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监管面临更严峻考验

电信监管面临更严峻考验

一、电信监管面临更严峻考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瑾[1](2020)在《税收制度改革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动态 ——基于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视角》文中指出出口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其稳定增长对于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企业出口的动态转换,则对于中国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可或缺。长期以来,为了保障国家出口的稳定增长及出口企业动态有效配置资源,我国政府通过各种税收政策对其作了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关于这些税收政策究竟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出口的稳定增长的动态调整,相关研究却很少。对这些税收政策对中国企业出口增长和动态调整进行研究,无论是对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税收政策制定还是对出口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长期以来国际贸易文献对于财政与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较少研究其他税收政策对贸易的影响。因此,对其它税收政策如何影响一国贸易特别是一国企业的出口行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论文以中国税收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两个税种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例,考察这两类税收政策的变动如何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动态调整。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企业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的削减,都将影响企业出口动态调整。具体而言,本文发现:(1)企业增值税的削减,将降低出口市场企业进入和退出的比率,同时对出口市场净进入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2)无论是企业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削减,都将降低企业出口生存风险、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3)企业所得税削减,有助于促进企业出口产品向核心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转换;(4)无论是企业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削减,都提升了行业资源配置的效率;(5)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削减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表明这两类税收政策改革达到了其改革的宗旨目标,且符合经济原则。本论文由10个章节构成。第1章-第10章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贡献总结如下。第1章对税收与贸易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介绍,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并对本论文的基本结构、创新点和学术贡献做了介绍。第2章大致介绍中国财税体系改革历程,重点总结了中国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历程、内容及实际的减税效果。第3章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中经典的Melitz模型基础上纳入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构建了考察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启发式模型,并在Melitz模型的基础上纳入企业所得税,构建了考察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基本模型,进一步在特定参数假定下,对模型做了模拟,考察了企业所得税变化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第4-6章分别从行业中出口市场进入和退出率角度、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和企业-产品出口持续时间角度对企业增值税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动态进行研究。由于企业进入退出出口市场反映了资源在出口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配置,第4章从行业中出口市场进入和退出率角度,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以2004年中国东北三省增值税改革事件作为政策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企业增值税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2004年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显着地降低了行业平均出口进入率和行业平均出口退出率,但对行业平均净出口进入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即增值税改革有效促进了行业平均净出口进入率上升,从而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通过促进研发创新、增强行业集中而降低了企业出口退出、抑制了出口进入,使得行业平均出口进入率和出口退出率均下降。这些结果意味着,以增值税为典型的减税政策会显着影响企业出口动态,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4章可能是第一个就中国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进入退出出口市场的影响进行考察的文章。从研究内容上看,相比于之前的研究,本章在基准结果的基础上考虑了更多的同期政策冲击、采用了多种估计方法以增强基准结果的稳健性。从影响渠道上看,本章不仅量化分析了增值税改革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还提出并检验了增值税改革影响行业平均出口进入率和出口退出率的两个渠道。本章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增值税改革为典型的减税政策不仅对国内企业有效,对于改善出口企业的生存环境同样具有显着的作用。第5章从企业出口持续时间角度,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以2004年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试验,使用双重差分cloglog模型考察了企业增值税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增值税改革显着降低了企业出口风险,有效提升了企业出口持续时间。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增值税改革通过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企业绩效进而降低企业出口退出风险,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这些结果意味着,企业增值税的削减有助于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稳定企业出口,进而稳定国家的出口增长。第6章从企业-HS8位数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角度,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匹配数据,结合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以及CEPII的双边引力数据,以2004年增值税转型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试验,使用双重差分cloglog模型考察了企业增值税削减对企业-HS8位数产品出口动态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增值税改革显着降低了企业-HS8位数产品的出口风险,有效提升了企业-HS8位数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增值税改革通过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企业绩效进而降低了企业-HS8位数产品的出口退出风险,延长了企业-HS8位数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第5和第6章的学术贡献在于:从研究视角上讲,这两章内容有可能是国内外首篇从税收角度考察增值税改革对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和企业-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影响的文献,现有对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众多,却鲜有研究涉及税收的影响。从研究方法上讲,这两章内容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政策效果,再利用生存分析法进行实证估计,不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内生性问题,更能有效地估计企业生存时间,使得估计结果更加准确。从研究结果上讲,这两章内容的实证结果证实了增值税改革对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的出口持续时间的促进作用,表明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于调节企业行为、稳定出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两章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第7章从企业出口持续时间角度,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以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政策作为准自然试验,使用双重差分cloglog模型考察了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所得税改革显着降低了企业出口风险,有效提升了企业出口持续时间。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所得税改革通过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两个渠道进而降低企业出口退出风险、延长企业出口持续时间。这些结果意味着,类似于企业增值税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带来的企业所得税削减,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稳定企业出口,进而稳定国家的出口增长。第8章从企业-HS8位数产品-目的国出口持续时间角度,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匹配数据,结合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以及CEPII的双边引力数据,以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政策作为准自然试验,使用双重差分cloglog模型考察了企业所得税改革带来的企业所得税削减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所得税改革显着降低了企业-产品-目的国出口风险,提升了企业-产品-目的国出口持续时间。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所得税改革通过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企业-产品-目的国出口退出风险,延长企业-产品-目的国出口持续时间。第7和第8章关于企业所得税如何影响企业和企业-产品-目的国的出口持续时间的研究结果,具有如下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第一,这两章内容可能是关于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和企业-产品-目的国的出口持续时间影响研究的首篇文献。税收与贸易的关系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研究主题。然而,文献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出口退税即对出口企业国内增值税退还如何影响企业的出口绩效这一问题,很少考察企业所得税变动如何影响企业的出口绩效,对企业所得税如何影响企业出口稳定性或长期出口竞争力的研究更少。本章的研究丰富了税收与贸易的研究文献,同时也为出口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第二,这两章得到了关于企业所得税影响企业和企业-产品-目的国的出口持续时间的丰富结果,这些结果论证了2008年的企业所得税改革能够较好地实现改革的目标。具体而言,即企业所得税改革造成的公平税负环境,可以很好地促进地区平衡发展、促进内资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出口竞争力(出口持续时间)的增长。这就为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的“行业优先、区域为辅”的原则的合理性和绩效提供了一个实证支撑,对国家企业所得税的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9章从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角度,利用2008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这一政策冲击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年度普查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结合“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动态调整的影响。本章关注的企业出口产品调整主要包括企业出口产品范围、出口产品集中度、出口核心产品份额、出口高技术产品份额。本章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扩大了企业出口产品范围、增加了企业出口产品集中度、提高了企业出口核心产品份额和出口高技术产品份额。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地区、贸易方式、行业、企业规模异质性。本章还检验了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企业出口产品调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企业固定资产积累这两个渠道实现的。第9章的研究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贡献。在研究视角上,本章是第一篇考察企业所得税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动态调整的文献,丰富了多产品企业出口行为和产品动态调整的相关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章利用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规避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在研究内容上,本章系统全面地分析了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出口产品集中度、出口核心产品以及出口高技术产品的影响,并且还考察了地区、贸易方式、行业、企业规模而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在影响机制上,本章研究发现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企业出口产品调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企业固定资产积累这两个渠道实现的。第10章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作了总结,并阐述了其对出口稳定增长政策以及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政策含义。总体上,本论文有三个方面的贡献。第一,本文给出了考察企业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启发式模型,并进一步在经典的Melitz异质企业贸易一般均衡下纳入企业所得税,给出了分析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贸易行为和国家福利的一般模型,并在特定参数下,模拟分析了一国减税和两国竞争性减税对企业贸易行为和国家福利的影响。这一模型也可以很容易纳入企业增值税和拓展到动态情形。第二,本文以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例,从出口进入退出动态、出口持续时间和出口产品调整动态三个方面考察了税收制度改革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机理、影响渠道和影响程度,从而丰富了财政与贸易的文献。目前国内外关于财政与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出口退税或者出口补贴方面,对税收制度与贸易的研究较少,即使最近出现了少量关于企业所得税或增值税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研究,也只是从企业静态出口行为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则从动态角度考察税收制度对企业进入退出出口市场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结论,而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对财政与贸易文献的重要补充,对推进财政与国际贸易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第三,本文的研究为国家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继续深化改革甚至是其它税收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撑。本文得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进入退出出口市场、企业出口持续时间、企业-产品-目的国出口持续时间、企业出口产品动态调整的结论,本文发现:(1)企业增值税削减降低了企业进入退出出口市场比率,增加了企业在出口市场的净进入率,提高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2)无论是企业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都降低了企业出口生存风险,延长了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特别是企业所得税还延长了企业-产品-目的国出口持续时间;(3)企业所得税削减,有助于促进企业出口产品向核心产品转换,同时向高技术产品转换;(4)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削减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表明这两类税收政策改革达到了其改革的宗旨目标,且符合经济原则。本文还从区域、行业、出口产品和出口目的国异质性角度对这些结论做了延展和深化。这一系列结论,在文献中尚未见到。因此,本文的研究评估了国家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改革实施的经济效应及其作用渠道,论证了两种税制改革实现了其宗旨和目标及其经济合理性,从而为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继续深化改革甚至是其它税收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常腾原[2](2020)在《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度量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承包商自1978年进入国际承包市场,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国际市场上的政治风险也给中国承包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建造2035”战略推进,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将面临新一轮的增长和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政治风险管理,已成为中国承包商最重要的议题。现有的政治风险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跨国企业管理、国际联营体等传统的国际商务领域,针对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研究较少。在实践中,中国承包商的政治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缺少有效的政治风险的度量方法和应对体系。本文旨在识别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事件、行动者和传导要素,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深入揭示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在综合考虑国际工程项目的特点和“中国因素”,以及实用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运用木桶理论和脆弱性理论建立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集成度量模型;在识别政治风险的管理对策的基础上,建立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前期决策模型,并开发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项目东道国政府和东道国社会在整个风险社会网络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而内部脆弱性因素(与国际承包商和项目相关的变量)在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脆弱性因素既是企业遭受微观政治风险的主要起因,也决定着其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下的政治风险后果。在内外因素和木桶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国际机构发布的宏观数据和来自项目和承包商的微观数据,可以定量地度量国际工程的外部威胁性水平、内部脆弱性水平和政治风险的水平;木桶理论强调系统发生风险的下限,即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是由表现最差的外部威胁性指标和内部脆弱性指标所决定的。评价结果更利于风险预警,反应出系统面临的外部威胁和自身的薄弱环节。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和选择相应的对策可以帮助国际承包商降低政治风险水平,更好地应对政治风险。本文综合采用风险管理理论、风险传导理论、脆弱性理论和木桶理论来分析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并建立针对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度量方法,是对现有国际工程管理和政治风险理论知识的扩充;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方法建立了国际承包商和研究人员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研究结论的实践价值,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辅助中国承包商在海外运营时对政治风险的度量和管理。

李国敏[3](2019)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面临的战略风险。对于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其应对,国内外有了丰富的研究,但对于海外战略风险,人们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固然战略风险与政治风险关系极其密切,但鉴于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影响后果的特殊严重性,有必要予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围绕上述核心问题,我们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为主,同时运用历史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全文。首先弄清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史,重点是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的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情况,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其次,着重对企业海外战略风险进行解析。在梳理企业国际化面临的各种风险基础上,以复杂系统思维方法探讨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往往由宏观国际环境格局或中观双边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动所造成,具有宏观全局性、强烈的政治性和立体多维的关联性,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因果关系和突变式涌现特征,其破坏性极大,并且可能持续发生不利影响。论文还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战略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接着以中兴通讯和华为两个中国高科技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在新时代、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中国企业海外拓展造成的严重战略风险。本文还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案例,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等因素对于中企海外项目造成的战略风险。最后,论文就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提出了应对建议,并对新时代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利益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桂红[4](2019)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探讨 ——以审计G广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很多世界知名公司前赴后继地跌下神坛,走向倒闭的结局,就是因为爆出了财务作弊的行为。以美国为首的各个西方国家开始制定针对审计工作风险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条文,对执业的审计人员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中国的审计行业目前也面临着类似的审计风险问题,相关的研究讨论也正在火热的开展中。时至今日,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也使得现代的企业要面对更加复杂纷呈的问题,如此一来,企业过分关注的财务错报风险将不能满足审计行业的高质量要求,更多的要转移到企业的经营风险上。这也提醒注册会计师,不应将被审计单位看作孤立的主体,而是应该立足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企业经营与财务错报两手抓。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也提高了关注度,大家都有疑问,专业的审计人员来做专业的审计工作,同时也应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执行体系,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可能性来出现审计的风险呢?有的声音就认为,管理法规可能没问题,但是规则的执行者一端难以监控到位,这样以来,内部控制的作用在这里等同于失效,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不容发生太多的审计失误,于是审计行业的公信力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在我国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当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说是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的标杆,但是近几年来,也被爆出许多审计失败案例和违规行为。在全国推行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过程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首当其冲,在审计工作中率先学习并加以改进,但取得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如此一来,我们应当总结反思该如何提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以期收到更加有利的效果,帮助会计师事务所长足进步,行业稳定发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并辅以归纳总结和规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总结不足和提出建议。首先研究了国内外对关于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模型等相关研究以及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是如何对审计风险进行防控的研究,随后通过深入理解,阐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与特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开展流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接下来对选择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G广电公司进行的审计工作为实例,以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作为样本来探讨现代会计师事务所在结合风险导向来开展审计工作的执行情况,首先通过风险预估发现了广电行业市场的变革使得企业应变压力增大、对于安全运营的需求不断增高等风险点。接下来在评估G广电整体的审计风险时发现,其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收入、宽带业务收入及增值业务收入核算依赖较为复杂的数字电视运营支撑系统(BOSS系统),存在收入计入不正确的会计期间的固有风险。以及G广电的专网代建业务在确认收入的时点是待客户验收合格时予以确认相关收入,这其中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相关收入的截止性可能存在潜在错报。最后从三个大的层面给出相应的建议,分别是在审计流程过程中应当改进的措施,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完善的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举措,提出在加强政府与行业监管体系。这些建议能够帮助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更好的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最终有利于提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总体审计质量,带动审计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闻睿[5](2019)在《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研究 ——以湛江市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高科技诈骗,特别是电信诈骗越发频繁,老年群体成为电信诈骗的目标人群。伴随新时代的通讯产品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网络、微信与微博等多方面的发展渠道趋于完善,这也使得诈骗分子不断提升自身诈骗方式的技术水平,密切关注社会中的热点新闻,作案手段不断的更迭,所使用的接口更加的逼真,作案方式以及工具不断发展,加之由于老年人对电信科技、时事热点、银行、公职机关等了解相对较少,辨别真假能力低下,且容易轻信他人,使老年人成为了电信诈骗的目标人群。加之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如果针对老年群体电信诈骗不加以防控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严峻考验,针对老年群体的电信诈骗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电信诈骗活动,会对于老年群体的财产安全以及身心健康导致显着的伤害,进而对于社会构成显着的威胁。预防电信诈骗应从自身出发,除了需要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相关知识外,应结合政府、社会、居民社区和志愿者组织的力量,实现各种力量的联动,进一步完善针对老年群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防控体系,保障老年群体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从而安享晚年,以促进社会的安定。本文试图从电信诈骗的核心概念,老年人群体的特征,老年志愿者组织的构建,湛江市针对老年群体的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针对老年群体的电信诈骗犯罪的各种类型进行阐述。通过对湛江市典型电信诈骗案例的分析找出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的难点,着重阐述湛江市社区老年群体的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的现状、缺陷及成因。阐述如何在地方政府主导下完善社区管理工作机制,构建社区老年志愿者组织,协助完善电信诈骗防控体系,探索构建由老年志愿者、社区和公安机关整体联动形成合力的协同防控机制。

齐扬[6](2019)在《电信诈骗跨国犯罪防范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多的是非接触性的、通过电信媒介进行,电信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各种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大开方便之门。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电信技术,通过跨国跨境的方式对我国公民实施电信诈骗,不仅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严重干扰正常的电信网络秩序,还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严厉惩治、防范电信诈骗跨国犯罪活动,我国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主动积极与国际相关机构、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了多次针对电信诈骗跨国犯罪活动的缉捕、打击行动。但是由于电信诈骗跨国犯罪活动分布范围广、专业化程度高、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侦查难度较大。在此情形下,我国亟需针对跨国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进行课题研究,以期对个体进行警示和行为引导,为相关理论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为立法、侦查、司法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防范思路。本文利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当前跨国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的现状、特征、防范困境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实际分析跨国电信诈骗犯罪活动防范困境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立法、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公众防范意识、完善行业监管制度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等防范电信诈骗跨国犯罪活动的有效对策,从根本上对电信诈骗跨国犯罪活动进行有效的预防与遏制,维护公民的财产安全与社会的稳定。

周逢源[7](2019)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行政法保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古至今,个人信息一直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层面被采集、使用和传递。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针对个人隐私信息采取的保护措施相对简单,只需要进行相关立法,针对个人隐私信息设置物理层面的保护,规定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就能基本杜绝个人隐私信息的传播和滥用。因此,在较长的一段发展时期内,个人隐私的保障并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广泛运用,整个社会生活与数据的采集、整合、传播和利用的联系日渐紧密,与此同时,信息侵权、信息滥用的行为不断出现,保障个人隐私信息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大数据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利益趋势,再加上公民个人权利意识不足以及我国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的欠缺,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很容易出现泄漏情况,进而造成公民的生活麻烦和财产损失。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行使社会公共职能,保障公民的个人隐私存在天然优势,针对大数据运用中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相关行政法律法规,从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本文主要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借用Facebook泄露门事件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的现状。第三章是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行政法保障的理论分析和困境分析,在理论分析方面,介绍了我国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现状,针对个人隐私的行政法保障进行法理学思考;在困境分析方面,主要包括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不足,个人隐私的行政法保护缺乏统一原则,行政机关在个人隐私保护中权责不清,行政机关对于公民个人隐私的管理不规范,公民个人隐私的行政监督不足,公民个人隐私的行政救济不足六个方面。进而介绍了域外个人隐私行政法保障的实践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第四章是完善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行政法保障的建议,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整合现行法律,制定个人隐私保护的行政单行法;第二,明确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第三,明确行政机关在个人隐私保护中的权责关系;第四,加强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信息收集和利用的规制;第五,完善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监督制度;第六,完善个人隐私信息的救济制度。

曲海斌[8](2018)在《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研究 ——基于国际化动因及影响因素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商业银行是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在国家经济发展转型要求金融体系功能转型升级发展的阶段,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中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面临严峻考验。按照十九大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深化金融改革的指示,要求金融体系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实现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和加速深化改革转型,同时加快国际化和综合化发展步伐。在此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改革转型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内容。随着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发展变化,各个金融子行业之间不断相互跨界和渗透合作,监管机构和监管政策也出现了新的整合动向,在稳健审慎的前提下,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即将进入国际化发展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不仅是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也是新时代我国商业银行自身改革转型和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尽管已经有些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总体而言,已有的研究成果尚未整体性构建基于功能金融观和最优金融结构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新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同时仍然缺少定量化分析技术针对性解析此方面发展的动态评价与指导。为此,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探讨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动因及影响因素,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七个方面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第一,在论述相关背景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的方案与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论述研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分析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相关的理论,并且在对相关文献综述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逻辑分析框架。第二,运用相应的分析框架,从理论机理上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并且从微观层面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动因进行模型分析。第三,总结了国外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经验,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日本、新加坡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主要的国际经验,分析归纳提出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启示。第四,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现状、内外部问题及发展面临挑战,总结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特征,系统分析构建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重点业务框架并进行效应分析。第五,选取了国内外15家代表性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构建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级决策层次模型、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仿真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总体而言,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因子分析法与超级决策层次模型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一致。第六,从宏观角度讲,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有:东道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东道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东道国金融环境等。从中微观角度讲,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有:银行自身实力、银行影响力以及投行业务需求等。但是,太过于宏观方面的影响因素难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形成直接影响,也难以量化分析。本文选取银行自身实力、银行影响力以及投行业务需求这三个影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7年15家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且对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解释。第七,分析研究了国外商业银行的投行国际化发展路径演进三阶段,在总结分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顶层设计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国际化水平,统筹协调、推动境内外投行业务经营的转型发展,改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开发及培养,更新理念、全面完善商业银行风控机制,加强业务创新、助力于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国际化发展,深化外部监管改革、完善外部监管政策和制度环境等。第八,总结归纳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总结出了研究结论、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展望等。研究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开放条件下的国际化发展存在比较利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国际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国际发达国家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应结合自身客观情况顺势选择国际化发展路径及策略,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许多结果给我们的发展带来重要启示。总之,本文对新形势下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与定量分析。经过分析研究,本文取得可能的创新之处是:首先,从宏观、行业、微观层面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国际化发展动因进行理论机理分析,从理论分析与模型推导两个角度全面解释了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动因问题;其次,运用超级决策层次模型、仿真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进行评价,也是对理论模型分析结果的进一步完善与验证;再次,系统性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分析构建了重点业务领域框架及效应等,研究了基于发展绩效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从而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进行了全面化、综合化的分析研究,并由此提出了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的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李宇佳[9](2016)在《美国宽带技术机会项目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宽带技术机会项目作为缩小全国数字鸿沟、扩大宽带互联网获取和使用的国家公共项目,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综合社区基础服务设施项目、公共计算机中心项目、可持续宽带采用项目三种类型的资助项目服务,并通过严格的横向——国家、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协同监管系统和纵向——从申请BTOP项目之前到申请成功,到实施再到最终项目结束——全过程式监管来审查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项目的实施。但是公共图书馆推动数字包容服务也需要同利益相关方合作才能保证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NTIA提供了具体的项目推广方法以供图书馆借鉴和参考,主要是通过对公共图书馆BTOP资助项目推广活动的三大流程分析和六大目标匹配来确定BTOP推广方法,鼓励构建利益相关方合作关系来提高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服务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李芬[10](2016)在《二孩政策背景下工作母亲的职业历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重大生命事件,生育对女性的影响远胜于男性。在个体时间与精力的双重约束下,源自于工作与育儿的双重负担使得母亲的职业轨迹有别于父亲,而女性因生育所面临的种种职业遭遇则日益成为广受关注的现实议题。既有研究已关注到生育与女性职业发展之间的悖论式关系,国外学者对已育人群在职业回报上的性别差异予以了细致测量,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则以思辨式、描述性、静态的研究居多,实证检验相对不足。有鉴于此,结合生育政策调整的时代契机,厘清生育对于母亲职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所形成的特殊职业历程,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现有的研究成果,为跨文化的学术对话搭建桥梁;更能够为再育女性的职业境遇提供预测性依据,继而为女性就业环境的优化及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在全国十二城市开展的实地调查,以生育与女性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为切入点,系统勾勒了工作母亲的劳动参与、职业中断、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动态地考察了其生育前后职业流动的状况。同时,通过与父亲的比较,甄别了影响母亲的劳动参与、职业中断、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流动的特有因素及四者之间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地,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剖析了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于已育人群实现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差别性效应,以及在二孩政策背景下工作母亲所可能获得的育儿支持。研究发现:受到生命周期的影响,母亲的就业低谷集中于26至30岁阶段。由于母亲的劳动供给多是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故其是丈夫收入、子女特征、儿童照顾成本、母亲的工资收入及家庭育儿支持之间进行权衡的产物。在本研究中,有一半以上的女性因结婚、怀孕、产子或抚养子女而经历过职业中断。根据家庭生命周期及女性重返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本研究将上述职业中断进一步细分为五种类型,发现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间愈晚、职业中断期越长,对女性收入的负面影响越大。而且,以往的职业中断经历将对母亲后期的劳动参与和职业回报产生抑制作用,并提高其做全职妈妈和生育二孩的意愿。对照生育前后,母亲在收入减少、工作职务和岗位向下流动的人群比例显着高于父亲,发生职业生涯高原负面心态的几率也高于后者。少子、教育水平较高或城市家庭出身均有利于母亲的职业向上流动,而70后和80后人群职业向上流动的趋势强于其它年代人群。总体上,母亲的工作家庭冲突要高于父亲。而父亲的工作-家庭冲突较高,母亲的家庭-工作冲突较高。工作家庭冲突对已育人群的工作满意度、家庭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带来负面影响,并呈现出性别差异。在母亲的双向冲突上,教育水平负向预测其家庭-工作冲突,但当达到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时,其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冲突均加剧;收入负向预测家庭-工作冲突;市场部门从业者的工作家庭冲突较大,其中个体经营者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均最为强烈;子女数量正向预测其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的冲突;子女年龄正向预测其工作-家庭冲突、负向预测其家庭-工作冲突。母亲的工作-家庭冲突较多地受到家庭相关因素的影响,而家庭-工作冲突则较多地受到工作相关因素的影响。上述工作母亲的职业历程具有内在的联动性。具体地,母亲所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越大,其越倾向于减少劳动供给,发生职业中断的可能性更高,并抑制其职业的向上流动;而以往的职业中断经历则对母亲的劳动供给具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并抑制其生育后职业的向上流动。作为应对之策,组织支持对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家庭育儿支持则在缓解母亲的工作家庭冲突、促进其持续性就业和向上职业流动方面均发挥积极效应。其中,祖辈所提供的育儿支持在城市中较为普遍且趋于无偿化,但大多数祖辈仍愿意照顾可能出生的第二个孙子女,而其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则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基于上述,本研究认为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工作母亲的职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需警惕政策双向调整所带来的混合效应,并合理设置生育年龄与间隔,以降低生育对女性职业生涯的负面影响。同时,我国家庭友好政策的建设应以生育成本的社会化与“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的营造作为具体实践的切入点,以帮助工作母亲实现家庭与工作的平衡。

二、电信监管面临更严峻考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信监管面临更严峻考验(论文提纲范文)

(1)税收制度改革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动态 ——基于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税收、企业贸易行为与贸易福利的相关文献
        1.2.2 企业出口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1.2.3 企业进入退出的相关文献
        1.2.4 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相关文献
        1.2.5 税收与企业出口产品调整的相关文献
        1.2.6 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与企业经济行为的相关文献
        1.2.7 文献综述小结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4 学术贡献
        1.4.1 总体学术贡献
        1.4.2 各章学术贡献
2.中国企业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政策转型的历程、内容和效果
    2.1 企业增值税改革历程、内容和效果
        2.1.1 企业增值税改革历程和内容
        2.1.2 企业增值税改革的效果(以2004 年增值税改革为例)
    2.2 企业所得税改革历程、内容和效果
        2.2.1 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历程和内容
        2.2.2 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效果
    2.3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及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的异同
    2.4 小结
3.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与异质企业贸易行为
    3.1 出口贸易的分解
    3.2 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出口行为的启发式模型
    3.3 企业所得税与异质企业贸易一般均衡模型
        3.3.1 包含企业所得税和关税的异质企业模型
        3.3.2 对称两国情形的均衡结果
        3.3.3 非对称两国情形结果
    3.4 结论
4.增值税改革与行业中企业出口进入与退出动态
    4.1 引言
    4.2 计量模型、指标和数据
        4.2.1 计量模型设定
        4.2.2 数据
        4.2.3 变量指标
    4.3 实证分析结果
        4.3.1 基准估计结果
        4.3.2 DID识别假设检验
        4.3.3 稳健性检验
        4.3.4 异质性分析
        4.3.5 内生性问题
        4.3.6 进一步分析
    4.4 机制检验
        4.4.1 影响机制一:增值税转型有助于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4.4.2 影响机制二:增值税改革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4.5 结论
5.增值税改革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持续时间
    5.1 引言
    5.2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
        5.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2 企业出口生存函数估计
    5.3 计量模型
        5.3.1 计量模型设定
        5.3.2 指标和变量
    5.4 实证结果
        5.4.1 基准回归结果
        5.4.2 稳健性检验
        5.4.3 异质性分析
    5.5 机制分析
    5.6 结论
6.增值税改革与中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出口持续时间
    6.1 引言
    6.2 数据和描述性统计
        6.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6.2.2 中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出口生存的基本事实
    6.3 计量模型
        6.3.1 计量模型设定
        6.3.2 指标和变量
    6.4 实证结果
        6.4.1 基准回归结果
        6.4.2 稳健性检验
        6.4.3 异质性分析
    6.5 机制分析
    6.6 结论
7.企业所得税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持续时间
    7.1 引言
    7.2 企业所得税影响企业出口持续时间的机制
    7.3 数据与描述统计
        7.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7.3.2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生存估计的基本事实
    7.4 实证分析
        7.4.1 计量模型设定
        7.4.2 指标选取与衡量
        7.4.3 实证结果
        7.4.4 异质性分析
        7.4.5 内生性问题
    7.5 作用机制
    7.6 结论
8.企业所得税改革与中国制造业企业-产品-国家出口持续时间
    8.1 导言
    8.2 数据处理与典型事实
        8.2.1 数据及处理
        8.2.2 中国制造业企业-产品-目的国出口生存的典型事实
    8.3 计量模型、识别方法和变量指标选择
        8.3.1 计量模型
        8.3.2 控制变量选择
        8.3.3 识别方法
    8.4 实证结果
        8.4.1 基准回归结果
        8.4.2 稳健性分析
        8.4.3 异质性分析
    8.5 机制分析
    8.6 结论
9.企业所得税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调整动态
    9.1 引言
    9.2 数据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9.2.1 数据及处理
        9.2.2 描述性统计
    9.3 实证分析
        9.3.1 基准估计结果
        9.3.2 稳健性分析
        9.3.3 异质性分析
    9.4 影响机制
        9.4.1 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机制
        9.4.2 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企业出口产品集中度的影响机制
        9.4.3 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企业出口核心产品的影响机制
        9.4.4 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的影响机制
    9.5 结论
10.结论和政策建议
    10.1 全文总结
    10.2 政策建议
    10.3 论文的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2)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度量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政治风险的研究综述
        1.2.2 国际工程的研究综述
        1.2.3 现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概念的界定
    2.1 国际工程的含义和特点
        2.1.1 国际工程与国际工程市场
        2.1.2 国际工程的特点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风险的定义
        2.2.2 工程项目风险
        2.2.3 国际工程风险
        2.2.4 风险管理方法
    2.3 风险传导理论
    2.4 脆弱性理论
        2.4.1 脆弱性的概念
        2.4.2 国际工程的脆弱性
    2.5 木桶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承包商海外经营的政治风险现状
    3.1 企业的基本情况
        3.1.1 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3.1.2 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3.1.3 近五年业务涉及行业
        3.1.4 近五年业务区域分布
        3.1.5 未来五年海外业务规划
        3.1.6 近五年项目的承发包方式
        3.1.7 企业走向海外动因
    3.2 关注的政治风险及因素
        3.2.1 关注的风险类型
        3.2.2 关注的政治风险类型
        3.2.3 关注的汇兑限制风险因素
        3.2.4 关注的汇对华关系风险因素
        3.2.5 关注的政府违约风险因素
        3.2.6 关注的政府征收/国有化风险因素
        3.2.7 关注的战争暴乱风险因素
        3.2.8 关注的行政监管风险因素
    3.3 企业的政治风险管理实践
        3.3.1 近五年经历过的风险事件
        3.3.2 近五年经历过的政治风险事件
        3.3.3 认为未经历政治风险的原因
        3.3.4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措施
        3.3.5 意向采用的风险管控工具
        3.3.6 过去五年采用的风险防范措施
        3.3.7 过去五年风险评估的外部合作机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分析
    4.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识别与分类
        4.1.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识别
        4.1.2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分类
    4.2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行动者分析
        4.2.1 数据搜集
        4.2.2 社会网络分析
    4.3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传导路径
        4.3.1 风险传导要素
        4.3.2 解释结构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度量
    5.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外部威胁性度量模型
        5.1.1 变量的识别
        5.1.2 问卷调查与指标评价
        5.1.3 数据的初步分析
        5.1.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1.5 外部威胁性变量的内涵
        5.1.6 国别风险评价
    5.2 基于大数据的外部威胁指数动态调整
        5.2.1 模型的构建
        5.2.2 网络爬虫
        5.2.3 文本挖掘
        5.2.4 案例演示
    5.3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内部脆弱性度量模型
        5.3.1 变量的识别
        5.3.2 数据的初步分析
        5.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4 内部脆弱性变量的内涵
        5.3.5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脆弱性评价
    5.4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集成度量模型
        5.4.1 模型的建立
        5.4.2 模型的验证
        5.4.3 模型的特点
        5.4.4 模型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对策分析
    6.1 对策的识别与评价
        6.1.1 对策的识别
        6.1.2 重要性分析
    6.2 对策的内涵与作用
        6.2.1 因子分析
        6.2.2 对策的内涵
        6.2.3 对策的作用
        6.2.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3 前期策略选择研究
        6.3.1 理论模型
        6.3.2 贝叶斯网络
        6.3.3 结果和讨论
    6.4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管理信息系统
    7.1 需求分析
        7.1.1 功能需求
        7.1.2 具体功能
        7.1.3 性能需求
        7.1.4 系统管理
    7.2 系统设计
        7.2.1 系统结构
        7.2.2 数据体系设计
        7.2.3 数据的逻辑结构
    7.3 系统实现
        7.3.1 系统主界面
        7.3.2 国别管理界面
        7.3.3 项目管理界面
        7.3.4 案例管理界面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世界各国的CRI及排名
附录二 中国承包商海外经营的风险及管控现状调研
附录三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影响因素及对策调查问卷
附录四 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案例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及学术成果

(3)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核心问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论
    三、思维方法、创新与不足
    四、论文的结构
第一章 企业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一、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二、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外部条件
        三、跨国公司
    第二节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及其初期实践
        一、中国企业的早期海外拓展
        二、“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三、“走出去”战略的初期实践(2000——2010)
    第三节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进入新时代(2010-)
        一、后危机时代
        二、“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打开新空间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非政治风险
        二、政治风险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特点与类型
        一、“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局性”
        二、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强烈政治性
        三、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系统复杂性
        四、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生成类型与严重危害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战略风险
        一、国际格局大变革带来企业战略风险
        二、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的若干形态
        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海外战略风险比较
第三章 美国对华全面遏制与中国企业战略风险—以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为例
    第一节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演变
        一、美国对华战略敌视(1949—1971)
        二、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遏制(1972-2016)
        三、“美国优先”与特朗普政府对华全面战略遏制(2017-)
    第二节 美国对中兴通讯的两次制裁
        一、中兴通讯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一次制裁
        三、美国对中兴通讯的第二次制裁
        四、美国制裁中兴通讯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第三节 美国对华为的全力“围剿”
        一、华为的海外拓展及国际化战略
        二、“孟晚舟事件”及其影响
        三、美国遏制华为手机和5G业务全球拓展
        四、华为反制美国打压与自强自卫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 美国对华遏制造成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
        一、新时代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原因
        二、中兴通讯与华为公司应对美国打压政策比较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遭受的战略风险—以国电投密松电站项目和中企利比亚项目为例
    第一节 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及其搁置
        一、密松电站的设想与立项
        二、密松电站项目的突然中止与长期搁置
    第二节 密松电站项目战略风险的系统分析
        一、缅甸国内复杂的政治社会因素
        二、美西方因素与密松电站项目搁置
        三、中方认识和处置密松电站战略风险之反思
        四、“一带一路”倡议与密松电站项目
    第三节 利比亚中企项目经受的战略风险
        一、中国企业走进利比亚
        二、“阿拉伯之春”与利比亚战乱
        三、中企利比亚项目蒙受重大损失
    第四节 中资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比较
        一、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相似之处
        二、密松项目与利比亚项目战略风险的不同之处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对策
    第一节 加强合规管理认清海外环境
        一、中国企业要加强合规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二、认清东道国的政治状况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三、认清中国对外投资国际背景的变化及其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企业应对海外战略风险的策略机制
        一、战略风险预防性策略机制
        二、战略风险分散性策略机制
        三、战略风险补救缓解性策略机制
    第三节 中国政府如何帮助企业管控海外战略风险
        一、政府帮助“走出去”企业加强与东道国的互动
        二、综合利用国内、国际双层法律手段防范战略风险
        三、同东道国主要利益集团和民众建立友好和谐关系
结论
    一、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战略风险是复杂的系统风险
    二、防范化解战略风险需要危机意识与复杂系统思维
    三、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探讨 ——以审计G广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现状
        1.2.1 关于审计风险的研究
        1.2.2 关于审计风险模型的研究
        1.2.3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与特征
        2.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2.1.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2.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流程
        2.2.1 风险评估流程
        2.2.2 风险应对流程
    2.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
        2.3.1 系统理论
        2.3.2 战略管理理论
        2.3.3 风险管理理论
        2.3.4 委托代理理论
3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情况
    3.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所审G广电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介绍
        3.1.2 G广电基本情况介绍
    3.2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G广电审计的审计风险分析
        3.2.1 G广电所在行业的审计风险预估
        3.2.2 G广电审计风险识别
        3.2.3 G广电审计风险评估
        3.2.4 G广电审计风险应对
    3.3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3.3.1 计划审计工作
        3.3.2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
        3.3.3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3.4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3.3.5 出具审计报告
4 基于G广电审计实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G广电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控制问题分析
        4.1.1 业务承接重经济效益轻审计风险
        4.1.2 审计执行阶段过分注重形式忽视实际风险
        4.1.3 审计师独立性风险考虑不到位
        4.1.4 风险评估的适当性证据不足
        4.1.5 风险评估结果过分依赖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
    4.2 G广电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行业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4.2.2 审计人员经验不足
        4.2.3 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还需加强
        4.2.4 公司经营环境错综复杂导致风险变大
        4.2.5 内部控制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健全
5 完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应用的改进措施
    5.1 审计流程角度的风险防控
        5.1.1 加强业务承接控制
        5.1.2 加深审计计划阶段的工作
        5.1.3 严格规范审计程序
    5.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风险防控
        5.2.1 健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5.2.2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5.2.3 有效地借助专家的工作
        5.2.4 完善信息系统
    5.3 强化外部环境管理
        5.3.1 发挥政府监管作用
        5.3.2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5)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研究 ——以湛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综述
        四、发展趋势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基本思路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电信诈骗
        二、老年人群体及其特征
        三、老年志愿者组织
    第二节 研究电信诈骗的理论工具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
        二、协同治理理论
        三、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第二章 湛江市针对老年群体电信诈骗犯罪现状
    第一节 湛江市针对老年群体电信诈骗犯罪的分类分析
    第二节 湛江市典型电信诈骗案例研究
        一、案例介绍
        二、针对老年群体电信诈骗的特点
        三、针对老年群体电信诈骗的危害
    第三节 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难点分析
        一、犯罪成本低、易传播
        二、老年群体认知水平不高
        三、犯罪牵涉多地区多部门
        四、犯罪破案成本高
第三章 湛江市社区老年群体的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的现状
    第一节 湛江市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的建设现状
    第二节 湛江市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的成就与经验
        一、湛江市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的成就
        二、湛江市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的经验
第四章 湛江市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湛江市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存在的缺陷
        一、尚未形成方便、流畅的群众参与机制
        二、尚未形成迅速、高效的信息反应机制
        三、尚未建成流畅的协作机制
        四、电信诈骗的侦查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第二节 湛江市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缺陷成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二、相关行业、部门防控缺失
        三、防控体系功能缺失
        四、现有防控体系的滞后性
第五章 地方政府主导下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主导完善整体防控,压缩电信诈骗犯罪生存空间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二、加强行业监管,制定行业保密制度
        三、加强对电信诈骗犯罪打击的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四、建立电信诈骗防骗数据库
    第二节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预防电信犯罪
        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老年群体防骗意识
        二、加强领导,强化综合治理的措施,造良好社会风气
        三、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防范电信犯罪
    第三节 完善社区管理工作机制,协助防范电信犯罪
        一、建立社区居民信息数据库
        二、对社区老人进行网格化管理
        三、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及时做好反馈工作
        四、定期举行社区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参与度
        五、建立社区居民电信诈骗预警机制
    第四节 建立区老年志愿者组织,协助完善防控体系
        一、构建老年志愿者组织参与防控体系的基本思路
        二、构建老年志愿者组织参与防控体系的方法
        三、探索构建老年志愿者、社区和公安机关整体联动形成合力的协同防控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电信诈骗跨国犯罪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三) 相关研究现状
二、我国电信诈骗跨国犯罪概述
    (一) 跨国电信诈骗的界定
    (二) 跨国电信诈骗犯罪行为的主要手段
    (三) 跨国电信诈骗犯罪的成因
        1. 客观原因
        2. 主观原因
    (四) 电信诈骗犯罪与电信诈骗跨国犯罪行为的异同
三、我国跨国电信诈骗犯罪现状及困境
    (一) 电信诈骗跨国犯罪的现状
    (二) 跨国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特点
        1. 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2. 集团化
        3. 诈骗手段高
    (三) 电信诈骗犯罪防范的困境
        1. 相关法律的缺失
        2. 电信诈骗犯罪国际合作的缺陷
        3.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4. 电信运营商法律义务未履行
        5. 金融机构监管法律缺失
四、我国电信诈骗跨国犯罪的防范对策
    (一) 我国防范惩治电信诈骗跨国犯罪已采取的措施
        1. 健全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
        2. 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二) 促进我国电信诈骗跨国犯罪防范的对策
        1. 完善相关立法
        2. 加强电信诈骗跨国犯罪防范的国际合作
        3.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
        4. 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5. 改善行业监管制度
        6.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行政法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2 问题的提出:隐私泄露,大数据已丢失网民信任?
    2.1 以案为鉴——Facebook泄露门
    2.2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的现状
        2.2.1 个人隐私的概念
        2.2.2 个人隐私泄露的现状
        2.2.3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面临的挑战
3 探讨与诠释: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行政法保障的理论分析和困境分析
    3.1 我国个人隐私保护的行政立法现状
        3.1.1 公共领域个人隐私保护的行政立法
        3.1.2 非公共领域个人隐私保护的行政立法
    3.2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行政法保障的法理学思考
        3.2.1 公权私权的边界
        3.2.2 行政法能够发挥更有成效的保障与救济作用
        3.2.3 保障网络空间个人隐私的安全
    3.3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障的困境分析
        3.3.1 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不足
        3.3.2 个人隐私的行政法保护缺乏统一原则
        3.3.3 行政机关在个人隐私保护中权责不清
        3.3.4 行政机关对于公民个人隐私的管理不规范
        3.3.5 公民个人隐私的行政监督不足
        3.3.6 公民个人隐私的行政救济不足
    3.4 域外个人隐私行政法保障的实践与启示
        3.4.1 美国个人隐私的行政法保障
        3.4.2 德国个人隐私的行政法保障
        3.4.3 域外个人隐私行政法保障对我国的启示
4 反思与展望:完善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行政法保障的建议
    4.1 整合现行法律,制定个人隐私保护的行政单行法
        4.1.1 修订现有法律界定个人隐私信息的范围,制定相关行政单行法
        4.1.2 科学设置事前预防与事后制裁的法律手段
        4.1.3 引入专家制实现数据安全风险审查
    4.2 明确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
        4.2.1 限制收集原则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情况不同
        4.2.2 将目的明确原则、使用限制原则改为情境相符原则
    4.3 明确行政机关在个人隐私保护中的权责关系
    4.4 加强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信息收集和利用的规制
    4.5 完善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监督制度
    4.6 完善个人隐私信息的救济制度
        4.6.1 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
        4.6.2 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
        4.6.3 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8)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研究 ——基于国际化动因及影响因素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提出问题
        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背景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梳理分析
        一、国内文献梳理分析
        二、国外文献梳理分析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基于金融功能观的分析
        二、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分析
        三、基于最优金融开放理论的分析
        四、基于垄断优势理论的分析
        五、基于内部化理论的分析
        六、基于范围经济理论的分析
        七、基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理论机理分析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动因的理论分析
        一、宏观层面: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二、行业层面:商业银行改革转型发展的需要
        三、微观层面: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驱使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动因的模型分析
        一、封闭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内发展的模型分析
        二、开放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模型分析
        三、开放条件下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均衡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国际经验借鉴分析
    第一节 美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经验分析
        一、客户分层经营
        二、行业专业化
        三、重视研究能力建设
        四、业务条线内外协同
        五、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二节 欧洲国家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经验分析
        一、英国商业银行经验
        二、德国商业银行经验
        三、瑞士商业银行经验
    第三节 亚洲国家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经验分析
        一、日本商业银行经验
        二、新加坡商业银行经验
    第四节 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特征分析
    第一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总体现状分析
        一、中国商业银行对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认识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基本现状分析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特征分析
        一、债券发行代理和承销业务额方面分析
        二、企业兼并收购数额方面分析
        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数量方面分析
        四、商业银行境外营业收入及占比方面分析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内部问题分析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外部问题分析
        三、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重点业务构建及效应分析
    第一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重点业务领域基本框架构建
        一、境外债券发行代理和承销业务构架分析
        二、跨境并购重组业务构架分析
        三、境外上市保荐及投融资业务构架分析
        四、国际财务顾问业务构架分析
        五、境外资产管理及理财业务构架分析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重点业务领域及效应分析
        一、债券市场业务及境外债业务分析
        二、跨境并购重组业务分析
        三、资本市场及境外上市等投融资业务效应分析
        四、其它重要业务领域及效应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超级决策层次模型及因子分析法的发展绩效实证研究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二、假设条件
        三、研究样本的选取、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超级决策层次模型评价
        一、超级决策层次模型及计算步骤说明
        二、超级决策层次模型的具体计算过程
        三、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仿真分析
        四、基于超级决策层次模型评价与仿真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因子分析
        一、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和KMO检验
        二、旋转后因子提取结果及因子载荷矩阵
        三、因子综合得分
        四、基于因子分析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国际化发展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影响因素与数据说明
        一、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影响因素选取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影响因素评价步骤
        一、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适用性分析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计算关联系数
        四、计算关联度
        五、关联度大小排序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结果
        二、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基于发展绩效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
    第一节 国外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路径演进分析
        一、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的海外化阶段
        二、海外业务的本土化阶段
        三、业务服务的全球化阶段
    第二节 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二、业务多元化发展
        三、风险管理与国际接轨
        四、信息技术化及+互联网科技金融化发展
        五、注重环境因素与社会责任
        六、与产业金融发展导向相协调
    第三节 基于发展绩效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一、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顶层设计全球化布局
        二、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国际化水平
        三、统筹协调,推动境内外投行业务经营的转型发展
        四、改善体制机制,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开发及培养
        五、更新理念,全面完善商业银行风控体制机制
        六、加强业务创新,助力于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国际化发展
        七、深化外部监管改革,完善外部监管政策和制度环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二、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实行国际化发展存在比较利益
        三、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及挑战
        四、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经验
        五、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
        六、银行影响力等因素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影响显着
        七、应结合自身客观情况顺势选择国际化发展路径及策略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研究局限性
        二、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美国宽带技术机会项目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宽带技术机会项目简介
2 宽带技术机会项目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
    2.1 BTOP项目类型
        2.1.1 综合社区基础服务设施项目
        2.1.2 公共计算机中心项目
        2.1.3 可持续宽带采用项目
    2.2 构建资助项目监管体系
        2.2.1 横向———三位一体的协同监管
        2.2.2 纵向———全过程式的监管
    2.3 构建社会利益相关方合作模型
        2.3.1 三大流程分析
        2.3.2 六大目标
        2.3.3 三类合作关系
3 美国公共图书馆实施BTOP情况
    3.1 图书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
    3.2 公民数字素养能力提升和培养
    3.3 就业平台搭建,就业渠道拓宽
    3.4 数字包容服务地区个性化需求的驱动
4 小结

(10)二孩政策背景下工作母亲的职业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背景与问题
    第一节 生育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我国城镇女性的就业变迁
    第三节 儿童抚育的公私领域转换
    第四节 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理论视角
    第二节 经验研究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三节 数据与方法
第四章 工作母亲的劳动供给与职业中断
    第一节 问题与假设
    第二节 母亲的劳动供给
    第三节 生育型职业中断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作母亲的家庭与工作冲突
    第一节 问题与假设
    第二节 工作家庭冲突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母亲的双向冲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母亲的社会支持
    第一节 冲突缓冲器:社会支持的效用分析
    第二节 来自祖辈的家庭支持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母亲的职业流动
    第一节 问题与假设
    第二节 生育与女性的职业流动
    第三节 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衍生讨论
    第三节 研究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四、电信监管面临更严峻考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税收制度改革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动态 ——基于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视角[D]. 陈瑾.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2]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机理、度量与对策研究[D]. 常腾原. 东南大学, 2020(01)
  • [3]新时代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战略风险 ——基于典型案例的系统分析[D]. 李国敏.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4]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探讨 ——以审计G广电为例[D]. 李桂红.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5]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老年群体电信诈骗防控体系研究 ——以湛江市为例[D]. 闻睿.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1)
  • [6]电信诈骗跨国犯罪防范对策研究[D]. 齐扬.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7]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行政法保障研究[D]. 周逢源.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8]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研究 ——基于国际化动因及影响因素的视角[D]. 曲海斌. 云南大学, 2018(04)
  • [9]美国宽带技术机会项目推动公共图书馆数字包容研究[J]. 李宇佳. 图书情报知识, 2016(04)
  • [10]二孩政策背景下工作母亲的职业历程研究[D]. 李芬. 南京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电信监管面临更严峻考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