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观 促进校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邵丹[1](2021)在《智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生态化课堂研究》文中提出以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生态失衡现状进行分析。基于智慧教学的优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设计和智慧教学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视听说生态化课堂建设。
朱幼恩,袁勤勤[2](2020)在《基于高职院校视角的绿色教育研究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绿色教育源于环境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特色体现与深化。目前,我国关于绿色教育的内涵发展、绿色教育体系的构建、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改革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我国绿色教育的研究历史较短,且缺乏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多以思辨研究为主,缺少应用研究经验和实证支持。因此,基于高职院校的视角探讨了加强绿色教育研究的途径:首先,应加强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其次,应加强对绿色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效用研究;最后,应加强对绿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任婧[3](2020)在《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达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所谓的人文性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生命教育价值,而语文教学课程的人文性,意味着可以通过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在素质教育和新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其中语文课堂绿色教育备受关注。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提出了“绿色教育”即“关注生命,注重发展,彰显内涵”的绿色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是自我的真实再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充分拥有自己的言论,亲近的师生关系,融洽的生生关系,都能在课堂中体现。学校实施绿色教育多年,在这些年的探索中,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也在这一过程逐渐形成体系,慢慢随着时代的进程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对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也在不断丰富绿色教育的内涵,这也促使学校加强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的研究,以建立一个绿色的语文课堂,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作为优质校,在推进课堂文化的建设中,学校依托“质疑文化”推动“思维型教学”,依托“对话文化”实现多元互动,依托“团队文化”促进和谐发展。学校在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实行绿色课堂的“五字”发展目标:新、活、实、精、准,体现了“关注生命”提炼了“五重五精”教学原则,体现了绿色教育“注重发展”的内涵,归纳了全学科“六步”基本教学模式,“五环节”基本范式,彰显了语文课堂绿色教育的内涵。形成了鲜明的绿色教育教学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中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构建了基本教学模式,实行“小型研讨”备课合作模式,打造出“多元情境化”的绿色语文课堂,完善了“多元差异评分”绿色语文课堂评价。同时发现学校在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的实施做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绿色教育理念了解不深,课堂教学有程式化倾向,“生本课堂”体现不够等等。基于此,学校应加强绿色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绿色教育教学环境有效的策略,依托绿色德育创建生命课堂。教师应熟悉集体备课研讨,优化作业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学生应自主学习注重体验,张扬个性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目标。
赵静月[4](2019)在《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的主要内容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绿色发展被人们所熟知,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育和践行也备受关注,成为一个研究的新领域。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之路,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将绿色发展理念其内容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培育,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从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入手,对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分析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研究我国传统的自然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绿色发展观以及继承和发展了两者生态观的我国绿色发展思想。在其理论基础上,顺应国际和我国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征,重点阐述当代大学生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内容,即绿色的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观以及绿色的政绩评价观六个方面。并从大学生的生态教育和自身的发展为起点,论述了高校绿色发展理念内容的意义,这不光是顺应了我国绿色发展的要求,同样是现今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需求。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对其内容的学习,有益于大学生形成绿色教育观,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更对其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的绿色发展进程中,大学生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且是重要的推动发展力量。大学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就需要精确的了解其内容涵义,加深认识到自身进行学习理念的必要性和作用,使其可以养成巩固的绿色发展意识,并把握深厚稳固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张雅芬[5](2019)在《绿色发展的支撑条件要素》文中认为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需要通过相关支撑要素的优化加以推进。本文选取绿色发展的支撑要素为研究点,深刻剖析了绿色发展的文化背景、思想渊源,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的现实路径。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发展的研究现状,并从中国传统文化、国外发展观念、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发展思想三个方面,分析了绿色发展的理论来源,剖析了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归纳了绿色发展的支撑要素。第二,提出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在技术创新中企业作为创新的核心主体,需要提高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高校、科研院所需要做好创新人才的培养,政府需要做好制度保障。绿色技术的进步是绿色发展外部推进因素,内部推进因素同样重要。第三,论证了绿色文化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绿色文化推行的具体措施,如加大培训教育宣传,倡导绿色生活及其消费方式。提出了绿色文化的发展,是进一步推广和深化绿色发展理论。最后,提出绿色发展的社会支撑,探讨了绿色社会建设对于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指出需要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出台绿色包容性政策,构建绿色服务型政府,更要积极地倡导广大公民以主人翁的形态参与进来,以消除社会排斥现象,建立绿色公正平等包容的社会。共同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阳可婧[6](2017)在《增进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的追求,我国也应顺应世界潮流,努力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立足于这个历史关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郑重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回应了全人类共建美好家园的呼声,彰显了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也表达了我国人民对改善生活质量的不懈追求。作为传播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将有效地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通过梳理大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深入探寻增进大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对策,进一步充实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宝库,同时为培养大学生绿色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和理论支撑。首先,在诠释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凸显大学生这一主体对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价值定位,并从理论指导、理论基石、理论继承、理论借鉴等方面来寻找学理支持和逻辑架构。其次,通过对大学生关于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实证分析,来解读现状及其问题,并从内外两个角度剖析其中的原因。如: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主要有知识结构偏向惯性化、心理人格不够成熟、生态责任意识淡化等原因;从绿色发展理念本身来看,主要有表达方式上的抽象性、宣传方法的陈旧性、文化氛围相对缺乏等原因。最后,根据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逻辑进路,从理论认知到价值认可再到行为认同的螺旋式渐进过程,探寻增进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基本路径。
祝子翰[7](2017)在《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使得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当前,青年大学生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同时也是巩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青年大学生的绿色发展观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重中之重。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绿色素养,确立其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绿色发展观念,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精神境界、实现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也是“中国梦”实现过程的必要步骤,对于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生存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绿色发展观教育入手,探讨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相关理论,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就当前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是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全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阐明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基本理论。首先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发展观教育的不同观点,界定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概念。其次,阐明其基本内容,并对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定位加以说明,进而形成对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总体认识。第二,重点叙述当前青年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原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出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面临的挑战,以便为下一章找准解决问题的对策奠定基础。第三,提出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在结合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我国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要加强“绿色”领导与管理;“绿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绿色”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绿色”素养;营造“绿色”校园氛围。
李响[8](2015)在《绿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绿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学界围绕着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功能、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绿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绿色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及绿色高职院校等论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多从某一角度切入,缺乏整体性,研究成果也多关注教育主体如何利用绿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较少关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下一步的研究应提高研究的整体性,加强绿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陆建龙[9](2014)在《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以泰州市G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通常意义上的“绿色教育”是指环境教育,旨在通过教育促进环境保护,大部分的研究成果仅仅停留在环境教育的问题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绿色教育”应该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鉴于此,本文大胆突破以往研究的模式,以泰州市G区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为切入点,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绿色教学、绿色管理和绿色校园等三个方面,通过认真总结G区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分析思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G区中小学“绿色教育”发展的途径和举措,以期对中小学“绿色教育”的深入推进有所贡献。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绿色教育”进行全面研究,挖掘更丰富的教育内容。首先,本文对国内外中小学关于“绿色教育”、绿色学校以及绿色课堂等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为该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并且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接着,对“绿色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从绿色教学、绿色管理和绿色校园三个方面提出了“绿色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对“绿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分析了我国“绿色教育”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绿色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实践,总结国外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经验特征与对G区“绿色教育”的启示。其次,在介绍G区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背景及具体举措的基础上,从绿色教学、绿色管理和绿色校园三个方面对G区“绿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并结合G区实际情况,把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重点和搭建一个阵地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绿色教育”的对策建议,即聚焦绿色课堂教学,打造学校绿色管理,打造绿色校园。本文研究认为,中小学“绿色教育”应该注重追求教育的灵性,强调关注于人,渴求让每一个学生在突出个性的基础上激起发展的欲望。“绿色教育”不只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只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关注学生明天的最佳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泰州市G区为个案的调查发现,近年来县(区)域实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致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呵护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绿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绿色教学缺乏深度,不能很好的展现绿色的教育理念”、“绿色管理存在偏差,没处理好局面成效与整体成效的关系”、“绿色校园个性不强,忽视了中小学校自身的本色因素”等问题。在目前基础上,县(区)域中小学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进“绿色教育”:(1)通过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处理师生之间关系和采取有关激励手段来深化绿色教学的改革;(2)通过调整工作取向,以突出学生成长、注重教师成才、锁定学校成功为重心着力打造绿色管理;(3)通过树立爱绿护绿的优良校风、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开展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提高绿色校园的文化品位等途径创建绿色文化校园。
李安芹,张军,蒋寿建[10](2013)在《科学发展观理念下高职国土类专业绿色教育分析》文中指出绿色教育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教育观,具有教育观的和谐理念、教育观的人本理念和教育观的素质理念特征。高职绿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应将绿色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个方面。本文从校园的绿色化、教学体系的绿色化、人才培养的绿色化和践行服务的绿色化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了高职绿色教育在国土类专业发展的方向,可为培养高职国土类绿色人才提供参考。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观 促进校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确立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观 促进校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生态化课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现状 |
(一)课时减少,内容增多 |
(二)基础薄弱,操练不足 |
(三)以教为主,被动学习 |
(四)分级分层,参差不齐 |
二、智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生态化课堂建设 |
(一)创建生态化的教学内容 |
(二)运用生态化的教学方法 |
(三)设计生态化的教学活动 |
(四)营造生态化的智慧教学环境 |
结语 |
(2)基于高职院校视角的绿色教育研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教育研究的现状 |
(一)有关绿色教育内涵的研究 |
(二)有关绿色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 |
(三)基于高职院校视角的绿色教育研究综述 |
1.绿色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 |
2.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 |
3.绿色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 |
二、绿色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绿色教育研究呈曲折上升趋势,但有关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的研究数量较少 |
(二)绿色教育研究主题较为分散,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
(三)绿色教育研究以经验研究、思辨研究为主,缺少实证研究 |
三、基于高职院校视角的绿色教育研究的展望 |
(一)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绿色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 |
(二)加强高职院校绿色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效用的研究 |
(三)加强高职院校绿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
(3)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1.5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 |
2.1 语文课堂绿色教育的实施内涵 |
2.1.1 “五字”发展目标 |
2.1.2 “五重五精”教学原则 |
2.1.3 “六步”基本教学模式 |
2.1.4 “五环节”基本范式 |
2.2 对语文课堂绿色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 |
2.2.1 对语文课堂绿色教育认识的调查 |
2.2.2 对语文课堂绿色教育实施方式的调查 |
2.2.3 对语文课堂绿色教育实施效果和评价的调查 |
第三章 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语文课堂绿色教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3.1 取得的成效 |
3.1.1 学校构建了语文绿色课堂教学模式 |
3.1.2 教师实行“小型研讨”备课合作形式 |
3.1.3 打造出“多元情境化”绿色语文课堂 |
3.1.4 “多元差异评分”完善绿色语文课堂评价 |
3.2 存在的问题 |
3.2.1 部分教师对绿色教育理念的内涵了解不深 |
3.2.2 绿色课堂教学存在程式化倾向 |
3.2.3 绿色教育“生本课堂”的体现程度不够 |
3.3 存在问题的成因 |
3.3.1 学校对语文教师集中培训不够 |
3.3.2 绿色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践脱节 |
3.3.3 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创新思维 |
第四章 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策略 |
4.1 学校方面 |
4.1.1 加强绿色教育教学的宣传实践 |
4.1.2 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教学环境 |
4.1.3 依托绿色德育,创建生命课堂 |
4.2 教师方面 |
4.2.1 集体备课研讨,增添语文绿色课堂活力 |
4.2.2 丰富教学手段,突出语文绿色课堂趣味 |
4.2.3 优化作业,增强语文绿色课堂有效性 |
4.3 学生方面 |
4.3.1 自主学习,注重体验 |
4.3.2 张扬个性,激发兴趣 |
4.3.3 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4)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的主要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及内容 |
1.3.1 论文的基本思路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论文创新点 |
2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绿色发展理念 |
2.1.1 绿色发展理念的涵义 |
2.1.2 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 |
2.1.3 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历程 |
2.2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 |
2.2.1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涵义 |
2.2.2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特征 |
2.3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的必要性 |
2.3.1 推进绿色发展的客观需要 |
2.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求 |
3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的主要内容 |
3.1 大学生绿色环境发展观 |
3.1.1 绿色环境发展观的内涵 |
3.1.2 绿色环境是绿色发展的环境基础 |
3.2 大学生绿色经济发展观 |
3.2.1 绿色经济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
3.2.2 绿色经济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 |
3.3 大学生绿色政治发展观 |
3.3.1 绿色政治发展观的内容 |
3.3.2 绿色政治是绿色发展的制度保证 |
3.4 大学生绿色社会发展观 |
3.4.1 绿色社会发展的内容 |
3.4.2 绿色社会是绿色发展的标志 |
3.5 大学生绿色文化发展观 |
3.5.1 绿色文化发展的内容 |
3.5.2 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精神资源 |
3.6 大学生绿色政绩评价观 |
3.6.1 绿色政绩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
3.6.2 绿色政绩评价是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 |
4 大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意义 |
4.1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
4.2 有助于形成大学生绿色的生活方式 |
4.3 有益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5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绿色发展的支撑条件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1.1 理论意义 |
1.1.2 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绿色发展的理论来源与科学内涵 |
2.1 中国的传统生态智慧 |
2.1.1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
2.1.2 道家“道法自然”思想 |
2.1.3 佛家“万物平等”思想 |
2.2 西方的生态思想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思想 |
2.2.2 循环经济和绿党的生态理论 |
2.3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发展思想 |
2.3.1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 |
2.3.3 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
2.4 绿色发展的科学内容及支撑要素 |
2.4.1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 |
2.4.2 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 |
2.4.3 支撑绿色发展的条件要素 |
第三章 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 |
3.1 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 |
3.1.1 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 |
3.1.2 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意义 |
3.2 企业的主人翁精神 |
3.2.1 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 |
3.2.2 增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识 |
3.3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智力支撑 |
3.3.1 人才的培养及官产研合作 |
3.3.2 激励广大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 |
3.4 政府是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保障 |
3.4.1 加强政策激励制度 |
3.4.2 加大法律保障制度 |
3.4.3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
小结 |
第四章 绿色文化及教育:绿色发展的文化支撑 |
4.1 绿色文化的内涵 |
4.1.1 绿色文化的国内研究 |
4.1.2 绿色文化的概念界定 |
4.2 引领绿色生产方式转变 |
4.2.1 转变生产发展的价值观 |
4.2.2 融进绿色生产过程 |
4.3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形成 |
4.3.1 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
4.3.2 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 |
4.3.3 绿色消费主体的培育 |
4.4 绿色文化的培育和教育 |
4.4.1 绿色文化的传播 |
4.4.2 绿色学校的建立 |
4.4.3 绿色教育法治化 |
小结 |
第五章 绿色社会:绿色发展的社会支撑 |
5.1 绿色政策与服务型政府对绿色发展的支撑 |
5.1.1 出台绿色保障政策 |
5.1.2 建立绿色服务型政府 |
5.2 培育积极公民推动绿色发展 |
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6)增进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之处 |
第2章 大学生认同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概述 |
2.1 绿色发展理念与认同的内涵 |
2.1.1 绿色发展理念的涵义 |
2.1.2 认同的概念阐述 |
2.1.3 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界定 |
2.2 大学生认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
2.2.1 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 |
2.2.2 有利于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 |
2.2.3 有利于加强绿色理念的普及 |
2.2.4 有利于推动绿色技术和能源的研发 |
2.3 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理论支撑 |
2.3.1 理论指导: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
2.3.2 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
2.3.3 理论继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
2.3.4 理论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 |
第3章 大学生对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实证分析 |
3.1 调查概况 |
3.1.1 调查目的及方法 |
3.1.2 问卷设计与内容 |
3.1.3 问卷发放与统计 |
3.2 现状解读 |
3.2.1 关注的程度有所增强,范围覆盖不够 |
3.2.2 掌握一定生态基础知识,仍缺乏广度和深度 |
3.2.3 具有基本绿色消费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 |
3.2.4 比较认可绿色发展,但生态道德意识淡薄 |
3.2.5 践行度有所提高,责任落实不足 |
第4章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认同感缺乏的成因分析 |
4.1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认同感缺乏的内在因素 |
4.1.1 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偏向惯性化 |
4.1.2 大学生的心理人格不够成熟 |
4.1.3 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淡化 |
4.2 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认同感缺乏的外在因素 |
4.2.1 绿色发展理念本身的表达方式略微抽象 |
4.2.2 教育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的方法相对陈旧 |
4.2.3 浓厚的绿色生态文化环境氛围尚未形成 |
第5章 增进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的有效路径 |
5.1 在认识实践中深化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知 |
5.1.1 认知前提:绿色发展理念实现通俗化转变 |
5.1.2 认知基础:注重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感性认识 |
5.1.3 认知关键:实现对绿色发展理念理性认识的飞跃 |
5.2 在价值引导中强化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可 |
5.2.1 辨别“绿色与灰色”,形成价值判断 |
5.2.2 权衡“公益与私利”,进行价值选择 |
5.2.3 厘清“短暂与持久”,养成价值自觉 |
5.3 在日常践行中升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 |
5.3.1 倡导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抵制反对不合理消费 |
5.3.2 培养低碳循环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的行动自觉 |
5.3.3 参与绿色环保的志愿服务,推广和普及绿色理念 |
5.3.4 健全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增进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认同”调查问卷 |
致谢 |
(7)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 |
(一)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概念分析 |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3、绿色发展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 |
4、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
(二)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理论渊源 |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教育思想 |
2、马克思主义的绿色发展观教育思想 |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教育思想 |
(三)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分析 |
1、关于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必要性 |
2、关于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重要性 |
第三章 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取得的成就 |
1、绿色教育意识的确立与提升 |
2、绿色教育体系的初步构建 |
3、绿色实践活动的逐步开展 |
(二)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1、绿色发展观教育的内容缺乏 |
2、绿色发展观教育的形式单一 |
3、绿色发展观教育的效果不佳 |
(三) 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2、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
3、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备 |
4、高校教师所起作用不够明显 |
5、家庭教育的影响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
(一) 加强“绿色”领导与管理 |
1、提高认识 |
2、加强管理 |
(二)“绿化”教学课程体系 |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
2、单一课程模式与渗透课程模式相结合 |
(三)提高教师“绿色”素养 |
1、对师资队伍进行绿色发展观教育的相关培训 |
2、鼓励专业领域的教师开展绿色发展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
3、国家和高校给予经费支持 |
(四)开展“绿色”实践活动 |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
2、组织社团活动 |
(五)营造“绿色”校园氛围 |
1、校园环境建设 |
2、校园文化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8)绿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一) 绿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功能研究 |
(二) 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
(三) 绿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
(四) 绿色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
(五) 绿色高职院校研究 |
二、绿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三、绿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未来走向及展望 |
(9)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以泰州市G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
(一) 关于绿色教育的研究 |
(二) 关于绿色学校的研究 |
(三) 关于绿色课堂的研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理论分析 |
一、中小学“绿色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
(一) “绿色教育”的概念界定 |
(二) 中小学“绿色教育”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
二、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
(二)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四)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
三、我国中小学“绿色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实践 |
(一) 我国中小学“绿色教育”的发展历程 |
(二) 我国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成功实践 |
四、国外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经验特征与启示 |
(一) 国外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经验 |
(二) 国外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特征 |
(三) 国外经验对我国县(区)域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启示 |
第二章 G区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调查分析 |
一、G区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背景 |
二、G区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 |
(一) 在创建绿色学校中,强化“绿色教育”的理念 |
(二) 在推进教学改革中,提高绿色教学的质量 |
(三) 在创新管理工作中,增强绿色管理的活力 |
(四) 在构建校园文化中,丰富绿色校园的内涵 |
(五) 在开展特色活动中,做大“绿色教育”的亮点 |
三、G区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 “绿色教育”缺乏深度,不能很好的展现绿色的教育理念 |
(二) 绿色管理存在偏差,忽视了局面成效与整体成效的关系 |
(三) 绿色校园个性不强,忽视了中小学校自身的本色因素 |
第三章 中小学推进“绿色教育”的对策建议 |
一、围绕一个中心,聚焦绿色课堂教学 |
(一) 巧妙运用激励手段 |
(二) 积极构建师生关系 |
(三) 主动转变角色定位 |
二、突出一个重点,打造学校绿色管理 |
(一) 突出学生的成长 |
(二) 注重教师的成才 |
(三) 锁定学校的成功 |
三、搭建一个阵地,打造绿色校园 |
(一) 树立爱绿护绿的优良校风 |
(二) 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 |
(三) 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 |
(四) 开展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 |
(五) 提高绿色校园的文化品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科学发展观理念下高职国土类专业绿色教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发展观理念与高职绿色教育 |
二、高职绿色教育的目的和内涵 |
(一) 高职绿色教育的目的 |
(二) 高职绿色教育的内涵 |
三、国土类专业绿色教育分析 |
(一) 校园的绿色化建设 |
(二) 教学体系的绿色化 |
(三) 人才培养模式的绿色化 |
(四) 践行服务的绿色化 |
四、结束语 |
四、确立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观 促进校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生态化课堂研究[J]. 邵丹. 英语教师, 2021(05)
- [2]基于高职院校视角的绿色教育研究的探讨[J]. 朱幼恩,袁勤勤. 中国林业教育, 2020(04)
- [3]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语文课堂绿色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 任婧. 延边大学, 2020(05)
- [4]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的主要内容研究[D]. 赵静月.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3)
- [5]绿色发展的支撑条件要素[D]. 张雅芬.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6]增进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研究[D]. 阳可婧. 湖南大学, 2017(07)
- [7]大学生绿色发展观教育研究[D]. 祝子翰.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3)
- [8]绿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 李响. 文教资料, 2015(17)
- [9]中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以泰州市G区为例[D]. 陆建龙. 扬州大学, 2014(01)
- [10]科学发展观理念下高职国土类专业绿色教育分析[J]. 李安芹,张军,蒋寿建. 商, 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