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江水利枢纽工程的质量监督(论文文献综述)
陆取[1](2020)在《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属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物质根基,在防洪、灌溉、减灾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重要内容,而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其实质是要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是如此,需不断针对新常态,提出新要求,构建新模式,尤其是基层水利部门,如何更有效开展质量监督值得研究。本文以常州市x县为研究对象,研究基层政府的水利工程监管工作该如何有效开展。随着国内各项政策的落地,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民众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我国社会的发展重点转变为如何对民众的各种生活需求进行满足,如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服务,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基层水利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制该怎样有效构建,该怎样优化质量监督模式,该怎样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能力效率,起到政府质量监督应有的效果,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摸索。近十几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建成,代表政府行为的强制性质量监督与水利监理、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有机的结合组成了我国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我国很多地区的工程水利得到很大的发展,各地区为了满足本地防洪、供水、灌溉等方面的要求,纷纷展开基层水利工程的水利。质量是基层水利工程的生命,是基层水利工程能够满足其使用基本功能和安全稳定的基础。但是,从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构设置现状、法律法规现状、工程制度现状、监管流程现状等来看,整体上虽然较为乐观,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是x县水利工程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以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调研分析,立足法律、制度、人员等中多角度探究水利工程监管层面的现实问题,然后结合地区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和改进的方案,全面推进x县的水利工程质量以及政府监管工作。论文框架在结构上细分为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概述,整体上阐述了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活动的现实情况及学者们研究形成的各种文献成果,立足各种角度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问题进行梳理。第二部分阐述水利工程质量、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等相关概念,对政府监管过程中的很多理论指导内容进行梳理,我们本文的后续研究建立完善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实践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各种情况以及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等内容。具体而言,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较以往成效显着,成绩斐然。但在监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监管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监管体制仍有待提高。第四部分学习借鉴国外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先进经验。其中美国的政府直接参与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模式、德国的委托专业第三方进行质量监督模式等实践举措,对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优化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作用。第五部分是结合问题的阐述,是优化方案的形成过程:一是优化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二是配备完备保障措施;三是强化市场准入门槛并建立信用管理体系。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完善,进一步提高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效率。第六部分是结语。
武菲[2](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刘梅珠[3](2019)在《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研究》文中提出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是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大通道,在服务国家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和促进航道上下游区域经济互补、协调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航道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管理机构复杂、管理职能交叉、投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的科学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改革的逐步落实也对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开展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研究,探索进一步完善航道管理体制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能够为珠江水运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还有助于提升航道管养科学化水平、推进珠江黄金水道建设。论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公共产品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以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航道管理体制方面的先进经验,探索并提出完善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和思路方法。第二章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对文中涉及的内河航道、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航道管理体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公共产品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两个理论基础进行阐释。第三章是对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首先,系统梳理了珠江水系航道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了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机构、职责设置、管理布局和法规体系等的现状情况,以此为基础,剖析并提炼出当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如机构复杂、职能交叉、投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是国外及国内其他内河航道管理经验借鉴。通过研究分析美国、德国和长江干线、京杭运河的航道管理体制,总结出国外及国内其他航道管理体制方面的先进经验,涉及国家统一航道规划建设、依法保护航道资源、中央财政保障航道建设管养资金三个方面,能够为下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提供有益参考。第五章是完善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构建扁平化的干线航道中央垂直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包括:一是分析了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财政事权改革具备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和基础条件,提出应推进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上划为中央财政事权管理;二是提出应通过明确行政机构、公益事业的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推进航道养护市场化等,从而理顺航道管理政事企关系;三是建议完善国家层面、部级层面和内部管理层面的航道管理法规体系;四是建立并完善多层级航道管理协调机制。
张瑜洪,王竑,徐立鹏[4](2017)在《改革创新 建管并重 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访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司长祖雷鸣》文中指出2017年,在水利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兴水方针,改革创新,合力攻坚,扎实工作,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效益中心,以全面推行河长制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进一步
周奇才[5](2017)在《峡江水利枢纽监理团队的经验交流》文中认为监理团队是工程建设现场的直接管理者。本文作者通过主持峡江水利枢纽多年监理工作的亲身体验,对监理团队中的创新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团队的组织、监理工作理念、团队创新能力、监理工作成效等。可供工程建设管理,特别是工程监理工作借鉴。
徐利剑,郑勇[6](2017)在《江西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模式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质量检测是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部分外省水利工程检测模式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江西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第三方平行检测模式,探讨了正在江西省九江市试行的小型水利工程自检、平行检测和竣工抽检由同一第三方检测单位承担的"三检合一"模式.文章对两种检测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我省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胡昌支,何伟,宋虹兵[7](2016)在《从太湖、莽山水库看实施水利PPP项目基本经验》文中提出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当下我国政府激活社会资本、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国家战略。江西寻乌太湖水库、湖南宜章莽山水库所在地政府等主动作为,促进PPP项目在水利行业落地,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水利工程实施PPP具有借鉴意义。
黄献新[8](2014)在《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指出1.工程概况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境内,控制流域面积6.29万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I等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发电引水系统,电站厂房、船闸、灌溉引水口等组成,总库容11.87亿立方米。电站共装机9台灯泡贯流式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60MW。主体土建II标工程合同主要工程项目为:11.5孔泄水闸、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总指挥部[9](2014)在《滔滔赣江起平湖》文中认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战略工程、先导工程,也是我省迄今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可保障江西经济核心区防洪安全,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和灌溉等重大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吉安市峡江县境内赣江中游河段,是《全国"十一五"大型水库规划》的重点骨干工程,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有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29万平方公里,占赣江流域面积的77%。水库坝
凌卫,吴培军[10](2013)在《浅析峡江水利枢纽建设经验及其对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启示》文中认为通过深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一线调查研究,总结其在招投标、施工组织管理及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当前及今后的工作带来相应启示.
二、左江水利枢纽工程的质量监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江水利枢纽工程的质量监督(论文提纲范文)
(1)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水利工程质量 |
2.1.2 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政府失灵理论 |
2.2.3 权力制衡理论 |
3 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
3.1 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3.1.1 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采取的举措 |
3.1.2 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取得的成效 |
3.2 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监管制度不健全 |
3.2.2 组织机构不完善 |
3.2.3 人员、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 |
3.2.4 监管手段与导向有待完善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顶层设计不够周密 |
3.3.2 职能划分不合理 |
3.3.3 体系保障不到位 |
3.3.4 监管手段、导向有待提高 |
4 国外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经验借鉴 |
4.1 国外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典型经验 |
4.1.1 美国:政府全过程开展工程质量监管 |
4.1.2 法国:市场化手段开展工程质量监管 |
4.1.3 德国:第三方机构全权负责监管 |
4.2 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经验 |
4.2.1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4.2.2 政府全面高效的社会服务职能 |
4.2.3 完备的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 |
4.2.4 系统完备的培训、服务及行业管理 |
4.2.5 严格的工程市场准入制度 |
5 加强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对策 |
5.1 明确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中政府职能的作用 |
5.1.1 加快转变监管工作思路 |
5.1.2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发展 |
5.1.3 优化完善各级质监站职权划分 |
5.2 转变基层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方式 |
5.2.1 实现质量政府监管由微观控制向宏观制约的转变 |
5.2.2 实现新型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模式 |
5.2.3 明确各方利益主体的质量责任义务 |
5.2.4 创新监管思路、完善监管方式、方法和内容 |
5.3 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 |
5.3.1 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市场化 |
5.3.2 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专业化 |
5.3.3 完善水利工程信用登记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2)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
一、潘绥计划 |
二、萨凡奇计划 |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
二、“毕其功于一役” |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
一、最初的争论 |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
三、“有利无弊” |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
二、建设中的波折 |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
一、坝址选择 |
二、纷争再起 |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
一、蓄水位之争 |
二、党内外的争论 |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
一、开展重新论证 |
二、论证中的论争 |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
第二节 表决定案 |
一、三峡宣传热 |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
一、一期工程建设 |
二、二期工程建设 |
三、三期工程建设 |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
一、实施优惠政策 |
二、外迁移民安置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3)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内河航道 |
2.1.2 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 |
2.1.3 航道管理体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3 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分析 |
3.1 珠江水系内河航道管理体制发展历程 |
3.1.1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雏形(1950-1956年) |
3.1.2 干支分管体制(1957-1985年) |
3.1.3 央地共管、地方为主管理体制(1986年至今) |
3.2 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现状 |
3.2.1 航道管理机构及职责设置 |
3.2.2 航道管理机构布局 |
3.2.3 航道管理法规体系现状 |
3.2.4 航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
3.3 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管理机构复杂 |
3.3.2 管理职能交叉 |
3.3.3 航道管理投入机制不健全 |
3.4 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航道管理理念滞后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
3.4.2 管理机构及职能设置缺乏顶层设计 |
3.4.3 建管养资金来源缺乏保障 |
4 国外及国内其他内河航道管理体制经验借鉴 |
4.1 国外内河航道管理体制 |
4.1.1 美国密西西比河航道管理体制 |
4.1.2 德国莱茵河航道管理体制 |
4.2 国内其他内河航道管理体制 |
4.2.1 长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 |
4.2.2 京杭运河江苏段航道管理体制 |
4.3 可借鉴的经验 |
4.3.1 国家统一航道规划建设 |
4.3.2 依法保护航道资源 |
4.3.3 中央财政保障资金来源 |
5 完善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的对策 |
5.1 推进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财政事权改革 |
5.1.1 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财政事权改革的依据和基础条件 |
5.1.2 推进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上划为中央财政事权 |
5.2 理顺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政事企的关系 |
5.2.1 理顺行政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
5.2.2 理顺公益事业机构设置及职责配置 |
5.2.3 推进航道养护市场化 |
5.3 完善航道管理法规体系 |
5.3.1 完善国家层面航道管理法规 |
5.3.2 完善部级层面航道管理规范性文件 |
5.3.3 建立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制度体系 |
5.4 完善航道管理协调机制 |
5.4.1 完善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 |
5.4.2 建立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通航建筑物协调联动机制 |
5.4.3 建立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峡江水利枢纽监理团队的经验交流(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1.1 峡江水利枢纽概况 |
1.2 监理团队基本情况 |
2 先进的监理工作理念 |
2.1 全身心的投入 |
2.2 全方位服务 |
2.3 有求必应、乐于奉献 |
2.4 尽我所能、全力以赴 |
2.5 持续改进、打造品牌 |
3 监理团队创新能力 |
3.1 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
3.2 前瞻性的监理理念 |
3.3“监帮结合”的监理模式 |
3.4 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管理技术 |
3.5 党支部建在监理部的尝试 |
4 显着的监理成效 |
4.1 枢纽工程进度快 |
4.2 枢纽工程质量优良 |
4.3 安全生产无事故 |
4.4 几点突出贡献 |
5 结语 |
(6)江西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现阶段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模式 |
2 水利工程平行检测第三方检测模式 |
3 平行检测第三方检测模式与第三方检测模式的异同 |
4 小型水利工程“三检合一”检测模式 |
5 水利工程“三检合一”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
6 结语 |
(7)从太湖、莽山水库看实施水利PPP项目基本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太湖水库PPP项目概况 |
1. 项目PPP合作主要内容 |
2. 项目实施经验 |
二、莽山水库PPP项目概况 |
1. PPP项目合作主要内容 |
2. 项目实施经验 |
三、峡江枢纽PPP项目概况 |
四、借鉴与启示 |
1. 财政投入比重较大 |
2. 政府支持措施到位 |
3. 决策高效、透明 |
4. 项目设置适当 |
5. 调价机制合理 |
6. 特许经营期限灵活 |
(9)滔滔赣江起平湖(论文提纲范文)
抬田防护和谐移民 |
质量第一安全至上 |
(10)浅析峡江水利枢纽建设经验及其对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经验 |
1.1 科学规范开展招标工作 |
1.2 精心有序组织施工管理 |
1.3 扎实有力推进队伍建设 |
2 对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启示 |
2.1 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
2.2 必须做好充分的科研准备 |
2.3 必须做好充分的施工组织设计准备 |
2.4 必须做好充分的人才队伍准备 |
3 结语 |
四、左江水利枢纽工程的质量监督(论文参考文献)
- [1]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D]. 陆取.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2]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3]珠江水系内河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研究[D]. 刘梅珠.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4]改革创新 建管并重 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访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司长祖雷鸣[J]. 张瑜洪,王竑,徐立鹏. 中国水利, 2017(24)
- [5]峡江水利枢纽监理团队的经验交流[J]. 周奇才.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7(12)
- [6]江西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模式探讨[J]. 徐利剑,郑勇. 江西水利科技, 2017(06)
- [7]从太湖、莽山水库看实施水利PPP项目基本经验[J]. 胡昌支,何伟,宋虹兵. 中国水利, 2016(22)
- [8]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A]. 黄献新. 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优秀管理论文大赛获奖论文(《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 2014
- [9]滔滔赣江起平湖[J].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总指挥部. 当代江西, 2014(01)
- [10]浅析峡江水利枢纽建设经验及其对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启示[J]. 凌卫,吴培军. 江西水利科技,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