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妇科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郑红梅[1](2021)在《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性评价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实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所有有关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数据的初步筛选,再通过精读全文,筛选出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质量评价以及结果指标数据的提取,然后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5篇,共纳入研究的病例数为2728。其中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1367例,对照组13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显着减轻分娩痛(RR=3.97,95%CI=2.38~6.62,P<0.00001),缩短第一产程(SMD=-1.71,95%CI=-2.37~-1.05,P<0.00001),缩短第二产程(SMD=-0.43,95%CI=-0.8~-0.06,P=0.02),缩短总产程(SMD=-1.86,95%CI=-2.24~-1.49,P<0.00001),降低剖宫产发生率(RR=0.30,95%CI=0.24~0.37,P<0.00001),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产后出血量(SMD=-0.35,95%CI=-0.77~0.66,P=0.09)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SMD=0.04,95%CI=-0.08~0.15,P=0.5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以有效减轻分娩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风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严艳[2](2021)在《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自全面施行“二孩政策”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在不断提高。有研究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居世界第一,各城市普遍在40%以上,个别地区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10%~15%。疼痛作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型镇痛药物及镇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术后疼痛问题,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效果不佳,特别是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临床上认为除了镇痛药物,正确的健康教育也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目的调查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的知信行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知信行综合干预方案并应用,探讨传统健康教育和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的干预效果,以提高其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方法1.现状调查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月新乡市某三级医院妇产科的37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知信行综合干预方案并应用。2.类实验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新乡市某三级医院妇产科的306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围术期的传统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产妇在接受术后的传统常规健康教育外,同时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收集两组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得分、疼痛评分、自控镇痛泵使用及术后恢复情况方面的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录入数据,双人核对。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编制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其中包括知识、信念、行为共43个条目。该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841,重测信度为0.80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现状调查378例剖宫产产妇知识、信念、行为及知信行总得分分别为(36.35±1.94)分、(39.49±0.67)分、(31.13±0.94)分和(107.09±2.80)分。影响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总分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副反应、子女情况(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的知识、信念、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540和0.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类实验研究306例剖宫产产妇干预一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知识、信念、行为和KAP总得分四个维度均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知识、信念、行为及知信行总得分的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产妇术后VAS得分、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相关知识、信念、行为都处于低水平状态。同时,年龄大、文化程度高、有子女、月收入水平高且有副反应的产妇知信行水平高。3.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
张雪逸[3](2021)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式,纳入年龄40~65岁、BMI18~30kg/m2、ASAⅠ~Ⅲ级,首次行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1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C组)为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静脉组(V组)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组、硬膜外组为(E组)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组。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C组患者硬膜外给予0.375%罗哌卡因6ml,术中以0.375%罗哌卡因6ml/h硬膜外泵注,静脉持续泵注生理盐水;V组患者硬膜外给予0.375%罗哌卡因6ml,同时静脉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术中以0.375%罗哌卡因6ml/h硬膜外持续泵注,静脉以0.1μg·kg-1·h-1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E组患者以0.375%罗哌卡因合并右美托咪定0.5μg/kg共6ml硬膜外给药,术中0.375%罗哌卡因合并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以6ml/h硬膜外泵注,静脉泵注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0.2%罗哌卡因持续镇痛(维持量7ml/h,PCA量3ml,锁定时间20min)。以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主要结果,次要结果包括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的用量;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首次排便、下床、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术后三天腹胀程度、排便次数;术后三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长;术前及术后三天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二胺氧化酶的(DAO)含量;通过建立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分析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与C组和V组相比,E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三天内的腹胀程度存在组间差异(P<0.01);术后三天内排便次数无差异(P>0.05)。与C组相比,E组患者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提前了8小时,住院时长缩短了1天。E组患者维持麻醉所用丙泊酚剂量低于C组和V组(P<0.05)。术后12h内,E组VAS评分显着低于C组(P<0.05),术后补救镇痛剂量也显着降低(P<0.01)。与C组相比,E组术中HR降低明显(P<0.05),MAP仅在麻醉诱导后1min低于C组(P<0.01)。血清TNF-α及DAO含量在不同时间不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COX模型肯定了硬膜外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的作用。分析模型可得,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术后胃肠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硬膜外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增强患者术中镇静,并在术后12小时发挥了更好的镇痛作用。
杨丽华[4](2019)在《ERAS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应用》文中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丹麦外科医师Henrik Kehlet教授最早提出加速术后康复(ERAS)的概念,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由多学科医护人员协同进行的一系列围术期优化管理方案,目的是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加快器官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近年来ERAS理念被推广至肠道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等多个外科学领域,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但未见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的报道。2014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有剖宫产史而又再次妊娠的女性数量增多,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增加,临床处理难度大,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综合性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来保证此类手术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剖宫产术中出血凶猛,引起出血性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术中发生常规止血方法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时,常需要切除子宫来控制出血,子宫切除不仅使患者永久丧失生育功能,而且对女性患者造成心理负担。此外,剖宫产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剧烈。目前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方法有许多,但各自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根据此类患者的特点,如何优化手术方式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减少子宫切除率,如何术后充分镇痛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血栓形成,如何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是加速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介入技术在产科领域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术前先在介入下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中胎儿娩出同时,立即用生理盐水充盈球囊行腹主动脉球囊暂时性阻断,在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相关发生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本论文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优化手术方案,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术后镇痛是ERAS的关键环节之一,本论文第二部分以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剖宫产的胎盘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纳布啡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产妇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并与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以探讨此类患者更理想的术后镇痛模式。第三部分根据论文前两部分的结果,并结合其他学科循证医学证实的ERAS方案,开展围术期ERAS方案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措施相比较,旨在为ERAS方案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医学证据。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0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11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54例患者先经股动脉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同时,立即向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术中充分止血后抽空球囊;B组59例剖宫产术中采用常规的止血方法,若出血仍无法控制则行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子宫切除率;记录胎儿射线暴露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球囊阻断术的操作情况和相关并发症(下肢动脉血栓、股神经缺血性损伤、血肿形成等)、术后随访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射线暴露时间为(5.17±1.91)s,剂量为(4.26±2.34)mGy。未见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两组患者未见子宫附件明显异常。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子宫切除率,未见球囊阻断相关并发症。第二部分 纳布啡复合连续TAP阻滞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TAP阻滞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方法:择期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剖宫产术患者70例,随机分TAP组和PCIA组,每组35例。术毕PCIA组行舒芬太尼PCIA;TAP组行纳布啡PCIA复合超声引导下双侧连续TAP阻滞,TAP阻滞穿刺置管成功后每侧给予0.2%罗哌卡因20mL,之后持续泵注6-8 mL/h至术后48h。观察以下指标:(①术后4h、8h、12h、24h、36h、48h时患者切口痛、内脏痛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②术后48h内镇痛补救率、患者满意度、阿片类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③ELISA法检测患者术后12h、24h、48h血浆中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④检测术后24h、48h的血清催乳素浓度,记录产后初乳时间和产后48h的母乳喂养率;⑤术后TAP阻滞的平面变化和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严重腹壁损伤和局麻药中毒等)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TAP组29例患者,PCIA组30例患者完成此研究。①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切口痛VA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组患者术后12h、24h和36h时的内脏痛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②两组均无镇痛补救。TAP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TAP组术后48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③术后12h、24h、48h时点TAP组Cor、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AP组的初乳时间明显短于PCIA组,产后48h的母乳喂养率TAP组明显高于PCIA组,TAP组术后24h、48 h的血清催乳素浓度明显高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连续TAP阻滞的平面范围在术后48h内相对固定(T9-L1),未见TAP阻滞的相关并发症。结论:纳布啡复合超声引导下连续TAP阻滞可改善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减轻了术后应激反应,促进产妇尽早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可作为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选择。第三部分 ERAS方案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目的:研究ERAS方案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安全性,评价其与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案相比,是否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应激、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方法:2017年04月至2018年0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行剖宫产术的孕妇14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ERAS方案和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案。比较如下指标:①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入量、子宫切除率、术后输液量;②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③术日晨早上7点(T0)、手术缝皮结束时(T1)、术后第1天早上7点(T2)、第5天早上7点(T3)空腹各时点的应激反应指标:血糖、血胰岛素及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 C 反应蛋白(CRP)、Cor、白介素-1β(IL-1β)、IL-6、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④T0~T3免疫指标:总补体活性(CH50)、补体3(C3)、C4水平;⑤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指标(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恢复进食半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⑥术后感染并发症、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并发症(血管破裂、下肢动脉血栓形成、股神经缺血性损伤等)、TAP阻滞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严重腹壁损伤、局麻药中毒等)的发生情况。结果:①ERA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输血量、术后1d、2d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无一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有6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新生儿在1min、5min时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0~T3时两组患者血糖、血胰岛素及HOMA-IR和血清CRP水平、血浆Cor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T1~T3时的血清IL-1β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T1时的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T1~T2时的血清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T1~T3时的血清IGF-BP3浓度明显降低(P<0.05)。④T0~T3时两组患者血清CH50、C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ERAS组血清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ERAS组术后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恢复进食半流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未见术后感染、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并发症、TAP阻滞并发症。结论:ERAS方案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ERAS方案在此类手术患者中安全可行,在临床应用上有推广价值。
农瑞珍,冯艳梅,农飞文[5](2011)在《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应用一次性自控镇痛泵对术后康复的影响以及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将妇科腹部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317例作为观察组,未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3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对比观察,记录结果,评价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比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术后腹胀较对照组减少(P﹤0.01);恶心、呕吐较对照组增多,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尿潴留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效果好,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少,提高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王秋菊[6](2009)在《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护理》文中认为目的对进行硬膜外麻醉术后自控镇痛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方法临床资料分析15例进行硬膜外麻醉术后自控镇痛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措施,分析各种护理后的治疗效果。结论了解硬膜外麻醉术后自控镇痛副作用,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可加快提高术后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周昊[7](2020)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GEA)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身麻醉(GA)相比,GEA应用于消化道肿瘤开放手术中可减轻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但GEA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相关研究仍较少。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GEA应用于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就诊于我院的82例70~80岁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两组患者围术期准备与管理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手术方式均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参照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4版)标准进行,所有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Roux-en-Y吻合。GE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诱导前于患者适当的胸椎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经硬膜外导管间断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给予适量的全身麻醉药物共同维持术中麻醉深度。术后该组的镇痛方式以患者自控的硬膜外镇痛(PCEA)为主。GA组术中仅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采用患者自控的静脉镇痛(PCIA)。主要的观察指标是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胸腔积液等。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包括临床肺炎严重程度评分(CPIS)、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与氧合指数(OI)、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各类麻醉药物使用量、ICU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记录术后一般并发症,并按照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比较。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三、五天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去甲肾上素(NE)、皮质醇(Cor)的水平。结果:共有82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GEA组40例,GA组42例。两组患者一般特征与术前合并症等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与GA组相比,GEA组患者术后肺部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G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率GEA组低于GA组(P<0.05)。GE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短于GA组(P<0.05)。术后GEA组CPIS评分低于GA组(P<0.05),GEA组PaO2与OI高于GA组(P<0.05)。GEA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低于G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A组首次排气时间较GA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术后第一天与术后第二天静息VAS评分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二、三天运动VAS评分GEA组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术后第一天WBC、IL-1、IL-6、NE、Cor水平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GEA组IL-1水平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与GA组术后总体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显着降低了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以术后肺炎与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较为显着。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加快了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胃癌患者并不增加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是安全有效的。
张建安[8](2020)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的现状,识别可能影响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为苏醒期易患躁动的高风险患者提供筛查工具,为临床工作等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专家会议法构建《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5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躁动风险调查表、躁动评分表调查PACU内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临床资料和EA的现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将建模组的333名全麻患者苏醒期的相关资料整理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得到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显着性影响因素采用向后-Wald逐步选择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最小Wald值对应的影响变量,最终获得的所有变量都达到显着水平。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来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P>0.05表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将模型应用于验证组,得到AUC值(曲线下面积),通过绘制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判断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以预测概率P=0.5为判定点,P值大于0.5即认为发生躁动,ROC曲线下面积AUC越接近1,说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结果1.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1,t=34.7)、性别(P<0.001,c2=30.88)、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0.001,t=43.58)、状态焦虑程度(P<0.001,c2=45.19)、麻醉方式(P<0.001,c2=15.73)、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P<0.001,c2=36.52)、手术类型(P<0.001,c2=23.82)、手术类别(P<0.001,c2=51.11)、导尿管(P<0.001,c2=85.71)、催醒药物(P<0.001,c2=77.565)、术中出血量(P<0.05,t=6.04)、静脉自控镇痛(P<0.001,c2=71.8)、疼痛评分(NRS)(P<0.001,t=87.83)。2.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A的影响因素:静脉自控镇痛X10(P <0.001,OR=0.007,95%CI:0.01-0.06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X5(P<0.001,OR=0.121,95%CI:0.039-0.376)、导尿管留置X8(P=0.003,OR=2.645,95%CI:1.396-5.010)、手术类型X6(P=0.004,OR=1.499,95%CI:1.142-1.967)、疼痛评分(NRS)X11(P<0.001,OR=3.670,95%CI:2.285-5.897)。3.最终确定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Y)=ln(p/1-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可能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概率公式:P=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1+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4.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经Hosmer-Lemeshow检验其拟合优度可行,其χ2=1.712,df=8,P=0.989;建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8.1%,验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0.7%,灵敏度为83.87%(26/31),特异性为83.08%(113/136),准确度为83.23%(1139/167)。结论手术类型、导尿管、静脉自控镇痛、疼痛评分(NRS)和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手术类型、导尿管、疼痛评分(NRS)是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静脉自控镇痛、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躁动发生的保护因素。构建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通过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该预测模型方便可行、预测的性能较为稳定,可为麻醉恢复室人员有效预测、筛选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提供指导意见。
李元霞[9](2020)在《氟比洛芬酯和双氯芬酸钠栓在妇科ERAS疼痛管理中的镇痛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拟对比氟比洛芬酯和双氯芬酸钠栓在ERAS疼痛管理中的镇痛效果评价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于我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包括双侧附件)的患者120例。使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拔气管导管前给药,A、C两组患者通过镇痛泵行静脉背景输注(2mL/h),配方:A组氟比洛芬酯按1mg/Kg+0.9%的NaCl 100mL;C组予以脂肪乳5mL+0.9%的NaCl 100mL。B组经肛门放入双氯芬酸钠栓50mg(齿状线上23cm处),按5 h追加给药一次(50mg),24h总量不超过200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术后6 h、12 h、18 h、24 h的疼痛程度(即用疼痛指数进行检测),再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来对比两种镇痛药物的作用效果。结果:(1)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镇痛效果:术后各时间的VAS评分比较,A组、B组和C组三种镇痛方案术后6 h、12 h、18 h、24 h的VAS评分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1)术后6 h时的VAS评分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C组分别与A组与B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术后12 h时的VAS评分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C组分别与A组与B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术后18 h时的VAS评分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C组分别与A组与B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比较:A组与B组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A组、B组分别与C组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不良反应:A组患者出现恶心者5例,出现呕吐者有4例,皮肤瘙痒有1例;B组患者出现恶心者有3例,出现呕吐者有5例,皮肤瘙痒有3例;C组患者出现恶心者有10例,出现呕吐者有12例,皮肤瘙痒有1例。经多个独立样本差异性检验分析可见:A组与B组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A组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B组与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三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A组与B组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5),C组分别与A组、B组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使用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较双氯芬酸钠栓更优。
刘燕[10](2020)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提出,妇科手术中腹腔镜手术占比越来越大,外科医生和手术患者对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的要求越来越高。围术期镇痛目标是在达到最佳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阿片类药物是围术期常用的镇痛药物,镇痛效果强大,但其不良反应也多。围术期镇痛如何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话题。多模式镇痛应运而生。多模式镇痛即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镇痛药物及方法,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来自切口痛、内脏痛、炎性疼痛等,因此术后镇痛时可以针对不同的疼痛机制采取多模式镇痛策略。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针对切口痛的镇痛方法有很多,其中腹横平面阻滞操作简单,应用最为广泛。κ受体则主要针对内脏痛。布托啡诺为κ受体激动-拮抗剂,对内脏痛效果确切。但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布托啡诺的确切剂量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时。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的基础上,.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寻找布托啡诺最合适剂量,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每组30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配置,TB1组:布托啡诺0.12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B2组:布托啡诺0.1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B3组:布托啡诺0.17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S组: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5mg=100ml。在手术结束前30minTB1组、TB2组、TB3组均静脉推注布托啡诺1mg作为初始量,TS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5μg作为初始量。各组在手术结束即刻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平面阻滞。记录患者术后1h、6h、12h、24h、48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各组追加镇痛药例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各组发生瘙痒、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1.四组患者的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在术后1h、6h、12h、24h、48h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患者在术后1h、6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在术后1h、6h、12h、24h、48h五个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均比TB2组、TB3组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在术后1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均比TS组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TB2组、TB3组均有1例患者追加了镇痛药,TS组没有患者追加镇痛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S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TB2组、TB3组、TS组头痛头晕发生率较高。四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三组。结论1.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的基础上,对于接受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患者,0.125mg/kg的布托啡诺用于PCIA镇痛效果好,镇静适度,不良反应少。2.与传统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相比,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二、妇科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妇科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检索文献思路 |
2.2 文献提取标准 |
2.3 结果指标 |
2.4 文献筛选 |
2.5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2.6 提取信息 |
2.7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统计结果分析 |
3.1.1 疼痛程度的Meta分析 |
3.1.2 第一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 |
3.1.3 第二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 |
3.1.4 总产程时间(h)的Meta分析 |
3.1.5 剖宫产发生率的Meta分析 |
3.1.6 产后出血量的Meta分析 |
3.1.7 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的Meta分析 |
3.2 敏感性分析 |
3.2.1 疼痛程度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
3.2.2 第一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
3.2.3 第二产程时间(min)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
3.2.4 总产程时间(h)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
3.2.5 剖宫产发生率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
3.2.6 产后出血量(ml)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
3.2.7 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的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
3.3 发表偏倚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
第二部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
1 研究方法 |
2 预调查 |
3 结果 |
4 预调查结果 |
5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6 讨论 |
第三部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干预效果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的知信行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
1.1.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生机制 |
1.1.2 术后胃肠功能与胸段硬膜外阻滞 |
1.1.3 术后胃肠功能与右美托咪定 |
1.2 右美托咪定作为硬膜外佐剂的应用 |
1.3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3.1 主要仪器 |
2.3.2 主要药物 |
2.4 研究方法 |
2.4.1 围术期管理 |
2.4.2 手术方式 |
2.4.3 麻醉及干预措施 |
2.5 观察指标 |
2.5.1 基线数据 |
2.5.2 术中 HR 和 MAP |
2.5.3 术后镇痛 |
2.5.4 术后胃肠功能 |
2.5.5 术后并发症 |
2.5.6 TNF-α和DAO的浓度 |
2.5.7 COX模型的建立 |
2.6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试验流程图 |
3.2 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 |
3.2.1 患者基线数据及手术特征的比较 |
3.2.2 丙泊酚用量的比较 |
3.3 术中 HR、MAP 的变化 |
3.4 术后镇痛情况 |
3.5 术后胃肠功能 |
3.6 术后并发症 |
3.7 血清样本的比较 |
3.8 胃肠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胃肠术后功能评估和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中英文缩略表 |
附录 |
(4)ERAS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简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纳布啡复合连续TAP阻滞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应激反应和泌乳的影响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ERAS方案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随机前瞻对照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加速术后康复理念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 (表1) |
2.2 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比较 (表2) |
3 讨 论 |
(6)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PcEA) 方法 |
1.3 结果 |
2 患者自控镇痛 (PCA) 临床运用 |
2.1 PCA专用设备PCA泵 |
2.2 PCA泵给药途径 |
2.3 PCA泵专用术语 |
2.4 PCA使用的药物阿卡类药 |
2.5 PCA使用注意事项 |
3 护理体会 |
4讨论 |
(7)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试验设计 |
2.设备与药品 |
3.研究对象与分组 |
4.ERAS术前准备 |
5.手术方案 |
6.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案 |
7.观察指标 |
8.样本量计算与盲法 |
9.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试验结果 |
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
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
3.两组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
4.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比较 |
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对比 |
6.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药品使用量对比 |
7.两组间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
8.两组间术后炎性指标的对比 |
9.两组患者间应激激素变化的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8)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构建 |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初步构建 |
2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专家论证 |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最终稿 |
第二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分析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全麻患者苏醒期的一般资料 |
2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一般资料 |
3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构建 |
5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检验 |
6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
7 验证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评价 |
讨论 |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 |
2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 |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效果与预测价值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9)氟比洛芬酯和双氯芬酸钠栓在妇科ERAS疼痛管理中的镇痛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略缩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10)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妇科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郑红梅. 南昌大学, 2021(01)
- [2]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D]. 严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3]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D]. 张雪逸. 兰州大学, 2021(12)
- [4]ERAS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的应用[D]. 杨丽华. 郑州大学, 2019(02)
- [5]妇科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观察[J]. 农瑞珍,冯艳梅,农飞文.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07)
- [6]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护理[J]. 王秋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12)
- [7]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D]. 周昊. 青岛大学, 2020(01)
- [8]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 张建安. 青岛大学, 2020(01)
- [9]氟比洛芬酯和双氯芬酸钠栓在妇科ERAS疼痛管理中的镇痛效果评价研究[D]. 李元霞.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10]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D]. 刘燕.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