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扬雄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纪国泰[1](2022)在《再论扬雄“四赋”的写作时间问题——兼与杨胜宽先生商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笔者所持扬雄"四赋"的写作时间,杨胜宽先生对我有所批评。根据《汉书》扬雄传赞及其他资料分析,扬雄离蜀进京时年当三十余,因此笔者在《亦论》里的结论是正确的,即扬雄《甘泉》《河东》《羽猎》三赋作于汉成帝元延二年,《长杨赋》作于元延三年。
亓飞[2](2021)在《《文选》扬雄赋李善注研究》文中提出赋注从“古赋不注”到自注、他注、汇注,从注音、释词、解义等基本的注释工作到重解题,明章法,辨特征,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逐渐走向完备。《文选》李善赋注是赋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自是之后,赋的注本汗牛充栋,由此形成了“赋体笺注学”。可以说,《文选》李善赋注在赋注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李善在为《文选》扬雄赋作注时旁征博引,征引书目可达125种,按《隋书·经籍志》四部进行分类,经部54种,史部35种,子部17种,集部19种。其中33种今已亡佚,约占征引书目的三分之一,所以扬雄赋李善注所征引的文献对于辑佚与校勘,并恢复古籍原貌具有重要的意义。李善注扬雄赋除随文自述14种注释体例之外,亦有其“隐性”的注释体例,如“言起句”“人名+书名”及“人名+曰”等体例。当然,李善注最大的特点当属其征引式的注疏方式,另外,李善于扬雄赋注之中留下了审美鉴赏的痕迹。李善赋注不仅揭示了扬雄赋比喻、假言、借代的修辞方法,还在以境比境的联想、知人论世的议论、直观审美的感受以及讽谕精神的把握等方面融入了自我情志,因此李善的扬雄赋注亦有文学批评的意义。《文选》版本众多,源流复杂。在诸多注家中,人们大多尊《文选》李善注而贬五臣注。我们通过对比扬雄赋李善注与五臣注,认为《文选》五臣注与李善注虽然存在诸多不同,但也有其自身“不可竟废”的价值,研究《文选》扬雄赋李善注,将李善注与五臣注二者结合对照,大有裨益。当然,李善注《文选》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一方面,李善注存在着违背自注体例、过分“从省”与“过度”注释、大量征引与释事忘义等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李善在给扬雄赋作注时,存在不求甚解、妄加征引、强为弥缝、明知故昧等不足,清代学者黄承吉对李善赋注出现的问题有独到见识,我们借鉴了黄承吉的研究成果,以促进选学领域里扬雄赋李善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李钊[3](2020)在《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扬雄历史贡献研究述论》文中研究表明学术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或周期後,就需要进行学术回顾与总结,以梳理盘点成果,提出问题,昭示方向和来程。本文相对全面回顾与梳理了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关於扬雄历史贡献的研究成果,并按其研究旨趣从扬雄生平史迹、历史地位及其文学贡献三个方面对其中代表性成果予以简要的评述,希冀爲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入推进扬雄的学术研究提供些许研究思考。
何易展[4](2020)在《《文选》李善注扬雄赋作年再勘》文中研究说明李善注《文选》引《七略》记扬雄《甘泉》《羽猎》《长杨》三赋作年,然又以其与《汉书·扬雄传》及《成帝纪》等不合,故疑《汉书》或《七略》皆误。其后关于扬雄四赋作年之争一直众说纷纭,或认为作于永始三年或四年,或认为作于元延二、三年间,甚或认为《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作于元延二年,而《长杨赋》则作于绥和元年或二年。考《汉书》扬雄本《传》及《成帝纪》等相关史籍,《校猎赋》并非《羽猎赋》,李善注或沿唐前旧钞旧注之误而致篇名误题,因生疑窦。《汉书》与《七略》所载并无相悖,而实具互文之义,对李善注的发覆实于《汉志》义例之理解深有助益,于汉代文学理论观亦颇可借以窥其端倪之一二。
王淼[5](2020)在《从《法言》的思想出发再论《剧秦美新》非“谄文”》文中研究表明扬雄所作《剧秦美新》一文历来被学者们所争讼,案扬雄崇尚儒学又好古而不争,却为此文。学者们或以为非扬雄所作;或以此断定扬雄表里不一,谄媚新莽;或有为扬雄争辩为委屈之作。本文从《法言》中所表现出扬雄的思想,结合其所处的时代及其境遇,认为《剧秦美新》确是扬雄所作,且并不是"谄文",而是扬雄怀揣"德政"的社会理想,赞同王莽新政的表现。
纪国泰[6](2019)在《试论“王音”确实是“荐雄待诏”者》文中研究说明谁是"荐雄待诏"者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文章在介绍分歧缘起的基础上,从考证扬雄"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入手,得出扬雄离蜀至京时"年三十余"的结论。这一结论,使有关扬雄生平的诸多谜团涣然冰释,对维护《汉书·扬雄传》的历史权威性,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刘晓孟[7](2019)在《论扬雄赋的深玮风格》文中指出扬雄是继司马相如之后成就巨大的辞赋家,也是西汉辞赋留存至今最多的辞赋家。韩愈在《答刘正夫书》说:“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扬雄的赋在辞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扬雄处于两汉交汇之际,通过对扬雄辞赋风格的研究,可以了解两汉交汇之际辞赋的创作情况,内在地把握扬雄辞赋的独特地位与影响。历代以来对扬雄的研究从未中断,但刘勰对扬雄的评价可以说全面而公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扬雄的评价多达56处,几乎涉及扬雄所有的重要作品。他认为“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刘勰的评语为后代研究扬雄辞赋的风格提供了借鉴和思路。所以以刘勰的评语“深玮”为切入点,通过《文心雕龙》中刘勰对扬雄的诸多评价细读扬雄的四大赋,以此来探究扬雄辞赋的独特风格。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归纳总结诸位学者对“深玮”注释研究,将其三大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扬雄的诸多评价得到“深玮”的具体含义,即思想深隐、文辞雅正、文辞深玮、文意艰深。第二部分,从扬雄所处的历史环境及扬雄的艺术观念出发,结合扬雄的辞赋作品,具体分析“深玮”在辞赋中的表现——思想深隐、文辞雅正、文辞深玮、文意艰深。扬雄将辞赋作为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其表达的思想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其辞赋思想深刻。但囿于其身份地位和讽上的传统,以及辞赋的体物特性,这种深刻思想的表达是委婉含蓄的,所以“深玮”有思想深隐之意。至扬雄,他开始有意识地引用经书典籍和历史事实,使得文辞微言大义,温润纯厚。并且运用神话传说中的事物代指普通事物,使得文辞典雅优美,所以“深玮”有文辞雅正之意。此外,扬雄延续西汉广泛运用夸张手法的余波,使辞赋呈现一种瑰奇恢宏的气势。其对奇字的使用,不仅描摹出事物的特质,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还给人一种新奇的审美体验,所以“深玮”又有文辞瑰玮之意。但是扬雄对奇字的广泛使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字学的转疏,后人对扬雄辞赋的文字产生认识的困难,于是其辞赋文意更是晦涩难懂,所以“深玮”还有文意艰深之意。第三部分,结合第二部分的分析,归纳总结扬雄辞赋“深玮”风格的历史性接受和影响。一方面,扬雄辞赋受西汉辞赋创作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其辞赋上乘西汉赋风,呈现昂扬恣肆的一面;另一方面,扬雄辞赋的主题开始由颂汉转向对历史现实的思考,特别是扬雄以历史关照现实的创作倾向,在辞赋中表现为独特的论述结构、讽谏内涵、文辞引用。这种创作倾向对东汉赋家辞赋创作以及深沉冷峻、平和雅正的赋风形成有重要影响作用。可以说,扬雄辞赋是西汉赋向东汉赋过渡的桥梁。
李大明,王怀成[8](2018)在《近百年来扬雄研究论文综述》文中指出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西汉后期着名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扬雄的着述,自班固《汉书·艺文志》始,历代公私目录书,多有着录;选编(如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和笺注(如清代学者汪荣宝《法言义疏》、戴震《方言疏证》等),代有名作;作品流传,更是长盛不衰。近百年来,在继承发扬传统学术的基础上,以现代学术理念对扬雄进行的评论和研究,由出版社出
吴会蓉,李玉巧[9](2018)在《纪念扬雄诞辰2070周年暨四川省扬雄研究会第一届学术会议综述》文中提出2017年11月10—12日,由西华大学及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成都市郫都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郫都区委宣传部、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成都文史研究馆、中华孔子学会·蜀学研究会、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纪念扬雄诞辰2070周年暨四川省扬雄研究会第一届学术会议"在成都市郫都区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山东、湖北、河北、河南、江苏、
陶成涛[10](2017)在《扬雄四赋作年新论》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学界对扬雄四赋写作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汉书·扬雄传》《汉书·成帝纪》等相关记载,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持《汉书》论"。此论主要特征是将《汉书》作为判定扬雄四赋作年的最可信的证据。由于《汉书·成帝纪》和《汉书·扬雄传》的相关记载并不同时,"持《汉书》论"内部也存在分歧和争议。通过分析《汉书·扬雄传》中颜师古一则注释的错误,指出《汉书·扬雄传》并非是录自扬雄《自序》的第一手材料。"持《汉书》论"之外,《文选》李善注所引《七略》中记载的扬雄辞赋作年,与《汉书》的纪和传均有明显不同。目前学界对于《七略》的有关记载采取相对忽视或简单否定的态度。本文结合汉成帝时郊祀制度变迁的舆论背景、"预先献赋"的文学传统以及扬雄本人"归蜀葬子"的活动,论证《七略》的记载更为合理。扬雄四赋的作年,应该为永始三年(前14)完成《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绥和元年(前8)完成《长杨赋》。
二、扬雄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扬雄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再论扬雄“四赋”的写作时间问题——兼与杨胜宽先生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一、《亦论》的写作缘起 |
二、“新思路”一说的由来 |
三、《杨文》与《亦论》的分歧 |
(一)《亦论》的结论与论证方法 |
(二)《杨文》的结论与论证逻辑 |
四、答《杨文》对《亦论》的批评 |
(2)《文选》扬雄赋李善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扬雄赋李善注征引文献考录 |
第一节 《文选》扬雄赋李善注引经部文献考录 |
第二节 《文选》扬雄赋李善注引史部文献考录 |
第三节 《文选》扬雄赋李善注引子部文献考录 |
第四节 《文选》扬雄赋李善注引集部文献考录 |
第二章 扬雄赋李善注的体例与特点 |
第一节 扬雄赋李善注的注释体例 |
一、基本条例 |
二、从省体例 |
三、旧注体例 |
四、其他体例 |
第二节 扬雄赋李善注的注释特点 |
一、释义、注音特点 |
二、征引特点 |
第三章 扬雄赋李善注与五臣注的比较 |
第一节 五臣注与李善注的不同之处 |
一、注释方式的不同 |
二、注释繁简的不同 |
三、注音位置的不同 |
第二节 五臣注的价值和不足 |
一、五臣注的价值 |
二、五臣注的不足 |
第四章 扬雄赋李善注的文学批评 |
第一节 李善注对扬雄赋修辞手法的揭示 |
一、比喻 |
二、假言 |
三、借代 |
第二节 李善注对扬雄赋的文学鉴赏 |
一、以境比境的联想 |
二、知人论世的议论 |
三、直观审美的感受 |
四、讽谕精神的把握 |
第五章 扬雄赋李善注的不足 |
第一节 黄承吉对扬雄赋李善注的纠误 |
一、不明文义,前后不一 |
二、不合逻辑,妄加征引 |
三、不顾其辞,强为弥缝 |
四、明知故昧,任意为之 |
五、不求甚解,训诂有误 |
第二节 扬雄赋李善注存在的问题 |
一、从省体例中标错篇名 |
二、过分“从省”与“过度”注释 |
三、过度征引与释事忘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文选》李善注扬雄赋作年再勘(论文提纲范文)
一 扬雄“四赋”作年之争及其发端 |
二 《校猎赋》与《羽猎赋》异同 |
三 李善注引《七略》着录《甘泉赋》作年的问题 |
四 扬雄四赋与《汉志》义例的互证 |
五 结语 |
(5)从《法言》的思想出发再论《剧秦美新》非“谄文”(论文提纲范文)
一、《剧秦美新》之争讼 |
二、以《法言》中进步的历史因格观论《剧秦美新》 |
三、以《法言》中扬雄的处世思想论《剧秦美新》 |
四、结语 |
(7)论扬雄赋的深玮风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的现状与方法 |
第一章 《文心雕龙》中“深玮”含义 |
一、学界对“深玮”的研究 |
二、笔者对“深玮”的理解 |
第二章 扬雄赋“深玮”的表现 |
一、思想深隐 |
二、文辞雅正 |
三、文风瑰奇 |
四、文意艰深 |
第三章 深玮风格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
一、深玮风格的历史渊源 |
二、深玮风格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
致谢 |
(8)近百年来扬雄研究论文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扬雄事迹研究 |
二、关于扬雄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 |
三、关于扬雄的文学创作及作品价值 |
四、扬雄语言学着作《方言》的相关研究 |
五、相关文献研究 |
(9)纪念扬雄诞辰2070周年暨四川省扬雄研究会第一届学术会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扬雄的生平与着述 |
二、关于扬雄与文学 |
三、关于扬雄与哲学、经学 |
四、关于扬雄与语言文字学 |
五、关于扬雄的评价 |
六、关于扬雄与巴蜀文化 |
七、扬雄遗迹与扬雄文化的传承与利用 |
(10)扬雄四赋作年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书·扬雄传》并非全部抄自扬雄“自序” |
二、《甘泉赋》《河东赋》二赋反映了成帝时期恢复郊祀旧制的舆论 |
三、《长杨赋》的写成与上奏并非同时 |
四、结语 |
四、扬雄至京、待诏、奏赋、除郎的年代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再论扬雄“四赋”的写作时间问题——兼与杨胜宽先生商榷[J]. 纪国泰. 文史杂志, 2022(01)
- [2]《文选》扬雄赋李善注研究[D]. 亓飞. 烟台大学, 2021(12)
- [3]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扬雄历史贡献研究述论[J]. 李钊. 蜀学, 2020(01)
- [4]《文选》李善注扬雄赋作年再勘[J]. 何易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5]从《法言》的思想出发再论《剧秦美新》非“谄文”[J]. 王淼. 社科纵横, 2020(08)
- [6]试论“王音”确实是“荐雄待诏”者[J]. 纪国泰. 蜀学, 2019(01)
- [7]论扬雄赋的深玮风格[D]. 刘晓孟. 北华大学, 2019(01)
- [8]近百年来扬雄研究论文综述[J]. 李大明,王怀成. 中华文化论坛, 2018(10)
- [9]纪念扬雄诞辰2070周年暨四川省扬雄研究会第一届学术会议综述[J]. 吴会蓉,李玉巧.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0]扬雄四赋作年新论[J]. 陶成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