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硕:迈向3C整合产品制造之冠(论文文献综述)
朱忠强[1](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以F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我国代工企业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多数代工企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利润率持续低下,外向型代工模式难以为继,实施战略转型已成为必然。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先进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企业相结合,为代工企业实施转型提供了发展契机。论文基于“互联网+”的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代工、“互联网+”概念和代工转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代工企业面临国际和国内形势。代工企业在国际方面面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新兴国家崛起、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及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国内方面面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冲击、代用企业竞争加剧及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随后对“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代工转型内容及障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指出F公司转型内容主要包括从OEM持续向ODM转型、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和向提供解决方案服务转型三个方面;为顺利实施转型F公司必须克服组织臃肿,管理问题突出,中层管理干部素质欠佳,思想抵触,转型关键人才缺乏等障碍因素。最后论文提出“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代工转型思路及对策。F公司可以通过提升设计研发能力,持续向ODM转型;通过导入互联网技术,向智能制造转型;还可以通过增强服务意识及能力,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转型思路。并给出F公司转型对策,包括优化组织结构、推行精益管理、创建学习组织和重塑企业文化四个方面。在当前互联网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代工企业转型思路广泛,依托代工经验数据积累实现ODM转型和智能制造及服务化转型,是我国代工企业的重要出路。
闫海娟[2](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LG公司显示器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迅速普及,将市场竞争进入全新环境,各行各业纷纷下探互联网为背景的新营销策略。显示器行业历经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自20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网络基础建设的完善,消费模式及需求发生质的变化。传统营销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必须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探索新的营销策略。本研究,利用相关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对LG显示器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当前该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品体系不能满足不同销售渠道的要求、不同定位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渠道运营比例失衡、促销活动相关投入及模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等。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本文运用4P营销理论作为基础,对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所处环境并找寻新的市场机会。其次,结合互联网营销特点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及升级、依托互联网消费模式对价格进行完善、平衡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开展促销活动扩大影响力。此外,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培养网络营销服务人才、构建并完善管理体系作为保障措施,助力LG显示器新营销策略的变革。通过本文研究,能够有效提升LG显示器的行业竞争力,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市场机会及盈利提升点,并有助于显示器行业良性发展。借助于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产品营销组合策略变革的研究,显示器厂商能够客观地分析行业发展现状、重新定位、改变营销观念、抓住时代发展机会,以实现自己竞争力及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胡睿涵[3](2017)在《台湾财经节目关注度与两岸股市互动关系研究 ——以非凡“钱线百分百”节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财经节目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成为现今媒体节目的主流分类之一,部分财经类节目更是凭借其对市场信息专业性的解读和剖析以及对市场动向及时准确的把握成为当今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参考之一。那么该类节目对上市公司及社会经济热点的解读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股价波动呢?如果这种影响客观存在,投资者观看节目之后该采取何种投资策略,财经类节目制作人员该从哪些方面对节目严加把关?这系列问题俨然成为资本市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但由于研究资料的匮乏,学术界鲜有相关研究。本研究将以台湾非凡新闻台专业股市财经节目“钱线百分百”2013-2014年共计104周的收视率资料为代表,分别探讨财经节目关注度与台湾大、中、小型股票指数及大陆股票指数的短期动态及长期均衡的因果关系。其中,大、中、小型台股和大陆股份别用台湾50、中100、富柜50和沪深300代表,因为指数所含的成分股基本上涵盖了节目中谈及标的的80%-90%,所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发现,“钱线百分百”节目无论与大陆沪深300或台湾50、台湾中型100、富柜50等四种样本股价指数间,均存在着亦步亦趋的长期均衡走势关系,说明了关注台湾专业财经节目,是有机会更深了解两岸股市之走势而设定长期的致胜投资策略的。然而,在其与四种样本股价指数间的因果关系互动中,唯发现“钱线百分百”专业财经节目,对台湾中型及台湾小型股指,在节目关注度与股指走势偏离较大时呈现有其影响力的单向「领先」因果影响。因此建议投资人,在当股市偏离节目关注度较大时,经由观察该节目受关注的程度,可以设定对台湾中、小型股的长期投资策略,此时在股市的投资胜算较为稳健。研究另发现大陆沪深股指及台湾大型股指对“钱线百分百”专业财经节目,在长期间有明显的单向「领先」因果关系,大陆沪深股指对该专业财经节目的「领先」关系,唯发生在其与节目关注度与股指走势偏离较大时;至于台湾大型股指对该专业财经节目却无论在离差门坎之上或下,皆呈显着单向「领先」影响。因此建议财经节目制作人,若要提高观众在长期间对所制作财经节目的关注度,应该多追踪大陆沪深股指及台湾大型股指的走势,尤其台湾大型股指,无论在任何情境下,看来都会是影响财经专业节目关注度的主要因素。另外本研究也针对台股当中的大中小个股的报酬率与财经关注度做相互研究,因为台湾50指数是针对台股集中市场当中权重最大的前50档个股编纂而成的指数,中型100指数是针对台股集中市场中权重第51到第151的前100档个股编纂而成的指数,富柜50指数是针对台股柜买市场和兴柜市场权重最大的前50档个股编纂而成的指数,依序是台股中”大、中、小”型股的代表指数,为了更深入探讨,台股中”大、中、小”型单一个股,受财经媒体关注度(收视率)影响的情况,本研究因此更深入抓取台股中各自具代表的”大、中、小”型单一个股做进一步研究,讨论这些指数受财经媒体关注度(收视率)影响的情况。台湾50指标股抓取台积电、开发金、台泥,各自代表台股中电子、金融、传产三大板块,本研究在台湾中100成分股中,指标股抓取一档”瑞昱”来代表中型股,最后,本研究在台湾富贵50成分股中,指标股抓欣铨、硕禾来代表小型股。研究发现,台积电的股价强弱会影响钱线百分百的收视率高低,而小型股太阳能股硕禾却会因为钱线百分百收视率高低影响到硕禾股价表现,至于其他个股股价表现则与节目收视率没有明显关联性
凌继尧[4](2015)在《论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创意与设计现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的普及,综合性、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一个新的消费者价值主张。网络时代消费电子产品的内涵已经被大大扩充和丰富了。家庭消费电子产品实现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并呈现出新的行业特点,在设计创新方面则表现出朝向绿色技术、小而美、适应互联网消费模式的设计思路以及一体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雷冬利[5](2015)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富士康的转型升级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中国的代工企业也借此机会参与了国际分工,嵌入了全球价值链。中国的代工模式不但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和利润,也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代工模式的缺点暴露出来,国外经济环境的恶化、国内人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政策的实施等诸多因素使得中国代工企业陷入了严峻的困境中。如何使中国代工企业从价值链底端向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攀升,保持竞争优势以达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富士康作为全球第一大电子代工企业,其转型升级路径及效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正在探索转型升级的中国代工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详细描述了富士康成长的国内外环境及其发展历程,使用SWOT的方法分析了富士康的现实情况,尤其对其劣势以及面临的威胁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理论,指出代工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成长阶段可以选择基于技术能力升级的路径,即沿着代工制造(OEM)-代工设计(ODM)-自主品牌(OBM)的路径转型;也可以选择基于市场扩张能力升级的路径,即将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外包给拥有更低成本的第三方制造商,而自身重点发展市场扩张,最后走向自主品牌(OBM)的路径转型。富士康也基本上是沿着这两条思路进行转型尝试的。本文详细阐述了富士康的转型升级过程,并且针对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建立自有品牌和发展电商的注意事项。最后提出了富士康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四项保障措施,即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创建学习型组织、建立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由此得出本文的结论,富士康通过这两条路径进行转型升级,最终目标是发展自有品牌(OBM)。总而言之,本文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富士康代工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两条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借此希望对中国其他中小代工企业的转型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价值。图14幅,表6个,参考文献50篇。
郑琼娥[6](2014)在《基于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出口贸易额迅猛增长,但对外贸易量的超高速增长,并没有逻辑地促进和带来本土出口型制造企业的“升级”,无论是从出口产品的技术知识含量还是从产品附加价值增值的角度看,都没有得明显的提升,相反还有些指标在恶化。本土代工企业嵌入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中获得的是价值量的增长,但价值份额却不断下降,其背后的根源是价值权力的不断消蚀。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主要着眼于在新一轮全球价值重构的背景下,从全球价值网格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探寻适合本土代工企业突破“瀑布效应”的升级模式。本研究首先对国际代工模式、企业升级、全球价值网格等相关文献和基础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回顾和评述,指出了传统理论在解释本土代工企业升级问题存在局限性,并对本土代工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强调以价值权力为核心的全球价值网格构建是本土代工企业实现升级的根本途径;其次,系统地分析了全球价值网格价值创造的运行机理,指出动态能力是本土代工企业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关键能力,也是代工企业与国际买家争夺价值权力的能力,并深入探讨本土代工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进而探究全球价值网格构建与本土代工企业升级内在的关联关系,为本研究理论模型构建做探索性基础;再次,本文基于上述研究基础上构建了“要素—能力—升级绩效”的关系模型,研究全球价值网格构建对本土代工企业升级的影响机理,运用SPSS18.0和AMO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检验了全球价值网格构建能力对本土代工企业动态升级绩效内在结构的理论假设,验证了全球价值网格构建能力对本土代工企业全球价值权力攫取绩效(升级绩效)的作用机理。通过实证验证结果的解释得出了本土代工企业动态能力培育,构建自主发展型的全球价值体系是摆脱“俘获”的有效路径和模式这一主要结论。在得出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提出本土代工企业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策略启示,强调了政府在代工企业动态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本文对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内容作了总结,得出了以下结论:(1)是否具备动态能力是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或伪升级的关键所在;(2)构建自主发展型的全球价值网格体系关键在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3)通过全球价值网格的构建能有效提升本土代工企业争夺全球价值的权力;(4)不注重动态能力培育与自主价值体系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最终只能长期被“俘获”于GVC低端。同时,指出了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研究观点三个方面。且由于个人精力和研究条件限制,指出本文还存在的一些研究局限,进而提出今后可以进一步探究的方向。本土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是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旨在借鉴传统研究路径的基础上力求寻找更适合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手段,通过研究全球价值网格构建能力与代工企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关系,希望能为本土代工企业的升级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同时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对中国出口制造型企业发展路径和升级模式的研究作一个有益补充。
龚静[7](2014)在《深圳立讯精密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圳立讯精密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高附加值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生产的产品可应用于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经过多年的耕耘,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连接器生产企业之一,行业地位突出。随着全球连接器产能不断向中国转移以及中国电子消费、汽车、通讯设备、医疗、军工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连接器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2006年,我国连接器的产量约为262亿只,销售收入达352亿元;2010年,连接器产品产量达到468亿只,销售总额高达515亿元;中国连接器产业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尽管国内连接器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企业规模无法与海外企业相比,在高端产品领域,研发技术和生产设备落后,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归根结底,还是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与规划,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缺乏专业合理的企业管理团队。企业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它决定和揭示企业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明确企业的经济类型与人文组织类型,以及决定企业应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做出的经济与非经济的贡献。所以,对企业战略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未来的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综述法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其次,采用PES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对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出行业环境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并以快速发展的深圳立讯精密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公司内部环境,得出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并总结出深圳立讯精密公司SWOT表。再次,对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发展战略模式进行分析,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创业阶段”、“立业阶段、“守业阶段”,并对每个发展阶段所采取的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选择与实施进行评价与分析,总结与提炼出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因素。接下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法,对深圳立讯精密公司战略绩效评价,概括其发展战略的优点与不足;最后,根据深圳立讯精密公司的愿景和SWOT表,并结合本人的思考,对其未来发展战略给出了一些建议,并提出从深化管理、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创建企业文化、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资产结构和控制财务风险等几个方面保障战略的顺利实施,以期对深圳立讯精密公司未来的发展和相关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的成长有所帮助。
祁晓清[8](2014)在《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区域组织形式,不仅是发达区域保持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更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赶超的必然选择。各地区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选题研究试图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发达地区)与苏北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实证分析来系统论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作用,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价值。本文基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通过综合运用区位商(LQ)法和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三角化方法,识别江苏省产业集群类型,同时根据产业集群主导产业所在区域,进一步划分,苏南产业集群主要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纺织业产业集群、钢铁产业集群和化学产业集群;苏北主要有板材加工产业集群,得出苏南苏北产业集群在类型、数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本文进一步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环境保护三个维度来考察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多目标优选方法,对苏南苏北产业集群从三个维度六个指标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可以看出各类型的产业集群对于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从发展政策、区位交通条件、思想观念与创新意识、人力资源与教育等方面剖析了苏南苏北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苏南实现产业集群升级、苏北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即:制定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跨地区产业集群链、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强化产业集群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江苏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拓展了研究视角,多维度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是探讨揭示了产业集群内产业间的相互关联特征,并将产业集群内产业间的相互关联特征考虑进去,综合运用区位商(LQ)法和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三角化方法识别产业集群。
陈方琼[9](2013)在《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台资高科技企业形成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并发挥集群效应,给我国经济带来显着经济效益,因而对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研究很有必要。众多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大多是从宏观角度或者某一产业、区域的聚集角度去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去研究企业集群,少有对企业集群内的特定企业进行分析。本文通过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分析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形成和技术创新机制以及未来演进方向。第一部分内容为文献回顾和论文框架。第二部分为理论综述部分。第三部分综述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条件与创新机制。第四部分认为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内的不同企业创新方式的选择是一种博弈行为,企业会根据不同创新策略下的成本与收益来作出最佳选择。一般情况下,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面临高科技产品研发收益较高,风险较大,成本也较高,因此台资高科技企业还是倾向于合作结成联盟的。分析台资企业在合作中知识溢出与企业集聚的关系。从价值链和集群内企业合作模式来看,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朝着虚拟企业组织的方向演进有具体三种结构模式:水平、垂直、混合。实际上,从目前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特性上来看,混合型虚拟企业组织更有可能是其未来演进方向。第五部分提出地方政府在促进高科技企业集群发展中,为集群发展创造好的环境的改进策略。
华旻[10](2013)在《广达电脑市场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广达电脑公司成立于1988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代工行业的领导者。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需求萎缩、人民币不断升值、工资成本持续上升,以及行业竞争加剧、收购合并频繁等,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公司长期以来采用的低成本代工战略受到严重挑战。广达公司针对环境的变化进行了战略的调整,从之前的低成本战略转变为总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新战略。本文围绕广达电脑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变,如何进行战略转变,新战略是如何确定的,具体实施措施是什么,实施效果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还原了广达电脑新战略的制定过程,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公司遭遇的困境入手,分析了公司当时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并对企业的发展目标,自身拥有的资源与能力,未来面临的挑战,竞争对手等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这些分析推导出公司应实施总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结合的新市场竞争战略。最后,通过对新战略的具体实施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明确了广达电脑战略转变的正确性,新战略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得到恢复,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新战略在一些细节上也存在不足,如果能够及时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新战略可以取得更好的市场效果。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对该公司今后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其它代工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华硕:迈向3C整合产品制造之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硕:迈向3C整合产品制造之冠(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背景下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以F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互联网转型综述 |
1.2.2 代工转型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4 研究特色与不足之处 |
1.4.1 研究特色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代工的概念及特征 |
2.1.1 代工的概念界定 |
2.1.2 代工的特征 |
2.2 “互联网+”概念 |
2.2.1 “互联网+”内涵特征 |
2.2.2 “互联网+”对企业转型的助力作用 |
2.3 代工转型相关理论 |
2.3.1 全球价值链理论 |
2.3.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3.3 精益管理理论 |
3 “互联网+”背景下代工企业面临形势分析 |
3.1 “互联网+”背景下代工企业面临国际形势分析 |
3.1.1 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 |
3.1.2 新兴国家崛起 |
3.1.3 国际贸易竞争加剧 |
3.1.4 不确定因素增加 |
3.2 “互联网+”背景下代工企业面临国内形势分析 |
3.2.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
3.2.2 国家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
3.2.3 互联网经济冲击 |
3.2.4 代工企业竞争激烈 |
3.2.5 人力成本上升 |
4 “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代工转型内容及障碍因素 |
4.1 F公司发展状况 |
4.2 “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代工转型内容 |
4.2.1 由OEM持续向ODM转型 |
4.2.2 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 |
4.2.3 向提供解决方案服务转型 |
4.3 “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代工转型障碍因素 |
4.3.1 组织臃肿且管理问题突出 |
4.3.2 中层管理干部素质欠佳 |
4.3.3 转型关键人才缺乏 |
5 “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代工转型思路及对策 |
5.1 “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代工转型思路 |
5.1.1 提升设计研发能力持续向ODM转型 |
5.1.2 导入先进技术向智能制造转型 |
5.1.3 增强服务意识及能力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
5.2 “互联网+”背景下F公司代工转型对策 |
5.2.1 优化组织结构 |
5.2.2 推行精益管理 |
5.2.3 创建学习组织 |
5.2.4 重塑企业文化 |
6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解决问题 |
6.1 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互联网背景下LG公司显示器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4P营销组合理论概述及理论基础 |
2.2 互联网营销产生与发展研究 |
2.3 互联网营销概念及特点 |
2.4 互联网对显示器行业发展研究 |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LG公司概况及环境分析 |
3.1 企业概况 |
3.2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策环境 |
3.2.2 经济环境 |
3.2.3 社会文化环境 |
3.2.4 技术环境 |
3.3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行业环境分析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新入者威胁 |
3.3.4 代替品的威胁 |
3.3.5 竞争对手分析 |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营销组合现况及问题分析 |
4.1 产品体系现况及问题 |
4.2 渠道建设现况及问题 |
4.3 产品价格现况及问题 |
4.4 促销策略现况及问题 |
第5章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营销策略的完善 |
5.1 互联网影响下产品策略改进 |
5.2 互联网影响下渠道策略改进 |
5.3 互联网影响下价格策略改进 |
5.4 互联网影响下促销策略改进 |
5.5 互联网背景下LG显示器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5.5.1 组织结构扁平化 |
5.5.2 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
5.5.3 构建全面管理体系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台湾财经节目关注度与两岸股市互动关系研究 ——以非凡“钱线百分百”节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框架和思路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信息不对称相关文献 |
2.2 羊群行为相关文献 |
2.3 媒体关注对市场的影响相关文献 |
2.4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样本与资料分析 |
3.1 财经节目相关资料 |
3.2 两岸股市相关资料 |
3.3 台湾股市个股相关资料 |
3.3.1 台湾50指标股 |
3.3.2 台湾中100成分股 |
3.3.3 台湾富贵50成分股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单根检定 |
4.1.1 Augmented Dickey-Fuller单根检定(ADF Test) |
4.1.2 PP(Phillips and Perron,1988)单根检定 |
4.1.3 NP(Ng and Perron,200)单根检定 |
4.1.4 KPSS(Kwiatkowski, Phillips,Schmidt and Shin,1992)单根检定 |
4.2 门坎共整合检定 |
4.3 门坎误差修正模型与GRANGER CAUSALITY关系 |
4.4 研究假设 |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
5.1 变数单根检定 |
5.2 节目关注度与大盘指数的门坎共整合检定与模型设定 |
5.3 节目关注度与大盘指数的长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定 |
5.4 节目关注度与个股股价走势的门坎共整合检定与模型设定 |
5.5 节目关注度与个股股价走势的长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检定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2.1 对投资者投资方面的建议 |
6.2.2 对财经节目制作者方面的建议 |
6.2.3 对金融市场方面的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6.3.1 研究期间可延长 |
6.3.2 短期和长期变项的设定可改变 |
6.3.3 可研究陆股报酬率和大陆财经节目收视率的关连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表汇总 |
(5)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富士康的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线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线路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全球价值链理论 |
2.1.1 全球价值链的提出和发展 |
2.1.2 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 |
2.1.3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形式与治理者 |
2.2 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与微笑曲线理论 |
2.2.1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方式 |
2.2.2 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升级 |
2.2.3 微笑曲线 |
3 富士康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
3.1 富士康成长的环境与发展状况 |
3.1.1 富士康成长的国际环境 |
3.1.2 富士康成长的国内环境 |
3.1.3 富士康的发展历程 |
3.1.4 富士康的发展战略 |
3.2 富士康现状的SWOT分析 |
3.2.1 富士康优势分析(Strength) |
3.2.2 富士康劣势分析(Weakness) |
3.2.3 富士康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3.2.4 富士康威胁分析(Threat) |
3.3 富士康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
4 全球价值链下富士康的转型升级路径及保障措施 |
4.1 全球价值链下富士康基于技术能力的升级路径 |
4.1.1 全球价值链下基于技术能力升级的不同阶段及特征 |
4.1.2 富士康具备技术升级的前提条件 |
4.1.3 富士康的技术转型经历 |
4.1.4 富士康发展自有品牌的建议 |
4.2 全球价值链下富士康基于市场拓展能力的升级路径 |
4.2.1 富士康的“厂址迁移”策略 |
4.2.2 传统零售渠道—“万马奔腾”和万得城项目 |
4.2.3 电子商务渠道—“飞虎乐购”到“富连网” |
4.2.4 富士康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 |
4.2.5 构建“代工制造”和“电子商务”共赢的局面 |
4.3 富士康实现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
4.3.1 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 |
4.3.2 创建学习型组织 |
4.3.3 建设核心价值观 |
4.3.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5 研究结论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5.1 研究结论 |
5.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文章结构与内容框架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国际代工模式的理论基础 |
2.1.1 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 |
2.1.2 产品内贸易理论的演进 |
2.1.3 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的演进 |
2.2 本土代工企业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理论基础 |
2.2.1 竞争优势理论 |
2.2.2 企业能力理论 |
2.2.3 网络组织理论 |
2.3 俘获型网格下本土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文献综述 |
2.3.1 本土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评述 |
2.3.2 本土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研究述评 |
2.3.3 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战略的实证研究评述 |
2.4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文献综述 |
2.4.1 价值网理论的产生及演进 |
2.4.2 全球价值网格的内涵界定 |
2.4.3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基础及障碍 |
2.5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在代工企业升级中运用的文献回顾 |
第3章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与本土代工企业升级的互动机理研究 |
3.1 全球价值网格价值创造机理分析 |
3.1.1 全球价值网格的系统结构 |
3.1.2 全球价值网格的价值创造特征 |
3.1.3 全球价值网格的价值创造效应 |
3.1.4 全球价值网格价值权力攫取的支撑要素 |
3.2 本土代工企业升级的动态能力形成机理 |
3.2.1 本土代工企业获取动态能力的动因 |
3.2.2 本土代工企业培育动态能力的商业生态系统 |
3.2.3 “三位一体”的本土代工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理 |
3.3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与本土代工企业升级的关联机理 |
3.3.1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一般路径 |
3.3.2 本土代工企业升级的一般路径 |
3.3.3 基于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演化路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模型与研究假设 |
4.1 基于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模型建构 |
4.2 “要素—能力—升级绩效”模型的理论依据 |
4.2.1 本土代工企业全球价值网格的构建能力分析 |
4.2.2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支撑性要素分析 |
4.2.3 基于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升级绩效分析 |
4.3 “要素—能力—升级绩效”模型的理论假设 |
4.3.1 全球价值网格的构建能力对本土代工企业升级绩效影响的假设关系 |
4.3.2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支撑性要素对本土代工企业升级绩效影响的假设关系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
5.1 问卷设计 |
5.1.1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 |
5.1.2 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 |
5.2 变量的测量 |
5.2.1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能力变量的测量 |
5.2.2 全球价值网格构建支撑性要素变量的测量 |
5.2.3 本土代工企业升级绩效变量的测量 |
5.3 数据整理与样本描述 |
5.3.1 样本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3.2 数据合并的有效性分析 |
5.4 研究方法简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对策启示 |
6.1 变量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6.1.1 变量的信度检验 |
6.1.2 变量的效度检验 |
6.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6.2.1 研究假设检验 |
6.2.2 检验结果解释 |
6.2.3 实证研究结果总结 |
6.3 本土代工企业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对策启示 |
6.3.1 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核心业务促使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演变 |
6.3.2 创建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供应链协同整合平台 |
6.3.3 政府作用的发挥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观点与研究结论 |
7.1.1 主要观点 |
7.1.2 研究结论 |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7.3.1 研究局限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基于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机理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深圳立讯精密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主要内容及总体框架 |
1.2.1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1.2.2 论文总体框架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文献综述 |
2.2 战略理论基础 |
2.2.1 PEST分析 |
2.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2.2.3 SWOT分析 |
第3章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现状 |
3.2.2 行业趋势 |
3.2.3 行业结构 |
3.3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会分析 |
3.3.4 威胁分析 |
3.4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SWOT表 |
第4章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发展战略分析与建议 |
4.1 公司简介 |
4.2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发展战略演变 |
4.3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发展战略模式分析 |
4.3.1 以“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型”的发展战略阶段 |
4.3.2 以“规模为主”的发展战略阶段 |
4.3.3 以“规模向品牌过渡”的发展战略阶段 |
4.4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发展战略模式核心因素总结 |
4.5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建议 |
4.5.1 公司的愿景与目标 |
4.5.2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
第5章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发展战略评价 |
5.1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战略绩效评价 |
5.2 公司自身发展 |
5.3 相关企业对比 |
5.4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发展战略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
第6章 深圳立讯精密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6.1 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
6.2 建立特色型企业文化 |
6.3 保持技术不断创新的机制 |
6.4 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
6.5 建立严密的财务制度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7.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创新点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产业集群理论 |
2.1.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产业集群概述 |
2.2.2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
2.2.3 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
2.2.4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
2.2.5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研究 |
2.2.6 简要述评 |
第三章 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及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
3.1 产业集群识别的方法 |
3.1.1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三角化方法 |
3.1.2 区位商(LQ)法 |
3.2 江苏省产业集群类型的识别 |
3.3 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
3.3.1 苏南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
3.3.2 苏北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
3.3.3 苏南苏北产业集群特点比较分析 |
第四章 产业集群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经济发展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4.1.1 指标选取 |
4.1.2 数据来源及计算 |
4.2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
4.2.1 多目标优选模型与方法 |
4.2.2 计算过程 |
4.3 结论及评述 |
4.3.1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
4.3.2 纺织业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
4.3.3 钢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
4.3.4 化学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
4.3.5 板材加工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
4.3.6 结论 |
4.4 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差距原因分析 |
4.4.1 发展政策 |
4.4.2 区位交通条件 |
4.4.3 思想观念与创新意识 |
4.4.4 人力资源与教育 |
第五章 进一步促进江苏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对策 |
5.1 制定科学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
5.2 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支持 |
5.3 加快培育跨地区产业集群链 |
5.4 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
5.5 强化产业集群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概论 |
1.1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企业集群 |
1.2.2 台商高科技企业大陆投资研究 |
1.2.3 台资企业在集群内中的根植性研究 |
1.3 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2. 企业集群的理论基础 |
2.1 竞争优势理论 |
2.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2.3 区域创新理论 |
2.4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条件与创新机制 |
3.1 大陆台资企业基本现状 |
3.2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及条件 |
3.2.1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 |
3.2.2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条件、核心条件和辅助条件 |
3.3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创新机制 |
3.3.1 创新与技术创新 |
3.3.2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4.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与演进方向 |
4.1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竞争与合作分析 |
4.1.1 高科技企业集群技术创新合作的必要性 |
4.1.2 高科技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策略选择 |
4.1.3 从博弈角度分析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
4.3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 |
4.3.1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内知识溢出效应 |
4.3.2 集聚度与知识溢出 |
4.4 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主要演进方向:虚拟企业组织 |
4.4.1 虚拟企业组织的基本概念 |
4.4.2 大陆台资虚拟企业组织的结构形式 |
4.5 基于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案例分析 |
4.5.1 集团发展历程 |
4.5.2 富士康企业集群的形成 |
4.5.3 富士康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 |
4.6 本章小结 |
5. 地方政府与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发展 |
5.1 加强融资网络与信用体系建设 |
5.1.1 加强融资网络 |
5.1.2 发展信用体系 |
5.2 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 |
5.2.1 打造公平人才平台 |
5.2.2 注重知识产权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10)广达电脑市场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 本文研究框架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竞争战略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1 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 |
2.1.2 基本竞争战略类型 |
2.2 五力模型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3 总成本领先与差异化结合战略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3.1 文献综述 |
2.3.2 结合战略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笔记本电脑代工产业环境分析 |
3.1 笔记本电脑市场总量规模与发展趋势 |
3.1.1 市场总量规模 |
3.1.2 市场发展趋势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策环境 |
3.2.2 国际经济环境 |
3.2.3 国内经济环境 |
3.2.4 人口社会环境 |
3.2.5 技术环境 |
3.3 笔记本电脑产业链分析 |
3.3.1 笔记本电脑制造流程 |
3.3.2 笔记本电脑产业链 |
3.4 笔记本电脑代工产业五力分析 |
3.4.1 行业内的竞争 |
3.4.2 买方的议价能力 |
3.4.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4.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4.5 替代品威胁 |
3.5 笔记本电脑代工产业发展趋势 |
3.5.1 产品生命周期进一步缩短,技术创新成关键 |
3.5.2 代工利润持续下降,供应链垂直整合速度加快 |
3.5.3 代工产业规模化、专业化趋势加剧 |
3.5.4 代工企业产品将向多元化发展 |
第4章 广达电脑公司概况及市场竞争现状 |
4.1 广达电脑公司概况 |
4.1.1 广达电脑发展历史 |
4.1.2 广达电脑业务组成 |
4.1.3 广达电脑组织结构 |
4.2 广达电脑竞争资源与能力分析 |
4.2.1 广达电脑竞争资源分析 |
4.2.2 广达电脑竞争能力分析 |
4.3 广达电脑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及挑战 |
4.3.1 全球消费市场低迷 |
4.3.2 笔记本电脑价格下降 |
4.3.3 中国大陆制造成本上升 |
4.3.4 汇率变动风险 |
4.3.5 技术更新速度加快 |
4.4 广达电脑竞争对手分析 |
4.4.1 竞争对手的确定 |
4.4.2 竞争对手分析 |
第5章 广达电脑市场竞争战略选择 |
5.1 广达电脑关键战略要素分析 |
5.1.1 广达电脑资源配置 |
5.1.2 广达电脑经营理念 |
5.1.3 广达电脑愿景和使命 |
5.1.4 广达电脑发展目标 |
5.2 广达电脑市场竞争战略选择 |
5.2.1 总成本领先战略 |
5.2.2 差异化战略 |
5.2.3 集中一点战略 |
5.2.4 小结 |
5.3 总成本领先战略实施措施 |
5.3.1 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
5.3.2 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
5.3.3 加强财务运作能力 |
5.3.4 加快产业垂直整合 |
5.3.5 加速布局中国内陆 |
5.4 差异化战略实施措施 |
5.4.1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
5.4.2 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
5.4.3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
5.4.4 推行环境保护理念 |
第6章 广达电脑市场竞争战略实施效果评价与建议 |
6.1 实施效果评价 |
6.1.1 市场占有率 |
6.1.2 营收情况 |
6.1.3 外销市场情况 |
6.1.4 财务分析 |
6.2 相关建议 |
6.2.1 完善营销体系 |
6.2.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2.3 建立供应商存货管理机制 |
6.2.4 加强内部管理 |
6.2.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6.2.6 合理配比研发投入 |
6.2.7 成立战略管理委员会 |
6.2.8 适时建立自有品牌 |
第7章 研究结论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7.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四、华硕:迈向3C整合产品制造之冠(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背景下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以F公司为例[D]. 朱忠强. 河南大学, 2019(01)
- [2]互联网背景下LG公司显示器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 闫海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3]台湾财经节目关注度与两岸股市互动关系研究 ——以非凡“钱线百分百”节目为例[D]. 胡睿涵. 厦门大学, 2017(02)
- [4]论我国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创意与设计现状[J]. 凌继尧. 创意与设计, 2015(05)
- [5]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富士康的转型升级研究[D]. 雷冬利.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9)
- [6]基于全球价值网格构建的本土代工企业升级机理研究[D]. 郑琼娥. 华侨大学, 2014(01)
- [7]深圳立讯精密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D]. 龚静. 山东大学, 2014(01)
- [8]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D]. 祁晓清.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9]大陆台资高科技企业集群研究[D]. 陈方琼.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1)
- [10]广达电脑市场竞争战略研究[D]. 华旻. 苏州大学,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