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升机飞行中舱内实施医疗急救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肖舒欣[1](2021)在《合作原则指导下的访谈翻译 ——以“俄罗斯直升机公司” 2019-2020年刊物中的访谈为例》文中认为本论文是关于全球军工百强企业“俄罗斯直升机公司”2019-2020年刊物中访谈的翻译实践报告。“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是俄罗斯唯一的直升机设计制造企业,也是世界上少数具备现代化军民用直升机设计、制造、实验及维修能力的企业之一。选取的三篇访谈的受访人都是与“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有关联或存在业务往来的单位的高管人员,在行业均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他们向读者介绍了不同型号直升机的优势及用途、军用航空对俄罗斯的意义以及开展的相关优势项目等,内容涵盖军用、民用直升机两个领域。直升机作为20世纪航空技术极具特色的创造之一,凭借自身垂直起降、灵活机动、空中悬停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运输、救援、反潜、侦察、消防、旅游等多个领域,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目前,我国军用直升机占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民用直升机市场近年来稳步上涨,但依旧以国外进口为主。“俄罗斯直升机公司”作为全球军工百强企业,不论在俄罗斯还是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作为一手资料,该文本的翻译不仅能够作为科普读物增加读者对直升机及其在社会发展中功用的了解,同时也能通过人物访谈洞察“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及其产品线的发展,为我国相关行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本翻译报告以格莱斯(H.P.Grice)的交际合作原则为理论指导,进一步分析了合作原则对翻译的指导意义。作者以合作原则为出发点,在对访谈这一文体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挖掘翻译中真实遇到的理解层面的难点与出现的错误,通过深入分析行文逻辑、查证、洞察受访人情感态度等方式建立对原文的充分理解,在此基础上摆脱原文在形式上的束缚,试图搭建真正贴近原文思想内核的译文。论文由引言、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及附录组成。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文介绍、选题意义、访谈的语体特征。包括“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及访谈内容简介、论文在内容和题材两方面的选题意义及所选访谈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包括格莱斯对话合作原则及其对翻译的指导意义、临机对应的思想。第三部分为实例分析。以交际合作原则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本篇访谈的语体特征和语言特色的前提下,理论联系实践,呈现了访谈翻译中各类理解层面难点的解决途径。附录包括原文和译文。为了辅助译文阅读,译文后附上作者整理的3张译文附录表,分别是文中相关公司、机构的关系汇总表、文中各机型简介汇总表和文中相关部件、装置示意图表。
于洋杰,吕春雷,陈本营[2](2020)在《救护直升机及其救护体系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直升机用于航空医疗救护的重要作用与显着优势进行简要分析,梳理了国内外救护直升机的装备发展现状;同时对各国航空医疗救护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列举。借鉴国外救护直升机及航空医疗救护体系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实际,发现我国目前仍存在专业救护机型缺乏、性能落后、理论研究不足等诸多问题,为我国后续救护直升机及航空医疗救护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都永丽,黄丽虹,杨钧,王英,郑静晨[3](2018)在《直升机医学救援中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静脉治疗是直升机医学救援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近年来,直升机医学救援发展较快,有关直升机医学救援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对于静脉治疗管理的研究鲜有提及。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专家,根据临床静脉治疗管理经验,对直升机医学救援静脉治疗管理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法,旨在为直升机救援静脉治疗管理规范化提供研究依据。
郝敏,唐锦辉,熊玲,程龙,张佳惠,廖家智[4](2017)在《我国空中医疗救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指出传统单一的地面急救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我国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需要,空中医疗救援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举措。目前我国空中医疗救援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的探索缺乏建设标准、费用高昂、人才缺乏。建议构建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援网络体系、探索适宜的空中医疗救援收费模式及运营机制、健全空中医疗救援专业培训机制等,完善空中医疗救援建设。
丁江舟,司高潮,王伟,彭智勇,刘书林,曹文,李平海,刘炳利[5](2016)在《海上救护直升机医疗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制适用于直升机的医疗救护系统,完善机载医疗系统功能,以实施海上批量伤病员的前接后送、生命体征监护与机上医疗救护。方法运用人机工效优化理论设计适合机载的医疗救护系统,使得其可承载座位卧位伤员多名。依据航空设备要求,对医疗系统进行地面及空中联调试验、系统环境试验、系统的性能试验和飞行环境适应性试验。结果救护直升机医疗系统功能完善,设计合理,符合其勤务使命要求。设计技术先进、设备性能优良、系统操作简便。研制与选配医疗设备性能稳定,系统与直升机之间以及系统各设备间不产生干扰,满足装机要求。结论救护直升机医疗系统符合其勤务使命要求,达到设计的作业能力,医疗救护系统满足直升机使用要求。救护直升机的应用,增强了海上批量伤员机上急救和伤员空运医疗后送能力。
魏星,李全,邹松泉,周绍华[6](2015)在《救护直升机选型设计有关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为救护直升机研制提供选型依据。方法 :结合直升机救护特点和国内外救护直升机装备发展趋势,从直升机平台选型、救援环境、勤务需求3个方面进行选型设计分析。结果:提出了专用救护直升机、改装救护直升机2种选型设计分类,明确了作业环境、飞行性能、机舱结构、舱内配备、舱内布局、固定装置、防护能力7种选型基本要求。结论:救护直升机选型应当重点发展以中小型直升机平台为支撑的专用救护直升机,同时,兼顾发展以大重型直升机平台为重要补充的改装救护直升机。
刘国栋[7](2011)在《地震伤情数据库研究及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地震是地壳板块间挤压碰撞的结果,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是自唐山大地震以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对震区医疗卫生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导致其救治能力极度降低,难以满足短时期内积聚的大量伤员的救治需求。为了能让伤员接受更系统、合理的治疗,在国家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下,将灾区医疗卫生系统收治的10,015例伤员紧急转运至四川省外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救治,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地震伤员转运救援行动。为了了解这些转运地震伤员的伤情、救治特点和救治效果,总结此次地震伤员医学救援的经验与教训,积累灾害救援的数据资料,并为以后可能的重大灾害医学救援提供借鉴和准备,本研究依托于国家“863”项目—“5.12地震伤情数据采集及信息整理分析研究”,研制了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软件,全面采集了转运到重庆市和全国部队医院救治的汶川地震伤员的伤情和救治资料,建立了地震伤情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救治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以“创伤数据库系统V3.0”为基础,结合地震损伤特点、转运救治的实际情况,以及地震损伤研究者和临床科研工作者的需求,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用德尔菲法设计地震伤情调查表。2.在调查表基础上研制“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V1.0”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系统采用B/S模式,分为数据库服务器、逻辑层、客户端(浏览器)三层。开发工具以微软公司的.Net 2.0版本为核心,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客户端采用微软的IE浏览器,数据库采用MSSQL2000。3.本研究根据国家卫生部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提供的转运地震伤员信息,采集转运至重庆市医院和全国部队医院的地震伤员的病历资料。采集方法以现场阅读病历、填写调查表为主,辅以数据库系统现场数据录入。数据采集前制定了细致的采集计划并对采集人员进行培训。采集过程中质控员要对调查表进行形式和内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质控完成后签名确认。最后,将采集的数据集中录入到地震伤情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建立地震伤情数据库,录入过程同样也要对数据录入项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质量控制。4.从地震伤员伤情和救治概况和地震多发伤伤员的损伤和救治特点进行分析:一方面,对总体转运地震伤员的损伤和救治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了解本次转运地震伤员的伤情和救治情况概况;其次,对三甲医院多发伤伤员的损伤和救治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转运距离等因素对多发伤伤员救治结局的影响。二、主要研究结果1.设计完成了5.12地震伤情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伤员基本信息、受伤情况、现场救治、转运及后送、急诊救治、院内救治、诊断、并发症、专科治疗及出院等10个部分。2.根据5.12地震伤情调查表研发了网络版“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V1.0”数据管理软件,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着作权保护(No.2010SR035530).本软件共有728个字段(含内部字段),其中外部业务字段(界面显示)348个,内部系统字段380个。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共有48个业务模块,含44张业务数据表和软件系统数据表。地震伤情数据库软件主要包括伤员基本信息、受伤情况、现场救治、转运及后送、急诊救治、院内救治、诊断、并发症、专科治疗及出院等板块。能完整记录地震伤员从受伤、院前与院内救治到出院的基本信息,整合了地震伤数据与创伤评分、AIS伤情评定信息,在此基础上,软件还实现了简单和自定义查询、定制报表和自定义报表分析功能,能较好地满足地震伤情数据支撑平台要求和地震伤情临床研究需求。3.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完整采集到转运至四川省外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92所医院收治的3,145例转运地震伤员的病历资料,与计划相比总体回收率为95.83%,可以满足转运地震伤员伤情及救治分析的需求。将所有采集到的转运地震伤员数据完整录入到“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V1.0”,建立了地震伤情数据库。4.转运伤员总体伤情和救治特点以及三甲医院多发伤伤员伤情和救治特点。(1)所有转运伤员的一般情况:转运伤员主要来自重灾区(67.37%)。伤员年龄0-103岁,其中7-17岁占17.50%,≥61岁占24.80%。从伤员职业分布来看,农民和学生占55.71%。致伤原因中压砸伤最多,占73.85%。对不同年龄段伤员受伤时活动和受伤场所的分析结果显示,0-6年龄段人群受伤时活动主要为休息/睡眠/进餐等或在学校学习;而≥61岁年龄段人群受伤时主要在家里休息/睡眠/进餐等。受伤至入院时间为0~136 d(中位数为8),时间跨度大。(2)转运伤员总体伤情特点和救治概况:①AIS评分主要集中在1-3分,占96.83%。受伤部位主要为四肢(上肢和下肢)和体表,占64.27%。AIS>4分主要集中在四肢、胸部和头部,分别占11.62%、10.38%和7.52%,与总体致伤部位分布一致。ISS>15分597例,占18.98%。涉及的损伤部位主要为下肢(172处,24.75%)、胸部(137处,19.71%)、头部(117处,16.83%)和上肢(91处,13.09%),与总体损伤部位的分布特点一致。②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839例(58.47%)血常规检查异常,1,047例(52.91%)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异常,810例(37.36%)肝肾功+血清电解质检查结果异常,但这些伤员经过治疗后均好转,提示地震伤员经过前期救治,在转运时身体状况尚可,只需确定性治疗。511例(65.60%)伤员首次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心肌损伤;1,810例伤员(57.5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地震创伤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有关。③转运伤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肌肉骨骼系统手术、体被系统手术及其他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肌肉骨骼系统手术中主要包括复位固定术990例次(93.57%),其次为骨折清创术13例次(1.23%)。体被系统手术共实施744例次,其中清创术有413例次(55.51%)。I型伤口中有12例为丙级愈合(0.98%),这些手术主要为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清除坏死组织。④转运伤员住院时间为1-422 d,伤员住院时间主要集中在100 d以内(97.93%)。住院时间≥100 d共65例,其中残疾21例(32.31%)。伤员总体治愈率为90.56%,残疾率为7.06%,死亡率为0.16%。(3)重庆三甲医院与其他地区三甲医院多发伤伤员特点比较:A组为转运到重庆三甲医院的多发伤伤员,B组为转运其他地区三甲医院的多发伤伤员。两组伤员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受伤至转运时间A组为(11.54+11.04)d,B组为(12.51±3.94)d(P>0.05)。从伤员总体年龄分布来看,年龄≥61岁和≤17岁的占了总数的65.63%。从两组年龄分层来看,A组和B组中年龄≥61岁和≤17岁的伤员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伤员。主要职业为农民(A组占30.53%,B组占39.34%)和学生(A组占27.48%,B组占22.95%),与职业分布的总体特点一致。A、B两组伤员入院时感染率分布为22.90%和9.84%(P<0.05),出院时均治愈。两组伤员都没有发生死亡。两组治愈率和残疾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两组FI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主要结论(1)本研究研发了结构科学合理、具有分类和汇总功能的网络版地震伤情数据库管理软件,并获得了着作权保护(No.2010SR035530)。该软件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专门记录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的数据管理软件,为研究地震伤员的伤情信息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工具。(2)本数据库收集了所有重庆市和全国部队医院收治的3,145例转运地震伤员病历资料,是目前国内数据记录完整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宗数据。采集数据过程工作量大,数据回收率高(95.83%)。建立了结构科学、合理的地震伤情数据库,为开展地震伤情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3)地震后转运伤员主要为重灾区农村人口和学生,地震发生时间刚好是学生上课和人们午休时间,致伤原因主要为建筑物倒塌所致的四肢压砸伤,提示伤亡人群分布和受伤部位分布与地震发生的时间、人群职业及建筑物性质密切相关。转运时间跨度大,但高峰期集中在发现唐家山堰塞湖后(73.93%),与国家统一调度有关。(4)伤员损伤部位主要为四肢(50.89%),胸部(11.62%)、头部(10.38%)和脊柱(7.52%)所占比例高,提示转运伤员时科室安排以骨科和外科为主。(5)伤员入院时部分检查结果异常,出院时均得到好转,提示入院时伤员生理情况稳定,只需要后续确定性治疗,可能与转运前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恶劣环境有关,尽早转运则治疗结果更好。但特别要关注心肌损伤伤员。手术治疗中骨折固定和清创手术多,这可能与前期对骨折的固定不满意有关,也与伤员转运时间延迟有关。提示应建立综合灾害应急预案、伤员转运机制和统筹管理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快速反应,这对伤员救治结局有直接影响。(6)部分转运伤员住院时间长,与伤员是否残疾并需要继续康复治疗密切相关。(7)部分转运伤员出现再转院的情况,提示转运前对伤员目标救治科别选择不当,应在转运早期做好合理安排,应有针对性地及早转运特殊伤员。(8)多发伤伤员中老年人(≥61岁)和儿童(≤17岁)所占比例高,提示这部分人群地震灾害中受伤更严重。对多发伤伤员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转运距离并没有影响多发伤伤员的救治结局,提示我国急救医疗转运是成功的。(9)本研究中发现部分医院的病历资料记录欠规范和完整,缺乏现场救治的相关信息,不利于对地震伤情的深入研究,提示应在我国卫生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医院伤员信息的规范化录入和管理,为灾害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肖海峰[8](2008)在《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总体技术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救护直升机因其机动灵活、反应快速,受地形、气象条件制约小等特点,得到世界各国医疗救治机构的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直升机的数量有限,通过对现有直升机改装,形成专用救护直升机仍有困难。因此本课题研究在不改装现有运输直升机的前提下,设计研究一种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满足重症伤员现场急救和后送途中连续急救及监护要求,针对性地对各种不同伤情的病人采取最合理有效的救治手段,通过模块化急救单元提高直升机空运后送的能力。该单元将维持生命体征的必须设备如:呼吸复苏、循环复苏、供氧等进行综合集成,可实现对重症伤员心肺复苏、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持续心电、血氧、血压、体温等信息的监测。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伤员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该单元研究设计采用模块组合,设计在各模块之间互留兼容接口,且留有与目前定型配发部队使用的相关装备的兼容接口,例如与我军通用担架兼容,担架伤员不用转接可以直接加载在单元上实施救治,形成相应的综合救治装备,为挽救伤员的生命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单元集成的生命体征监测模块,不仅可以现场实现显示伤病员的生理信息,而且可利用internet网络将数据发送到后方救治中心,后方专家通过对伤员生命信息的观察,实现远端救护指导,并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工作。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主要用于平战时重症伤员的现场综合急救和后送途中维持重症伤员生命体征,可对重症伤病员实施呼吸复苏、循环复苏、心电、血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体现生命体征信息的监护和复合伤、多处伤的紧急处置。
赵珊[9](2006)在《城市立体救护救援体系建设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
徐相瑞,朱明伟,胡文贤,赵珊,王明民,王彦斌,孙怀臣[10](2005)在《急性创伤病人空中抢救实践》文中提出目前国内许多地区相继开展了直升机立体急救项目,探讨空中抢救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直升机立体急救成功率确有实用价值。直升机飞行中实施医疗技术操作完全可行。提高急性创伤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是及时,实施医疗干预时间越早,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致残率越有保证。现将我们实施抢救的8例报告如下。
二、直升机飞行中舱内实施医疗急救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升机飞行中舱内实施医疗急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合作原则指导下的访谈翻译 ——以“俄罗斯直升机公司” 2019-2020年刊物中的访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н |
中文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Введение |
Глава 1. Краткое сведение о переводческой практике |
1.1 Главное содержание оригинала |
1.2 Цель и тематическое значение перевода |
1.3 Жанров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интервью |
1.3.1 Структурн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 |
1.3.2 Лексические специфики |
1.3.3 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е конструкции |
Глава 2.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основы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
2.1 Принцип кооперации Г.П. Грайса |
2.2 Окказиональное соответствие |
Глава 3. Анализ стратегий перевода на конкретных примерах |
3.1 Перевод на основе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я и проверки фактов |
3.2 Перевод через добавление союзов |
3.3 Понимание и перевод слова в кавычках |
3.4 Другие трудности перевода в аспекте понимания и их решения |
Заключение |
Литература |
Приложеиие: Оригииали его перевод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
译文附录1:文中公司、机构关系汇总表 |
译文附录2:文中各机型简介汇总表 |
译文附录3:文中相关部件、装置示意图 |
(2)救护直升机及其救护体系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直升机用于航空医疗救护的作用与优势简要分析 |
救护直升机作用简介 |
救护直升机优势分析 |
各国救护直升机及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发展现状 |
救护直升机装备现状 |
美国装备现状 |
俄罗斯装备现状 |
德国装备现状 |
瑞士装备现状 |
日本装备现状 |
各国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发展现状 |
美国发展现状 |
德国发展现状 |
瑞士发展现状 |
澳大利亚发展现状 |
日本发展现状 |
国内救护直升机及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发展现状 |
国产救护直升机简介 |
直-8救护直升机 |
直-9救护直升机 |
国内航空救护医疗体系发展 |
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
总结 |
(3)直升机医学救援中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通路的分类比较 |
2 直升机特殊的操作环境 |
2.1 气压不稳定 |
2.2 空间狭小 |
2.3 机舱内噪音 |
3 直升机医学救援中静脉治疗不良事件 |
3.1 特殊操作环境所致静脉治疗不良事件 |
3.2 特殊操作环境下医护人员因素静脉治疗不良事件 |
3.3 特殊救援环境下伤病员因素静脉治疗不良事件 |
4 直升级医学救援静脉治疗防范对策 |
4.1 控制机舱内温度 |
4.2 保持机舱内空气洁净度 |
4.3固定患者、导管及输液架、药液袋 (瓶) |
4.4 多条静脉通路管理及液路输注通畅 |
4.5 严格给药护理并掌握输液速度 |
4.6 病情观察 |
4.7 加强巡视 |
4.8 心理护理 |
(4)我国空中医疗救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空中医疗救援概念及模式 |
2 国内空中医疗救援建设存在的问题 |
2.1 缺乏建设标准 |
2.2 费用高昂 |
2.3 人才缺乏 |
3 对策 |
3.1 构建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援网络体系 |
3.2 探索适宜的空中医疗救援收费模式及运营机制 |
3.3 健全空中医疗救援专业培训机制 |
(6)救护直升机选型设计有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内外基本情况 |
1.1 国外现状 |
1.2 国内现状 |
2 选型设计分析 |
2.1 直升机平台选型分析 |
2.2 救援环境分析 |
2.3 勤务需求分析 |
3 选型设计思路 |
3.1 选型设计分类 |
3.2 选型基本要求 |
4 结语 |
(7)地震伤情数据库研究及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部分 汶川地震背景资料 |
一、我国地震情况介绍 |
二、汶川地震情况介绍 |
第二部分 地震伤情数据库研究及资料采集 |
一、地震伤情调查表的设计 |
二、5.12地震伤情数据库录入管理软件的研制 |
三、地震伤情数据库建立 |
讨论 |
第三部分 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特点和救治分析 |
第一节 转运伤员的总体伤情特点与救治分析 |
一、转运伤员的一般情况 |
二、转运伤员的总体伤情和救治特点 |
讨论 |
第二节 三甲医院多发伤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比较 |
一、一般资料 |
二、结果 |
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汶川地震伤员远程转运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附录Ⅰ |
(8)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总体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绪论 |
一、救护直升机在国内外中的应用与发展 |
二、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研究的主要目的 |
三、国内外直升机救护装备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五、研究的技术路线 |
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的总体设计 |
一、国内可附加急救医疗单元的直升机类型和技术参数 |
二、直升机内急救医疗的特点 |
三、单元基本设计原则 |
四、单元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
五、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工作原理 |
六、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的总体设计框架 |
七、急救医疗单元总体优化仿真设计 |
八、全塑框架整体成型技术研究 |
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 |
一、单元内嵌结构研究 |
二、单元内嵌急救设备研究 |
三、低温复温专业治疗模块研究 |
四、系统集成供电、供氧研究 |
五、生命体征信息远程传输与GPS 定位技术研究 |
六、医生工具箱装备药品、器材 |
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的试验设计 |
一、试验目的 |
二、试验依据 |
三、试验单位、试验时间及地点 |
四、试验样品数量及试验任务分工 |
五、试验内容 |
六、试验方法 |
七、试验仪器和设备 |
八、试验数据处理 |
九、试验报告 |
十、试验技术文件 |
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费用、效益分析报告 |
一、研制成本费用 |
二、全寿命费用分析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直升机综合急救医疗单元的现状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情况 |
(10)急性创伤病人空中抢救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 |
2. 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1. 在空中实施抢救术效果良好: |
2. 创伤控制术提高直升机急救水平: |
3. 预案与培训的重要性: |
4. 其他注意事项: |
四、直升机飞行中舱内实施医疗急救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合作原则指导下的访谈翻译 ——以“俄罗斯直升机公司” 2019-2020年刊物中的访谈为例[D]. 肖舒欣.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2]救护直升机及其救护体系的发展[J]. 于洋杰,吕春雷,陈本营. 中国科技信息, 2020(10)
- [3]直升机医学救援中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都永丽,黄丽虹,杨钧,王英,郑静晨.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06)
- [4]我国空中医疗救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郝敏,唐锦辉,熊玲,程龙,张佳惠,廖家智. 医学与社会, 2017(08)
- [5]海上救护直升机医疗系统研究[J]. 丁江舟,司高潮,王伟,彭智勇,刘书林,曹文,李平海,刘炳利.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6(01)
- [6]救护直升机选型设计有关问题研究[J]. 魏星,李全,邹松泉,周绍华. 医疗卫生装备, 2015(09)
- [7]地震伤情数据库研究及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特点分析[D]. 刘国栋. 第三军医大学, 2011(01)
- [8]直升机附加综合急救医疗单元总体技术方案研究[D]. 肖海峰.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4)
- [9]城市立体救护救援体系建设的探讨[J]. 赵珊. 中国医院管理, 2006(09)
- [10]急性创伤病人空中抢救实践[J]. 徐相瑞,朱明伟,胡文贤,赵珊,王明民,王彦斌,孙怀臣.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