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桃仁保健酒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何爱民,吉洋洋,李娜,高山,牟德华[1](2021)在《核桃分心木食药价值及其在养生酒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将核桃分心木与枸杞、红枣、酸枣仁等食药两用原料进行配伍,研制一款核桃分心木保健酒。通过试验分析了核桃分心木与基酒的比例、浸泡时间、基酒酒精度等因素对浸泡酒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同时通过对浸泡酒调配,优化口感,确定核桃养生酒最佳配比,为进一步实现核桃分心木养生酒类开发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浸泡酒最佳配比为:核桃分心木添加量1.2%,红枣添加量2.0%,枸杞添加量1.2%,酸枣添加量0.6%;最佳工艺参数为:分心木复合基料占比10%,基酒酒精度50%vol,浸泡温度15℃,浸泡时间7 d。
黄周群[2](2021)在《含共轭脂肪酸的发酵核桃乳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和食品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饮食消费喜好逐渐趋向绿色健康、保健营养的功能性食品,富含功能性共轭脂肪酸的发酵核桃乳正好符合人们的需求。目前核桃乳饮料的研究仅限于改良产品配方和优化加工工艺,其对生物活性的探究及具体营养功能的开发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出核桃的资源优势和营养保健功效。而且发酵核桃乳的风味、稳定性和营养功能的问题,也给产品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研究旨在研发一款富含共轭脂肪酸的稳定性及风味良好的功能性发酵核桃乳。(1)首先研究不同菌株在不同料水比的核桃乳中的生长特性,将七株在MRS上具有较高共轭脂肪酸转换能力的益生菌分别接种到不同料水比的核桃乳中,根据p H值以及活菌数,初步筛选出植物乳杆菌ZS2058、干酪乳杆菌FZSSZ3-L1、鼠李糖乳杆菌JSWX-3L-2和短双歧杆菌CCFM683这四株菌进行核桃乳的发酵,并确定料水比为1:5。通过研究不同的酶解条件、发酵时间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对发酵核桃乳中共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发现只有短双歧杆菌CCFM683发酵的核桃乳中产生了共轭脂肪酸,且当脂肪酶添加量为60 U/m L,37℃水解3 h,巴氏杀菌后接种CCFM683,发酵20 h左右,此时共轭脂肪酸含量最高达到2.30 mg/m L,其中CLA约1.29 mg/m L,而CLNA约1.01 mg/m L。(2)以乳化稳定系数和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由单因素实验得到果胶、结冷胶和CMC对核桃乳体系有一定的稳定作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在CMC添加量0.6%,果胶添加量0.04%,结冷胶添加量0.02%的优化条件下,乳化稳定系数和离心沉淀率分别是以前的1.13倍和0.91倍,发酵核桃乳的稳定性较好。(3)通过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分析添加不同的质量分数和不同种类抗氧化剂发酵核桃乳在贮藏过程中的风味品质变化。添加0.016%的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能够抑制油酸的氧化,而且亚油酸、亚麻酸氧化产生的挥发性凤风味物质的含量,相对于其他抗氧化剂,也明显降低,发酵核桃乳饮料的脂肪氧化问题有所改善。(4)结合表观喜好度、气味喜好度、滋味喜好度和质地喜好度这4个感官属性进行感官评价,添加0.075%的核桃香精和10%白砂糖的发酵核桃乳的总体喜好度最高,达到5.8分,此时的产品呈灰白色,质地均匀,酸甜可口,兼具核桃香味和发酵风味。(5)通过加速实验,测定发酵核桃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感官、粘度、粒径和离心沉淀率,离心沉淀率与感官评分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从而建立离心沉淀率为指标的发酵核桃乳货架期预测模型,推算出本成品在常温贮藏下的货架期为186 d。
刘栎洋[3](2020)在《高含量红参Rg3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在保健酒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富含多种功能成分。人参皂苷为其最特殊、最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抗疲劳、抗癌等作用,其中,稀有皂苷效果往往更佳。例如稀有人参皂苷Rg3,其抗癌活性很高,但在传统方法加工的红参中含量很低。高温炮制可以使部分皂苷转化为稀有皂苷,大大增加稀有皂苷含量,也可提高人参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采用反应釜高温水热法制备红参,人参皂苷的提取通过超声波辅助法,稀有人参皂苷Rg3的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确定最佳炮制条件和最佳提取条件。在最佳炮制条件和提取条件下,进行红参保健酒制备配方优化。试验结果如下:传统蒸制法在最佳条件(蒸制温度为125°C,蒸制时间为3 h,烘干温度为65°C)下,Rg3皂苷含量为533.08±0.16μg/m L。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响应面优化试验所得反应釜高温水热法在最佳炮制条件(蒸制温度为150°C,蒸制时间为1 h,烘干温度为65°C)下,Rg3皂苷含量显着升高,达到643.03±0.31μg/m L,是传统蒸制法Rg3皂苷含量的1.21倍,但时间是传统方法的1/3。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红参中Rg3皂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34(g/m L),超声时间为35.5 min,超声功率为330 W,此参数下红参中Rg3皂苷的得率最大为4.80%。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红参酒制备工艺参数为:酒精度数为46%vol,红参提取物添加量为200 mg,超声时间30 min,所制得的红参酒色泽金黄,清澈透明,酒体醇和柔润,香味协调,自然舒适,此时总糖含量为2.3 g/100m L,总酸含量为5.3g/100m 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 g/100 m L。综上所述,反应釜高温炮制法易于实现人参皂苷向稀有皂苷Rg3的转化,并且其蒸制时间明显少于传统蒸制法,炮制效率高,便于工业生产。炮制的红参经乙醇提取与白酒勾兑后,制得红参保健酒,色泽呈金黄色,清澈透明,酒体醇和柔润,香味协调,自然舒适。
何嘉敏,于新,刘学云,王仲芬,唐树森[4](2020)在《10种降血压药食同源原料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指出依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同源物品名录,从膳食疗法的角度阐述了莱菔子、山楂、菊花、葛根、决明子、牡蛎、木瓜、佛手、核桃仁和昆布10种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药食同源原料中功能性成分及其降血压机制;概述了降血压食品的发展现状,并指出药食同源降血压食品开发前景和方向.
刘思遥[5](2019)在《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研制》文中指出[目的]本试验以红枣、核桃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研制红枣核桃发酵饮料。[方法](1)以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为单因素,红枣浸提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浸提工艺条件,然后进行红枣酶解,以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为单因素,红枣浸提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酶解工艺条件。通过感官评定确定核桃脱皮最佳条件,以蛋白质溶出率为指标确定核桃打浆条件。最后通过感官评价和蛋白质含量确定红枣汁核桃汁复配比例(2)通过对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单一菌种进行驯化,使得三个菌种都适应了红枣核桃复合汁。通过对比其pH、酸度、乳酸菌数和感官评定,选择出最佳的发酵菌种进行饮料研制。(3)以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和葡萄糖添加量为单因素,确定基础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对红枣核桃发酵饮料基础配方进行了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比较黄原胶、CMC、海藻酸钠、蔗糖酯、单甘酯对红枣核桃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选出合适的稳定剂进行复配得到最佳稳定剂配方。通过添加辅料来改善饮料的口感,以白砂糖、柠檬酸、蜂蜜作为辅料,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辅料最佳配方。[结果](1)最佳浸提条件是:料液比1:6,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110min;酶添加量0.2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5h;选择4g/L的Na2CO3和10g/L的Ca(OH)2混合溶液预煮3min,自来水冲洗去皮效果最好;在80℃、料液比1:10时蛋白质溶出率达到最高,颜色、风味、口感合适;红枣汁核桃汁1:1时,此时红枣核桃复合汁得分最高,并且蛋白质含量比较适宜。(2)通过对比pH、酸度、菌落总数和感官选择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3)根据响应面优化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16h,葡萄糖添加量为3.5%为最佳工艺条件,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后,产品感官评分可达89.23分。黄原胶、CMC、蔗糖酯可以有效的降低离心沉淀率,并且饮料的感官品质较好。三种稳定剂复配后,选择黄原胶0.08%、CMC0.04%和蔗糖酯0.06%,离心沉淀率可以降低到3.16%。辅料配方为白砂糖添加量为6%,柠檬酸添加量为0.06%,蜂蜜添加量为1.5%可以较好的改善饮料的口感。[结论]应用上述工艺及配方获得的红枣核桃发酵饮料酸甜适中,口感良好,具有清淡的红枣核桃香味,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付露莹[6](2019)在《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研制及品质分析》文中认为核桃粕是核桃仁冷榨取油后剩余的副产物,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良好的食品原材料。用冷榨法得到的核桃粕可以保持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品质。红枣中还原糖、维生素C、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丰富。本文以冷榨核桃粕、红枣为主要原料,生产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并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加工工艺、产品配方、保质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对真空冷冻干燥与喷雾干燥二种加工方式进行探究和品质比较,喷雾干燥在耗时、水分含量、堆积密度、色差、溶解性、微观结构、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氨基酸含量、挥发性物质等方面均优于真空冷冻干燥,确定最佳干燥方式为喷雾干燥。2、对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选择进风温度、进料流量、进风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进行分析,得到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喷雾干燥最优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83℃、进料流量0.3 L/h、进风量50m3/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 Brix。在该条件下生产的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的集粉率59.50%、休止角40°、堆积密度0.23 g/mL,水分含量1.5%。3、为提高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的溶解性、减轻喷雾干燥过程中的粘壁现象,在加工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选择及用量确定,以及流变性能、微观结构的分析,最终确定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β-环糊精为稳定剂,麦芽糊精为助干剂,其添加量分别为核桃粕质量的3.5%,1.4%和5%。经过验证实验,添加食品添加剂后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稳定性最好,喷雾干燥效果好,粘壁现象较轻,且冲调溶液由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黏度轻微增加,产品稳定性显着提高。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感官进行优化实验,得到最佳配方为:核桃粕红枣复合粉45 g、植脂末55 g、白砂糖31 g、焦糖色素3 g。按照该配方制得的固体饮料,综合感官评分为88.32。4、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在贮藏过程中,受贮藏时间、贮藏温度等因素影响。低温条件有助于产品贮藏,对产品水分含量、过氧化值、稳定系数都有一定的控制,可以保持良好的色泽、风味、组织形态。室温(25℃)下贮藏,对产品的品质没有较大影响。贮藏温度保持在25℃以下,贮藏期可达70 d。
彭臻玉,陈坤,刘惠[7](2018)在《东方秘密:中国人的药酒迷思》文中研究表明喧嚣数月的鸿茅药酒风波,最终在5月17日经由广东医生谭秦东和鸿茅药酒公司各自发布的声明,达成了"和解"的表象。无论这是否让人意外,身处旋涡中的鸿茅药酒,加上最近发生在重庆的15人饮用自制药酒中毒5人身亡事件,以及新华社披露被注销的"清宫御酒"仍公然在售等消息,多多少少还是颠覆了很多人对药酒的魔性认知。甭管什么时世,养生从来是中国人不变的话题。在追求祛病保
谭博文[8](2018)在《核桃油提取及蛋白乳饮料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桃属于坚果类果实,含油率高。中国有着丰富的核桃资源。随着优良核桃品种的推广,核桃的产量和品质将得到极大的改善。核桃油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的保健食用油。它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获得优质的核桃油,改良核桃加工工艺,提升核桃仁的附加值,是核桃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当前,机械压榨法是生产核桃油最常见的方法,工艺简单,生产灵活,缺点是出油率低,核桃蛋白变性大,核桃粕残油率高,再利用价值低等缺点。初步探讨了水代法提取核桃油及生产核桃乳的主要工艺流程。对核桃油生产厂家选择最佳工艺路线来控制和提高核桃油的品质,深加工核桃产品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用水代法提取核桃油,简化了生产工艺,投入的设备量少,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核桃油的出油率。本次试验对核桃仁的去皮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水代法制备核桃油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将提油后的核桃浆为原料进行核桃乳的生产,为了保证核桃油有最佳的稳定性,对加入的增稠剂、乳化剂、均质条件和杀菌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最优参数。最后测定核桃乳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核桃去皮的最佳条件为1:1(v/v)的3%Na2CO3和9%Ca(OH)2的混合碱液在45℃下浸泡5min最佳。水代法出油率最高的方案是:料水比1:3,兑水pH值为4.5,振荡温度为50℃,兑浆取油时间150min,出油率可以达到78%以上。调配核桃乳的配方为蔗糖浓度为8%,柠檬酸0.15%,复合香精为0.02%。调配核桃乳最优方案为复合乳化剂为4:6,pH为6.7-7.1,均质温度65℃,复合稳定剂为卡拉胶:PGA:黄原胶=1:1:0.2。核桃乳的均质条件是在温度为65℃,30MPa的压力下,对核桃乳进行二次均质。杀菌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杀菌温度121℃,杀菌时间20min。核桃乳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针对目前市面核桃乳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含量高而出现的各种产品质量问题,通过上述工艺条件,可以制备出蛋白含量高,风味口感好的核桃蛋白乳饮料。本实验工艺路线创新,实用性强,核桃仁利用率高,市场前景好。
史路路[9](2014)在《葛根黄酒发酵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研究了葛根酒的2种酿造方法,从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熟料法酿造葛根酒的生产工艺、生料法酿造葛根酒的工艺、成品酒在贮存期间芳香类化合物的动态变化规律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所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黄酮类物质的稳定条件黄酮类、异黄酮类物质是葛根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葛根起保健作用的重要功能因子。由于其具有生物活性、稳定性差。因此,研究了贮存温度、光照条件、酒液pH值、糖液含量、酒精浓度、Vc含量对葛根黄酮稳定性的影响。得到的结果为:成品酒适宜储存温度为室温条件,应避免阳光直射,酒精度和总糖含量与黄酮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具体的含量应结合酒液的口感来进行调配。酒液呈酸性,最适pH值在4.55.0之间,加入Vc是为了防止黄酮被氧化,其加入的适宜浓度为0.02%。(2)按照传统的酿造方法,将原料糯米蒸熟后,再混合热处理过的葛根粉,进行发酵。其发酵各条件为:料水比1:1.5、葛粉添加量45%、加曲量1%、发酵时间5d、发酵温度30℃、酵母添加量1‰,在该条件下,发酵液酒精度为14.4%vol,黄酮含量为0.254g/L。所得成品酒香味清幽,口感酸甜协调、细腻醇和。(3)生料酿造法酿造葛根保健酒中,加入安琪生料酒曲进行发酵,其发酵各条件为:料水比1:2.5,加曲量0.3%,发酵温度30℃,葛根粉加入量20%,SO2添加量为60mg/L,在该条件下,重复进行多次试验,所得的葛根保健酒酒精度15.6%vol,总酸3.75g/L,黄酮物质含量0.298g/L,成品酒具有葛根清香,柔和爽口。(4)利用GC-MS技术检测了生、熟料两种不同酿造方法得到的酒液在270d贮存期内芳香物质的动态变化。其结果为:生料酿造酒中共检测出主要的芳香物质59种,脂类物质在270d的贮存期间含量明显上升,达到32.7%;醇类物质则呈下降趋势,最后为28.24%,酸类物质变化较平稳,最后值为4.66%,此三类物质构成了生料葛根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其中,脂类物质中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含量最高,赋予了该葛根酒特有的葛根清幽香味。熟料酒中共检测出54种主要芳香物质,与生料法中酯、醇、酸等的变化类似,脂类含量逐渐丰富,达到40.07%,而其中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为主,故成品酒具有醇和浓郁之感,醇类物质下降明显,最后为30.16%,酸类物质上升较快,从初始的2.58%升至(5)9.94%。在270d的贮存期内,酯、醇、酸、醛等物质呈现动态平衡,各物质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葛根酒的复杂香味成分。
牛美兰,邢建华,张强,周继红[10](2012)在《枸杞核桃乳工艺条件与配方》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枸杞核桃乳的最佳工艺条件,参考报道的工艺条件选择枸杞汁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温度组合试验选择最佳的核桃仁去皮条件,采用不同成分乳化稳定剂的稳定性试验选择最佳的乳化稳定剂;为了研究枸杞核桃乳的最佳配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枸杞汁用量、核桃乳用量、pH、白砂糖用量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枸杞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枸杞与水的质量比1∶4,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 h;核桃仁的最佳去皮条件为选用5 g/L NaOH溶液在70~80℃下浸泡,在此条件下只需10~15 min就可达到皮仁的分离,而且仁色白,所加工的核桃乳色泽好;乳化稳定剂成分最佳为单甘酯0.75 g/L,蔗糖酯0.75 g/L,改性大豆磷脂0.25 g/L,三聚甘油酯0.25 g/L,羧甲基纤维素(CMC)0.25g/L,海藻酸钠0.25 g/L,黄原胶0.75 g/L,果胶0.75 g/L。枸杞核桃乳的最佳配方为枸杞汁用量18%,核桃乳用量20%,pH 4.6,白砂糖用量120 g/L。
二、核桃仁保健酒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桃仁保健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核桃分心木食药价值及其在养生酒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验材料 |
1.2 主要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核桃分心木酒制作工艺流程 |
1.3.2 试验步骤 |
1.3.2. 1 核桃分心木预处理 |
1.3.2. 2 原料配比及浸泡工艺优化 |
1.3.3 分心木酒感官评价标准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基料不同用量浸泡后感官评价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表4) |
2.2 不同工艺参数下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2)含共轭脂肪酸的发酵核桃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符号表 |
1 绪论 |
1.1 核桃概述 |
1.1.1 脂类 |
1.1.2 蛋白质 |
1.2 共轭脂肪酸概述 |
1.2.1 共轭脂肪酸的结构及主要的生理功能 |
1.2.2 共轭脂肪酸的来源及合成 |
1.3 发酵核桃乳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
1.4 发酵核桃乳的研究现状 |
1.5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1.5.1 立题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试剂 |
2.1.4 培养基制备 |
2.1.5 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菌株的活化与培养 |
2.2.2 核桃乳的制备 |
2.2.3 发酵核桃乳的制备 |
2.2.4 p H值的测定 |
2.2.5 乳酸菌活菌数的测定 |
2.2.6 脂肪酸分析 |
2.2.7 乳化稳定系数的测定 |
2.2.8 离心沉淀率的测定 |
2.2.9 粘度的测定 |
2.2.10 粒径及粒度分布分析 |
2.2.11 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
2.2.12 喜好度评价 |
2.2.13 贮藏期内产品稳定性的研究 |
2.2.1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菌株在核桃乳中转化共轭脂肪酸的研究 |
3.1.1 料水比对不同菌株在核桃乳中的生长特性的影响 |
3.1.2 核桃乳中亚油酸、亚麻酸的转化情况 |
3.1.3 发酵核桃乳中共轭脂肪酸转化条件的研究 |
3.2 含共轭脂肪酸的发酵核桃乳的稳定性研究 |
3.2.1 抗氧化剂的筛选 |
3.2.2 乳化剂和增稠剂的复配和筛选 |
3.2.3 发酵核桃乳的产品配方及喜好度评价 |
3.2.4 发酵核桃乳的贮藏稳定性 |
3.2.5 发酵核桃乳的货架期预测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高含量红参Rg3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在保健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人参概况 |
1.2 红参生产工艺概述及其生理功能 |
1.3 人参皂苷分类及其功能 |
1.4 保健酒制备工艺技术进展 |
1.5 人参保健酒 |
1.6 研究背景 |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9 研究内容 |
1.10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Rg3皂苷含量增加的红参加工工艺优化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红参稀有皂苷Rg3的提取工艺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红参酒的研制及其品质评估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10种降血压药食同源原料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产生机制 |
2 药食同源降血压原料中功能成分及降血压机理 |
2.1 莱菔子 |
2.2 山楂 |
2.3 菊花 |
2.4 葛根 |
2.5 决明子 |
2.6 牡蛎 |
2.7 木瓜 |
2.8 佛手 |
2.9 核桃仁 |
2.10 昆布 |
3 降血压食品及研究进展 |
3.1 饮料 |
3.1.1 调配型液体饮料 |
3.1.2 茶类液体饮料 |
3.1.3 发酵型饮料 |
3.2 果糕 |
4 展望 |
4.1 深入对药食同源食物作用机制研究 |
4.2 开发现代化降血压中药 |
4.3 开发预防高血压的休闲食品及保健品 |
4.4 行业监管更加规范化 |
4.5 产品规范化 |
4.6 加大对药食同源食品品种开发 |
4.7 加强高新技术在降血压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
(5)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红枣 |
1.1.1 红枣的概述 |
1.1.2 红枣的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 |
1.1.3 红枣的开发现状 |
1.2 核桃 |
1.2.1 核桃的概述 |
1.2.2 核桃的营养成分及保健作用 |
1.2.3 核桃的开发现状 |
1.3 软饮料 |
1.3.1 软饮料的概述 |
1.3.2 软饮料的分类 |
1.4 植物蛋白饮料 |
1.4.1 植物蛋白饮料概念 |
1.4.2 植物蛋白饮料分类 |
1.4.3 植物蛋白饮料营养价值 |
1.4.4 植物蛋白饮料发展展望 |
1.5 乳酸菌 |
1.5.1 乳酸菌概述 |
1.5.2 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 试验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红枣汁及核桃汁的制备 |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2.1.1 材料 |
2.1.2 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红枣浸提工艺 |
2.2.2 核桃仁去皮工艺 |
2.2.3 核桃打浆工艺 |
2.2.5 红枣核桃比例的调配 |
2.3 测定方法 |
2.3.1 可溶性固形物测定方法 |
2.3.2 红枣浸提率测定方法 |
2.3.3 核桃去皮感官评价 |
2.3.4 核桃蛋白质溶出率测定 |
2.3.5 红枣核桃复合汁感官评定 |
2.4 结果分析 |
2.4.1 红枣浸提工艺参数 |
2.4.2 核桃脱皮条件的选择 |
2.4.3 核桃打浆条件的选择 |
2.4.4 红枣核桃比例的选择 |
2.5 小结 |
第三章 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菌种驯化与选择 |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3.1.1 材料 |
3.1.2 菌种 |
3.1.3 仪器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MRS培养基的制备 |
3.2.2 菌种活化 |
3.2.3 菌种驯化 |
3.3 测定方法 |
3.3.1 pH的测定 |
3.3.2 酸度测定 |
3.3.3 乳酸菌数测定 |
3.3.4 感官评定 |
3.4 结果分析 |
3.4.1 驯化对pH的影响 |
3.4.2 驯化对酸度的影响 |
3.4.3 驯化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
3.4.4 菌种的选择 |
3.5 小结 |
第四章 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4.1.1 材料 |
4.1.2 菌种 |
4.1.3 仪器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
4.2.2 影响红枣核桃发酵饮料因素之间的对比 |
4.2.3 响应面优化红枣核桃发酵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
4.2.4 稳定剂的筛选 |
4.2.5 复配稳定剂对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影响 |
4.2.6 饮料口感的调配 |
4.2.7 红枣核桃发酵饮料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
4.3 测定方法 |
4.3.1 酸度测定 |
4.3.2 红枣核桃发酵饮料感官评价 |
4.3.3 离心沉淀率测定 |
4.4 结果分析 |
4.4.1 影响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因素对比 |
4.4.2 红枣核桃发酵饮料加工工艺优化 |
4.4.3 响应面优化结果 |
4.4.4 不同稳定剂对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影响 |
4.4.5 复配稳定剂对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影响 |
4.4.6 辅料对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影响 |
4.4.7 复配辅料对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影响 |
4.4.8 红枣核桃发酵饮料中游离氨基酸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致谢 |
(6)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研制及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核桃资源概述 |
1.2 核桃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 |
1.2.1 核桃主要营养成分 |
1.2.2 核桃主要功能 |
1.3 核桃综合利用现状 |
1.3.1 核桃青皮的利用现状 |
1.3.2 核桃硬壳的利用现状 |
1.3.3 核桃树皮、核桃叶、核桃花的利用现状 |
1.3.4 核桃仁的利用现状 |
1.3.5 核桃粕的利用现状 |
1.4 红枣综合利用现状 |
1.4.1 红枣的概述 |
1.4.2 红枣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
1.4.3 红枣的综合利用现状 |
1.5 固体饮料研究现状 |
1.5.1 固体饮料定义及特点 |
1.5.2 固体饮料的加工方法 |
1.5.3 固体饮料稳定性研究现状 |
1.6 喷雾干燥研究进展 |
1.6.1 喷雾干燥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
1.6.2 喷雾干燥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
1.7 真空冷冻干燥研究进展 |
1.7.1 真空冷冻干燥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
1.7.2 真空冷冻干燥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
1.8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
1.9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干燥方式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2.1 试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工艺流程 |
2.3.2 核桃粕的制备 |
2.3.3 红枣汁的制备 |
2.3.4 核桃粕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
2.3.5 红枣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
2.3.6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的制备 |
2.3.7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物理特性的测定 |
2.3.8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色差值测定 |
2.3.9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微观结构观察 |
2.3.10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测定 |
2.3.11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热稳定性测定 |
2.3.12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氨基酸含量测定 |
2.3.13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挥发性物质测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核桃粕、红枣主要营养成分 |
2.4.2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物理特性的影响 |
2.4.3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色差的影响 |
2.4.4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组织结构的影响 |
2.4.5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热稳定性的影响 |
2.4.6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中蛋白质体外模拟消化的影响 |
2.4.7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4.8 不同干燥方式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3.2.1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工艺流程 |
3.3.2 喷雾干燥工艺单因素试验 |
3.3.3 喷雾干燥工艺响应面试验 |
3.3.4 核桃粕红枣复合粉物理特性的测定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喷雾干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2 喷雾干燥工艺响应面优化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辅料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4.2.1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工艺流程 |
4.3.2 乳化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 |
4.3.3 稳定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 |
4.3.4 助干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 |
4.3.5 乳化剂、稳定剂、助干剂正交试验 |
4.3.6 流变学性质测定 |
4.3.7 微观结构测定 |
4.3.8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初品)与辅料配方单因素试验 |
4.3.9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初品)与辅料配方正交试验 |
4.3.10 感官评定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乳化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结果 |
4.4.2 稳定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结果 |
4.4.3 助干剂种类及添加量筛选结果 |
4.4.4 乳化剂、稳定剂、助干剂正交试验结果 |
4.4.5 蔗糖脂肪酸酯、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4.4.6 蔗糖脂肪酸酯、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对核桃粕红枣复合粉微观结构的影响 |
4.4.7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初品)与辅料配方单因素试验感官评定结果 |
4.4.8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初品)与辅料配方正交试验感官评定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贮藏特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5.2.1 试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含水量、过氧化值、稳定性、色差值、感官性状的研究 |
5.3.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含水量、过氧化值、稳定性、色差值的影响 |
5.4.2 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8)核桃油提取及蛋白乳饮料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核桃的概述 |
1.2.1 核桃的组成 |
1.2.2 核桃仁的基本成分 |
1.2.3 核桃油的基本成分 |
1.3 核桃蛋白的营养特性及保健作用 |
1.3.1 核桃蛋白的组成 |
1.3.2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
1.3.3 核桃仁的保健功能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1 核桃油脂的提取 |
1.4.2 核桃蛋白的提取 |
1.5 核桃的开发利用现状 |
1.5.1 核桃油 |
1.5.2 核桃乳 |
1.5.3 核桃乳蛋白饮料的稳定性 |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1.8 技术路线 |
1.8.1 核桃油的制备技术路线 |
1.8.2 核桃乳的生产工艺路线 |
第二章 核桃仁去皮工艺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2.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核桃仁的脱皮试验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1 核桃仁的脱皮试验方法的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代法提取核桃油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核桃仁基本成分的测定 |
3.3.2 水代法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
3.3.3 水代法取油工艺的确定 |
3.3.4 核桃油的理化指标测定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1 核桃仁基本成分及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3.4.2 水代法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3 核桃仁的理化指标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核桃乳饮料工艺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3 试验方法 |
4.3.1 核桃乳生产工艺流程 |
4.3.2 核桃乳饮料的调配试验 |
4.3.3 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
4.3.4 增稠剂的选择与配比 |
4.3.5 乳化剂的选择与配比 |
4.3.6 核桃乳的均质试验 |
4.3.7 核桃蛋白乳饮料工艺配方优选试验 |
4.3.8 核桃蛋白乳饮料产品各项指标的测定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1 核桃乳饮料调配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2 增稠剂选择与配比的结果 |
4.4.3 乳化剂选择与配比的结果 |
4.4.4 核桃蛋白乳最佳pH值的范围 |
4.4.5 核桃乳均质条件的确定 |
4.4.6 核桃乳蛋白饮料工艺配方的确定 |
4.4.7 杀菌时间对核桃乳稳定性的影晌 |
4.4.8 核桃乳的产品指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葛根黄酒发酵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前言 |
1.1 保健酒概述 |
1.1.1 保健酒的分类 |
1.2 葛根概述 |
1.2.1 抗氧化作用 |
1.2.2 抗癌防癌作用 |
1.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1.2.4 对血糖的影响 |
1.3 生料酿造法 |
1.4 GC-MS 在酒类风味物质鉴定上的应用 |
1.5 葛根的加工利用现状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葛根黄酮抑菌性及稳定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 |
2.2.4 培养基 |
2.3 实验方法 |
2.3.1 黄酮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2 葛根黄酮抑菌性试验 |
2.3.3 葛根黄酮稳定性试验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黄酮标准曲线 |
2.4.2 液体培养条件下葛根加入量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
2.4.3 固体培养条件下葛根粉加入量对酵母生长的影响 |
2.4.4 酒精度对葛根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2.4.5 糖度对葛根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2.4.6 pH 值对葛根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2.4.7 温度对葛根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2.4.8 光照条件对葛根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2.4.9 Vc 浓度对葛根黄酮稳定性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葛根酒传统发酵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原材料 |
3.2.2 主要试剂 |
3.2.3 主要仪器设备 |
3.3 检测方法及感官评定 |
3.3.1 检测方法 |
3.3.2 总糖的测定 |
3.3.3 黄酮含量的测定 |
3.3.4 成品酒感官评定 |
3.4 试验方法 |
3.5 单因素试验设计 |
3.5.1 原料不同前处理对发酵的影响 |
3.5.2 加曲量对发酵的影响 |
3.5.3 葛粉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
3.5.4 料水比对发酵的影响 |
3.5.5 酵母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 |
3.5.6 发酵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
3.5.7 发酵温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
3.5.8 发酵条件正交试验设计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6.1 原料不同前处理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
3.6.2 加曲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
3.6.3 葛粉添加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
3.6.4 料水比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
3.6.5 酵母添加量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
3.6.6 发酵温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
3.6.7 发酵时间对发酵质量的影响 |
3.6.8 葛根黄酒发酵条件优化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3.7 成品酒的澄清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生料法葛根保健酒酿造工艺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主要试剂 |
4.2.3 主要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生产工艺流程 |
4.3.2 操作要点 |
4.3.3 发酵工艺的优化方法 |
4.3.4 指标测定及感官评价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酒曲的选择 |
4.4.2 工艺方案的确定 |
4.4.3 单因素试验 |
4.4.4 正交试验 |
4.5 澄清处理 |
4.6 结果与讨论 |
第5章 葛根酒贮存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仪器和材料 |
5.2.2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熟料法葛根酒图谱 |
5.3.2 生料葛根酒 |
5.3.3 葛根酒贮存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动态变化结果分析 |
5.4 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四、核桃仁保健酒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核桃分心木食药价值及其在养生酒上应用研究[J]. 何爱民,吉洋洋,李娜,高山,牟德华. 食品工程, 2021(02)
- [2]含共轭脂肪酸的发酵核桃乳的研究[D]. 黄周群. 江南大学, 2021(01)
- [3]高含量红参Rg3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在保健酒中的应用[D]. 刘栎洋.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4]10种降血压药食同源原料研究进展及展望[J]. 何嘉敏,于新,刘学云,王仲芬,唐树森.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1)
- [5]红枣核桃发酵饮料的研制[D]. 刘思遥.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6]核桃粕红枣复合固体饮料研制及品质分析[D]. 付露莹.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7]东方秘密:中国人的药酒迷思[J]. 彭臻玉,陈坤,刘惠. 康颐, 2018(06)
- [8]核桃油提取及蛋白乳饮料工艺的研究[D]. 谭博文.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3)
- [9]葛根黄酒发酵工艺研究[D]. 史路路. 湖北工业大学, 2014(09)
- [10]枸杞核桃乳工艺条件与配方[J]. 牛美兰,邢建华,张强,周继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