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方案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1](2020)在《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公司管理理论发展日新月异,依托公司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去人工化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TD公司作为一个绿地养护业务的践行者,近年来,面临着来自于城市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对于绿地养护施工作业管理业务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的挑战,在绿地养护施工作业的管理中遇到管理效率低下、公司信息化集成度不高、现有管理信息系统对决策事项的支持不够及时、信息化建设与公司发展规模不相匹配等突出问题。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成为TD公司当前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TD公司的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了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研究现状,通过对TD公司现场调研详细分析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现状,总结了目前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论证了TD公司进行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系统规划法,梳理公司核心管理流程与业务流程,总结了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基于TD公司战略,提出与之相匹配的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系统框架规划和子系统规划。最后,为了保证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提出了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TD公司施工作业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也有助于提升TD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降低管理成本。
高磊[2](2020)在《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电网建设投入在整个电力建设投入的比重逐年持续增加,电网建设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投资比例的逐步转变也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根据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长期面临建设时序分配、资源均衡调配、风险合理规避、投资效益优化、电力稳定供应等诸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电网建设则可视为多主体、多要素、多目标、多阶段的协同决策研究问题。然而,传统的电网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各利益主体自利性和信息断层情况,难以根据项目特点优选出满足多方需求的建设方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区域电网建设项目的工期、投资和资源调配不合理现状,并难以达到项目综合效益优化的目标。因此,本文开展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基于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特征和协同决策目标研究,分别构建了面向电网建设项目方案优选及方案实施的协同决策模型,针对模型的特点分别引入多智能体技术、粒子群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模型应用系统提供了多主体协同决策的平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梳理了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开展了对国内外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问题的研究综述,并概述了电网规划和建设基本概念、利益相关者理论、多智能体模型及方法、多目标优化模型及方法等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相应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围。(2)研究了电网建设项目利益相关主体特征及协同决策目标。首先,运用电网建设项目流程WBS结构,分析并识别了电网建设项目8类主要利益相关主体;其次,研究各主体的利益偏好和主体的自利性、目标差异性,以此为基础引出多主体协同决策的理念,分析了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逻辑和内容;同时,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法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流图识别电网建设项目协同决策目标,归纳出协同决策应从不同角度合理满足电网项目的规划管理、建设条件、投资决策和建设运营这4类目标需求。该部分研究内容从协同决策目标方面为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3)构建了基于MAS技术的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基于电网建设项目协同决策目标研究,将重要的目标抽象成为MAS中的Agent,构建了协同决策MAS模型的整体架构,以及其中各主要Agent的结构、功能以及通信模式;基于多Agent之间协商交互能力,利用Petri网和合同网协议描述方案优选的多Agent交互流程,并通过模糊Petri网的模糊规则对应可选择方案设置方案集,方案集由多Agent的模糊变量因素协同决策进行选择,最终,形成了基于FPN电网项目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进一步通过算例应用验证模型计算过程和有效性。该部分的研究内容可以结合不同区域电网项目特点,考虑多方主体需求,提供建设方案优选的决策依据和方法。(4)构建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方案实施协同决策模型。在方案优选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一定区域内电网项目规划阶段和建设阶段协同决策的目标,建立适宜的目标函数,结合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建电网项目方案实施协同决策模型。本文一方面建立面向电网规划实施过程的协同决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另一方面,建立面向电网建设实施过程的协同决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例证明两阶段模型的合理性。模型和算法则纳入多智能体系统中,作为相应MAS的方法库和模型库一部分。该部分研究内容可以在工期、资金和资源约束条件下,考虑多方主体需求,提供满足建设方案实施中多目标优化的决策依据和方法。(5)构建了基于多主体需求的协同决策模型应用系统。基于两类协同决策模型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电网项目协同决策模型应用系统,该系统属于信息公开的系统,确保各方主体信息畅通、数据准确和完备,具备提供各方主体交流和互动决策的多项功能,同时,协同决策支持平台能够充分结合MAS技术,并利用优化算法功能,解决电网建设协同决策过程中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其功能包括多智能体管理、多主体方管理、方案优选管理、多目标优化管理、空间地图管理等,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设计各类功能的子功能。该部分研究内容可以为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的规模化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从工程项目管理视角将智能化、信息化方法应用于电网建设项目管理,为探索我国电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阶段的多主体协同决策及高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林洪亮[3](2019)在《基于WebGIS的城市专项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城市专项规划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系统主要是用来指导和规范城市的主要建设,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一定的规划。城市规划中涉及到了许多空间信息。这些空间信息相对于依靠人的经验分析这种传统的方法而言,需要更强大的分析以及处理方法来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决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也在快速发展,GIS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基于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城市专项规划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处理大批量的空间信息数据的集合、及时的空间数据分析等具有很大的优势,地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服务能大大改善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本文借助空间信息技术,利用空间信息技术的空间处理和分析功能,对城市专项规划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将地图发布、地图浏览、空间属性信息查询等空间属性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分析,并对其进行设计与实现。本论文将空间信息技术融入城市专项规划系统中,在实现了基础的GIS功能、文件管理、项目管理、权限控制、系统通知、聊天等功能外,提出了在线协同绘制的新的规划方法和思路,由此实现了在线协同规划功能以及冲突检测功能,目的是希望管理者能更加高效的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布局、规划信息进行管理,用户可以便捷的得到城市空间信息的相关服务。借助WebGIS分布式的功能,用户能够方便的通过因特网对城市规划信息的边界处理和操作。
陶亮[4](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庞晓峰[5](2018)在《基于SuperMap的西咸新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技术、3S技术和业务流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的提升。这对城市规划中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要求更高;对规划业务、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效率要求更快;对城市规划编制要求也更加精细。本文探讨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GIS二次开发平台选择及国内通用GIS平台SuperMap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按照软件研发流程,论文首先根据西咸新区城市规划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库管理、规划建设项目审批、规划项目查询编辑、统计与制图等构成。其次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设计西咸新区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规划成果数据、规划审批档案数据、规划审批许可等的规范化数据库体系,使用大型数据库Oracle和空间数据引擎SuperMapSDX+建立空间数据库,完成规划图文的一体化存储。最后采用国产的GIS组件平台SuperMap Objects进行模块功能开发,将MxCAD控件、AutoCAD.NET API统一融合到城市规划管理流程的处理中。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探讨了基于元数据的多元异构数据集成技术,实现了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通过客户端缓存技术,提高了对海量空间数据的访问速度;研究了 CAD和GIS数据信息双向转换算法,实现市政道路和管线文件提取数据信息存储到GIS数据库,以及将GIS数据库中数据导出为DXF格式文件,提高了城市规划空间数据的异构共享。程序运行结果展示,实现了城市规划空间数据更新维护和资源共享,实现了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业务审批以及协同办公。系统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提升了可视化和信息化水平。
王璐[6](2018)在《基于GIS的襄城县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部门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城镇规划信息数据处理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规划工作者需要掌握海量的城镇土地规划信息和控制数据,规划过程相当繁重。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将地理信息技术和城镇规划行业相结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辅助城镇规划管理为城镇规划工作提供了便捷有效的工具,可不断提高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本文以基于GIS的城镇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目标,以襄城县城镇规划项目为依托,通过对襄城县现状的分析以及实地调研,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化系统设计,采用ArcEngine以及ArcSDE空间数据库和Oracle数据库技术,实现图文表一体化的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襄城县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以GIS、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规范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关于城镇规划信息系统实现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襄城县城镇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的特性,通过实地调查研究,采用系统工程及软件工程的方法,选取襄城县城镇规划信息地理信息数据,确定跨专业、技术型和实用型为该系统的基本需求。(2)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技术方案。针对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所需相关技术,开展了系统技术应用影响分析,确定本系统采用基于插件式GIS的ArcGIS Engine技术,结合ArcSDE空间数据库及Oracle数据库技术实现系统开发。系统开发具有简洁有效、易于拓展和便于实现的优点。(3)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系统结构设计和模块划分。针对系统结构化设计的方案,进行系统模块划分及各模块工程的详细设计。以低耦合度、高内聚度、易维护性和高可靠性为目标,将系统划分为地图操作、图层编辑、信息查询与统计、空间分析、辅助及系统管理等八个模块。根据系统的总体需求,详细设计了各模块的功能、模块间的接口及实现方法。(4)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应用。基于前述的模块划分和各模块的详细设计,采用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数据模型方法设计了系统数据库,并在VS2010平台基础上,通过插件式GIS技术二次开发,采用C#程序开发语言实现了系统的各项功能。基于所开发的系统,综合分析了襄城县城乡发展空间格局,提出了襄城先规划发展重点实现路径,检验了所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可行性和实用性。
董梦园[7](2013)在《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城市规划即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工作安排和部署。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城市建设规划工作已成为最密切关乎民生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在城乡建设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建设规划方面的新问题伴随着市场制度的建立而逐步涌现,建设规划管理面临着的新挑战。本次台州市规划建设局规划管理信息平台项目将以规划管理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一书两证”为核心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有效运用现有资源建成涵盖规划管理全过程,具有功能完备、统一开放、一体化等特点的规划管理工作平台。实现市局及派驻机构规划业务的协同办公机制,并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加强市局对派驻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更好地满足台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最终实现低碳、节能、符合地方特色的管理平台。本文主要就是根据此次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阐述此平台系统实现的方法:设计中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系统Oracle以便准确、快速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访问;在业务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统一的管理规范、业务办理流程和权限管理;通过MIS、GIS、CAD等技术的一体化设计,保证系统界面风格的一致和操作简捷;采用跨平台技术,在规划业务审批时,融入AutoCAD技术,打通CAD与GIS数据之间的双向存取通道;在保持AutoCAD编辑功能同时,使用Arc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实现图文数据互访、图文数据一致性维护,为规划业务流程和各项专业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向剑凛[8](2012)在《基于ARCGIS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已实现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深刻转变。由于GIS技术的支持和规划数据的实时更新,数据不仅具有空间信息,还具有时间属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度。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土地的高效利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科学规划土地用途,合理控制用地规模,动态监测土地使用状况,及时收集并存储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土地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科学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土地的具体使用流程中的数据收集、信息存储、加工处理、统计分析、信息利用等不同环节综合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形成为土地管理高效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应用方向。概括而言,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内容是建立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所需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在该部分内容中介绍了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以及ArcGIS Engine、 Oracle数据库等开发工具,并以信息技术在土地信息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为切入点,对中小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所遵循的设计原则、系统整体框架、系统软件架构、系统硬件架构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另一部分内容就是实现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土地信息管理系统。限于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规模性和复杂性,本文综合应用ArcGIS Engine与Oracle技术设计与实现了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并分别从系统开发描述、模块结构、图形管理、属性管理以及权限控制模块设计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总结了ArcGIS Engine与Oracle技术在具体土地规划信息系统中应用的特性。本文的章节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城市规划相关基本理论与系统开发技术、系统设计、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城市土地规划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以及全文总结等6个部分的内容。
李笠[9](2011)在《昆明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国土资源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业务部门对规划管理流程化、通用化、网络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既是加强和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迫切需要。国内外针对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研究,基于规划信息具有多尺度的空间信息、多类型的源数据、多层次的规划成果、多时相的信息集成等特点,从规划的辅助编制到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多的成果。但在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中,如何在基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下理顺从乡到县到市(乃至到省和国家层面)的工作流程,如何确保数据库在几个层级上实现共享、实时更新并能够进行历史回溯,如何使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众多国土行业各类专业系统、政务系统有效衔接等诸多问题,还没有得以解决。基于上述背景,论文以昆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前期研究项目“昆明市、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支撑开展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对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市、县、乡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昆明市市、县、乡三级国土部门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涉及的主要工作对象、业务办理程序,探索业务流程重组的规则和模式,理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业务间的逻辑关系,重构业务流,确定市、县、乡三级国土部门在规划管理岗位工作流的业务单元建模,以及业务单元状态流转或转移的准则标准化研究工作、状态转移的过程条件、执行条件和通知条件等。同时,理清本系统和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已在使用的有关专业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数据关系,确保本系统边界明确、功能实用、信息流转畅通。对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管理模式和数据交换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多类型、多层级、多尺度、多时段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数据的基础上,依照上下级系统要互通、数据标准要一致、基础数据要共享、数据变换要灵活适用的原则,提出建设昆明市市、县、乡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管理模式和数据交换方案。同时,通过对上下级系统衔接的内容、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上下级系统数据交换的网络互联、数据衔接和软件衔接等功能模块架构。构建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出市级和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设计架构、软硬件配置、工作流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等方案,采用数据中心的建设思路,采取集中和分布式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库设计,运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UML建模、GIS组件开发等技术,设计构建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试用和验证。在实证应用中,通过系统功能的开发,进行规划成果管理、市县建设项目用地审批、规划修改管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分析、业务流程管理等功能模块的大量数据测试,验证系统的实用性,提高系统可操作性。研究表明,本文研究重构的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市县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流程是合理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方式是实用的,设计构建的两级系统是可行的,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本文提出的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共享与互操作水平,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研究提出的昆明市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相关成果已被昆明市国土资源局的规划信息系统建设部分采纳。
邵海鹏[10](2009)在《基于GIS的无锡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不断加快,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城市规划项目不断增加,对规划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在整个规划过程中,规划工作者即要掌握土地的规划信息和控制数据,又要掌握用地现状,了解相关法规,规划工作变得十分繁重。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UPMIS)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把城市规划相关地理信息,如基础地形数据、用地许可资料、规划成果图、文档资料等输入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进行城市地规划管理,UPMIS作为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行业相结合的产物,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信息获取手段和管理方法,从而不断地提高了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现状、发展趋势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ArcEngine技术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并阐述了相关的重要实现技术。2、结合无锡市规划局的规划管理工作需求,详细论述了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该系统以全市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库和规划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以“一书两证”和“地块编制”为主线,以图形系统为保障,实现项目与图文相关联,是一套集图、文、表于一体的规划管理办公和辅助决策支持信息系统。3、详细阐述了办公系统和维护系统的公共接口程序。4、结合系统运行及应用实例,本文阐述的利用ArcEngine技术,结合相应的数据库技术和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开发的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切实可行,开发的无锡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的解决了规划管理的工作需求,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二、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方案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方案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 |
2.1.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2.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2.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
2.2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概念和方法 |
2.2.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2.2.2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
第三章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TD公司概况 |
3.2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分析 |
3.2.1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层次分析 |
3.2.2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特征分析 |
3.3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第四章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案 |
4.1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原则 |
4.2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实施步骤 |
4.3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
4.3.1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规划 |
4.3.2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流程规划 |
4.3.3 管理信息系统业务规划 |
4.3.4 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业务数据规划 |
4.3.5 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规划 |
4.3.6 管理信息系统人机交互页面规划 |
4.3.7 管理信息系统维护规划 |
4.4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规划 |
4.4.1 管理信息系统框架 |
4.4.2 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功能规划 |
第五章 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成立规划实施保障团队 |
5.2 加强公司施工作业管理制度建设 |
5.3 强化信息化理念建设,建立专项规划资金 |
5.4 重视专项人才培训与储备工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电网建设多主体协同决策影响因素研究 |
1.2.2 多智能体系统应用及协同决策的模拟 |
1.2.3 电网项目决策常用的优化模型和算法 |
1.2.4 协同决策支持平台系统应用研究 |
1.2.5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3.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电网项目规划与建设管理概述 |
2.1.1 电网规划概念和电网类型划分 |
2.1.2 电网项目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点内容 |
2.1.3 电网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优势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1 利益相关者内涵 |
2.2.2 利益相关者识别方法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
2.3 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相关理论 |
2.3.1 智能体(Agent)概念及分类 |
2.3.2 多智能体系统(MAS)概念及特征 |
2.3.3 Agent之间交互行为构成与协作模式 |
2.3.4 MAS交互行为的描述方法 |
2.4 多目标优化相关理论 |
2.4.1 多目标优化理论和解集特征 |
2.4.2 多目标优化智能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网项目多主体特征与协同决策目标研究 |
3.1 电网项目建设流程分析 |
3.2 电网建设项目利益相关主体识别与特征分析 |
3.2.1 利益相关主体界定因素 |
3.2.2 利益相关主体的识别 |
3.2.3 利益相关主体的特征和利益偏好 |
3.3 电网项目多主体决策面临的典型问题 |
3.3.1 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动态变化特征 |
3.3.2 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程度较差 |
3.4 电网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目标研究 |
3.4.1 多主体协同决策逻辑和内容分析 |
3.4.2 多主体协同决策目标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AS技术的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 |
4.1 电网项目方案优选协同决策的MAS应用基础 |
4.1.1 MAS技术应用的基本逻辑分析 |
4.1.2 MAS模型基本架构及模块分类 |
4.1.3 系统功能型Agent结构及功能设计 |
4.1.4 业务功能型Agent结构及功能设计 |
4.1.5 Agent之间通信设计 |
4.2 基于MAS技术的电网项目方案优选流程 |
4.2.1 Agent之间交互行为分析 |
4.2.2 MAS的协同决策交互过程 |
4.2.3 基于MAS技术的方案优选流程分析 |
4.3 电网项目方案优选的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 |
4.3.1 模糊Petri网基本原理 |
4.3.2 电网建设项目协同决策的策略集分析 |
4.3.3 基于FPN的电网项目方案优选协同决策模型 |
4.3.4 算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方案实施协同决策模型 |
5.1 电网项目规划和建设实施阶段的目标侧重点 |
5.2 电网项目方案实施协同决策的目标函数构建 |
5.2.1 建设周期目标函数 |
5.2.2 建设选址目标函数 |
5.2.3 投资决策目标函数 |
5.2.4 资源调配目标函数 |
5.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协同决策算法模型 |
5.3.1 多目标优化函数 |
5.3.2 约束条件 |
5.4 面向电网规划的MOPSO模型及应用 |
5.4.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4.2 MOPSO模型求解流程 |
5.4.3 算例分析 |
5.5 面向电网建设的NSGA-Ⅱ模型及应用 |
5.5.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5.5.2 NSGA-Ⅱ模型求解流程 |
5.5.3 算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的应用系统构建 |
6.1 应用系统构建的意义及原则 |
6.2 多主体需求分析 |
6.2.1 用户主体类型划分 |
6.2.2 用户主体需求分析 |
6.3 系统开发和结构设计 |
6.3.1 系统开发技术 |
6.3.2 系统结构设计 |
6.4 协同决策应用系统功能 |
6.4.1 系统功能树分析 |
6.4.2 系统功能应用研究 |
6.4.3 功能应用效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WebGIS的城市专项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WEBGIS及相关技术介绍 |
2.1.1 WEBGIS |
2.1.2 Arc GIS API for Javascript |
2.1.3 Dojo和 REST |
2.1.4 Arc GIS for Server服务类型 |
2.2 基于B/S架构的Web关键技术介绍 |
2.2.1 JavaScript及其相关技术 |
2.2.2 ASP技术 |
2.2.3 Java和 SpringMVC |
2.3 软件系统测试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市专项规划系统需求分析 |
3.1 规划系统总体需求 |
3.1.1 城市专项规划的特点 |
3.1.2 系统总体需求 |
3.2 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2.1 验证登录管理功能需求 |
3.2.2 权限管理功能需求 |
3.2.3 文件管理功能需求 |
3.3 地图操作模块需求分析 |
3.4 协同规划模块需求分析 |
3.5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市专项规划系统功能设计 |
4.1 城市专项规划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原则 |
4.1.2 系统总体技术框架 |
4.1.3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2.2 数据库表设计 |
4.3 城市专项规划系统管理模块设计 |
4.4 城市专项规划系统地图操作模块设计 |
4.5 协同规划模块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市专项规划系统实现及测试 |
5.1 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
5.2 地图操作功能模块实现 |
5.3 协同规划功能模块实现 |
5.4 城市专项规划系统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
2.5.1 范围管理 |
2.5.2 进度管理 |
2.5.3 质量管理 |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
2.5.5 沟通管理 |
2.5.6 风险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
3.5.1 设计到代理 |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
3.5.3 职业化精神 |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
4.2.5 案例讨论 |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3.5 案例讨论 |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4.5 案例讨论 |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
4.5.5 案例讨论 |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6.5 案例讨论 |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
4.7.5 案例讨论 |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主要结论 |
2、论文的创新点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
致谢 |
附件 |
(5)基于SuperMap的西咸新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路线 |
2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 |
2.1 城市规划管理 |
2.1.1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
2.1.2 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 |
2.1.3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特点 |
2.1.4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
2.2 GIS二次开发平台 |
2.2.1 GIS平台的选择 |
2.2.2 SuperMap软件体系结构 |
2.2.3 SuperMapObjects二次开发原理 |
2.2.4 SuperMapSDX+空间数据引擎 |
3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3.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
3.1.1 系统建设目标 |
3.1.2 系统设计原则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城市规划管理组织结构 |
3.2.2 业务功能需求 |
3.2.3 性能技术指标 |
3.2.4 系统运行环境 |
3.3 系统架构设计 |
3.3.1 系统总体框架 |
3.3.2 空间数据维护子系统 |
3.3.3 规划办公管理子系统 |
3.3.4 规划查询编辑子系统 |
3.3.5 后台辅助管理子系统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
3.4.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3.4.3 数据库逻辑设计 |
3.4.4 数据库建库流程 |
3.4.5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 |
4.1 元数据处理接口设计 |
4.2 SUPERMAPSDX+的优化设计 |
4.2.1 客户端缓存模式 |
4.2.2 SuperMapSDX+优化参数的设置 |
4.3 CAD与GIS集成数据互通设计 |
4.3.1 市政管线、市政道路CAD数据的转换 |
4.3.2 基于索引的DLG、建设规划类CAD数据的使用 |
4.4 本章小结 |
5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实现 |
5.1 系统登录模块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系统主界面 |
5.2.2 图层管理树 |
5.2.3 系统工具条 |
5.3 地图管理及数据维护模块 |
5.3.1 地图管理 |
5.3.2 空间数据维护 |
5.4 规划业务审批模块 |
5.4.1 电子审批 |
5.4.2 档案管理 |
5.5 规划综合查询编辑模块 |
5.6 系统管理模块 |
5.6.1 系统权限管理 |
5.6.2 业务管理配置 |
5.6.3 系统自动更新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GIS的襄城县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城镇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本文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框架结构 |
2 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基础 |
2.1 GIS在城镇规划中的应用 |
2.2 插件式GIS技术 |
2.2.1 插件式ArcGIS |
2.2.2 ArcGIS Engine技术 |
2.3 ArcSDE空间数据库技术 |
2.3.1 ArcSDE功能介绍 |
2.3.2 ArcSDE服务 |
2.4 本章小结 |
3 研究地区概况与系统需求分析 |
3.1 研究地区概况 |
3.2 地区规划背景 |
3.3 系统需求分析 |
3.3.1 系统实现必要性分析 |
3.3.2 系统需求分析 |
3.4 系统用户特点及系统需求 |
3.4.1 系统用户特点 |
3.4.2 系统功能要求 |
3.5 本章小结 |
4 襄城县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4.1 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4.1.1 系统设计的原则 |
4.1.2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
4.2 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总体设计功能目标 |
4.2.2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
4.3 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
4.3.1 代码设计 |
4.3.2 子系统模块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1 系统空间数据库设计 |
4.4.2 系统属性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及应用实例 |
5.1 系统应用及分析 |
5.1.1 系统界面实现 |
5.1.2 地图操作、辅助管理模块实现 |
5.1.3 信息查询统计模块实现 |
5.1.4 规划管理模块实现 |
5.1.5 系统编辑、管理模块实现 |
5.2 襄城县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
5.2.1 襄城县城乡空间总体格局分析 |
5.2.2 襄城县现状特征 |
5.2.3 襄城县规划重点 |
5.2.4 襄城县城镇规划发展路径 |
5.3 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分析及情况简介 |
1.2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工作内容 |
第二章 台州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2.1 台州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2.1.1 规范体系建设 |
2.1.2 规划专题数据库建库 |
2.1.3 软件系统建设 |
2.1.4 总体集成 |
2.2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业务需求分析 |
2.2.1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应用统涉台州市建设规划局组织机构 |
2.2.2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局业务流程分析 |
2.2.3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业务模式需求 |
2.2.4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数据部署 |
2.2.5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会议管理需求 |
2.3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数据需求分析 |
2.3.1 数据现状调查 |
2.3.2 数据组织分析 |
2.3.3 数据建库需求 |
2.4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2.4.1 业务登记、办理和审批模块 |
2.4.2 审批辅助模块 |
2.4.3 系统管理模块 |
2.4.4 特色功能模块 |
2.4.5 图文一体化模块 |
2.4.6 维护子系统 |
2.4.7 规划综合档案管理子系统 |
2.4.8 规划信息发布子系统 |
2.4.9 电子报件子系统 |
第三章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的技术体系路线 |
3.1 平台建设原则 |
3.2 平台总体构架 |
3.3 系统技术路线及创新性思路方法 |
3.3.1 关键技术、创新性思路方法 |
3.3.2 “一站式”登录的统一信息门户 |
3.3.3 按图库分离原则,采用跨平台技术,融 AutoCAD/GIS/OA 等技术为一体 |
3.3.4 基于建模理念的图文一体化融合,维护方便 |
3.3.5 集成式应用桌面 |
3.3.6 基于 Oracle+ArcSDE 对海量数据进行管理 |
3.3.7 多比例尺度空间数据的应用及管理 |
3.3.8 数据“通存通取” |
3.3.9 灵活方便的二次开发接口,确保系统的高度可扩展性 |
3.3.10 “存储统一、服务统一”的数据库服务模式 |
3.3.11 数据库的优化技术 |
3.4 建设模式 |
3.4.1 平台运行模式 |
3.4.2 应用软件开发模式 |
第四章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4.1 主要软件概述及建设方案 |
4.1.1 数据库管理软件 |
4.1.2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 CAD 平台软件 |
4.1.3 业务基础平台(DIST Application Platform,简称 DAP) |
4.1.4 ArcGIS 图形插件(MapContainer) |
4.1.5 AutoCAD 图形插件(CADContainr) |
4.2 规划管理业务建模与模型驱动 |
4.2.1 规划管理业务建模 |
4.2.2 业务模型驱动 |
4.3 各项子系统功能实现 |
4.3.1 维护子系统 |
4.3.2 “一书两证”、规划编制审批和批后管理业务审批系统 |
4.3.3 面向规划审批业务的 GIS 应用功能 |
4.3.4 面向规划审批业务的 CAD 应用功能 |
4.3.5 规划综合档案管理子系统 |
第五章 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平台测试 |
5.1 功能测试 |
5.2 安装测试(环境测试) |
5.3 测试数据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ARCGIS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与技术 |
2.1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内涵 |
2.2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内涵 |
2.3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
2.4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
2.5 GIS 开发模式 |
2.6 ARCGIS ENGINE 技术 |
2.7 ORACLE 10G 数据库技术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设计原则 |
3.2 土地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
3.2.1 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 |
3.2.2 土地管理部门的权限需求 |
3.2.3 土地属性管理的需求 |
3.2.4 用户对土地信息的需求 |
3.3 系统框架设计 |
3.4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3.5 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 |
3.5.1 数据标准设计 |
3.5.2 空间数据库的构成 |
3.5.3 数据一体化存储 |
3.5.4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
4.1 地理信息数据内容 |
4.1.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项 |
4.1.2 公共地理信息数据集项 |
4.2 地理信息数据属性结构设计 |
4.2.1 属性数据项的分类 |
4.2.2 系统管理 |
4.3 地理信息数据库功能设计 |
4.4 地理信息数据库安全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开发描述 |
5.2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构成 |
5.3 图形管理子系统 |
5.4 属性管理子系统 |
5.4.1 图斑数据查询 |
5.4.2 土地初始台帐管理 |
5.4.3 辖区汇总 |
5.4.4 飞地与非飞地汇总 |
5.4.5 权属性质汇总 |
5.4.6 统计薄 |
5.4.7 其他功能 |
5.5 权限控制子系统 |
5.5.1 权限控制中心子模块设计 |
5.5.2 子模块功能和界面设计 |
5.6 土地信息查询子系统 |
5.6.1 属性信息查询 |
5.6.2 综合查询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功能测试 |
6.2 性能测试 |
6.3 测试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昆明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 |
1.2.2 昆明市信息化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现状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小结 |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业务流程 |
2.1 业务模型的建立 |
2.2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内容 |
2.2.1 规划管理 |
2.2.2 规划辅助编制 |
2.2.3 规划公众参与 |
2.3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流程分析 |
2.3.1 规划成果管理 |
2.3.2 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管理 |
2.3.3 士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 |
2.3.4 规划修改管理 |
2.3.5 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
2.3.6 用地综合分析 |
2.3.7 专题查询与分析 |
2.3.8 规划公众参与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市、县、乡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架构 |
3.1.1 系统设计原则 |
3.1.2 系统总体架构 |
3.2 软件体系架构 |
3.2.1 设计目标及原则 |
3.2.2 软件体系结构 |
3.3 软硬件配置方案 |
3.3.1 网络总体架构 |
3.3.2 硬件环境 |
3.3.3 软件环境 |
3.4 业务流程管理 |
3.5 系统安全设计 |
3.5.1 系统角色、权限划分 |
3.5.2 基于角色的系统访问控制流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市、县、乡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库内容及数据表结构设计 |
4.1.1 文档数据 |
4.1.2 图片数据 |
4.1.3 空间数据 |
4.1.4 属性数据 |
4.1.5 业务流程管理数据 |
4.1.6 用户/角色管理数据 |
4.2 数据管理模式 |
4.2.1 数据中心设计思路 |
4.2.2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管理 |
4.3 系统数据交换设计 |
4.3.1 市、县、乡级系统数据交换 |
4.3.2 与其它业务系统数据交换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应用 |
5.1 开发平台和环境 |
5.1.1 系统开发平台和语言 |
5.1.2 GIS组件 |
5.2 系统应用 |
5.2.1 规划成果管理 |
5.2.2 市县建设项目用地审批 |
5.2.3 规划修改管理 |
5.2.4 统计分析 |
5.2.5 辅助决策分析 |
5.2.6 业务流程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10)基于GIS的无锡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城市规划管理 |
1.1.1 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
1.1.2 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
1.2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
1.2.1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1.2.2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3 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技术 |
2.1 COM与ComGIS关键技术 |
2.1.1 组件与面向对象的组件模型-COM |
2.1.2 COM技术与GIS技术的结合-ComGIS |
2.1.3 ArcEngine组件 |
2.2 数据库技术和空间数据库引擎 |
2.2.1 数据库技术 |
2.2.2 空间数据库引擎 |
第三章 研究地区概况及系统设计 |
3.1 研究地区概况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3 系统总体设计 |
3.3.1 系统目标 |
3.3.2 系统设计思想 |
3.3.3 系统设计原则 |
3.3.4 系统总体结构 |
3.4 系统详细设计 |
3.4.1 办公系统 |
3.4.2 维护系统 |
3.4.3 数据库参数配置工具 |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3.5.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3.5.3 数据库物理设计 |
3.6 系统特点及性能要求 |
3.6.1 系统特点 |
3.6.2 系统安全 |
第四章 维护和办公系统的接口程序设计 |
4.1 维护系统接口程序设计 |
4.1.1 内容 |
4.1.2 全局变量 |
4.1.3 函数和过程 |
4.2 办公系统接口程序设计 |
4.2.1 内容 |
4.2.2 全局变量 |
4.2.3 函数和过程 |
第五章 系统运行及应用实例 |
5.1 办公系统 |
5.1.1 业务处理模块 |
5.1.2 查询统计模块 |
5.1.3 图形系统模块 |
5.2 维护系统 |
5.3 无锡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
5.3.1 新建案卷 |
5.3.2 案卷审批 |
5.3.3 图形编辑 |
5.3.4 图文关联和打印 |
5.4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前景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用户权限管理方案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TD公司施工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 刘明.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5)
- [2]电网建设项目多主体协同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 高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基于WebGIS的城市专项规划系统设计与实现[D]. 林洪亮.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4]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5]基于SuperMap的西咸新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D]. 庞晓峰.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6]基于GIS的襄城县城镇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王璐.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7]台州市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董梦园.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8]基于ARCGIS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D]. 向剑凛.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7)
- [9]昆明市、县、乡三级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笠. 南京大学, 2011(07)
- [10]基于GIS的无锡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D]. 邵海鹏.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