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李承翰[1](2020)在《扶余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其业务种类繁多,通常包括融资、租赁、担保、衍生金融产品结算等。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我国企业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不再过度依靠传统借贷业务的利差收入,而是大力发展并完善中间业务,使之逐渐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介,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与战略构架在整个金融生态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扶余农村信用社为例,我国当前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开始时间比较晚、科技水平低、高素质人才少、创新意识弱、产品结构单一,处于低层次的发展状态,而发展中间业务能够改变当前的局面。因此,本研究以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扶余农村信用社为例,具体分析其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等,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旨在能够促使扶余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研究,本文对“中间业务”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提出中间义务的基本概念就是指银行以中介人或者代理人的角色,在其他两个支柱产业的基础之上,通过自身所具有的资金、信誉、信息、技术、机构网络等优势,帮助客户处理收付款以及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一定手续费的业务的总称。从定义可以看出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商业银行无论是进行银行业务还是金融服务,都是中间媒介即代理人的角色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例如房产中介,介于买卖双方之间收取服务费;其二中间业务实质上是与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并不同于形式上所显现的那样独立于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之外。其主要有4大特征,分别是:较少使用或者完全不使用自己的资本;以中介者的角色开展业务,收益高,风险低;以接受顾客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是一种委托业务;管理方式多元化。有关当前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主要有五大问题。(1)中间业务收入低,占总收入比重较小,增长速度慢;(2)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不均衡;(3)中间业务不受重视,发展速度较慢;(4)员工整体素质较低,硬件设施不到位;(5)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引导。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发现目前导致扶余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中间业务意识不强、产品结构单一、服务意识薄弱、缺乏技术人才、产品创新力不够、技术含量较低、宣传手段单一等问题。对此,研究提出要提升经营意识,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加大技术投入、加快电子化建设、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创新产品、加强宣传、积极拓展市场等解决措施。

嵇钰[2](2020)在《微小贷款发展中的服务创新研究 ——以江苏紫金农商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微小贷款是机构向中低收入阶层及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的服务活动,为低收入阶层进入信贷市场提供平等机会,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实现目标群体自助。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是薄弱环节,制约着农村发展。2019年中央1号文指出,要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微小贷款作农村金融机构重要支农业务,不断充分发挥其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的作用,依然是当前很有必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紫金农商银行为例,采用文献法等资料搜集方式,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对微小贷款的发展历程梳理、微小贷款发展中的服务创新分析。我国的微小贷款业务自引进后不断经历着政策革新、对象更新及业务创新,为农户等资金需求者提供了经营、消费等应急渠道,促进了机会公平;与此同时面临着社会经济、网络技术提出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着不能有效对接农户需求、遭遇技术发展瓶颈、缺乏发展定位等问题。通过对紫金农商银行的微小贷款研究,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对焦三农目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信贷风险文化教育与管理,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重视风险管理及延伸大数据应用范围等建议。

宁菲[3](2020)在《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加速发展,农业这一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承接农村相关产业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也在逐步升温。而无论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村的各项制度改革,还是农民的增收减负,“三农”问题都极大地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都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和资金保障。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旨在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LQ农村信用合作社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又该如何规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中的风险,解决放贷环节中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现实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总结梳理国内外有关小额信贷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以农村小额信贷理论为指导,结合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现状。通过调研近几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现状,剖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问题,分析其问题的成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维持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对促进LQ县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有所裨益。本文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总结梳理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基本理论,阐述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相关概念、特征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现状,对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剖析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波动、不良贷款的增加和人员队伍结构等方面,为下文的原因分析奠定数据基础。第四部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分析,叙述了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调查信息失真,基层人员缺乏,专业人才缺乏,贷后管理难,不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年增多和其他问题,并进行了成因分析。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和对策,根据前述分析,得出了应从政府、小额信贷机构本身和农户三方面合力入手,共同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长效发展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了从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农户三个层面具体的发展对策。解决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问题要有系统的思维,不能从某一方单打独奏,应从政府、LQ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户三方面着手,只有各方齐心协力,联合施策,才能解决好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王迪[4](2020)在《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指出银行管理的本质就是风险管理。小额贷款业务是农商银行的特色业务,因其贷款分散、抵押相对不足、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等特点,也是风险较大的业务之一。因此,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成为值得农商银行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是农商银行为了降低小额贷款风险水平,实现盈利目标、践行“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而制定并施行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小额贷款质量的高低、风险水平的大小,关系着农商银行资产的安全与否、盈利水平的高低和社会责任的实现。因此,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是农商银行管理的重点。本文以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为研究内容,分析其小额贷款发展现状,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大数据与科技的应用、政府三方平台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分析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内、外部多个视角剖析问题成因,并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借鉴兄弟行社的先进经验,提出ZZ农商银行完善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建议:从构建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问责机制、考核机制,加强风险评估与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健全贷款清收制度及风险补偿制度三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贷款文化建设、促进目标客群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加大数据获取与科技建设相关投入,加快政府合作平台建设。

舒凯彤[5](2019)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完善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是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持续增长的基本保障,是国家整体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战略制定的重要基础。如何构建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就必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同的发展条件和背景下,农村金融的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国家层面以制度的形式做出相应的安排和调整,依据不同的金融发展方法配置信贷资金,以形成功能完备的农村金融市场和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形成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在不断的摸索与探究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已经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是,无论是在农村金融自身的发展模式还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里边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原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发展道路,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对中国现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变化的需要,不仅没有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反而束缚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仍不够健全,农村金融需求结构变迁导致供需结构出现的新的失衡,金融抑制现象长期并且目前仍然存在;从需求角度而言,农户自身的天然特性使其缺少高质量的资产和抵押品大大降低了其农村信贷资源的可获得性,农村金融市场容量扩张与金融基础支撑体系薄弱的矛盾仍然突出;而从供给角度讲,农村金融市场中信贷的供给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指导及行政手段进行推动,同时也缺少相应的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为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其承担缓解农村借贷资金紧张状况的能力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同时自身在风险管理等方面集聚了不少问题;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并未建立,不论是从普及范围还是普及质量上来看都是不达标的,作为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理应肩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发展的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政府主导模式(1978-1996年)、“三位一体”模式(1997-2004年)、商业化主导模式(2005-现在)。区别不同模式的关键在于满足金融需求的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即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信用主体模式、资产抵押模式和合作金融模式。将研究视角聚焦在金融交易层面,探讨何种金融模式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资金供需双方的需要。金融的最核心功能是资金的融通,引导资金流动到价值最大化的领域,价值不应仅仅包含经济价值,还应充分考虑到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等方面。而且因为我国的现实情况,农村金融还被赋予了更多重要的责任。不仅仅要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还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使农民生活的更有尊严。现阶段,农户和资金供给方就好比站在河的两岸远远相望,金融则是将二者连接起来的桥梁,实现农村信贷资金供需的平衡。可以看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尚未建立,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的变化,市场功能还不健全。究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农村金融模式变迁的目标设定不明晰、农村金融模式创新的主体动力不足、农村金融模式演进的路径偏差。这些问题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农村金融信贷供需主体的失衡,形成了事实上的金融抑制。通过对我国农村信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农村信贷差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民纯收入越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农村资金流出现象越严重;而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和农村固定投入对优化农村信贷配给起到显着的正向作用,对信贷流出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资金供给上促进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的提高,即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投入不断强化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农村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信贷抑制问题。以上结论为我国农村金融模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政府力量的干预能够促进信贷配置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健全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但仅仅依靠政府的强制性行政手段从根本上扭曲了金融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弱化了市场机制在农村地区资金配置的作用,加剧了农村信贷市场的调节失灵。因此,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以市场自发的力量对农村资金的流动进行调节,将是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有益经验,美国波特切斯特乡村银行模式、孟加拉“格莱珉”模式和印度地区农村银行模式都有值得学习取经的地方。此外,互联网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和新型合作金融模式等新兴金融理论也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金融与生俱来的高效便利,农业供应链金融所特有的风险把控作用,新型合作金融模式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和较低的监督成本,都是我国农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诚然,改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农村金融模式的路径选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大方面着手:一是健全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优化提升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三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支撑。例如大力发展土地未来收益权抵押贷、对低息和贴息涉农贷款进行财政补助、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优势,立足自身优势领域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商业银行农村分行应当构建适应农村市场的运营体系,农村信用社则应致力于建立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模式,村镇银行的未来是走出差别化的“社区银行”道路,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将作为三者的有益补充;保险公司应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看到农业保险的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寻求在政府的支持下稳步推进农业保险业务。农村联保互助小组、商业保险公司、农业再保险公司和保监会将共同构成我国的立体化农业保险体系,把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合力。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正是因为有不足才有进步的可能。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化的基础上,以政策完善为改革铺平道路,以农村金融机构为改革主力军,以农业保险体系为改革保驾护航,“三农”问题必将迎刃而解,实现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富足的愿景,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郭强[6](2019)在《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内部控制对于银行业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这几年来,随着金融服务的迅猛发展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银行机构由于内部控制问题而导致的重大案件屡见不鲜,这引起了金融监管机构以及银行业的广泛关注。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取得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无数的案例证明,内控制度从多个方面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很有必要。现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就必须进行改革。农商银行比农信社在很多地方有比较明显的优点,只有改制成农商银行才会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更多活力。现在经过改制之后,农商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许多缺点,所以需要通过改进、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让其保持高速稳定发展。此文以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山西X农商行的控制现状、发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重点研究,结合内部控制理论基础,重点研究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详细收集银行的经营情况、组织机构、职能分工、内部控制制度流程等资料,同时利用SWOT进一步分析了银行所处境遇。整体进行了数据分析后发现X农村商业银行有员工普遍看低内控文化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作用、法人治理机制有待完善,内控文化还没有形成、忽视了预算制度对银行内控的影响、信息与沟通状况令人堪忧等问题,为了说明调查结果的可信性,还开展了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表明数据真实可信。针对一系列研究反应出的银行内控状况,提出了具体完善山西X农商行内控制度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完善内部治理机构,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加强运营业务的制度管理,加强银行系统开发,强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完善内部监督体制等多条详细有效的建议。总之,本文以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分析、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方法,围绕内部控制理论的相关要素,对山西X农商行的控制现状、发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重点研究,并提出完善山西X农商行内控制度的方法和措施。

帅志坚[7](2019)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 ——以汉寿农商银行为例》文中提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目前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而农业转型的成功也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而且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和管理支持的金融机构数量也不多,作为商业银行属性的农村商业银行,其主要业务和支撑力在农村,需要实现其“服务三农,商业运作”的市场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农商行如何在高风险、低收益、弱补偿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这个目标,是需要着重予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化经营发展与服务“三农”的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并且以汉寿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化经营发展与服务“三农”的关系出发,进行重点解析;在此基础上对汉寿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对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进行研究,总结分析提出符合汉寿县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模式。本文研究发现,汉寿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产品种类少,推出了仅仅包括便民卡在内的少数几种贷款种类,这些贷款种类一般数额都不大,往往不能满足当地农村居民对资金的需求。二是贷款期限短、利率高,提供的农户信贷一般时间较短,多在1-3年时间,一年期利率一般在8%-12%之间。三是农村有效抵押缺失,导致农户的产权无法真正转化为财富。四是信贷流程不规范,存在缺乏对贷款的深入调查、办理贷款手续时审查不严现象。五是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弱,农村信用制度的建立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六是贷款监督管理跟不上,贷后检查监督机制不健全,贷款管理滞后。七是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员工文化水平不高,金融知识欠缺,对本行规章制度运用不足。本文推进汉寿农商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强银农产品信贷市场开拓。制定更加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对农户信贷设置合理的、有差别的、科学的利率水平;设置适宜的贷款额度,放宽贷款期限,把对农户给予的小额贷款的贷款周期延长到2-3年时间;强化贷款还贷压力和责任感,从个人财产担保、法律追究、个人信用评级等方面进行约束,加强其还贷的责任感;加大信贷宣传力度,及时有效的宣传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二是加强银农信贷产品风险防范管理。规范信贷流程,认真加强贷前调查工作,严格发放流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注重完善农户的信用档案,完善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业贷款保险业务,建立贷款保证保险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保险市场建设。加强贷后监管和服务,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户贷款贷后管理责任制。三是加强农商银行管理制度建设。推动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以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为中心;建立信贷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信贷行业电子化监管机制、建立信贷监管信息交流机制、建立信贷行业人才激励机制。四是规范信贷政策管理,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信贷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多层次信贷行业监管体系、建立信贷立法机制、适度放宽小额贷款企业经营范围等。

黄一冰[8](2019)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在对我国传统绩效评价方案有着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可知,我国商业银行在指标设置上一向偏重于财务指标,并未注重非财务指标所提出的诉求,以此为背景,本文将平衡计分卡理论作为理论参考依据,结合商业银行发展特点,针对其绩效评价方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意见。希望以此为契机,从整体角度出发对商业银行当前的运营现状做出客观评价,从而促进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使其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金融全球化市场所带来的诸多挑战。本文将DT农村信用社作为目标银行,首先,介绍了DT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然后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其实行的绩效评价方案进行了客观了解和深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梳理,具体包括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注重短期绩效评价忽略长期发展以及与发展战略脱节、忽略外部因素等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分别从部门和员工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其次,引入平衡计分卡,阐述了DT农村信用社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了优化的原则和思路,对DT农村信用社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并绘制了战略地图,根据战略目标的分解确定平衡计分卡各维度指标的选取,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完成了对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的优化。最后,从搭建支撑实施平衡计分卡平台、培养全员意识、构建企业文化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为优化后的绩效评价方案的良好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提升DT农村信用社绩效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朱越[9](2019)在《PY农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及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以信贷为主业的金融机构竞争日益激烈,信贷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作为防范信贷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企业内部控制,对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风险。提高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进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极为重要。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它的信贷风险更为严峻。关于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且能够帮助金融企业更好服务农村经济。本文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和国外文献,界定了信贷风险及内部控制的含义,系统整理控制系统和信贷风险的成因。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结合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PY农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该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控制活动以及贷后管理与监督薄弱问题,具体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标准不一、授权审批不完善、内部审计未充分发挥职能、信息处理不及时、信贷业务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未形成完善的信贷业务应急管理、不良贷款催收工作支撑保障不足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完善PY农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完善的信贷业务业绩评价体系、严格授权审批与岗位分离、建立信贷业务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完善信贷业务系统应急处置方案、构建不良贷款委外催收机制,建立全面信息处理平台、明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方法,制定更加健全的信贷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史振杰[10](2016)在《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三农”贷款研究》文中认为贷款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经营或消费的需要,同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签订借款协议,借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本息的融资方式。而“三农”贷款是新时期为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由各类金融机构发放的有既定类别的贷款。农村种养殖户等农村经济体存在自身规模小、造血功能弱、经营管理水平低等特点,很难通过直接融资市场如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因此贷款是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但银行与农村经济体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上农村经济体经济附加值偏低、抗风险能力偏弱等弱点,银行更倾向于向城市工业企业、服务业投放贷款。所以现阶段,我国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因而大力发展“三农”贷款业务是我们国家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银行来说,发展“三农”贷款业务也是分散贷款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和自身管理水平的一大机遇。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的信用社逐渐组建成立了农村商业银行,成为金融领域支农、助农的主力军,是“三农”贷款主要的发放银行。但由于“三农”贷款风险大、管理难度高、收益低,以及农村商业银行自身贷款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考核机制落后等问题,“三农”经济体在贷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贷款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三农”贷款这一主题,阐述了大力发展“三农”贷款的重要意义,系统深入地分析了近年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溧阳市支行在“三农”贷款领域的相关实践,指出了江南银行溧阳市支行在发展“三农”贷款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借鉴了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三农”贷款业务的经验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江南银行溧阳市支行改进“三农”贷款业务的对策。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扶余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扶余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开展过程现状
    2.1 中间业务介绍
    2.2 扶余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2.3 扶余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3章 扶余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管理与理念因素
    3.2 产品与服务因素
    3.3 人才与创新因素
    3.4 技术与宣传因素
第4章 扶余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4.1 转变管理体系与经营理念
    4.2 优化产品与服务效率
    4.3 加强队伍建设和创新本领
    4.4 提高技术水平与市场宣传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2)微小贷款发展中的服务创新研究 ——以江苏紫金农商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相关理论回顾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搜集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资料搜集方法
    1.5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5.1 重点与难点
        1.5.2 创新点
2 我国微小贷款的发展背景与服务现状
    2.1 我国微小贷款发展的背景
        2.1.1 我国微小贷款的界定与特点
        2.1.2 我国农村金融、农村信用社及微小贷款的发展
    2.2 我国微小贷款实施存在的问题
        2.2.1 机构运行与微小贷款成本高
        2.2.2 农户认知、经营与担保限制
        2.2.3 信用风险与不良贷款较高
        2.2.4 微小贷款需求供给发生变化
        2.2.5 金融体制与外部环境不完善
    2.3 我国微小贷款发展的创新方向
        2.3.1 市场细分理论下的差异化业务
        2.3.2 服务对象多元化与服务理念深化
        2.3.3 贷款技术的组织化增信升级
        2.3.4 互联网大数据与金融产品的结合
        2.3.5 微小贷款与保险、投资与贷款联动
3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发展现状与问题
    3.1 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与现状
        3.1.1 南京市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阶段
        3.1.2 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特点
    3.2 紫金农商银行的发展
        3.2.1 机构规模
        3.2.2 资产总额
    3.3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发展
        3.3.1 贷款总额
        3.3.2 贷款业务
        3.3.3 贷款行业
        3.3.4 农林牧渔业贷款
        3.3.5 贷款主体
        3.3.6 担保方式
        3.3.7 不良贷款率
    3.4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特点分析
        3.4.1 微小贷款的需求空间大,层次化的业务需求多
        3.4.2 基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机构分布广泛
        3.4.3 贷款服务三农与公共建设,具有指向性
        3.4.4 发展趋势向好,不良贷款率横向比较偏高
        3.4.5 消费性贷款超经营性贷款,担保方式变化有限
    3.5 紫金农商银行前期发展中的困境
        3.5.1 线下网络化平台的优劣势转化
        3.5.2 单一信贷业务与需求多样化冲突
        3.5.3 风险因素与不良贷款率偏高
4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服务创新
    4.1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营销创新
        4.1.1 服务理念更新与业务创新
        4.1.2 网格化线下平台与电子银行设置
        4.1.3 服务团队建设与文化塑造
        4.1.4 贷款利率定价分类设置
        4.1.5 营销创新对微小贷款的优化
    4.2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技术创新
        4.2.1 组织化信用增级
        4.2.2 ODS数据仓库项目建设
        4.2.3 自动化审批与在线放贷
        4.2.4 技术创新对微小贷款的优化
    4.3 紫金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创新
        4.3.1 流程化建设
        4.3.2 标准化建设
        4.3.3 风险防控创新对微小贷款的优化
    4.4 微小贷款服务创新下存在的现象
        4.4.1 担保方式的结构特征未发生变化
        4.4.2 金融产品服务存在同质化现象
        4.4.3 流程设置与风险防范有待优化
5 简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5.1 简要研究结论
    5.2 政策启示与展望
        5.2.1 进一步对焦服务三农目标,提高微小贷款效用
        5.2.2 不断构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金融服务
        5.2.3 采取组合分解策略,宣传与教育方式完善风险建设机制
        5.2.4 延伸大数据应用范围,构建智能化贷后管理
参考文献

(3)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概念的界定
    2.2 基本理论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贷款五级分类”理论
    2.3 农户小额信贷的特征
第三章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现状分析
    3.1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
        3.1.1 LQ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
        3.1.2 机构设置及人员队伍结构
        3.1.3 客户群体
        3.1.4 贷款特点
        3.1.5 业务办理流程
        3.1.6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情况
    3.2 互联网小额贷款对LQ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影响
    3.3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SWOT分析
        3.3.1 优势
        3.3.2 劣势
        3.3.3 机遇
        3.3.4 威胁
第四章 小额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
    4.1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存在问题
        4.1.1 调查信息失真
        4.1.2 营业网点信贷人员缺乏
        4.1.3 专业人才缺乏
        4.1.4 贷后管理难
        4.1.5 信用风险较大
        4.1.6 不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骤增
    4.2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4.2.1 引起调查信息失真的主客观原因
        4.2.2 内部制度不健全形成营业网点信贷人员缺乏
        4.2.3 发展理念落后导致专业人才缺乏
        4.2.4 贷款风险意识淡薄造成贷后管理难
        4.2.5 农村整体较差的环境加重信用风险
        4.2.6 禁止“借新还旧”的贷款方式引起不良贷款骤增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对策
    5.1 研究结论
    5.2 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对策
        5.2.1 政府层面
        5.2.2 LQ农村信用合作社层面
        5.2.3 农户层面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特色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ZZ农商银行及其小额贷款概况
    第一节 ZZ农商银行概况
    第二节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情况
        一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涵及主要品种
        二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规模
        三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的特点及突出风险
第三章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现状
        一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流程
        二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架构
        三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相关保障
        四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管理的激励与监督
    第二节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三大机制”不健全
        二 忽略风险评估与信用评级体系的重要性
        三 清收制度与贷款补偿制度缺位
        四 制度落实不到位
        五 缺乏科技与平台支撑
第四章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第一节 内部原因
        一 小额贷款中心设立仓促
        二 贷款文化建设不到位
        三 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第二节 外部原因
        一 行政指标与社会责任的影响
        二 目标客群的信用环境较差
第五章 ZZ农商银行加强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的对策
    第一节 构建科学的“三大机制”
        一 独立审批的同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二 建立合理的问责机制
        三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第二节 加强风险评估与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第三节 健全贷款清收制度与风险补偿制度
    第四节 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二 加强贷款文化建设
        三 促进目标客群信用体系建设
    第五节 加强科技与平台支撑
        一 加大数据获取与科技建设相关投入
        二 加快政府合作平台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的理论基础
        2.1.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1.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1.4 制度变迁理论
    2.2 关于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文献综述
        2.2.1 农村金融改革历程研究
        2.2.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2.2.3 农村金融对策研究
第3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宏观政策体系
    3.2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总体情况
        3.2.1 农村信贷供需状况
        3.2.2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发展情况
        3.2.3 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3.2.4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情况
        3.2.5 农村基础服务覆盖情况
        3.2.6 融资渠道与融资模式情况
    3.3 中国农村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3.3.1 农村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
        3.3.2 农村金融供需失衡
        3.3.3 农村金融市场功能不完备
    3.4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困境的原因探析
        3.4.1 农村金融改革目标设定不明晰
        3.4.2 农村金融改革主体动力不足
        3.4.3 农村金融改革路径偏差
第4章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及演变路径
    4.1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的演进
        4.1.1 政府主导模式(1978-1996 年)
        4.1.2 “三位一体”模式(1997—2004 年)
        4.1.3 市场化主导模式(2005—现在)
    4.2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演进的主要特征
        4.2.1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受农村经济改革驱动
        4.2.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演进驱动机制的强制性
        4.2.3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特征
    4.3 中国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演进环境与趋势
        4.3.1 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演进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
        4.3.2 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变迁的思路变化
        4.3.3 农村金融宏观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与路径
第5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微观模式及路径
    5.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微观模式
        5.1.1 信用主体模式
        5.1.2 资产抵押模式
        5.1.3 合作金融模式
    5.2 中国农村金融微观模式的未来发展路径
        5.2.1 供应链金融
        5.2.2 互联网+农村金融
        5.2.3 新型合作金融
第6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与信贷配给的实证分析
    6.1 农村信贷资金配给的理论分析
        6.1.1 农村信贷资金配给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2 农村信贷资金配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6.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对信贷资金配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6.2.1 变量选取、理论假设和模型构建
        6.2.2 实证分析过程
    6.3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对信贷资金配给影响的实证结论
第7章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借鉴
    7.1 美国波特切斯特乡村银行模式
    7.2 孟加拉“格莱珉”模式
    7.3 印度地区农村银行模式
第8章 完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8.1 健全完备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8.1.1 优化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能力
        8.1.2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8.1.3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8.1.4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8.2 优化提升农村金融市场功能
        8.2.1 围绕土地等抵押物创新
        8.2.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8.2.3 持续加大涉农贷款的政策扶持力度
    8.3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支撑
        8.3.1 建立健全完备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
        8.3.2 探索有效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8.3.3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内部控制一般理论
    2.1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2.2.1 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原则
        2.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2.2.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框架目标
        2.2.4 新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
        2.2.5 巴塞尔协议III
        2.2.6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
第3章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3.1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3.1.1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情况
        3.1.2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组织机构
        3.1.3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的职能与分工
        3.1.4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SWOT分析状况
        3.1.5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流程
    3.2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3.2.1 对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开展的调查问题情况分析
        3.2.2 控制环境现状
        3.2.3 风险评估现状
        3.2.4 控制活动现状
        3.2.5 信息与沟通现状
        3.2.6 内部监督现状
        3.2.7 对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开展问卷调查的信度效度分析
第4章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员工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4.1.2 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4.1.3 内部控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4.1.4 人才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4.1.5 内部控制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不强
    4.2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缺乏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体系
        4.2.2 未能建立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
        4.2.3 风险管理责任制贯彻落实不到位
        4.2.4 风险预警系统不够完备
    4.3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在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制度建设方面存在制度制定空白领域以及制度规定不够细化情况
        4.3.2 业务流程方面存在繁杂或疏漏的现象
        4.3.3 制度执行方面存在较多不规范现象
    4.4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在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4.4.1 信息系统建设较为滞后
        4.4.2 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系统
        4.4.3 信息交互能力较差
    4.5 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4.5.1 内部监督体系不够健全
        4.5.2 专业审计人员力量缺乏,监督方式不够先进
        4.5.3 处罚力度不够
        4.5.4 缺乏足够的外部监督
第5章 完善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5.1 加强控制环境方面的建设
        5.1.1 注重培养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5.1.2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5.1.3 努力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5.1.4 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5.1.5 改善内部控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
    5.2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5.2.1 提升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
        5.2.2 制定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方法
        5.2.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5.3 完善业务控制活动
        5.3.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5.3.2 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5.3.3 加强运营业务的制度管理
    5.4 增强信息与沟通
        5.4.1 加强系统开发,强化信息系统的运用
        5.4.2 定期发布风险管理信息报告
        5.4.3 定期展开风险管理协调会
        5.4.4 提升业务信息时效性处理能力
    5.5 完善内部监督的反馈机制
        5.5.1 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5.5.2 引进专业审计人才队伍
        5.5.3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问责制
        5.5.4 加强外部监督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要素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致谢

(7)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 ——以汉寿农商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动态
        1.3.3 研究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农村金融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金融的相关概念
        2.1.1 农村金融
        2.1.2 银行授信
    2.2 农村金融的相关理论
        2.2.1 农村金融改革
        2.2.2 农村金融需求论
        2.2.3 农村金融供给论
第3章 汉寿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基本情况
    3.1 汉寿农商行概况
        3.1.1 汉寿农商行发展历史
        3.1.2 汉寿农商行业务开展情况
    3.2 汉寿农商行金融产品概况
        3.2.1 汉寿农商行金融产品种类
        3.2.2 汉寿农商行农村金融产品规模
    3.3 汉寿农商行金融产品服务现状
        3.3.1 管理信息化、系统化
        3.3.2 精细化管理
        3.3.3 服务领域情况
        3.3.4 服务经营灵活
第4章 汉寿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产品种类少
    4.2 贷款期限短、利率高
    4.3 农村有效抵押缺失
    4.4 贷款流程不规范
    4.5 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弱
    4.6 贷款监督管理跟不上
    4.7 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4.8 面临行业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冲击
第5章 完善汉寿农商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银农产品信贷市场开拓
        5.1.1 制定更加合理的贷款利率水平
        5.1.2 设置适宜的贷款额度
        5.1.3 放宽贷款期限
        5.1.4 强化贷款还贷压力和责任感
        5.1.5 加大信贷宣传力度
    5.2 丰富金融产品种类
        5.2.1 “双保惠农贷”产品
        5.2.2 “信保农村产权贷”产品
    5.3 加强信贷产品风险防范管理
        5.3.1 规范信贷流程
        5.3.2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5.3.3 大力推广农业贷款保险业务
        5.3.4 加强贷后监管和服务
    5.4 加强汉寿农商银行服务体系建设
        5.4.1 推动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5.4.2 建立信贷危机应急管理机制
        5.4.3 建立信贷行业电子化监管机制
        5.4.4 建立信贷监管信息交流机制
        5.4.5 建立信贷行业人才激励机制
    5.5 加强相关的政策管理
        5.5.1 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5.5.2 建立政府主导的信贷信用担保体系
        5.5.3 建立多层次信贷行业监管体系
        5.5.4 建立信贷立法机制
        5.5.5 扩展信贷经营范围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2.1.1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内涵
        2.1.2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方法
    2.2 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
        2.2.1 平衡计分卡的含义
        2.2.2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2.2.3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2.3 层次分析法介绍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第3章 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问题分析
    3.1 DT农村信用社简介
        3.1.1 基本情况
        3.1.2 组织架构
        3.1.3 企业愿景
    3.2 DT农村信用社现行绩效评价方案
        3.2.1 现行绩效评价方案介绍
        3.2.2 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存在的问题
        3.2.3 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第4章 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优化
    4.1 DT农村信用社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1 DT农村信用社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4.1.2 DT农村信用社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4.2 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优化原则与思路
        4.2.1 优化原则
        4.2.2 优化思路
    4.3 DT农村信用社的战略目标分解和战略地图绘制
        4.3.1 DT农村信用社战略目标的分解
        4.3.2 DT农村信用社战略地图的绘制
    4.4 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各维度指标选取
        4.4.1 财务维度指标选取
        4.4.2 客户维度指标选取
        4.4.3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选取
        4.4.4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选取
    4.5 DT农村信用社分行层面平衡计分卡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5章 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优化保障措施
    5.1 搭建支撑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平台
        5.1.1 财务核算体系的平台
        5.1.2 内部制度体系的平台
    5.2 加强员工培训及培养全员意识
    5.3 建设与绩效评价方案匹配的企业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指标重要程度问卷
附表2:指标层判断矩阵
个人简介
致谢

(9)PY农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贡献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理论
        2.1.1 内部控制概念
        2.1.2 内部控制目标
        2.1.3 内部控制五要素
    2.2 科层结构控制论
    2.3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2.3.1 风险概念及分类
        2.3.2 企业风险管理概念
        2.3.3 企业风险管理目标
        2.3.4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第三章 PY农商行信贷业务及管理现状
    3.1 PY农商行信贷业务现状
        3.1.1 PY农商行基本情况介绍
        3.1.2 PY农商行信贷资产结构和质量
    3.2 PY农商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3.2.1 PY农商行信贷业务组织结构
        3.2.2 PY农商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流程
        3.2.3 PY农商行贷款管理制度
        3.2.4 PY农商行信贷资产质量考核办法
第四章 PY农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4.2 调研实施
        4.2.1 问卷设计
        4.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2.3 调查问卷的有效性检验
        4.2.4 相关数据描述性分析
    4.3 调研结果分析
第五章 加强PY农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5.1 严格授权审批与岗位分离
        5.1.1 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
        5.1.2 审查审批专业化
    5.2 构建完善的信贷业务业绩评价体系
        5.2.1 设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5.2.2 成立不良贷款责任认定与追究审查委员会
    5.3 构建全面信息处理平台
    5.4 完善信贷业务系统应急处置方案
        5.4.1 完善信贷业务系统应急组织架构
        5.4.2 明确信贷业务系统突发事件等级划分
        5.4.3 突发事件报告及应急处置
    5.5 建立信贷业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5.5.1 建立信贷业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5.5.2 提高审计队伍人员素质
    5.6 明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方法
    5.7 建立不良贷款委外催收机制
第六章 保障措施
    6.1 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6.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3 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10)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三农”贷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主题和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四、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三农”贷款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三农”贷款
        一、“三农”贷款的概念
        二、“三农”贷款的分类
        三、我国“三农”贷款发展的现状
    第二节 发展“三农”贷款的重要意义
        一、改善“三农”贷款难、贷款贵的现状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相关理论
        一、金融抑制理论
        二、风险分散化理论
        三、长尾理论
第二章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溧阳市支行“三农”贷款的实践
    第一节 历史演进
        一、农村信用联社阶段(2008年以前)
        二、农村合作银行阶段(2008年-2009年12月)
        三、江南银行成立以后(2009年12月-2014年12月)
    第二节 基本现状
        一、市场地位
        二、主要产品与服务
        三、相关制度与操作流程
    第三节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三农”的金融生态环境差
        二、“三农”信贷产品问题多
        三、“三农”贷款的管理落后、制度不够完善
第三章 国内外经验与借鉴
    第一节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一、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农”贷款
    第二节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一、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三农”贷款
    第三节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
        一、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概况
        二、农村小额贷款模式
第四章 改进江南银行溧阳市支行“三农”贷款的对策
    第一节 主动参与建设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圈
        一、建立乡村金融服务站
        二、与政府协作引导农村信用环境的建设
        三、与其他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分散贷款风险
    第二节 创新“三农”融资方式
        一、设计出合理的“三农”贷款产品
        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
        三、为“三农”引入多种融资方式
    第三节 加强信贷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
        一、提升信贷管理水平
        二、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扶余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李承翰. 吉林大学, 2020(04)
  • [2]微小贷款发展中的服务创新研究 ——以江苏紫金农商银行为例[D]. 嵇钰. 浙江大学, 2020(02)
  • [3]LQ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研究[D]. 宁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4]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王迪. 郑州大学, 2020(02)
  • [5]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D]. 舒凯彤. 吉林大学, 2019(02)
  • [6]山西X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 郭强.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7]农村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 ——以汉寿农商银行为例[D]. 帅志坚.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DT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方案优化研究[D]. 黄一冰.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9]PY农商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D]. 朱越.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10]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三农”贷款研究[D]. 史振杰. 南京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