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舍除臭效果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蒙琦,刘瑞生,徐建峰,张述斌,薛春胜,唐豪,薛隐龙[1](2021)在《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对肉鸡圈舍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文中认为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复合微生物对肉鸡舍中NH3和H2S浓度的影响。选取40日龄三黄肉鸡2 400只,随机分成30组(25个试验组和5个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照1 000 mg/kg (0.1%)剂量添加不同配比复合微生物。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1∶1)、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1∶1∶1)、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2∶2∶2∶1)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2∶2∶2∶1∶2)组合可以有效降低鸡粪中NH3和H2S浓度(P<0.05);试验组间相比,以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2∶2∶2∶1)组合效果最显着(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配比的复合微生物能够有效降低肉鸡鸡舍中有害气体浓度。
赵福庆[2](2021)在《某市鸡舍氨气含量调查及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脾组织损伤的影响》文中提出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主要由氮、氢两种元素组成。在畜禽养殖中,氨气是畜禽舍内产生的最主要的有害气体。畜禽的粪便和含氮的饲料会被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它不仅会影响畜禽的免疫能力,也影响畜禽生产性能,增加疾病发生概率,也对饲养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果排放到空气中,会增加PM2.5颗粒形成,还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类健康。中国氨排放量占世界总氨量的前列,其中畜牧业产生的氨气占中国氨排放总量的比例最大。氨气对畜牧业产生严重影响。特别在北方地区冬季时,很多鸡舍中存在氨气超标现象。高浓度的氨气影响畜禽健康,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评估辽宁某市冬季时肉鸡舍内氨气污染现状及其对鸡生产性能影响,阐明氨气对肉鸡脾脏组织损伤的机制及微生态制剂对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本试验首先用氨气气体检测仪对辽宁某市肉鸡场鸡舍的氨气浓度进行流调,ELISA法检测了新城疫抗体水平,统计了肉鸡出栏时的成活率、料重比、平均体重和欧洲指数。参考调查的实际氨气浓度,利用环境控制仓建立肉鸡氨气暴露模型。选用120只1日龄健康鸡雏,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低氨组和高氨组3组,每组40只。每组重复4次,每个重复10只。在肉鸡0至3周龄时,对照组、低氨组、高氨组舍内氨气浓度分别为5、10和20 mg/m3。4-6周龄时,舍内氨气浓度为5、15、45 mg/m3。饲养至42日龄测定体重,计算成活率、料重比、平均体重和欧洲指数。将肉鸡剖杀取样,血清用于测定新城疫抗体水平,称量免疫器官重量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应用H.E染色、透射电镜和TUNEL、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等,观察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了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基因(Mff、Mfn1、Mfn2、Opa1和Drp1)、糖代谢相关基因(ACO2、PFK、PK、HK1、HK2、SDHB、LDHA和LDHB)、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ak、Bcl-2、P53、Caspase 3、Caspase 9和Cyt-C)、炎症因子(TNF-α、COX-2、i NOS、PTGE和NF-κB)、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10和IFN-γ)、热休克蛋白基因(Hsp90、Hsp70、Hsp60、Hsp40和Hsp27)的表达。最后采用分组对比方法评估了微生态制剂对舍内氨气浓度、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辽宁某市肉鸡场冬季舍内氨气浓度超标率为33.33%,氨气浓度最大值为36.8 mg/m3。(2)流调和试验结果表明新城疫抗体合格率、成活率、平均体重和欧洲指数均与氨气浓度呈现负相关,料重比与氨气浓度呈现正相关,证实氨气降低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3)氨气暴露后,H.E染色发现脾脏组织红髓白髓界限不清,小梁肿胀,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增多,炎症相关因子NF-κB、COX-2、i NOS和PTGE、TNF-α、IL-1β表达上调,证实氨暴露引发脾脏炎症反应。(4)氨气暴露后,Th2的典型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表达升高,Th1的典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表达下降,证实了氨暴露导致细胞内Th1和Th2失衡。(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脾组织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凝集、边聚,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出现空泡化。TUNEL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氨气暴露浓度的增加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同时,氨气暴露组线粒体融合基因Drp1和Mff m RNA的表达升高,线粒体分裂基因Opr1、Mfn1和Mfn2 m RNA表达降低;糖代谢相关基因(ACO2、PFK、PK、HK1、HK2、SDHB、LDHA和LDHB)m RNA表达下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ak、P53、Caspase 3、Caspase 9和Cyt-C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氨气暴露引起线粒体动态失衡诱导细胞凋亡。(6)氨气暴露引起Hsp90、Hsp70、Hsp60、Hsp40和Hsp27的m RNA表达上调和Hsp90、Hsp70、Hsp60蛋白表达上调,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表明热休克蛋白参与了氨气暴露引起的脾组织损伤。(7)鸡场使用微生态制剂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舍内氨气含量下降80.96%,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增加4.6%,平均料重比下降0.04 kg,平均体重增加0.08 kg,成活率增加1.63%,欧洲指数增加32.44。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降低舍内氨气,提高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流调证实辽宁某市肉鸡场冬季舍内氨气超标率为33.33%,通过流调和氨气暴露模型证实长期氨气暴露会降低肉鸡生产性能。电镜结果、TUNEL结果、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结果、糖代谢结果和细胞凋亡结果证明氨气暴露能引起脾脏组织线粒体结构破环、能量代谢紊乱诱导细胞凋亡。H.E染色结果、炎症因子结果和细胞因子结果证实氨气暴露导致脾脏组织Th1和Th2失衡及炎症反应,引起新城疫抗体水平下降。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降低鸡舍内氨气浓度,提高抗体水平,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本试验为丰富氨气毒理学研究提供依据,为防控鸡场内氨气提供参考。
凌梦娟[3](2020)在《藏鸡源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肉鸡腹水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肉鸡腹水是肉鸡养殖业中的常见疾病,在高原地区尤为严重。乳酸菌是一类动物和人最常见最重要的益生菌,具有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可部分替代抗生素。本试验通过从散养的藏鸡新鲜粪便中分离乳酸菌株,筛选出益生效果好的乳酸菌,并应用到肉鸡上,初步研究藏鸡源乳酸菌对肉鸡腹水的影响。取得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采用饲养过程中没有添加抗生素的成年藏鸡的新鲜粪便为菌源,利用改良MRS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16 Sr DNA测序,BLAST比对确定分离出22株乳酸菌。通过乳酸菌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筛出12株抑菌效果佳的菌株;进而进行了耐酸、耐胆盐试验,共筛选出3株乳酸杆菌,分别是Lac-1、Lac-8、Lac-13;最后进行体外产氨气量试验,确定Lac-1为性能最佳的乳酸菌,并用这株乳酸菌进行后续的动物试验。试验二藏鸡源乳酸菌对肉鸡腹水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本动物试验采用单因素调控,完全随机原则,随机将60羽10日龄AA肉鸡分成四组;对照组(生理盐水)、试验1组(108CFU/m L乳酸菌)、试验2组(109CFU/m L乳酸菌)、试验3组(1010CFU/m L乳酸菌)。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肉鸡。试验期28天,试验开始用0.4%Na Cl饮水,诱导肉鸡腹水的发生。21、28日龄肉鸡随机在各组中抓取3只,测定血液指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各脏器组织重量;28日龄肉鸡随机在各组中抓取3只,测定肠氨、血氨浓度水平、各器官组织切片,最后进行肺组织HIF1-α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口服乳酸菌可以降低因腹水升高的血液指标(RBC、PCV、Hb),从而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继而抑制右心室肥大,对预防肉鸡腹水具有良好的功效;口服乳酸菌试验组腹水心脏指数(AHI)指标显着下降,可以说明乳酸菌减轻肉鸡缺氧症状,可缓解腹水的发生;口服乳酸菌可以降低肉鸡肠氨血氨,从而降低肠黏膜的更新速度和门静脉器官耗氧量,缓解机体缺氧状态,降低肉鸡腹水症发病率;口服乳酸菌可以减轻肉鸡缺氧症状,可缓解腹水的发生,降低缺氧指示因子HIF-1α含量,且口服109CFU/m L藏鸡源乳酸菌是预防肉鸡腹水最低适宜量浓度。综上所述,此次试验从藏鸡新鲜粪便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益生效果最佳的乳酸菌菌株Lac-1,将其应用到肉鸡实际生产中,发现乳酸菌对肉鸡腹水具有防治效果,且109CFU/m L藏鸡源乳酸菌是预防肉鸡腹水最低适宜量浓度。
郭秀云[4](2020)在《饲用除臭剂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和环境参数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益生菌、丝兰提取物和改性蒙脱石3种饲用除臭剂为试验对象,比较研究了三者间不同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福利指标、环境参数和养分代谢的影响,并通过分析鸡体氮代谢和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等,初步探究其作用机理。试验将630只1d岭南黄肉雏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含3个重复,每重复7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 mg/kg益生菌和125 mg/kg丝兰提取物,试验2组添加150 mg/kg益生菌、125 mg/kg丝兰提取物和2000 mg/kg改性蒙脱石。试验分为1~21d和22~56d共2个饲养阶段。试验结果如下:1.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组较对照组提高了全期日增重18.97%(P<0.05),并降低了全期料重比8.40%(P<0.05),改善效果在生长后期表现尤为明显。2.环境参数测定结果表明:饲用除臭剂组合可显着降低鸡舍氨气浓度。试验1组在28、42、56d时使鸡舍氨气浓度分别降低了 30.59%(P<0.05)、18.98%(P<0.05)和 22.97%(P<0.05);试验 2 组在 21、28、35、42、49、56d 时使氨气浓度分别降低了 48.59%(P<0.05)、45.34%(P<0.05)、25.23%(P<0.05)、23.27%(P<0.05)、25.99%(P<0.05)和 20.57%(P<0.05)。3.动物福利评价结果显示:饲用除臭剂组合能显着改善肉鸡的福利指标(P<0.05),主要表现在减少肉鸡步态异常、羽毛损伤、足垫炎、肘关节灼伤、肘关节肿大等。4.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间饲料养分表观代谢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5.氮代谢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①生长前期:试验1组和2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粪中UA含量29.03%(P<0.05)和35.48%(P<0.05),同时降低了粪中NH4-N含量23.33%(P<0.05)和21.17%(P<0.05)。②生长后期:试验1组和2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盲肠内容物UA含量48.15%(P<0.05)和40.74%(P<0.05);各组间粪便、盲肠和血清NH4-N含量均无差异显着(P>0.05)。6.肠黏膜形态检测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2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 65.02%(P<0.05)和 41.21%(P<0.05),降低了隐窝深度 31.45%(P<0.05)和 47.05%(P<0.05),增加了绒隐比 1.37倍(P<0.05)和 1.62 倍(P<0.05)。透射电镜显示:对照组肠黏膜绒毛排列松散,紧密连接断裂模糊,线粒体形状萎缩或呈空泡状,而试验组肠黏膜绒毛排列更紧密,紧密连接和线粒体清晰可见。此外,试验1组和2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血清D-乳酸含量26.50%(P<0.05)和37.16%(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用益生菌、丝兰提取物和改性蒙脱石组合能有效调节机体氮代谢,改善肉鸡肠道健康,降低鸡舍氨气浓度,提高肉鸡福利状况,达到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作用效果,三者间具有协同增益效应。
刘吉喆[5](2019)在《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对肉仔鸡盲肠臭气化合物浓度及菌群结构的影响》文中指出大豆寡糖是以大豆及其加工副产品等为原料生产的低聚糖,主要成分为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等。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盲肠主要臭气化合物浓度和菌群结构的影响,探索大豆寡糖及其功能组分对肉仔鸡臭气化合物产生的作用效果及微生物学机制。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试验设计,选取30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饲喂玉米-无豆粕型日粮,试验组分别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6%(以总糖含量计)的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各组日粮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条件保持一致。鸡只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49天,分1~28、29~49日龄两个阶段。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内源指示剂法进行代谢试验。49日龄时,每个重复组取1只鸡,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之后屠宰,采集盲肠内容物样本,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正对照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料重比(F/G)极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1)。1~49日龄水苏糖组肉仔鸡ADG显着高于大豆寡糖和棉子糖组(P<0.05),大豆寡糖和水苏糖组的F/G极显着低于棉子糖组(P<0.01);各组干物质和能量代谢率两两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对照>棉子糖>水苏糖>大豆寡糖>负对照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正对照组肉仔鸡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1),水苏糖和棉子糖组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2)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各处理组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补体蛋白3和溶菌酶均无显着差异(P>0.05)。(3)盲肠臭气化合物浓度: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组肉仔鸡盲肠吲哚浓度比负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25%、15.06%和8.58%(P<0.01),粪臭素浓度比负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2.38%、45.14%和14.12%,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极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1)。(4)盲肠菌群结构:正对照组肉仔鸡盲肠菌群香农指数显着高于棉子糖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着差异(P>0.05)。菌群丰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各组无显着差异(P>0.05)。正对照组未知菌门数显着高于棉子糖组(P<0.05),其他菌门中,棉子糖组极显着高于正对照组(P<0.05)。与负对照组相比,大豆寡糖和水苏糖显着提高了厚壁菌门的比例(P<0.05),各组菌群在属水平上占比无显着差异(P>0.05)。(5)正对照组与水苏糖组肉仔鸡盲肠内容物样本菌群的相似度最高,与大豆寡糖和负对照组的相似性最低。综上所述,在玉米-无豆粕日粮中添加0.6%的大豆寡糖、水苏糖、棉子糖,显着降低了肉仔鸡盲肠吲哚和粪臭素浓度,改善了盲肠发酵模式(提高了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降低了乳酸含量)。寡糖降低肉仔鸡盲肠臭气化合物浓度的作用效果,主要与其改善了盲肠菌群结构(多样性、相似性和菌群占比)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水苏糖降低肉仔鸡盲肠臭气化合物浓度的效果最好,大豆寡糖次之,不建议添加棉子糖。
王恒毅,杨生明,马义国[6](2018)在《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粪便氨气值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研究一种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和粪便氨气值的影响。选取1日龄同一批出雏、健康的AA肉雏鸡20000只,随机分为2个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0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按500g/吨的比例添加"康健",定期统计肉仔鸡存活率、体重、粪便氨气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仔鸡存活率提高了0.2个百分点,鸡只平均重增加了0.14kg,料重比降低了0.06,经济收益增加了0.29元/只;第7、14、21、28、35和42天,试验组肉仔鸡粪便氨气值明显降低;试验5d后,试验组鸡舍臭味明显减少,蚊蝇数量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微生态制剂可提高肉仔鸡成活率,降低料重比,提高生产效益,同时还能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在肉鸡养殖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玉婷,彭众,王梦芝,刘大林[7](2018)在《益生菌制剂的调控机制及其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益生菌制剂可调节宿主胃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有益于动物机体的营养代谢、养殖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制剂的种类及特点,在养殖生产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以及其在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为其在养殖生产中的合理、科学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张丽[8](2017)在《鸭舍发酵床技术及其微生态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陈旧的传统畜禽养殖模式常常造成水体、土壤、空气的污染,微生物发酵床技术能有效降低畜禽养殖粪污排放,是从源头减轻畜禽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发酵床技术在北京鸭的养殖中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通过筛选、组配功能微生物探索适用于北京鸭养殖的发酵床技术,并模拟发酵床系统中粪便的消解过程,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揭示发酵床的微生态机制,为北京鸭的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研究筛选获得3株具除氨、产酸、降解氨氮功能的细菌菌株,经鉴定YFFJ-2、NJ-6和acid56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和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3株菌以2:2:1(YFFJ-2:NJ-6:acid56)比例制备菌剂,进行垫料堆制发酵,可使堆垛10 cm处于12 h升至65℃,堆体最高温度达70.7℃;pH维持于7.25~7.61;预发酵后垫料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占可培养细菌总数的85.23%。将发酵5 d垫料用于北京鸭发酵床养殖试验,养殖过程中舍内无可嗅恶臭气味,与不添加菌剂垫料床鸭舍相比空气中霉菌浓度减少12.34%,NH3浓度降低14.6%,垫料霉菌数量减少38.68%。以实验室模拟发酵床粪便消解过程,对发酵过程中垫料理化因子、NH3和GHG(Greenhouse gases)释放速率、氮循环相关基因(amoA和hao)丰度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菌剂添加及垫料预发酵对消解过程及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消解开始阶段由于粪便加入造成的高pH会促进CO2和NH3的释放,抑制N2O的释放。消解中期N2O的排放速率达到最大值,并与pH正相关。在气体排放活跃的消解前期和中期,CO2和NH3的释放速率保持显着正相关,二者与N2O显着负相关;而amoA和hao数量的增多会使N2O的释放速率增大,使NH3的释放速率显着减小。菌剂预发酵及菌剂直接添加都使CO2和N2O释放累积量显着减少,粪便相同发酵程度下NH3释放累积量显着减少。CH4在垫料各处理都保持较低水平。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粪便消解过程中垫料细菌群落组成及变化,并分析其与气体排放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经预发酵的垫料处理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其Shannon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分析物种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消解过程中Deinococci的相对丰度与CO2和NH3的排放速率显着正相关;而 Flavobacteriia 和 Thermomicrobia 与 N2O 显着正相关;Bacilli 和 Actinobacteria 相对丰度的提高则有利于N2O的减少。以芽孢杆菌制作的菌剂添加增加了 Bacilli的相对丰度,从而减少了 N2O的排放。以菌剂预发酵垫料制备的鸭舍发酵床为研究对象,分析垫料使用9个月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垫料使用过程中的优势细菌纲有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Sphingobacteriia、Flavobacteriia,其中主要的可培养细菌有索诺拉沙漠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烟草节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添加菌剂的3种组成菌在使用3个月时相对丰度趋于稳定。通过核磁碳谱分析,发酵床在9个月后,垫料分解能力下降。使用后垫料的堆肥制品符合生物有机肥标准。本研究中的发酵床技术能实现鸭场粪水零排放,改善舍内空气环境,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路文华[9](2016)在《微生物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200只1 d健康的雌性AA肉仔鸡按体重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以基础日粮为对照组(A组),其余B、C和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04%和0.06%的微生态制剂。研究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道酶活、血清生化指标和微生物区系等方面的影响。另外,选取干酪乳杆菌、产朊假丝酵母菌、粪肠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回归设计,研制出复合微生物制剂,并研究其在降低鸡排泄物中大肠杆菌数量和吲哚含量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微生物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在肉鸡饲养前期,添加微生物制剂能够显着降低肉鸡的死亡率,而对日增重无显着性影响,以B组钙和D组磷的代谢率最高。在肉鸡饲养后期,微生物制剂可显着地提高肉鸡的日增重(P<0.05),并且B和C组可显着地降低肉鸡死亡率,但对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代谢率无显着性影响。从屠宰性能上看,添加微生物制剂对肉鸡的全净膛率差异(P<0.05),且各肠段的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重量低于对照组(P<0.05)。从肉品质上看,B、C、D三组胸肌的滴水损失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减少了3.10%,同时三组腿肌的滴水损失与对照组相比平均降低了1.62%;B、C、D组胸肌的剪切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从经济效益分析上看,添加微生物制剂能够增加肉鸡饲养后期的经济效益,其中D组每只鸡的毛利润比对照组多出1.83元。(2)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添加微生物制剂的B组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比对照组降低了8.86%(P<0.05),C组盲肠的蛋白酶活力高达178.0 U/g,而对照组仅为80.37 U/g(P<0.05)。在肉鸡饲养前期,B、C、D组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尿酸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B组和D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显着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血清中IgG和IgM含量高于其余3组(P<0.05)。在肉鸡饲养后期,B、C、D组血清中尿素、肌酐、尿酸含量低于对照组;C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高于其余3组(P<0.05),A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高于其余3组(P<0.05);C组血清中T-AOC含量显着高于其余3组(P<0.05),D组血清中SOD含量显着高于其余3组(P<0.05)。(3)微生物制剂对肉鸡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影响:添加微生态制剂组鸡的肠绒毛更为粗壮、完整、呈指状,绒毛间界限和隐窝清晰可见。而A组肠绒毛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并且有断裂的迹象。B组的肠绒毛高度显着高于其余3组(P<0.05),说明添加微生物制剂能够改善肉鸡肠道结构和功能。(4)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B组十二指肠和回肠相似性系数显着高于其他组,C组十二指肠和盲肠相似性系数显着高于其他组,A组回肠和盲肠相似性系数显着高于其他组。虽然同一处理组不同部位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过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微生物种群的趋同性。(5)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鸡排泄物中大肠杆菌和吲哚含量的影响:添加和不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肠道大肠杆菌数和总活菌数无显着性影响(P>0.05);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组和不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组吲哚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但是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组有降低鸡粪中大肠杆菌数和吲哚含量的趋势。(6)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鸡排泄物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组图谱条带数少于不添加组,但是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四组中浓度深的条带要多于不添加组,并且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组的微生物相似性系数较不添加组的微生物相似性系数高,且比较稳定。
陈静,刘乃芝,徐辉,张建梅,谷巍[10](2014)在《微生态喷雾剂改善笼养蛋鸡舍环境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选取5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相同饲喂条件下,在饲养环境相当的两栋鸡舍(A、B)进行试验。对鸡舍A连续2 d喷施微生态喷雾剂,对鸡舍B进行微生态喷雾剂和化学消毒剂聚维酮碘联合喷施,分别检测蛋鸡舍内5个不同检测点的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表明:连续2 d喷施微生态喷雾剂可有效降低蛋鸡舍内氨气和硫化氢浓度,达到有效改善蛋鸡舍内环境的目的;化学消毒剂聚维酮碘在降低氨气、硫化氢浓度上发挥作用所需时间较长,效果不如微生态制剂。但化学消毒剂聚维酮碘可降低鸡舍二氧化碳浓度,而微生态喷雾剂对鸡舍二氧化碳浓度无显着作用效果。
二、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舍除臭效果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舍除臭效果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对肉鸡圈舍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日粮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两组合微生物菌剂对鸡舍中NH3和H2S浓度的影响(见表2) |
2.2 三组合微生物菌剂对鸡舍中NH3和H2S浓度的影响(见表3) |
2.3 四组合微生物菌剂对鸡舍中NH3和H2S浓度的影响(见表4) |
2.4 五组合微生物菌剂对鸡舍中NH3和H2S浓度的影响(见表5) |
2.5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鸡粪鸡舍中NH3和H2S浓度的影响(见表6) |
3 讨论 |
4 结论 |
(2)某市鸡舍氨气含量调查及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脾组织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畜禽舍氨气来源 |
1.2 氨气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
1.3 氨气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
1.3.1 氨气对畜禽组织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 |
1.3.2 氨气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
1.3.3 氨气与炎症的研究进展 |
1.3.4 氨气与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 |
1.4 畜禽舍有害气体防控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和试剂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2 某市肉鸡舍内氨气浓度、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的调查 |
2.2.1 调查对象 |
2.2.2 肉鸡舍内氨气浓度的调查 |
2.2.3 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检测 |
2.2.4 肉鸡生产性能的测定 |
2.3 氨气暴露肉鸡模型建立及检测指标 |
2.3.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2.3.2 试验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检测 |
2.3.3 肉鸡生产性能的测定与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2.3.4 脾脏病理形态观察 |
2.3.5 肉鸡脾脏组织中各种基因m RNA及蛋白表达的检测 |
2.4 微生态制剂防控试验 |
2.4.1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2.4.2 鸡舍内氨气含量的测定 |
2.4.3 鸡群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测定 |
2.4.4 鸡群生产性能的测定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某市肉鸡舍内氨气浓度、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调查的结果 |
3.1.1 肉鸡舍内氨气浓度检测的结果 |
3.1.2 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的结果 |
3.1.3 肉鸡生产性能调查的结果 |
3.1.4 氨气浓度与新城疫抗体合格率、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
3.2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的新城疫抗体水平、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的结果 |
3.2.1 不同浓度氨气对试验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影响的结果 |
3.2.2 不同浓度氨气对试验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的结果 |
3.2.3 不同氨气浓度与新城疫抗体合格率、生产性能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
3.3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结果 |
3.3.1 H.E染色的结果 |
3.3.2 透射电镜检查的结果 |
3.3.3 TUNEL检查的结果 |
3.4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结果 |
3.4.1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相关基因m RNA表达影响的结果 |
3.4.2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能量代谢相关基因m RNA表达影响的结果 |
3.4.3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结果 |
3.4.4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中炎症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结果 |
3.4.5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中细胞因子相关基因m RNA表达影响的结果 |
3.4.6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组织热休克蛋白相关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的结果 |
3.5 微生态制剂对鸡舍防控的结果 |
3.5.1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舍氨气含量影响的结果 |
3.5.2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影响的结果 |
3.5.3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结果 |
4 讨论 |
4.1 肉鸡舍内氨气浓度对新城疫抗体水平和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分析 |
4.2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4.3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
4.4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线粒体融合和分裂基因的影响 |
4.5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能量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
4.6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
4.7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炎症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4.8 不同浓度氨气对肉鸡脾脏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4.9 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藏鸡源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肉鸡腹水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肉鸡腹水的研究进展 |
1.1.1 肉鸡腹水综合征病因分析 |
1.1.2 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病机理 |
1.1.3 肉鸡腹水综合征流行特点 |
1.1.4 肉鸡腹水综合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1.1.5 肉鸡腹水综合征对HIF-1α影响 |
1.1.6 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防治 |
1.1.7 腹水实验模型的构建 |
1.2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
1.2.1 乳酸菌研究现状 |
1.2.2 乳酸菌的作用机理 |
1.2.3 乳酸菌的筛选 |
1.2.4 乳酸菌对氨气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藏鸡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益生特性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乳酸菌的分离及其纯化 |
2.1.3 过氧化氢生化鉴定试验 |
2.1.4 菌株的保存 |
2.1.5 乳酸菌的16Sr DNA扩增与测序 |
2.1.6 乳酸菌标准曲线的制作 |
2.1.7 抑菌试验 |
2.1.8 耐酸试验 |
2.1.9 耐胆盐试验 |
2.1.10 体外产氨量试验 |
2.2 试验结果 |
2.2.1 乳酸菌的分离及其纯化结果 |
2.2.2 染色与镜检结果 |
2.2.3 过氧化氢生化鉴定试验结果 |
2.2.4 乳酸菌的16Sr DNA扩增与测序结果 |
2.2.5 乳酸菌标准曲线的制作结果 |
2.2.6 抑菌试验结果 |
2.2.7 耐酸试验结果 |
2.2.8 耐胆盐试验结果 |
2.2.9 体外产氨量试验结果 |
2.3 试验讨论 |
第三章 藏鸡源乳酸菌对肉鸡腹水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乳酸菌制备 |
3.1.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3.1.3 日粮及饲养管理 |
3.1.4 血液指标 |
3.1.5 各器官组织重量 |
3.1.6 血氨和肠氨 |
3.1.7 各器官病理组织切片 |
3.1.8 肺组织HIF1-α的免疫组化染色 |
3.1.9 数据统计分析 |
3.2 试验结果 |
3.2.1 乳酸菌对腹水肉鸡血液指标的影响 |
3.2.2 乳酸菌对腹水肉鸡和各器官组织重量 |
3.2.3 乳酸菌对腹水肉鸡肠氨和血氨的影响 |
3.2.4 乳酸菌对腹水肉鸡各器官病理组织变化 |
3.2.5 肺组织上HIF1-α的免疫组化染色 |
3.3 讨论 |
3.3.1 乳酸菌对腹水肉鸡血液指标的讨论 |
3.3.2 乳酸菌对腹水肉鸡各组织器官重量变化的讨论 |
3.3.3 乳酸菌对腹水肉鸡肠氨与血氨指标的讨论 |
3.3.4 乳酸菌对腹水肉鸡组织病理变化的讨论 |
3.3.5 乳酸菌对腹水肉鸡肺组织上HIF-1α免疫组化结果的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饲用除臭剂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和环境参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主要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畜舍臭气 |
1.1.1 臭气的危害 |
1.1.2 家禽排泄物和氮代谢 |
1.1.3 臭气的形成机制 |
1.2 除臭技术研究进展 |
1.2.1 饲料源减氮 |
1.2.2 饲用除臭剂 |
1.2.2.1 物理性饲用除臭剂 |
1.2.2.2 生物性饲用除臭剂 |
1.2.2.3 化学性饲用除臭剂 |
1.2.3 饲养环境优化管理除臭 |
1.3 益生菌 |
1.3.1 作用机理 |
1.3.2 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4 丝兰提取物 |
1.4.1 作用机理 |
1.4.2 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5 改性蒙脱石 |
1.5.1 作用机理 |
1.5.2 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添加剂 |
2.1.2 试验动物 |
2.1.3 试验饲粮 |
2.2 试验方法 |
2.2.1 饲养试验 |
2.2.2 代谢试验 |
2.2.3 屠宰试验 |
2.3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
2.3.1 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 |
2.3.2 福利指标 |
2.3.3 环境参数动态测定 |
2.3.4 养分表观代谢率 |
2.3.5 机体氮代谢指标 |
2.3.6 肠道屏障指标 |
2.3.7 十二指肠粘膜形态结构 |
2.3.8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结构 |
2.4 统计分析 |
3 数据结果及分析 |
3.1 生长性能与饲料利用 |
3.2 鸡舍环境参数动态变化 |
3.3 福利指标 |
3.4 养分表观代谢率 |
3.5 血清氮代谢水平 |
3.6 盲肠内容物氮代谢水平 |
3.7 粪便氮代谢水平 |
3.8 血清D-乳酸含量变化情况 |
3.9 十二指肠粘膜形态结构 |
3.10 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结构 |
4 讨论 |
4.1 饲用除臭剂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
4.2 饲用除臭剂组合对肉鸡舍环境参数的影响 |
4.3 饲用除臭剂组合对肉鸡福利的影响 |
4.4 饲用除臭剂组合对肉鸡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4.5 饲用除臭剂组合对肉鸡机体氮代谢的影响 |
4.6 饲用除臭剂组合对肉鸡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
5 结论和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5)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对肉仔鸡盲肠臭气化合物浓度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 |
1.1.1 概述 |
1.1.2 理化特性 |
1.1.3 生理功能 |
1.1.4 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
1.2 家禽臭气化合物 |
1.2.1 来源与产生 |
1.2.2 形成途径 |
1.2.3 降低措施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动物 |
2.1.3 试验设计和日粮 |
2.1.4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
2.1.5 样品采集 |
2.1.6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7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 |
2.2.2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2.2.3 盲肠主要臭气化合物 |
2.2.4 盲肠菌群结构 |
2.3 讨论 |
2.3.1 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
2.3.2 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对肉仔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2.3.3 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对肉仔鸡盲肠臭气化合物浓度的影响 |
2.3.4 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对肉仔鸡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三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6)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粪便氨气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3.1 生产性能 |
1.3.2 粪便氨气值 |
1.3.3 鸡舍综合臭味评估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饲粮添加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饲粮添加微生态制剂的除臭效果 |
2.2.1 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粪便氨气值的影响结果见表3。 |
2.2.2 鸡舍臭味评估 |
3 讨论 |
(7)益生菌制剂的调控机制及其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益生菌制剂的种类及其特点 |
2 益生菌制剂在养殖生产中的作用 |
2.1 提高生产性能 |
2.2 提高饲料转化率 |
2.3 改善养殖环境 |
2.4 防治疾病 |
3 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机制 |
3.1 营养调控机制 |
3.2 生物夺氧理论 |
3.3 生物屏障理论 |
3.4 免疫调控机制 |
3.5 环境调控机制 |
4 益生菌制剂在养殖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5 益生菌制剂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
(8)鸭舍发酵床技术及其微生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环境影响 |
1.2 畜禽养殖恶臭气体的产生与防控 |
1.3 畜禽舍发酵床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 除臭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 |
1.5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主要培养基 |
2.3 实验材料 |
2.4 垫料预发酵功能菌株的筛选与鉴定方法 |
2.5 菌株及其组合的垫料预发酵实验 |
2.6 鸭舍发酵床使用效果实验 |
2.7 实验室模拟发酵床粪便消解实验 |
2.8 实验室模拟发酵床粪便消解过程微生物群落研究 |
2.9 鸭舍发酵床垫料细菌群落组成及变化分析 |
2.10 鸭舍发酵床垫料碳素的测定 |
2.11 鸭舍发酵床垫料的后熟堆肥实验 |
2.1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垫料预发酵功能菌的筛选及鉴定 |
3.2 垫料预发酵菌群的构建 |
3.3 鸭舍发酵床垫料的预发酵过程及其使用效果 |
3.4 模拟发酵床粪便消解过程中气体排放规律 |
3.5 模拟发酵床粪便消解过程环境因子及其相关性分析 |
3.6 模拟发酵床粪便消解过程微生物群落及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3.7 鸭舍发酵床垫料细菌菌群的组成及变化趋势 |
3.8 鸭舍发酵床垫料碳素演化 |
3.9 鸭舍发酵床垫料后熟堆肥的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4.1 讨论 |
4.2 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微生物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我国养禽业的发展现状 |
2.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状况和处理方法 |
2.1 畜禽废弃物的污染现状 |
2.2 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
2.3 微生物对畜禽粪便中病原微生物和臭气的处理 |
3.微生物添加剂概述 |
3.1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
3.2 微生态制剂的分类 |
3.3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 |
4.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
4.1 微生态制剂在养禽业上的应用 |
4.2 微生态制剂在养猪业上的应用 |
5.研究目的和意义 |
5.1 论文选题依据 |
5.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分组 |
1.3 试验日粮 |
1.4 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6 数据统计和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 |
2.3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4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
2.5 经济效益分析 |
3 讨论 |
3.1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 |
3.3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屠宰性能和免疫指数的影响 |
3.4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
3.5 微生物制剂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4.小结 |
第三章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测定 |
1.2 肉鸡肠道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
1.3 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1.4 小肠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检测 |
1.5 肠道菌群微生物区系的检测 |
1.6 数据统计和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肠道微生物数量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
2.2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3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小肠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影响 |
2.4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肠道内容物菌群和消化酶酶活的影响 |
3.2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3 微生物制剂对肉鸡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鸡排泄物中大肠杆菌和吲哚含量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统计和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2 最优复合菌的响应面回归设计 |
2.3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鸡粪大肠杆菌和臭气的影响 |
2.4 复合菌对鸡粪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3.讨论 |
3.1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鸡粪中大肠杆菌和吲哚含量的影响 |
3.2 复合微生物制剂对鸡排泄物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4.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10)微生态喷雾剂改善笼养蛋鸡舍环境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3.1 连续喷施微生态喷雾剂 |
1.3.2 市售化学消毒剂与微生态喷雾剂联用 |
1.4 试验仪器及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微生态喷雾剂对蛋鸡舍环境参数的影响 |
2.1.1 对蛋鸡舍NH3浓度的影响 |
2.1.2 对蛋鸡舍H2S浓度的影响 |
2.1.3 对蛋鸡舍CO2浓度的影响 |
2.2 市售化学消毒剂聚维酮碘与微生态喷雾剂联用对蛋鸡舍环境参数的影响 |
2.2.1 对蛋鸡舍NH3浓度的影响 |
2.2.2 对蛋鸡舍H2S浓度的影响 |
2.2.3 对蛋鸡舍CO2浓度的影响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舍除臭效果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对肉鸡圈舍有害气体浓度的影响[J]. 蒙琦,刘瑞生,徐建峰,张述斌,薛春胜,唐豪,薛隐龙. 饲料研究, 2021(21)
- [2]某市鸡舍氨气含量调查及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脾组织损伤的影响[D]. 赵福庆.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藏鸡源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肉鸡腹水影响的初步研究[D]. 凌梦娟. 西藏大学, 2020(12)
- [4]饲用除臭剂组合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和环境参数的影响[D]. 郭秀云. 浙江大学, 2020(01)
- [5]大豆寡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对肉仔鸡盲肠臭气化合物浓度及菌群结构的影响[D]. 刘吉喆.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6]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粪便氨气值的影响[J]. 王恒毅,杨生明,马义国. 家禽科学, 2018(12)
- [7]益生菌制剂的调控机制及其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应用[J]. 黄玉婷,彭众,王梦芝,刘大林. 中国饲料, 2018(17)
- [8]鸭舍发酵床技术及其微生态效应研究[D]. 张丽.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9]微生物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及排泄物无害化处理的研究[D]. 路文华.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4)
- [10]微生态喷雾剂改善笼养蛋鸡舍环境的效果[J]. 陈静,刘乃芝,徐辉,张建梅,谷巍. 中国饲料,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