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鱼生产现状及对策

中国甲鱼生产现状及对策

一、中华鳖养殖生产形势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翦晓红,卜伟绍,武建平,周韵,许伟华[1](2021)在《山区稻鳖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稻鳖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主要应用之一,也是生态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阐述典型案例的发展成效,分析山区稻鳖产业发展中人才经营、基地建设、科研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因地制宜地提出政策建议。

李天,檀英桃,朱静,曹力勇,李佳宁,戎海新[2](2021)在《石家庄市中华鳖产业发展状况及建议》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石家庄市中华鳖产业现实发展状况,指出产业体系发展在养殖技术、价格稳定性、品牌拓展空间、精深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突出特色,强化服务;创新模式,开拓市场;品牌立业,精研加工等建议。

牟恩镟[3](2021)在《中华鳖“二段式”生态养殖过程中形质、血清生化及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的时序差异研究》文中提出本实验以2015年8月孵化的余姚本地中华鳖为研究对象,对“二段式”养成过程中鳖种培育阶段(13月龄记为ZA;25月龄记为ZB;32月龄记为ZC)与商品鳖套养阶段(与罗氏沼虾套养,套养3月龄记为T1,套养10月龄记为T2,套养15月龄记为T3,套养22月龄记为T4)的中华鳖形态特征、肌肉与裙边物性、血清生化、脏器酶活力等方面进行研究:1.形态差异:(1)鳖种培育阶段所测30项尺寸性状以及12项质量性状均有随养殖时间的推移呈显着增长的趋势(P<0.05),且尺寸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质量性状;尺寸性状中ZA-ZB、ZB-ZC间的相似性分别为10%、47%,月均增长率分别为0.86mm/月、0.76mm/月;质量性状中ZA-ZB、ZB-ZC间的相似性均为0,月均增长率分别为2.13g/月、1.58g/月;(2)商品鳖套养阶段随套养时间推移,42项表型测定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P<0.05),除T1外尺寸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质量性状;尺寸性状中T4-T1、T4-T2、T4-T3间的相似性分别为3%、3%、63%,月均增长率分别为0.81mm/月、0.81mm/月、0.40mm/月;质量性状中T4-T1、T4-T2、T4-T3间的相似性分别为0、8%、42%,月均增长率分别为4.60g/月、6.29g/月、3.08g/月;(3)为从形态上判断不同套养月龄的中华鳖,对套养阶段的中华鳖形态比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3.437%,将T1、T2记为Q1,T3、T4记为Q2,采用逐步导入剔除法,从形态比例指标中筛选出对判别贡献率较大的C1(体宽/躯干长)、C4(背甲长/躯干长)、C9(上颌长/头长)、C22(体质量/体长)、C23(体质量/躯干长)等5个变量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套养阶段中华鳖形态表型特征发生重大改变前后对象的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经检验,各群体的实验测定样本的判别准确率P1、P2及综合判别准确率均为100%。2.肌肉与裙边质构差异:(1)鳖种培育阶段随着专养月龄的增加,仅肌肉粘合性显着降低(P<0.05),裙边的各物性指标间无显着差异(P>0.05);从越冬前后来看,仅肌肉粘合性显着提升(P<0.05);裙边仅粘合性、弹性、以及咀嚼性在越冬后相较于越冬前有显着的提升(P<0.05);(2)商品鳖套养阶段,随着套养月龄的增长,肌肉的硬度,弹性、凝聚力、胶黏性、咀嚼性以及恢复性也发生显着提升(P<0.05),裙边仅硬度有显着提升(P<0.05),从越冬前后来看,肌肉仅粘合性在越冬前大于越冬后(P>0.05),裙边各物性指标在越冬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差异:(1)鳖种培育阶段,ASL、ALT无是从生长月龄还是越冬前后来看,均无显着差异(P>0.05),能源物质中仅GLU在各养殖月龄及越冬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TG、ALB、TP从生长月龄来看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越冬前TG水平显着高于越冬后(P<0.05),越冬后TP、ALB水平显着高于越冬前(P<0.05);(2)商品鳖套养阶段,ALT呈T3≈T4<T1≈T2(P<0.05),TP呈T1>T2≈T3≈T4(P<0.05),ALB呈越冬前>越冬后(P<0.05),GLU呈T1≈T2>T3≈T4(P<0.05),TG呈T2>T1>T3≈T4(P<0.05)。4.脏器酶活力差异:(1)鳖种培育阶段,从生长期来看,胃蛋白酶活力、肠AMS酶活力均呈ZA>ZB(P<0.05),肝脏LPS、SOD、POD、CAT、ATPase酶活力在ZA、ZB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从越冬前后来看,胃蛋白酶、肠AMS、肝脏ATPase酶活力均呈ZB<ZC(P<0.05),肝脏LPS、POD、CAT酶活力均呈ZB>ZC(P<0.05),肝脏SOD酶无显着差异(P>0.05);(2)商品鳖套养阶段,胃蛋白酶活力呈T3>T4≈T1≈T2(P<0.05),肠AMS活力呈T1<T2≈T3≈T4(P<0.05),肝脏LPS活力呈T1≈T2≈T3<T4(P<0.05),肝脏SOD酶活力呈T1<T2<T3≈T4(P<0.05),肝脏POD酶活力呈T3>T2>T1≈T4(P<0.05),肝脏CAT酶活力呈T1≈T2≈T3<T4(P<0.05),肝脏ATPase酶活力在T1-T3阶段显着上升后在T3-T4阶段显着下降(P<0.05)。结果表明,鳖种培育阶段中华鳖始终处于以物质快速积累为主和体型快速扩张为辅的生长阶段,套养用鳖种的培育时间不宜超过32月龄;商品鳖套养阶段是中华鳖“二段式”池塘养殖模式中的形质改良阶段,套养鳖进入品质优化与稳定的临界养殖月龄为15月龄,可借助形态表型甄别形质改良前后的中华鳖。

周谢菲[4](2021)在《中华鳖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PsSTING)的表征与功能研究》文中认为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品种,由于养殖密度在增加、水体环境变差,导致人工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制约了中华鳖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由病毒引起的中华鳖疾病目前尚未有效的防治药物。许多研究表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genes,STING)是机体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感受器,可刺激诱导机体产生Ⅰ型干扰素进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本论文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中华鳖STING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探究其在先天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为中华鳖病害防治提供免疫学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RACE从中华鳖肝脏组织中克隆得到PsSTING基因,其cDNA全长为2145 bp,包括1152 bp的ORF,编码一个由38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蛋白分子量为44.16 kDa,等电点为6.75,无信号肽,含4个跨膜区(TMs)、2个内质网滞留基序R20E21R22和R82H83R84、1个解旋酶结构域(CTD)和10个二聚化位点(DD)。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显示中华鳖STING蛋白与龟鳖目的同源性较高(70%以上),与同为爬行动物纲鳄目动物的同源性次之,与无脊椎类动物的同源性最低(35%以下)。(2)qRT-PCR结果显示PsSTING基因在中华鳖组织中广泛分布,表达水平较高的组织分为脾脏、肝脏、小肠,在血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在嗜水气单胞菌、LPS、poly(I:C)刺激后0~96 h,PsSTING的mRNA出现不同程度地先上调后下调的规律,说明PsSTING很可能参与了中华鳖的先天性免疫应答。(3)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嗜水气单胞菌、LPS和poly(I:C)的刺激会诱导PsSTING蛋白表达量上调,在肝脏、小肠中显示刺激后48 h达到最高值,与其mRNA表达水平一致,说明嗜水气单胞菌、LPS和poly(I:C)的刺激会影响该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sSTING蛋白在肝细胞、脾脏动脉周围的淋巴组织细胞、小肠的杯状细胞、固有层和纹状缘中均有表达,并且随外源刺激物的诱导明显上调。(4)RNA干扰结果显示,PsSTING基因特异的siRNA干扰72h后能显着降低其mRNA在小肠中的表达水平(p<0.05)。另外,PsSTING基因沉默后,IFN信号通路中的基因TBK1、IRF3、IRF7、STAT6等和IFW-β显着下调。(5)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PsSTING蛋白能够激活pNF-κB和pIFN-β的启动子,说明PsSTING激活NF-κB和IFN-β的信号通路。

张黎,李中科,孙绍永,刘丽东,薛振宏[5](2020)在《河北省2020年1-6月养殖渔情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对河北省27个采集点渔情信息的监测,并结合全省渔业生产走势分析,2020年上半年河北省水产养殖渔情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要监测水产品出塘量减少,养殖品种价格普遍下跌,病灾害损失较重。具体情况分析如下:1采集点基本情况2020年,河北省渔情监测点共计27个,分布

杨静静[6](2020)在《中华鳖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的克隆、表征及表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华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各类疾病频发,严重制约了中华鳖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中华鳖疾病主要是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而养殖过程中化学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将会导致较大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免疫防治是动物疾病环保、安全的防控手段,逐渐成为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关于中华鳖病害免疫防治的研究资料较少,限制了免疫防病技术在其养殖中的应用。开展中华鳖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中华鳖免疫机制,运用免疫学相关知识和技术预防疾病,减少疾病暴发,保障中华鳖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具有DNA感受器的作用,可以识别来源于病毒、细菌及自身胞质异样DNA并促进环磷酸鸟苷-腺苷(cyclic GMP-AMP,cGAMP)的生成,进而激活干扰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FN genes,STING)、促进Ⅰ型干扰素(IFN-Ⅰ)和其它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调控脊椎动物的免疫功能。1.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中华鳖cGAS基因,全长为1716bp,编码519个氨基酸,表达蛋白分子量为57.09kDa,等电点为9.73,无跨膜区域,为胞内蛋白。中华鳖cGAS蛋白存在Mab-21保守结构域,与爬行类cGAS亲缘关系最近,与鸟类亲缘关系最远。构建了中华鳖cGAS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55 kD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抗。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可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2.qRT-PCR结果显示,cGAS基因在中华鳖脾脏、肠道、肾脏、肌肉、肝脏、胃、皮肤、肺、血细胞和心脏等组织中均能表达,表达水平存在组织特异性,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是:脾脏、肠道、肾脏、肌肉、肝脏、胃、皮肤、肺、血细胞和心脏。在嗜水气单胞菌、Poly(I:C)和LPS三种外源物刺激下,cGAS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在不同组织、不同刺激下cGAS表达水平存在差异。3.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cGAS蛋白在脾脏和肠道中显着增加,其中脾脏中cGAS蛋白在48 h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值,肠道中6h达到最高值。Poly(I:C)刺激后,无论在脾脏还是肠道,cGAS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在24 h达到最高。LPS刺激后,cGAS蛋白在肠道中12h表达水平最高。结果表明中华鳖cGAS蛋白对嗜水气单胞菌、Poly(I:C)和LPS均有较强的免疫反应。4.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刺激24h后,cGAS蛋白在中华鳖肠道的表达量明显上升。

杨飞翔[7](2019)在《稻鳖共作对土壤养分和穗粒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耕地减少、环境污染及土壤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加重,如何实现水稻的稳产增收,决定着我国农业的未来,稻田生态种养由于其安全、高效、增收效果明显等特点,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生态种养模式是改善我国人地矛盾、农产品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共设计了稻鳖共作(T)及常规单作(N)两种模式,选用一个常规稻品种(黄华占,简写H)及一个杂交稻品种(Y两优800,简写Y)通过头季稻及再生稻(R)两种栽培方式。从两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差异及水稻幼穗发育规律出发,分析了稻鳖共作对水稻幼穗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稻鳖共作(HT、YT)模式中在投放鳖后,土壤中的全N、全P含量逐渐上升,而常规单作模式(HN、YN)中土壤全N、全P含量逐渐下降,头季稻成熟时,两种模式间全N、全P含量差距达到最大,全N平均差值15.3%(14.9%15.7%),全P平均差值16.35%(15.3%17.4%)。不同模式间碱解N、速效P含量随水稻生长而逐步下降,稻鳖共作模式在投放鳖后,共生期间碱解N、速效P含量较常规单作模式更高,碱解N平均差值5.3%(4.9%5.6%),T2T5时期差异显着,速效P平均差值6.97%(6.93%7.01%),T3T6时期差异显着,稻鳖共作中的土壤有机质平均比常规单作中的土壤有机高6.7%(4.9%13.1%),T2T6时期差异显着。稻鳖共作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2)两品种头季稻幼穗在稻鳖共作模式中的整体发育起始时间相较常规稻作稍有提前,在第Ⅱ期,第Ⅲ期的时间均延长约1d,整个发育过程耗时较常规单作多1d。黄华占再生稻两种模式(RHT、RHN)的幼穗分化的起始时间相同,第Ⅱ期的分化时间延长1d,第Ⅵ期至第Ⅶ期,RHT分化速度较快,RHT、RHN整个分化过程耗时相同。Y两优800再生稻两种模式(RYT、RYN)由于幼穗分化初期遇低温,二者的幼穗分化历时较长,RYT、RYN在各时期的幼穗分化时间无差异。稻鳖共作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幼穗发育,促进其产生更多颖花数从而增加穗粒数,但温度对幼穗分化影响更大。(3)与常规单作相比,稻鳖共作能增加水稻产量,头季稻平均增产9.75%(9.6%9.9%),再生稻平均增产10.05%(7.7%12.4%),头季稻主要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4.4%5.1%)、总粒数(4.82%5.34%)以及实粒数(4.7%4.78%)实现。在再生稻中,RHT产量高于RHN主要由其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实粒数所致,RYT相对RYN产量更高则得益于其较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稻鳖共作亦能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精米率提升0.9%1.79%,整精米率提升5.8%7.5%,同时使垩白率降低,且Y两优800的改善效果最明显,YT的垩白粒率较YN降低16.28%,而RYT较RYN降低14.1%。稻鳖共作对水稻增产及提升稻米品质有积极作用。对于同一品种,再生稻种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稻米外观品质。

尹梦雅[8](2018)在《中华鳖暴发性死亡症流行性调查及病原菌的致病性、耐药性研究》文中认为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是一种具有重要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两栖动物。中华鳖作为我国名优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高密度、控温人工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细菌性疾病给我国中华鳖养殖业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2015年,湖北地区若干中华鳖养殖场暴发群体死亡,发病高峰期死亡率可达100%。本研究针对湖北发生中华鳖暴发性死亡症的主养地区进行流行病情况调查,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对中华鳖的致病力和耐药性,分析不同菌株的耐药差异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华鳖暴发性死亡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通过对湖北中华鳖主养地区的暴发性死亡症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得知:该病主要发生于高温季节,暴发高峰期为6-8月,水温28-32℃发病严重,集中于温室养殖和温室转移至露天池塘的200 g以上成鳖,连续多年发病。病鳖浮于水面或趴于岸边,行动迟缓,少食少动,体表灰白色,有出血点,背腹甲出现溃疡状小坑。该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病情难以控制,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发病。病原检测未发现寄生虫和病毒,细菌性病原检出率最高的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气温波动,水质恶化,种质退化,养殖管理不当等因素均易引发鳖感染致病。2.病原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从病鳖体内分离得到3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观察菌落表型特征,采用传统生理生化鉴定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的属种。用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通过系统发育学分析,探讨其进化地位。结果表明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一致,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与相似菌的相应基因同源性均达到了99%以上,鉴定分离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摩氏摩根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人工回归感染证实其对健康中华鳖有致病性,发病症状与群体死亡的鳖相似,取其病变组织分离到相同病原菌。摩氏摩根氏菌LD50为2.3×107 CFU/mL,是三株分离菌中最低的,混合菌液致死率最高。上述结果表明此株弗氏柠檬酸杆菌、摩氏摩根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病原菌,混合感染致病。3.病原菌的耐药性研究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K-B)检测分离出的3株细菌耐药性,实验选取23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试验。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17种药物高度耐药;摩氏摩根氏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等17种药物高度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13种药物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比较分析发现,3株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以及氨苄西林表现为高度耐药;对头孢类药物(头孢他啶、头孢曲松)表现为高度敏感;对其它类药物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不同分离菌株耐药趋势有差异,这主要与药物自身特性、用药时间及菌株耐药机制不同等因素相关。生产上可选用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类药物进行疾病治疗,并通过加强养殖管理,定时消毒清塘,把控水温水质,达到此类疾病防控目的。

杨立民[9](2017)在《关于加快发展江苏邗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渔业产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江苏省邗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作为对象,对渔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发展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剖析园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渔业产业园发展的对策。

王慧芳[10](2016)在《大通湖区农户采用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行为研究》文中认为党和政府重视农业科技创新,突出体现在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科技对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农业结构优化、农业加速发展有重大意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仿野生中华鳖养殖属于特种水产养殖,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存在不科学,效率低,污染浪费严重等缺点,现代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对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有重要作用,合理的农业科技推广投入让科技创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然而,种种原因导致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存在诸多障碍,这些问题解决需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与养殖户共同努力解决。本文对具体的农业科技如何进行更好的推广进行探索。本文选取具体地区和行业领域,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农业科技推广内涵和推广对象需求等界定,对大通湖区养殖户采用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影响该地区养殖户采用新技术的现状、新技术采用与否对养殖户生产的影响、养殖户对新养殖技术的需求等。通过分析影响养殖户采用养殖新技术的原因,并总结大通湖区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推广经验,尝试提出推广仿野生中华鳖养殖新技术的对策和建议,为各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和科技服务人员提供借鉴,使农业科技推广的模式更加灵活有效,助推相关产业积极健康发展。

二、中华鳖养殖生产形势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鳖养殖生产形势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山区稻鳖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基本概况
2 合作社稻鳖共生经营效益及其示范带动作用
    2.1 稻鳖共生经营效益分析
    2.2 对社员及其周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2.2.1 开展技术指导。
        2.2.2 提供优质鳖种。
        2.2.3 开展社员(农民)培训。
        2.2.4 为社员(农民)销售稻田鳖。
3 稻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3.1 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3.2 稻鳖产业基础研究薄弱
    3.3 产业发展投入周期长
    3.4 品牌建设营销滞后
4 对策与建议
    4.1 政府制定中长期稻鳖产业发展政策,系统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4.2 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基础性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纵深合作
    4.3 推动企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提高稻渔产品附加值

(2)石家庄市中华鳖产业发展状况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产业基础情况
    1.1 养殖模式、区域分布变化及产量
    1.2 养殖场点、苗种生产与示范建设情况
    1.3 养殖经济效益
    1.4 销售与加工
2 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技术仍需进一步提升
    2.2 价格稳定性弱,品牌拓展空间不足
    2.3 精深加工优势不明显
3 对策建议
    3.1 突出特色,强化服务
    3.2 创新模式,开拓市场
    3.3 品牌立业,精研加工

(3)中华鳖“二段式”生态养殖过程中形质、血清生化及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的时序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华鳖的分类与分布
    1.2 中华鳖的产业简介
    1.3 中华鳖的相关研究进展
        1.3.1 中华鳖研究热点分析
        1.3.2 中华鳖养殖模式的研究进展
        1.3.3 中华鳖种质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1.3.4 中华鳖营养与生理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鳖种培育阶段不同养殖月龄形态表型及肌肉与裙边物性差异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受试鳖来源
        2.1.2 生物学指标测定
        2.1.3 肌肉与裙边物性指标的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鳖种培育阶段中华鳖表型形态差异
        2.2.2 鳖种培育阶段中华鳖肌肉与裙边质构物性差异
    2.3 讨论
第三章 鳖种培育阶段不同养殖月龄血清生化与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差异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样品处理与血清的制备
        3.1.3 血清生化指标与脏器酶活力的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鳖种培育阶段中华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
        3.2.2 鳖种培育阶段中华鳖消化酶活力差异
        3.2.3 鳖种培育阶段中华鳖抗氧化酶和ATP酶活力差异
    3.3 讨论
        3.3.1 鳖种培育阶段中华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的分析
        3.3.2 鳖种培育阶段中华鳖消化酶活力差异的分析
        3.3.3 鳖种培育阶段中华鳖抗氧化酶与ATP酶活力的差异分析
第四章 商品鳖养成阶段不同套养月龄形态表型及肌肉与裙边物性差异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受试鳖来源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实验结果
        4.2.1 商品养成阶段中华鳖的形态差异
        4.2.2 聚类分析
        4.2.3 主成分分析
        4.2.4 判别分析
        4.2.5 商品养成阶段中华鳖肌肉与裙边物性差异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商品鳖养成阶段不同套养月龄血清生化与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差异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数据处理
    5.2 实验结果
        5.2.1 商品养成阶段中华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
        5.2.2 商品养成阶段中华鳖消化酶活力差异
        5.2.3 商品养成阶段中华鳖抗氧化酶和ATP酶活力差异
    5.3 讨论
结论与展望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中华鳖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PsSTING)的表征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
第一章 综述
    1.1 先天免疫系统
        1.1.1 先天免疫系统概述
        1.1.2 物理化学生物屏障
        1.1.3 先天免疫细胞
        1.1.4 细胞模式受体
    1.2 STING基因与先天免疫
        1.2.1 STING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1.2.2 STING基因研究进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化学试剂
        2.1.3 主要试剂配制
        2.1.4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PsSTING基因全长克隆
        2.2.2 PsSTING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2.3 PsSTING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2.2.4 外源刺激对PsSTING基因表达的影响
        2.2.5 PsSTING蛋白的原核表达
        2.2.6 PsSTING兔多克隆抗体制备
        2.2.7 外源刺激对PsSTING蛋白表达的影响
        2.2.8 组织中PsSTING蛋白免疫荧光分析
        2.2.9 PsSTING基因活体RNA干扰
        2.2.10 NF-κB和IFN-β信号通路检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PsSTING基因和蛋白质序列分析
    3.2 PsSTING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构建
    3.3 PsSTING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3.4 嗜水气单胞菌、LPS和poly(I:C)对PsSTING mRNA表达的影响
        3.4.1 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对PsSTING mRNA表达的影响
        3.4.2 LPS刺激对PsSTING mRNA表达的影响
        3.4.3 poly(I:C)刺激对PsSTING mRNA表达的影响
    3.5 PsSTING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抗制备
    3.6 嗜水气单胞菌、poly(I:C)和LPS对PsSTING蛋白表达的影响
    3.7 PsSTING蛋白免疫荧光分析
    3.8 siRNA干扰
    3.9 NF-κB和IFN-β信号通路验证
第四章 讨论
    4.1 PsSTING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4.2 PsSTING基因组织表达分布
    4.3 嗜水气单胞菌、LPS和poly(I:C)对PsSTING表达的影响
    4.4 RNAi对下游基因的影响及PsSTING在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第五章 小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
    2 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河北省2020年1-6月养殖渔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采集点基本情况
2 2020年1-6月渔情分析
    2.1 出塘量、收入同比减少
    2.2 出塘水产品价格普遍下降
    2.3 生产投入减少
    2.4 苗种投入及投苗整体减少
    2.5 采集点病灾害损失增加
3 特点和特情分析
4 下阶段养殖渔情预测

(6)中华鳖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的克隆、表征及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略缩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华鳖研究概述
        1.1.1 中华鳖生物学特性与分布
        1.1.2 中华鳖的养殖现状
        1.1.3 中华鳖的疾病与免疫研究
    1.2 先天免疫
        1.2.1 先天免疫系统
        1.2.2 模式识别受体
    1.3 cGAS基因的研究概况
        1.3.1 cGAS基因的发现
        1.3.2 cGAS基因的结构特点
        1.3.3 cGAS-STING信号通路调控模式
    1.4 cGAS基因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实验所用溶液及配制
        2.1.4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cGAS目的片段获得
        2.2.2 cGAS基因全长克隆
        2.2.3 cGAS基因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
        2.2.4 cGAS蛋白原核表达
        2.2.5 cGAS基因的组织分布
        2.2.6 外源刺激物对cGAS mRNA表达的影响
        2.2.7 外源刺激物对cGAS蛋白表达的影响
        2.2.8 石蜡切片免疫荧光
    2.3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cGAS基因序列信息分析
    3.2 cGAS氨基酸序列结构与分析
    3.3 cGAS蛋白三级结构预测
    3.4 cGAS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
    3.5 cGA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3.6 cGA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3.7 外源刺激下cGAS基因的表达变化
    3.8 原核表达
    3.9 外源刺激下cGAS蛋白表达量变化
    3.10 cGAS的免疫荧光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5.1 研究结果
    5.2 研究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7)稻鳖共作对土壤养分和穗粒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稻田复合种养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3.2 稻田复合种养与再生稻
        1.3.3 水稻幼穗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1.3.4 稻田复合种养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稻鳖共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1 供试地点与方案设计
        2.1.1 供试地点与材料
        2.1.2 试验方案设计
        2.1.3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稻鳖共作对土壤对全N、全P的影响
        2.2.2 稻鳖共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2.2.3 稻鳖共作对稻田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2.3 讨论与小结
        2.3.1 稻鳖共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第3章 稻鳖共作对水稻幼穗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地点及方案设计
        3.1.2 取样时间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稻鳖共作对头季稻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
        3.2.2 稻鳖共作对再生稻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
    3.3 讨论与总结
第4章 稻鳖共作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3 加工品质及外观品质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稻鳖共作对头季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2.2 稻鳖共作模式对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2.3 稻鳖共作对头季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4.2.4 稻鳖共作对再生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4.3 讨论与总结
        4.3.1 稻鳖共作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3.2 稻鳖共作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稻鳖共作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5.2 稻鳖共作对水稻幼穗发育的影响
    5.3 稻鳖共作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华鳖暴发性死亡症流行性调查及病原菌的致病性、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华鳖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产业概况
        1.1 中华鳖的生物学特征
        1.2 中华鳖养殖产业概况
    2 中华鳖病研究进展
        2.1 中华鳖病特点
        2.2 中华鳖常见疾病种类
        2.2.1 细菌性疾病
        2.2.2 真菌性疾病
        2.2.3 病毒性疾病
        2.2.4 寄生虫疾病
        2.2.5 非生物性疾病
    3 中华鳖疾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3.1 生态防治
        3.1.1 水质管理
        3.1.2 密度调控
        3.1.3 饲料与投喂
        3.1.4 生态养殖
        3.2 药物防治
        3.2.1 常用药物
        3.2.2 中药
        3.3 免疫防治
    4 中华鳖源3种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4.1 弗氏柠檬酸杆菌
        4.2 摩氏摩根氏菌
        4.3 肺炎克雷伯氏菌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中华鳖暴发性死亡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流行病学资料的获取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鳖表观症状
        2.2 病程
        2.3 流行规律
        2.4 发病原因
        2.4.1 病原
        2.4.2 其他原因
    3 讨论
        3.1 病原的探讨
        3.2 发病因素的探讨
        3.3 预防措施
    4 小结
第三章 中华鳖3种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用鳖
        1.2 试剂与主要仪器设备
        1.3 病原菌的分离
        1.4 病原菌的鉴定
        1.4.1 形态观察
        1.4.2 生化鉴定
        1.4.3 16SrDNA片段扩增及序列分析
        1.5 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鉴定结果
        2.1.1 形态特征
        2.1.2 生理生化特性
        2.1.3 PCR鉴定结果
        2.2 人工回归感染结果
    3 讨论
        3.1 细菌鉴定方法与结果分析
        3.2 病原菌致病性结果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分离菌的耐药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细菌生长曲线的制作
        1.3 药敏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3株分离菌的生长曲线
        2.2 药敏结果总体分析
        2.3 药敏结果差异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关于加快发展江苏邗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邗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1.1 准确定位渔业功能区
    1.2 完善渔业设施配套
    1.3 提供优质科技服务
    1.4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1.5 品牌效应逐步彰显
    1.6 强化渔业安全监管
2 渔业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措施
    2.1 运行机制规范
    2.2 项目建设有力
    2.3 推广生态模式
    2.4 招商工作有序
3 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仍显单一
    3.2 设施有待提高
    3.3 要素供给困难
4 下一步发展思路及主要措施
    4.1 整合要素, 在园区集约发展上谋长远
    4.2 创新方式, 加大招商引资
    4.3 加强合作, 提高科技水平
    4.4 创新机制, 完善服务体系

(10)大通湖区农户采用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
第2章 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农业推广
        2.1.2 农业科技推广
        2.1.3 农民行为转变理论
    2.2 理论分析
        2.2.1 农业推广沟通理论
        2.2.2 产学研合作理论
        2.2.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第3章 大通湖区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采用现状与原因剖析
    3.1 湖南省仿野生中华鳖养殖概况
    3.2 大通湖区仿野生中华鳖养殖资料分析
        3.2.1 基本概况
        3.2.2 “鱼鳖混养”立体养殖模式
    3.3 问卷设计及样本分布
        3.3.1 调查概况和结果分析
        3.3.2 养殖户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采用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4章 养殖户采用仿野生中华鳖技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影响因素描述
    4.2 养殖户采用新技术的模型与变量设置
        4.2.1 Logistic回归模型
        4.2.2 影响农户采用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的主要指标变量
    4.3 养殖户采用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的影响因素
    4.4 结论
        4.4.1 主要结论
        4.4.2 简单启示
第5章 增进养殖户采用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5.1 以农业生产者为中心,开展符合需求的推广服务
    5.2 针对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存问题实践开展服务
    5.3 积极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
    5.4 对接市场需求,着力打造品牌经济
    5.5 推广活动需各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中华鳖养殖生产形势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区稻鳖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J]. 翦晓红,卜伟绍,武建平,周韵,许伟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9)
  • [2]石家庄市中华鳖产业发展状况及建议[J]. 李天,檀英桃,朱静,曹力勇,李佳宁,戎海新. 河北渔业, 2021(08)
  • [3]中华鳖“二段式”生态养殖过程中形质、血清生化及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的时序差异研究[D]. 牟恩镟.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4]中华鳖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PsSTING)的表征与功能研究[D]. 周谢菲. 浙江大学, 2021(01)
  • [5]河北省2020年1-6月养殖渔情分析[J]. 张黎,李中科,孙绍永,刘丽东,薛振宏. 河北渔业, 2020(08)
  • [6]中华鳖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的克隆、表征及表达分析[D]. 杨静静. 浙江大学, 2020(01)
  • [7]稻鳖共作对土壤养分和穗粒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D]. 杨飞翔.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8]中华鳖暴发性死亡症流行性调查及病原菌的致病性、耐药性研究[D]. 尹梦雅.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9]关于加快发展江苏邗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思考[J]. 杨立民. 江苏农业科学, 2017(23)
  • [10]大通湖区农户采用仿野生中华鳖新技术行为研究[D]. 王慧芳.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中国甲鱼生产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