薯产业标准体系 |
4.2 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行业内职业标准化队伍 |
4.3 加快标准的建设与国际接轨 |
4.4 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 |
4.5增强企业标准化认识,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 |
5 结语 |
(7)马铃薯贮藏方法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铃薯贮藏特性 |
2 影响马铃薯贮藏效果的因素 |
2.1 温度 |
2.2 湿度 |
2.3 通风 |
2.4 光照 |
3 马铃薯的贮藏措施与条件 |
3.1 不同地区马铃薯的贮藏方式 |
3.2 现代马铃薯的主要贮藏方法和技术 |
3.3 不同贮藏目的马铃薯的冷藏条件 |
3.3.1 原料的预处理 |
3.3.2 加工用原料薯的贮藏 |
3.3.3 鲜食用马铃薯的贮藏 |
3.3.4 种薯用马铃薯的贮藏 |
4 马铃薯贮藏中的病害和防治 |
(8)原味油炸马铃薯薯片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仪器 |
1.2 方法 |
1.2.1 工艺流程 |
1.2.2 操作要点 |
1.2.2. 1 原料选择 |
1.2.2. 2 修整 |
1.2.2. 3 漂洗 |
1.2.2. 4 烫漂 |
1.2.2. 5 脱水 |
1.2.2. 6 油炸 |
1.2.3 实验方案 |
1.2.3. 1 烫漂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
1.2.3. 2 切片厚度和油炸温度及油炸时间的确定 |
1.2.3. 3 综合评分标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烫漂温度和时间对薯片品质的影响 |
2.2 油炸原味薯片工艺参数的优化 |
3 结论 |
(9)马铃薯多组分近红外预测及加工油炸薯片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马铃薯主要加工指标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2.2 近红外快速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
1.2.3 马铃薯油炸薯片加工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马铃薯主要成分含量的化学分析与光谱扫描 |
2.1 马铃薯样品的收集与处理 |
2.2 马铃薯样品主要加工指标的化学分析 |
2.2.1 马铃薯样品水分含量的测定 |
2.2.2 马铃薯淀粉含量的测定 |
2.2.3 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2.2.4 马铃薯总糖含量的测定 |
2.2.5 马铃薯灰分含量的测定 |
2.2.6 马铃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2.2.7 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2.2.8 马铃薯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2.9 测量数据与分析 |
2.3 马铃薯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扫描 |
2.3.1 近红外光谱分析理论基础 |
2.3.2 MPA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
2.3.3 马铃薯样品的光谱扫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马铃薯主要成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建立 |
3.1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理论基础 |
3.1.1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概述 |
3.1.2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原理 |
3.2 马铃薯样品近红外预测指标筛选 |
3.3 马铃薯样品近红外模型建立 |
3.3.1 样品预处理方法选择 |
3.3.2 建模效果比较 |
3.3.3 模型扩充与优化 |
3.3.4 模型的外部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马铃薯加工油炸薯片的适宜性评价研究 |
4.1 适宜性评价理论基础 |
4.1.1 主成分分析 |
4.1.2 逐步回归分析 |
4.2 马铃薯油炸薯片加工及指标测定 |
4.2.1 加工品种选择 |
4.2.2 薯片加工工艺 |
4.2.3 薯片主要指标的选择与测定 |
4.3 马铃薯原料品质指标数据分析 |
4.3.1 马铃薯原料品质指标统计分析 |
4.3.2 马铃薯原料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4.4 马铃薯油炸薯片品质数据分析 |
4.4.1 马铃薯油炸薯片品质指标统计分析 |
4.4.2 薯片品质与马铃薯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4.4.3 薯片指标归一化 |
4.5 马铃薯油炸薯片品质评价模型 |
4.5.1 油炸薯片品质评价模型建立 |
4.5.2 评价模型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品种马马铃薯加工油炸薯片的适宜性分类 |
5.1 K-means聚类分析理论基础 |
5.2 不同品种马铃薯加工油炸薯片的适宜性分类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的方法 |
1.2.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马铃薯行业分析 |
2.1 马铃薯开发利用价值 |
2.1.1 马铃薯概述 |
2.1.2 马铃薯的开发利用价值 |
2.1.3 马铃薯开发利用的产业链 |
2.2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
2.2.1 马铃薯产量和种植面积 |
2.2.2. 马铃薯的良种良法快速推广 |
2.2.3 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 |
2.3 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情况 |
2.3.1 马铃薯加工产业概况 |
2.3.2 马铃薯加工产业概况 |
2.3.3 国外加工产业特点 |
2.3.4 马铃薯销售结构和加工产业现状 |
2.3.5 马铃薯加工产业2011年情况 |
2.3.6 马铃薯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
2.4 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
2.4.1 发展思路 |
2.4.2 发展目标 |
2.4.3 主要任务 |
2.4.4 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
2.4.5 建设重点 |
第三章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现状 |
3.1 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体系 |
3.1.1 马铃薯的退化现象 |
3.1.2 脱毒种薯 |
3.1.3 马铃薯脱毒技术 |
3.1.4 三代种薯繁育体系概念 |
3.1.5 脱毒种薯的优点 |
3.1.6 马铃薯脱毒种薯运用 |
3.2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概况 |
3.2.1 马铃薯脱毒种薯主产区及种植面积 |
3.2.2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技术研究院所和核心种薯企业 |
3.2.3 中国马铃薯脱毒种薯出口 |
3.2.4 中国马铃薯脱毒种薯进口 |
3.3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行业发展分析 |
3.3.1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的细分行业 |
3.3.2 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特点 |
3.3.3 行业企业品牌的意识迅速增强,区域龙头初步形成 |
3.3.4 政府行业补贴,行业市场推广力度加大,进入行业企业增加 |
3.3.5 优势企业会获得更快的发展 |
3.3.6 三代种薯体系会得到大力推广 |
第四章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
4.1 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的进入门槛分析 |
4.2 马铃薯脱毒种薯需求及市场运用前景分析 |
4.2.1 马铃薯脱毒种薯需求分析 |
4.2.2 马铃薯脱毒种薯市场运用前景分析 |
4.3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的政策支持分析 |
4.3.1 国家对马铃薯及种薯的政策支持 |
4.3.2 区域支持马铃薯种业发展的政策 |
4.4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快速成长支撑因素 |
4.4.1 股权投资机构(PE)对行业快速成长整合有质变因素 |
4.4.2 马铃薯期货上市对脱毒种薯价格稳定、专用薯种品种推广形成有力支撑 |
4.5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4.5.1 品种问题 |
4.5.2 种薯质量检测与标准化问题 |
4.5.3 农民观念上的不足 |
4.5.4 地方保护问题 |
4.5.5 生产和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谈云南省油炸薯片行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致病疫霉诱导下HT-6抑菌物质的初步分析及防病作用[D]. 张红霞. 河北大学, 2020(08)
- [2]江西省农村初中生焦虑情绪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D]. 文小桐. 南昌大学, 2020(08)
- [3]丽江市马铃薯种植产业的经济调查分析[D]. 付玉鹏. 云南大学, 2018(01)
- [4]马铃薯品种资源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重要生物学性状的关联分析[D]. 易靖.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5]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以中药材产业为典型实例[D]. 刘娟. 贵州财经大学, 2014(03)
- [6]中国马铃薯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朱旭,王希卓,孙洁,孙海亭,沈瑾,蔡学斌.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02)
- [7]马铃薯贮藏方法与技术[J]. 普红梅,姚春光,李燕山,白建明. 云南农业科技, 2013(06)
- [8]原味油炸马铃薯薯片加工工艺研究[J]. 李山云,林奇,杨琼芬,李燕山,卢丽丽,白建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21)
- [9]马铃薯多组分近红外预测及加工油炸薯片适宜性研究[D]. 张小燕.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2013(12)
- [10]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D]. 闫东升. 内蒙古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