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黛玉之死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胡铁岩[1](2022)在《《红楼梦竹枝词》所咏为《红楼梦》早期稿本》文中认为清代诗人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百首,以竹枝词特有的纪实风格,全面记载了《红楼梦》早期稿本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与今本《红楼梦》相比较,《红楼梦竹枝词》所记述的《红楼梦》故事情节和人物,与今本《红楼梦》之间存在明显差别。从差别的数量和性质看,显然不属于误读、误记,其差别不仅存在于后四十回,也存在于前八十回,所以也不是用《红楼梦》续书所可以解释的。经仔细比对,卢先骆所咏《红楼梦》,应和明义所读《红楼梦》一样,是一部与今本《红楼梦》不同的早期稿本。通过故事情节与人物比对可以确定,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所咏《红楼梦》是已经完成的完整稿本,在《红楼梦》成书、着作权等问题研究中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张沈琦[2](2022)在《脂砚斋“至情论”辨析》文中研究说明一般认为,脂砚斋是继汤显祖之后的"至情论"者。脂砚斋继承了汤显祖的"至情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将"淫"与"情"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思考。脂砚斋特别注意作为见证"情"与"淫"的文本的特征,将"淫"与"情"的关系在以汤显祖为代表的前人的基础上更近了一步,解决了"至情论"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困境。通过"淫"与"情"脂砚斋构建了一个以"情"为本体的"至情论"体系,具体表现为"友"与"专"的双重维度。
祁梦薇[3](2021)在《无声之处见文心——试论《红楼梦》前八十回人物的“不言语”行为》文中研究说明"不言语"作为人物的一种沉默行为,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相较于后四十回、续书和其他古典小说,前八十回对"不言语"的使用表现出曹雪芹严谨的写作态度和独特的艺术追求。作为小说套语,它得到了有节制的使用和多样化的搭配;作为语言留白,它有助于读者品味人物与作者的心理和情感,不同修饰语可助读者一臂之力;作为叙述策略,"不言语"者让渡了话语权,聚焦对象转向其他人物,实现了文脉的贯通和小说人际关系的展示。人物的失声是合乎情理的有意选择,作者借此引导读者走向对生活和生命的深思。
刘奕男[4](2021)在《谈《红楼梦》霍译本回目的人名与人评翻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霍克斯与闵福德合作完成的《红楼梦》英译本中的回目为研究对象,对译作回目涉及人物名称和评语的翻译技法做一探讨。作为体现《红楼梦》译作艺术成就的重要部分,回目的翻译一方面突出体现了译者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因回目内容的高度凝练性和结构的相对固定性而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通过对具代表性的译本回目与所依据底本回目的对比分析,可看出译者采用的主要翻译方法及背后的翻译策略,也能给中国古典名着的外译带来一些启示。
钟明奇[5](2021)在《《红楼梦》悲情叙事论》文中研究说明《红楼梦》体现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与叙事传统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学悲情叙事的无上美典。这不独是因为它包蕴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内涵,形成了对封建主义广泛而深刻的批判,信为悲剧中的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昭示着对中国既往悲剧观的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因为《红楼梦》极富于浓郁诗意的人文主义理想之美的探寻,杳渺幽邃的形而上的哲学探索,以及对文学艺术悲剧描写之诗性之美的积极实践。曹雪芹伟大的人格力量、深邃的思想洞察、非凡的艺术修养,以及勇于开拓的艺术创新精神,成为他深刻把握悲情时代,将《红楼梦》悲情叙事之美写到极致的关键。
刘紫云[6](2021)在《“痴病”与“情痴”:晚明情感话语在《红楼梦》中的回响》文中研究说明"痴"是理解《红楼梦》的重要概念。在《红楼梦》中,基于"痴"与疾病、情感的互动关联,又形成"痴病""情痴"等范畴及相关叙述,而这些皆可视为明晚情感话语的延伸与回响。在晚明通俗文学的情感书写中,有关"情痴"的叙述以"情欲有别""情有真伪"为观念基础,致力于演绎"去欲从情"的情感故事。《红楼梦》中宝黛共犯"痴病"的设定以及对"情痴情种"的叙述,包含了对晚明通俗文学传统的继承与突破。《红楼梦》对"情""病"关系的重组,对"真情发泄"困境的思考,迥异于晚明富于戏剧性的情感奇观,蕴含着曹雪芹对"真情"的全新认识。
李远达[7](2021)在《《红楼梦》补药叙事与明清温补风俗》文中研究说明《红楼梦》继承了《金瓶梅》以来世情小说中的滋助药叙事,创造性地将其与清代的温补风俗相结合,将补药知识运用到小说情节结构中。小说着重展现了作为病态进补的补药叙事、作为财富与权力象征的补药场景以及作为典型小说意象的补药药方等三重网状叙事模式。补药构思从结构上与补天、补裘等相互照应,补天无才、补裘无功与补药无益三者互为表里,事实上构成了社会-家族-身体毁灭的叙事结构。小说家不仅敏锐呈现出清中叶补药文化的丰富细节,而且将其与小说叙事、人物和结构紧密结合,艺术性地变补药知识为补药叙事。
孔敏,王平[8](2021)在《论《红楼梦》对“情”的艺术显现与反思》文中研究指明《红楼梦》以生动细腻的艺术笔法显现了上至贵族老少、下至仆人小厮的种种"情"的表现。这种"情"在大观园内外的表现截然不同,大观园外充斥着滥情和淫情;大观园内则显示着纯情、烈情、真情和痴情。《红楼梦》不仅对各种"情"做出了极具艺术功力的显现,而且对其价值做出了深刻的反思。《红楼梦》与《牡丹亭》等讴歌真情的小说戏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让有价值的真情同样归于了毁灭,这是《红楼梦》的独特价值,是对晚明以来尊情、重情思潮的深刻反思,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和浓郁的悲剧色彩。
董梅[9](2021)在《不把金针度与人——试从针黹意象及其符号体系探讨薛宝钗的形象塑造》文中研究说明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具体塑造方式来讨论薛宝钗这一复杂而多争议的文学形象,对由显性文本(故事情节)与隐性文本(隐喻体系)共同参与塑造的薛宝钗形象作多层面、多维度的观察与发掘。显性文本中呈现的薛宝钗,其所携带的主要人物信息是家世、身份、容貌、性情及价值观;而在隐性文本中,作者创造了以"针黹"为核心意象的隐喻符号体系,其深层建构于薛宝钗的人格、心理和行为之中,既全面统摄了作者对宝钗形而上体系的设置,又完整地纳入了对宝钗的主体行为设计之中,成为人物系统性行为符号,生成了人物形象的"针黹行为学"。结合显性与隐性两部分文本,深入发掘薛宝钗的真实生命处境、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进而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心理和实现手段作出深入观察。
李能知,李定广[10](2021)在《《红楼梦》引诗、论诗的“失误”与曹雪芹的诗学造诣》文中研究说明《红楼梦》有大量的引诗与论诗的片段,其中出现了一些引诗与原作不符以及小说人物在论诗时失当的现象。这两种特殊情况是小说的瑕疵还是曹雪芹有意为之?通过文本分析后发现,《红楼梦》对所引的一些唐宋诗句有意进行了更改,诗论中也故意出现一些失当,这二者都是大有深意的,与人物身份、性格及处境有潜在关联,目的是使得文本更加贴近真实生活和真实人物。曹雪芹的诗论观点渊源于严羽,并以明清之际的唐宋诗学观念对严羽进行修正。其诗学观及其某些"失误",既是清前期唐宋诗学之时代风气的反映,也是小说人物和情节的需要,展现了《红楼梦》诗论的特点。从这两种特殊情况中可以窥视曹雪芹的诗学造诣。
二、关于黛玉之死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黛玉之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红楼梦竹枝词》所咏为《红楼梦》早期稿本(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楼梦竹枝词》与今本《红楼梦》比较:存在大量不同的故事情节 |
1.第9首 |
2.第36首 |
3.第44首 |
4.第21首 |
5.第82首 |
6.第83首 |
二、《红楼梦竹枝词》与今本《红楼梦》比较:存在很多没有的情节 |
1.第1首 |
2.第14首 |
3.第54首 |
4.第84首 |
5.第97首 |
三、《红楼梦竹枝词》与今本《红楼梦》比较:存在情节排序上的错乱与重组 |
四、《红楼梦竹枝词》与今本《红楼梦》比较:贾宝玉是滥情的大宝玉,是与大观园诸多女性有染的风月人物 |
(一)在《红楼梦竹枝词》所咏稿本中,李纨“养小叔子”之事确实存在 |
1.第29首 |
2.第64首 |
(二)在《红楼梦竹枝词》所咏稿本中,妙玉与贾宝玉确实有染 |
(三)在《红楼梦竹枝词》所咏稿本中,出人意料的是,薛宝钗丫鬟莺莺也与宝玉有染 |
五、小结 |
(一)《红楼梦竹枝词》所咏是《红楼梦》早期稿本 |
(二)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为什么没有像明义《题红楼梦》一样受到重视 |
(三)卢先骆《红楼梦竹枝词》的价值 |
1.证明《红楼梦》是“完璧” |
2.今本《红楼梦》,是曹雪芹在对早本风月小说“增删”基础上成就的伟大文学作品 |
(2)脂砚斋“至情论”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的界定及特点 |
二、“淫”的界定及特点 |
结论 |
(3)无声之处见文心——试论《红楼梦》前八十回人物的“不言语”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一 写作套语:使用节制与搭配多样化 |
二 语言留白:人物情感与心理展现 |
三 叙述策略:人物关系与文脉的贯通 |
结 语 |
(4)谈《红楼梦》霍译本回目的人名与人评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一 霍译《红楼梦》底本再辨 |
二 霍译本回目中人名的翻译 |
1.完全的音译 |
2.音译与意译相结合 |
3.意译 |
(1)完全的意译和部分意译 |
(2)涉及意义偏移 |
(3)涉及意义归化(11) |
4.特殊表达的译法 |
三 霍译本回目中人物评语的翻译 |
1. 人物“一字评”的翻译策略 |
2.人物评语的直译、增译、减译、改译 |
(1)人物评语的直译现象 |
(2)人物评语的增译现象 |
(3)人物评语的减译现象 |
(4)人物评语的改译现象 |
结 语 |
(5)《红楼梦》悲情叙事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6)“痴病”与“情痴”:晚明情感话语在《红楼梦》中的回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语:“病也比人家另一样” |
一、同“病”相怜:宝黛的“痴病” |
二、以情为病:“痴病”与“情痴”的同构 |
三、凡情皆痴:“情痴”话语的晚明背景及其叙事范式 |
四、耽溺与反思:《红楼梦》“情痴”叙事的展开 |
余论———引觉情痴:“痴病”的“治愈” |
(7)《红楼梦》补药叙事与明清温补风俗(论文提纲范文)
一、补药、滋助药与虎狼药:温补风俗下的众声喧哗 |
二、益气养荣终无用:《红楼梦》中作为病态进补的补药叙事 |
三、“卖油的娘子水梳头”:作为财富与权力象征的补药场景 |
四、作为典型化小说意象的补药药方:《红楼梦》人物命运的伏线与反讽 |
余论:补药隐喻 |
(8)论《红楼梦》对“情”的艺术显现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观园外滥情与淫情的破灭 |
二、大观园内纯情与烈情的毁灭 |
三、大观园内真情与痴情的幻灭 |
四、《红楼梦》对尊情思潮的反思 |
(9)不把金针度与人——试从针黹意象及其符号体系探讨薛宝钗的形象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一、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复杂的形象与复杂的书写 |
二、显性文本中的“有距离的书写” |
三、“针黹家计”与“连络有亲”———了解薛宝钗的真实生命处境 |
(一)“连络有亲”———护官符上的薛家 |
(二)“针黹家计”———真实处境中的薛宝钗 |
四、与“针黹”融为一体的宝钗形象 |
(一)宝钗正照———女红针黹情境中的女儿形象 |
(二)女儿之分内本等———针黹纺绩作为宝钗的价值观 |
(三)蘅芜苑的植物隐喻符号体系———牵、引、穿、绕、萦、盘、如带、如绳 |
(四)预言体系中的针黹意象———判词、诗作、生辰 |
五、作为行为符号的“编”“结”“笼”“络”“绣”———薛宝钗的“针黹行为学”与“针黹关系学” |
(一)蘅芜苑之结交众人———“编”与“结” |
(二)宝钗结交宝玉———“笼”“络”“结”“绣” |
(三)金针暗度绣鸳鸯 |
(四)不把金针度与人 |
结语:思维裂隙和心理矛盾 |
(10)《红楼梦》引诗、论诗的“失误”与曹雪芹的诗学造诣(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楼梦》引诗的“失误”及其原因 |
二、《红楼梦》论诗的“失误”及其原因 |
三、从《红楼梦》引诗与论诗的“失误”看曹雪芹的诗学造诣 |
四、关于黛玉之死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楼梦竹枝词》所咏为《红楼梦》早期稿本[J]. 胡铁岩.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01)
- [2]脂砚斋“至情论”辨析[J]. 张沈琦. 大众文艺, 2022(01)
- [3]无声之处见文心——试论《红楼梦》前八十回人物的“不言语”行为[J]. 祁梦薇. 曹雪芹研究, 2021(04)
- [4]谈《红楼梦》霍译本回目的人名与人评翻译[J]. 刘奕男. 曹雪芹研究, 2021(04)
- [5]《红楼梦》悲情叙事论[J]. 钟明奇.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1(02)
- [6]“痴病”与“情痴”:晚明情感话语在《红楼梦》中的回响[J]. 刘紫云. 红楼梦学刊, 2021(06)
- [7]《红楼梦》补药叙事与明清温补风俗[J]. 李远达. 红楼梦学刊, 2021(06)
- [8]论《红楼梦》对“情”的艺术显现与反思[J]. 孔敏,王平. 红楼梦学刊, 2021(06)
- [9]不把金针度与人——试从针黹意象及其符号体系探讨薛宝钗的形象塑造[J]. 董梅. 红楼梦学刊, 2021(06)
- [10]《红楼梦》引诗、论诗的“失误”与曹雪芹的诗学造诣[J]. 李能知,李定广. 学术月刊,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