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鱼病防治法

地方性鱼病防治法

一、鱼病防治土法几则(论文文献综述)

吕庆峰[1](2013)在《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葡萄酒产业从1892年张裕酿酒公司成立到2012年正好120年历史。历经1949年前战乱、1949年后经济困难、十年文革三个时期巨大创伤,新生的中国葡萄酒产业一直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维持生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国民经济迅速起飞,中国葡萄酒产业随之进入迅速发展轨道。历经三十年快速发展,中国葡萄酒产业如今已达到生产量世界第六、消费量世界第五的排名。在当今葡萄酒文化世界里,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声音仍然很微弱,我们虽然已是葡萄酒生产大国,但还不是葡萄酒生产强国。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作为工业是从西方传入,现在的葡萄酒文化主要是指以法国葡萄酒文化为蓝本西方葡萄酒文化,但中国也有很深厚葡萄用于酿酒的历史积淀。在当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由于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导致对“本原性”或“起源性”问题的漠视,“中国”生活形式的内在韵律和自我指向始终没有能够被揭示、发挥、确立出来。从产业化角度系统研究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是重建中国葡萄酒文化自身历史连续性的问题,是重建讨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知识和价值框架的连续性,是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自我审视。重建中国葡萄酒文化历史的连续性,重建讨论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知识和价值框架的连续性,不是为了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是从研究上确立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努力。只有抱着这样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政治眼光,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经验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和创造性价值才有可能被挖掘出来。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系统研究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也为以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葡萄产业化栽培、葡萄酒酿造工艺发展方向、葡萄酒产业集聚化发展问题、葡萄酒产业国际化未来研究打下基础,也有助于以后将中国葡萄酒产业纳入产业经济学、文化学、政策学的体系和框架进行专门研究。本研究以葡萄酒产业链条为横轴,以近现代百余年葡萄酒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历程为纵轴,综合运用历史学、产业经济学、文化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近现代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并展望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前景。本文研究的重点及所得出的结论如下:(1)系统梳理中国葡萄酒产业从诞生到当前的发展历史,采用“横排竖写”的方式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作传。将原料栽培、酿酒和设备、流通和市场到产业化道路的葡萄酒产业问题从产业诞生到21世纪初的历史系统梳理,力求建立起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的完整性。(2)在观照中国葡萄酒产业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并仔细审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后,展望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国际化前景。葡萄酒消费在中国将持续高速增长很长时间、中国葡萄酒文化将会确立、中国葡萄酒产业必将进入主要出口国行列。中国葡萄酒产业必须提高水准、锻炼国际眼光,主动参与行业国际竞争、提升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力并逐步实现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3)伴随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量剧增,吸引大批国内外财富集团投资中国葡萄酒业。大量国外投资和进口酒涌入一方面为中国带来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给国产葡萄酒生产提出挑战。中国葡萄酒产业必须尽快提高产品质量水准和文化水准,提升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4)从文化政治意义来讲,中国葡萄酒文化只有抵抗才有现代性,中西方文化迥异,经济发展模式、土地制度、饮食结构相差甚大,一旦全盘接受西方葡萄酒文化及其发展模式,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就丧失了个性,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就等于放弃对自身普遍性的追求,从而就没有未来的路可走。中国葡萄酒产业通向未来的路,必须要回到自身存在的本原,并具把自身特色都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最终要创造出鲜明的中国葡萄酒文化。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之路必须经由对自身历史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这样才会少走弯路,对外来的现成的葡萄酒文化的单纯模仿不是路。如果我们总是在模仿西方葡萄酒文化,追赶法国葡萄酒产业,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最高只能达到其复制品或者叫赝品的程度,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等同或超越它们的高度。中国葡萄酒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从自身历史找到自觉、自信,从而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陈梁[2](2010)在《电视新闻流变——上海1958-2008》文中提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的电视发展热潮中,新中国电视事业起步并不晚,上海也有幸赶上第一批发展。但在最初的20年间,电视新闻强调政治性和教育性,电视画面追求艺术性,导演、组织、摆拍、造假成风,从业人员在国门紧闭中摸索经验。上海电视新闻以技术人员攻关为前提条件、以电影摄影人员保证图像画面、依靠工农兵来充实队伍。在电视事业起步的前20年里,受制于技术革新的缓慢和国民经济基础的薄弱,电视作为奢侈品并未大面积进入家庭,与报纸、广播相比,影响力较弱。因此,电视从业者一直缺乏正确有力、科学现代的新闻传统,也就不足为怪了。“文革”动乱,稚弱的上海电视新闻队伍受到冲击,转播批斗大会实况成为上海电视的“创举”,对电视新闻“煽动性”的重视,亦自“文革”开始。拨乱反正,上海电视用“真理标准”讲座和话剧《于无声处》的转播赢得肯定;改革开放,上海再以第一条社会新闻、第一条电视广告领先同业;1984年,上海率先建成采编播“一条龙”的新闻中心,带来电视新闻节目增量扩容,时效增强,题材拓宽,报道质量直追报社,突发事件及时反映。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启,电视机成为这30年来,对我国居民生活最具影响力的产品。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中位居首位的媒介,电视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电视威力显现的同时,难掩弊端。小平南巡,东方电视台应运而生,东视新闻在竞争中崛起,推进全方位新闻业务实验,探索电视新闻自身规律,确立电视新闻权威影响,跨区域新闻合作渐成气候。同时,高新科技数字技术、卫星技术给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电视新闻传播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视新闻在突出权威性、主流性、导向性和综合性之外,注重信息的组织和传播,拓展了信息认知的广度和宽度。新世纪商品经济大潮激荡,上海电视稳中求进,民生新闻、娱乐新闻登场亮相。卫星电视进入新闻主战场,东方卫视再推电视新闻变革,倡导新闻立台,实现直播常态,新闻业务改革趋近极限,广电体制改革鏖战犹酣,上海终以集团化优势组建统一的电视新闻中心,利弊尚待检验。本论文首度梳理上海电视新闻发展历程,在明确的思想体系、评价体系下整理史料,力求展现上海电视新闻的流变。

胡勇[3](2005)在《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 ——以和平时期的鼠疫、霍乱和麻风病为例》文中认为疾病史属于国际学术前沿领域。目前,国内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成果集中在几个有限的领域中。近代上海不仅是经济文化中心,令人瞩目,它同样也是各种传染病的汇集地。传染病在上海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各界的反应,是一项学术与现实意义兼备的课题。虽已引起学术界关注,但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表现为没有专着问世,相关论述只是散见于一些社会史论着中,专题论文也较为零星。 本文在占有大量档案、报刊及其他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历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运用中西比较的分析框架、心态史方法并关注国家与社会力量消长态势等理论问题,初步探求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本文考察时段为1910年—1949年,仅选取对社会造成影响较大的三种传染病鼠疫、霍乱、麻风病为例,分三章探讨和平时期传染病对近代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方面的影响。由于三种疾病本身的特性及其对近代上海社会影响方式的不同,论述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对鼠疫而言,着重考察其对上海民众的心理影响;对霍乱而言,着重研究社会各界的应对;对麻风而言,则以上海发起成立的组织中华麻风救济会切入,审视社会各界对麻风问题的态度,进而梳理这一组织成立运作情况以及其所倡导的麻风救济运动的经过。 全文分四章,凡十三万言。 第一章考察鼠疫在近代上海的情况。由于上海缺乏传播媒介鼠蚤,故鼠疫对上海人口未造成较大的政治经济影响。更多的影响是心理上的。在应对鼠疫过程中,上海租界当局挟先进的防疫理念为所欲为,由于华洋在防疫观念上、在对疾病的反应和认知上有差别,导致华人的恐慌及租界当局与华人的对立。随着现代防疫效果的彰显和公共卫生网络的建构,民众迅速转变观念。 第二章论述霍乱在上海的成因、疫情,进而比较中西医在霍乱防治的差异以及民众对此的反应。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大量时疫医院的涌现,在运作方面日渐成熟,体现了近代上海公共领域在构建疾病防护网。直至1920年代,民间力量在应对霍乱侵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官方行动迟缓,1930年代后期,随着市政权力的延伸,覆盖市区的传染病防治网络才逐渐展开。由于两种网络职能不同,成为互为补充的基础。 第三章首先通过审视麻风问题,反应民众对麻风病人恐惧、歧视的态度。政府对麻风救济态度十分消极。救济工作主要由中华麻风救济会领导。由于民间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十分有限,使麻风救济事业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结语部分总结了传染病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一方面,造成劳动力、经济的损失并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促动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在应对频发的瘟疫中并形成城市救难机制的“上海模式”。此外还促进了城区一体化进程和城市环境的转变。

包文虎[4](2000)在《鱼病防治土法几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洗平[5](1997)在《秋季土法防治鱼病》文中提出

二、鱼病防治土法几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鱼病防治土法几则(论文提纲范文)

(1)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
        1.2.2 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1.3 随产业成长而发展的学术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创新点
    1.6 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世界葡萄酒业替进历程与中土葡萄酒历史积淀
    2.1 世界葡萄酒文化中心转移变迁
        2.1.1 猿酒萌芽
        2.1.2 苏美尔时期
        2.1.3 古埃及时代
        2.1.4 古希腊时代
        2.1.5 古罗马时代
        2.1.6 法兰西时代
    2.2 中国本土葡萄酒业历代积淀
        2.2.1 新石器时代葡萄和葡萄酒遗迹
        2.2.2 商周文字记载的葡萄与葡萄酒
        2.2.3 先秦时期欧洲种葡萄传入可能性分析
        2.2.4 汉代葡萄酒业开端
        2.2.5 魏晋南北朝葡萄酒文化兴起
        2.2.6 唐代葡萄酒文化灿烂绽放
        2.2.7 宋代葡萄酒商品化发展
        2.2.8 元代葡萄酒上升为祭祀用酒
        2.2.9 明代葡萄酒业缓慢发展
        2.2.10 清代葡萄酒业重大转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现代百余年中国葡萄种植业蓬勃发展
    3.1 原生葡萄种质资源开发
        3.1.1 本土种质资源调查
        3.1.2 葡萄种质资源保存
        3.1.3 葡萄种质资源鉴评
        3.1.4 原生种质资源利用
        3.1.5 葡萄种质资源创新
        3.1.6 葡萄属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3.2 酿酒葡萄域外品种引入历史
        3.2.1 1949年前引种概况
        3.2.2 50、60年代从苏联和东欧引种
        3.2.3 70年代始向西欧引种
        3.2.4 改革开放后出现引种高潮
        3.2.5 21世纪后引种逐渐科学
    3.3 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选育实践
        3.3.1 区域化选种实践
        3.3.2 区域化育种实践
    3.4 酿酒葡萄栽培技术发展
        3.4.1 苗木繁育技术发展
        3.4.2 栽植技术变迁
        3.4.3 栽培架式趋于规范
        3.4.4 整形修剪技术进步
        3.4.5 树体管理方式进步
        3.4.6 土肥水管理科学化
        3.4.7 化学调控谨慎使用
        3.4.8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得以重视
        3.4.9 特殊栽培的发展
        3.4.10 病虫害防治安全化
        3.4.11 生物动力和有机栽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葡萄酒酿造工艺现代化改新历程
    4.1 葡萄酒现代工艺革新
        4.1.1 葡萄酒典型性认识过程
        4.1.2 发酵工艺日趋科学
    4.2 酿酒人才队伍演变
    4.3 酿造设备逐渐现代化
        4.3.1 压榨设备的更新换代
        4.3.2 发酵设备的更新换代
        4.3.3 过滤设备的更新换代
        4.3.4 灌装设备的更新换代
        4.3.5 传送设备的更新换代
        4.3.6 其它酒种类型设备的更新换代
    4.4 葡萄酒生产标准推行
        4.4.1 生产标准逐渐完善
        4.4.2 原产地域保护实施
        4.4.3 葡萄酒法律不断出台
        4.4.4 不断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酒产业化发展道路
    5.1 葡萄酒生产规模壮大
        5.1.1 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扩大
        5.1.2 葡萄酒生产能力增长
        5.1.3 葡萄酒生产企业增多
    5.2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5.2.1 原料供应基地化
        5.2.2 配套企业专业化
        5.2.3 流通渠道多元化
        5.2.4 学院制人才培养体系形成
        5.2.5 产业功能升级
        5.2.6 葡萄酒文化普及
    5.3 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趋势
        5.3.1 葡萄酒产业集聚的演进路径与分布现状
        5.3.2 葡萄酒产业积聚动力机制简要分析
        5.3.3 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4 葡萄酒产业组织日趋合理化
        5.4.1 改革开放后葡萄酒消费的三次转折
        5.4.2 葡萄酒消费市场格局
        5.4.3 葡萄酒产业市场集中度
        5.4.4 葡萄酒行业市场绩效
        5.4.5 葡萄酒企业品牌成长
        5.4.6 企业管理体制变革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前景展望
    6.1 何谓葡萄酒产业国际化
        6.1.1 客户国际化
        6.1.2 团队国际化
        6.1.3 机制国际化
    6.2 葡萄酒产业如何实现国际化
        6.2.1 地域化酿酒
        6.2.2 制定清晰可行的标准
        6.2.3 培养国际化人才
        6.2.4 形成中国葡萄酒文化
        6.2.5 建立国际化制度体系
        6.2.6 培育强大品牌
    6.3 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前景展望
        6.3.1 新旧世界主要国家葡萄酒简史
        6.3.2 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电视新闻流变——上海1958-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在"宣传"与"艺术"双重压力下挣扎(1958-1977)
    第一节 办台思想:重政治宣传 轻新闻传播
    第二节 从业者:注重思想技术 罔顾新闻业务
    第三节 电视新闻:从模仿《新闻简报》起步
    第四节 电视规律:新闻抑或艺术
    第五节 "文革"时期上海电视的"创举"
第二章 在改革开放的鼓声中蹒跚起步(1978-1992)
    第一节 社会巨变推动电视新闻"解冻"
    第二节 观念、技术推动电视新闻增量扩容
    第三节 新闻实务:庞杂需求导致表面繁荣
    第四节 电视新闻弊端明显业务水平尚待提高
第三章 在市场竞争中独立求发展(1993-2001)
    第一节 东视新闻:尝试改变探求规律
    第二节 思考电视新闻寻求独立发声
    第三节 从电视新闻协作展望媒体跨区域合作
第四章 在商业化大潮中稳中求进(2002-2008)
    第一节 广告、收视压力之下民生、娱乐新闻登场
    第二节 卫星电视时代新闻可否立台
    第三节 集团化一统新闻声势壮失竞争
结语
附录一:1972-1988年部分卫星电视实况节目传送一览表
附录二:上海造漆厂发生一起重大火灾(连续报道)
附录三:朱镕基慰问工纠队员
附录四: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
附录五:火警声声向文化
附录六:上海新闻栏目志全录
附录七: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保存的上海长短纪录片、上海新闻简明目录(1958年-1962年)
参考文献
致谢

(3)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 ——以和平时期的鼠疫、霍乱和麻风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鼠疫在近代上海
    第一节 疫情
    第二节 东北、华北民众心态
    第三节 鼠疫与上海民众心态
第二章 社会各界之应对:以上海霍乱流行为例
    第一节 霍乱疫情的方方面面
    第二节 中西医应对之计
    第三节 政府与民间组织之应对
第三章 中华麻风救济会与麻风救济运动
    第一节 麻风问题之概况
    第二节 民众态度:恐惧、偏见与歧视
    第三节 政府与麻风
    第四节 中华麻风救济会之产生与使命
    第五节 铲除麻风之方策
    第六节 麻风救济运动的经过
结语 传染病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4)鱼病防治土法几则(论文提纲范文)

1. 烟草
2. 蚂蚁窝
3. 菜油、生姜
4. 樟树叶
5. 蓖麻
6. 酒糟

四、鱼病防治土法几则(论文参考文献)

  • [1]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D]. 吕庆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8)
  • [2]电视新闻流变——上海1958-2008[D]. 陈梁. 复旦大学, 2010(11)
  • [3]传染病与近代上海社会(1910~1949) ——以和平时期的鼠疫、霍乱和麻风病为例[D]. 胡勇. 浙江大学, 2005(07)
  • [4]鱼病防治土法几则[J]. 包文虎. 安徽农业, 2000(01)
  • [5]秋季土法防治鱼病[J]. 洗平. 云南农业科技, 1997(04)

标签:;  ;  ;  ;  

地方性鱼病防治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