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

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

一、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宋慧芳[1](2021)在《绝经后女性桥本甲状腺炎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及其桥本病程、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 antibody,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id globulin antibody,TGAb)、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老年病科和内分泌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绝经后桥本甲状腺炎女性患者192例,同一时间段内科就诊的基线水平与观察组相当的绝经后非桥本甲状腺炎女性患者192例。2、收集上述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年限、桥本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 A1c)、空腹血糖(Glucose,Glu)、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雌二醇、血清25(OH)D3、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血钙(Calcium,Ca)、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TPOAb、TGAb、腰椎骨密度值、股骨颈骨密度值、wards大三角骨密度值、股骨粗隆骨密度值及股骨干骨密度值,腰椎T值、股骨颈T值。3、比较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组与非桥本甲状腺炎组之间的一般指标、甲状腺相关指标及各部位骨密度值、T值的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中骨质疏松患者的比率。4、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分成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组,分析两组间的一般指标、甲状腺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及各部位骨密度值,筛选出有差异的因素。5、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 25.0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抗体数据进行正态转换,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使用Pe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1、桥本甲状腺炎组与对照组年龄、绝经年限、BMI、TC、TG、Scr、Hb A1c、Glu、ALT、AST、ALP、Ca、25(OH)D3、CRP、雌二醇、骨钙素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组TSH、Lg(TPOAb)、Lg(TGAb)、NLR明显高于非桥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桥本甲状腺炎组各部位骨密度值均低于非桥本甲状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腰椎(-0.95±1.6)、T-股骨颈(-1.19±1.36)分别低于非桥本甲状腺炎组T-腰椎(-0.68±1.49)、T-股骨颈(-0.92±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甲状腺炎组骨质疏松比率为28.13%,明显高于非桥本甲状腺炎组骨质疏松比率(1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77,P<0.01)。3、桥本甲状腺炎组中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患者年龄、绝经年限、BMI、TC、TG、Scr、Hb A1c、Glu、ALT、AST、ALP、Ca、25(OH)D3、CRP、雌二醇、骨钙素、TSH,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甲状腺炎组中骨质疏松患者桥本病程(5.24±3.97)、NLR(2.00±1.03)分别高于非骨质疏松患者的桥本病程(3.08±3.58)、NLR(1.60±0.58),且骨质疏松患者组Lg(TPOAb)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Lg(TPO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桥本甲状腺炎组中股骨颈T值与年龄、绝经年限呈负相关(R=-0.174,R=-0.229)。BMD-腰椎(R=-0.198)、BMD-股骨颈(R=-0.178)、BMD-wards三角(R=-0.153)、BMD-大粗隆(R=-0.171)、BMD-股骨干(R=-0.157)、腰椎T值(R=-0.179)、股骨颈T值(R=-0.164)与桥本病程均呈负相关,BMD-腰椎(R=-0.214)、BMD-股骨颈(R=-0.235)、BMD-wards三角(R=-0.230)、BMD-大粗隆(R=-0.301)、BMD-股骨干(R=-0.204)、T-腰椎(R=-0.168)、T-股骨颈(R=-0.237)与NLR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大粗隆(R=-0.148)、BMD-股骨干(R=-0.155)与Lg(TPOAb)呈负相关,TSH与BMD-股骨颈(R=0.166)以及wards三角(R=0.187)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范围内TSH为桥本甲状腺炎骨质疏松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59),而桥本病程(OR=1.147)和NLR(OR=2.848)为甲功正常桥本甲状腺炎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绝经后女性患有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骨质疏松患者比率升高。2、年龄、绝经年限、BMI、TSH、TPOAb、NLR与骨密度指标具有相关性,TGAb未见明显相关性。3、桥本病程、NLR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艳婷[2](2021)在《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采用针刺治疗PMOP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对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GH/IGF-1轴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以期为PMOP的防治提供参考,同时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思路。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岭南陈氏针法与西药治疗PMOP的疗效,并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采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选取试验组为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为西药治疗PMO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Revman 5.3对各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的评价运用失安全系数(Nfs0.05)。2.开展回顾性研究,收集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纳入研究的238例患者按照骨密度检查参数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骨量正常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①临床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子女个数;②合并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慢性胃肠炎及恶性肿瘤;③骨密度(BMD):腰椎(L1-4)BMD、左股骨颈BMD、左股骨颈上端BMD;④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钙(Ca)、血磷(P);⑤骨质疏松四项: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⑥性激素六项: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睾酮(T);⑦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⑧维生素D。并对GH及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骨量不同水平(1=骨量正常,2=骨量减少,3=骨质疏松)为反应变量,三组间比较有差异的因素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指标,分析GH、IGF-1对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依据。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PMOP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元素片口服,其中针刺组患者给予岭南陈氏针法治疗,针刺处方为:肾俞、脾俞、关元、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治疗1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的变化、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10项研究,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1)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及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针刺治疗组在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大转子骨矿含量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在改善PMOP患者血清E2、ALP、Ca、P、IGF-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临床有效率为效应量的失安全系数(Nfs0.05)检验值为36.8631。2.回顾性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238例,按照骨密度T值将纳入的病例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63例、骨量低下组108例、正常组67例。(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发现:三组间年龄、体重、BMI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体重及BMI低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合并疾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血清ALP、P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ALP水平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血P水平低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性激素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E2、FS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PRL、L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正常组E2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骨质疏松组FSH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骨质疏松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组间比较发现三组间PINP、β-CTX、O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骨质疏松组PINP、β-CTX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OC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纳入研究人群的GH、IGF-1进行比较,发现三组间GH、IGF-1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发现正常组GH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IGF-1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纳入研究人群各部位BM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 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各部位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纳入研究对象血清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1与腰椎(L1~4)BMD呈正相关(r=0.200,P<0.05),GH与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 0.372、0.249、0.276,P<0.05);(9)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90,95%CI:1.036~1.146,P=0.001)和β-CTX(OR=3.222,95%(CI:1.196~8.680,P=0.02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OR=0.851,95%(CI:0.236~0.918,P=0.000)、E2(OR=0.998,95%CI:0.002~0.995,P=0.044)、磷(OR=0.121,95%CI:0.031~0.462,P=0.002)、GH(OR=0.047,95%CI:0.016~0.137,P=0.000)、IGF-1(OR=0.989,95%CI:0.819~0.998,P=0.014)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3.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过程中共脱落7例。其中针刺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实际完成样本量为针刺组31例,对照组32例。(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病程)、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有效率比较,针刺组有效率为83.87%,显着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GH、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H、IGF-1水平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血清GH、IGF-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GH、IGF-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E2、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FSH、L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E2、FSH、LH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 PINP、β-CTX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12周后血清PINP、β-CTX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PINP、β-CTX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均有升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进行了 4个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4周后,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8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7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6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良反应针刺组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穴位局部血肿,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1.针刺治疗PMOP安全有效,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BMD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单纯针刺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更高质量证据加以验证。2.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BMI、血清性激素、骨代谢、GH/IGF-1轴相关,年龄与β-CTX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E2、P(磷)、GH、IGF-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GH/IGF-1轴在PMOP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发现与治疗PMOP提供了依据及新的思路。3.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疗效确切,可改善PMOP患者的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血清IGF-1、GH、PINP、β-CTX、LH、FSH、E2代谢水平,考虑其治疗作用与针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骨代谢及GH/IGF-1轴的调节相关。这为临床推广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丰富了针刺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研究。

李健阳[3](2021)在《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分析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各年龄段的中医证候特征。2.将绝经后妇女依据中医辨证、骨量丢失阶段、骨折史进行分组,比较CLCF1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验证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相关性。3.探究调控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方法1.通过回顾性研究2007年至2020年收集的2823例骨量丢失阶段的资料,分析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阶段的症状、证候、兼证特征。2.将骨质疏松诊断与中医辨证结合,对受试者进行分组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LCF1的m RNA、蛋白水平,比较CLCF1在各组的表达差异。3.使用过表达技术、CRISPR/Cas9技术敲除THP-1细胞中的CLCF1基因,检测OPG、RANKL、IFNα、IFNγ的表达变化,检测THP-1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变化。结果1.在各阶段,症状比例最高的为健忘,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发脱齿摇、下肢抽筋、口干咽燥、失眠、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多梦、畏寒肢冷、胸闷、目眩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肢体麻木的比例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在各阶段,虚证比例最高的为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心虚、肝虚、脾虚、气虚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肾虚兼证比例最高的为心虚、脾虚,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兼心虚、肾虚兼脾虚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常见证型比例最高的为肾虚血瘀,且随骨量丢失的程度加重,肾虚血瘀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P<0.05)。在各阶段的各年龄段,主要症状、虚证、肾虚兼证、常见证型基本与各阶段整体特征相符。2.在中医证型分组中,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显着低于无PMOP肾阴虚组、PMOP无肾虚组(P<0.05),且PMOP肾阴虚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PMOP对照组的趋势(P>0.05);在骨量丢失分组中,骨质疏松组的CLCF1蛋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在骨折史分组中,骨折组的CLCF1蛋白水平具有低于无骨折组的趋势(P>0.05)。此外,CLCF1蛋白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P<0.05),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P<0.05),与骨折的发生呈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P>0.05)。3.CLCF1过表达后,OPG蛋白表达上升(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显着上升(P<0.01),IFNα、IFNγ蛋白表达下降(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升高(P<0.05);CLCF1敲除后,OPG蛋白表达下降(P<0.05),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OPG/RANKL比值具有下降趋势(P>0.05),IFNα、IFNγ的蛋白表达上升(P<0.05),THP-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下降(P<0.05),早期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1.大多数绝经后妇女在低骨量阶段已表现健忘、腰脊痛、发脱齿摇、腰膝酸软、下肢抽筋等症状,与肾阴虚证相关,且与骨质疏松阶段、严重骨质疏松阶段主要症状相同,其比例随骨量丢失加重而上升,提示临床应尽早干预,缓解症状。2.骨量丢失阶段均表现出肾虚、肝虚为主的虚证,肝肾阴虚、肾虚血瘀为主的临床常见证型,且肾虚的兼证以肝虚、心虚、脾虚为主,提示OP的证型复杂,临床防治应以肝肾为主,同时重视心虚等兼证的治疗。3.CLCF1是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基因,其蛋白表达与腰椎骨密度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有望为PMOP肾阴虚证的分子标志物、治疗靶点。4.CLCF1的表达变化会影响OPG/RANKL/RANK系统,从而参与骨代谢,有望成为骨代谢疾病的治疗靶点。

方芬芬,章利亚,张琴丽[4](2021)在《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尿钙/肌酐(Ca/C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行安慰剂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用药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水平和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由于绝经时间不同,观察组患者的雌酮(E1)、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睾酮(T)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中ALP、BGP及C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骨矿含量(BMC)水平与E1、E2呈正相关(P<0.05);在连续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相关指数和BMC与药物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数与药物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BMC与药物治疗前相比小幅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骨密度生活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2、腰3的骨密度有所上升,对照组患者腰2、腰3、腰4以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及ALP、BGP及Ca/Cr的影响,能有效减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杨艳艳[5](2021)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凋亡自噬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组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脑血管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多,VD已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第二大病因。迄今为止,V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方面主要是控制相关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伴随症状,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深入探讨VD的发病机制,并寻求有效的VD防治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雌激素是一种类固醇激素,不仅影响女性生殖系统,还能调节糖脂代谢、骨代谢,保护心血管系统。脑是雌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之一,雌激素受体广泛分布于海马、大脑皮层、下丘脑、基底前脑等与认知相关的区域。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发病率在绝经前女性中明显低于同年龄阶段男性,但绝经后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近年研究发现,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绝经后女性,其痴呆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表明雌激素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VD的新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海马是学习记忆、信息处理和信号传输的重要部位,当海马受到缺血缺氧损伤时,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出现异常,细胞凋亡及自噬同时激活,从而加速神经元的死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条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性通路,而且也参与各种细胞内程序,包括细胞增殖、存活、分化、调亡,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关键途径。但到目前为止,在血管性痴呆模型中,雌激素能否通过调节海马神经元凋亡、自噬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影响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文献报道很少。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选取雌性SD大鼠,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联合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制备去势VD大鼠模型,应用雌激素连续干预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情况,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雌激素对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观察雌激素对细胞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雌激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为雌激素改善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 去卵巢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雌激素对去卵巢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OVX联合BCCAO的方法,建立去势大鼠VD动物模型,通过行为学评估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观察雌激素对V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清洁级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雌激素早期治疗组(E2-early组)、雌激素晚期治疗组(E2-later 组)。2.假手术组大鼠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其余三组大鼠予OVX术切除双侧卵巢。OVX术后1周,假手术组大鼠接受BCCAO假手术,其余三组大鼠接受BCCAO制备VD模型。3.E2-early组大鼠于BCCAO术后第一天开始接受17β-雌二醇(E2)腹腔注射,100 μg/kg/day,溶剂为芝麻油;E2-later组大鼠于BCCAO术后一周开始接受E2腹腔注射,100 ug/kg/day;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接受等量芝麻油腹腔注射。每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一次,连续8周。4.最后一次给药的次日,对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前5天为定位航行实验,第6天为空间探索实验。结果:1.定位航行实验将逃逸潜伏期(escape latency)即SD大鼠从入水到上台的时间,作为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的指标。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四组大鼠的平均逃逸潜伏期逐渐缩短,统计学显示同组各时间点逃逸潜伏期具有显着性差异(F=173.481,P<0.01)。在定位航行实验的第1天,四组大鼠的逃逸潜伏期尚无明显差异;在定位航行实验的第2~5天,模型组大鼠逃逸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第2天,P<0.05;第3~5天,P<0.01)。雌激素干预后,E2-early组大鼠逃逸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第3天和第4天,P<0.05;第5天,P<0.01)。E2-later组仅在第5天逃逸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2.空间探索实验在实验的第6天,撤除平台,记录大鼠120秒内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原平台象限路程占总路程的百分比(目标象限路程百分比)以及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穿台次数),作为评估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指标。模型组大鼠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和路程百分比均明显缩短,表明BCCAO导致了大鼠记忆缺陷,而E2-early组大鼠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和路程百分比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多。模型组大鼠穿台次数较假手术组显着减少;E2-early组大鼠穿台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加。虽然E2-later组大鼠的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目标象限泳程百分比、穿台次数均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四组大鼠游泳轨迹的变化大鼠初入水时随机游动寻找水下平台,游泳轨迹多在水迷宫边缘。随着训练天数增加,假手术组、雌激素治疗组大鼠寻台方式逐渐变为趋向式,尤其是假手术组大鼠的游泳轨迹甚至接近直线模式,而模型组大鼠直至训练结束,寻台方式仍多为边缘模式,反映出模型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结论:1.通过OVX联合BCCAO方法能够成功建立去势VD大鼠模型,能模拟慢性脑低灌注造成的学习及记忆功能障碍。2.雌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且早期雌激素干预比晚期雌激素干预更有效。第二部分 雌激素对血管痴呆性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目的:观察VD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形态学的改变以及雌激素不同给药时机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大鼠麻醉,心脏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数值。灌注固定,断头取脑,制备标本,光镜下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1.血清雌二醇浓度的测定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雌激素的浓度较假手术组和雌激素治疗组均显着降低。雌激素治疗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雌激素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细胞数量丰富,排列紧密,细胞轮廓清晰,形状规则饱满,核仁清晰,染色质分布均匀。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排列松散紊乱,胞体缩小,大部分胞体呈多角形或梭形,细胞核固缩深染,核仁模糊甚至完全消失,胞浆周围空晕。经雌激素治疗后的大鼠,尤其是E2-early组,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细胞损伤较轻,细胞排列相对致密,细胞结构相对完整,核仁清晰,偶见核固缩的神经元。E2-late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排列较为松散,多数细胞形态模糊,可见少部分核固缩变性的神经元。3.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形态规则饱满,双层膜结构清晰,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浆内细胞器丰富,超微结构完整,只有少量神经元内可见自噬小体。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轮廓异型,核固缩,核周隙变大,核膜溶解内陷,核内异染色质增多,并凝集成块边聚化,胞浆内细胞器明显减少,残存的线粒体肿胀呈空泡样,粗面内质网扩张断裂,自噬小体增多。雌激素干预后,细胞核和细胞器的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器清晰。值得注意的是,与E2-early组相比,E2-later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损伤仍较为明显。结论:VD大鼠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出现了显着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经过雌激素治疗后,尤其是早期治疗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明显减轻,雌激素可能以一种治疗时间依赖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第三部分 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观察VD大鼠海马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进一步观察雌激素对神经元凋亡及自噬的调控作用,探讨雌激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动物分组及干预方式同第一部分。2.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Bcl-2、Bax、caspase-3、Beclin1阳性细胞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LC3Ⅱ阳性细胞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Bax、caspase-3、LC3Ⅱ、Beclin1 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Bcl-2、Bax、caspase-3、Beclin1的表达变化1.1 光镜下Bcl-2免疫阳性产物呈棕黄色颗粒,神经元胞浆和胞核均有定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Bcl-2的IOD/area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E2-early组Bcl-2的IOD/area值显着增高(P<0.05),而E2-later组Bcl-2的IOD/area值虽较模型组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1.2 光镜下Bax免疫阳性产物呈棕黄色颗粒,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浆。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Bax的IOD/area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E2-early组Bax的IOD/area值显着降低(P<0.05),而E2-later组Bax的IOD/area值虽较模型组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1.3 光镜下caspase-3免疫阳性产物为棕色颗粒,神经元胞浆及胞核均有定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caspase-3的IOD/area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E2-early组caspase-3的IOD/area值显着降低(P<0.05),而E2-later组caspase-3的IOD/area值虽较模型组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1.4 光镜下Beclin1免疫阳性产物为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神经元胞浆。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Beclinl的IOD/area值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E2-early 组及 E2-later 组 Beclinl 的 IOD/area 值均显着降低(P<0.01 E2-early组vs.Model组;P<0.05 E2-later组vs.Model组),但E2-early组与E2-late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2 免疫荧光观察大鼠海马LC3Ⅱ的表达LC3Ⅱ蛋白在本实验中标记为黄绿色荧光。荧光显微镜观察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免疫荧光表达较微弱,模型组LC3Ⅱ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E2-early组和E2-later组LC3Ⅱ免疫荧光表达强度均显着减少(P<0.01 E2-early 组 vs.Model 组;P<0.05 E2-later组vs.Model组),但E2-early组与E2-late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3 Western blot 结果3.1 模型组大鼠海马中Bcl-2、Bax、caspase-3、LC3Ⅱ、Beclinl蛋白的表达3.1.1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cl-2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Bax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着升高(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3.1.2 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LC3Ⅱ蛋白及Beclin1蛋白表达量显着升高(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3.2 雌激素对 VD 大鼠海马 Bcl-2、Bax、caspase-3、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3.2.1 与模型组相比,E2-early组及E2-later组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着增加(均P<0.05),Bax蛋白表达量均显着下降(均P<0.05),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显着下降(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3.2.2 与模型组相比,E2-early组及E2-later组LC3Ⅱ蛋白表达量显着下降(均P<0.05),E2-early组及E2-later组Beclin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 E2-early组vs.Model组;P<0.05 E2-later 组 vs.Model 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V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加及自噬被激活,导致海马神经元变性及死亡。雌激素可以通过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及下调自噬的激活来改善海马损伤。第四部分 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目的:观察雌激素对VD大鼠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并对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探讨。方法:1.清洁级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雌激素组(E2组)、雌激素+Wnt通路抑制剂组(E2+DKK1 组)。2.模型组大鼠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其余三组大鼠予OVX术。OVX术后1周,模型组、E2组、E2+DKK1组接受BCCAO手术制备VD模型,假手术组行BCCAO假手术。E2+DKK1组大鼠于BCCAO术后第一天接受侧脑室置管术。3.E2组大鼠及E2+DKK1组大鼠分别于BCCAO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17β-雌二醇腹腔注射,100 μg/kg/day,溶剂为芝麻油,假手术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分别接受等量芝麻油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天。重组人类DKK1蛋白用于阻断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E2+DKK1组大鼠于BCCAO术后第1天和第4天接受侧脑室注射DKK1 10 μl,浓度为1μg/μl。4.BCCAO术后7天后取材,光镜下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GSK-3β 的蛋白表达。结果:1.光镜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HE染色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致密有序,胞核规则饱满,核仁清晰。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胞体缩小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核深染、固缩,核仁消失。E2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元排列整齐,大部分细胞形态清晰,少部分神经元细胞形态模糊,偶见核固缩的神经元。E2+DKK1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松散紊乱,大部分神经元细胞形态模糊,胞核形状不规则,深染、固缩,胞浆周围发现空晕,胞间距较大。2.透射电镜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形态规则饱满,双层膜结构清晰,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胞浆内细胞器丰富,超微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轮廓异型,核固缩,核周隙变大,核膜溶解内陷,核内异染色质增多,并凝集成块边聚化,胞浆内细胞器溶解消失。E2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核形态正常,双层核膜模糊,胞浆内细胞器虽然较丰富,但内质网明显扩张,高尔基体及线粒体均明显肿胀。E2+DKK1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固缩,形态不规则,核膜溶解断裂,核内异染色质增多,并凝集成块边聚化,胞浆内细胞器明显减少,糖原颗粒消失,线粒体消失,残存的内质网及高尔基体明显扩张。3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β-catenin、Cyclin D1及GSK-3β的表达3.1光镜下β-catenin免疫阳性产物呈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神经元胞浆。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β-catenin的IOD/area值较假手术组显着降低(P<0.05)。经过雌激素治疗后,E2组较模型组的β-catenin的IOD/area值显着增高(P<0.05),而给予Wnt通路抑制剂后,E2+DKK1组与模型组相比较,β-catenin的IOD/area值虽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E2+DKK1组的IOD/area值较E2组显着降低(P<0.05)。3.2光镜下GSK-3β免疫阳性产物呈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神经元胞浆。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GSK-3β的IOD/area值较假手术组显着增高(P<0.01)。经过雌激素治疗后,E2组较模型组的GSK-3β的IOD/area值显着降低(P<0.01),而给予Wnt通路抑制剂后,E2+DKK1组与模型组相比较,GSK-3β的IOD/area值虽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E2+DKK1组的IOD/area值较E2组显着增加(P<0.05)。3.3光镜下Cyclin D1免疫阳性产物呈棕黄色颗粒,定位于神经元胞浆。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Cyclin D1的IOD/area值较假手术组显着降低(P<0.01)。经过雌激素治疗后,E2组较模型组的Cyclin D1的IOD/area值显着增加(P<0.01),而给予Wnt通路抑制剂后,E2+DKK1组与模型组相比较,CyclinD1的IOD/area值虽略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E2+DKK1组的IOD/area值较E2组显着降低(P<0.01)。4 Western blot 结果4.1 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海马组织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显着减少(P<0.05),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P<0.01),GSK-3β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P<0.01)。4.2 E2组:与模型组比较,经雌激素干预治疗后,这种趋势得到了明显逆转,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P<0.01),GSK-3β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P<0.01)。4.3 E2+DKK1组:与单独给予雌激素治疗相比,同时给予DKK1,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P<0.01),Cyclin D1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P<0.05),GSK-3β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结论:雌激素治疗可减轻VD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给予Wnt通路抑制剂DKK1,使得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表明雌激素可能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其作用。第五部分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手术绝经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探究雌激素替代治疗对手术绝经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妇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2例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及双侧卵巢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未绝经),年龄48~54岁,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自愿接受雌激素治疗的患者22例,给予戊酸雌二醇片口服6个月;对照组20例,不接受激素治疗。比较用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结论: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改善手术绝经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王晨怡[6](2021)在《外源性左甲状腺素补充或抑制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既往关于左甲状腺素(L-T4)抑制治疗对骨代谢影响的结果尚不一致。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L-T4补充或抑制治疗对甲状腺疾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潜在影响及时间-效应关系,进而探讨不同浓度L-T4和促甲状腺素(TSH)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1)临床观察:依据纳排标准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分化型甲状腺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各40例,详细获取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分别测定FT3、FT4、TSH、BALP、Ca、P、PTH、25-OHVD、BGP、PINP等实验室指标的水平。留取晨尿检测尿Ca、Cr,计算尿Ca/Cr值。应用Lunar i D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正位腰椎(L1~4)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给予个体化生理剂量左甲状腺素(12.5~50μg/天)替代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给予超生理剂量左甲状腺素(100~300μg/天)和小剂量左甲状腺素(25~100μg/天)抑制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后3、6、9月复查上述血清学指标和骨密度。(2)实验部分:取新生(<24h)SD大鼠10只,削取颅盖骨进行细胞培养,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L-T4(0,10,50,100,1000μg/m L),TSH(0,0.1,0.4,4.0,10,100ng/ml),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水平的L-T4和TSH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矿化结节染色及硝基苯磷酸盐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患者L-T4治疗后TSH水平在第6个月降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但整体上对L1~L4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均无显着影响(p>0.05)。(2)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经大剂量甲状腺素治疗,FT3和FT4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治疗前差异显着(p<0.05);9个月时TSH水平抑制在0.13±0.05u IU/m L,与治疗前比较p<0.05;成骨标志物如BALP、BGP、PINP持续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相反,PTH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走向(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该组患者的腰椎和全髋骨密度从治疗6个月开始都有所降低,9个月时下降明显(p<0.05),其中髋部的骨密度下降较腰椎更显着(0.074 vs 0.134)。(3)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TSH在第9个月时被成功抑制在正常范围内的较低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BGP也在正常范围内逐步缓慢升高,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同样地,PINP水平也明显上升,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外源性L-T4治疗过程中对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4)L-T4干预组,成骨细胞增殖促进率和分化促进率随着L-T4浓度增加逐渐增高,100μg/m L组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率和分化促进率最高,此后随着浓度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5)TSH干预组,成骨细胞增殖促进率和分化促进率也呈现剂量依赖式的增加,当TSH浓度为4ng/m L时达最高点,此后尽管TSH浓度增加,成骨细胞增殖促进率和分化促进率无明显增加。结论(1)临床观察揭示生理剂量L-T4可安全用于甲状腺结节及亚临床甲减的患者而对骨密度无明显作用。分化型甲状腺癌TSH抑制治疗,超生理剂量L-T4会加快骨转换速率,使骨密度降低。提示疾病随访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骨密度的变化,及时干预以预防骨质疏松乃至骨折的发生。(2)实验显示外源性L-T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00μg/m L)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呈现正相关,L-T4>100μg/m L时对成骨细胞的作用降低。TSH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4 ng/m L)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呈现正相关,TSH>4ng/m L时显示会降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L-T4和TSH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骨代谢的变化。

盖卓[7](2021)在《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及OPG/RANKL/RANK系统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和日常活动减少导致骨合成代谢减弱,进而引发骨量减少。研究证实,运动训练产生的应力负荷可以通过不依赖雌激素的方式提高骨强度,而某些中药活性成分能发挥类似雌激素的功效,故未来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策略倾向于体育运动配合中药活性成分。本研究选择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干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探究相比于有氧运动或黄精多糖两个单一因素,联合因素干预对骨质疏松是否具有加性作用,以及对骨代谢调节轴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进而尝试了解联合因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细胞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40只6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Sham组切除卵巢旁等体积脂肪。造模成功后再将实验组随机分为去卵巢组(OVX组)、运动组(E组)、黄精多糖组(PP组)和运动联合黄精多糖组(EPP组)。E组和EPP组大鼠进行坡度0°,15m/min,1h/d,每周6d的跑台训练。PP组和EPP组大鼠按每天400mg/kg黄精多糖灌胃,6d/w。OVX组、E组、Sham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6d/w。连续干预8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和股骨。使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学结构,双能X射线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E2、BGP、B-ALP、TRAP以及β-CTX水平,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种大鼠股骨组织OPG、RANKL、RANK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研究结果:1、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学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可见骨髓腔明显扩大,较多骨小梁减少,局部排列明显稀疏。与OVX组相比,E组、PP组和EPP组的骨髓腔扩大程度减轻,骨小梁数量相对增多、间距减小,排列疏松程度有改善。EPP组较E组和PP组改善效果更明显。2、大鼠股骨密度测定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密度显着降低(P<0.01)。与OVX组相比,E组(P<0.01)、PP组(P<0.05)和EPP组(P<0.01)骨密度有显着提高。E组与PP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与E组和PP组相比,EPP组大鼠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3、大鼠血清检测指标结果:跑台运动显着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E2水平(P<0.01),降低BGP、TRAP水平(P<0.05)和β-CTX(P<0.01)水平。黄精多糖明显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E2和B-ALP水平(P<0.01),明显降低BGP、TRAP水平(P<0.01)和β-CTX水平(P<0.05)。相比于E组,PP组对BGP和TRA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对E2和B-ALP含量更显着升高(P<0.01)。二者联合干预极显着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E2、B-ALP水平(P<0.01),降低BGP、TRAP和β-CTX水平(P<0.01)。联合干预对每项血清指标的作用都要优于单独运动(P<0.01),对TRAP(P<0.05)和β-CTX水平(P<0.01)的影响优于单独黄精多糖。4、大鼠股骨OPG、RANKL和RANK表达结果:跑台运动促进去卵巢大鼠股骨OPG mRNA含量(P<0.05),显着抑制RANKL和RANK的表达(P<0.01)。黄精多糖明显促进去卵巢大鼠股骨OPG的表达(P<0.05),并对RANKL和RANK的表达明显抑制(P<0.01)。联合干预极显着促进去卵巢大鼠OPG的表达(P<0.01),抑制RANKL和RANK的表达(P<0.01)。二者联合作用对OPG和RANK的表达、对RANKL mRNA水平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运动(P<0.01),对OPG和RANKL表达(P<0.01)、RANK蛋白含量(P<0.05)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独黄精多糖。研究结论:1、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能显着改善骨小梁数量和疏松程度,提高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指标,提高OPG/RANKL比例,并且联合干预的效果均优于单一干预。2、联合干预效果更显着是通过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叠加调控效应实现的。

张念军[8](2020)在《骨宝丸靶向调节BMP-2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的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证明骨宝丸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骨宝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疗效;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骨宝丸通过调控BMP通路促进骨生成作用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明确其抗骨质疏松机制;明确BMP通路在成骨细胞分化与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并寻找其可能的作用鞭点,为骨宝丸BMP通路促进骨生成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80人,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阿仑膦酸钠)和治疗组(骨宝丸联合阿仑膦酸钠)各40例,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骨密度检测、血清ALP及骨钙素,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实验二:选SPF级Balb/c种小鼠,共24只,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造模),正常对照组、观察组(维甲酸造模),观察两组一般情况观察、胸腺指数、检测骨密度,确立建立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的方法。实验三:采用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模型组和骨宝丸各剂量组小鼠灌服维甲酸(100 mg/kg)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同时骨宝丸各剂量组小鼠灌服药物溶液进行防治,连续30天。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股骨,称取质量、测量股骨直径和股骨长度;利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股骨组织变化;利用Micro-CT检测骨密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OC、BALP分泌水平。实验四:将选取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骨宝丸对MC3T3-E1细胞活性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骨宝丸对MC3T3-E1细胞ALP活性的影响;WB法检测骨宝丸对MC3T3-E1细胞ALP、BMP-2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骨宝丸促进成骨的作用机制。结果:实验一:6月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ALP及骨钙素持续降低,治疗组更加明显(P<0.05)。实验二:1.环磷酰胺造模的模型组小鼠活动度及进食量显着下降,毛发失去光泽,实验结束后体重显着低于正常组(P<0.5)。维甲酸造模的模型组小鼠与正常组比较在实验期间多数情况下活动度及进食量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束前一周有所减少(无显着差异)。此外,实验结束后模型组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图1B)。2.与造模前相比较,环磷酰胺造模小鼠胸腺指数显着降低(P<0.01);维甲酸造模小鼠胸腺指数无明显差异。3.与正常组比较,环磷酰胺造模的模型组小鼠骨密度有减少趋势,但是并无统计学意义;维甲酸造模的模型组小鼠骨密度较正常组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1.骨宝丸对维甲酸导致的小鼠股骨的质量、直径、骨密度和骨髓组织减少有防治作用;2.骨宝丸对维甲酸诱导小鼠血清促进OC和P1NP分泌增加。实验四:1.骨宝丸对MC3T3-E1细胞几乎无毒副作用,且在剂量1-8 mg/ml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2.骨宝丸对MC3T3-E1的ALP活性有显着增强的作用(P<0.05或P<0.01),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3.骨宝丸显着提高了MC3T3-E1细胞ALP蛋白和BM-2蛋白生成水平,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1.骨宝丸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效果明显,短期内能够提高骨密度和骨转换率。2.维甲酸诱导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可靠性高,本课题后续研究将采用维甲酸造模。3.骨宝丸可防治维甲酸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BMP-2分泌进而促进骨形成有关。4.骨宝丸可促进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BMP-2分泌进而促进骨形成有关。

王颖超[9](2020)在《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特立帕肽(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与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03例,其中53例接受特立帕肽(20μg/天皮下注射)治疗,50例患者接受唑来膦酸(5mg/年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补充足量钙剂及阿法骨化醇。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前,用药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腰椎1-4(L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BMD)、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一般生化指标(血钙、血磷)、骨代谢调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3)、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特立帕肽组和唑来膦酸组所有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各部位骨密度(BMD)、骨转换标志物、一般生化指标(血钙、血磷)、骨代谢调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密度变化:治疗3个月后特立帕肽组和唑来膦酸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及全髋BMD与基线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患者腰椎1-4、股骨颈、全髋BMD较基线水平分别提高9.9%、4.9%、2.9%和15.9%、7.0%、6.6%(P均<0.05),唑来膦酸组分别提高5.1%、3.8%、3.5%和7.7%、6.5%、5.4%(P均<0.05)。其中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患者腰椎1-4BMD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唑来膦酸组(P<0.05),其余时期两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骨转换标志物变化:治疗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PINP、β-CTX水平较基线均升高(P<0.05),唑来膦酸组PINP、β-CTX水平较基线均降低,(P<0.05),特立帕肽组PINP、β-CTX水平较唑来膦酸组升高明显(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特立帕肽组ALP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唑来膦酸组较基线水平降低(P<0.05),两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4)一般生化指标变化:治疗后各时期两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较基线未见明显变化(P>0.05),同时期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骨代谢调控激素变化: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基线升高(P<0.05),其余时期未见明显差异(P>0.05),同时期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VAS评分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VAS评分较基线水平均降低(P<0.05),特立帕肽组VAS评分均低于唑来膦酸组(P<0.05);(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较好。结论:特立帕肽和唑来膦酸均可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减轻疼痛,降低骨折发生率,且安全性好。但在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降低VAS评分方面,特立帕肽治疗效果优于唑来膦酸。

陈辉阳[10](2020)在《骨坚方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雌激素、平衡能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骨坚方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雌激素、平衡能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并与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骨坚方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骨一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采用单盲的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采用骨坚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金天格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激素、平衡能力及腰椎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在试验前后对肝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期间无脱落病例。2.符合本研究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BMI、病程、骨密度)经统计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3.雌二醇方面,试验组可以显着提升雌二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雌二醇无明显作用(P>0.05)。4.治疗3个月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平衡能力,其中试验组对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试验前JOA腰椎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后两组的JOA腰椎功能评分均较前好转,且试验组JOA腰椎功能评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且组内、组间均无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骨坚方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提高雌二醇水平、改善平衡能力及JOA腰椎功能评分,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二、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绝经后女性桥本甲状腺炎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实验数据的采集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桥本甲状腺炎组与非桥本甲状腺炎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的比较
    2. 桥本甲状腺炎组与非桥本甲状腺炎组间各部位骨密度、腰椎总T值、股骨总T值比较
    3. 桥本甲状腺炎组中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的比较
    4. 桥本甲状腺炎组患者骨密度与代谢生化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5. 桥本甲状腺炎组中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疾病与骨质疏松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PMOP概述
    1.2 中医对PMOP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
    1.3 PMOP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2 药物治疗
    1.4 GH/IGF-1轴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第二章 针刺治疗PMOP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1.2 检索策略
        2.1.3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2.1.4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文献检索结果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2.4 Meta分析结果
    2.3 讨论
        2.3.1 临床疗效
        2.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2.3.3 展望
    2.4 结论
第三章 回顾性分析影响绝经后女性骨量的相关因素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1.3 研究方法
        3.1.4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3.2.2 三组患者合并疾病比较
        3.2.3 三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3.2.4 三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
        3.2.5 三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3.2.6 三组患者GH、IGF-1比较
        3.2.7 三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3.2.8 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分析
        3.2.9 绝经后女性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3 讨论
        3.3.1 年龄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2 BMI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3 血清ALP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4 血清P(磷)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5 血清E2、FSH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6 血清PINP、β-CTX、OC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3.7 血清GH、IGF-1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3.4 结论
第四章 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随机对照研究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4.1.3 研究方法
        4.1.4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纳入病例数
        4.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4.2.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4.2.4 两组患者血清GH、IGF-1比较
        4.2.5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
        4.2.6 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4.2.7 两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4.2.8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比较
        4.2.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4.2.10 不良事件
    4.3 讨论
        4.3.1 针法选择依据
        4.3.2 针刺处方的确立依据
        4.3.3 药物选择依据
        4.3.4 疗效分析
    4.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来源及选择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2.2 骨密度检测
        2.3 中医辨证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各阶段一般资料
        1.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1.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1.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一般资料
        2 骨密度比较
        2.1 各阶段骨密度比较
        2.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2.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2.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骨密度比较
        3 主要症状比较
        3.1 各阶段主要症状比较
        3.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3.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3.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主要症状比较
        4 虚证比较
        4.1 各阶段虚证比较
        4.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4.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4.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虚证比较
        5 肾虚兼证比较
        5.1 各阶段肾虚兼证比较
        5.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5.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5.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肾虚兼证比较
        6 常见证型比较
        6.1 各阶段常见证型比较
        6.2 低骨量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6.3 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6.4 严重骨质疏松阶段各年龄段常见证型比较
    讨论
        1 一般资料的特征分析
        2 骨密度的特征分析
        3 病证结合模式下,骨量丢失阶段中医证候的特征分析
        4 创新与不足
        4.1 创新
        4.2 不足
        5 小结
第二部分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 的关联性分析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与耗材
        1.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1.3 主要仪器
        2 研究对象的筛选和资料收集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分组依据及说明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
        3.2 骨密度检测
        3.3 血样采集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3.5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样本量估算
        6 质量控制
        7 伦理审查
    结果
        1 CLCF1与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性分析
        1.1 基本情况
        1.2 骨密度比较
        1.3 CLCF1表达水平与证型的关联性分析
        2 CLCF1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性分析
        2.1 基本情况
        2.2 CLCF1与骨量丢失的关联性分析
        2.3 CLCF1与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3 CLCF1与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4 CLCF1与生活习惯、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PMOP肾阴虚证与CLCF1的关联性分析
        2 CLCF1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3 创新与不足
        3.1 创新
        3.2 不足
        4 小结
第三部分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1 细胞系来源
        2 主要试剂与材料
        2.1 主要试剂与耗材
        2.2 实验相关溶液配制
        2.3 主要仪器
        3 方法
        3.1 细胞培养和细胞传代
        3.2 CLCF1基因的敲除
        3.3 sgRNA活性检测
        3.4 CLCF1基因的过表达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3.6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3.7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3.8 细胞增殖实验
        3.9 细胞侵袭实验
        3.10 细胞迁移实验
        3.11 细胞凋亡实验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CLCF1的过表达、敲除结果
        1.1 过表达慢病毒转染效率的检测
        1.2 CAS9 sgRNA活性检测结果
        1.3 CLCF1调控后的mRNA表达变化
        1.4 CLCF1调控后蛋白表达变化
        1.5 CLCF1调控后蛋白含量变化
        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的影响
        2.1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mRNA表达的影响
        2.2 CLCF1对OPG、RANKL及干扰素 α、干扰素 γ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CLCF1对OPG、RANKL蛋白含量的影响
        3 CLCF1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1 CLCF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CLCF1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3.3 CLCF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
        1 CLCF1对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
        2 CLCF1对IFNα、IFNγ的影响
        3 慢病毒载体、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及THP-1 细胞系的选择
        4 CLCF1对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
        5 创新与不足
        5.1 创新
        5.2 不足
        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观察组中不同绝经时间妇女的激素水平比较
    2.2 患者在药物治疗前后的骨代谢的相关指标及BMC比较
    2.3 两组绝经妇女患者治疗前后相关部位骨密度数值比较
3 讨论

(5)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凋亡自噬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去卵巢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雌激素对去卵巢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手术绝经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雌激素对女性认知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外源性左甲状腺素补充或抑制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一、前言
    二、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临床资料采集
        2.2.2 血清学数据采集
        2.2.3 骨密度测定
        2.2.4 治疗方案
        2.3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治疗前后甲功、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3.2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甲功、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3.3 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治疗前后甲功、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四、讨论
    五、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原代成骨细胞培养鉴定及处理
        2.2.1 原代成骨细胞培养
        2.2.2 茜素红染色法
        2.2.3 碱性磷酸酶染色法
        2.3 MTT法分析细胞增殖
        2.4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2.5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成骨细胞形态观察
        3.2 碱性磷酸酶染色
        3.3 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
        3.4 不同浓度L-T4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3.5 不同浓度TSH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四、讨论
    五、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素对骨代谢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及OPG/RANKL/RANK系统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前言
    1.1 选题目的
    1.2 选题意义
    1.3 学术价值
    1.4 应用前景
2.文献综述
    2.1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2.1.1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念
        2.1.2 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机理
    2.2 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
        2.2.1 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干预机制
        2.2.2 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干预手段
    2.3 中药活性成分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2.3.1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
        2.3.2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效果
    2.4 OPG/RANKL/RANK系统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2.4.1 RANKL
        2.4.2 RANK
        2.4.3 OPG
        2.4.4 OPG/RANKL/RANK系统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
3.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实验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动物实验方法
        3.2.3 实验指标检测方法
        3.2.4 技术路线
    3.3 数理统计法
4.实验结果
    4.1 各组大鼠股骨HE染色结果
    4.2 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测定结果
    4.3 各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4.3.1 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
        4.3.2 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
    4.4 各组大鼠股骨OPG、RANKL和 RANK的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
        4.4.1 大鼠股骨中OPG表达情况
        4.4.2 大鼠股骨中RANKL表达情况
        4.4.3 大鼠股骨中RANK表达情况
5.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干预方案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5.2 不同干预方案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
    5.3 不同干预方案对去卵巢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4 不同干预方案对去卵巢大鼠股骨OPG/RANKL/RANK轴的影响
    5.5 不足与展望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骨宝丸靶向调节BMP-2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一、骨质疏松症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机制研究进展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一、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
    第三节 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本原则
        二、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
        三、中药复方治疗骨质疏松症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一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分组方法
        三、观察指标
        四、统计学分析
        五、结果与分析
        六、讨论
    第二节 实验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第三节 实验三骨宝丸对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小鼠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第四节 实验四 骨宝口服液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五、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分组及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骨密度
        1.3.2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
        1.3.3 一般生化指标
        1.3.4 骨代谢调控激素
        1.3.5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
        1.3.6 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2.2 骨密度变化
    2.3 骨转换标志物变化
    2.4 一般生化指标变化
    2.5 骨代谢调控激素变化
    2.6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变化
    2.7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10)骨坚方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雌激素、平衡能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脱落处理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检测方法
        3.5 JOA腰椎功能评分疗效评价
    4 伦理学要求
    5 统计方法
    6 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观察指标分析
        2.1 两组患者雌二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JOA腰椎功能评分的比较
    3 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的比较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病因病机
        1.2 中医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和治则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发病机制
        2.2 现代医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观察指标的关系
        3.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雌二醇的关系
        3.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平衡能力的关系
        3.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功能的关系
    4 立题思路
    5 骨坚方组方和配伍分析
        5.1 骨坚方组方和方解
        5.2 单味药功效和药理分析
    6 课题结果讨论
        6.1 基线结果比较
        6.2 观察指标分析
        6.3 安全性分析
    7 两组疗效差异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绝经后女性桥本甲状腺炎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 宋慧芳. 青岛大学, 2021(02)
  •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陈艳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阶段证候分析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关联基因CLCF1的机制研究[D]. 李健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 方芬芬,章利亚,张琴丽.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0)
  • [5]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凋亡自噬相关蛋白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D]. 杨艳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外源性左甲状腺素补充或抑制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 王晨怡. 兰州大学, 2021(12)
  • [7]有氧运动联合黄精多糖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及OPG/RANKL/RANK系统影响的研究[D]. 盖卓.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8)
  • [8]骨宝丸靶向调节BMP-2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的机制探讨[D]. 张念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5)
  • [9]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研究[D]. 王颖超. 青岛大学, 2020(01)
  • [10]骨坚方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雌激素、平衡能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观察[D]. 陈辉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