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檀树皮中的化学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刘璐,张宇,魏茜,李勇军,杨小生,李林珍[1](2020)在《臭梧桐子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臭梧桐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臭梧桐子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麻酰胺F(1)、顺式-大麻酰胺E(2)、克罗酰胺(3)、N-p-香豆酰酪胺(4)、齐墩果酸(5)、豆甾醇(6)、p-hydroxyphenethyl-trans-ferulate(7)、22-脱氢赪桐甾醇(8)、bungein A(9)、棕榈酸(10)、β-谷甾醇(11)。结论:其中,化合物1~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谭宏燕[2](2018)在《凤尾蕨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凤尾蕨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和研究凤尾蕨新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实验药材晒干后粉碎,经过工业酒精的提取和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萃取,再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色谱、葡聚糖凝胶、MCI、半制备型HPLC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药材进行分离纯化;借助紫外光谱、DEPT谱、氢谱、碳谱以及二维图谱等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凤尾蕨中共分离得到了 20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7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个,为PC-1,10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包括六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是:ent-kaur-15-ene-2-O-β-D-glucoside(PC-1),2β,16α-diol-ent-kaurane(PC-3),2β,6β,15α-trihydroxy-ent-kaur-16-ene(PC-4),multikaurane A(PC-6),Rubesanoli des D(PC-12),2β,15α-diol-ent-kaur-16-ene(PC-15);三萜类化合物有三个,分别是:cycloart-25-en-3β,24-diol(PC-14),齐墩果酸(PC-16),熊果酸(PC-17);甾体化合物有两个,分别是:(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PC-8),β-谷甾醇(PC-9);其他类化合物有六个,分别是:正十六烷酸(PC-2),正十八烷酸(PC-5),meth yl 9-Phenyl-10-Hydroxyoctadecanoate(PC-7),正十四烷酸(PC-10),十七烷酸乙酯(P C-11),十二烷醇(PC-13)。结论:从凤尾蕨植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7个,其中有1个新化合物。
罗喻超,姚瑰玮,刘晨鹏,侯杰[3](2017)在《海南核果木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海南核果木(Drypetes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包括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核果木枝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阿魏酸(1)、3,5-二甲基没食子酸(2)、原儿茶酸(3)、阿魏酸(4)、七叶内酯(5)、咖啡酸(6)。结论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赵臣亮[4](2017)在《荔波产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香茶菜属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活性,寻找结构新颖的先导化合物,为进一步研究香茶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药材晒干粉碎后经90%甲醇提取,采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葡聚糖凝胶、MCI、C-18柱、制备性HPLC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借助UV、IR、HRMS、1H-NMR、13C-NMR以及2D-NMR等波谱数据和X-单晶衍射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及绝对构型。结果:从香茶菜中共分离得到了 22个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个。结构类型涉及脂肪族类、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木脂素类以及甾体类化合物,它们分别是:20-(2,5-dyhydroxy-11,11-dimethyl-5-isopropyl-tricyclo[8,4,0,02,8]-tetradec-7-one)-oic acid(IA-1)、8,9-dihydroxy-abieten-13-en-20-oic acid(IA-2)、7,9,13-trihydroxy-8,20-epoxy-abieten(IA-3)、13-hydroxy-7,20-lactone-8,9-epoxy-abieten(IA-4)、线纹香茶菜酸(IA-5)、RubesanolideD(IA-6)、β-谷甾醇(IA-7)、豆甾醇(IA-8)、FladinA(IA-9)、熊果酸(IA-10)、芝麻素(IA-11)、1-Acetoxyl-2e,6e-dipipero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IA-12)、17-三十三酮(IA-13)、齐墩果酸(IA-14)、(-)-Clovane-2,9-diol(IA-15)、十七烷酸乙酯(IA-16)。结论:从香茶菜植物中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16个,4个为新化合物。
段芳芳[5](2018)在《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是榧树(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中产生的优良变异类型,也是唯一的栽培品种。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树种之一,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史,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如浙江、江苏、安徽等省。香榧假种皮是包裹在香榧子外层的肉质化种皮,与香榧子的鲜重比约为1:1,年产量巨大。本文以香榧假种皮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以期为全面合理开发利用及推广香榧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对香榧假种皮70%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通过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硅胶等各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鉴定得到九个化合物:香榧酯(化合物1),花柏酚(化合物2),β-谷甾醇(化合物3),3,4-二羟基苯甲酸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4),4-epiagathadial(化合物5),脱氢松香酸(化合物6),反式璎珞柏酸(化合物7)和顺式璎珞柏酸(化合物8),2-甲氧基-1,4-苯二甲醇(化合物9)。2.总黄酮、总酚酸含量测定采用NaNO2-Al(NO)3显色法和Folin-Ciocalteu法对香榧假种皮进行了有效成分总黄酮及总酚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香榧假种皮不同部位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香榧假种皮正丁醇部位的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均为最高,乙酸乙酯部位次之,石油醚部位中两种功效成含量最低。3.体外生物活性研究对香榧假种皮的70%乙醇提取物以及不同萃取部位采用DPPH、FRAP和总还原能力方法,通过测定IC50值和TEAC值评价抗氧化活性;采用海虾致死的生物活性实验方法,通过测定LC50值评价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部位的抗氧化性最好,乙酸乙酯部位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而石油醚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则不明显。四个部位均有较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其中,正丁醇部位的细胞毒活性最强,LC50为227.8μg·mL-1。4.体内生物活性研究对香榧假种皮正丁醇部位进行了荷H22瘤小鼠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采用ICR系雄鼠,6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给药组(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治疗一月后,摘眼球取血得到血清,采用试剂盒法测定血清中肿瘤相关指标,取胸腺、脾脏测得免疫器官的脏器指数,剥离瘤块计算抑瘤率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组织变化。结果表明,香榧假种皮正丁醇部位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肿瘤生长,并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张沁凌,白晓春,曹晓兰,云芸[6](2015)在《海南核果木枝叶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海南核果木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包括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核果木枝叶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树脂酚-4-O-葡萄糖苷(1)、koaburaside(2)、松柏苷(3)、丁香苷(4)、kelampayoside A(5)、7,7’-bis-(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8,8’-dihydroxymethyl-tetrahydrofuran-4-O-β-glucopyranoside(6)、穗花杉双黄酮(7)、3,4,5-三甲氧基苯酚葡萄糖苷(8)、1,4-氧-二甲基-肌-肌醇(9)、丙三醇(10)、丁二酸(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谢威,樊丁珲,尹丽,潘桂生,钟彤,李俊[7](2015)在《滇白珠种子抗炎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指出采用小鼠耳肿胀法对滇白珠种子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和水溶部分的抗炎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显着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廓肿胀度。采用色谱技术分离抗炎效果较好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NMR、IR、MS等波谱法鉴定,8个化合物为:大黄素甲醚(1)、6-乙基-5-羟基-2,7-二甲氧基-1,4-萘醌(2)、杨梅素(3)、对苯二酚(4)、香草酸(5)、β-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和丁二酸(8)。以上所有化合物都为首次从滇白珠种子中分离得到。
苏文炀[8](2014)在《爵床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Linn.)Nees)为爵床科爵床属植物,为一年生匍匐草本,别名节节寒,大鸭草,小青草,六角英,孩儿草等。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各省以及台湾等地,生长在旷野草地和路旁的阴湿处,资源非常丰富;药用全草。味咸辛,性寒,具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利湿消滞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等病症[1,2]。作为传统的中草药,爵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应用历史悠久,后又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3]。据文献报道,爵床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柱柱色谱、凝胶渗透色谱、小孔吸附树脂MCI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爵床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了15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以及UV、NMR等波谱数据,结合相关文献,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山柰酚(kaempferol,1)、尿嘧啶核苷(Uridine,2)、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D-rutinoside,3)、1,6-脱水吡喃葡萄糖(1,6-Anhydro-β-D-glucose,4)、D-吡喃葡萄糖(D-glucopyranose,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槲皮素(Quercetin,7)、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6-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3-O-[2-O-α-L-rhamnopyranos-yl-6-O-β-D-xyl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8)、丁香脂酚-4,4’-二-O-β-D-葡萄糖苷(Liriodendrin,9)。其中化合物3、4、5、8、9为首次从爵床植物中发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同时以四个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槲皮素、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2-O-α-L-鼠李糖-6-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为指标成分,进行了爵床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准确性高,可为爵床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雷军,肖云川,刘淼,冉坚,黄静[9](2013)在《糯米藤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糯米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糯米藤全草粉碎后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的乙酸乙酯部分再运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糯米藤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β-香树素(3),α-香树素(4),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豆甾醇(7),齐墩果酸(8),熊果酸(9),坡模酸(10),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和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余梅燕[10](2013)在《八宝景天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人们对肉质植物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景天属植物也正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属植物很早就在民间医学中用来治疗各种疾病,药典记载,辛辣景天有加速血液凝固、收缩血管和兴奋心脏的作用,垂盆草具有抑制炎性渗出、减少肝细胞损伤等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景天属植物的药用价值被发现,人们也在不断寻求新的药用资源,以期完善景天属植物的利用价值。八宝景天全草入药,有活血止血、祛风利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内用治疗喉炎、吐血、荨麻疹、乳腺炎等,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疔疮痈肿、高血压、咽喉肿痛、牙痛等症。本文以八宝景天叶为实验材料,通过薄层和柱色谱法对其石油醚和氯仿相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应用物理常数和核磁等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研究了乙醇粗提物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并对其各萃取相行进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八宝景天叶95%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有较好的拒食作用和触杀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菜青虫的校正死亡率都在升高。2.八宝景天叶各萃取相具有明显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浓度为1.2mg/mL时95%乙醇粗提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91.90%、95.38%、92.72%,与0.12mg/mL的Vc清除率(96.43%)相当。3.石油醚相、氯仿相和正丁醇相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95%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相和水相的清除率与浓度的量效关系较差。各相的IC50值分别为:95%乙醇粗提物1.987mg/mL、石油醚相0.9790mg/mL、氯仿相1.020mg/mL、乙酸乙酯相2.670mg/mL、正丁醇相2.278mg/mL、水相-1.484mg/mL、Vc为0.5550mg/mL,石油醚相和氯仿相IC50值较低,表现出显着的抗羟基自由基能力。4.八宝景天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还原能力较显着,其中乙酸乙酯相的还原能力高于其它各相,而水相基本没有还原能力。5.各萃取相均有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清除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当浓度为1.2mg/mL时,乙酸乙酯相清除率达到90.12%,与维生素C的93.42%相当,石油醚相和正丁醇相清除率分别为83.17%和86.72%,也表现出相当显着的抗氧化效果。6.从八宝景天叶石油醚和氯仿相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甾醇类3个:β-谷甾醇、β-谷甾烷醇、β-胡萝卜苷;三萜类化合物5个: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乙酸酯、α-香树脂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木栓醇,其他类化合物1个:癸醇。
二、青檀树皮中的化学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檀树皮中的化学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臭梧桐子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2 提取与分离 |
3 结构鉴定 |
(2)凤尾蕨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2 仪器及试剂 |
3 提取及分离纯化 |
3.1. 药材提取与粗分离 |
3.2. 化学成分的细分离纯化 |
3.2.1. A部分的分离及纯化 |
3.2.2. B部分的分离及纯化 |
3.2.3. C部分的分离及纯化 |
3.2.4. D部分的分离纯化 |
3.2.5. E部分的分离纯化 |
4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5 结果与讨论 |
5.1. 结果 |
5.2. 讨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附图 |
附录三 致谢 |
附录四 个人简介 |
(3)海南核果木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2 提取与分离 |
3 结构鉴定 |
(4)荔波产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2 仪器及试剂 |
3 提取与分离纯化 |
3.1 药材提取与粗分离 |
3.2 化学成分的细分离纯化 |
3.2.1 A部分的分离纯化 |
3.2.2 B部分的分离纯化 |
3.2.3 C和D部分的分离纯化 |
3.2.4 E部分的分离纯化 |
4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4.1 香茶菜中新化合物的鉴定 |
4.1.1 化合物IA-1的鉴定 |
4.1.2 化合物IA-2的鉴定 |
4.1.3 化合物IA-3的鉴定 |
4.1.4 化合物IA-4的鉴定 |
4.2 已知化合物的鉴定 |
5 结果与讨论 |
5.1 结果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附图 |
附录三 致谢 |
附录四 个人简介 |
(5)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香榧的形态特征 |
1.2 香榧的地理分布 |
1.3 香榧的研究现状 |
1.3.1 香榧的成分研究 |
1.3.1.1 挥发油及萜类 |
1.3.1.2 黄酮及木质素类 |
1.3.1.3 其他营养成分 |
1.3.2 香榧的药用价值研究 |
1.3.2.1 心血管保护作用 |
1.3.2.2 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
1.4 香榧假种皮研究现状 |
1.4.1 香榧假种皮成分研究 |
1.4.1.1 挥发油及萜类 |
1.4.1.2 木质素类 |
1.4.1.3 紫杉醇 |
1.4.2 香榧假种皮药用价值研究 |
1.4.2.1 抑菌、驱蚊作用 |
1.4.2.2 植物抑菌、杀虫作用 |
1.4.2.3 抗氧化、抗肿瘤以及抗病毒作用 |
1.5 细胞毒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 |
1.5.1 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
1.6 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6.1 立题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研究 |
2.1 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3 实验方法 |
2.1.3.1 提取与浓缩 |
2.1.3.2 分离 |
2.2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2.1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 |
2.2.2 化合物2的结构鉴定 |
2.2.3 化合物3的结构鉴定 |
2.2.4 化合物4的结构鉴定 |
2.2.5 化合物5的结构鉴定 |
2.2.6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 |
2.2.7 化合物7和8的结构鉴定 |
2.2.8 化合物9的结构鉴定 |
第三章 香榧假种皮中功效成分的分析测定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香榧假种皮不同萃取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
2.3.1.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2.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1.3 最佳测定波长的选择 |
2.3.1.4 反应溶剂的用量 |
2.3.1.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1.6 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
2.3.2 香榧假种皮不同萃取部位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
2.3.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2.3.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2.3 测定波长的选择 |
2.3.2.4 反应溶剂的用量 |
2.3.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2.6 总酚酸的含量测定结果 |
第四章 香榧假种皮的生物活性研究 |
4.1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4.1.3 实验方法 |
4.1.3.1 样品的制备 |
4.1.3.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4.1.3.3 FRAP抗氧化能力测定 |
4.1.3.3 总还原能力的测定 |
4.1.3.4 数据处理方法 |
4.1.4 香榧假假种皮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与讨论 |
4.1.4.1 DPPH法测定结果 |
4.1.4.2 FRAP法测定结果 |
4.1.4.3 总还原能力(TRP)测定结果 |
4.1.4.4 用TEAC值表示三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结果分析 |
4.2 细胞毒活性的测定 |
4.2.1 实验方法 |
4.2.1.1 活化丰年虾幼虫 |
4.2.1.2 配置待测样品 |
4.2.1.3 测定LC50值 |
4.2.2 海虾幼虫致死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
4.3 香榧假种皮正丁醇部位对荷H22瘤小鼠抗肿瘤的研究 |
4.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3.3 样品的提取与制备 |
4.3.4 实验动物与实验环境条件 |
4.3.5 实验方法 |
4.3.5.1 造模 |
4.3.5.2 分组及给药剂量 |
4.3.5.3 AST、ALT以及Alb含量测定 |
4.3.5.4 MDA、SOD和GSH-Px含量测定 |
4.3.5.5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
4.3.5.6 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指数测定 |
4.3.5.7 肿瘤相关指数测定 |
4.3.5.8 统计学处理 |
4.3.6 实验结果 |
4.3.6.1 样品对H22实体瘤生长的影响 |
4.3.6.2 样品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4.3.6.3 样品对H22荷瘤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4.3.6.4 样品对H22荷瘤小鼠AST、ALT、Alb的影响 |
4.3.6.5 样品对H22荷瘤小鼠MDA、SOD以及GSH-Px的影响 |
4.3.6.6 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
4.3.7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
5.2 香榧假种皮的生物活性研究 |
5.3 香榧假种皮正丁醇部位的体内动物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附录 各化合物波谱图及部分实验操作 |
致谢 |
(6)海南核果木枝叶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2 提取与分离 |
3 结构鉴定 |
(7)滇白珠种子抗炎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
1. 1 原料 |
1. 2 仪器与试剂 |
1. 3 萃取物的抗炎活性测试 |
1. 4 提取与分离 |
1. 5 化合物 1~8 结构鉴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 1 滇白珠种子各部分萃取物的抗炎效果 |
2. 2 结构鉴定 |
3 结 论 |
(8)爵床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释义 |
前言 |
第一章 药用植物爵床的研究进展 |
1 爵床生药学研究 |
2 爵床化学成分研究 |
3 药理作用研究 |
4 临床应用研究 |
5. 小结 |
第二章 爵床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提取分离 |
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三章 爵床中四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1 试药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溶液的制备 |
2.3 线性关系考察 |
2.4 精密度试验 |
2.5 稳定性试验 |
2.6 重复性试验 |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
3. 小结 |
结语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糯米藤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2 提取分离 |
3 结构鉴定 |
(10)八宝景天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天然产物的概述 |
1.2 天然产物的应用现状 |
1.3 景天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八宝景天叶的生物活性研究 |
2.1 八宝景天叶95%乙醇提取物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 |
2.2 八宝景天叶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八宝景天叶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实验材料 |
3.3 八宝景天叶化学成分系统预试 |
3.4 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青檀树皮中的化学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 [1]臭梧桐子化学成分研究[J]. 刘璐,张宇,魏茜,李勇军,杨小生,李林珍. 中药材, 2020(07)
- [2]凤尾蕨的化学成分研究[D]. 谭宏燕. 贵阳中医学院, 2018(05)
- [3]海南核果木化学成分的研究[J]. 罗喻超,姚瑰玮,刘晨鹏,侯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27)
- [4]荔波产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D]. 赵臣亮. 贵阳中医学院, 2017(02)
- [5]香榧假种皮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段芳芳.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7)
- [6]海南核果木枝叶化学成分研究[J]. 张沁凌,白晓春,曹晓兰,云芸. 中药材, 2015(10)
- [7]滇白珠种子抗炎化学成分的研究[J]. 谢威,樊丁珲,尹丽,潘桂生,钟彤,李俊.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5(02)
- [8]爵床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D]. 苏文炀.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11)
- [9]糯米藤化学成分研究[J]. 雷军,肖云川,刘淼,冉坚,黄静. 中成药, 2013(07)
- [10]八宝景天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余梅燕. 吉林农业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