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资产保值、增值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1](2021)在《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下,教人育才受到重视,而规模不断扩张的高校作为教学的载体,进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丰富和复杂,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高校各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所掌握的权利逐渐变大,然而,面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合规性,不仅引发高校内部深思,也受到包括国家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全方位的关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审计的第一关,也逐步意识到单纯依赖财务收支,以“3E”为目标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审计工作的需求,也不利于问题的整改,所以,在新发展理念下,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方式亟待改善,需要创新和突破,积极的应对新变化和新要求,让审计方式方法和审计评价与时俱进。本文对国内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对SY高校二级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参与,了解SY审计处的组织结构、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依据、审计流程等内容;通过向SY高校审计人员发放审计现状调查问卷,并结合我国新形势下相关办法规定,分析其开展二级学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探析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同时有针对性的阐述成因,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提出引入审计评价体系改善现状,实现审计的双重目标;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搜集了陕西省32所高校审计人员的建议,有效确定了30个评价指标,应用Matlab软件运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高校二级学院领导干部审计评价体系。最终,将该评价体系运用到SY高校D院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案例,以实施过程中问题为导向,为日后运用该体系提出几点保障措施,改善当前SY高校院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以达到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目的,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层次目标。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指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叶洛君[3](2020)在《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 ——以S资产公司为例》文中提出在资本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高校所属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省属地方高校所属的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他们是高校企业“大军”中的重要成员。自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出台《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2号)起,成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已不再是重点高校所进行的试点建设,而是作为高校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的唯一方式。省属地方高校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成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在改革中,虽然努力的尝试改变,但是仍旧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行政影响严重、财务管控目标不明确、制度不完善、组织结构和岗位安排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准确性、可靠性差,同时也导致执行和监督重合,财务管控职能单一等严重后果。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从企业和事业单位两个不同组织类型的视角归纳与总结了财务管控体系的理论。通过路径构建的方式指导企业重建财务管控体系,为省属地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构建财务管控体系搭建理论基础,并对关键环节进行说明。使用案例分析法,选取S资产公司作为案例单位,该公司是高校企业体制改革省级示范单位S大学成立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以访谈调查和自身工作总结的形式,对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然后根据构建路径和理论基础的方法对其财务管控体系进行重建,包含财务管控目标的整理、财务管控职能的说明、组织结构的重建等,并通过流程设计的方式对重点环节流程进行构建。本文从完整的、系统的角度去了解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将高校管控方式和现代化的财务管控理念有效结合,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财务集中管控模式,建立共享核算中心,将核算与管理分离,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将业财融合的方式贯穿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去,从而实现财务管理职能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为S资产公司构建现代化企业,防止行政事业化影响,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监督控制,为企业决策提供财务依据,让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改革创新中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防火墙”作用、协调高校产业集团资源、确保经营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李红娟[4](2020)在《内部审计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追求高质量发展,高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证高校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高校资产利用效率,以有限的教育经费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产出,高校开展内部审计迫在眉睫。首先,内部审计对维护高校资产安全、降低高校资产管理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其次,现阶段我国高校存在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轻视流动资产管理,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重货币形态资产管理、轻金融资产管理等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内审的独立性,加强审计范围的全面性,制定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等对策。
李菁[5](2019)在《J高校资产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母子公司集团视角》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进一步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为了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国高校都开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掀起了创办了企业的热潮,并且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在校办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产权不清晰,风险意识差,部门权责不清晰等相关问题。教育部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国高校依法组建资产公司,对高校校办企业进行统一管理。高校资产公司作为特殊身份的企业集团母公司,起到连接学校和下属各子企业的作用。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亟需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系统的集团内部控制体系来作为制度保障和引导,但目前从高校资产公司的管理来看,并没有过多重视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这就使得高校的校办企业在自主管理水平和自主发展上受到制约,成为校办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在高校资产公司集团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本文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基于母子集团公司的视角,以J高校资产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J高校资产公司的基本概况和发展现状,采取对资产公司内部及各校办企业进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发现资产公司内部目前尚存在组织架构不合理、对下属校办企业财务控制力度不够、监督不充分,集团公司整体风险应对能力不足、信息沟通有障碍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集团公司内部缺乏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所导致。因此,笔者根据COSO框架5要素,从设置公司新型组织结构、制定科学工作流程控制风险、完善各项内部控制活动、推进内部信息公开、成立内审机构等方面提出构建适合J高校资产公司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方案,从而改善公司发展现状,使校办集团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并希望能为全国其他高校资产公司的内控体系构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李天宇[6](2019)在《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问题研究 ——以A国企集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内部审计的重心也开始由查错纠弊向加强管理方向转变。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希望内部审计能帮助解决公司出现的问题、风险和面临的挑战,并以此来促进整个组织的改善。内部审计整改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最后一步,整改的最终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内部审计工作的成功与否。近几年国家不断发文要求加强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体现出国家对这一方面的重视。通过对近些年审计公告的研读,可以看出每年审计发现的国企集团的问题都类似,即使每年实施整改,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依然存在“整改难”和“年年审年年犯”的现象。由于A案例自身内部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很多国企集团类似,因而选取A国企集团案例,同时根据公司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论文以受托责任理论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分析A案例公司内部审计整改相关背景、指出选择这一案例的原因以及进行整改的目的。A案例公司目前运用的整改工作方法是“审计报告+整改方案”,进而整理在这一方法中各主要参与角色和其主要责任、A集团公司目前的整改流程以及近几年公司内部审计整改成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的问题。于是结合案例分析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由于A集团公司案例的典型性,从而提出具体措施解决我国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其他具体整改工作较为完善的国企集团做法,总结经验,以供其他国企集团参考借鉴。最终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和论文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依据对本文的研究得出:完善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需要加强对后续审计追踪,明确各组织职责,完善内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同时需要优化公司内部审计整改环境,提高审计专职人员数量和素质,建立内部审计整改信息平台,明确量化整改绩效考核指标,举一反三根源解决,健全内部审计整改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郑云翔[7](2019)在《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独特产物,有别于各国所存在的审计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是我国审计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专有审计形式。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和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党十八大会议中就曾指出要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以协助规范我国党政、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营行为。但由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一线审计人员在审计实务开展中没有准确的制度标准指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加大了对领导人责任追究的难度,形成了相当的审计风险。因此本文意在通过案例研究,结合当下的新思想、新方法针对性优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探索适应新时代、更具实践意义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本文秉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于国内外学者对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出了本文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然后再阐述了ZS集团的经济责任审计概况,根据集团实际情况提出了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深入发掘成因。并以问题成因为目标导向,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完成了评价体系的层次划分、指标选取、权重确定和评价标准设定等步骤,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结果评价,完成了体系的综合优化,同时对于评价体系在实务中的实施提出了一定的保障措施。最后将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并结合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一定的展望,以期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基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刘旻[8](2019)在《S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随后而来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校开始由政府的附属教育机构向由市场导向的独立的教育科研单位转变,高校的经济活动也愈加复杂多元,同时也伴随着更多风险的出现。面对新型的经济环境,作为高校“免疫系统”的内部审计应当发挥更大作用、为高校管理提供更多支持,帮助高校合理规避风险,以保证高校总体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之初,是作为行政管理的工具,其工作目标是在传统的审计工作方式下完成上级的审计任务,因此难以为高校管理提供支持和服务。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我国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转换原有的内部审计工作理念和模式,以改进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的管理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高校实现为社会输送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为了更准确实际的为改进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对高校内部审计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选取S高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S高校的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改进内部审计工作为目标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期为其他高校改进其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本文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选取S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S高校的基本情况及内审现状。其次,从S高校的内部审计现状角度,可以分析得出,目前S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独立性、制度建设、职能发挥、工作范畴设置和审计技术及人员等方面存在问题,并对S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然后,分析其存在原因,可以得出S高校在审计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力量支持、实施过程和成果落实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因此,为改进S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结合S高校实际情况,本文从转变审计定位、制度建设、优化审计主体、改进机构设置和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审计工作的建议。通过案例研究本文得出,当前我国S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满足高校管理的要求。为了S高校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本文提出以下可供参考的建议和对策。一是转变审计定位角度,重新分析经济环境,确定目标和工作范围,革新工作方式;二是从制度建设角度,梳理业务风险点,完善审计流程,构建审计评价体系;三是审计主体能力角度,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并定期进行培训,同时拓宽审计人员权限;四是改进审计机构设置角度,首先要保证审计机构的实质独立,提高隶属层次,同时建立审计委员会;最后,信息化建设角度,先保证经济信息电子化存储,再推进审计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同时保证校内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张津津[9](2018)在《巡视制度抑制高管腐败的机制与后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转型经济下,我国市场经济配套制度建设尚不健全,公平竞争和产权保护的机制普遍缺乏,导致腐败行为时有发生(黄玖立和李坤望,2013)。关于国有企业高管贪污腐败的报道更是不绝于耳。企业高管腐败使得企业大量资产被个人侵占,造成企业资产流失,陷入财务困境,并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从2013年-2015年,中央巡视组对央企巡视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完成了对中管央企的巡视全覆盖。这就为我们从理论上验证巡视制度对遏制腐败的蔓延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巡视制度能否通过其震慑力和声誉传导机制等发挥抑制央企高管腐败的作用?2、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作为巡视工作重点,在巡视制度与高管腐败之间发挥何种作用?3、巡视制度下高管腐败的治理又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本文以“理论总结-现状分析-实证论证-政策建议”为基本框架展开,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我国制度背景出发,引入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归纳梳理巡视制度的发展历史,对巡视制度、内部控制和高管腐败进行现状分析,并阐述了巡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对内部控制和高管腐败的影响,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其次,本文实证研究了巡视制度与高管腐败的关系、内部控制在二者之间发挥的作用以及巡视制度抑制高管腐败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巡视制度的建立能够抑制高管腐败行为,而内部控制机制在二者之间发挥了调节作用,巡视制度下高管腐败问题的缓解能够提高央企投资效率,提升央企经营业绩。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的创新点有:1、巡视制度的建立是促进反腐倡廉的重大制度安排,已成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历史性等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成果颇丰,但关于巡视制度抑制腐败的相关研究较少,尚无相关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弥补了巡视制度对腐败治理研究的空白,也为现有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2、本文结合央企巡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将内部控制引入巡视制度与高管腐败的关系之中,试图找到巡视制度抑制高管腐败的作用机制,弥补了中央巡视对央企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的空白,更为我国巡视制度工作开展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内部控制机制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3、丰富和深化了巡视制度抑制高管腐败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从微观视角研究高管腐败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和业绩的影响,为当前我国巡视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证据支持,也为国企投资效率低下这一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刘一畅[10](2018)在《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研究》文中提出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稳定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社会环境愈加复杂,国有企业领导人腐败现象屡见不鲜,成为干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能够高效利用监督资源的内部监督协同机制,这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企业委托代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举措,也符合公司治理理论与协同理论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国有企业领域党的领导、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以及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基于上述理论,对国有企业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以此作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协同机制构建的主要前提。然后结合中石油腐败案例,分析其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际融合,提炼出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的基本原则与要素,并设计以部门联席会议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机制,以期能够完善当前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的实现路径。
二、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资产保值、增值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资产保值、增值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经济责任审计 |
2.1.2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
2.1.3 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
2.2 相关理论 |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2.2.3 信息传递理论 |
2.2.4 层次分析法概况 |
第三章 SY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1.1 SY高校概况 |
3.1.2 SY高校审计工作组织机构概况 |
3.1.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和审计依据 |
3.1.4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
3.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 |
3.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成因 |
3.4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4.1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3.4.2 引入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
第四章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构建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1.1 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确认原则 |
4.1.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确认 |
4.1.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解释 |
4.2 确认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权重 |
4.2.1 层次分析法确认指标权重 |
4.2.2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4.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分值标准 |
第五章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效果分析 |
5.1 SY高校D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运用 |
5.1.1 SY高校D院基本情况 |
5.1.2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依据 |
5.1.3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过程 |
5.2 D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审计建议 |
5.3 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表——有关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现状的调研问卷 |
附录2 调查问卷表——有关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附录3 民主评议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3)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 ——以S资产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提出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研究 |
1.2.2 中小企业财务管控研究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1 研究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基础 |
2.1 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基础 |
2.1.1 企业财务管控目标 |
2.1.2 企业财务管控建设原则 |
2.1.3 企业财务管控内容 |
2.1.4 企业财务管控手段 |
2.2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体系理论基础 |
2.2.1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目标 |
2.2.2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建设原则 |
2.2.3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内容 |
2.2.4 高校事业单位财务管控手段 |
第三章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 |
3.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介绍 |
3.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概况 |
3.2.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任务 |
3.2.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特征 |
3.2.3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问题分析 |
3.3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路径 |
3.3.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总体介绍 |
3.3.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路径 |
3.4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详细介绍 |
3.4.1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目标 |
3.4.2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原则 |
3.4.3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构建模式 |
3.4.4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内容 |
3.4.5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手段 |
3.4.6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职能和组织结构设计 |
3.4.7 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实施重要环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分析 |
4.1 S资产公司简介 |
4.2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状况简介 |
4.3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问题及分析 |
4.4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重建可行性分析 |
第五章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重建 |
5.1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目标的明确 |
5.2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内容、职能和组织结构设计 |
5.2.1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内容和职能设计 |
5.2.2 S资产公司财务组织结构优化 |
5.3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手段 |
5.3.1 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协调调动 |
5.3.2 会计集中核算,提高工作效率 |
5.3.3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进行 |
5.3.4 下属企业财务人员委派制,保证独立性,实现业财融合。 |
5.4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重要环节流程设计 |
5.5 S资产公司财务管控体系实施保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内部审计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内部审计对于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 |
1.1 维护资产安全 |
1.2 降低财务风险 |
1.3 加强内部控制 |
2 高校资产管理中内部审计的问题分析 |
2.1 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轻视流动资产管理 |
2.2 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 |
2.3 重货币形态资产管理,轻金融资产管理 |
2.4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风险评估应对机制 |
2.5 高校资产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性较弱 |
2.6 资产管理的内审方法相对单一和落后 |
3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中内部审计的有效方法 |
3.1 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
3.2 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审计范围的全面性 |
3.3 制定合理的审计工作方案 |
3.4 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平台建设 |
3.5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水平 |
(5)J高校资产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母子公司集团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2 基础理论概述 |
2.1 内部控制概述 |
2.1.1 内部控制定义 |
2.1.2 内部控制目标 |
2.1.3 内部控制原则 |
2.2 高校资产公司概述 |
2.2.1 高校资产公司的内涵与特征 |
2.2.2 高校资产公司的结构与职责 |
2.3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3.1 COSO框架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3 J高校资产公司情况简介 |
3.1 J高校资产公司基本情况 |
3.1.1 成立的背景 |
3.1.2 公司的性质 |
3.1.3 公司的基本任务 |
3.2 J高校资产公司机构设置 |
3.2.1 资产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
3.2.2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 |
3.3 J高校资经营公司的发展现状 |
4 J高校资产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结果整理 |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4.1.2 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
4.2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4.2.1 内部环境现状 |
4.2.2 风险评估现状分析 |
4.2.3 控制活动现状分析 |
4.2.4 信息与沟通现状分析 |
4.2.5 内部监督现状分析 |
4.3 公司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分析 |
4.3.1 内控环境薄弱 |
4.3.2 风险评估不足 |
4.3.3 内控活动不完善 |
4.3.4 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健全 |
4.3.5 监督评价不充分 |
5 J高校资产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
5.1 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目标和设计原则 |
5.1.1 总体目标 |
5.1.2 设计原则 |
5.2 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具体方案 |
5.2.1 设置新型组织结构 |
5.2.2 制定科学合理的重要工作流程,以应对公司的经营风险 |
5.2.3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活动 |
5.2.4 运用OA系统,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 |
5.2.5 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发挥日常监督作用 |
5.3 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5.3.1 高校的支持 |
5.3.2 企业自身的约束 |
5.3.3 集团子公司的配合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问卷调查表 |
(6)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问题研究 ——以A国企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回顾 |
1.2.2 国内研究回顾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内部审计的内涵 |
2.1.2 内部审计整改的内涵 |
2.1.3 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的特征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受托责任理论 |
2.2.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A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现状 |
3.1 公司案例背景介绍 |
3.1.1 公司简介 |
3.1.2 案例选取原因 |
3.1.3 公司整改目标 |
3.2 公司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方法 |
3.3 公司内部审计整改参与角色及职责 |
3.3.1 集团内部审计部门 |
3.3.2 审计整改责任单位或部门 |
3.3.3 集团督导部门 |
3.3.4 集团公司领导 |
3.4 公司内部审计整改流程 |
3.4.1 具体流程 |
3.4.2 总结 |
3.5 公司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成效 |
3.5.1 整改效果分析 |
3.5.2 屡查屡犯问题分析 |
3.5.3 总结 |
第4章 A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
4.1 A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过程存在的问题 |
4.1.1 后续审计追踪不到位 |
4.1.2 公司内部审计整改职责不明确 |
4.1.3 公司内部审计整改协调配合不足 |
4.2 A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环境存在的问题 |
4.2.1 内部审计专职资源有限 |
4.2.2 内部审计整改信息技术不足 |
4.2.3 内部审计整改评价体系不完善 |
4.2.4 公司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
第5章 解决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问题的建议 |
5.1 完善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过程的建议 |
5.1.1 实行点面结合立体追踪 |
5.1.2 明确组织角色和职责 |
5.1.3 完善内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 |
5.2 优化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环境的建议 |
5.2.1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
5.2.2 建立整改信息监督平台 |
5.2.3 量化内部审计整改绩效考核指标 |
5.2.4 举一反三根源解决 |
5.2.5 健全内部审计整改制度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 |
6.1 论文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绩效审计的研究 |
1.2.2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经济责任 |
2.1.2 经济责任审计 |
2.1.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
2.2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人本管理理论 |
2.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
2.3.1 平衡计分卡 |
2.3.2 层次分析法 |
2.3.3 EVA评价法 |
2.3.4 沃尔评价模型 |
2.3.5 二次相对效益模型 |
第3章 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分析 |
3.1 ZS集团概况 |
3.2 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
3.2.1 审计依据 |
3.2.2 审计主客体 |
3.2.3 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情况 |
3.3 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3.1 存在的问题 |
3.3.2 问题成因 |
第4章 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 |
4.1 评价体系的优化原则 |
4.1.1 客观性原则 |
4.1.2 重要性原则 |
4.1.3 权责一致原则 |
4.1.4 效益性原则 |
4.1.5 可靠性与可操作性结合原则 |
4.2 评价体系层级设计 |
4.2.1 目标层 |
4.2.2 依据层 |
4.2.3 指标层 |
4.3 评价标准的设定 |
4.3.1 定量指标评价标准 |
4.3.2 定性指标评价标准 |
4.4 综合评价模型 |
4.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3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章 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保障措施 |
5.1 优化企业组织架构 |
5.2 加强制度建设,明确界定经济责任 |
5.3 提升一线审计人员职业素养 |
5.4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 |
5.5 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S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1.2.2 高校内部审计相关研究 |
1.2.3 现有文献评述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 |
2 相关概念界定 |
2.1 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 |
2.2 高校内部审计概念界定 |
3 S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
3.1 S高校基本情况介绍 |
3.2 S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
3.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
3.2.2 内部审计目标和范围 |
3.2.3 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
3.2.4 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 |
3.2.5 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 |
4 S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4.1 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
4.2 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存在缺陷 |
4.3 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流于形式 |
4.4 审计工作范围狭窄 |
4.5 审计技术落后缺乏科学性 |
4.6 内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 |
5 S高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内部审计意识薄弱 |
5.2 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健全 |
5.3 内部审计缺乏必要力量支持 |
5.4 内部审计实施过程存在缺陷 |
5.5 审计工作成果难以保证落实 |
6 S高校内部审计改进措施 |
6.1 转变S高校内部审计定位 |
6.2 完善S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
6.3 提升S高校内部审计队伍能力 |
6.4 改进S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6.5 加快S高校全面信息化建设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9)巡视制度抑制高管腐败的机制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框架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1.6 本文存在的不足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巡视及巡视制度 |
2.1.2 高管 |
2.1.3 内部控制 |
2.2 文献综述 |
2.2.1 腐败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2 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3 小结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寻租理论 |
2.3.3 新制度主义理论 |
2.3.4 声誉理论 |
2.3.5 政府规制理论 |
3. 巡视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对内部控制、高管腐败的影响 |
3.1 巡视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比较 |
3.1.1 巡视制度的历史演进 |
3.1.2 古今巡视制度之比较 |
3.2 巡视制度与内部控制 |
3.2.1 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 |
3.2.2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
3.2.3 巡视制度与内部控制 |
3.3 巡视制度与高管腐败 |
3.3.1 高管腐败的度量 |
3.3.2 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的现状及特点 |
3.3.3 巡视制度与高管腐败 |
4. 新时期党的巡视制度能够抑制央企高管腐败行为吗? |
4.1 研究问题 |
4.2 理论分析 |
4.3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
4.3.1 样本选择 |
4.3.2 变量定义和研究模型 |
4.3.3 描述性统计特征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4.1 双重差分检验结果 |
4.4.2 稳健性检验 |
4.5 结论 |
5. 巡视制度抑制高管腐败的作用机制研究 |
5.1 研究问题 |
5.2 理论分析 |
5.3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
5.3.1 样本选择 |
5.3.2 变量定义和研究模型 |
5.3.3 描述性统计特征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4.1 双重差分检验结果 |
5.4.2 稳健性检验 |
5.5 结论 |
6. 巡视制度抑制高管腐败的经济后果研究 |
6.1 研究问题 |
6.2 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 |
6.2.1 理论分析 |
6.2.2 案例分析 |
6.3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
6.3.1 样本选择 |
6.3.2 变量定义和研究模型 |
6.3.3 描述性统计特征 |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4.1 双重差分检验结果 |
6.4.2 稳健性检验 |
6.5 进一步的经济后果研究 |
6.6 结论 |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完善巡视制度 |
7.2.2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10)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2 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理论分析 |
2.1 理论基础 |
2.1.1 国有企业党的领导理论 |
2.1.2 治理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1.4 公司治理理论 |
2.1.5 协同理论 |
2.2 必要性分析 |
2.3 可行性分析 |
2.4 创新性分析 |
3 国有企业纪检监督与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国有企业纪检监督的现状分析 |
3.1.1 基本制度安排 |
3.1.2 主要监督职能 |
3.2 国有企业纪检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
3.2.1 存在问题 |
3.2.2 原因探析 |
3.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现状分析 |
3.3.1 基本制度安排 |
3.3.2 主要监督职能 |
3.4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
3.4.1 存在问题 |
3.4.2 原因探析 |
4 案例分析:基于中石油公司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简况 |
4.2 中石油公司纪检监督状况及问题分析 |
4.3 中石油公司内审监督状况及问题分析 |
4.4 中石油公司协同监督问题分析 |
4.4.1 内部监督体系失灵 |
4.4.2 信息反馈渠道闭塞 |
4.4.3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
4.5 中石油公司纪检与内审协同监督的实践探索 |
5 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机制构建 |
5.1 基本原则和途径 |
5.1.1 协同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
5.1.2 协同机制构建的主要路径 |
5.2 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纪检与内审协同监督的要素分析 |
5.3 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纪检与内审协同监督机制设计 |
5.3.1 协同监督架构设计思路 |
5.3.2 协同监督系统总体设计 |
5.3.3 协同运作机制 |
5.4 协同机制应用建议 |
5.4.1 强化内部审计权力地位 |
5.4.2 加强监督部门间联通性 |
5.4.3 促进人才培养与队伍互补 |
5.4.4 强化社会监督补充作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在资产保值、增值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SY高校院系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 张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中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研究 ——以S资产公司为例[D]. 叶洛君. 电子科技大学, 2020(12)
- [4]内部审计对高校资产管理的影响研究[J]. 李红娟. 科技经济市场, 2020(04)
- [5]J高校资产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母子公司集团视角[D]. 李菁.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6]国企集团内部审计整改工作问题研究 ——以A国企集团为例[D]. 李天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7]ZS集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 郑云翔. 南昌大学, 2019(02)
- [8]S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9]巡视制度抑制高管腐败的机制与后果研究[D]. 张津津. 厦门大学, 2018(07)
- [10]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纪检与内部审计协同监督研究[D]. 刘一畅. 南京审计大学, 2018(07)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