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肿瘤多药耐药及逆转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许岚,袁泽婷,殷佩浩,樊伯珍[1](2021)在《中药逆转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且不明确。随着研究深入,中药逆转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可行性越来越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机制的研究及中药逆转治疗的进展,希望通过本次归纳可以为中药发挥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范爽[2](2021)在《RUNX3在人结肠癌HCT-116/5-FU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通过建立耐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5-FU,初步探讨RUNX3与结直肠癌耐药的关系。第一部分:采用低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法建立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CT-116/5-FU,cck-8法检测5-氟尿嘧啶对亲本株HCT-116及耐药株HCT-116/5-FU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IC50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q RT-PCR检测亲本株HCT-116细胞及耐药株HCT-116/5-FU细胞中RUNX3、P-gp、MRP1、LRPm 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亲本株HCT-116细胞及耐药株HCT-116/5-FU细胞中RUNX3、P-gp、MRP1、LRP蛋白的表达;第二部分:通过si RNA技术敲低HCT-116细胞中RUNX3的表达,分为RUNX3敲低组(si-RUNX3-1组、siRUNX3-2组)和阴性对照组(si-NC组),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验证RUNX3的敲低效率,采用cck-8法测定si-RUNX3组和si-NC组的IC50值,通过western-blot测定两组中P-gp、MRP1、LRP的表达情况。成功构建了稳定的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CT-116/5-FU,耐药倍数为7.7倍,HCT-116/5-FU耐药细胞株群体倍增时间较HCT-116亲本株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耐药细胞群体倍增时间(TD)是亲本细胞的1.3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耐药株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耐药细胞HCT-116/5-FU的RUNX3m RNA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株HCT-11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耐药细胞HCT-116/5-FU的P-gp、MRP1、LRPm RNA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株HCT-11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1,p=0.001,耐药细胞HCT-116/5-FU的RUNX3蛋白质相对表达量较亲本细胞株HCT-11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耐药细胞HCT-116/5-FU的P-gp、MRP1、LR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亲本细胞株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成功构建了RUNX3低表达的HCT-116细胞模型,si-RUNX3-1组RUNX3m RNA的表达和si-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si-RUNX3-2组RUNX3m RNA的表达量低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si-RUNX3-1组和si-RUNX3-2组RUNX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并且si-RUNX3-2组的敲低效率更高,选用si-RUNX3-2组完成后续试验,si-RUNX3组的IC50值较si-NC组明显升高,下调RUNX3的表达能够降低HCT-116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i-RUNX3组的P-gp、MRP1、LR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si-NC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综上,RUNX3表达下调能降低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对5-FU的敏感性,考虑与RUNX3表达的降低上调Pgp、MRP1、LRP等耐药蛋白表达,从而增加细胞的耐药性有关。
葛宁[3](2021)在《KCNMA1的上调促进维拉帕米逆转食管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化学耐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E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全球新增57万例EC患者,且有50万例患者死于EC[1]。全球食管癌新增和死亡病例约有一半发生在中国,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第六和第四位[2]。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两个亚型,美国和欧洲国家主要以EAC亚型为主,而我国食管癌患者90%以上都是ESCC亚型。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是ESCC三大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是早期局限性病灶患者的首要治疗方式,但由于早期食管癌临床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发现即为中晚期而不能手术。放疗做为食管癌局部治疗主要手段之一,对于颈段食管癌及非手术食管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病灶长度较长及放疗后复发的患者作用有限。化学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可部分延长中晚期或术后食管癌患者生存时间,受肿瘤耐药性的限制,标准化疗方案对晚期食管癌的反应率只有30%左右。探索食管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对食管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有单药耐药和多药耐药两种形式,多药耐药是较为多见的耐药形式。既往研究认为药物耐药性与细胞内药物的浓度与分布改变、抗氧化体系激活、DNA损伤修复系统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等各种因素相关。维拉帕米(Verapamil,VER)是一种L-型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随着对其深入研究发现它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有效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浓度为6.0-10.0umol/L。传统静脉注射的安全浓度为1.0~2.0umol/L,但此浓度达不到有效逆转耐药浓度,通过动脉灌注药物的方式可使其局部组织浓度达到外周血液浓度的3-10倍。研究表明,通过VER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改善了化学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其中包括肝细胞癌、大肠癌、胃癌、肺癌和恶性腹水等。最初研究表明VER是通过调节P-gp蛋白的表达抗肿瘤MDR,VER能够抑制或下调P-gp的表达,阻止药物外排提高肿瘤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最近研究表明VER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很有可能与P-gp无关。我们通过高通量筛选实验发现 SLIT3、KCNMA1、KLK1、LPAR1、CHRDL1、NID1 这6个候选基因与维拉帕米逆转耐药相关。其中KCNMA1基因在VER逆转ESCC细胞对顺铂(DDP,cisplatin)耐药中表达显着升高。本课题通过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层面研究KCNMA1基因表达与VER逆转肿瘤顺铂耐药之间的关系。第一章:KCNMA1的表达在VER逆转ESCC细胞耐药中的作用目的:本研究通过研究KCNMA1基因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来研究KCNMA1基因的表达差异与VER逆转ESCC肿瘤耐药可能存在的关系,为肿瘤耐药的ESCC患者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这些实验,我们检测了 KCNMA1基因在ESCC中的表达;通过过表达或沉默表达KCNMA1基因,研究肿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差异;通过经增强KCNMA1表达研究对ESC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VER逆转肿瘤MDR的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治疗ESCC患者提供临床证据。方法:1.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验证检测VER联合顺铂对KYSE150、KYSE180和KYSE450三种ESCC细胞活力影响;2.高通量筛选测序,比较KYSE150、KYSE180中DPP组和VER+DPP组中基因表达差异,同时用qRT-PCR验证这种差异;3.WB检测VER组、DPP组、以及VER+DPP组中KCNMA1蛋白的表达;4.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R联合顺铂治疗的ESCC患者组织样本中KCNMA1的蛋白表达;5.通过沉默或过表达KCNMA1基因的表达,再用CCK-8法检测ESCC细胞对顺铂的细胞活力;6.通过抗增殖实验和凋亡实验,研究KCNMA1基因的表达与ESCC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关系。结果:1.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VER增加了 ESCC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尤其是对KYSE150细胞,而VER对KYSE180细胞的作用小。因此本实验选择KYSE150细胞作为VER逆转敏感细胞,选择KYSE180细胞作为抗逆转模型细胞进行进一步研究;2.高通量转录测序结果显示,SLIT3、KCNMA1、NID1、KLK1、LPAR1和CHRDL1基因表达均表现出差异,并通过qRT-PCR验证了这种差异。与KYSE150 DDP组相比,KYSE150 DDP+VER组的KCNMA1表达明显上调,且KYSE150细胞中的KCNMA1表达水平高于KYSE18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3.WB结果显示在KYSE180 DDP组和KYSE180 DDP+VER组之间,KCNMA1的蛋白表达没有显着差异,而在KYSE150 DDP+VER组中,KCNMA1显着上调;4.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对VER逆转方案呈现阳性患者中,KCNMA1的表达显着升高,而阴性患者中KCNMA1的表达无显着差异;5.通过过表达KCNMA1基因,可以显着增加KYSE15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而沉默KCNMA1基因的表达后,KYSE15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下降;6.增殖和凋亡实验结果表明,KCNMA1的表达能够增强了 VER对ESCC细胞的抗增殖作用,也可以增强VER对ESCC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结论:VER能够促进KCNMA1的表达,增强KYSE15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存在的机制可能是KCNMA1的表达能够增强顺铂对KYSE150细胞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第二章:KCNMA1的表达促进顺铂对移植瘤裸鼠抑制作用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在食管鳞状细胞移植瘤裸鼠中,KCNMA1的表达与VER逆转肿瘤对顺铂敏感性的相关性,探讨KCNMA1对ESC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构建过表达和沉默KCNMA1KYSE150细胞模型,2.将ESCC细胞经皮下注射裸鼠.构建食管鳞状细胞癌模型,分为五组包括Control组、DPP组、DPP+VER组、siRNA-KCNMAl组和Over-KCNMAl+DPP组.待肿瘤体积生长至50mm2时,腹膜内注射2.0mg/kg的顺铂和1.Omg/kg的VER,比较各组裸鼠的肿瘤大小、肿瘤抑制率;3.免疫组化实验比较各组裸鼠组织中KCNMA1蛋白表达;4.WB与qRT-PCR实验检测三组裸鼠中KCNMA1的表达;结果:1.通过质粒转染和慢病毒转染制备KCNMA1过表达和表达沉默的KYSE150细胞珠,qRT-PCR和WB结果显示,Over-KCNMAl组中KCNMA1蛋白的表达显着高于vector组,而siRNA-KCNMA1组中KCNMA1蛋白的表达显着低于sh-NC组,表示过表达和沉默表达KCNMA1细胞模型构建成功;2.本实验中所有裸鼠均成瘤,且在治疗期间各组裸鼠肿瘤体积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大,Over-KCNMAl+DPP组和DPP+VER组在14天之后肿瘤体积大小明显小于单独DPP组,而沉默KCNMA1的表达后,肿瘤组织体积显着增加;3.裸鼠肿瘤组织WB和qRT-PCR结果显示,Over-KCNMAl组和DPP+VER组中KCNMA1蛋白表达显着高于Control组和DPP组.结论:过表达的KCNMA1能够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对顺铂的敏感性,抑制肿瘤组织体积的生长;而沉默KCNMA1的表达,降低顺铂对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第三章:临床研究KCNMA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中的表达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经过维拉帕米联合化疗动脉灌注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数据,通过免疫组化法对不同治疗效果病例KCNMA1基因表达情况检测,探讨KCNMA1在ESCC动脉灌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所有患者釆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每月介入治疗1次,每例患者介入治疗2-3次,介人治疗结束后第4周对疗效进行评估。方案为:维拉帕米(25 mg)+化疗药物(顺钻+5-氟尿嘧啶)?方法为:术前常规静脉滴注喘啶(0.25 mg)和地塞米松(5?10mg);灌注过程中用肝素盐水间断冲洗导管35次,同时静脉滴注昂丹司琼(816 mg)和地塞米松(510 mg)?2.收集经过维拉帕米联合化疗动脉灌注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例3.根据治疗效果将上述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例分为四组,包括临床治愈或显着改善(CR)、临床治疗改善(PR)、临床治疗疗稳定(SD)和进行性或恶化(PD).将CR+PR组定义为治疗阳性组,SD+PD组定义为治疗阴性组4.免疫组化实验比较各组食管癌患者中KCNMA1表达;结果:1、在患有ESCC中期或晚期的患者中,11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65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3例未出现改变(SD),5例进行性疾病(progressive disease,PD).总缓解率(CR+PR)为80.85%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法测量对VER逆转治疗方案呈阳性(CR或PR)患者的组织样品中KCNMA1表达明显高于阴性(SD和PD)的患者。结论:经靶动脉灌注维拉帕米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提高了食管鳞状细胞癌治疗的近期疗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获益及临床症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本治疗方案呈阳性患者组织中KCNMA1表达显着高于阴性反应组。
丁聚贤[4](2020)在《肉苁蓉对化疗耐药骨肉瘤(MG-63)细胞的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肉苁蓉含药血清对人骨肉瘤MG-63/MTX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初步探索肉苁蓉逆转MG-63/MTX耐药细胞机制。方法:通过肉苁蓉及盐水灌胃SD大鼠获得高、中、低剂量组的肉苁蓉含药血清及对照组血清,贴壁培养法培养MG-63细胞,MTT法检测药物干预前MTX的IC50值,将MG-63细胞分为四组,高剂量组(A)、中剂量组(B)、低剂量组(C)、空白组(N),采用IC50浓度的MTX分别干预各组贴壁细胞,24小时后换液并加入不同浓度的肉苁蓉含药血清及对照组含药血清,持续干预并换液至对照组细胞加入IC50浓度的MTX仍稳定生长后各组停止干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比色法检测各组肉苁蓉含药血清干预后的IC50及RI,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MRP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显微镜下观察到MG-63细胞贴壁生长,体积中等,细胞多梭形,偶见不规则形,核较大,核仁清晰。药物干预后的A、B、C、N组细胞较原始MG-63体积增长,呈长梭形、不规则形,伪足增多,生长状态减慢;(2)MTX干预后A、B、C、N四组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60±0.14)ug/ml、(6.32±0.30)ug/ml、(7.04±0.14)u g/ml、(9.28±0.18)ug/ml,耐药指数(RI)依次为:1.80、2.55、2.84、3.74;(3)肉苁蓉含药血清干预后A、B、C、N四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39.30±1.85)%、(29.33±1.65)%、(24.33±0.91)%、(18.23±1.51)%,A组>B组>C>组>N组,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干预后A、B、C、N四组MRP1蛋白的表达分别为(8.47±0.91)%、(13.80±1.2)%、(28.97±1.2)%、(39.77±1.81)%,A组<B组<C组<N组,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5)相比较N组,A、B、C各组P53蛋白表达均下调,A组<B组<C组<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苁蓉能逆转人骨肉瘤MG-63细胞对MTX的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肉苁蓉促进人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下调MRP1及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纪宁[5](2019)在《Selonsertib等三种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肿瘤临床治疗,特别是化学治疗的主要障碍。肿瘤细胞膜表面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超家族的过表达是造成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过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的ABC转运蛋白超家族影响抗肿瘤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能特异性地外排一系列的传统化学治疗药物,如paclitaxel、doxorubicin、mitoxantrone和topotecan等,从而造成肿瘤细胞内抗肿瘤药物浓度大幅降低,进而发展为肿瘤细胞的药物抵抗,最终可导致肿瘤的治疗失败。目的:评价进入临床试验的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三种小分子靶向药物逆转ABC转运蛋白介导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利用MTT实验评价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三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对本实验中所采用的细胞模型的直接增殖抑制活性;2、利用MTT实验评价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对ABCB1转运蛋白介导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逆转实验);3、采用MTT实验评价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对ABCG2转运蛋白介导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逆转实验);4、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ce,IF)评价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三种小分子靶向药物对ABCB1及ABCG2转运蛋白在肿瘤多药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的影响;5、利用以氚标抗肿瘤药物为探针的药物蓄积及泵出实验评价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三种小分子对ABCB1和ABCG2转运蛋白外排功能的影响;6、利用ATPase学实验评价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对ABCB1和ABCG2的ATP酶活性的影响;7、利用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预测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三种小分子靶向药物与ABCB1和ABCG2转运蛋白的潜在结合位点,对结合能力进行评分。结果:1、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在相对无细胞毒性的浓度下具有逆转ABCB1和ABCG2转运蛋白介导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2、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均不显着改变ABCB1和ABCG2转运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IF实验结果显示,经过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的预处理,ABCB1和ABCG2转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未出现显着性的改变;3、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的预处理可显着上调[3H]-paclitaxel在过表达ABCB1的肿瘤多药耐药细胞中的水平,同时可上调[3H]-mitoxantrone在过表达ABCG2的肿瘤多药耐药细胞中的蓄积水平。然而,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对亲本细胞的氚标药物蓄积水平无显着的影响;4、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显着抑制[3H]-paclitaxel和[3H]-mitoxantrone从过表达ABC转运蛋白的肿瘤多药耐药细胞中外排,并且不影响[3H]-paclitaxel和[3H]-mitoxantrone从亲本细胞中的外排,提示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可直接抑制ABCB1和ABCG2转运蛋白的功能;5、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对ABCB1和ABCG2的ATP酶活性均具有促进作用,这提示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可能与ABCB1和ABCG2的底物结合区域有一定的作用;6、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与ABCB1和ABCG2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并且可以与ABCB1及ABCG2底物结合区域的部分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或者π-π键合,提示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可以与ABCB1和ABCG2的底物结合空腔结合,从而占据化疗药物的结合位点,造成化疗药物无法外排,从而达到耐药逆转的作用;结论:Selonsertib、ulixertinib和VS-4718通过占据ABC转运蛋白B1和G2亚家族的底物结合位点,竞争性地抑制化疗药物的结合,进而抑制化疗药物外排,从而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多药耐药细胞中的蓄积而逆转耐药。
叶达梅[6](2019)在《敲减Flotillins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为研究脂筏与肿瘤耐药细胞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我们选择敲减脂筏上的功能蛋白—Flotillins来研究耐药性的逆转情况。2、为研究敲减Flotillins后肿瘤耐药细胞耐药性的机制,检测了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ERK1/2,p-ERKl/2表达情况及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IRS-1和PI3K表达情况。方法:1、在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5中间歇性大剂量的加入阿霉素(Adriamycin;ADM)诱导。在不同浓度(0,0.25,1,4,16和64μg/ml)ADM作用下进行细胞活力测定(MTS检测),通过计算得到半抑制浓度(IC50)的值,并计算出耐药指数(RI)的值。2、针对人Flotillin-1和Flotillin-2基因各设计并合成3条shRNA序列以及1条对照序列,插入慢病毒载体PGLV3中,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提取重组干扰质粒,与辅助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提取上清,感染肿瘤耐药细胞(SMMC7721/ADM和HCT-15/ADM),经puromycin筛选得到稳转株。RT-PCR及WB分别检测稳转株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挑选敲减效果最好的序列。3、Western Blot检测Flotillin-l和Flotillin-2蛋白在肿瘤细胞亲本株与耐药株中表达情况,观察亲本株与耐药株中Flotillin-1和Flotillin-2的表达规律。4、MTS分别检测敲减Flotillin-1和Flotillin-2后肿瘤耐药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耐药指数RI,观察敲减Flotillin-1或Flotillin-2后肿瘤耐药细胞耐药性变化的规律。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敲减Flotillin-l和Flotillin-2后肿瘤耐药细胞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变化规律。5、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转导通路里的ERK1/2,p-ERK 1/2表达情况及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IRS-1和PI3K表达情况来了解敲减Flotillin-l或Flotillin-2后肿瘤耐药细胞耐药性逆转的机制。结果:1、ADM诱导后得到两株肿瘤耐药细胞株:SMMC7721/ADM(肝癌耐药株)和HCT-15/ADM(结直肠癌耐药株),其耐药指数分别为:18.24和17.58,符合高度耐药(高度耐药耐药指数RI>15)。2、与对照组相比,敲减Flotillin-1或Flotillin-2后肿瘤耐药细胞在mRNA水平3条序列均有效,且均为第一条序列敲减效果最好。选取敲减效果较好的稳转株进行蛋白水平验证,结果表明敲减效果明显,此稳转株可用于我们后续的实验中(分别命名为Flot1-RNAi和Flot2-RNAi)。3、与亲本株相比,耐药株中Flotillin-1和Flotillin-2的蛋白表达均上调。4、敲减Flotillin-1后,SMMC7721/ADM和HCT-15/ADM细胞对ADM的IC50分别降至2.385±0.162和2.507±0.026μg/ml,逆转倍数为 1.65和 1.38;敲减Flotillin-2后,SMMC7721/ADM和HCT-15/ADM细胞对ADM的IC50分别降至1.508±0.109和1.57±0.07,逆转倍数为2.61和2.2;与敲减Flotillin-1相比,敲减Flotillin-2后其耐药细胞耐药逆转程度更高。敲减Flotillin-1和Flotillin-2后耐药细胞对ADM(1mg/L)的敏感性增加,用ADM诱导24h后,Flot2-RNAi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而Flot1-RNAi细胞未见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敲减Flotillin-1和Flotillin-2后肿瘤耐药细胞细胞周期均停滞。5、敲减Flotillin-1后,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而敲减Flotillin-2后p-ERK1/2蛋白表达显着增加,ERK1/2蛋白的总量均未见明显的变化;敲减Flotillin-1和Flotillin-2后,PI3K和IRS-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表现为下调。结论:1、敲减Flotillin-1或Flotillin-2蛋白后肿瘤耐药细胞耐药性得到了逆转,且敲减Flotillin-2后耐药细胞耐药性逆转指数更高;2、敲减Flotillin-1后,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降低,而敲减Flotillin-2后,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增加,证实了脂筏破坏后耐药性的逆转不是通过ERK1/2信号传导通路。3、敲减Flotillin-1或者Flotillin-2后,IRS-1和PI3K蛋白的表达均降低;证明了脂筏破坏后耐药性的改变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但不能排除通透性以及外排等对耐药性的影响。
马乾章[7](2018)在《小白菊内酯及大黄素抑制肠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年来,新兴的化学生物学学科发展非常迅猛。该学科利用现有的数量庞大而且化学结构多样的小分子化合物库,针对研究者所需要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筛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作用机制研究。本研究所选药物为小白菊内酯和大黄素,二者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小分子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尤其是肠腺癌,近年来的研究逐渐增多。因此,延续我们前期对小白菊内酯和大黄素抗肠腺癌生物活性的研究,本课题采用体外实验的方式,对小白菊内酯诱导HCT-8/VCR细胞凋亡和耐药逆转作用机制靶点,以及大黄素诱导CACO-2细胞凋亡和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靶点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小白菊内酯和大黄素抗癌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为天然植物药物来源的小分子化合物抗癌作用提供基础,为天然植物药物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开拓市场。后续,我们将针对前期的研究成果,对两种小分子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于不理想的结构进行修饰,为新的抗癌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做出贡献。研究方法:一、小白菊内酯诱导HCT-8/VCR细胞凋亡和耐药逆转作用研究1、MTT法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8、HCT-8/VCR细胞株,加入96孔板,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PTL,对照组则加等量不含药物的培养液,处理12、24、48小时后,MTT法检测各孔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2、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消化收集对照组、PT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24h的HCT-8、HCT-8/VCR细胞,AnnexinV/FITC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百分比。3、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荧光染色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HCT-8、HCT-8/VCR细胞,每孔1×104个/ml、2ml接种于6孔板中,孔内放入盖玻片。设小白菊内酯浓度5μmol/L、10μmol/L、20μmol/L、及对照组共4组,每组3个复孔,每组给药24h后,取出盖玻片,固定、AO/EB染色、、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每组分别计数,每次计数细胞300个,计算凋亡率。4、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收集对照组、PT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24h的HCT-8、HCT-8/VCR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5、MTT法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1)取对数生长期HCT-8、HCT-8/VCR细胞,加入96孔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VCR,处理24小时后,MTT法检测HCT-8、HCT-8/VCR细胞VCR的半数抑制浓度,及HCT-8/VCR对VCR的耐药指数。(2)取对数生长期HCT-8/VCR细胞,加入96孔板,分别设对照组、PTL5μmol/L、VCR(0.25、0.5、1、2、4、6、10μg/ml)、PTL5μmol/L+VCR各浓度组,处理24小时后,MTT法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6、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消化收集对照组、PTL5μmol/L、VCR2μg/ml、PTL5μmol/L+VCR2μg/ml处理24h的HCT-8/VCR细胞,AnnexinV/FITC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百分比。7、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VCR细胞P-gp、MRP、GST-π蛋白表达的影响。收集HCT-8对照组、HCT-8/VCR对照组、PT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24h的HCT-8/VCR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gp、MRP、GST-π蛋白的表达。二、大黄素诱导CACO-2细胞凋亡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研究1、MTT法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加入96孔板,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PTL,对照组则加等量不含药物的培养液,处理24小时后,MTT法检测各孔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2、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消化收集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以大黄素处理CACO-2细胞24h,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15μmol/L、30μmol/L和60μmol/L,然后以AnnexinV/FITC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凋亡百分比。3、DAPI染色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CACO-2细胞,每孔1×104个/ml、2ml接种于6孔板中,孔内放入盖玻片。设大黄素浓度15μmol/L、30μmol/L和60μmol/L、及对照组共4组,每组3个复孔,,每组给药24h后,取出盖玻片,固定、DAPI染色、碳酸盐缓冲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激发波长为359 nm。观察细胞凋亡情况。4、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周期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制成2×104个/m1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每孔2ml,37℃培养12小时,更换培养液,加入药物。大黄素物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15μmol/L、30μmol/L和60μmol/L;对照组为加入完全培养基组,空白对照为只加入完全培养基,置培养箱中培养24h后,用胰酶消化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x106个/ml,取0.25ml细胞,PBS清洗,1000rpm,4℃离心5分钟,弃上清(重复两次);将细胞重悬于0.25ml结合缓冲液中,取0.1ml细胞悬液置于5ml流式管中,加入PI 20ul至终浓度50ug/ml,锡箔纸包住,避光4度染色30min,24h内上机检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检测,重复实验3次。5、Western-blot法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Bax、Bcl-2、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收集对照组、15μmol/L、30μmol/L和60μmol/L大黄素处理24h的CACO-2细胞蛋白,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1、PTL对HCT-8、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小白菊内酯对结肠癌HCT-8、HCT-8/VCR细胞株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关系,PTL12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21±2.63μmol/L,21.52±3.25μmol/L。PTL24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46±1.22μmol/L,17.05±2.78μmol/L。PTL48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44±1.65μmol/L,10.85±2.02μmol/L。2、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对照组HCT-8细胞凋亡率4.23%±0.75%,与对照组比较,经5、10、20μmol/L的PTL处理24h后,HCT-8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分别为8.23%±1.45%,22.46%±2.75%,38.16%±3.25%。对照组HCT-8/VCR细胞凋亡率4.42%±1.16%,与对照组比较,经5、10、20μmol/L的PTL处理24h后,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分别为8.43%±0.95%,21.67%±3.53%,39.16%±3.51%。上述结果表明PTL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HCT-8、HCT-8/VCR细胞凋亡。3、荧光染色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TL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HCT-8、HCT-8/VCR细胞凋亡。对照组HCT-8细胞凋亡细胞比率为10.33%±2.05%,与对照组比较,经5、10、20μmol/L的PTL处理24h后,HCT-8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分别为20.55%±3.55%,32.46%±3.76%,46.8%±4.28%。对照组HCT-8/VCR细胞凋亡细胞比率9.42%±1.25%,与对照组比较,经5、10、20μmol/L的PTL处理24h后,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分别为18.66%±2.15%,30.65%±2.87%,45.44%±3.81%。4、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对照组HCT-8、HCT-8/VCR细胞可见Bax低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TL 5μmol/L、10μmol/L、20μmol/L组Bax表达显着增加(p<0.05)。对照组HCT-8、HCT-8/VCR细胞可见Bcl-2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TL 5μmol/L、10μmol/L、20μmol/L组Bax表达显着减少(p<0.05)。上述结果表明,PTL通过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加HCT-8、HCT-8/VCR细胞Bax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诱导HCT-8、HCT-8/VCR细胞凋亡。5、MTT法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1)VCR对结肠癌HCT-8、HCT-8/VCR细胞株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VCR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1±0.24μg/ml、38.9±3.04μg/ml,HCT-8/VCR对VCR的耐药指数为17.6倍。(2)VCR0.25、0.5、1、2、4μg/ml对HCT-8/VCR细胞无显着增殖抑制作用(p>0.05),VCR 6、10μg/ml对HCT-8/VCR细胞有轻度增殖抑制作用(p<0.05),PTL5μmol/L与VCR(0.25、0.5、1、2、4、6、10μg/ml)联用可显着增加VCR对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联用后VCR IC50为3.01±0.45μg/ml,与VCR单独应用时比较,IC50显着降低(p<0.05),PTL可显着降低HCT-8/VCR对VCR的耐药指数(p<0.05)。上诉结果说明,PTL可显着增加显着增加VCR对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逆转HCT-8/VCR的耐药。6、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凋亡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凋亡率5.01%±0.47%,经VCR2μg/ml处理24h后,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为6.93%±1.4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经PTL5μmol/L处理24h后,HCT-8/VCR细胞的凋亡率为10.02%±0.86%,与对照组比较,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PTL5μmol/L+VCR2μg/ml处理24h的HCT-8/VCR细胞凋亡率为34.7%±2.33%,与VCR2μg/ml组及PTL5μmol/L组比较,凋亡率均显着性增加(p<0.05)。结果表明,PTL可显着增加VCR诱导HCT-8/VCR细胞凋亡能力,逆转HCT-8/VCR细胞对VCR的耐药。7、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VCR细胞P-gp、MRP、GST-π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HCT-8对照组可见P-gp、MRP、GST-π蛋白的低表达;与HCT-8对照组比较,HCT-8/VCR对照组P-gp、MRP、GST-π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5);与HCT-8对照组比较,HCT-8/VCR对照组PT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HCT-8/VCR细胞24h后,P-gp、MRP、GST-π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5),且PTL浓度越大蛋白表达越低。8、随着大黄素浓度的逐渐提高,CACO-2细胞生存率逐渐降低,至200μmol/L,细胞生存率几乎接近0。而大黄素对CACO-2细胞培养24h的IC 50值为30μmol/L。9、随着大黄素浓度的逐渐升高,CACO-2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升高,从对照组的1.85%,升至60μmol/L大黄素组的42.66%。大黄素对CACO-2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呈剂量依赖趋势。10、30μmol/L和60μmol/L的大黄素干预后,细胞核明显浓缩,染色加深,偶见核染色质呈新月形聚集于核膜一边。尤其是60μmol/L的大黄素干预后,凋亡细胞核碎裂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小体,并被细胞膜所包绕,疑似凋亡小体。11、对照组细胞大部分处于G0/G1期,为62.3%,处于S期33.7%,处于G2/M期4.0%;大黄素干预后,细胞周期在G2/M期明显发生停滞,该期细胞数显着增多。并且随着大黄素浓度的提高,停滞于G2/M期的细胞也逐渐增多。以60μmol/L的大黄素组G2/M细胞周期阻滞最为明显。12、对照组细胞Bax呈低水平表达,而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高,表达水平逐渐上调;Bcl-2表达水平与Bax正好相反,对照组细胞Bcl-2、p-PI3K和p-AKT呈高水平表达,随着大黄素浓度的增高,表达水平逐渐下调。而非磷酸化PI3K、AKT表达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小白菊内酯对HCT-8、HCT-8/VCR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小白菊内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不受HCT-8/VC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小白菊内酯可通过增加Bax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来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2、小白菊内酯可显着增加VCR对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及凋亡诱导能力,小白菊内酯对HCT-8/VCR细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PTL降低HCT-8/VCR细胞P-gp、MRP、GST-π蛋白的表达,逆转HCT-8/VCR细胞的耐药性。3、大黄素对CACO-2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癌作用主要是由于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此外,它还能抑制CACO-2细胞的PI3/AKT信号级联,提示大黄素在结肠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沈笑春[8](2017)在《EGFL7参与缺氧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EGFL7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多药耐药的关系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protein 7,EGFL7)和多药耐药基因1/P-糖蛋白(MDR1/P-glycoprotein,MDR1/P-gp)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和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93位NSCLC患者分为手术切除组、化疗组,另收集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分泌型EGFL7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组肿瘤标本中EGFL7和P-gp的表达情况。半定量PCR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化疗组化疗前后外周血中EGFL7 m RNA和MDR1 m RNA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EGFL7与P-gp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LISA结果得出:NSCLC患者外周血中分泌型EGFL7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手术切除组患者外周血EGFL7表达量明显低于化疗组;手术切除组患者手术后一周外周血EGFL7表达量显着低于手术前;化疗组患者行含铂方案化疗后外周血中EGFL7表达量明显高于化疗前。免疫组化结果得出:NSCLC组织中EGFL7和P-gp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二者具有显着相关性,进一步得出EGFL7和P-gp表达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无关,而与NSCLC患者的TNM分期有关。PCR结果得出:NSCLC患者化疗后外周血EGFL7 m RNA和MDR1 m RN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都明显高于化疗前,其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NSCLC患者循环血与肿瘤组织中存在EGFL7高表达,且化疗后表达量进一步升高,其表达与MDR1成正相关,EGFL7可能参与NSCLC化疗多药耐药。第二部分EGFL7与NSCLC缺氧性多药耐药间的关系目的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EGFL7与NSCLC细胞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顺铂连续诱导NSCLC细胞培养NSCLC多药耐药细胞株;CCK-8法和Annexin V-PE/7-AAD染色法检测缺氧培养下NSCLC亲本敏感株(PC9、SPCA1、A549)和多药耐药株(A549/CDDP)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氧培养条件下EGFL7和P-gp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LVEGFL7与LV-EGFL7-si RNA分别感染NSCLC亲本敏感株和多药耐药株,检测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P-g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2ug/ml NSCLC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CDDP,并进一步鉴定得出其不仅对顺铂而且对卡铂、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同样具有交叉耐药性;CCK-8结果得出:缺氧培养能显着降低NSCLC亲本及耐药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Annexin V-PE/7-AAD染色法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缺氧能够明显降低NSCLC细胞的化疗敏感性,促使细胞产生多药耐药。Western blot结果得出:缺氧能明显增加EGFL7和P-gp蛋白的表达,并在缺氧培养四小时达到表达高峰;同时A549/CDDP细胞中EGFL7和P-g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549细胞中表达。LV-EGFL7感染A549后EGFL7表达明显升高,随之P-gp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加,但其化疗敏感性则随之降低;LV-EGFL7-si RNA感染A549/CDDP后EGFL7表达明显降低同时并致P-gp蛋白表达亦显着降低,其化疗敏感性随之增加。结论缺氧诱导NSCLC细胞的多药耐药,使其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显着降低,并能进一步加重其耐药细胞株对化疗药物耐药的恶性循环,其机制可能与NSCLC细胞中EGFL7的表达上调有关。第三部分EGFL7参与NSCLC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目的进一步研究EGFL7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Rodamine123检测膜蛋白外排功能和Caspase 8,9试剂盒检测LV-EGFL7-si RNA处理对A549/CDDP细胞和LV-EGFL7处理对A549细胞药物外排功能和凋亡途径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LV-EGFL7-si RNA处理A549/CDDP细胞和LVEGFL7处理A549细胞后凋亡蛋白的变化,以及PI3K/Akt及其下游通路和Ras/Raf/MEK/ERK/ELK-1通路相关信号蛋白的变化。结果过表达EGFL7蛋白的A549细胞内Rhodamine123的外排显着增加并Caspase 9的活性明显降低(未影响Caspase 8的活性)。而干扰后低表达EGFL7蛋白的A549/CDDP细胞内Rhodamine123的外排显着减少且Caspase 9的活性明显升高(未影响Caspase 8的活性);进一步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变化得出:过表达EGFL7蛋白的A549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着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Mcl-1和Survivin表达明显升高;相反,干扰后的低表达EGFL7蛋白的A549/CDDP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着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Mcl-1和Survivin表达明显降低;深入探讨EGFL7参与调节NSCLC多药耐药的信号通路机制得出:过表达EGFL7蛋白的A549细胞中Akt/p-m TOR/p70S6K1、Akt/GSK-3β/P-gp和Ras/Raf/MEK/ERK/ELK-1信号通路持续激活;相反,LV-EGFL7-si RNA干扰后的A549/CDDP细胞中Akt/pm TOR/p70S6K1、Akt/GSK-3β/P-gp和Ras/Raf/MEK/ERK/ELK-1信号通路受到明显抑制。两种处理情况下对Akt/p-Bad、Akt/p-IKKα信号通路无明显影响。结论EGFL7通过作用于PI3K/Akt和Ras/MAPK信号通路调节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蛋白和凋亡系统的作用而影响其多药耐药特性,其很有可能成为以后临床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多药耐药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和治疗其化疗多药耐药的一个新型重要的靶点。第四部分沉默EGFL7逆转NSCLC缺氧性耐药的体内实验研究目的研究针对EGFL7靶点的沉默能否在体内有效逆转NSCLC缺氧性多药耐药。方法应用裸鼠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移植瘤随机分为:荷瘤组,不做任何治疗;CDDP组:只给予CDDP化疗药物治疗;CP组:给予CDDP及PBS治疗;CLG组:给予CDDP及LV-GFP治疗;CLE组:给予CDDP及LV-EGFL7-si RNA治疗。计算瘤体体积,以肿瘤体积变化相对于时间变化绘制生长曲线,第36天处死裸鼠结束,摘除裸鼠NSCLC移植瘤并去除瘤体胞膜外组织并进行称重(W),比较各组瘤体的平均重量,采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肿瘤组织标本用于H&E染色,并免疫组化检测EGFL7和P-gp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裸鼠皮下注射后8-10天各组裸鼠成瘤率达100%,H&E染色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成功建立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耐药逆转实验结果得出:相对于其他组,LV-EGFL7-si RNA联合CDDP治疗组第16天到裸鼠处死当天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变缓,处死后称重得出移植瘤重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进一步免疫组化结果得出:EGFL7、P-gp蛋白在移植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而LV-EGFL7-si RNA治疗后两种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NSCLC内部缺氧显着增强EGFL7和P-gp的表达,进而引起其多药耐药,针对EGFL7的体内靶点干扰能明显恢复裸鼠移植瘤的化疗敏感性。EGFL7可以作为预测及治疗NSCLC多药耐药的重要靶点。
叶青,王瑞平,邹玺[9](2016)在《中药逆转胃癌多药耐药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化疗是临床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恶性肿瘤的发展致使多药联合治疗引发了多药耐药,对化疗效果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对抑制癌细胞和维持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选择合理的多药耐药逆转药物制剂已经成为抗癌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中药单体作为目前有效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的天然产物制剂,充分发挥药效范围广而强、不良反应小、靶向功能多项化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抗癌药物的主要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查阅分析胃癌方面抗肿瘤多药耐药逆转治疗作用机制,对中药逆转胃癌多药耐药治疗的相关机制进行总结,在所得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治疗及新药的研发创新提供依据。
林海英[10](2016)在《片仔癀干预骨肉瘤干细胞ABC转运蛋白逆转耐药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选择人骨肉瘤耐药细胞株MG63/ADM,运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从当中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球细胞,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实验检测方法来鉴定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最后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片仔癀对骨肉瘤MG63/ADM细胞球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对ABC膜转运蛋白ABCB1、ABCG2表达的调控作用,从而更深入剖析片仔癀对骨肉瘤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到底与骨肉瘤干细胞的关系如何,使此基础实验能更有效的服务于骨肉瘤临床治疗。方法1、人骨肉瘤MG63细胞阿霉素耐药株的建立及无血清培养细胞球干细胞特性鉴定采用大剂量(2μg/ml)的阿霉素(ADM)短期间歇性的作用于人骨肉瘤MG63细胞,诱导建立骨肉瘤阿霉素耐药株,命名为MG63/ADM,运用MTT的实验方法对ADM的耐药指数进行测定,以及对紫杉醇、顺铂等的药物敏感性;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MG63/ADM细胞,获得第3代细胞球细胞,CCK8检测ADM对第3代细胞球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体外细胞克隆实验、单细胞成球能力形成实验,检测MG63细胞、MG63/ADM细胞及第3代细胞球细胞的增殖形成能力;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ct-4、Nanog、 SOX2在MG63、MG63/ADM、第3代细胞球细胞中的表达。2、ABCB1、ABCG2在第3代细胞球细胞中的表达及片仔癀对3代细胞球细胞的作用采用激光共聚焦检钡ABCB1、ABCG2在MG63、MG63/ADM、第3代细胞球细胞中的表达。CCK8检测片仔癀对第3代细胞球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镜下观察片仔癀对第3代细胞球细胞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片仔癀对第3代细胞球细胞ABCB1、ABCG2表达影响。结果1、通过大剂量阿霉素的诱导作用,人骨肉瘤耐药株MG63/ADM被成功建立起来。MTT检测MG63/ADM细胞对ADM的耐药指数(RI)为11.47,明显高于MG63细胞(P<0.01),同时,MG63/ADM细胞对从未接触过的化疗药物顺铂和紫杉醇也存在交叉耐药,耐药指数分别为2.27、5.32,比骨肉瘤MG63细胞显着增高(P<0.01)。2、无血清悬浮培养中第3代细胞球细胞较第1代细胞形态规则,大小均匀,无死亡细胞及单个细胞存在;第3代细胞球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最明显,其次是耐药细胞,而亲本细胞仅有少数细胞可形成克隆;MG63亲本细胞单细胞成球率为18.80%±2.51,MG63/ADM细胞单细胞成球率为36.15%±4.98,第3代细胞球细胞单细胞成球率为83.55%±10.39,说明第3代细胞球细胞具有较强的单细胞成球能力。ADM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可抑制第3代细胞球细胞的增殖,但是ADM的浓度却需要比较的高,第3代细胞球的IC50为(3.35±036)μg/ml,相比于MG63/ADM细胞对ADM的IC50(1.98 ±0.58)μg/ml,统计学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了第3代细胞球对ADM明显耐药。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第3代细胞球细胞中SOX2.Oct-4.Nanog呈高表达,说明通过悬浮培养获得的第3代细胞球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3.ABCBl和ABCG2在MG63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在MG63/ADM细胞中ABCBl和ABCG2有一小部分被表达出来,而在第3代细胞球细胞中ABCBl和ABCG2却是大量被表达,说明第3代细胞球细胞耐药与ABC膜转运蛋白高表达有关。片仔癀可以明显抑制耐药骨肉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着片仔癀干预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第3代细胞球细胞中,随着片仔癀浓度的增加,ABCBl.ABCG2的基因表达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片仔癀逆转骨肉瘤MDR是通过下调ABC转运蛋白ABCBl和ABCG2的表达。结论1、通过ADM大剂量间隙作用成功诱导建立了骨肉瘤阿霉素耐药株MG63/ADM,无血清悬浮培养MG63/ADM细胞可富集耐药骨肉瘤干细胞。2、耐药骨肉瘤干细胞中高表达ABCB1、ABCG2蛋白,片仔癀可以明显抑制耐药骨肉瘤干细胞的增殖,抑带ABCB1、ABCG2蛋白的表达,逆转其耐药。
二、浅谈肿瘤多药耐药及逆转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肿瘤多药耐药及逆转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逆转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MDR的机制 |
1.1 药物外排 |
1.2 解毒作用 |
1.3 DNA损伤修复 |
1.4 肿瘤干细胞 |
1.5 肿瘤细胞凋亡受阻 |
1.6 自噬作用 |
2 中药逆转MDR |
2.1 蟾毒灵 |
2.2 蓖麻毒素 |
2.3 川芎嗪 |
2.4 三氧化二砷(As2O3) |
2.5 姜黄素 |
2.6 其他 |
3 讨论 |
(2)RUNX3在人结肠癌HCT-116/5-FU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消化道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KCNMA1的上调促进维拉帕米逆转食管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化学耐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前言 |
第一章 KCNMA1的表达在逆转ESCC耐药中的作用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4.结果 |
4.1 VER逆转ESCC细胞对顺铂的化学耐药性 |
4.2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ESCC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
4.3 实时定置PCR法检测候选基因在食管鳞状癌细胞中的表达 |
4.4 WB检测ESCC细胞中KCNMA1的蛋白表达 |
4.5 KCNMA1影响VER逆转ESCC细胞对顺铂的化学耐药性 |
4.6 KCNMA1增强VER对ESCC细胞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
5.讨论 |
6.结论 |
第二章 介导维拉帕米KCNMA1的表达与逆转顺铂耐药移植瘤裸鼠作用研究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4.结果 |
4.1.建立过表达和沉默KCNMA1 KYSE150细胞模型 |
4.2 移植瘤BALB/C-nu裸鼠一般情况观察 |
4.3 移植瘤裸鼠肿瘤体积和顺铂对肿瘤抑制率的影响 |
4.4 移植瘤裸鼠各组中KCNMA1的表达 |
5.讨论 |
6.结论 |
第三章 临床研究KCNMA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样本中的表达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临床样本和试剂 |
2.2 临床资料、分组 |
2.3 VER联合化疗靶动脉灌注治疗方式及疗效评价标准 |
2.4 免疫组化方法及结果分析 |
3.统计学分析 |
4.结果 |
4.1 两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后典型病例展示 |
4.2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组织样本中KCNMA1的蛋白表达 |
5.讨论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肿瘤MDR的发病机制以及MDR抑制剂或调节剂药物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含待发表)学术论文 |
附英文论文1 (已发表) |
附英文论文2 (未发表)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肉苁蓉对化疗耐药骨肉瘤(MG-63)细胞的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实验研究 |
2.1 技术路线图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药物 |
2.2.2 实验大鼠 |
2.2.3 实验试剂 |
2.2.4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制备不同剂量肉苁蓉含药血清 |
2.3.2 MG-63 细胞的培养 |
2.3.3 肉苁蓉含药血清干预前MTT法检测MTX半数抑制浓度(IC50 值) |
2.3.4 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药物干预 |
2.3.5 肉苁蓉含药血清干预后MTX药敏的测定 |
2.3.6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 |
2.3.7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G-63 细胞MRP1 的表达 |
2.3.8 WB法检测MG-63 细胞P53 蛋白的表达 |
2.4 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3.1 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
3.2 各组细胞MTX药敏测定 |
3.3 各组MG-63 凋亡结果 |
3.4 各组细胞MRP1 蛋白的表达结果 |
3.5 P53 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 |
讨论分析 |
4.1 中药肉苁蓉抗肿瘤的研究 |
4.2 OS化疗耐药机制及逆转方式 |
4.2.1 化疗在OS治疗中的应用 |
4.2.2 介导骨肉瘤化疗耐药产生的机制 |
4.2.3 逆转骨肉瘤化疗耐药性的研究 |
4.3 P糖蛋白与骨肉瘤 |
4.3.1 P-gp与肿瘤的关系 |
4.3.2 P53 蛋白在OS化疗耐药中的作用 |
4.4 MRP1 与骨肉瘤相关性 |
4.4.1 MRP与肿瘤的关系 |
4.4.2 MRP1 在骨肉瘤化疗耐药中的作用 |
4.5 小结 |
结语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存在问题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逆转骨肉瘤化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发表的论文 |
参与的科研课题 |
参加的学术会议 |
获奖情况 |
(5)Selonsertib等三种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Selonsertib克服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主要试剂、药品、仪器设备 |
1.1.2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 |
1.1.3 实验方法 |
1.1.4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Selonsertib对本研究所用细胞的直接增殖抑制活性评价 |
1.2.2 Selonsertib增加ABCB1和ABCG2 过表达肿瘤多药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
1.2.3 Selonsertib不影响ABCB1及ABCG2 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 |
1.2.4 Selonsertib增加化疗药物在ABCB1及ABCG2 过表达的耐药细胞中的蓄积 |
1.2.5 Selonsertib抑制ABCB1及ABCG2 过表达耐药细胞中化疗药物的外排 |
1.2.6 Selonsertib对 ABCB1和ABCG2的ATP酶活性起促进作用 |
1.2.7 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预测selonsertib与 ABCB1及ABCG2 转运蛋白的潜在作用位点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Ulixertinib逆转耐药作用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主要试剂、药品、仪器设备 |
2.1.2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 |
2.1.3 实验方法 |
2.1.4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Ulixertinib对本研究中细胞模型的直接增殖抑制活性评价 |
2.2.2 Ulixertinib克服ABCB1和ABCG2 介导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 |
2.2.3 Ulixertinib不影响ABC转运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 |
2.2.4 Ulixertinib增加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多药耐药细胞中的蓄积,抑制抗肿瘤药物外排 |
2.2.5 Ulixertinib不影响ERK1/2 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 |
2.2.6 Ulixertinib激活ABCB1和ABCG2中ATP酶的活性 |
2.2.7 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预测ulixertinib与 ABCB1及ABCG2 的潜在作用位点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VS-4718 对抗肿瘤多药耐药活性研究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主要试剂、药品、仪器设备 |
3.1.2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 |
3.1.3 实验方法 |
3.1.4 统计学处理 |
3.2 结果 |
3.2.1 VS-4718 对本实验所用细胞的直接增殖抑制活性评价 |
3.2.2 VS-4718 逆转ABC转运蛋白家族B1和G2 亚家族介导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 |
3.2.3 VS-4718 不通过影响ABC转运蛋白的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定位逆转耐药 |
3.2.4 VS-4718 提高底物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多药耐药细胞内的蓄积水平 |
3.2.5 VS-4718 阻止化疗药物从多药耐药细胞中外排 |
3.2.6 VS-4718 促进ABCB1和ABCG2的ATP酶活性 |
3.2.7 计算机模拟VS-4718与ABCB1和ABCG2 转运蛋白潜在对接位点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气体信号分子在肿瘤多药耐药治疗中的应用展望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敲减Flotillins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肿瘤多药耐药 |
1.2 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多药耐药 |
1.3 脂筏与ERK1/2信号转导通路 |
1.4 Flotillins与信号转导通路 |
1.4.1 Flotillins蛋白 |
1.4.2 Flotillins调控ERKl/2信号传导通路 |
1.4.3 Flotillins调控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 |
1.5 课题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细胞系 |
2.1.2 质粒 |
2.1.3 菌株 |
2.1.4 试剂 |
2.1.5 主要仪器 |
2.1.6 分析软件 |
2.1.7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耐药细胞株 |
2.2.3 慢病毒载体Con、 Flot1-RNAi和Flot2-RNAi的构建 |
2.2.4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反应) |
2.2.5 Western Blot (WB) |
2.2.6 耐药细胞对ADM的药敏实验 |
2.2.7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2.2.8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
2.2.9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ADM多次加药诱导得到肿瘤耐药细胞模型 |
3.2 重组干扰质粒测序 |
3.3 蛋白标准曲线的测定 |
3.4 亲本株及耐药株细胞中Flotillins蛋白的表达量 |
3.5 在耐药细胞中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i来敲减Flotillins蛋白 |
3.6 敲减Flotillins蛋白后肿瘤耐药细胞耐药性的变化 |
3.7 流式细胞仪检测敲减细胞细胞凋亡情况 |
3.8 流式细胞仪检测敲减细胞细胞周期情况 |
3.9 敲减细胞中PI3K、IRS-1以及ERK1/2蛋白表达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小白菊内酯及大黄素抑制肠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小白菊内酯对HCT-8、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处埋 |
3 结果 |
3.1 PTL对HCT-8、HCT-8/VC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3.2 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 荧光染色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凋亡的影响 |
3.4 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HCT-8/VCR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小白菊内酯对HCT-8/VCR细胞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处埋 |
3 结果 |
3.1 MTT法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 |
3.2 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PTL对HCT-8/VCR的耐药逆转作用 |
3.3 Western-blot法检测PTL对HCT-8/VCR细胞P-gp、MRP、GST-π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大黄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CACO-2凋亡的实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处埋 |
3 结果 |
3.1 大黄素对CAC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3.2 大黄素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 |
3.3 DAPI染色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 |
3.4 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周期的影响 |
3.5 Western-blot法检测大黄素对CACO-2细胞Bax、Bcl-2、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总结 |
本研究自我创新性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第一篇 结肠癌研究现状 |
1.1 结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
1.2 结肠癌的致病因素 |
1.3 结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 结肠癌的治疗 |
第二篇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研究进展 |
2.1 化学药物逆转剂 |
2.2 基因治疗逆转剂 |
2.3 免疫逆转剂 |
2.4 中药逆转剂型 |
2.5 其它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EGFL7参与缺氧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EGFL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多药耐药的关系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EGFL7与NSCLC缺氧性多药耐药间的关系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EGFL7参与NSCLC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沉默EGFL7逆转NSCLC缺氧性耐药的体内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综述 肺癌治疗的策略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研究生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 |
本研究所获得的基金资助 |
致谢 |
(9)中药逆转胃癌多药耐药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胃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 |
中药成分逆转胃癌MDR的作用 |
1. 作用于膜转运蛋白机制的中药逆转剂 |
2. 作用于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中药逆转剂 |
3. 作用于酶系统机制的中药逆转剂 |
4. 作用于mi RNA突变机制的中药逆转剂 |
胃癌MDR的中药制剂逆转总结 |
(10)片仔癀干预骨肉瘤干细胞ABC转运蛋白逆转耐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人骨肉瘤MG63细胞阿霉素耐药株的建立及无血清培养第3代细胞球干细胞特性鉴定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数据统计分析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片仔癀对骨肉瘤耐药细胞第3代细胞球细胞的作用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数据统计分析 |
5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7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浅谈肿瘤多药耐药及逆转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逆转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现状[J]. 许岚,袁泽婷,殷佩浩,樊伯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11)
- [2]RUNX3在人结肠癌HCT-116/5-FU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研究[D]. 范爽.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3]KCNMA1的上调促进维拉帕米逆转食管鳞状细胞癌对顺铂的化学耐药[D]. 葛宁. 山东大学, 2021(11)
- [4]肉苁蓉对化疗耐药骨肉瘤(MG-63)细胞的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D]. 丁聚贤.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Selonsertib等三种小分子靶向药物的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研究[D]. 纪宁.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敲减Flotillins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叶达梅. 厦门大学, 2019(09)
- [7]小白菊内酯及大黄素抑制肠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马乾章.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3)
- [8]EGFL7参与缺氧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 沈笑春. 苏州大学, 2017(04)
- [9]中药逆转胃癌多药耐药作用的研究进展[J]. 叶青,王瑞平,邹玺.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8)
- [10]片仔癀干预骨肉瘤干细胞ABC转运蛋白逆转耐药的机制研究[D]. 林海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