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粉末激光选择性烧结行为研究

金属粉末激光选择性烧结行为研究

一、金属粉末激光选区烧结行为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谭划,南博,马伟刚,郭新,刘晶,袁绮,杨廷旺,陆文龙,臧佳栋,李浩宇,鄢文超,张升伟,卢亚,张海波[1](2021)在《先进陶瓷材料快速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提出快速烧结技术在节省时间和能源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其成为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近几十年来,快速烧结技术(如火花等离子烧结、闪电烧结、选区激光烧结、感应烧结、微波烧结和传统烧结装置中的快速烧结等)的发展,使陶瓷材料的快速烧结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先进陶瓷领域中的快速烧结技术和烧结机理,并对火花等离子烧结中直流脉冲电流和机械压力对微观结构、材料性能和烧结机理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同时指出,快速烧结技术今后的发展一方面是对烧结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并应用到先进陶瓷材料的制备中,另一方面是解决快速烧结技术工业化生产中大尺寸、大批量生产的难题。

姜乐涛[2](2021)在《选择性激光烧结用复合蜡粉制备及其分子间协同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与熔模铸造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薄壁、形状复杂零件的精密铸造,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SLS成型铸造熔模所用的高分子材料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在脱模时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传统铸造蜡粉熔点低、烧结过程不易控制,翘曲变形严重。以聚乙烯蜡为基材开发SLS用熔模材料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微观结构出发,借助量子化学密度泛函和从头算理论探讨复合蜡粉材料各组分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揭示聚乙烯蜡为基材的SLS用熔模材料各组分间相容性的本质,进一步探索复合蜡粉成型件性能改善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开发可用于薄壁复杂铸件的SLS用复合蜡粉材料,并进行成型工艺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选择Mn+···coronene···CH4(Mn+=Li+、Na+、K+、Be2+、Mg2+、Ca2+)作为聚乙烯蜡/炭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PEW/C/SDBS)复合蜡粉的模型体系,采用B3LYP、M06-2X和MP2量子化学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进行了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三聚体Mn+···coronene···CH4中存在协同效应,强度遵循coronene···Li+>coronene···Na+>coronene···K+和coronene···Be2+>coronene···Mg2+>coronene···Ca2+的顺序。约化密度矩阵(RDG)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分析揭示了Mn+···coronene···CH4协同效应的本质。由于协同效应,复合蜡粉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体系结构发生变化,使材料相容性得到改善,减小了烧结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是成型件性能改善的微观机制。(2)为探索氧化石墨烯(GO)取代炭黑对材料相容性的影响,选择三聚体Na+···GO···CH4作为聚乙烯蜡/氧化石墨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PEW/GO/SDBS)复合蜡粉模型体系,在M06-2X/6-311++G(2d,p)和MP2/6-311++G(2d,p)水平上,对Na+···σ/π和氢键相互作用协同效应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Na+···GO···CH4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均大于Na+···coronene···CH4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因此,当复合蜡粉中的炭黑被GO取代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组分间的相容性进一步加强,使成型件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3)基于理论计算结果,分别配制聚乙烯蜡/炭黑/十二烷基本磺酸钠(PEW/C/SDBS)复合蜡粉和聚乙烯蜡/氧化石墨烯/十二烷基本磺酸钠(PEW/GO/SDBS)复合蜡粉,并进行性能测试和结构表征,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红外谱图结果(IR)显示形成三聚体后,PEW/C/SDBS三聚体C-H键伸缩振动明显加强,O-H键振动峰消失,C-OH弯曲振动发生明显蓝移,且在1104.9 cm–1处出现强峰,表明分子间相互作用加强,验证了协同效应的存在。PEW/GO/SDBS三聚体1104.9 cm–1处的峰与PEW/C/SDBS三聚体1109.5 cm–1处的峰相比较,峰值和面积都明显增强,表明用GO代替炭黑,各组分间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协同效应更加显着。DSC分析发现两种复合材料的熔融峰缓且宽,有利于控制成型过程。与PEW/C/SDBS复合蜡粉相比,PEW/GO/SDBS复合蜡粉粘度增加、测试件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均提高。表明PEW/GO/SDBS各组分间协同效应比PEW/C/SDBS各组分间协同效应更显着,这是GO的官能团和SDBS中的Na+以及聚乙烯蜡的C-H键相互作用的结果。(4)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PEW/C/SDBS和PEW/GO/SDBS两种复合蜡粉的最佳烧结工艺参数。在最佳烧结工艺参数下,烧结件的收缩率和翘曲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与PEW/C/SDBS复合蜡粉相比,PEW/GO/SDBS复合蜡粉测试件翘曲变形率更低、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增强。这些结果表明复合蜡粉组分间发生了明显协同效应,材料相容性得到了改善,应力应变减小;而且用GO代替炭黑,相容性进一步改善。(5)成型件浸蜡处理后,力学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复合蜡粉制作的蜡模可用蒸汽法脱除。得到的铸件结构完整、表面光滑、尺寸精度高。无损检测未发现内部有裂纹、气孔、夹杂等明显缺陷。表明复合蜡粉可用于薄壁复杂铸件的精密铸造,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本研究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材料各组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协同效应,从微观角度深层次的探讨了材料组分对性能影响的本质原因,开发了新型环保聚乙烯蜡复合材料,对于SLS成型铸造熔模组分的精选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将计算材料科学与增材制造成型材料相结合,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新材料研发的新思路。

张慧[3](2021)在《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成型机理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激光烧结技术(laser sintering,LS)是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研究领域里的一项主流技术分支,对当今社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LS技术不断多元化、普及化的发展中,解决传统加工耗材难成型、可用耗材种类少、性价比低等问题仍是LS技术的研究热点。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AM技术近年兴起,丝线PLA熔融沉积成型(FDM)这项AM技术分支趋于成熟化,已进入市场。然而,粉状PLA基复合材料LS技术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多数PLA难于或无法LS成型;一些实验室合成的聚乳酸工艺复杂、稳性定差、成本高且产量少;国内外缺少对新PLA基复合材料LS技术的完整研究,导致难以推广应用。针对上述发展现状与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低成本的、可完全降解的纤维素/聚乳酸共混物的新型生物质LS耗材,采用理论分析、宏微观多尺度的数值计算与模拟分析以及实验测试方法对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技术进行系统性研究。以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成型机理为核心理论,从材料设计与制备、LS工艺、制件退火处理等多个环节突破PLA基复合材料激光烧结的一些技术难题。主要工作归纳如下:(1)进行纤维素/聚乳酸的材料设计与制备。从材料物化特性的表征与分析着手研究,结合多层LS试验测试多种PLA的加工性,筛选出具备一定可行性的PLA材料。以纤维素为填料制备多配比的纤维素/聚乳酸共混物,减少PLA基体材料LS过程的收缩形变,达到提高PLA基材综合成型性能的目的。(2)研究组分配比对纤维素/聚乳酸LS工艺及制件成型性能的影响。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析纤维素添加量对纤维素/聚乳酸相容性和LS过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从分子层面探明宏观组分配比对材料LS成型性能的影响。通过LS实验和性能测试验证了组分配比对纤维素/聚乳酸材料物化特性、LS制件成型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获得材料综合性能良好的组分配比。(3)探究纤维素/聚乳酸LS过程激光能量传递过程、作用机制及影响规律。宏观层面借用MATLAB数值模拟和ANSYS有限元方法分析激光能量密度和LS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微观层面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热作用对纤维素/聚乳酸体系分子运动行为、分子结构、界面结合作用的影响规律,在微观尺度上揭示纤维素/聚乳酸LS过程的热影响机制和宏观的液相烧结成型机理。(4)以提高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制件成型性能为目的,探究工艺参数、打印方向、退火处理工艺对制件密度、力学性能、尺寸精度、微观形貌、结晶性能等的影响。通过全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工艺参数对LS制件力学性能的显着性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力学性能最佳的工艺参数。

康文江[4](2021)在《选区激光熔化成形IN738LC合金的热腐蚀与高温氧化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领域对发动机在复杂环境下使用性能和效率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其关键部件所用的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IN738合金是沉淀强化型镍基高温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叶片等热端部件。然而使用传统工艺制备IN738合金时往往因枝晶粗大、化学成分不均匀以及加工周期长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制备结构复杂零件以及低偏析合金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加速了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研制的步伐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目前,关于SLM成形IN738LC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形工艺参数以及热处理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而对其他重要性能如高温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其在高温下的热腐蚀行为也尚未得到充分关注,这对IN738LC成形件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非常不利。为此,本研究针对IN738LC合金的服役环境,重点研究900℃下两批沉积态和热处理态IN738LC成形件在75%Na2SO4+25%Na Cl混合盐下的热腐蚀行为以及高温氧化特性,同时,结合酸-碱熔融理论探讨了其耐热腐蚀机理,研究工作为采用增材制造方法制备的IN738LC成形件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工作利用OM、XRD、XPS以及SEM表征手段分析了两批沉积态IN738LC成形件在高温熔盐条件下的腐蚀行为,并探讨了其耐热腐蚀机理。结果表明:Sample1#的腐蚀增重速率呈直线型规律,腐蚀60 h后增重达到了3.99 mg/cm2,热腐蚀性能极差,而Sample 2#的热腐蚀质量增重速率与传统变形态GH738合金相当,均呈抛物线规律,120 h后的增重均小于1 mg/cm2,热腐蚀性能优异。形成的腐蚀产物主要为Ni O、Cr2O3、Ni Cr2O4和Ni3S2,但各腐蚀产物随着腐蚀的进行在不断变化。腐蚀后期,Sample 1#形成的腐蚀层主要由Cr2O3构成,Sample 2#形成的腐蚀层由外层Cr2O3和少量Ti O2以及内层连续的Al2O3层组成,变形态GH738合金的腐蚀层由单一的Cr2O3层组成,且内硫化现象严重。试样的腐蚀速率与裂纹密度成正比,与其致密度成反比,且热稳定性较差的熔池边界优先被腐蚀。由于采用增材制造方法制备的试样XOY面和XOZ面的晶界宽度和面积差异较大,最终合金表现出耐蚀性的明显各向异性。对两批沉积态IN738LC进行热处理,随后对其微观组织演化与腐蚀性能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T 1#只有少数的熔池边界消失,内部裂纹未发生明显变化,HT 2#的熔池边界几乎完全消失,晶粒形态得到进一步生长,因此其化学成分分布更均匀。HT 1#和HT 2#在熔盐条件下的腐蚀性能均有所提升,但腐蚀产物种类与沉积态的试样基本一致。γ’相越小、数量越多,耐腐蚀性越好。由于试样形成了双的保护性腐蚀层,细小晶粒组织发挥“正尺寸效应”,有利于抗腐蚀性能的提高。针对抗热腐蚀性能较好的Sample 2#进行不同温度下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ample 2#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行为相同,腐蚀动力学曲线均呈抛物线规律,氧化层为Cr2O3和Al2O3的混合型氧化物层。由于Cr元素在1000℃发生了进一步氧化而生成具有挥发性的Cr O3,使得氧化层变得不连续,因此Sample 2#在900℃下的抗氧化性能要优于1000℃。

童强[5](2021)在《铸造用覆膜粉体光纤激光烧结/失效复合增材制造工艺及装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是一种基于粉床的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其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工艺流程短、可制成复杂形状零件等显着优势,近年来在砂型激光增材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铸造行业的不断升级、提效,铸件尺寸不断增大,常规SLS技术在加工幅面、效率、强度等方面难以满足行业需求。本文为突破常规SLS法中低激光功率、窄线宽扫描导致的加工效率低的瓶颈,并合理地平衡制件精度与制件初强度,着重研究基于覆膜粉体的光纤激光烧结/失效复合(Fiber Laser Sintering and Invalidating Compound,FLSIC)的增材制造方法及其配套装备、成形工艺及材料,并与传统铸造技术相结合,进行工程应用实例的验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提出以功率更高、稳定性更强、寿命更长的500 W光纤激光器取代常规SLS成形系统的100 W二氧化碳激光器烧结成形热塑性酚醛树脂覆膜材料的新思路,并依此提出了大光斑宽线填充高效率烧结扫描截面(高效率粘接)与小光斑高精度失效扫描轮廓(高精度切割)复合的增材制造方法FLSIC。该方法在提升制件效率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制件初强度,并且可有效消除次级烧结体对制件精度的不良影响,保障制件尺寸精度。扩展了激光增材制造方法,尤其对于大尺寸复杂结构砂型砂芯的高效制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围绕FLSIC方法并研制出了大幅面系列化成形装备。以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和移动式低成本后聚焦振镜为核心,采用分区拼接扫描技术实现高效变光斑大幅面加工,合理地平衡了装备的加工效率、加工幅面以及设计/制造/维护成本。采用低成本大行程XY皮带模组与光栅尺反馈的高精度小行程平移台的主从运动组合,有效保障了移动式振镜的高速精确定位,消除了皮带模组在高速定点运动时的跟随误差,实现了低成本大幅面高速高精度定位。装备兼容了 FLSIC和SLS成形方法,软硬件均自主研发,全部采用国产元器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验证了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基础工艺实验及工程应用的需求。以覆膜宝珠砂为材料、以光纤激光为光源研究了 FLSIC成形新工艺,并与SLS法成形件进行对比。结果证实,采用离焦大光斑激光代替常规SLS聚焦小光斑激光进行烧结成形,可实现更高功率、更宽填充线间距扫描烧结。结果还表明,先采用大光斑激光以高制件强度对应的激光能量密度进行截面内部填充烧结(高效高强度粘接),再采用高激光能量密度的小光斑进行截面轮廓失效扫描(高精度切割),可实现高制件初强度的同时割离次级烧结体,从而解决了 SLS方法中激光高能量密度烧结获得较高初强度时带来较大的次级烧结区影响制件精度的问题。为解决砂型打印常用覆膜硅砂对FLSIC工艺所用的光纤激光吸收率低、成形性差的问题,提出采用掺入石墨烯的方法对原材料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光纤激光作用下的成形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的添加在提高覆膜硅砂对光纤激光吸收能力的同时,保证了砂型打印件的强度和精度,且当石墨烯占硅砂质量的0.1%时,其成形效率、成形强度最佳。最后,通过制造出质量合格的中等尺寸泵壳铸件,证明了该材料在铸造砂型打印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大型砂型的FLSIC成形提供了低成本高性能的基础材料。研制出一种可用于激光增材制造的新型保温轻质覆膜粉末。该覆膜材料以粉煤灰中提取的漂珠作为基体材料,以酚醛树脂热法覆膜制得复合粉末。研究了覆膜漂珠的制备工艺以及FLSIC成形工艺,分析了树脂含量对制件的强度、导热系数、精度和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P20材料FLSIC制件的导热系数、体积密度及抗弯强度指标均满足铸造保温冒口套要求。该研究在拓展技术应用范围的同时又实现了废弃污染物的再利用,为铸造行业的复杂结构保温冒口的制造提供了基础材料。

马玉康[6](2020)在《放电等离子烧结TZM-xCu合金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通过加入低熔点的Cu降低烧结温度,成功在304不锈钢基体上低温烧结制备了TZM合金涂层。通过对TZM-xCu合金涂层组织结构的观察研究了合金涂层的烧结行为,分析了TZM-xCu合金涂层结合界面上的元素扩散情况,并研究了TZM-xCu合金涂层的摩擦磨损特征。为低温制备改性TZM合金涂层与应用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TZM-xCu合金涂层组织及元素分布的观察,合金涂层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扩散均匀。合金涂层的烧结过程可以分为固相烧结阶段和液相烧结阶段,固相烧结阶段主要发生了Mo粉末颗粒烧结颈的形成与长大;液相烧结阶段主要有液相Cu的生成与Mo粉颗粒的重排、Mo颗粒的固相溶解与再析出以及Mo骨架的最终形成。(2)TZM-xCu合金涂层截面组织呈现出涂层-过渡层-基体的三层结构,各层间结合紧密,未见裂纹等缺陷,结合强度可达36.99 MPa。TZM-xCu合金涂层的结合界面在烧结过程中通过原子相互扩散形成了宽度大约15μm的Fe-Ni扩散区与宽度大约10μm的Ni-Mo/Cu扩散区。在Fe-Ni扩散区中主要为Fe-Ni无限固溶体;而在Ni-Mo/Cu扩散区中,主要以Ni-Mo有限固溶体为主,加之少量的Ni-Cu无限固溶体。(3)热循环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TZM-xCu合金涂层的热稳定性能也随之增加;热循环试验过程中TZM-xCu合金涂层均沿镍过渡层开裂、脱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热膨胀系数差异所产生的热应力,而高温水中的Cl-离子在界面处的点蚀作用对TZM-xCu合金涂层的开裂、脱落起到了促进作用。(4)TZM合金和TZM-xCu合金涂层的磨损特征均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摩擦磨损过程中均发生了氧化腐蚀行为;Cu的加入可以有效起到润滑减摩擦的作用,Cu含量越高,减摩擦效果更加明显;TZM-xCu合金涂层比TZM合金涂层的摩擦系数最多可降低61.1%。

刘振华[7](2020)在《激光选区熔化成型30CrMnSi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增材制造(也称为3D打印技术)被认为是一项革命性技术,因为它将产品的设计及制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而选区激光熔化技术亦是其中发展最为广泛、应用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它是在SL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项增材制造工艺,对比其他几种制造技术,SLM技术具有更高效、更便捷、开发前景更广阔的优势。社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桥梁、船舶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创新,30CrMnSi合金钢作为一种高强度中碳合金钢,具有较大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在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中应用极其广泛。但在目前研究现状内,针对SLM成形Al基合金,不锈钢以及钴铬合金等金属的研究较多,关于30CrMnSi合金钢的SLM成型工艺的探索尚未成熟,相关研究数据并没有形成一套工艺体系,故本课题以30CrMnSi中碳合金钢作为成型材料,主要探讨工艺参数(铺粉厚度、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对成形零件力学性能和致密度的影响,并详细研究了 30CrMnSi中碳合金钢SLM态试样的显微组织、合金物相以及断裂后的断口形貌、断裂机制,为进一步研究SLM成形工艺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工艺参数制备试样,对成型后的试样进行致密度、显微硬度和强拉强度的检测、分析,得到各个工艺参数对制件性能的影响关系;并得到了在不同考察指标下最佳成型工艺参数,且30CrMnSi合金钢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为抗拉强度,该条件下最佳工艺参数为P=270 W、V=900 mm/s、S=0.10 mm、H=0.02mm;30CrMnSi合金粉末经SLM成形后的制件致密度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大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在一定的能量密度区间内试样致密度随着铺粉层厚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能量密度在120 J/mm3-210 J/mm3这一区间内形成的试样致密度最高,约为94%左右;而当能量密度为45.0 J/mm3、357.1 J/mm3,试样致密度达到最低分别为77.5%和80.2%。(2)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工艺参数经SLM工艺成形的30CrMnSi合金试样经打磨、抛光、腐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试样内部在冷却初期形成大量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试样内部的晶粒形态各异且形状较为细小,在靠近熔池的内部区域呈现为等轴状树枝晶而靠近熔池边界区域的晶粒则表现为圆柱状枝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试样内部显微组织由α-Fe(Cr)基体和γ-Cr1.36Fe0.52第二相这两相组成。极大的过冷度和冷却速率导致结晶过程中溶质来不及再分配是形成新相γ-Cr1.36Fe0.52的主要原因。由于试样内部同时存在细晶强化作用与固溶强化效应,在二者的相互协同下,SLM态试样的显微硬度要远远大于铸造件的显微硬度。在抗拉强度试验中,各组试样均未出现宏观颈缩现象,根据断口 SEM形貌图可知SLM成形的30CrMnSi合金试样的断裂机制为脆性断裂。(3)利用激光选区熔化工艺成形30CrMnSi合金钢试样的过程中发现,九组参数下成形后的试样存在孔隙、裂纹以及残余应力等此类冶金缺陷,这也是SLM工艺中常见的缺陷种类。孔隙主要由粉末在摄入激光后熔化不足导致,且形状不均匀的孔洞更容易形成构件的宏观缺陷,可通过改善工艺参数来控制孔隙的数量;裂纹的形成主要是在内应力或其他至脆影响下构件内部的金属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下降遭到破坏而形成的新界面所产生的间隙,且与材料的自身属性关系较大;残余应力的出现会导致零件出现微观缺陷和宏观破坏,微观缺陷会导致金属内部裂纹的形成而宏观破坏则体现在零件出现翘曲变形的现象。

刘玲钰[8](2020)在《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及其点阵结构的成形性能和力学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点阵钛合金是一种功能与结构一体化的独特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例如重量轻、比强度高,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量吸收、减震等特性,在航空航天、车辆制造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点阵加工方法不仅成本高、制造周期长,且可加工结构较为简单,严重制约了钛合金点阵结构的设计与高端应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在加工复杂精密结构件上的优势为轻质钛合金点阵结构的设计和制造开辟了新的方向。目前大量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对激光选区熔化块体钛合金上,国内外对激光选区熔化成形钛合金点阵的研究不太成熟。因此本文以当前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工艺较为成熟的TC4钛合金材料为对象,开展了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C4钛合金点阵结构的成形性能研究,并测试了钛合金点阵结构在准静态压缩下的承载特性,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首先开展了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C4钛合金的基础研究。通过对沉积态试样显微组织特征、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及拉伸断口的研究,获得了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的工艺特性。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C4钛合金沉积态的组织为原始的β晶粒内部分布着大量的针状α’马氏体,强度较高,塑性较低。经过热处理以后组织转变为由α+β相组成的层片状组织,β相含量较少,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α相的尺寸逐渐增大,β相的含量也略有升高。经800℃/2h热处理后断后伸长率由沉积态的7.33±1.34%增加到 11.77±0.36%,抗拉强度由 1371.03±28.14 MPa 下降到 1080.62± 21.02 MPa,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获得了较好的强韧性匹配。随后开展了 TC4钛合金点阵的成形工艺研究,主要包括模型设计、成形过程仿真、表面质量研究等内容。设计了七种不同孔径的BCC型TC4钛合金点阵,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预测了 TC4点阵结构的成形性和不同孔径点阵结构中等效残余应力及变形的分布。对七种孔径的点阵进行成形加工后发现影响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C4钛合金点阵表面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飞溅、粉末粘附、单元杆下表面球化挂渣以及台阶效应。最后,针对几种不同孔径的激光选区熔化TC4体心立方点阵,研究了其在准静态压缩下的承载特性和失效模式,并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对其承载特性进行调控。发现激光选区熔化成形BCC型TC4钛合金点阵的准静态压缩变形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弹性阶段、塑性吸能阶段、破坏崩塌阶段。沉积态BCC型TC4点阵的主要失效模式为脆性崩塌和最大剪切角剪切失效。断裂发生在节点与单元杆连接处,呈现脆性断裂特征。在剪切力作用下单元杆与节点连接处产生初始裂纹并扩展至节点处,最后在轴向拉应力作用下快速崩塌断裂。点阵在大量减重的情况下力学性能降低,经研究发现,点阵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体积率的提高几乎呈线性增加,其沉积态的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经过热处理以后断裂方式变为韧性断裂。热处理能显着提高BCC型TC4钛合金点阵的塑性。因此通过热处理调节点阵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可以实现对激光选区熔化成形BCC型TC4钛合金点阵承载特性的调控。

邓正华[9](2020)在《高强耐磨Cu-Al粉末合金的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矿山机械、船舶、航天等领域对低速重载滑动轴承的使用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现有的轴承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本论文基于逆向设计思想,根据需求导向筛选轴承材料,利用机器学习指导材料设计和工艺优化。研究了 Cu-Al粉末合金烧结机理,并研究了不同合金元素的加入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低速重载滑动轴承服役需求进行分析,得出了滑动轴承服役所需性能指标。然后,利用Ashby法绘制材料性能图,并对各种可用材料进行比较和筛选后,选择Cu-Al合金作为轴承材料。最后,确定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滑动轴承材料。(2)研究了单质粉为原料的Cu-9Al合金的烧结机理和膨胀机理。结果表明,在480℃,在Cu颗粒与Al颗粒间形成了 Al4Cu9、AlCu和Al2Cu三个连续的相,Al2Cu首先出现;在500℃,Al和Al2Cu相逆共晶反应形成液相,当液相渗透到铜颗粒之间的间隙时发生膨胀,烧结密度降低;在565℃以上,A14Cu9和α-Cu转变为AlCu3;在1000℃,残余的纯铜转化为AlCu3,孔隙率下降。(3)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 Cu-Al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烧结密度的预测模型。首先,在六种抗拉强度和硬度预测模型中,支持向量回归的序列最小优化算法(SMOreg/puk)模型的相关系数最高,误差最小。利用SMOreg/puk模型指导铜铝合金的成分设计以达到力学性能的目标值。其次,在五种粉末合金烧结密度预测模型中,多层感知器(MLP)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误差值小。MLP模型用于预测Cu-Al合金的烧结密度,并为选择工艺参数以达到预期烧结密度提供指导。最后,根据机器学习模型设计的成分和选定的工艺参数制备了 Cu-12Al-6Ni粉末合金,其孔隙率为11.22%,抗拉强度为390 MPa,硬度为139 HB,实验结果达到了目标值。(4)研究了 Ni含量对Cu-12Al粉末合金的微观组织演变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增加,α-Cu相逐渐增加,而Al4Cu9相逐渐减少;当Ni含量大于4wt.%时,NiAl相在晶界处析出。随着N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硬度逐渐降低,而合金的抗拉强度急剧变化,当Ni含量为6wt.%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应变达到最大值,同时,其摩擦系数最低。(5)研究了 Cu-12Al-6Ni-xB(x=0,0.2)合金的烧结行为。结果表明,在500℃,两种合金中纯铝消失,组织中均出现了大孔洞和大量Al4Cu9,烧结密度急剧降低;在600℃,两种合金中均出现马氏体AlCu3;在700℃,加B合金中Al4Cu9相和纯Cu消失;在1000℃,加B合金孔洞更少,且组织更细。并研究了 B含量对Cu-12Al-6Ni粉末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当B含量为0.2wt.%时,合金组织被细化,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层错和位错,合金的烧结密度、硬度和抗拉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1.7%、165.6 HB和476 MPa,同时磨损量最低。随着B含量继续增加,合金的烧结密度、强度、硬度逐渐降低,而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逐渐增加。(6)研究了 Ti含量对Cu-12Al-6Ni粉末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添加0.2wt.%Ti,合金组织明显被细化,且组织中析出细小球状X相((Cu,Ni)2AlTi),随着Ti含量增加,X相增多并粗化,且其中心出现孔洞。合金的抗拉强度随着Ti含量增加先增后降,Ti的添加量为0.2wt.%时抗拉强度最高(412 MPa)。添加0.2wt.%Ti后,合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低,随着Ti含量继续增加,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逐渐增加。(7)研究了石墨的添加对Cu-12Al-6Ni粉末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随着石墨含量增加,孔隙增多,组织中Al4Cu9和NiAl相也逐渐增多;随着合金中石墨含量增加,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减小,而合金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都先增后减。

王明浪[10](2020)在《Cu-10Sn合金和925Ag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和性能研究》文中提出珠宝首饰的传统加工方式具有生产效率低、个性化定制成本高以及无法制备内部形状复杂的首饰等缺点,导致其已经无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增材制造技术快速、个性化定制的特点,为珠宝首饰加工带来了无限创意。本文以Cu-10Sn合金和925 Ag合金为原料,研究其选区激光熔化成形(SLM)工艺,并制备复杂的珠宝饰品。首先,本文采用响应曲面法对SLM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SLM制备Cu-10Sn合金的致密度和尺寸精度。研究表明:影响SLM样品致密度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为: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当激光功率LP为249 W、扫描速度SS为181 mm/s、扫描间距HS为0.097 mm和层厚LT为30μm时,成形件的最佳致密度为99.36%;而影响SLM样品尺寸精度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为:扫描速度>激光功率>扫描间距,当激光功率LP为250 W、扫描速度SS为740 mm/s、扫描间距HS为0.07 mm和层厚LT为30μm时,样品的最小尺寸绝对误差为36.12μm;且样品的上表面粗糙度比侧面粗糙度低。此外,模型摆放方式对成型精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尖角模型适合竖直摆放成型;圆孔模型适合水平摆放成型。其次,系统性研究了SLM成形Cu-10Sn合金的物相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热处理工艺。结果显示选区激光熔化成形Cu-10Sn合金的显微组织主要由α-Cu相和亚稳相β′(Cu13.7Sn)组成,与原始粉末相比,其亚稳相β′的含量明显增加。SLM样品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横截面平均维氏硬度值分别为158.2±3.2 HV、144.7±3.4 HV。与热压烧结所得的Cu-10Sn合金相比,SLM成形Cu-10Sn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高出了45%和25%,但其延伸率有所下降。热处理后的SLM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发生下降,延伸率得到了显着提高。当热处理加热温度升高到600℃时,试样的平均屈服强度和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下降至364MPa和572 MPa,延伸率提高至29.11%。对原始Cu-10Sn粉末进行氧化改性处理,继而研究了其反射率和SLM成形性能。结果显示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处理后的铜合金粉末反射率得到显着的降低。与原始粉末所制备的SLM试样相比,氧化改性后的试样相对密度有所降低,约为98.12%;试样的侧面粘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试样的成型精度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此外,与原始粉末所制备的SLM试样相比,经氧化改性后的SLM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18%和8%,但延伸率降低了25%。本文最后分析了Cu-10Sn合金粉末与925Ag合金粉末在粉末特性上的差异性,并对925Ag合金的工艺优化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10Sn和925Ag粉末在平均粒径上相差不大,但925Ag合金粉末的流动性和松装密度较好。925Ag合金粉末的反射率约为64.68%,比Cu-10Sn合金粉末的反射率高约70%。当激光功率为664 W、扫描速度为566 mm/s、扫描间距为0.044 mm和层厚为0.02 mm时,SLM工艺所制备的925 Ag合金样品的最优致密度为96.76%。在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不变的情况下,样品尺寸绝对误差随着激光功率的减小而降低。而在激光功率和扫描间距不变的情况下,样品尺寸绝对误差随着扫描速度的减小而增大。其中当激光功率为300 W、扫描速度为400 mm/s和扫描间距为0.06 mm时,样品的最小尺寸误差约为108μm。此外,SLM工艺所制备的银合金样品在水平截面上的硬度(106.4±2 HV)明显大于其在垂直截面上的硬度(90.1±4 HV)。

二、金属粉末激光选区烧结行为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属粉末激光选区烧结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先进陶瓷材料快速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火花等离子烧结
    1.1 脉冲直流电
    1.2 机械压力
2 闪电烧结
3 选区激光烧结
4 感应烧结
5 微波烧结
6 传统烧结装置中的快速烧结
7 不同快速烧结方式的比较
8 结语与展望

(2)选择性激光烧结用复合蜡粉制备及其分子间协同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技术简介
        1.1.1 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技术原理及优势
        1.1.2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应用现状
    1.2 选择性激光烧结熔模铸造材料
        1.2.1 选择性激光烧结熔模铸造材料的研究现状
        1.2.2 选择性激光烧结熔模铸造材料辅助材料
    1.3 炭黑和氧化石墨烯协同效应研究进展
    1.4 量子化学在材料设计方面的应用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实验
    2.4 主要表征与性能测试方法
        2.4.1 主要分析表征方法
        2.4.2 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2.5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2.5.1 Gaussian09 程序
        2.5.2 密度泛函理论
        2.5.3 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
第3章 PEW/C/SDBS复合蜡粉协同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选择与计算方法
        3.2.1 M~(n+)···coronene···CH_4三聚体模型
        3.2.2 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n+)···coronene···CH_4复合物中的协同效应
        3.3.2 AIM分析
        3.3.3 RDG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EW/GO/SDBS复合蜡粉协同效应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选择与计算方法
        4.2.1 Na~+···GO···CH_4三聚体模型
        4.2.2 计算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二聚体结构与相互作用
        4.3.2 Na~+···GO···CH_4复合物中的协同效应
        4.3.3 AIM分析
        4.3.4 RDG分析
        4.3.5 GO···(CH_4)n(n=1~10)簇密度泛函活性理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型复合蜡粉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复合蜡粉制备
        5.2.1 复合蜡粉配比试验
        5.2.2 复合蜡粉烧结性能实验
    5.3 复合蜡粉性能表征
        5.3.1 复合蜡粉试件力学性能分析
        5.3.2 微观组织形貌观察
        5.3.3 复合蜡粉物理性能表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复合蜡粉工程化应用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复合蜡粉SLS工艺优化
        6.2.1 正交实验设计
        6.2.2 实验结果
    6.3 复合蜡粉成型件后处理工艺
    6.4 复合蜡粉成型件熔模铸造工艺验证
        6.4.1 蜡模处理
        6.4.2 制壳工艺
        6.4.3 脱蜡工艺
        6.4.4 型壳焙烧
        6.4.5 浇注工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成型机理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来源
        1.1.1 选题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激光烧结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1.2.1 激光烧结技术的产业现状
        1.2.2 激光烧结技术的发展前景
    1.3 生物质激光烧结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激光烧结技术耗材的种类及特性要求
        1.3.2 常见的生物质激光烧结耗材
        1.3.3 聚乳酸基激光烧结耗材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4 激光烧结成型过程的数值计算及模拟分析研究
        1.4.1 激光烧结工艺优化的研究方法及现状
        1.4.2 激光烧结热作用过程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纤维素/聚乳酸的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纤维素/聚乳酸的组分选取
        2.2.1 聚乳酸粉末的化学结构分析与组分选取
        2.2.2 纤维素粉末的化学结构分析与组分选取
    2.3 纤维素/聚乳酸理化性质的表征
        2.3.1 纤维素/聚乳酸理化性质的检测仪器
        2.3.2 纤维素/聚乳酸理化性质的测试
    2.4 纤维素/聚乳酸理化性质的分析
        2.4.1 纤维素/聚乳酸组分的粒径分布
        2.4.2 纤维素/聚乳酸的粉床密度
        2.4.3 纤维素/聚乳酸的微观形貌
        2.4.4 纤维素/聚乳酸的热性能
        2.4.5 纤维素/聚乳酸的结晶性分析
        2.4.6 纤维素/聚乳酸的流变性能
    2.5 纤维素/聚乳酸的制备与激光烧结可行性分析
        2.5.1 纤维素/聚乳酸的制备工艺
        2.5.2 聚乳酸基共混物的激光烧结可行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分子建模及动力学模拟分析
    3.1 引言
    3.2 纤维素/聚乳酸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3.2.1 分子动力学的运算过程及算法
        3.2.2 力场的选取
        3.2.3 系统势能的计算方法
        3.2.4 平衡系综的选取
    3.3 纤维素/聚乳酸分子模型的建立与结构优化
        3.3.1 PLA 3001D分子模型的建立
        3.3.2 α-纤维素分子模型的建立
        3.3.3 建立纤维素/聚乳酸共混物及其界面的分子模型
    3.4 组分配比对纤维素/聚乳酸相容性的影响
        3.4.1 Flo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法
        3.4.2 径向分布函数g(r)法
        3.4.3 分子间相互作用能(ΔE)法
    3.5 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过程的分子热运动模拟分析
        3.5.1 热作用对纤维素/聚乳酸体系的分子运动的影响
        3.5.2 温度对纤维素/聚乳酸体系相容性的影响
        3.5.3 纤维素/聚乳酸组分界面分子运动的热影响模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激光烧结成型机理及温度场的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成型机理分析
        4.2.1 激光能量密度及热源模型的计算分析
        4.2.2 激光烧结成型热作用机理分析
        4.2.3 激光烧结熔池的形成及动力学分析
        4.2.4 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液相烧结的演变过程
    4.3 激光烧结成型温度场的数学模型
        4.3.1 激光烧结粉床的热传导方程
        4.3.2 纤维素/聚乳酸材料热性能的数学模型
    4.4 激光烧结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构建
        4.4.1 建立激光烧结温度场有限元模型的流程及初始条件
        4.4.2 建立激光烧结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
    4.5 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温度场的模拟与分析
        4.5.1 激光作用时长对瞬态温度场的影响
        4.5.2 工艺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实验及制件成型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组分配比对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制件成型性能的影响
        5.2.1 激光烧结制件成型性能的表征
        5.2.2 组分配比实验结果分析
    5.3 工艺参数对激光烧结制件成型性能的影响
        5.3.1 基于全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的实验分析
        5.3.2 工艺参数对激光烧结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5.3.3 工艺参数对激光烧结制件微观结构的影响
        5.3.4 工艺参数对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的影响机制
    5.4 打印方向对激光烧结制件成型性能的影响研究
        5.4.1 激光烧结制件的打印方向的选定
        5.4.2 打印方向对激光烧结制件密度的影响
        5.4.3 打印方向对激光烧结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5.4.4 打印方向对激光烧结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5.4.5 打印方向对激光烧结制件微观组织的影响
    5.5 退火处理工艺对激光烧结制件成型性能的影响
        5.5.1 退火处理对激光烧结制件的密度和尺寸精度的影响
        5.5.2 退火处理对激光烧结制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5.5.3 退火处理对激光烧结制件的微观形貌的影响
        5.5.4 退火处理对激光烧结制件的结晶性能的影响
        5.5.5 三种优化工艺方法的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选区激光熔化成形IN738LC合金的热腐蚀与高温氧化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
        1.2.1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技术原理及特点
        1.2.2 国内外选区激光熔化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3 选区激光熔化过程中的冶金原理
        1.2.4 选区激光熔化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确定
    1.3 IN738 镍基高温合金简介
        1.3.1 IN738 镍基高温合金
        1.3.2 选区激光熔化IN738 合金的研究进展
        1.3.3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镍基合金的腐蚀行为研究
    1.4 镍基合金的热腐蚀机理
    1.5 镍基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腐蚀试验
        2.2.1 热腐蚀试验
        2.2.2 电化学腐蚀试验
    2.3 氧化试验
    2.4 材料分析方法
第3章 沉积态IN738LC成形件在熔盐体系中的腐蚀行为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沉积态试样的组织结构及物相
    3.4 腐蚀动力学曲线
    3.5 腐蚀产物的物相、形貌以及成分分析
        3.5.1 腐蚀产物物相分析(XRD)
        3.5.2 腐蚀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3.5.3 腐蚀产物的XPS分析
    3.6 腐蚀层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3.7 裂纹分布对IN738LC成形件热腐蚀性能的影响
    3.8 热腐蚀机理讨论
        3.8.1 IN738LC成形件的热腐蚀模型
        3.8.2 IN738LC成形件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各向异性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处理对IN738LC成形件热腐蚀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热处理后的IN738LC成形件微观组织
    4.4 热处理后的试样腐蚀动力学曲线
    4.5 腐蚀产物的物相分析
    4.6 试样表面腐蚀形貌及成分分析
    4.7 试样腐蚀层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4.8 析出γ'相对腐蚀性能的影响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IN738LC成形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行为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高温氧化动力学
    5.4 氧化产物的物相分析
    5.5 氧化膜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5.6 氧化膜截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5.7 氧化机理讨论
        5.7.1 氧化物的热力学分析
        5.7.2 氧化膜的形成机制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铸造用覆膜粉体光纤激光烧结/失效复合增材制造工艺及装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增材制造技术概述
        1.1.2 面向铸造的增材制造技术
        1.1.3 面向铸造的覆膜粉体激光增材制造技术
        1.1.4 本文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内容研究进展
        1.2.1 选择性激光烧结装备研究进展
        1.2.2 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研究进展
        1.2.3 选择性激光烧结材料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光纤激光烧结/失效复合增材制造方法及装备
    2.1 光纤激光烧结/失效复合增材制造方法
        2.1.1 FLSIC基本原理
        2.1.2 FLSIC激光源的选择
        2.1.3 FLSIC实现过程
    2.2 光纤激光烧结/失效复合增材制造装备的研制
        2.2.1 总体方案
        2.2.2 激光系统研制
        2.2.3 铺粉系统研制
        2.2.4 控制系统研制
        2.2.5 大幅面系列化光纤激光烧结/失效复合增材制造装备
    2.3 本章小结
3 覆膜宝珠砂光纤激光烧结/失效复合增材制造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条件
    3.3 覆膜宝珠砂粉体特性分析
    3.4 激光作用覆膜宝珠砂成形机制研究
        3.4.1 激光能量对粉床的作用
        3.4.2 激光加热覆膜宝珠砂的固化机制
    3.5 激光烧结覆膜宝珠砂过程的仿真分析
        3.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3.5.2 激光热源模型的建立
        3.5.3 覆膜宝珠砂的热物性计算模型
        3.5.4 初始值及边界条件
        3.5.5 基于热像仪测温的模型整定
        3.5.6 扫描线间距对激光烧结过程温度场影响的模拟分析
    3.6 覆膜宝珠砂的SLS制件性能研究
        3.6.1 激光能量密度对覆膜宝珠砂SLS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3.6.2 激光能量密度对覆膜宝珠砂SLS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3.7 覆膜宝珠砂的FLSIC制件性能研究
        3.7.1 激光能量密度对覆膜宝珠砂FLSIC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3.7.2 激光能量密度对覆膜宝珠砂FLSIC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3.8 应用实例
    3.9 本章小结
4 石墨烯改性覆膜硅砂的制备及复合成形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石墨烯改性覆膜硅砂的制备与表征
        4.2.1 实验设备与材料
        4.2.2 粉末的制备过程
        4.2.3 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4.2.4 改性覆膜硅砂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4.3 石墨烯含量对覆膜硅砂激光吸收率及常温抗拉强度的影响
        4.3.1 石墨烯含量对覆膜硅砂激光吸收率的影响
        4.3.2 石墨烯含量对覆膜硅砂常温抗拉强度的影响
    4.4 石墨烯含量及激光能量密度对激光烧结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石墨烯改性覆膜硅砂FLSIC成形工艺研究
    4.6 应用实例
    4.7 本章小结
5 轻质保温覆膜漂珠的制备及复合成形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覆膜漂珠轻质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5.2.1 主要原料及仪器
        5.2.2 粉末的制备过程
        5.2.3 覆膜漂珠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5.3 覆膜漂珠的单层激光烧结/失效工艺研究
        5.3.1 单层激光烧结工艺研究
        5.3.2 单层激光失效工艺研究
    5.4 覆膜漂珠FLSIC成形工艺及制件性能研究
        5.4.1 激光能量密度对覆膜漂珠FLSIC制件强度的影响
        5.4.2 激光能量密度对覆膜漂珠FLSIC制件比强度的影响
        5.4.3 激光能量密度对覆膜漂珠FLSIC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5.5 树脂含量对覆膜漂珠FLSIC制件性能的影响
        5.5.1 树脂含量对覆膜漂珠FLSIC制件强度的影响
        5.5.2 树脂含量对覆膜漂珠FLSIC制件导热系数的影响
        5.5.3 树脂含量对覆膜漂珠FLSIC制件体积密度及比强度的影响
        5.5.4 树脂含量对覆膜漂珠FLSIC制件尺寸精度的影响
    5.6 覆膜漂珠冒口铸造性能评价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放电等离子烧结TZM-xCu合金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钼及钼基合金简介
        1.1.1 金属钼简介
        1.1.2 钼铜复合材料简介
        1.1.3 固溶强化类型钼基合金简介
        1.1.4 弥散强化类型钼基合金简介
        1.1.5 其他类型强化钼基合金简介
    1.2 钼基合金涂层制备技术现状
        1.2.1 火焰喷涂技术
        1.2.2 等离子喷涂技术
        1.2.3 电热爆炸喷涂技术
        1.2.4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案
        2.2.1 TZM-xCu合金粉末的制备工艺
        2.2.2 TZM-xCu合金涂层的烧结工艺
    2.3 实验方法
        2.3.1 涂层组织分析
        2.3.2 涂层孔隙率测量
        2.3.3 涂层热稳定性能测试
        2.3.4 涂层结合强度测试
        2.3.5 涂层硬度测试
        2.3.6 涂层热扩散系数测试
        2.3.7 涂层摩擦磨损性能
第三章 TZM-xCu合金涂层的烧结行为研究
    3.1 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
    3.2 合金涂层的孔隙率测量
    3.3 合金涂层的物相分析
    3.4 合金涂层的烧结行为
        3.4.1 固相烧结阶段
        3.4.2 液相烧结阶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ZM-xCu合金涂层结合界面的研究
    4.1 合金涂层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特征
    4.2 合金涂层结合界面元素扩散过程分析
    4.3 合金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研究
        4.3.1 合金涂层的热稳定性
        4.3.2 合金涂层的结合强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ZM-xCu合金涂层的性能及摩擦磨损特征研究
    5.1 合金涂层的显微硬度
    5.2 合金涂层的热扩散系数
    5.3 合金涂层的摩擦磨损特征
        5.3.1 合金涂层的摩擦系数曲线
        5.3.2 合金涂层的磨痕形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激光选区熔化成型30CrMnSi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增材制造技术典型工艺
    1.3 选区激光熔化成型工艺
    1.4 高强度合金钢
        1.4.1 高强度合金钢研究进展及现状
        1.4.2 30CrMnSi高强度合金钢研究进展及现状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基板材料
        2.2.2 粉末材料
    2.3 试验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正交试验设计
        2.4.2 指标的求和与均值分析
        2.4.3 极差分析(见表2-4)
        2.4.4 试样成形过程
    2.5 组织观察与性能分析
        2.5.1 致密度分析
        2.5.2 显微硬度分析
        2.5.3 力学性能分析
        2.5.4 XRD物相分析
        2.5.5 金相分析
        2.5.6 SEM形貌分析
第3章 SLM成型30CrMnSi合金钢的工艺参数研究
    3.1 引言
    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3 不同考察指标下的最佳工艺参数
    3.4 工艺参数对试样致密度的影响
    3.5 工艺参数对试样形成孔洞和裂纹的影响规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30CrMnSi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SLM成形30CrMnSi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4.3 SLM成形30CrMnSi合金物相分析
    4.4 SLM成形30CrMnSi合金显微硬度
    4.5 SLM成形30CrMnSi合金室温拉伸性能分析
    4.6 SLM成形30CrMnSi合金试样的断裂形貌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零件的制备以及激光选区熔化工艺成形过程中的冶金缺陷
    5.1 引言
    5.2 典型零件的制备
        5.2.1 零件结构分析
        5.2.2 支撑的设计与选择
        5.2.3 零件的成形
    5.3 SLM工艺成形过程中的缺陷
        5.3.1 孔隙
        5.3.2 裂纹
        5.3.3 残余应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及其点阵结构的成形性能和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原理与特点
        1.2.1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的原理与过程
        1.2.2 激光选区熔化技术的优缺点
    1.3 金属点阵结构及构型
    1.4 激光选区熔化钛合金点阵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粉末材料
        2.1.2 基板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设备
        2.2.2 成形工艺参数
        2.2.3 热处理工艺及设备
    2.3 显微组织分析表征方法
        2.3.1 OM组织分析
        2.3.2 SEM分析
        2.3.3 XRD分析
    2.4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4.1 显微硬度测试
        2.4.2 室温拉伸试验
        2.4.3 准静态压缩试验
    2.5 建模与仿真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组织与拉伸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的显微组织分析
    3.4 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的物相分析
    3.5 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的显微硬度分析
    3.6 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的拉伸性能分析
    3.7 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的拉伸断口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点阵结构的设计成形及表面处理
    4.1 引言
    4.2 点阵结构的设计
    4.3 点阵结构的成形性模拟分析
    4.4 TC4点阵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质量表征
    4.5 点阵结构的表面处理
        4.5.1 喷砂处理BCC钛合金点阵的表面形貌
        4.5.2 等离子抛光BCC钛合金点阵的表面形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点阵结构的力学行为分析
    5.1 引言
    5.2 点阵结构的金相组织分析
    5.3 点阵结构的压缩行为分析
    5.4 点阵结构的压缩断口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高强耐磨Cu-Al粉末合金的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滑动轴承材料性能要求
    2.2 滑动轴承材料研究现状
    2.3 材料设计方法
        2.3.1 逆向设计方法
        2.3.2 Ashby法
    2.4 机器学习技术及其在材料中应用
        2.4.1 机器学习技术
        2.4.2 机器学习在材料中应用
    2.5 粉末冶金技术
        2.5.1 粉末冶金技术的特点
        2.5.2 粉末冶金成形技术的发展
        2.5.3 粉末冶金烧结技术的发展
    2.6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2.6.1 研究内容
        2.6.2 研究目的
        2.6.3 技术路线
3 实验方法
    3.1 实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试样的制备
    3.2 成分与组织测试
        3.2.1 氧含量测试
        3.2.2 显微组织表征
    3.3 性能测试
        3.3.1 密度测试
        3.3.2 力学性能测试
        3.3.3 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3.4 机器学习方法
4 基于逆向设计思想的低速重载滑动轴承合金体系筛选
    4.1 引言
    4.2 滑动轴承参数、受力分析及性能需求
    4.3 滑动轴承材料的基体元素筛选
    4.4 滑动轴承材料的主要合金元素筛选
    4.5 滑动轴承材料的制备方法选择
    4.6 本章小结
5 Cu-9Al合金烧结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烧结温度对Cu-Al合金组织及烧结密度的影响
        5.2.1 烧结温度对合金微观组织和物相影响
        5.2.2 烧结温度对合金烧结密度影响
    5.3 Cu-Al合金的烧结机理
        5.3.1 烧结过程中组织结构演变机理
        5.3.2 烧结过程中膨胀机理
    5.4 本章小结
6 机器学习辅助Cu-Al粉末合金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
    6.1 Cu-Al合金力学性能预测
        6.1.1 数据集建立
        6.1.2 特征选择
        6.1.3 模型构建
        6.1.4 模型验证
        6.1.5 预测模型指导Cu-Al粉末合金成分设计
    6.2 Cu-Al合金烧结密度预测
        6.2.1 数据集建立和特征选择
        6.2.2 模型构建
        6.2.3 预测结果与模型验证
        6.2.4 预测模型指导Cu-Al粉末合金的制备参数的优化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Cu-12Al-xNi合金的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镍含量对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
        7.2.1 镍含量对合金物相及显微组织影响
        7.2.2 镍含量对合金性能影响
    7.3 组织演变和性能强化机理分析
        7.3.1 显微组织演变机理
        7.3.2 镍含量对孔隙的影响机理
        7.3.3 镍含量对性能的影响机理
    7.4 本章小结
8 元素B对Cu-12Al-6Ni粉末合金烧结行为、组织和性能影响
    8.1 引言
    8.2 Cu-12Al-6Ni-0.2B合金在烧结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性能研究
        8.2.1 烧结温度对合金物相及显微组织影响
        8.2.2 烧结温度对合金性能影响
        8.2.3 烧结过程中组织演变和性能变化机理分析
    8.3 元素B含量对Cu-12Al-6Ni粉末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
        8.3.1 B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及物相影响
        8.3.2 B含量对合金性能影响
        8.3.3 组织演变和性能强化机理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元素Ti对Cu-12Al-6Ni粉末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
    9.1 引言
    9.2 Ti含量对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
        9.2.1 Ti含量对合金物相及显微组织影响
        9.2.2 Ti含量对合金性能影响
    9.3 组织演变和性能强化机理分析
        9.3.1 显微组织演变机理
        9.3.2 Ti含量对性能的影响机理
    9.4 本章小结
10 石墨对Cu-12Al-6Ni粉末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
    10.1 引言
    10.2 石墨含量对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
        10.2.1 石墨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影响
        10.2.2 石墨含量对合金性能影响
    10.3 讨论分析
        10.3.1 石墨含量对显微组织影响机理
        10.3.2 石墨含量对力学性能影响机理
        10.3.3 石墨含量对摩擦性能影响机理
    10.4 B、Ti和石墨的添加对Cu-12Al-6Ni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比较
        10.4.1 B、Ti和石墨的添加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比较
        10.4.2 B、Ti和石墨的添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比较
    10.5 与现有铜铝轴承材料对比分析
    10.6 本章小结
11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Cu-10Sn合金和925Ag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珠宝首饰增材制造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1.2.1 光固化成型技术和失蜡浇铸工艺
        1.2.2 选区激光烧结(SLS)技术
        1.2.3 直接激光金属烧结(DLMS)技术
        1.2.4 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
    1.3 选区激光熔化珠宝首饰研究现状
        1.3.1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贵金属研究现状
        1.3.2 选区激光熔化成形铜合金研究现状
    1.4 课题概述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3 课题来源
第二章 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
    2.1 实验材料
        2.1.1 铜锡合金粉末
        2.1.2 925银合金粉末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设备
        2.3.1 SLM成形设备
        2.3.2 其他设备
    2.4 分析与表征
        2.4.1 致密度测试
        2.4.2 尺寸精度测试
        2.4.3 样品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分析
        2.4.4 力学性能测试
        2.4.5 物相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
        2.4.6 粉体特性测试
第三章 Cu-10Sn合金的SLM成形工艺及力学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SLM成形Cu-10Sn合金的致密度优化研究
        3.3.1 工艺参数对成形件的致密度的影响
        3.3.2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致密度模型的建立
    3.4 SLM成形Cu-10Sn合金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研究
        3.4.1 SLM工艺参数对成形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4.2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尺寸精度模型的建立
        3.4.3 典型几何特征尺寸精度的研究
    3.5 SLM工艺参数优化和其成形件性能研究
        3.5.1 SLM工艺参数优化
        3.5.2 选区激光熔化Cu-10Sn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3.5.3 选区激光熔化Cu-10Sn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3.6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铜合金复杂件实例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改性Cu Sn10 合金的SLM成形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氧化改性的Cu-10Sn粉体性能
        4.3.1 改性后Cu-10Sn粉末的XRD物相
        4.3.2 改性后Cu-10Sn粉末的微观结构
        4.3.3 改性后Cu-10Sn粉末的反射率
    4.4 氧化改性后Cu-10Sn合金的SLM成形性能
        4.4.1 氧化改性对Cu-10Sn合金致密度影响
        4.4.2 氧化改性对Cu-10Sn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4.3 氧化改性对对Cu-10Sn合金尺寸精度的影响
        4.4.4 氧化改性对Cu-10Sn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925银的SLM成形工艺及硬度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925银合金粉体的反射率
    5.4 925银合金的SLM成型性能
        5.4.1 925银合金的致密度
        5.4.2 925银合金的尺寸精度
        5.4.3 925银合金的硬度
    5.5 选区激光熔化技术成形925银合金复杂件实例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致谢

四、金属粉末激光选区烧结行为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先进陶瓷材料快速烧结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 谭划,南博,马伟刚,郭新,刘晶,袁绮,杨廷旺,陆文龙,臧佳栋,李浩宇,鄢文超,张升伟,卢亚,张海波. 硅酸盐通报, 2021(09)
  • [2]选择性激光烧结用复合蜡粉制备及其分子间协同效应研究[D]. 姜乐涛. 中北大学, 2021(01)
  • [3]纤维素/聚乳酸激光烧结成型机理及实验研究[D]. 张慧.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4]选区激光熔化成形IN738LC合金的热腐蚀与高温氧化行为研究[D]. 康文江.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5]铸造用覆膜粉体光纤激光烧结/失效复合增材制造工艺及装备研究[D]. 童强.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6]放电等离子烧结TZM-xCu合金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 马玉康.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7]激光选区熔化成型30CrMnSi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研究[D]. 刘振华.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4)
  • [8]激光选区熔化TC4钛合金及其点阵结构的成形性能和力学行为研究[D]. 刘玲钰. 山东大学, 2020(10)
  • [9]高强耐磨Cu-Al粉末合金的成分设计与工艺优化研究[D]. 邓正华.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10]Cu-10Sn合金和925Ag合金选区激光熔化成形工艺和性能研究[D]. 王明浪.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标签:;  ;  ;  ;  

金属粉末激光选择性烧结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