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我军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一、我军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孙露娜[1](2021)在《正念冥想对军事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冥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潮。不仅越来越多的人将冥想作为一种心身锻炼方式来放松减压、疗愈心灵,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者也逐渐将冥想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与行为干预技术用于治疗各种身心疾病,提升健康和幸福感。有学者将冥想应用于军事领域,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为西方学者所报道,关于冥想在中国部队应用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其作为一种干预手段治疗军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研究更是匮乏。因此,本研究着眼于正念冥想——受到广泛研究的一类冥想方式,探讨其用于干预中国海军官兵军事PTSD症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正念冥想在中国部队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三部分,分别采用文献研究、随机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为正念冥想干预军事PTSD的有效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随机对照研究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为期8周的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练习,分别在练习的第0、5、8周以及第12周进行纵向追踪评估,探讨系统性的MBCT练习对军事PTSD症状及相关心理状况的影响。横断面研究通过对军事PTSD症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重点探究睡眠质量和一般健康对军事PTSD症状的影响。结果:1、文献研究中共纳入了19个合格的研究,包含1326名被试。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冥想干预在改善军事PTSD症状方面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SMD=-0.33,95%CI[-0.45,-0.21],p<0.0001)。此外,无论对照组采用阳性对照还是空白对照,冥想通过团体还是个人的形式实施,采用短期时程还是标准时程干预,正念冥想均能有效改善军事PTSD症状。2、随机对照研究中,经过8周的MBCT练习,军事PTSD症状变化的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着(β=-3.173,SE=0.818,p<0.001),即冥想组与对照组的军事PTSD症状随时间变化出现显着性差异,冥想组经过8周MBCT练习后军事PTSD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且冥想组PTSD的四个症状群改善效果均较对照组明显。正念水平的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着(β=3.902,SE=0.995,p<0.001),即冥想组与对照组的正念水平随时间变化出现显着性差异,冥想组经过8周MBCT练习正念水平的提升较对照组明显;进一步的分析显示,MBCT练习通过提升正念水平来改善军事PTSD症状。另外,一般健康的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着(β=-0.534,SE=0.250,p=0.036),即冥想组与对照组的一般健康随时间变化出现显着性差异,冥想组经过8周MBCT练习一般健康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而睡眠质量的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不显着(β=-0.183,SE=0.281,p=0.517),即干预前后冥想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改善的差异不显着。3、对军事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探究中,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β=0.114,p=0.007)、心理、精神疾病用药史(β=0.238,p<0.001)、创伤经历(β=0.137,p=0.001)、是否接触过冥想(β=0.102,p=0.021)、对冥想是否感兴趣(β=0.114,p=0.014)、一般健康(β=0.369,p<0.001)以及睡眠质量(β=0.248,p<0.001)对军事PTSD症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念水平(β=-0.092,p=0.053)对军事PTSD症状的影响呈边缘显着,上述变量共解释了48.5%的总变异(F=54.234,p<0.01)。4、为进一步分析睡眠质量、一般健康、正念水平与军事PTSD症状之间的关系,我们构建了二因子中介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正念水平对军事PTSD症状的总效应显着(β=-0.315,Z=-4.701,Bias-corrected 95%CI[-0.436,-0.164],Percentile 95%CI[-0.437,-0.166]),直接效应呈边缘显着(β=-0.089,Z=-1.978,Bias-corrected 95%CI[-0.171,0.002],Percentile 95%CI[-0.169,0.003]),间接效应显着(β=-0.226,Z=-4.520,Bias-corrected 95%CI[-0.330,-0.134],Percentile 95%CI[-0.316,-0.134])。特定间接效应中,睡眠质量(β=-0.052,Z=-3.250,Bias-corrected 95%CI[-0.093,-0.026],Percentile95%CI[-0.090,-0.023])和一般健康(β=-0.174,Z=-3.783,Bias-corrected 95%CI[-0.259,-0.090],Percentile 95%CI[-0.254,-0.087])在正念水平与军事PTSD症状之间都具有显着的中介效应。结论:1、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正念冥想可以有效缓解军事PTSD症状。2、8周的正念冥想训练可以通过提升正念水平来改善军事PTSD症状。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和一般健康在正念水平与军事PTSD症状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刘玉洁[2](2019)在《军事训练心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文中认为

张美玲[3](2018)在《军队护士战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卫勤保障任务体验的现象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对履行军事卫勤保障任务职能的护士进行个人战备准备评估,了解军队护士战备能力现状与战备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战备能力与人口学特征等因素之间的多维关系;通过质性访谈进一步完善量性研究中未能深入挖掘的信息,运用基于Husserl观点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探讨军队护士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认知、情感、意志体验,提炼出参加卫勤保障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以往有效的医疗救护经验,以期为今后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护士提供有益借鉴,为提升军事卫勤保障实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CNKI、万方、维普和Pub Med等数据库中关于护士战备能力、野战救护和执行卫勤保障任务体验的文献,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作为指导本研究的理论依据。2.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设计。量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军队护士战备能力评估量表对17所军队医院的653名护士(现役军人、文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量性资料采用SPSS21.0建库并进行数据处理,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分析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等探索护士战备能力的影响因素。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查阅文献制定访谈提纲,征求受访者的知情同意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军队护士通过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通过观察、笔录和录音的方法记录访谈信息。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整理、分析资料,重点访谈其参与救治伤员的内心感受,分析执行卫勤保障任务护士的真实体验。结果1.军队护士战备能力现状653名军队护士战备能力总分为(127.11±22.81)分;其中小组整体性和一致性维度(16.82±2.56)分;个人事物/身体素质/心理准备维度(12.75±1.74)分;领导管理支持维度(20.72±2.97)分;临床护理能力维度(27.17±6.00)分;战士生存/适应能力维度(12.02±3.37)分;军事行动护理能力维度(37.63±10.81)分。2.人口学特征与军队护士战备能力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科室、职称、身份属性、工作年限、月薪、解压方式、锻炼频率对军队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年龄、职称、身份属性、工作年限、月薪、解压方式、锻炼频率、是否执行过重大任务对军事行动护理能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职称对小组整体性和一致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身份属性、工作年限、解压方式、锻炼频率、是否执行过重大任务对战士生存/适应能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月薪、缓解压力方式、锻炼频率对个人事物/身体素质/心理社会准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缓解压力方式对领导管理支持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军队护士战备能力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军队护士总体战备能力的因子为职称、身份属性、工作年限、月薪、科室、卫勤保障经历、锻炼身体频率、缓解压力方式。4.军队护士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体验(1)军队护士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认知体验:(1)任务环境的主要威胁:严寒/低温、酷暑/高温、空气湿度不适、条件简陋/物资匮乏、环境陌生和危险。(2)护士认为自身已经具备的战备能力:临床护理能力、体能素质、心理调适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野战救护能力;护士认为自身欠缺的战备能力:军事护理能力、心理护理能力、紧急处理能力、心理素质、外语能力。(3)护士认为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护士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体能素质、野战护理能力、军事素养、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人际沟通能力。(4)护士对训练方案的思考与建议:拓展培训内容、强化护士战备意识、丰富培训形式、提供培训机会。(2)军队护士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情感体验:紧张及担心、不舍及难忘、期待及自豪、有挑战性及全力以赴。(3)军队护士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意志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我暗示、牢记使命、适时倾诉、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转移注意力。结论1.军队护士战备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军事行动护理能力的水平最低。从低到高依次为军事行动护理能力、战士生存/适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管理支持、个人事物/身体素质/心理社会准备、小组整体性和一致性。2.影响军队护士战备能力的因素有科室、职称、身份属性、工作年限、月薪、卫勤保障任务经历、锻炼频率、缓解压力方式。3.军队护士通过执行卫勤保障任务,发现了自身尚欠缺的战备能力,主要在军事护理能力、体能素质、心理调适能力、军事素养、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人际沟通能力等六个方面有培训需求。同时为执行卫勤保障任务护士提供控制自身负性情绪的方法作为参考,为战备训练方案的完善给予相关建议。

李长芹[4](2017)在《军事作业医学关键问题与美军发展借鉴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围绕新的战略空间展开的综合国力竞赛愈发激烈,其竞争范畴已远远超过了国土疆域限制、地理空间限制,将在更高、更大、更深的地球和宇宙空间展开,人类所面对的环境将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单一环境,而是涵盖了海洋、极地、极高海拔地区、外层空间等超越主权边界,甚至超越生理和物理范畴的新疆界、新环境。随着人类活动的环境范围不断扩大,接触到的环境因素势必更加复杂,其对人的工作能力、装备的环境适应性以及人机整体作业效能将会产生严重影响。我军虽然开展特殊环境医学研究多年,但至今仍不能很好的解决高原环境带来的呼吸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难适应问题;面对海上作战的现实威胁,渡海作战急需提升作战人员的抗晕抗呕吐能力,解决长远航心理焦虑问题;面对未来激烈的太空竞争,在缺氧、加速度、微重力和辐射的宇宙环境条件下,如何提升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功能和机体抗辐射能力,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日常训练和执行高强度作战任务的时候,如何提高耐力和体能,依旧没有简单有效的办法;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由于精神、心理、认知等方面对遭遇环境的强烈不适应,我军也没有理想的应对手段,总体而言,科研基础和实力比较薄弱,尚不能满足军事医学向―能力医学‖拓展的需求,离打赢未来战争、适应新战争形态还有一段距离。同时,对于军事作业医学本身,还缺乏系统研究,其概念内涵、研究范畴、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发展规律尚未明确。为此,本研究围绕这些问题,利用文献调研、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专家咨询、系统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系统解决军事作业医学领域五个方面的关键问题,一是解决边界问题,研究确定军事作业医学的内容范畴;二是解决逻辑问题,论证军事作业医学与军事预防医学、特殊环境军事医学、劳动卫生学、军事医学应激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逻辑关系;三是解决规律问题,系统梳理军事作业医学的发展历程与特点,综合分析其发展规律,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四是解决借鉴问题,美军由于一直遵从“从科学到士兵”的原则,其军事作业医学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研究分析美军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可以解决我军的具体问题;五就是解决瓶颈问题,通过借鉴美军的做法和经验,遵循军事作业医学的发展规律,提出适合我军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分为军事作业医学基本理论研究、军事作业医学发展历程与演化规律研究、美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借鉴研究、我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军事作业医学基本理论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对―军事作业医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论证提出了―军事作业环境‖―健康和效能问题‖―医学措施‖三个维度,分析了军事作业医学关注的时间域与空间域、军事作业医学的关注对象和研究目的,提出了军事作业医学的军事、医学和社会功能。围绕―成熟学科‖的条件,从七个方面论证了军事作业医学尚不能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它是一个大的研究领域,论述了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围绕军事作业医学三个维度,将军事作业医学涉及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划分,提出将其分为军事作业环境危害因素评估研究、健康和效能威胁评估与预测研究,以及军事作业医学措施研究三个大的研究领域,一方面解决了军事作业医学研究的边界问题,另一方面捋顺了军事作业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逻辑关系,为后续系统跟踪和深入研究提供框架基础。第二部分是军事作业医学发展历程与演化规律研究。首次系统梳理了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的脉络,提出军事作业医学并非军事医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而是始于军事史,发端于军事的需求、战争的推动,成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于军事医学研究的高级阶段,是一部围绕―人‖应对各种极端环境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建设的发展史。利用系统分析的手段和自组织他组织演化思维,论证了军事作业医学成长的规律和深层次逻辑,提出了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螺旋式发展模型,其中战争地域性和武器装备发展决定军事作业环境范畴、战争形态变化使人效能提升凸显为军事作业医学优势领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是推动军事作业医学进步的直接动力,为后续开展军事作业医学理论研究和科研布局提供决策参考。同时,综合分析了因军事作业医学的自身特殊性,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例如,药物在军事作业医学提升面前发挥作用有限,伦理学的监控使得药物应用和人效能极限研究受到严格限制。第三部分是美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借鉴研究。系统分析了美军重视开展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的背景和环境,以及当前科研重点与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了其主要做法和启示。提出美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的研究思路从―各方击破‖到趋向于将―人‖作为整体和核心,其发展趋势围绕人行为学研究、能力增强研究和人与系统的集成研究等展开;提出美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的特点是:重视顶层设计对军事作业医学研究领域进行重点部署,科研规划系统全面;根据发展需求设立相关组织机构,科研制度严谨灵活;科研机构定位明确,科研布局科学系统;科研体系军民融合,机构之间合作紧密;科研机制运行科学,科研力量和投入经费充足。第四部分是我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对策建议研究。围绕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的规律,系统分析了我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的需求、存在问题与发展机遇,研究提出我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需要在七个方面有所作为和突破:(1)我军需要首先重视军事作业医学学科建设,构建较为全面系统的学科领域,改变以往―单科独斗‖的局面,打通学科领域内研究方法、研究理念和科学认识,合并同类项,在学科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壮大;(2)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全面系统的科研规划;(3)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进行技术评估,开展技术预测和规划研究,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凝练研究思路;(4)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进行统筹规划管理,以军改为契机,优化组织结构体系,对科研机构从顶层进行整合、重组、再定位,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能任务和科研方向,系统规划,加大投入;(5)充分贯彻―军民融合‖的战略,在科研单位之间、科研任务申请和承担,以及科研资源共享领域,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以研究任务和方向牵引,形成成系统、成片区、成气候的科研体系,促进军地研发力量的融合协作,培养创新型、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方阵;(6)优化现有科研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有效的监督制度,灵活的用人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对有潜质的研究领域进行持续性投入;(7)在现有极端环境模拟设施基础上,健全科研大设施,形成科学合理的大设施共享机制,构建人-机-环综合实验虚拟系统、我军虚拟军人生理数据库系统,以及覆盖全军的、动态军人体能和健康监测系统和军人作业能力综合数据库系统。

许翔杰[5](2017)在《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对军队来说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之别,而战场上的胜负,更多的取决于战争准备。要做好战争准备,唯独靠强军兴军,而人才兴方能军队兴。军事院校MAP是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培养关系到我军新质战斗力生成。研究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对于摸索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特点和规律,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构建了“培养模式”研究的概念框架:“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质量管理”五个要素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在研究发现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实战化背景下、不同于地方高校的,具有我军特色的MAP培养模式。根据“培养模式”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研究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全体军事院校MAP研究生,共计81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5位军事教育专家、军事教育工作者、一线部队人员和部分MAP研究生,其中军事教育专家15位,军事教育工作者10位,一线部队人员10位,MAP研究生10位,进行访谈。收集了军事院校和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心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相关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地方高校MAP培养模式相比,军事院校更突出军事教育特色和军人职业特殊性,聚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强调部队作战能力建设。但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上,宣传教育及贯彻力度不够,系统设定值参差不齐,专业学位的职业性特征不突出,包含创新精神培养不足;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程比例有待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观化不规范现象,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关联度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训练、研究和作战融合性不够,体系不够完备;教学方式上,案例式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部队实践欠缺且实施中落实少,职业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育间统筹不足,教学中训练量偏少;师资队伍上,部队导师带教指导力度不够,多数院校导师遵循学术型带教方式,带教效果受到影响;质量管理上,培养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考核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培养要求,教管结合不够,质量管理统筹性不强。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过程中未能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加以有机整合,与适应实战要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适应实战化要求,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需要做以下改进:在培养目标上要聚焦岗位需求,体现职业素养,坚持战斗力标准和创新精神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瞄准实战,突显课程对出学员岗位能力的塑造,建构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案例战例式教学的核心地位,加大实践式教学力度,发挥问题式教学引导作用;在师资队伍上要更新导师教育理念,丰富导师带教经验,帮助研究生融入部队;在质量管理上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根据研究发现,研究者认为,要改进在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必须进一步贴近和适应实战要求,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进行有机整合。为此,在借鉴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沉浸理论、系统科学论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了军事院校MAP训研战培养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训研战培养模式是训练、研究和作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训为主,研战为之一体两翼。“训”是在教学中组织模拟训练、综合演练、想定作业和部队实践训练,通过训练来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研”是面向部队做研究,研究部队现实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从部队研究中来,到部队研究中去,促使研究生面向实战去研究问题;“战”指肩负军队任务和使命,参加军事作战行动、完成重大军事任务,通过参加军事任务和军事作战行动来强化研究生使命感,提升其核心军事作战能力。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有:培养目标聚焦实战化与职业能力生成;课程设置依据岗位核心能力模型,构建“模块组装+精选”联合式课程及训练体系;教学中运用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突出以训练为中心的军事心锚,构建激发双轨心智模式运转的教学过程;导师队伍建设上树立导师军事匠人精神,突出导师强军兴军的责任、对作战及战场的专注和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建立以全程质控体系、自评估指标体系和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一模式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建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未来战场变幻莫测,作战态势日新月异,作战战法推陈出新,不确定、非线性、复杂性因素影响着战争态势进程,唯独适应这种态势变化才能立足于未来战场,军事院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和MAP训研战培养模式构建只是一个初步探索。有关这一培养模式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生成的机制和要素是什么?这一模式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之间如何建立有机联系?训-研-战三要素如何相互协调?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王洪涛[6](2013)在《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师以下部队军医是基层卫生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战伤救治、疾病诊治、预防保健、心理服务和健康教育等最广泛的医疗和卫勤保障任务,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提出了要进一步健全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专业技术干部任职教育制度,完善任职教育培训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任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效益。基于此背景,本研究针对师以下部队军医这一特定群体构建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力图建立起军医任职教育培训规范,解决当前基层部队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与基层军医能力素质相对低下、基层部队卫生机构职能不断拓展与基层军医队伍职业热情相对低迷、军医任职教育的无序性与基层军医个人发展的迫切性等矛盾问题。本研究将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纳入到军队院校教育整体,从当前军队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入手,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问卷和现场调研法、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专家深度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厘清职业生涯发展和任职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界定军医职业生涯发展、军医职业生涯管理和军医任职教育等相关概念;总结归纳中美军官职业管理模式特点及中美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特点,摸清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现状、任职教育现状、能力素质现状及主观需求期望;借鉴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基于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视角,探索出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路径;遵循分层次、分模块、分阶段和顺次渐进的设计原则,着眼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发展构建了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将任职教育贯穿于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建立从军医任职初期到成长为高级军医整个历程的各级任职教育的培训体系,形成一条完整的军医职业发展链。本研究构建的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突出着眼职业发展、注重无缝衔接、强化医学特点、突出弹性模式和强调全程培训的构建理念,按照医疗专业技术职称发展路径将师以下部队军医职业生涯划分为初级军医阶段、中级军医阶段和高级军医阶段,对每一阶段应接受的任职教育培训专业进行了初步规范,并对每一阶段每一专业的承训单位、学制、培养目标、入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和师资力量等要素内容逐一明确。在此基础上,结合军队卫生系统实际情况,针对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新培养模式的内涵要求,提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本研究成果能为有效解决基层部队军医知识技术更新问题提供有益方案,也能为总部进一步优化军医管理模式提供有益参考。研究成果将促进军医任职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增强基层部队军医的职业热情,减少其职业高原现象,有利于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吸引并留住优秀军医人才,为提高基层部队卫生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张理义,姚高峰[7](2011)在《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构想》文中认为目的综述国内外、军内外医学心理学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提出未来我军医学心理学研究发展构想。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检索复习近10年来国内外、军内外医学心理学在基础研究、学科建设、专业教学和服务部队等方面的主要文献,分析该学科取得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结果近10年来,医学心理学在生理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医学心理学的蓬勃发展,我军在心理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官兵心理测量与选拔、军事应激的干预及应激后康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结论抓住机遇,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我军军人心健康、心理疾病病因学、非军事行动及战争性心理障碍的预防及治疗方案的研究,是我军医学心理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秦宇彤[8](2011)在《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心理卫生专业人才是部队心理服务的主要力量。为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需要,军委和总部高度重视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作出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适应形势任务需要、作用发挥明显的心理服务人才队伍。根据这一要求,军医大学将承担为军队培养大批医学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新任务,其中,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题针对日益增长的军队心理卫生服务保障需求,紧紧围绕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运用文献回顾、对比分析、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开展了研究。通过文献调查,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军队医学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开展了全军部队兼职心理医生和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神经精神科医生问卷调查,开展了心理学、教育管理、军事后勤专家访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研究分析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满足军队心理卫生服务需要的医学心理学融合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专业实习模式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课题研究填补了军医大学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的空白,为完善军队医学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我军心理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张向阳[9](2011)在《军事航空医学若干前沿问题发展态势研究与思考》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新的军事变革、新武器装备浪潮汹涌而至,新军事变革及新武器装备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它们正在而且必将进一步对当代军事和国际战略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军事医学与军事航空医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作战样式的不断变化,飞行员的身体和心理均受到了不同的改变,由加速度引起的意识丧失、空间定向障碍等航空医学问题仍然是军事航空医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新武器、新装备、新环境所带来的高心理负荷,长航飞行时睡眠节律紊乱、身心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军事航空医学热点前沿问题已成为国家和军队特别是空军卫生系统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无论在政策规划、航卫保障、心理卫生及疾病防治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对此,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军内外文献资料、有关战略发展的规划,多次研讨,进行综合分析,获取了国内外、军内外军事航空医学研究的大量客观详实的资料,并参考咨询了部分空军卫生系统的专家的意见,对军事航空医学前沿问题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在分析方法上,努力做到基础理论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外军与我军航空军医学的战略规划及发展态势相比较,总结经验与查找问题相结合。在全面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军事航空医学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总结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军事航空医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包括军事航空医学的内涵界定、军事航空医学的发展历程及军事航空医学的地位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为应对新时期军事航空医学的前沿问题提供基础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全面分析了新军事变革、新武器装备、新战式战法及生命科学发展对军事航空医学的影响;第四部分从多维角度反映全球(含我国)军事航空医学发展态势,针对我国军事航空医学研究现状、科研能力、技术前沿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论述了军事航空医学的热点前沿问题;第五部分将前述研究结果加以分析,提出了我军航空医学发展方向的主要策略和建议。研究认为我军在未来军事航空医学的发展中要注重研制及改进第四代战斗机飞行员个人防护装备的研究;配合新型战机设计,进行语言识别等座舱智能化的研究;开展多维重建、全自动空间定向、定位映像图示系统的研究;研制飞行人员健康状况自动测试显示分析系统;建立飞行人员体格综合评定方法和标准以及飞行能力的综合评定方法和标准;建立医学新技术在临床航空医学应用的评价体系和程序模式等。

于双平[10](2008)在《构建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初步理论探讨》文中认为学科学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学科理论的产生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在我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战争,非传统威胁已成为和平时期的主要威胁,恐怖袭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生物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等赋予了军事医学新的保障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传统的军事医学任务,也包括新形势下时代发展赋予军事医学的延伸任务,而军事医学任务体系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已超出军事医学学科体系的涵盖范围。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寓军于民的国防战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军事医学的发展方向和转型需求,我国军事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应该如何面向未来发展需求还需要深入研究。新国家安全观、新军事变革对我国国防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国防必须有相应的医学研究作为支撑,面对新的国家安全形势,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暨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建立一个覆盖范围更为广泛的医学分支学科及其学科体系,即国防医学及其学科体系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运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聚类分析、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国防医学所涉及的主要医学学科范围,采用适当的学科分类方法,尝试构建一个能够适应国防医学任务体系的国防医学学科体系框架,根据国防医学所涵盖的学科领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步提出既符合我国现有军事医学基础,又能适应国防医学发展需求的,建设我国国防医学的学科发展建议,为我国国防医学和我军军事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论文正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国防医学和国防医学学科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学科学理论探讨,包括学科和学科体系的涵义,国防医学的定义、学科性质、诞生条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地位和作用、与军事医学的关系,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学科学理论研究,以及国防医学学科体系与军事医学学科体系的关系等内容。第二部分简要分析国防医学所担负的国防任务体系,即以军人为主要研究和保障对象的部队卫勤保障和以军民结合保障为主的灾害与应急医学救援、国防职业的医学防护、国防卫生事业管理、国事安全的医学保障等五类,分列出各类任务范围所涵盖的、与国防有关的各个主要医学学科范畴,为下一步构建国防医学学科体系提供一定量可供选择的医学学科范围。第三部分比较研究国内外医学学科分类标准和方法,包括中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中国国务院学委会、国家教委《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Medicus Index》(《医学索引》)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简称《MeSH主题词表》),以及有关军事医学学科划分的《中国军用医学主题词表》等。分析其中涉及的与国防有关的主要医学学科,与根据任务体系所列出的医学学科范围共同构建出国防医学学科体系所涵盖的基本学科范围。对比分析各学科分类标准和方法,选出合适的学科划分方法,根据学科研究针对的时期特点将国防医学学科体系划分为平时国防医学研究和战时国防医学研究两大类,继续细分为军民平时国防医学研究、军民平战结合国防医学研究、军民战时国防医学研究三部分,并再次细分为六小部分,初步构建出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框架。同时,对军事医学学科体系进行了简单探讨,结合以往军事医学学科体系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的多种划分方法),依据国防医学所涵盖的学科范围和已构建的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初步理论框架,尝试着对军事医学理论学科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第四部分根据我国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现实基础,即以部队保障为主的军事医学研究现状和以军民结合保障为主的学科研究现状(包括我国台湾地区部分情况),以及国外国防医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北约、欧盟(前独联体)、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东、西德)、印度、韩国、朝鲜、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瑞士、巴基斯坦、荷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以部队保障为主的军事医学研究现状和以军民结合保障为主的学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步提出既符合我国现有军事医学基础,又能适应国防医学发展需求的,建设我国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建议,即对我国已经发展较好的学科、需继续扩展的学科和需要新增加的学科的初步分析和总结,为我国国防医学和我军军事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我军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军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正念冥想对军事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背景
课题设计与研究思路
    一、课题设计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问题与基本假设
第一部分 正念冥想改善军事PTSD症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前言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部分 MBCT干预军事PTSD症状的RCT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部分 睡眠质量和一般健康对军事PTSD症状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全文结论、创新性及局限性
    一、全文结论
    二、创新性
    三、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冥想训练评估问卷
文献综述 冥想在军事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3)军队护士战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卫勤保障任务体验的现象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立题依据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军队护士战备能力现状调查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军队护士执行卫勤保障任务体验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1 问卷调查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军队护士战备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3 质性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4 研究参与者基本情况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军事作业医学关键问题与美军发展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一)打赢未来战争亟需解决新的军事作业医学问题
        (二)我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尚不能满足向“能力医学”拓展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军事作业医学基本理论研究
    一、概念与内涵
        (一)国内对军事作业医学阐述
        (二)国外对军事作业医学的阐述
        (三)内涵与功能界定
        (四)军事作业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军事作业医学主要研究范畴与方法手段
        (一)军事作业环境危害因素评估研究
        (二)健康和效能危害评估与预测研究
        (三)军事作业医学措施研究
    三、小结
第二部分 军事作业医学发展历程与演化规律
    一、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一战到二战前,1914 年-1938 年)
        (二)快速发展阶段(二战到现代局部战争前(1939-1949 年))
        (三)全面发展阶段(现代局部战争至今(1950 年-))
    二、军事作业医学发展影响因素与演化规律
        (一)战争地域性和武器装备发展决定军事作业环境范畴
        (二)战争形态变化使人效能提升凸显为军事作业医学优势领域
        (三)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是推动军事作业医学进步的直接动力
    三、军事作业医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军事作业医学领域存在科学难题
        (二)伦理学问题限制军事作业医学发展
    四、小结
第三部分 美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情况研究
    一、发展背景
        (一)面临复杂国际形势的迫切需求
        (二)实现未来发展愿景的战略需求
        (三)信息化战争形态对人效能的需求
        (四)面临预算与人力资源不足的现实需求
    二、科研重点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自然作业环境生理建模和监测研究
        (二)特殊人工作业环境生理学研究
        (三)人体生理预测与仿真数据库构建研究
        (四)人效能优化研究
        (五)未来发展方向
    三、主要做法与启示
        (一)顶层设计重点部署,科研规划系统全面
        (二)组织机构按需设立,科研制度严谨灵活
        (三)科研机构定位明确,科研布局科学系统
        (四)科研体系军民融合,相关机构合作密切
        (五)科研机制运行科学,科研力量经费充足
        (六)科研设施先进可靠,科研数据完善有效
    四、小结
第四部分 我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现实需求
        (一)我国军事战略部署向多维环境拓展
        (二)战争形态变化迫切需要开展人效能优化研究
        (三)新型武器操作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二、存在问题与发展机遇
        (一)多维极端环境将带来的健康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二)武器装备智能化发展带来的医学问题亟需突破
        (三)社会科技发展为人效能优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四)我军军事作业医学发展领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三、对策建议
        (一)论证学科范畴,构建系统全面的学科体系
        (二)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全面系统的科研规划
        (三)开展技术评估,确定科研重点发展方向
        (四)建立组织机构,明确科研机构使命任务
        (五)加强军民融合,形成合作密切的科研体系
        (六)优化科研机制,加大科研力量经费投入
        (七)健全科研大设施,构建共享综合数据库系统
    四、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与结论
    一、论文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军事背景: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1.1.2 我军建设背景:强军目标的实现
        1.1.3 现代作战背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需要
        1.1.4 军事教育背景:军事职业教育的兴起
        1.1.5 教学改革背景: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
        1.3.2 有助于军队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1.3.3 有助于推进军事教育理论创新
        1.3.4 有助于探索军事院校MAP培养的特点与规律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模式
        1.4.2 培养模式
        1.4.3 应用心理硕士(MAP)
    1.5 文献回顾
        1.5.1 “培养模式”的要素
        1.5.2 “培养模式”的层次
        1.5.3 “培养模式”的类型
        1.5.4 军事院校“培养模式”
        1.5.5 小结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概念框架
        2.1.1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提取
        2.1.2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修订
        2.1.3 研究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调查
        2.3.2 访谈
        2.3.3 文本收集与分析
        2.3.4 研究方法反思
第3章 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分析与改进
    3.1 现行培养目标主要内容
        3.1.1 现行培养目标总要求
        3.1.2 现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
        3.1.3 军地MAP培养目标比较
    3.2 现行培养目标分析
        3.2.1 现行培养目标的特征
        3.2.2 现行培养目标的不足
    3.3 现行培养目标改进
        3.3.1 培养目标核心类别
        3.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培养目标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分析与改进
    4.1 现行课程设置情况
        4.1.1 现行课程开设情况
        4.1.2 军地MAP课程开设情况比较
    4.2 现行课程设置分析
        4.2.1 现行课程设置特点
        4.2.2 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
    4.3 现行课程设置改进
        4.3.1 课程设置核心类别
        4.3.2 适应实战要求的课程设置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
    5.1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形态
        5.1.1 两种培养形式
        5.1.2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类型
        5.1.3 军地MAP教学方式比较
    5.2 现行教学方式分析
        5.2.1 教学方式特点
        5.2.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 现行教学方式改进
        5.3.1 教学方式核心类别
        5.3.2 适应实战要求的教学方式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分析与改进
    6.1 现行导师带教规定与形式
        6.1.1 现行专业学位导师规定及制度
        6.1.2 现行军地MAP导师带教形式比较
    6.2 现行带教工作分析
        6.2.1 现行带教特征
        6.2.2 带教工作的不足之处
    6.3 现行师资队伍改进
        6.3.1 师资队伍核心类别
        6.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师资队伍改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
    7.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
        7.1.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及规定
        7.1.2 现行军地MAP质量管理比较
    7.2 现行质量管理分析
        7.2.1 质量管理特点
        7.2.2 质量管理不足
        7.2.3 现行质量管理改进
        7.2.4 质量管理核心类别
        7.2.5 适应实战要求的质量管理改进
    7.3 小结
第8章 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构建
    8.1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
        8.1.1 构建的理论基础
        8.1.2 构建的现实要求
    8.2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结构
    8.3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8.3.1 培养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生成
        8.3.2 课程设置:建构联合式课程体系
        8.3.3 教学方式:实施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
        8.3.4 导师特质:树立军事匠人精神
        8.3.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8.4 训研战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8.4.1 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
        8.4.2 设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
        8.4.3 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概述
    2.1 选题依据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职业生涯
    3.2 任职教育
    3.3 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章 比较研究
    4.1 中美军官职业生涯发展及管理的比较研究
    4.2 中美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4.3 启示
第五章 现状及需求调研
    5.1 师以下部队军医基本情况分析
    5.2 基层部队官兵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5.3 师以下部队军医现状和需求调查
    5.4 对师以下部队用人单位关于军医需求的调查
第六章 模式初建及论证
    6.1 现代卫勤保障特点与部队卫生工作建设规划
    6.2 师以下部队军医的职业发展与教育路径
    6.3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训模式的初步构建
    6.4 初建模式的专家深度访谈
    6.5 初建模式的专家咨询
第七章 模式确定与策略构想
    7.1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总体架构
    7.2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具体内容诠释
    7.3 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实施策略构想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医学心理学发展现状
    1.1 心理障碍病因学研究
    1.2 心理测验/咨询与治疗
    1.3 心理卫生观的发展
2 外军医学心理学发展现状
3 我军医学心理学发展现状
    3.1 医学模式的转变
    3.2 科研成果丰硕
    3.3 人才培养成效显着
    3.4 军人心理选拔工作成绩斐然
    3.5 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开展
    3.6 军事心理应激干预性研究与保障工作取得宝贵经验
4 我军医学心理学发展的设想
    4.1 转变观念对部队各级领导、医务人员和广大官兵进行广泛、深入而持久的医学心理学科普宣传, 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对现代医学模式和心理问题的认识。
    4.2 加快立章建制步伐
    4.3 建立部队三级心理卫生保障体系
    4.4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4.5 加强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

(8)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 基本概念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理论
第二部分 国内外军队医学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一、外军医学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一) 美国军队医学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二) 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军队医学心理学卫生服务及人才队伍概况
        (三) 外军医学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
    二、我军医学心理学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 心理卫生服务保障队伍及岗位职能
        (二) 人才培养模式
    三、中外军队医学心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一、军队医学心理学人才岗位需求分析
    二、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专业定性分析
    三、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需求调查研究
        (一) 部队兼职心理医生、军队综合性医院神经精神科医生问卷调查分析
        (二) 专家访谈
        (三) 主要结论
第四部分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构建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二、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二)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大体安排
        (三)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四)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五) 有关保障措施与运行条件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医学心理学人才需求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美军联合医科大学临床和军事心理学专业博士课程设置及进程
附件2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部队兼职心理医生调查问卷
附件3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神经精神科医生调查问卷
附件4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等情况

(9)军事航空医学若干前沿问题发展态势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重点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军事航空医学基本理论问题
    一、军事航空医学的内涵界定
    二、军事航空医学的发展历程
    三、军事航空医学的地位作用
第三部分 军事航空医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新军事变革对军事航空医学的影响
    二、新武器装备发展对军事航空医学的影响
    三、新战式战法对军事航空医学的影响
    四、生命科学发展对军事航空医学的影响
    五、小结
第四部分 军事航空医学发展态势分析
    一、美军军事航空医学战略与规划分析
    二、军事航空医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三、军事航空医学热点领域分析
第五部分 对我军军事航空医学发展的思考
    一、我军军事航空医学发展的现状
    二、我军军事航空医学存在的问题
    三、我军军事航空医学发展的思考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构建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初步理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学科学概述
    一、关于学科体系的一般理论
        (一) 学科的涵义
        (二) 学科体系的涵义
    二、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学科学研究
        (一) 国防医学的学科学分析
        (二) 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学科学分析
    三、国防医学学科体系与军事医学学科体系的关系
        (一) 国防医学学科体系与军事医学学科体系的区别
        (二) 国防医学学科体系与军事医学学科体系的联系
第二部分 国防医学任务体系及相应的主要医学学科
    一、国防医学任务体系
        (一) 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
        (二) 灾害与应急医学救援
        (三) 国防职业的医学防护
        (四) 国防卫生事业管理
        (五) 国事安全的医学保障
    二、国防医学任务体系相应的主要医学学科
        (一) 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涉及的主要医学学科
        (二) 灾害与应急医学救援涉及的主要医学学科
        (三) 国防职业的医学防护涉及的主要医学学科
        (四) 国防卫生事业管理涉及的主要医学学科
        (五) 国事安全的医学保障涉及的主要医学学科
第三部分 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初步理论框架
    一、医学学科分类标准和方法
        (一) 国内外主要的医学学科分类标准和方法
        (二) 各种分类标准和方法中与国防有关的主要医学学科
    二、国防医学学科体系涵盖的主要医学学科范围
    三、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初步理论框架
        (一) 按照国防医学学科研究针对的时期特点进行构建
        (二) 对军事医学理论学科体系的重新构建
第四部分 对我国构建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初步分析与建议
    一、国内国防医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一) 以部队保障为主的军事医学研究现状
        (二) 以军民结合保障为主的学科研究现状
    二、国外国防医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一) 以部队保障为主的军事医学研究现状
        (二) 以军民结合保障为主的学科研究现状
    三、中外国防医学学科发展现状的对比
        (一) 中外军事医学研究现状的对比
        (二) 中外以军民结合保障为主的学科研究现状对比
    四、对我国国防医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初步建议
        (一) 空间布局上的建设建议
        (二) 时间部署上的建设建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致谢
在读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附录一 “国防医学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概况
附录二 部分国防医学学科名称英汉对照表
附录三 作者简介

四、我军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正念冥想对军事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干预研究[D]. 孙露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2]军事训练心理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D]. 刘玉洁.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3]军队护士战备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卫勤保障任务体验的现象学研究[D]. 张美玲.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4]军事作业医学关键问题与美军发展借鉴研究[D]. 李长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7(12)
  • [5]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 许翔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6]师以下部队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D]. 王洪涛.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5)
  • [7]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构想[J]. 张理义,姚高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12)
  • [8]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秦宇彤. 第三军医大学, 2011(07)
  • [9]军事航空医学若干前沿问题发展态势研究与思考[D]. 张向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1(07)
  • [10]构建国防医学学科体系的初步理论探讨[D]. 于双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8(11)

标签:;  ;  ;  ;  

我军军事训练医学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