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视社会新闻在党报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欣[1](2020)在《试论经济新闻在新媒体作用下的发展》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形势也瞬息万变,因此近年来广大受众对于经济形势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传播渠道众多、交互性以及高速性的特点,给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在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也受到新媒体的很大影响。本文总结了当前纸媒和电视经济新闻发展的现状,同时分析了阻碍经济新闻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经济新闻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桑涛[2](2020)在《党报新闻故事化叙事研究 ——以《河南日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化进程的加快、媒介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当前媒体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生存境况堪忧。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报纸与电视、广播等媒体相比较,一方面,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本身的易保存性、适于深度报道和它独有的文字叙事功能。另一方面,还应认识到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机关报又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它在注重新闻性的同时更要兼顾其严肃性。党报作为沟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利用自己生产的新闻内容抓住受众的眼球,如何将自己的新闻内容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广大的受众,成为党报新闻现如今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必须考虑的问题。党报新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语言的严肃性和官方性,但是,由于受众的普遍性、广泛性、差异性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党报新闻不得不考虑其语言的适用和新闻内容生产的革新。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党报新闻故事化叙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是传统党报类媒体在今天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下寻求破局的制胜“法宝”。就目前而言,故事化的报道手法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应用,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将受众与新闻相连接,通过新闻来讲一个故事要比单纯的摆事实讲理论更加有趣味,最终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会更好。从新闻实务的应用方面来讲,新闻故事化的叙事手法较多的运用在人物通讯类报道,而且大多是民生类新闻报道居多。这类新闻报道坚持人民情怀,更好的贴近了受众,注重人物细节的刻画,运用了适当的文学笔法,最后加上故事的框架,能与受众产生直接的情感共鸣。党报上的新闻具体的来说,分为民生类新闻和时政类新闻,考虑到其特殊性,新闻故事化的运用也大都集中在民生类新闻方面,而时政类新闻由于其政治性较强,故事化的倾向则会相对较弱。本文主要从党报新闻的分类切入,选取《河南日报》2000年-2019年获河南省新闻奖的具有故事化特色的消息、通讯类报道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涵盖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重点放在民生新闻部分。从这两类新闻的定义、特点谈起,通过对两类新闻的故事化类型、叙事视角、叙事性语言的比较来研究党报新闻故事化。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访谈法,通过研究,较为系统的阐述党报新闻故事化在实际新闻工作中的运用,并对党报新闻故事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党报新闻故事化提供借鉴意义,使党报新闻更好地服务好人民大众,发挥好主流舆论作用。
韦嘉[3](2020)在《博弈与重塑: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场再造》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主流媒体必须做出迈向新媒体融合转型的实质性突破。尽管“媒介融合”提出已久,但是传统主流媒体常以一种固执、自我的思维去行进融合转型。缺乏网络传播的逻辑思维成为主流媒体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道路上的重大障碍。通过考察当前最具互联网传播思维的平台媒体的崛起及发展,可以看到其背后深层次的网络媒体运作逻辑。这是一种集开放、激活、整合和服务属性为一体的新型媒介,它打破了精英式的中心化传播,成为最受公众拥护的主流化媒体,并在此基础上建造出了新媒体舆论场。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开启了向新媒体传播场的迁移。这种“联合”平台的融合转型在看似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主流媒体快速的与受众达成联系,但实际上主流媒体与平台之间并非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从传统舆论场转向新媒体舆论场,主流媒体失去了作为新闻传播场域内一元中心的位置,丢失了传播场域规则制定者的主动权,在新媒体平台的入驻情况成为衡量其自身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尽管一些头部主流媒体已经在新媒体平台建造了初具影响力的传播矩阵且掌握了在新媒体舆论场中的话语斗争规则,但对于想要重回舆论传播引导中心位置的主流媒体而言,当前这种依附式的传播绝不是媒介融合的终点。主流媒体从踏出自己熟悉的传统媒体新闻场到踏入复杂多变的平台媒体新闻场,从传统舆论场转向新媒体舆论场更应该当作是进行新一轮媒介融合前的“试炼”。通过这种“试炼”来学习互联网传播的深层逻辑,为建造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打造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媒体舆论传播做经验积累。
耿孟泳贞[4](2020)在《《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内容生产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青年报的教育部门成立于1978年,后经过一系列改革,在2008年改为科学教育部门,主要负责教育稿件的采访、写作和编发。《教科周刊》第一期发行于2017年1月12日,主题围绕“青少年群体”展开,与青少年的教育、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每期都会选择2-3个社会新近发生的有热度的选题组织稿件,报道涉及高考制度、名校情绪、教育费用、四六级考试、教育机构、就业现状等问题,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动态,合理表达青少年诉求。《教科周刊》从创办以来阅读量一直呈上升态势,为家长老师提供了解青少年心理的渠道,对发展我国教育文化事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是《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概况,主要介绍《教科周刊》诞生背景、原因及其现状,还有对报道内容的梳理、对报道形式的分析和对报道特色的总结;第三章提出《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内容生产存在的问题,从采访环节的选题视野不够开阔、写作和编辑环节的主题分布不均衡、到后期传播缺少互动三个方面进行梳理;第四章针对《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主要是从优化互动、深化内容质量、重视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试图为《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以及同类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刘清华[5](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社论”舆论引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了解中国史,不能不提及《人民日报》社论。学习国史、党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必修课不仅要修,而且要修得好。《人民日报》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发声,为人民立言,是了解中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自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风雨历程。这40年里,《人民日报》共发表社论1844篇,用文字记录着中国的繁荣辉煌,谱写着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思维愈加活跃,民意表达空间愈加广阔。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中,不乏的是各类信息,但“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好的”与“不好的”信息交织,很有可能带来的后果是缺少在复杂信息环境中明辨是非、激浊扬清、指引并引领正确价值观的“探照灯”。社论,被人们称之为是最具指导性作用的“评论”,恰能满足这种需求,其能够有效地搭载党报这一公平性、权威性平台,很好地进行舆论引导。《人民日报》创刊70多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党和国家引导舆论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人民日报》社论反映着党和国家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是代表媒体编辑部对当前时事和重大问题有所解释、评论及主张,其最终目的是有效地实现引导广大受众。在进行引导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社论的重要性地位得以凸显,较强的政策性也得以体现出来。本文选取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社论,从1978年12月18日到2018年12月18日,40年里共计1844篇文章,通过分层抽样和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有效样本466篇。通过内容分析、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以舆论、舆论引导、马克思主义的舆论引导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进行研究。文章首先对《人民日报》社论概况进行介绍;然后分析社论的内容,分别从社论形式与社论内容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在社论形式分析方面主要对社论的“社标”以及社论所在版面分析;社论的内容分析方面主要是从社论的论题、社论结构、社论文本特征以及社论编辑作者群等角度进行分析。整个分析过程,笔者始终沿着马克思主义的舆论引导理论,探究并得出《人民日报》社论的舆论引导方式:依托《人民日报》平台,提高舆论引导力;构筑社会认同,政策方针“通俗化”表达;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凝聚社会共识;发挥舆论领袖作用,观点集束式传达;以及社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舆论引导思想的特色。《人民日报》社论始终以正面的积极宣传为主,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最后,基于上述沿着马克思主义舆论引导理论和思想对《人民日报》社论分析的研究成果,笔者将之进一步与我国先进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情况结合进行分析,分别从“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及把握好舆论工作的“时度效”三方面进行分析,使本文的研究成果更加具有社会现实意义,以推动我国良好社会舆论环境的形成,这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杨洁颖[6](2019)在《成都报刊抗战宣传研究 ——以《新新新闻》为例(1931-1945)》文中指出在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抗战时期,四川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新新新闻》日报作为1950年以前四川报界持续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影响范围最广的一份民营报刊。该报在抗战时期致力于抗战的宣传,形成了一套其特有的宣传方法和风格。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四川抗战也做出了贡献,《新新新闻》抗战宣传的经验对新时代新闻媒体的宣传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文献研究与内容分析法、阶级分析与历史分析法、学科交叉研究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宣传、报纸的论述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新新新闻》的抗战宣传。本文主要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文章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五个方面论证《新新新闻》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阶级分析法的指导下对《新新新闻》抗战宣传展开分析。第二部分本文从抗战时期中国抗战宣传报刊为起点,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方式鸟瞰中国报业的发展,阐述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以及上海、武汉、四川的抗战报刊的情况。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新新新闻》的基本概况,该报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川军阀混战、四川政权统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三个阶段,并从创办与发展、地域特征和影响力勾勒出《新新新闻》的基本面貌,描述了《新新新闻》抗战宣传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新新新闻》抗战宣传的内容,包括对日本侵华野心的揭露以警醒民众团结抗战,对抗战英雄事迹的宣传以鼓舞军民抗战士气,对民众抗战的动员以支援前线抗战,对民众防空防毒的知识普及以减少轰炸损失四个方面。第五部分主要论证了对《新新新闻》的评价,从历史的角度客观阐述其积极作用与历史局限,又以现实的角度辩证的分析了《新新新闻》抗战宣传的现实意义。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新新新闻》作为成都报刊抗战宣传的重要力量,给军民以正面的舆论引导,促使四川成为前线供给基地;历史局限:主要表现在宣传立场较为多变、宣传侧重正面战场和宣传影响囿于西南;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宣传应坚持党的领导、应以爱国之心办报、宣传需定位清晰、宣传需与时俱进。
马宁[7](2018)在《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及优化》文中认为“一带一路”议题作为中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合作和经济贸易输出的宏大战略,不仅在经济金融领域和文化教育领域掀起了研究的狂潮,在传播学领域中,对这一倡议的研究也在逐渐的兴起。党报作为我国新闻媒体界的“排头兵”,在传播重大议题上担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党报的议程设置将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能够体现出国家对此项目的重视程度,也能反映出新形势下党报在报道国家重大议题进行议程设置时所体现出的问题。针对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的发展建设进程和当前新的传播环境下媒介形式的变化,本研究通过选取党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举办前后共一个月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定量研究,加之对受众采取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分析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特点,找出党报在对该议题进行报道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巩固党报对国家重大议题进行议程设置进行报道时的能力和地位。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绪论部分,在广泛的梳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所涉及到的概念等进行阐述和界定。(2)第一章,通过选取三份党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前后共一个月内的报道为样本,进行类目构建做内容分析,分别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倾向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对研究所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说明。(3)第二章,通过对三份党报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特点。由于三份党报,即《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福建日报》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对三份党报各自进行特点分析,再综合以上各自的特点,探讨党报在报道此议题上存在的特点。共总结了四条特点:报道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关注地方发展;党性较强,重视上情下达;坚持原创,报道形式以文字为主;重视观点传播,议程设置主动性强。(4)第三章,通过研究受众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的认知情况,结合对党报尽心的内容分析,探讨党报在报道该议题时出现的三个问题:政治口吻过于浓厚,缺少民话实话;主题视角集中,阻碍受众全面认知;报道倾向单一,容易忽视客观困难。(5)第四章,针对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问题,从新闻话题、新闻体裁、报道主题、对外媒体合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的建议和策略。通过研究,为党报能够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增强议程设置的能力,引领舆论的导向,对内加强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增强观众的关注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出建议和策略。
王磊明[8](2018)在《谈党报社会新闻的突破与创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党报的发展与生存需要依靠读者的阅读。社会新闻,党报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吸引读者阅读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社会新闻,其编辑内容主要是针对社会风貌、存在的问题及发生的事件的反映,其新闻素材均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本文先是对其在党报中的地位与重要意义进行了细致阐述,后又对党报中社会新闻的突破与创新问题展开了深度探究。此次探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党报社会新闻的价值,使其编辑价值能够真正的获得实现。
高乔婕[9](2017)在《《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新闻具有报道范围广泛、报道方式灵活多变、报道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的显着特点,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媒体为了吸引注意力、扩大影响力、增强引导力,也越来越多地将工作重点放在对社会新闻的报道上。可以说社会新闻在舆论引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舆论引导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的主流传播渠道及党和政府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更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党报社会新闻是具有更高品味的社会新闻,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了对受众进行正确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湖南日报》始终坚持政治性和党性原则,在抓好政治、经济等传统新闻的同时,也将社会新闻报道放在一个显着的位置上,将其作为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做好本省的舆论引导工作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关注群众的需求,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体现《湖南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湖南日报》的社会新闻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从宏观上分析了《湖南日报》重视社会新闻的原因、优势及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湖南日报》作为权威主流媒体,拥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而社会新闻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湖南日报》社会新闻无论从内容还是从传播的影响上来看,都具有极大的导向性;然后,从内容选择、框架建构、叙事技巧三个方面对《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对舆论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湖南日报》从党报自身的定位出发,寻找与受众期待相契合的内容和题材,体现出了《湖南日报》的价值取向及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整体框架的建构决定了受众能够看到什么或看不到什么,亦是媒体传递自身意见的过程;有效的叙事技巧直接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决定着传播的效果,它引领受众认识和理解新闻事实,巩固着或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而引导受众,保证了舆论引导的最佳效果;最后,指出《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
余杰[10](2017)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公民新闻价值导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更新,公民新闻在我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成为新闻界的一种潮流。在“人人持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被誉为“草根新闻”的公民新闻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公民只需借助微信、微博和网络论坛等网络社交工具就可以参与公民新闻的制作,变革着新闻的传播方式。虽然公民新闻给公众的自由表达带来便利,但也给公民新闻的价值导向带来挑战,还引发公民新闻可信度问题以及违规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文化呈现多样性,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新形势下,公民新闻价值取向存在着误区,主流价值观面临挑战,公民记者的媒介素养不高以及网络道德沦陷,加之公民新闻把关人的缺失及自由泛滥,导致当前我国公民新闻价值导向面临着困境。因此,加强公民新闻价值导向很有必要。针对当前公民新闻出现的价值导向困境,提出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对公民新闻进行价值引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应发挥其对公民新闻的价值导向功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同时引导公民新闻在报道中践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使人们自觉加强公民新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实践的传播,不仅可以增强公民的时代感与使命感,还可以汇集民众的传播力量。此外,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公民新闻的联系,认为公民新闻的基本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群众办报”理念不谋而合,并且强调公民新闻构成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践行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载体。总之,就是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和最新成果引导我国公民新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新闻先锋,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服务,从而促进我国公民新闻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重视社会新闻在党报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视社会新闻在党报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经济新闻在新媒体作用下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现状 |
(一)纸媒中经济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现状 |
(二)电视媒体中经济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现状 |
二、经济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和地位 |
三、经济新闻在新媒体作用下的发展途径 |
(一)舆论导向方面。 |
(二)创新经济新闻的报道视角。 |
(三)扩大读者定位范围。 |
(2)党报新闻故事化叙事研究 ——以《河南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一、党报新闻故事化相关理论概述 |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耳目喉舌”论 |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观 |
(三)新新闻主义 |
(四)新闻叙事学 |
二、党报新闻分类梳理及新闻故事化概念界定 |
(一)时政新闻的解读 |
(二)民生新闻的解读 |
(三)新闻故事化概念的界定 |
三、关于“叙事”和新闻故事化叙事分类 |
(一)传统新闻叙事和文学叙事、故事化新闻叙事差异 |
(二)新闻故事化叙事分类 |
1.时间顺序新闻故事化叙事 |
2.主题性新闻故事化叙事 |
3.小“切口”,大“方向”新闻故事化叙事 |
四、党报新闻故事化视角下的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的叙事比较 |
(一)新闻故事化叙事语言的比较 |
1.时政新闻叙事语言特点 |
2.民生新闻叙事语言特点 |
(二)新闻故事化叙事视角的比较 |
(三)新闻故事化叙事目的比较 |
1.时政新闻叙事目的 |
2.民生新闻叙事的目的 |
五、党报新闻故事化现象成因分析 |
(一)传统的媒介传播理念的革新 |
(二)新时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 |
(三)“新旧”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 |
(四)故事化叙事更能吸引受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博弈与重塑: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场再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媒介融合研究 |
二、场域理论和舆论场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创新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二、研究创新 |
第一章 媒介融合上半场:平台媒体的崛起 |
第一节 “三微一端”崛起与媒介融合上半场 |
一、消费型特质的网络新媒体 |
二、平台媒体的内涵及运作特征 |
第二节 平台融合媒体的发展及主流化进路 |
一、商业性平台媒体的新闻场建设 |
二、从技术平台到“主流”媒体的路径 |
第二章 舆论转场:新媒体舆论场中的博弈新格局 |
第一节 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定位与作用 |
一、风险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阵地 |
二、事关定国安邦的主流媒体新闻舆论 |
第二节 新媒体舆论场中的话语争夺和场域重构 |
一、新媒体舆论场成为话语争夺首要场所 |
二、新媒体舆论场内的传播权力结构重组 |
第三章 媒体入场:主流媒体在新媒体舆论场的博弈 |
第一节 影响舆论:常规报道情态内的议题设置 |
一、对硬新闻的全时性关注与议题设置 |
二、新媒体场域中议题设置的自主与“被动” |
第二节 引领舆论:网络热点话题中的疏导新策 |
一、“网爆”新闻的传播轮次及舆论场力量变化 |
二、对“网爆”新闻的舆论风向探知及疏导 |
第三节 抢占舆论:突发事件引爆后的话语争夺 |
一、突发事件中新媒体舆论场变化的四个阶段 |
二、新媒体场域内突发事件舆论博弈的阶段策略 |
第四节 引发舆论:重大事件场景下的话题营造 |
一、重大事件在新媒体场域内的舆论引发 |
二、重大事件在新媒体场域内的共识塑造 |
第四章 平台建场:主流媒体自建新型舆论场的探索 |
第一节 主流媒体自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必要性 |
一、打破被动,解除平台“依赖症” |
二、冲破桎梏,成为规则制定者 |
第二节 学习强国: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模式探索 |
一、“学习强国”传播模式及其媒介属性 |
二、“学习强国”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不足 |
第五章 媒介融合下半场:主流媒体的舆论场建造 |
第一节 传播移动化扩大新闻舆论传播力 |
一、顺应移动互联下的新传播结构 |
二、深耕算法技术创新分发手段 |
第二节 传播精准化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 |
一、善用数据描绘公众心理 |
二、借助算法展示“真实需要” |
第三节 传播优质化增强舆论影响力 |
一、回归真实与价值,优化传播内容 |
二、把握“风向”与“需求”,优化传播技术 |
第四节 传播全媒体化重塑舆论公信力 |
一、“后真相时代”对媒体的考验 |
二、打造“四全”媒体塑造舆论公信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的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4)《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内容生产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中国青年报》的研究 |
1.2.2 关于教育科学类报道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概况 |
2.1 《教科周刊》创办背景与原因 |
2.1.1 《教科周刊》创办背景 |
2.1.2 《教科周刊》创办原因 |
2.2 《教科周刊》报道内容的梳理 |
2.2.1 报道主题——聚焦最新校园教育发展 |
2.2.2 报道对象——侧重对大学群体的报道 |
2.2.3 报道语言——客观平衡,多用原生态表达 |
2.2.4 报道标题——趣味性与严肃性相结合 |
2.3《教科周刊》的版面分析 |
2.3.1 版面设计——现代简约不失活力 |
2.3.2 报道体裁——通讯报道占主体地位 |
2.4《教科周刊》特色分析 |
2.4.1 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为辅 |
2.4.2 力求主流引导坚持内容为王 |
2.4.3 突出现实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
第三章 《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内容生产存在的问题 |
3.1 主题分布不均衡 |
3.1.1 采访对象地域范围过于集中 |
3.1.2 教育与科技主题分布不均衡 |
3.2 选题角度过于集中 |
3.2.1 同类道选题角度集中 |
3.2.2 同一版面报道对象过于集中 |
3.3 传受互动相对缺乏 |
3.3.1 线上缺少互动 |
3.3.2 线下缺少互动 |
第四章《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内容生产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
4.1 深化内容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 |
4.1.1 平衡报道主题与层次 |
4.1.2 拓宽选题视野,避免同质化 |
4.1.3 深化报道内容,提高编创能力 |
4.2 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记者主观能动性 |
4.2.1 提升采编意识,丰富采编能力 |
4.2.2 了解相关知识,充实知识背景 |
4.2.3 提高记者思想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
4.3 立足受众,优化互动 |
4.3.1 加强人报互动,提高人际传播影响力 |
4.3.2 加强报网互动,加强网络传播影响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社论”舆论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一)舆论引导研究现状 |
(二)《人民日报》社论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舆论及舆论引导 |
一、舆论及舆论引导界定 |
二、马克思主义舆论引导理论 |
第二节 党报与社论 |
一、党报 |
二、社论 |
第二章 《人民日报》社论概况 |
第一节 《人民日报》社论简述 |
一、《人民日报》社论的创办 |
二、《人民日报》社论的制度性特征 |
三、《人民日报》社论是媒体舆论功能的重要载体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各时期之社论 |
一、1978.12.18-1991:改革开放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 |
二、1992-2002:改革开放加速发展阶段 |
三、2003-2011: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阶段 |
四、2012-2018.12.18: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时代 |
第三章 《人民日报》社论舆论引导的内容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概况 |
二、类目建构 |
第二节 《人民日报》社论的形式分析 |
一、《人民日报》社论“社标”分析 |
二、《人民日报》社论版面分析 |
第三节 《人民日报》社论论题分析 |
一、社论论题来源:广泛而有集中 |
二、社论论题类型:重阐释与评论,党的政治宣传 |
三、社论论题选择具有层次性:不均衡、不规律的特点 |
第四节 《人民日报》社论的结构分析 |
一、《人民日报》社论标题 |
二、《人民日报》社论开头 |
三、《人民日报》社论论证方法 |
四、《人民日报》社论结尾的艺术 |
第五节 《人民日报》社论文本特征分析 |
一、社论语言风格:大气公正,鼓舞人心 |
二、社论价值倾向:正面宣传与反面批评 |
第六节 《人民日报》社论内容作者群分析 |
一、社论作者群:非一人一“笔”定稿 |
二、社论作者群有政治家素养:目光四射,勇担重任 |
三、社论作者群有理论家头脑: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
四、社论作者群贯通杂家之技巧:视野开阔,知识渊博 |
第四章 《人民日报》社论舆论引导方法与方式研究 |
第一节 依托《人民日报》平台,提高社论舆论引导力 |
第二节 贴近群众,政策方针“通俗化”表达 |
第三节 主动设置“议程”,引领正确导向 |
第四节 发挥舆论领袖作用,观点集束式传达 |
第五节 《人民日报》社论的舆论引导特色 |
一、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
二、“好的”、“不好的”都要“上榜” |
三、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真实、客观、全面 |
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舆论引导思想在我国主流媒体中的践行 |
第一节 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流媒体扛大旗 |
一、打造主流媒体“公信力”与“权威性” |
二、始终为了人民,落实“三贴近”原则 |
三、主流媒体起引导性作用 |
第二节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与时俱进跟形式 |
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讲究时机与方法 |
第三节 坚持“时度效”原则,严把舆论引导工作 |
一、“时”,把握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 |
二、“度”,综合把握好舆论引导力度 |
三、“效”,最终达成有效的舆论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成都报刊抗战宣传研究 ——以《新新新闻》为例(1931-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报刊抗战宣传的研究现状 |
1.3.2 《新新新闻》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1.6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6.1 相关概念界定 |
1.6.2 理论基础 |
2 抗战时期抗战宣传报刊的基本情况 |
2.1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报刊情况 |
2.2 上海抗战宣传报刊的情况 |
2.3 武汉抗战宣传报刊的情况 |
2.4 四川抗战宣传报刊的情况 |
3 《新新新闻》的历史成长与历史影响 |
3.1 《新新新闻》创立与发展 |
3.1.1 《新新新闻》办刊的历史形势 |
3.1.2 《新新新闻》创立与发展 |
3.2 《新新新闻》的地域特征与影响力 |
3.2.1 《新新新闻》极具地方特色 |
3.2.2 《新新新闻》影响力较大 |
3.3 《新新新闻》抗战宣传概述 |
3.3.1 《新新新闻》的抗战宣传具有代表性 |
3.3.2 《新新新闻》抗战宣传的两个阶段 |
4 《新新新闻》抗战宣传报道的内容 |
4.1 对日本侵华野心的揭露警醒民众团结抗战 |
4.1.1 揭穿“亲善”谎言,鼓舞民众抗战 |
4.1.2 分析战局,引导民众抗战 |
4.1.3 宣传国共合作,传播抗战思想 |
4.2 对抗战英雄事迹的宣传鼓舞军民抗战士气 |
4.2.1 川军守卫蕴藻滨防线 |
4.2.2 饶国华将军广德殉国 |
4.2.3 王铭章死守滕县报国 |
4.3 对民众抗战的动员支援前线抗战 |
4.3.1 节俭献金,挽救国难 |
4.3.2 动员青年,从军卫国 |
4.4 对民众防空防毒的知识普及减少轰炸损失 |
4.4.1 教授防空防毒战时知识 |
4.4.2 引导民众疏散躲避空袭 |
5 《新新新闻》抗战宣传的评价 |
5.1 《新新新闻》抗战宣传的积极作用 |
5.1.1 成都报刊抗战宣传的重要力量 |
5.1.2 给军民以正面的舆论引导 |
5.1.3 促使四川成为前线供给基地 |
5.2 《新新新闻》抗战宣传的历史局限 |
5.2.1 资产阶级报刊,宣传立场较为多变 |
5.2.2 国统区报刊,宣传侧重正面战场 |
5.2.3 发展策略失误,宣传影响囿于西南 |
5.3 《新新新闻》抗战宣传的当代启示 |
5.3.1 宣传应坚持党的领导 |
5.3.2 宣传应存爱国之心 |
5.3.3 宣传需要定位清晰 |
5.3.4 宣传需要与时俱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社会常识》所载武器与毒气防御知识的情况(1933) |
附录 B《防空特刊》所载防空与防毒知识(1935.12) |
附录 C《新新新闻》所载八路军、新四军新闻报道(1931-19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7)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现状 |
第一节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内容分析 |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 |
二、研究的类目构建 |
三、编码与信度检测 |
第二节 三份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 |
一、报道数量 |
二、报道版面 |
三、报道体裁 |
四、报道主题 |
五、报道立场 |
第二章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 |
第一节 三份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分析 |
一、报道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关注地方发展 |
二、党性较强,重视上情下达 |
三、坚持原创,报道形式以文字为主 |
四、重视观点传播,议程设置的主动性强 |
第二节 《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分析 |
一、政策性强,彰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
二、版面分布多样,受重视程度较高 |
三、报道主题丰富,议程设置主动性强 |
第三节 《新疆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分析 |
一、具有明显情感倾向,彰显人文情怀 |
二、关注地方活动,贴合读者生活 |
第四节 《福建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特点分析 |
一、报道政策性弱,信息具有较强的实际效用 |
二、报道多为成果展示,正面报道倾向明显 |
第三章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问题 |
第一节 党报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会议论坛会议程设置的问卷调查 |
一、受众对议题的认知情况 |
二、调查结论分析 |
第二节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问题 |
一、三份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问题 |
二、《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问题 |
三、《新疆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问题 |
四、《福建日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问题 |
第四章 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
第一节 坚持新闻报道问题导向增加精品报道 |
一、增加深度报道数量加重“一带一路”项目的追踪报道 |
二、增加“一带一路”文化福祉主题的报道比重 |
三、省级党报要发挥地方特色主动策划“一带一路”活动项目 |
第二节 正视新闻议题的困难报道细节化处理信息 |
一、增加评论体裁报道引导“一带一路”正确的社会舆论 |
二、加强报道的细节信息增加中立叙述的报道比重 |
三、省级党报要关注重大会议增加新闻时效性 |
第三节 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 |
一、坚持内容为王对“一带一路”报道实行精准定位 |
二、创新编辑内容方式避免“溢散效果” |
第四节 积极把握国际传播规律提升传播质量 |
一、注重对外教育交流策划旅游发展项目活动 |
二、注重经济贸易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报道的比重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谈党报社会新闻的突破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新闻在党报宣传中的地位和意义 |
二、党报社会新闻的突破与创新 |
(一) 宣传典型有价值的报道 |
(二) 充分展现理性思考 |
(三) 宣传积极的社会风尚 |
三、结论 |
(9)《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
0.1.1 选题背景 |
0.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关于《湖南日报》的研究 |
0.2.2 关于社会新闻的研究 |
0.2.3 关于舆论引导的研究 |
0.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方法 |
0.3.3 创新之处 |
第1章 《湖南日报》重视社会新闻报道的原因及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
1.1 《湖南日报》重视社会新闻报道的原因 |
1.1.1 社会新闻的价值日益凸显 |
1.1.2 满足受众多元增长的信息需求 |
1.1.3 党报经营的短板需要克服 |
1.2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报道的优势 |
1.2.1 内容的公信力 |
1.2.2 显着的教育、引导性 |
1.2.3 报道主题的思想深度 |
1.3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
1.3.1 塑造政府正面形象 |
1.3.2 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
1.3.3 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 |
第2章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的主要策略 |
2.1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内容选择策略 |
2.1.1 聚焦民生民情,体现社会新闻服务性 |
2.1.2 挖掘人性之美,注重人文关怀 |
2.1.3 关注受众需求,捕捉社会热点 |
2.1.4 及时澄清社会谣言,维护社会稳定 |
2.2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报道框架策略 |
2.2.1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报道整体框架分析 |
2.2.2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框架建构对舆论引导的作用分析 |
2.3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叙事技巧 |
2.3.1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标题制作与舆论引导 |
2.3.2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对事实的建构和重现 |
2.3.3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平民化的叙事视角 |
第3章 《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提升路径 |
3.1 以优良的文风,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
3.2 以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
3.3 做好深度报道,强化主流舆论 |
3.4 加强社会新闻点评,积极引导舆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10)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公民新闻价值导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文献述评 |
(二)国外研究文献述评 |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公民新闻概述 |
一、公民新闻的概念及特征 |
(一)公民新闻的概念界定 |
(二)公民新闻的基本特征 |
二、公民新闻产生的背景 |
(一)技术环境 |
(二)理论环境 |
(三)社会环境 |
三、我国公民新闻实践及其影响 |
(一)我国公民新闻实践的发展 |
(二)我国公民新闻产生的影响 |
第三章 新形势下加强公民新闻价值导向的必要性 |
一、价值相关概念的厘清 |
(一)价值与价值观 |
(二)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 |
二、当前我国公民新闻价值导向面临的困境 |
(一)公民新闻价值取向存在误区 |
(二)网络拟态环境下主流价值观面临挑战 |
(三)自媒体时代公民记者的媒介素养不高 |
(四)公民新闻把关人的弱化及自由泛滥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与公民新闻的联系 |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 |
(一)党性原则 |
(二)人民性原则 |
(三)舆论导向原则 |
(四)真实性原则 |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构建 |
(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
(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的系列讲话精神 |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公民新闻的渊源 |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公民新闻的实践溯源 |
(二)公民新闻构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 |
(三)公民新闻是践行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载体 |
第五章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公民新闻价值导向的对策 |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新闻价值取向 |
(一)国家层面:引导公民新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
(二)社会层面:引导公民新闻弘扬社会和谐主旋律 |
(三)个人层面: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新闻报道 |
二、以真实性原则提高公民新闻的可信度 |
(一)公民新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二)加强对公民新闻传播内容和渠道的把关 |
三、以新闻职业道德理念加强公民新闻的自律 |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 |
(二)成立有关公民新闻的自律组织 |
(三)提高普通公民自身媒介素养 |
四、以新闻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惩治公民新闻侵权行为 |
(一)加强公民新闻法制建设 |
(二)制定有关公民新闻的规章制度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活动和成果 |
四、重视社会新闻在党报中的舆论导向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经济新闻在新媒体作用下的发展[J]. 陈宇欣. 环渤海经济了望, 2020(11)
- [2]党报新闻故事化叙事研究 ——以《河南日报》为例[D]. 桑涛. 河南大学, 2020(02)
- [3]博弈与重塑: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场再造[D]. 韦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中国青年报·教科周刊》内容生产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 耿孟泳贞. 河北大学, 2020(08)
- [5]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社论”舆论引导研究[D]. 刘清华.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 [6]成都报刊抗战宣传研究 ——以《新新新闻》为例(1931-1945)[D]. 杨洁颖. 西华大学, 2019(02)
- [7]党报对“一带一路”报道的议程设置及优化[D]. 马宁.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8]谈党报社会新闻的突破与创新[J]. 王磊明. 传播力研究, 2018(09)
- [9]《湖南日报》社会新闻舆论引导研究[D]. 高乔婕. 湘潭大学, 2017(12)
- [10]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公民新闻价值导向研究[D]. 余杰. 东华理工大学, 2017(01)
标签:湖南日报论文; 议程设置论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文; 舆论导向论文; 自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