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鲜语长定语句的结构特点及分析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1](2021)在《朝汉隐性词汇使动对比研究》文中指出隐性词汇使动作为致使范畴的一部分,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既能够体现人们的认知行为,又能够反映人们的认知经验。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的致使表达方式,甚至在同一语言当中致使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汉语词汇表达手段丰富,相关研究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老话题”,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朝鲜语形态发达,词汇使动相对受关注较少,相关研究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看,致使结构主要分为分析型、形态型和词汇型三种,其中,无明显标记的词汇使动在日常生活中既广泛使用又具有不易觉察性。因此,如何将隐性词汇使动纳入我们的视野,并且进行跨语言的对比研究,是一项既富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工作。隐性词汇使动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一种语法表达形式,也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一种表达方式,因而其语法研究地位以及言语交际功能都不容忽视。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相关研究从多角度、多层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以往研究多受“动词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主要聚焦于使动词的成立与否、句法结构特征、论元语义以及谓词的题元操作等方面,未对隐性词汇使动作明确的界定,也未能很好地厘清句法、语义以及语用功能三个层面的互动关系。因此,相关研究仍然存在进一步拓展空间。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构式语法的互动观和层级观角度对朝汉隐性词汇使动作了探讨。主要关注句法、语义以及语用三个层面的互动性,其互动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谓词与构式的句法融合互动;谓词语义角色与构式论元的语义融合互动;形式与语义相结合的构式与语境层面的融合互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分别从形式与语义相结合、显性词汇使动与隐性词汇使动相区分、他动句与使动句相区别三个角度对隐性词汇使动的概念和范畴作了界定:即构式存在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一个事件的主体为X,另一个事件的主体为Y,谓词V连接X与Y且X对Y产生影响;构式不存在使动形态与使动标记,谓词V具有单一性质。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形式、语义以及构式整体性角度,将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分为兼用式、动结式、致使移动式、命令允让式四类,将汉语隐性词汇使动分为兼用式、动结式、倒置式三类。其次,本文着眼于句法功能层面,主要从基础框架式、扩展式、构式对谓词的压制以及构式对时体、副词等共现成分的制约等方面作了对比探讨。综合来看,朝鲜语语法连接手段丰富、格助词使用灵活,存在将致使构式与移动构式融合为一体的致使移动式;汉语的语序作为语法表达方式之一,促使了倒置式的产生,即施事者以客体身份出现在宾语位置,而经验者以主体成分出现在主语位置。此外,朝鲜语动结式的V-R结合更为紧密,语义上分别指派论元,但形式上不具有分离性;汉语动结式的V-R语义上分别指向原因和结果事件,形式上可以分离。再者,从语义功能层面对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致使力、致使语义的性质以及谓词语义角色与致使主体和致使客体的融合作了具体探讨。在致使力的直接性与间接性上,朝汉动结式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前者表现为直接致使力,后者则具有次直接性。在论元的融合方式以及过程上,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致使客体主要基于图式——例示关系的融合,即由受事角色融合而来;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致使客体主要由受事角色融合而成,但也存在历事等角色通过转喻方式进行融合的情况。最后,基于语用功能层面,对朝汉隐性词汇使动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从语言经济性、凸显性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等方面进行对比。从凸显性来看,朝鲜语存在句首成分凸显和句中成分凸显,句首凸显源于非核心语义角色融合的致使主体,句中凸显则依赖于格助词的句式整合性;汉语存在句首成分凸显和句尾成分凸显,句首凸显主要来自于非核心语义角色融合的致使主体,句尾凸显主要在于具有领属关系的定中短语以及倒置式的补语成分。在言语交际功能上,朝汉隐性词汇使动都呈现出“阐述类”、“表达类”、“宣告类”等间接言语行为功能;朝鲜语的命令允让式能够实施“命令类”直接言语行为,即通过“(?)”等施为动词直接向听话者发出命令或者指示。总体来看,本文对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研究突出层级性和互动性的融合关系,具体描写与深入解释相统一,在不同层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首先,从形式与语义相结合的构式出发,再到具体的语言使用,形成了“结构事件——语义融合——语用互动”的完整构式链,进而从多维度、多视域互动角度出发进行了跨语言的对比研究,这样既有利于克服从形式出发的不足,又有利于探讨不同层面的互动性融合。其次,基于层级观与互动观的隐性词汇使动研究,既有利于构式语法理论的实际运用,又对其发展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具体探讨,也为构建系统而全面的致使结构体系提供了一定的资料与参考。
宋香君[2](2021)在《《爱之路》(节选)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以《爱之路》一书为基础撰写的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该书的作者是韩国着名“分断作家”代表人物——金源一,他的作品初期关注底层民众生活疾苦,后多聚焦南北分裂的悲剧和矛盾问题,在韩国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书属于历史文学小说,于1998年首次出版,2011年再次出版,作品以朝鲜王朝末期的黑暗历史为背景,讲述了违背世俗戒律追求爱情的男女在漫漫逃亡途中或盲或亡的爱情悲剧。全书共计354页,内容分为八个章节,韩文字数总计约十八万七千字,笔者选取其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前半部分,原文字数共计约四万字,译文字数共计三万余字。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引言、项目简介、译前准备、案例分析、结语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选题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是项目简介,主要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具体介绍了译前通读文本、把握翻译重难点、确定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进行翻译和翻译过程中的具体阶段。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根据翻译重点与难点,主要从汉字词的翻译、比喻句的翻译、长定语句的翻译、风景描写的翻译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汉字词的翻译主要采用了意译法、加注法、词义引申法等方法与技巧;比喻句的翻译主要采用了保留喻体形象、更替喻体形象、舍弃比喻形式、增译解释比喻等方法;长定语句的翻译主要采用了顺译法、拆分法、重组法、复指法等综合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风景描写的翻译主要把握其音韵美、再现其意境美,选取翻译文本中的典型案例,理论结合实践展开了细致的剖析。第五部分是结语,第五部分是结语,主要针对本次翻译工作中的整体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记录了笔者在作品翻译过程中所思所悟及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可以帮助笔者在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个人翻译能力的同时,对今后他人的翻译也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魏晓鹏[3](2021)在《《国情院秘密文档》(第二章第1-5节)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对韩国报告文学发展及其社会影响力的认知,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情院秘密文档》一书作为翻译实践文本,旨在探讨韩国报告文学的韩汉翻译问题。《国情院秘密文档》作者为知名调查记者金鎕,是一部深度解读韩国情报机构发展历史和变革的报告文学作品。该书2016年9月30日由韩国Medi ci Media株式会社出版,成为韩国畅销书并在韩国社会产生很大舆论反响。笔者在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指导下,对《国情院秘密文档》进行了作品翻译,全书共六章22节,给读者提供了看待南北关系和韩国政治的独特视角。由于篇幅所限,该翻译报告选取《国情院秘密文档》第二章第1-5节作为翻译文本,韩文字数共计45500余字,中文译文字数39900余字。截止目前,该书尚无其他中文译本。该书体现了报告文学的鲜明特征,惯用汉字词和固有词,多用俗语和惯用语,善用复杂长句,多见长定语句、长状语句和被动句等句型结构,这既是本书的最大特征,也是翻译的难点。本文选取代表性的词汇、俗语和惯用语以及句子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报告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参考。本翻译报告包括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次翻译目的、意义以及翻译报告结构。第二章是翻译任务描述,由作品简介、翻译指导理论的选定组成。第三章是翻译过程,包括结合文本特点进行译前分析、译前准备、翻译具体流程介绍。第四章是翻译案例分析,也是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主体部分,结合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选取代表性案例,探究报告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第五章是结论,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与认识。
赵志迪[4](2021)在《《探寻生态文化城市:首尔》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笔者选择了由韩国现实文化研究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探寻生态文化城市:首尔》作为翻译实践文本进行外文中译并撰写翻译实践报告。该书一共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近代化与首尔”、“文化城市首尔的构想”、“清溪川的挫折与希望”、“首尔生态文化建设”。笔者节选了书中第一部分“近代化与首尔”进行翻译实践。所译原文约为4.5万字,译文约为3.2万字,一共包括三个章节,分别是“殖民地近代化之路一—从破坏到重建”,“军事型成长主义与圣水大桥的坍塌”与“暴力镇压下的近代化与三丰百货店的倒塌”。本翻译实践报告一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第二章为翻译项目简介,主要从题材、内容、文本等方面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文本的特点;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译前分析、译前准备和翻译流程,其中包括本次翻译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翻译理论的选择以及翻译过程的开展等;第四章为翻译案例分析,本章是本次实践报告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所选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词汇翻译、俗语和惯用语的翻译以及长定语句、被动句的翻译等案例做了详细的分析,第五章为结语,是对整个实践项目过程和收获的总结。整个翻译实践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汉字词的翻译和被动句的翻译。汉字词在韩语词汇中占据很大比例,而经过多年的演变,有很多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词义和感情色彩等方面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因此单从字面意思来翻译的话容易出错,所以需要利用直译、意译、引申法、转换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翻译。被动句在韩语和汉语中也都存在着诸多形式,比如中文中一种是标志被动句,还有一种是意义被动句。所以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译法。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认识到作为一名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做基础,准确掌握源语和译入语,也要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除此之外,笔者提高了翻译相关知识的储备,总结了翻译方法和技巧,丰富了翻译实战经验,对首尔的近代化建设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同时,也希望本次研究成果能够给更多人带来有用的经验和借鉴意义。
杜守坤[5](2021)在《《百年韩国现代史的百个画面》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实践报告。翻译项目原文为《百年韩国现代史的百个画面》一书。该书是历史文化类书籍,全书共有五章,作者是韩国作家牟智贤,具有多年历史教学经验并长期从事历史着述工作。这本书汇聚了韩国历史上所有的喜怒哀乐瞬间,讲述了从一百年前到现在为止韩国国民所经历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书籍。该翻译项目中,选取第一章作为翻译报告材料。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简单介绍了翻译项目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为翻译项目介绍,包括作者简介,作品内容和翻译过程中的难点。第三部分简要说明翻译前的准备工作,理论依据与翻译策略的选择,概述了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以及对翻译项目的适用,为后文的案例分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翻译案例分析,是本翻译报告的核心部分,通过对原文本分析,对于主副标题和长定语句中出现的翻译难点分析、翻译理论指导下针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在最后的结论部分,对翻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并提出需要改进的不足,以供大家参考。通过此次翻译,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对历史文化类书籍相关内容翻译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如关于标题和长定语句的翻译,要采取成分转换,语序转换,迂回释义和近义词替换等策略。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注重译文对读者产生的效果,努力使译文更加流畅、简洁,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也希望可以为类似文本的翻译提供一点借鉴与参考,对该领域的翻译理论适用性提供文本补充。同时,译者不仅要具备韩汉双语专业能力,还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既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也坚定本国文化自信,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两种文化间的交流。
张绮雨[6](2021)在《《朝鲜前期性理学研究》第二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朝鲜前期性理学研究》是一部哲学论着,是教授李爱熙20年间性理学研究论文的整理总结,由包含自已在内的两位同学进行翻译。其以古代学者性理学论辩为主旨,具有极强的辩证性思维,语言逻辑严密且循序渐进,长定语句、被动句式繁多,充斥各种古籍引用,理解难度大。本报告针对学术文本的特点,力求不与目的语言的文化背景,思考模式发生冲突,译出符合读者审美的译文。因此,译者采用目的论作为本次实践的理论依据。在翻译目的的制定上,译者本次翻译受众面向哲学圈学者,以期为学术交流提供文献参考。在笔译过程中,译者不断得出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案列针对词的减译、句子的转移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析。原文逻辑严密,语言客观,阐释名词时,多有两个名词位于句子中作成分,对此需要进行名词的减译,保证语言的通畅。在部分格助词的翻译上,为了不受原文的约束,同样采用减译的方法,连贯译文的意思,提升译文的传达力度。原文充斥大量被动句,针对被动句需要还原主动句。以及原文人物、系派、学者所持观点繁多复杂,句子环环相扣,体量庞大,中心语模糊,针对长定语句进行成分拆分,避免翻译错误。韩语接续词尾发达,语句逻辑连贯,针对此翻译中,以中文句子固有的逻辑关系代替关联词的使用。原文诸子百家众多,需要贴合背景以及语境遣词造句,避免口语化、通俗化,凝炼语句表达,提高译文层次。本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翻译项目背景、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为任务介绍,包括作品简介、重难点分析。第三章为翻译流程,包括前期准备、翻译及审校、理论的选用。第四章翻译案例分析,选取翻译中值得深思、值得借鉴的翻译案例进行分析。第五章为结语,对整个翻译实践报告进行回顾与总结。
崔俊丽[7](2020)在《《明见万里:新社会篇》(1-3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翻译报告是一篇关于韩译中的翻译实践报告,旨在通过举例分析阐释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并对韩汉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明见万里》属于社会学书籍,出自韩国KBS电视台实事教养类纪录片《明见万里》衍生系列丛书。翻译项目原文文本选自系列丛书第三册《明见万里:新社会篇》,本书通过“政治、人生、职业、探索”四个主题,就关乎民生的政治体制改革、长寿时代的人生指导、与众不同的职业选择和数码时代相关内容进行阐释,以与过去截然不同的面貌审视即将到来的新社会,解读韩国社会和地球村面临的变化趋势,总结借鉴世界各国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以期从中寻找应对问题的方法,提出建议、展望未来。译者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主要就“政治篇”和“人生篇”的前半部分进行了翻译。本翻译报告由以下五部分构成。第一章是绪论,对选择这个翻译项目的目的及意义作了简单介绍。第二章为翻译项目的介绍,包括作品的简介,翻译报告的结构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第三章为理论框架部分,对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思想进行阐述,指出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第四章为案例分析,笔者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对同属中韩两国文化现象的惯用语、成语、谚语等熟语的翻译,普通词汇的翻译以及长定语句的翻译等难点进行分类分析,解决了难点问题。第五章为结论,简述了翻译报告的写作目的,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之处。在本次翻译实践中,译者认识到纪录片文本翻译中熟语翻译的特点和难点,领悟到翻译策略的选择需要贴合文本特点与翻译实际。因此,希望通过对该作品的翻译与研究,能为韩汉翻译的研究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进一步促进中韩文化的研究交流与合作。
刘婷婷[8](2020)在《《首尔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5-8讲)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一篇韩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的文本为《首尔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一书,此书于2017年4月由首尔历史编撰院出版,共十三讲,内容主要围绕首尔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与文化、建筑特点以及韩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展开,在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保护和翻译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了此书的第五至第八讲进行翻译,主要以“宗庙”、“朝鲜王室的丧葬文化”、“朝鲜王陵”、“南汉山城”为介绍对象。本书目前尚未有中文译本,笔者所负责的部分韩语原文字数为四万七千余字,汉语译文字数为三万八千余字。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将本次翻译实践的过程体现出来,以期能为他人在翻译此类书籍时提供借鉴与经验。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第二章为翻译任务介绍,主要从题材、内容、语言等方面对翻译文本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第三章为翻译过程,从译前准备和翻译流程两方面对翻译实践过程进行了概述。第四章为翻译理论,主要包括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目的论的介绍以及翻译理论的指导两部分。第五章为翻译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核心内容,对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专业术语以及长定语句、被动句和主语省略句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第六章为结论,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认识。本次翻译实践的文本涵盖了大量的韩国传统历史文化知识,使笔者认识到作为一名译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中韩文双语水平,还需要广博的知识面来为翻译提供支撑。其次,翻译理论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恰当的理论可为译者拨云散雾,解决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汉语读者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以汉语读者的感受和理解为中心。唯有如此,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才能更好地被实现。
李文红[9](2020)在《《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一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本文是基于翻译补偿理论在学术文本翻译中的应用而做的个案研究。翻译源文本出自文学评论家金荣敏的《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是—部文学类学术专着,用词专业、抽象,句式复杂、多长句和被动句,语篇逻辑清晰。由于韩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在翻译过程中信息、意义、语用功能、文化因素、审美形式及功能的损失不可避免。为了减少翻译损失,使译文在语言结构、语义结构、语用功能、文体风格、审美效果等方面尽可能与源文本接近,有必要进行翻译补偿。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开始进行翻译补偿研究,翻译补偿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越来越受译界关注。笔者结合学术专着的文本特征与翻译文本的内容,在夏廷德的翻译补偿理论的指导下,对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翻译损失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语言学和审美两个层面对翻译损失进行补偿,其中语言学又分为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词汇层面运用增译、具体化、概略化、释义、文本外注释、合译的补偿手段,对专业术语、抽象词、专有名词在翻译时造成的词义损失进行了补偿;语法层面运用转换法与分译法对被动句与长定语句的翻译损失进行补偿。在审美层面,针对因审美形式空缺造成的功能损失,采用目的语中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形式替代法进行补偿;对文化性审美损失采取保留原文意象,然后通过添加注释的分立补偿形式进行补偿;针对审美形式与语义冲突,采用去形存义法以准确传达信息。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此次翻译实践项目的选题背景并分析项目意义。第二章为翻译项目介绍,包括作者与作品简介、文本特征和翻译难点的分析。第三章为翻译过程介绍,描述译前准备以及包括翻译校对在内的整个翻译流程。第四章为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也是构成本翻译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首先介绍翻译补偿理论,然后通过列举翻译案例分析翻译补偿理论在学术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第五章为结语,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笔者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收获与不足。
施清云[10](2020)在《《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3-4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报告是以韩国文学评论家金荣敏的《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韩汉翻译为基础撰写而成的。在这部着作中,作者按照时代顺序对1945年解放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进行了整理。该书目前尚无中文译本,正文共包含8个章节,本实践报告选取了本书的第三章《20世纪50年代新生代论》和第四章《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论》为翻译实践的文本材料。此次翻译实践的原文本是学术性文本,通过翻译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了翻译学术性文本的难度,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明白了在翻译学术性文本时要严谨细致,不断查证,译者要强化外语和母语的基本功,学习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此次翻译实践的原文本涉及大量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并多用汉字词及复杂长句。本报告便是围绕以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为主的词汇以及长定语、长状语句,通过列举对比译文,归纳总结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本翻译报告共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简单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为翻译项目简介,介绍了所选的翻译作品,对文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为此次翻译实践提供指导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为翻译过程介绍,主要就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审校三个阶段进行了介绍。第四章为翻译案例分析,也是本报告的主体部分,在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以词汇和句子为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探究学术性文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对于词汇,笔者综合使用了直译法、意译法、加注法等,并注重学术资源、百科类网站的使用以及对源语的追根溯源;对于长定语句,笔者综合采用了定语成分转换、总提分说、复指、分译法等;对于长状语句,主要采取了“主谓靠拢、分别说明”以及状语成分转换的方法。第五章为结语,总结了此次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二、朝鲜语长定语句的结构特点及分析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朝鲜语长定语句的结构特点及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朝汉隐性词汇使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研究综述 |
(一) 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研究 |
(二) 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研究 |
(三) 朝汉隐性词汇使动对比研究 |
二、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创新点 |
(一) 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
(二)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构式语法理论及其基础框架 |
一、构式的性质 |
(一) 形式和语义的配对体 |
(二) 构式的抽象性特征 |
二、构式语法的主要观点 |
(一) 构式的联系观 |
(二) 构式的层级观 |
(三) 构式的互动观 |
第二章 隐性词汇使动的范畴及分类 |
第一节 既有概念和分类的回顾与梳理 |
一、既有概念和分类的整理 |
二、既有概念和分类的分析 |
第二节 隐性词汇使动的成立条件及原则 |
一、形式与语义相结合 |
二、使动句与他动句的区分 |
三、隐性词汇使动与显性词汇使动的区分 |
第三节 隐性词汇使动的概念界定 |
一、致使关系链的传递及致使义的形成 |
二、隐性词汇使动的意向图式及概念界定 |
第四节 隐性词汇使动的分类 |
一、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分类 |
(一) 兼用式 |
(二) 动结式 |
(三) 致使移动式 |
(四) 命令允让式 |
二、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分类 |
(一) 兼用式 |
(二) 动结式 |
(三) 倒置式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三章 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句法功能 |
第一节 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句法功能 |
一、兼用式 |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
(二) 副词、时间状语以及时体的制约 |
二、动结式 |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
(二) 对时体及共现句式的制约 |
三、致使移动式 |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
(二) 扩展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制约 |
四、命令允让式 |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
(二) 对时体及副词的制约 |
第二节 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句法功能 |
一、兼用式 |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
(二) 时体标记“了”、“着”的制约 |
二、动结式 |
(一) 句法结构式及构式对谓词的压制 |
(二) 时体标记“了”的制约 |
三、倒置式 |
(一) “V+了”对补语及构式成分的制约 |
(二) “A+了”对补语及构式成分的制约 |
第三节 小结 |
一、语言特点及认知思维方式对语言表现形式的影响 |
二、时体标记的语法化程度差异 |
第四章 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语义功能 |
第一节 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语义功能 |
一、致使语义的性质及特征 |
(一) 直接性与间接性 |
(二) 蕴含性 |
二、致使力的性质及特征 |
(一) 主观致使力与客观致使力 |
(二) 内在致使力与外在致使力 |
(三) 具体致使力与抽象致使力 |
三、谓词语义角色与主体论元的融合 |
(一) 致使主体的性质 |
(二) 谓词语义角色与主体论元的融合过程 |
(三) 构式对语义融合的压制 |
四、谓词语义角色与客体论元的融合 |
(一) 致使客体的性质 |
(二) 谓词语义角色与客体论元的融合过程 |
第二节 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语义功能 |
一、致使语义的性质及特征 |
(一) 直接性与间接性 |
(二) 蕴含性 |
一、致使力的性质与特征 |
(一) 主观致使力与客观致使力 |
(二) 内在致使力与外在致使力 |
(三) 具体致使力与抽象致使力 |
三、谓词语义角色与主体论元的融合 |
(一) 致使主体的性质 |
(二) 谓词语义角色与主体论元的融合过程 |
(三) 构式对语义融合的制约 |
四、谓词语义角色与客体论元的融合 |
(一) 致使客体的性质 |
(二) 谓词语义角色与客体论元的融合过程 |
第三节 小结 |
一、汉字词的发展演变对动结式语义特征的影响 |
二、句法结构对语义融合过程的影响 |
第五章 朝汉隐性词汇使动的语用功能 |
第一节 朝鲜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语用功能 |
一、语言的经济性特征 |
(一) 与“(?)”使动的经济性差异 |
(二) 成分省略体现的经济性特征 |
二、焦点与凸显特征 |
(一) 句首成分的凸显 |
(二) 句中成分的凸显 |
三、间接言语行为特征 |
(一) “阐述类”间接言语行为 |
(二) “宣告类”间接语言行为 |
(三) “表达类”间接言语行为 |
第二节 汉语隐性词汇使动的语用功能 |
一、语言的经济性特征 |
(一) 与“使”字句经济性程度的差异 |
(二) 成分省略体现的经济性特征 |
二、焦点与凸显特征 |
(一) 句尾成分的凸显 |
(二) 句首成分的凸显 |
三、间接言语行为特征 |
(一) “阐述类”间接言语行为 |
(二) “宣告类”间接言语行为 |
(三) “表达类”间接言语行为 |
第三节 小结 |
一、格助词的句法整合作用 |
二、句法结构与信息结构的相互作用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爱之路》(节选)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目的 |
1.2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项目简介 |
2.1 作者简介 |
2.2 作品简介 |
第三章 翻译过程 |
3.1 译前准备 |
3.1.1 翻译重点与难点 |
3.1.2 翻译理论准备 |
3.2 翻译过程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汉字词的翻译 |
4.2 比喻句的翻译 |
4.3 长定语句的翻译 |
4.4 风景描写的翻译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爱之路》(节选)韩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和译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国情院秘密文档》(第二章第1-5节)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韩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翻译项目筒介 |
2.1 作品简介 |
2.2 理论依据 |
第三章 翻译过程 |
3.1 译前分析 |
3.2 译前准备 |
3.3 翻译流程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词汇翻译 |
4.1.1 固有词 |
4.1.2 汉字词 |
4.2 俗语和惯用语翻译 |
4.3 句子翻译 |
4.3.1 长定语句 |
4.3.2 长状语句 |
4.3.3 被动句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国情院秘密文档》(第二章第1-5节)韩文原文和中文译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探寻生态文化城市:首尔》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
第三章 翻译过程 |
3.1 译前分析 |
3.2 译前准备 |
3.3 翻译流程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词汇的翻译 |
4.1.1 固有词的翻译 |
4.1.2 汉字词的翻译 |
4.2 俗语和惯用语的翻译 |
4.2.1 俗语的翻译 |
4.2.2 惯用语的翻译 |
4.3 句子的翻译 |
4.3.1 长定语句的翻译 |
4.3.2 被动句的翻译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谢辞 |
附录1 |
附录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百年韩国现代史的百个画面》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翻译报告的构成 |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
2.1 作者和作品简介 |
2.2 翻译难点 |
第三章 译前准备 |
3.1 纽马克翻译理论 |
3.2 格特关联翻译理论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标题的翻译 |
4.1.1 非语句式副标题 |
4.1.2 语句式副标题 |
4.2 长定语句的翻译 |
4.2.1 主语长定语句 |
4.2.2 宾语长定语句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百年韩国现代史的百个画面》(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
(6)《朝鲜前期性理学研究》第二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翻译任务介绍 |
2.1 作品简介 |
2.2 重难点分析 |
第三章 翻译流程 |
3.1 准备与翻译审校 |
3.1.1 前期准备 |
3.1.2 翻译审校 |
3.2 翻译理论的选用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词的减译 |
4.1.1 名词的减译 |
4.1.2 格助词的减译 |
4.2 句的改译 |
4.2.1 被动句的翻译 |
4.2.2 长定语句的翻译 |
4.2.3 连句的翻译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朝鲜前期性理学研究》(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
附件 |
(7)《明见万里:新社会篇》(1-3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韩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项目简介 |
2.1 作品简介 |
2.2 翻译报告结构 |
2.3 翻译难点 |
第三章 翻译理论 |
3.1 关联翻译理论概述 |
3.2 关联翻译理论的应用效果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词汇的翻译 |
4.1.1 熟语的翻译 |
4.1.2 普通词汇的翻译 |
4.2 长定语句的翻译 |
4.2.1 包含关系长定语句的翻译 |
4.2.2 并列关系长定语句的翻译 |
4.2.3 转折关系长定语句的翻译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明见万里: 新社会篇》(1-3章)韩语原文与汉语译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首尔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5-8讲)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翻译任务介绍 |
2.1 作品介绍 |
2.2 翻译的重难点 |
第三章 翻译过程 |
3.1 译前准备 |
3.2 翻译流程 |
第四章 翻译理论 |
4.1 目的论介绍 |
4.2 翻译理论的指导 |
第五章 翻译案例分析 |
5.1 词汇翻译 |
5.1.1 文化负载词翻译 |
5.1.2 专业术语翻译 |
5.2 句子翻译 |
5.2.1 长定语句翻译 |
5.2.2 被动句翻译 |
5.2.3 主语省略句翻译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韩语原文 |
附录2: 中文译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一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韩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
2.1 作者介绍 |
2.2 作品介绍 |
2.3 文本特征及翻译难点 |
第三章 翻译过程简介 |
3.1 译前准备 |
3.2 翻译流程 |
第四章 翻译理论及案例分析 |
4.1 翻译补偿的选用 |
4.2 翻译案例分析 |
4.2.1 语言学层面的补偿 |
4.2.2 审美层面的补偿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一章)韩文原文 |
附录2: 《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一章)中文译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3-4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韩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翻译项目简介 |
2.1 作品简介 |
2.2 理论依据 |
第三章 翻译过程介绍 |
3.1 译前准备 |
3.2 翻译过程 |
3.3 译后审校 |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
4.1 词汇翻译 |
4.1.1 专有名词 |
4.1.2 专业术语 |
4.2 句子翻译 |
4.2.1 长定语句 |
4.2.2 长状语句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三章-第四章)原文 |
附录2: 《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三章-第四章)译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朝鲜语长定语句的结构特点及分析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朝汉隐性词汇使动对比研究[D]. 王燕.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2]《爱之路》(节选)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宋香君. 山东大学, 2021
- [3]《国情院秘密文档》(第二章第1-5节)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魏晓鹏. 山东大学, 2021(12)
- [4]《探寻生态文化城市:首尔》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赵志迪. 山东大学, 2021
- [5]《百年韩国现代史的百个画面》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杜守坤. 山东大学, 2021
- [6]《朝鲜前期性理学研究》第二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张绮雨. 山东大学, 2021
- [7]《明见万里:新社会篇》(1-3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崔俊丽. 山东大学, 2020(01)
- [8]《首尔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5-8讲)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刘婷婷. 山东大学, 2020(11)
- [9]《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一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李文红. 山东大学, 2020(10)
- [10]《韩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第3-4章)韩汉翻译实践报告[D]. 施清云. 山东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