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化”牌茶叶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辛董董[1](2020)在《豆粕发酵肥提高茶叶品质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就开始饮用,而茶叶起初是作为药用。茶含有大量对人类健康有利的化学物质,如多酚、咖啡因、茶氨酸、多糖和其他化合物。大量的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证明,绿茶和多酚具有不同的抗癌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包括抗氧化活性的刺激。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类黄酮数据库,冲泡的绿茶平均每100 mL中含有126.6 mg儿茶素和77.8 mg EGCG,这是在1 g茶叶/100 mL冲泡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大量试验结果研究表明,有机肥对茶叶中化学成分含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日照绿茶为试材,采用追肥方式。探究施用豆粕发酵肥后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茶叶品质的影响,同时分析施用豆粕发酵肥后茶园土壤理化性质与茶叶中内含成分的相关性以及不同采收期茶叶中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创建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测定TP、茶氨酸和茶碱对细胞氧化损伤的水平。通过本试验为TP、茶氨酸和茶碱预防和治疗氟致神经损伤和肝脏疾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及为施用豆粕肥提高茶叶中化学成分含量与本身具有的功能活性相互联系方面增添一些研究数据,可以进一步开发成相应的天然有效抗氧化剂产品。同时,向广大消费者和饮茶爱好者提供具有高含量茶多酚的茶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豆粕发酵肥对茶园土壤、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茶树的百芽重和萌芽密度是茶树生长的重要指标,是决定茶叶产量的重要因子。试验得出施用豆粕发酵肥对茶树新梢萌发率和百芽重有显着的提高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茶树中的百芽重在三个周期内测定的含量分别增加9.96%、14.63%、21.97%。对茶树百芽重的提高最佳。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茶树中萌芽密度在三个周期内测定的含量分别增加20.30%、27.18%、29.16%。同时施用豆粕发酵肥能够显着提高茶园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维生素类、儿茶素类和可溶性糖类的含量来看,试验表明在氮的条件下,施用豆粕发酵肥茶叶中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类、儿茶素类和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显着增加,减少茶汤苦涩味,提高茶叶品质。探索茶园土壤理化性质与茶叶中内含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施用豆粕发酵肥后土壤全氮含量对茶叶内含成分含量的作用呈极显着相关(P<0.01),茶园土壤pH值对茶叶内含成分含量影响次之,其余过低,没有明显的作用。因此,施用豆粕发酵肥可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对提高茶叶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豆粕发酵肥在茶树上应用提供依据。(2)豆粕发酵肥对茶叶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分别采用4种方法(Folin-ciocalteu试剂法、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消除法、ABTS+(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用于测定施用豆粕发酵肥和未施用豆粕发酵肥的茶叶在不同采收期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豆粕发酵茶叶的多酚含量显着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以6,7月份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并均以9月份含量最低,抗氧化能力最差。测得不同采收期茶叶的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含量变化相同,进一步证明了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正相关性,且多酚类物质是茶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3)TP、茶氨酸和茶碱对NaF诱导Neuro-2A细胞和HepaRG细胞的保护作用。以TP、茶氨酸和茶碱为试验材料,Neuro-2A细胞和HepaRG细胞为试验对象。建立氟化钠(NaF)诱导的Neuro-2A细胞和HepaRG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并以不同浓度TP、茶氨酸和茶碱进行干预24 h,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 mM NaF模型损伤组细胞存活率显着降低,当加入TP(0.540μg/mL)对Neuro-2A细胞进行预保护后,细胞存活率在90%95%之间;6 mM茶氨酸和0.05 mM茶碱是显着提高NaF诱导Neuro-2A细胞存活率得重要浓度;0.5μg/mL TP、68 mM茶氨酸和0.1 mM1mM茶碱是显着提高NaF诱导HepaRG细胞存活率的重要浓度。因此,本研究为TP、茶氨酸和茶碱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为开发茶叶抗氧化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探究TP对NaF诱导Neuro-2A细胞和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4)TP对NaF诱导Neuro-2A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探讨TP对NaF诱导Neuro-2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了TP干预下的NaF诱导的Neuro-2A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检测并比较不同试验组的Neuro-2A细胞存活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NaF损伤组的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为44.10%(P<0.05),当加入0.540μg/mL TP对细胞进行预干预后,NaF处理的细胞存活率恢复至90%9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NaF损伤组MDA含量显着上升,达到2.37μmol/mg(P<0.05),SOD和GSH-Px活性明显(P<0.05)下降,分别为45.25 U/mg和52.77 U/mg,而经TP预处理的Neuro-2A细胞在经NaF处理后MDA含量、SOD和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TP可通过减轻Neuro-2A细胞脂质氧化程度,降低胞内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来调节细胞的抗氧化/促氧化的动态平衡,发挥其对NaF诱导Neuro-2A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综上可知,TP预处理能减轻NaF对Neuro-2A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这为将其开发成天然高效的抗氧化剂产品及其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综上所述,施用豆粕发酵肥可有效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能显着提高茶树百芽重和新梢萌发率,进而对提高茶叶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对试验组绿茶抗氧化能力有显着的提高。进一步证明了多酚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通过细胞试验进一步探讨TP对NaF诱导Neuro-2A细胞和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TP可以通过减轻脂质氧化程度,降低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发挥对NaF诱导Neuro-2A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使SOD与GSH-PX活性升高,发挥了对Neuro-2A细胞的保护作用;同时,TP对NaF诱导HepaRG细胞有较强的预保护作用。因此,豆粕发酵肥是可作为有机肥料被茶农施用,提高茶叶中化学成分,即增加茶叶中茶多酚含量。供消费者饮用,增加人类身体健康,此外,长时间饮用起到清除自由基、防癌治癌、抗疲劳、抗辐射等功能。
潘荣艺[2](2019)在《基于用户需求的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中后期以来,茶园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恶化问题日益凸显,合理施用有机肥成为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保障茶叶品质和安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大部分茶区提倡使用有机肥,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市场上有机肥品种多,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动物性有机肥来源于现代集约化养殖场,施用不当或过量有污染茶园的风险;未建有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用户掌握有机肥种类有限、选择茶园适用的有机肥困难、施肥过量或不足并存等。因此,在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建立一个实现茶园适用有机肥的统计、检索及推荐施肥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对茶园有机肥的有效选择具有帮助作用。本文根据国家登记以及部分科技文献报道、专着中的有机肥的使用方法、属性和重要的理化性质等信息,辨别筛选出茶园适用的有机肥并构建了基于Android手机的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进行了用户需求调查分析。通过在福建、广东、湖北、安徽等多个省份的茶园基地管理人员、茶农、茶叶技术服务人员进行需求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因茶园有机肥种类多、质量良莠不齐、专家咨询渠道不通畅等原因,茶园主体存在系统整理归纳茶园有机肥信息的需求、信息科学化的需求、信息获取方式简便化的需求和能利用茶园数据进行有机肥推荐的功能需求。2.建立了茶园有机肥数据库。通过国家肥料登记库、科技文献报道、专着、田间调查和市场调查为主要数据来源,辨别筛选出茶园适用的有机肥并记录信息,形成了茶园有机肥信息表,共收录适用茶园有机肥111种,为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提供了数据源。3.定义了茶园有机肥信息检索指标和校对显示信息。根据茶树营养特性、田间管理特性和有机肥施用原则,选择以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茶类、三年平均亩产量作为检索指标。以肥料名称、类型、理化性质、施用方法、施用量、施用频率、功能作用、注意事项、资料来源作为有机肥信息显示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专业校对,为茶园主体选择和使用有机肥提供依据。4.构建出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通过分析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设计原则、系统需求、结构设计以及安全设计,采用LAMP架构模式,开发了基于手机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并介绍系统主要模块的功能及程序代码,为茶园有机肥高效选择提供途径。
韩海东,王俊宏,林克明,林永生,李振武[3](2016)在《“三炬”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茶园肥效试验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在有机茶园茶龄4年茗科1号(金观音)茶园开展生物有机肥的肥效比较试验,3种施肥方式为套种绿肥圆叶决明、施鸡粪和三炬生物有机肥。结果显示:施用三炬生物有机肥的茶树秋茶新稍比套种圆叶决明的增长6.36%,比施用鸡粪增长2.22%,每亩的产量172.3kg,高于套种圆叶决明和施用鸡粪的产量分别为129、160kg,3个处理亩产量差异不显着;在茶叶的3个理化品质即水浸出物、粗纤维和茶多酚方面,施用三炬生物有机肥的秋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9.6%、茶多酚含量为15.5%,低于施用鸡粪的42.9%和16.8%,位居第二,粗纤维含量为8.8%最小,低于施用鸡粪的含量9.6%和套种绿肥的含量15.8%。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三炬生物有机肥有利于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理化品质,可供有机茶园施肥选择施用。
谢文林,黄高升[4](2004)在《“中化”牌茶叶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文中研究指明
二、“中化”牌茶叶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化”牌茶叶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豆粕发酵肥提高茶叶品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茶园中常施用的肥料 |
1.1.1 有机肥 |
1.1.2 微生物肥料 |
1.1.3 有机-无机混合肥料 |
1.1.4 叶面肥 |
1.2 豆粕发酵肥的研究进展 |
1.3 茶叶品质的构成及功效 |
1.3.1 茶多酚的功效 |
1.3.2 游离氨基酸的功效 |
1.3.3 生物碱的功效 |
1.3.4 可溶性糖的功效 |
1.4 茶叶中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作用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豆粕发酵肥对茶园土壤、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2.1 试验地概况 |
2.2.2 试验材料 |
2.2.3 试剂与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土壤肥力的指标测定 |
2.3.2 茶树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3 茶叶品质指标的测定 |
2.3.4 基于电子鼻/舌技术检测茶叶的品质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施用豆粕发酵肥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2.4.2 施用豆粕发酵肥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
2.4.3 施用豆粕发酵肥对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 |
2.4.4 施用豆粕发酵肥对茶叶滋味和气味的影响 |
2.4.5 土壤中的理化性质与茶叶中内含成分的相关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豆粕发酵肥对茶叶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剂与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样品的收集 |
3.3.2 样品的制备 |
3.3.3 总酚含量测定 |
3.3.4 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测定 |
3.3.5 ABTS+自由基消除能力测定 |
3.3.6 FRAP还原力测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茶叶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
3.4.2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4.3 ABTS+自由基消除能力测定 |
3.4.4 FRAP还原力的测定 |
3.4.5 TP、DPPH、ABTS+与FRAP相互之间的相关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茶多酚、茶氨酸和茶碱对氟化钠诱导Neuro-2A和 HepaRG细胞的保护作用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4.2.1 细胞与试剂 |
4.2.2 主要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试剂配制与储存 |
4.3.2 细胞培养 |
4.3.3 细胞分组处理 |
4.3.4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
4.3.5 TP、茶氨酸和茶碱剂量的筛选 |
4.3.6 TP、茶氨酸和茶碱对NaF诱导Neuro-2A和 HepaRG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3.7 CCK-8 法检测细胞活性 |
4.3.8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NaF损伤Neuro-2A细胞模型的建立 |
4.4.2 NaF损伤HepaRG细胞模型的建立 |
4.4.3 TP、茶氨酸和茶碱对Neuro-2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4.4 TP、茶氨酸和茶碱对HepaRG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4.5 TP、茶氨酸和茶碱对NaF诱导Neuro-2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4.6 TP、茶氨酸和茶碱对NaF诱导HepaRG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茶多酚对氟化钠诱导Neuro-2A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5.2.1 细胞与主要试剂 |
5.2.2 主要仪器 |
5.3 试验方法 |
5.3.1 试剂的配制 |
5.3.2 细胞培养 |
5.3.3 细胞分组处理 |
5.3.4 活性氧的荧光强度测定 |
5.3.5 TP对 NaF诱导Neuro-2A细胞凋亡的影响 |
5.3.6 TP对 NaF诱导Neuro-2A细胞MDA含量、SOD含量和GSH-Px活性的影响 |
5.3.7 数据处理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TP对 NaF诱导Neuro-2A细胞ROS水平的影响 |
5.4.2 TP对 NaF诱导Neuro-2A细胞凋亡的影响 |
5.4.3 TP对 NaF诱导Neuro-2A细胞MDA含量的影响 |
5.4.4 TP对 NaF诱导Neuro-2A细胞SOD活性的影响 |
5.4.5 TP对 NaF诱导Neuro-2A细胞GSH-Px活性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6.1 全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基于用户需求的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 |
1.1.2 茶园有机肥发展的需要 |
1.1.3 农户茶园有机肥选择和使用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论文创新与特色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茶园有机肥国内外研究进展 |
2.2 农业信息系统构建国内外研究进展 |
2.3 农业信息系统应用国内外研究进展 |
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3 理论基础与系统构建技术原理 |
3.1 茶树营养特性 |
3.1.1 茶树的“喜铵性” |
3.1.2 茶树的“聚铝性” |
3.1.3 茶树的“嫌钙性” |
3.1.4 茶树的“低氯性” |
3.2 有机肥施用原则 |
3.3 LAMP体系结构 |
3.3.1 Linux操作系统 |
3.3.2 Apache Web服务器 |
3.3.3 MySQL数据库技术 |
3.3.4 PHP脚本语言 |
3.4 本章小结 |
4 茶园有机肥数据库构建 |
4.1 茶园有机肥的信息来源及茶园适用性筛选依据 |
4.1.1 茶园有机肥信息来源 |
4.1.2 适用茶园的有机肥筛选依据 |
4.1.3 适用茶园有机肥筛选结果 |
4.2 茶园有机肥信息栏目内容 |
4.3 茶园有机肥检索指标选择依据及结果 |
4.3.1 茶园有机肥检索指标选择依据 |
4.3.2 茶园有机肥检索指标选择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5.1.2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
5.1.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5.2 系统设计原则 |
5.3 系统结构设计 |
5.3.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5.3.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5.4 系统安全设计 |
5.5 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的功能实现 |
5.5.1 登录注册模块的实现 |
5.5.2 系统主界面功能实现 |
5.5.3 系统添加导入功能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使用建议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化”牌茶叶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茶园: |
1.2 供试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茶芽生长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
2.3 病虫防治: |
3 小结 |
四、“中化”牌茶叶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豆粕发酵肥提高茶叶品质作用研究[D]. 辛董董. 河南科技学院, 2020
- [2]基于用户需求的茶园有机肥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 潘荣艺.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1)
- [3]“三炬”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茶园肥效试验初探[J]. 韩海东,王俊宏,林克明,林永生,李振武. 茶叶学报, 2016(04)
- [4]“中化”牌茶叶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J]. 谢文林,黄高升. 福建茶叶,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