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的路在何方?

勤工俭学的路在何方?

一、工读教育路在何方(论文文献综述)

聂世超[1](2021)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济南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中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中职学校为社会提供的人才的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即需要专业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中职课程在近些年也有了向应用化和职业化的转变趋势,这势必造成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课程需要和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本文在满足中职课程不断发展的新要求背景下,在中职学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强调知识的多元化和建构型的注重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在兼顾知识性和实践性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多更高素质的中职人才。通过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以《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为例在济南中职学校进行项目教学实验,得出项目教学法的编制步骤,分析教学实验效果,总结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教学建议。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项目教学设计步骤方面,首先教师通过学生实际需求和课本内容确立项目;其次对项目进行以学期为单位的细化处理;接着依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划分学习小组分配任务;然后就是项目在课堂中的具体实施;最后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方面,项目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等方面有较强优势;但是项目教学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教师综合素质、教学硬件以及课本内容要求过高,适用性有待加强。新时代背景下在中职学校开展项目教学要注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保证硬件设施的配套以及项目化课程体系完善。

杨帆[2](2020)在《我国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在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方面的司法干预似乎存在一定的真空状态,对于一些少年恶性案件,我国现有的法律体制总会体现出一种无力感,对于低龄少年犯罪的处理无法达到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应该加快构建我国的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步伐,在宽容而不纵容的理念之下,通过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各项保护处分措施,于少年司法和普通司法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最终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经过3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少年保护处分似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相比,我国目前的少年保护处分体系还处在成人司法的藩篱之下,没有达到真正独立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少年犯罪趋势的日益严峻,这种少年保护处分模式的弊端逐渐开始显现。本文在立足我国少年保护处分现状的情况下,主要对少年保护处分的理论与域外法例进行探讨,力求对建立我国的少年保护处分制度有所助益。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基本框架如下:在第一章中,笔者对该选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目前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描述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在第二章中,笔者对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一般理论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内涵与原则、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理论基础;在第三章中,笔者分析了我国少年保护处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理念上存在困境;立法上存在缺陷;机制上缺乏独立性;在第四章中,笔者介绍了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域外法例,在大陆法系国家中,笔者选取了德国和日本,此外,笔者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少年法制度进行了详细介绍,力求对于后文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构建起到借鉴作用;在第五章中,笔者针对上文中提到的我国少年保护处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构建我国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建议,主要从少年保护处分理念上、立法上、少年保护处分运行机制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3](2019)在《2016年少年司法保护十大案事例》文中指出过去的2016年,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少年司法改革进步的一年,随着媒体越来越关注未成年人这一群体,公众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了越来越高的期待。2016年,我们走在更加系统完善工作体制、健全工作机制、补齐少年司法保护短板,回应社会舆情的路上。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经过秘书处提请、会长会议遴选、理事会征求意见等程序,对2016年我国少年司法保护的十大案事例进行了盘点,并继续在2月14日这一以爱为主题的日子发布。这也是我们连续第二年开展这项工作,也诚恳地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继续得到您一如既往地支

肖建国,付俊杰,王会军[4](2018)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视角下的工读学校适合教育》文中研究说明工读学校是教育转化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专门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为例,从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成长平台、特色教育、人文环境、社会职能发挥等方面阐述了适合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工读教育新实践,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工读适合教育之于教育公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现代工读教育的意义。

田晓[5](2018)在《我国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问题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更让人无奈。近些年,一直有学者在探讨如何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但争议不断,尚无定论。在此基础之上,笔者通过对域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少年司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借鉴,立足于长远,着笔于细节,指出在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我国现行法在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以及相关非刑罚处罚措施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即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过高,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低龄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同时,我国针对低龄未成年人的非刑罚替代性措施不够完善,如工读学校教育制度、责令父母或监护人管教等措施并没有起到教育矫正的作用。基于此,笔者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提出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并借鉴域外少年司法的相关制度,完善我国工读教育制度和责令父母管教制度,使其真正地发挥对低龄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作用。全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问题。首先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三个概念进行界定,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我国在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我国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该章结合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分析论证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教育矫正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即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过高,教育矫正措施不完善,没有起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作用。第四部分,域外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考察。该章主要对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少年司法中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进行论述和分析。第五部分,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若干思考。首先,分析论证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完善对低龄未成年人的非刑罚处置措施;最后,呼吁建立我国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

白露君[6](2015)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学习设计 ——以中职《电工基础》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重任。《电工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程教学模式还多数是“讲授——演示——操作”的传统模式,使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电工基础》课程的特点,本人把项目学习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并采用网络、多媒体、仿真软件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让学生在项目探索钻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本文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了本人对项目学习法的理论研究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全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选题进行了论证,包括了课题的提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二章对项目学习法的相关概念、设计流程、理论基础做了探究。第三章从学生特点、《电工基础》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加以分析,结合项目学习法对课程进行设计整合。第四章介绍了《电工基础》课程开展项目学习详细过程第五章是研究结果及分析,从学生的兴趣,成绩等方面来比较项目学习法效果。第六章是总结,根据研究得出结论,进行反思和展望。

宋娟[7](2015)在《小组工作在改变工读学生认知偏差中的应用研究 ——以武汉市砺志中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剧烈变革,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工读学生的越轨行为就是问题之一。社会标签理论认为给工读学生贴标签是导致其由初级越轨向习惯性越轨转变的关键原因,因此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帮助案主摆脱标签的负面影响,使其融入主流社会,成为“正常人”。工读学生在负面标签的影响下形成了错误的自我认知,而错误的自我认知使得他们在越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改变工读学生的错误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远离越轨行为,重新融入主流社会。本研究使用的工作方法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工读学生改变其错误认知和行为。另外还利用参与式观察法参与到工读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日常相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在对工读学生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制定活动方案,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小组活动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在工读学生中开展小组活动,减少了标签理论对工读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纠正了他们错误的自我认知,树立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利于他们日后融入主流社会,实现健康成长。因此,研究得出结论,利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介入工读学生认知偏差问题具有可行性。

张耀军[8](2014)在《工读学校发展现状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文中提出工读学校是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也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补充。发展好工读学校对于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上海市13所工读学校为例,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上海市工读学校,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四个方面了解工读学校的发展状况,以期为工读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建议。

李艳[9](2014)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设计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在学习项目的设计上,力求具有覆盖性、综合性、实用性、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要围绕课程内容的重构、学习项目的设计、项目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进行教学。

檀小川[10](2011)在《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在此进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已经形成了以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主体,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辅相成,覆盖城乡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本文从历史回顾开始,梳理了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特点,肯定其所起到的历史性作用。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的错综交杂,安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生存空间受挤,办学能力不足,教育质量下滑,社会公信力下降等。通过调查问卷和整理大量资料,将这些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在文中介绍了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办学机构的不够重视,各类成人教育单位在办学理念上的偏差,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有限和成人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低导致了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受阻。安徽打造高教强省、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需要成人高等教育这支教育力量的积极配合,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安徽成人高等教育所遇到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经验,可以发现政府的积极重视和大力支持、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和办学经费投入、开放的办学形式和灵活的教学形式是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终身教育理论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同和接受的理念与教育原则,成人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丰富内涵是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未来方向。终身教育推进了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在科学技术日益创新的今天,成人高等教育曾经以学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成人高等教育需要进行新的变革以满足开发安徽人力资源的需要。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连,提出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最终要自立于安徽的自身特点。首先要强化对安徽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政府部门做好统筹规划、立法立规、宏观调控、经费划拨、监督评估、权益维护等工作。其次,考虑到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实际遇到的生源下降情况和安徽“科教兴皖”的蓝图计划,加强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认识,不能再局限于学历教育,要改变“文凭为导向”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在职业培训方面、提高全民素质方面的潜力。再次,提高办学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实行“宽进严出”的教学管理都是可行之策。最后,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包括用人单位的理解,民间资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以及成人自身对学习重要新的认知。

二、工读教育路在何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读教育路在何方(论文提纲范文)

(1)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济南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法
        1.4.3 经验总结法
        1.4.4 案例教学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项目
        2.1.2 项目教学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实用主义理论
        2.2.3 协作学习理论
3 中职学校的项目教学可行性分析
    3.1 项目教学现状分析
        3.1.1 学生问卷调查设置情况
        3.1.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1.3 教师访谈调查分析
    3.2 项目教学法应用可行性分析
        3.2.1 国家政策要求
        3.2.2 学校的教育改革需要
        3.2.3 学生和教师迫切需要
        3.2.4 中职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3.2.5 适应课程目标需要
4 中职学校的项目教学内容设计
    4.1 项目教学设计过程
        4.1.1 项目的确立
        4.1.2 任务的设计
        4.1.3 小组任务分配
        4.1.4 项目运行过程
        4.1.5 项目效果评价
    4.2 项目教学的实施原则
        4.2.1 任务导向原则
        4.2.2 学生为主原则
        4.2.3 多元评价原则
    4.3 项目教学内容设计
        4.3.1 《资源与环境概论》整体项目教学概述
        4.3.2 单元项目教学设计
5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案例及效果分析
    5.1 项目教学法的在中职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案例
        5.1.1 “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保护措施”项目教学具体案例
        5.1.2 “生物资源多样性的保护措施”项目教学案例分析
    5.2 项目教学法的在中职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分析
        5.2.1 问卷调查分析
        5.2.2 项目教学实施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资源与环境概论》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资源与环境概论》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致谢

(2)我国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一般理论
    2.1 少年保护处分的内涵
    2.2 少年保护处分的原则
        2.2.1 处分法定原则
        2.2.2 处分优先原则
        2.2.3 处分相称原则
    2.3 少年保护处分的理论基础
        2.3.1 国家亲权理论
        2.3.2 社会连带理论
        2.3.3 刑事法律理论
第三章 我国少年保护处分的现状与弊端
    3.1 我国少年保护处分的现状
        3.1.1 立法现状
        3.1.2 司法现状
    3.2 我国少年保护处分的弊端
        3.2.1 少年保护处分理念存在选择困境
        3.2.1.1 少年保护与社会保护存在冲突
        3.2.1.2 现有少年保护理念名存实亡
        3.2.1.3 教育刑与报应刑的选择冲突
        3.2.2 少年保护处分措施存在立法缺陷
        3.2.2.1 立法体系上的缺陷
        3.2.2.2 具体处分措施的立法缺陷
        3.2.3 少年保护处分运行机制不合理
        3.2.3.1 参照成人法律处理少年罪错
        3.2.3.2 程序运作难以体现教育性
        3.2.3.3 处遇措施缺乏实效
第四章 少年保护处分制度之域外法例
    4.1 德国
        4.1.1 管教措施
        4.1.2 惩戒处分
    4.2 日本
        4.2.1 保护观察
        4.2.2 移送教养院或养护设施
        4.2.3 移送少年院
    4.3 我国台湾地区
        4.3.1 训诫
        4.3.2 保护管束
        4.3.3 安置辅导
        4.3.4 感化教育
    4.4 总结
第五章 构建并完善我国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建议
    5.1 重塑我国少年保护处分的理念
        5.1.1 惩罚性是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客观要求
        5.1.2 保护性是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最高价值
    5.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少年法》化
        5.2.1 专门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5.2.1.1 必要性
        5.2.1.2 可行性
        5.2.2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为少年保护处分正名
        5.2.3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应是组织法、实体法、程序法的合一
    5.3 建立独立的少年保护处分制度运行机制
        5.3.1 少年保护处分的适用对象
        5.3.2 少年保护处分的措施类型
        5.3.3 少年保护处分的裁判机构
        5.3.4 少年保护处分的基本程序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4)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视角下的工读学校适合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工读教育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
    (一) 政策层面
    (二) 法律层面
    (三) 教育实践层面
二、实践:工读学校创办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 深入研究, 认识工读学生特点
    (二) 转变观念, 发展适合的教师队伍
        1.将适合教育化为共同愿景。
        2.培养教师行动研究意识。
        3.传承与弘扬工读教师精神。
    (三) 立足生本, 构建适合的课程体系
        1.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2.探索推进德育课程化。
        3.开设选修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
        4.打造适合课堂。
    (四) 共性与个性结合, 搭建适合的发展平台
        1.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搭建全员活动的平台。
        2.基于兴趣与能力, 创设小组参与平台。
    (五) 尊重差异, 打造适合的特色教育
        1.心理教育,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护航。
        2.法治教育, 筑牢青春的防线。
        3.引入社工, 洒下一缕阳光。
        4.以红十字教育带动学生教育转化。
    (六) 共建和谐家园, 创设适合的人文环境
        1.优化校园环境。
        2.和谐师生关系。
    (七) 立足教育转化, 发挥工读社会职能
        1.心理教育的示范作用。
        2.校外预备生的教育指导。
        3.法治基地的对外开放。
        4.工读教师的优势输出。
三、反思:工读适合教育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
    (一) 工读适合教育是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公平教育
    (二) 工读适合教育是发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职能的可选途径
    (三) 工读适合教育是工读学校向现代工读转型的参考方向

(5)我国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问题
    2.1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承担
        2.1.1 未成年人犯罪的解读
        2.1.2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能力和刑事责任年龄
    2.2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特点
        2.2.1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2.2.2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2.3 我国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面临的困境
        2.3.1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置困境
        2.3.2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干预及矫正困境
第3章 我国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实证分析
    3.1 典型案例
        3.1.1 基本案情
        3.1.2 案情分析
    3.2 引发的问题思考
        3.2.1 刑事责任年龄起点过高
        3.2.2 我国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措施
    3.3 小结
第4章 域外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考察
    4.1 英美法系国家
        4.1.1 英国
        4.1.2 美国
    4.2 大陆法系国家
        4.2.1 德国
        4.2.2 日本
    4.3 港澳台地区
        4.3.1 香港
        4.3.2 澳门
        4.3.3 台湾
    4.4 若干启示及借鉴
第5章 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若干思考
    5.1 适当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起点
        5.1.1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必要性
        5.1.2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可行性
    5.2 完善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置措施
        5.2.1 改“父母或监护人严加管教”为“保证管教”
        5.2.2 创新工读教育制度
    5.3 尽快构建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学习设计 ——以中职《电工基础》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项目学习法及其研究理论基础
    2.1 项目学习法概述
    2.2 项目学习设计原则和一般过程
    2.3 理论基础
    2.4 信息技术对项目学习的支持
3《电工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3.1 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2 课程内容分析
    3.3 教学资源分析
    3.4 教学步骤
4 中职《电工基础》项目学习设计实践
    4.1 安全用电宣传
    4.2 触摸延时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5 教学评价
    5.1 学习兴趣
    5.2 学生成绩
    5.3 学生能力方面的比较
6 结论与存在问题
    6.1 研究结论
    6.2 问题与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小组工作在改变工读学生认知偏差中的应用研究 ——以武汉市砺志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标签”带来错误自我认知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5 理论视角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小组工作介入工读学生认知偏差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社会工作介入工读学生认知偏差问题的必要性
    2.2 利用标签理论介入工读学生认知偏差问题的必要性
3 “新希望”小组活动的准备阶段
    3.1 确定组员、建立专业关系
    3.2 案主情况分析、问题界定
    3.3 确定活动主题、目标和方案
    3.4 确定小组活动的实践原则
4 “新希望”小组活动的实施阶段
    4.1“破冰”游戏和签订小组协议
    4.2 第一阶段小组活动:“解构标签”,改变错误自我认知
    4.3 第二阶段小组活动:“重构自我”,树立正确自我认知
    4.4 第三阶段小组活动:“展望未来”,摆脱标签束缚
    4.5 第四阶段小组活动:“成果巩固”,巩固正确自我认知
    4.6 小组活动结束工作:“你好,明天”
5 “新希望”小组活动的评估
    5.1“新希望”小组活动过程评估
    5.2“新希望”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6 结论与反思
    6.1 基本结论:小组工作方法适用于解决工读学生认知偏差问题
    6.2 反思:巩固工读学生的正确自我认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小组协议
    附录 2:活动满意度评估表
    附录 3:访谈记录

(8)工读学校发展现状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海市工读学校发展现状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
        1. 教师教育经验丰富, 责任心很强。
        2. 敬业心强。
        3. 工读学校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工读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二) 劣势 (Weakness)
        1.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老龄化现象普遍。
        2. 教师学历层次低。
        3. 教师任务繁重, 心理压力较大。
        4. 教育理念落后。
    (三) 机遇 (Opportunity)
        1. 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
        2.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 挑战 (Threat)
        1. 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缺位是工读教育发展的最大挑战。
        2. 社会污名的困扰。
        3. 自我定位的迷失:
二、上海市工读学校发展的策略
    (一) 外部策略
        1. 争取政策支持。
        2. 健全法律法规。
        3. 教育行政部门扶持。
        4. 其他社会机构的支持。
    (二) 内部策略
        1. 发挥文化熏陶的作用, 革新教师教育理念。
        2.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3. 做好教师心理疏导。

(9)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项目设计应注重的 几个原则
    ( 一) 课程项目要具有覆盖性和综合性
    ( 二) 课程项目的设计要具有实用性和现 实性
    ( 三) 项目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二、教学内容的重构和学习项目的设计
    ( 一)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 二) 课程内容设计
    ( 三) 学习项目设计
三、项目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 一) 学生分组
    ( 二) 明确项目学习任务
    ( 三) 完成项目
    ( 四) 成果展示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 一) 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并重
    ( 二)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衔接
    ( 三) 教师考核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10)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相关概念解析
    (二) 选题意义
    (三) 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综述
    (四) 本研究创新点
    (五) 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 安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萌芽时期(清末民初-1949)
    (二) 安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时期(1949-至今)
三、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当前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 安徽成人高等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四、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 国外成人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
    (二) 终生教育理论
    (三) 安徽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安徽成人高等教育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二 安徽成人高等教育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三 安徽独立成人高校名单
附录四 安徽成人高考考试科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工读教育路在何方(论文参考文献)

  • [1]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济南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聂世超.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我国少年保护处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 杨帆. 延边大学, 2020(05)
  • [3]2016年少年司法保护十大案事例[A].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8卷 总第18卷)——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文集, 2019
  • [4]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视角下的工读学校适合教育[J]. 肖建国,付俊杰,王会军.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8(03)
  • [5]我国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问题探究[D]. 田晓.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6]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学习设计 ——以中职《电工基础》课程为例[D]. 白露君.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1)
  • [7]小组工作在改变工读学生认知偏差中的应用研究 ——以武汉市砺志中学为例[D]. 宋娟.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5)
  • [8]工读学校发展现状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 张耀军.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4(06)
  • [9]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设计探讨[J]. 李艳. 职教通讯, 2014(03)
  • [10]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檀小川. 安徽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勤工俭学的路在何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