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并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

恶性淋巴瘤并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

一、恶性淋巴瘤并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汪晓悠[1](2021)在《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对老年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并对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依据国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纳入41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其中2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AZA-HAG组和DAC-HAG组,每组分别有13例和12例。AZA-HAG组采用阿扎胞苷75mg/m2,皮下注射,1次/天,d1-7;联合HAG方案:高三尖杉酯碱1mg/(m2·d),静脉滴注,1次/天,d1-14;阿糖胞苷10mg/(m2·d),皮下注射,q12h,d1-1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ug/(m2·d),皮下注射,d0-14;28天为1个疗程。DAC-HAG组把阿扎胞苷更换为地西他滨DAC)10mg/m2·d),静脉滴注,1次/天,d1-5,联合HAG方案。而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全部给予AZA-HAG方案治疗。观察41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ORR)、完全缓解率(CR),同时观察所有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事件为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5.0软件,采用非参数秩序和检验进行组间疗效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治疗29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总有效率(ORR)86.20%、完全缓解率(CR)75.86%。对13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总有效率(ORR)及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84.61%、76.92%及87.50%、75.00%。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分别对原发性或继发性、预后较好组或预后不良组、M5型或非M5型以及>70岁或≤70岁患者进行组间疗效比较,每组总有效率(ORR)及完全缓解率(CR)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分别对初诊性或复发性、RAEB型或非RAEB型以及(IPSS)预后较好组或预后不良组进行组间疗效比较,每组总有效率(ORR)及完全缓解率(CR)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对比AZA-HAG方案组与DAC-HAG方案组间总有效率(ORR)及完全缓解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AZA-HAG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但发生率低为59.12%,早期死亡患者1例(3.44%)。结论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和(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发生少,耐受性较好。

乔艳红[2](2020)在《血液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预后分析 ——附33例临床病例资料》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液髓系肿瘤出现髓外浸润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收集并整理33例自2007年10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确诊为髓外浸润的髓系肿瘤患者资料,按照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关于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分类标准,根据初诊时髓系肿瘤类型、髓外浸润组织病理类型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回顾性分析各项临床指标对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及其不同分组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应用Kaplan-Meier分析不同临床指标对33例患者及其不同分组患者OS的影响,用Log-rank方法进行差异显着性检验,对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指标进一步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临床数据分析,所有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3例髓系肿瘤患者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22例)与非AML组(11例);按照髓外浸润组织病理类型不同分为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组(15例)与非MS组(18例)。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2岁,中位年龄38岁。初诊时AML 2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7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髓外以中枢浸润最为多见,共20例,其次为淋巴结浸润4例,皮肤浸润4例,骨、胸膜、乳腺、外耳道及多脏器等部位浸润各1例。2.分析AML组与非AML组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染色体核型、治疗方式、生存时间、髓外浸润部位及病理类型等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而白细胞计数(P<0.02)、血小板计数(P<0.01)及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P<0.01),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MS组与非MS组白细胞计数(P=0.03)及髓外不同浸润部位(P<0.01),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2年生存率为9.0%。AML组中位OS为5个月(95%CI 2.6-6.5),非AML组中位OS为3个月,两组间OS无显着性差异(P=0.189)。MS组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95%CI 2.1-7.1),2年总生存率为6.0%,化疗与不化疗患者的2年生存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非MS组中位生存期为3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11%,化疗与不化疗患者的2年生存率MS组与非MS组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但OS无显着性差异(P=0.709)。4.COX多因素预后模型分析显示,患者是否有输血依赖、出现髓外浸润后是否进行积极化疗及联合治疗,即治疗方式是影响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5.33例患者共24例进行了染色体核型检查,染色体核型正常及预后良好组19例,复杂核型5例;7例进行了基因突变检查,染色体核型正常中FLT3-ITD阳性患者3例,其中单独FLT3-TKD阳性1例,FLT3-ITD、DNMT3A阳性1例,FLT3-ITD、DNM1阳性1例,其次TET2、DNMT3A阳性1例,TLS/ERG阳性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中KIT/D816V阳性1例,FLT3-ITD、KIT/D816V阳性及WT1高表达1例。结论:1.MS患者在髓系肿瘤髓外浸润中占45.5%,临床以AML最为多见,其次为CML及CMML急变时,AML与CML、CMML合并髓外浸润的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差异。2.33例髓系肿瘤患者出现髓外浸润时,及时有效的化疗相比对症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总生存期,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或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与单纯化疗相比,两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是否有输血依赖、是否进行积极化疗及联合治疗是影响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染色体核型异常可能与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的预后相关,但样本量较少无显着差异。

刘泰然,颜情贤[3](2015)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为6575岁,中位生存期20个月,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相对少见,在大型国际调查中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的7%,其预后不佳。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瘤很罕见,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77岁,因"腹胀1个月余,纳差10d"

王加菊,张翼鷟,于泳,王晓芳,赵智刚,杨洪亮,王亚非[4](2011)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Sweet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提高对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合并Sweet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MML合并皮肤疱疹患者资料,取皮肤活检进行病理检测,并给予DA、CAG方案等化疗。结果病理诊断为CMML合并Sweet综合征,单用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CAG方案使CMML获得完全缓解,皮疹得到有效控制。3个月后Sweet综合征复发,CMML进展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结论 CMML合并Sweet综合征罕见,高度提示短期内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张素芬,马明信,沈志祥,邵宗鸿,杨晓凤,姚尔固,钱林生,席雨人,侯丽君,董作仁,薛永权[5](2003)在《关于WHO造血系统髓系肿瘤分类方案的研讨》文中提出

许良中[6](1997)在《世界卫生组织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分类》文中认为世界卫生组织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分类许良中(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研究室,上海200032)148肿瘤的分类十分重要,因为它牵涉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过各种肿瘤分类的手册,有关淋巴瘤与白血病的最后分类是在1976年出版的。近年...

刘莲清[7](2021)在《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加强对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类疾病的认识。[方 法]1、通过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排外诊断不明确者,共收集4例。2、通过系统文献检索方法,检索 Science direct、Pub-Med、CNKI、CBM、Wangfang、百度学术、Google学术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数据库建立时间至2020年1月。对这四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回顾收集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果]本院符合要求的病例共收集4例,数据库文献检索共收集病例40例。按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时间顺序将这类患者分为CML合并NHL同时发生、CML继发NHL和NHL继发CML三类,分别收集到12、20、12例。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同时发现的患者本组共有患者共12例,男性患者有7例(58.3%),女性患者5例(41.7%);发病年龄在17-67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6岁。诊断慢粒时除3例患者的分期不祥外,余9例患者均为慢性期,但其中病例3和病例12分别在于72个月、5个月之后进入加速期和急变期。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2例B细胞表型(20%),8例为T细胞表型(80%),2例分型不详。慢粒的治疗及疗效:12例患者中均接受过治疗,其中1例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PCyR),3例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2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例获得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1例化疗无效,其中1例患者获得极小细胞遗传学反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疗效:12例患者中均接受过治疗,治疗后评估治疗疗效:PR(5例),SD(1例),PD(5例),1例疗效不祥。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110个月,平均为17.33个月。最终结局有4例死亡,死亡时间距离确诊分别为4、6、8、5月,平均为5.75个月。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本组共有患者共20例,男性患者有15例(78.9%),女性患者4例(21.1%),1例性别不详;发病年龄在15-81岁,中位发病年龄为49岁。诊断慢粒时20例患者中有17例为慢性期,1例加速期,2例不详。慢性期中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分别在85、8、39个月时进入加速期,有1例患者在7个月时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与NHL诊断间隔时间为5-198个月,平均为56个月。淋巴结活检结果:其中1例临床资料未查阅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型,余下中有15例表现B细胞表型(78.9%),3例为T细胞表型(15.8%),1例为T/B混合表型(5.3%)。在19例患者中,17例患者的淋巴结中未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2例不详。慢粒的治疗及疗效:这组患者共19例患者接受过治疗,1例因患者基础年龄大、基本情况较差未治疗最后死亡。最后经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5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例获得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3例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MCyR),7例治疗疗效不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疗效:18例患者接受过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2例未治疗,治疗后评估治疗疗效机构为:PR(7例),SD(1例),PD(2例),CR(6例),2例疗效不祥。2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7-252个月,平均为65.45个月。最终结局有7例死亡,死亡时间距离确诊为2-36月,平均为11.7个月。3.非霍奇金淋巴淋巴瘤继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例本组共有患者共12例,男性患者有8例(66.7%),女性患者4例(33,3%);发病年龄在16-82岁,中位发病年龄为42.5岁。诊断慢粒时12例患者有4例提示慢性期,1例加速期,1例急变期,余病例未知。12例患者均行淋巴结活检,其中2例表型不详,8例提示B细胞表型(81.8%),2例为T细胞表型(18.2%)。12例患者的淋巴结中未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疗效:12例患者中抗淋巴瘤治疗,治疗后评估治疗疗效:CR(6例),SD(1例),PD(2例),3例疗效不祥。慢粒的治疗及疗效:12例患者中均接受过治疗,4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1例获得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2例化疗无效;余疗效不详。随访时间为6-252个月,平均为89.67个月。最终结局有3例死亡,死亡时间距离确诊CML分别为9、21、2个月,平均为10.67个月。4.3组患者合并后整体情况44例患者男性30例(69.8%),女性13例(30.2%),1例性别不详;发病年龄发病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82岁,中位发病年龄43.5岁,总随访时间为2-25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7.75个月,最终结局死亡共14例(38.9%)。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淋巴结表型主要以B细胞为主(66.67%),T系相对少见(33.33%),但合并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的死亡率(46.2%)明显高于B 系(26.9%)。[结 论]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侵袭性强,患者发病年龄段主要为中年,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淋巴结表型主要以B细胞为主,T系相对少见。但合并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B系。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暂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化疗方案多采用以CHOP基础的抗淋巴瘤方案联合羟基脲、干扰素和(或)TKIs以及干细胞移植的抗白血病方案治疗,但仍未能显着改善患者的生存率。4.对于这类患者发病的原因,在未来我们需要收集更多数据并深入研究其发生机制,以期未来能够为这类疾病的患者改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

杨明月[8](2021)在《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RDW在初诊MDS、AA、AL、CML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至2021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初诊为MDS(90例)、AA(67例)、AL(102例)、CML(111例)的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76例)的临床资料。以本院实验室检测参考值:RDW-CV(10.9~15.4%)及RDW-SD(39~46f L)为标准,分为低RDW组、正常RDW组、高RDW组。回顾性分析了四种疾病的RDW值分布,进一步分层分析了AA中(非重型/重型/极重型)、AL中(ALL/AML)疾病类型与RDW的关系,对四种疾病与对照组的RDW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了MDS、AML(非APL)预后危险度分层与RDW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正常对照组年龄中位数为64岁(17~85岁),男性28例(36.8%),女性48例(63.2%)。MDS组年龄中位数为56.5岁(2~84岁),男性49例(54.4%),女性41例(45.6%)。AA组年龄中位数为28岁(2~82岁),男性39例(58.2%),女性28例(41.8%)。AL组年龄中位数为48岁(2~78岁),男性61例(59.8%),女性41例(40.2%);其中,AML年龄中位数为51岁(3~78岁),ALL年龄中位数为13岁(2~72岁)。CML组年龄中位数为45岁(2~83岁),男性63例(56.8%),女性48例(43.2%)。MDS、AA、AL、CML四种疾病中的男性占比均高于女性。MDS、AA、AL、CML之间的男女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97,P=0.897)。2.MDS-MLD有53例(58.9%),MDS-EB-2有14例(15.6%),MDS-EB-1有13例(14.4%),MDS-RS-MLD有5例(5.6%),MDS-SLD有2例(2.2%),MDS-RS-SLD、MDS-U、MDS伴单纯del(5q)各1例。AA中非重型有27例(40.3%),重型有31例(46.3%),极重型有9例(13.4%)。AL中ALL有29例(28.4%),AML-M4有21例(20.6%),AML-M2有20例(19.6%),AML-M5有15例(14.7%),AML-M3(APL)有14例(13.7%),AML-M1有3例(2.9%)。111例CML均处于CP期。3.MDS、AA、AL、CML的RDW值分布:(1)MDS、AA、AL、CML患者的高RDW-CV分别有72例(80%)、30例(44.8%)、71例(69.6%)、105例(94.6%),正常范围RDW-CV分别有18例(20%)、37例(55.2%)、31例(30.4%)、6例(5.4%),低RDW-CV均为0例。与对照组相比,MDS、AA、AL、CML的RDW-CV均升高(χ2分别为103.546、39.612、84.321、159.865,P值均为0.000)。(2)MDS、AA、AL、CML患者的高RDW-SD分别有88例(97.8%)、45例(67.2%)、94例(92.2%)、111例(100%),正常范围RDW-SD分别有2例(2.2%)、15例(22.4%)、8例(7.8%)、0例,低RDW-SD分别为0例、7例(10.4%)、0例、0例。与对照组相比,MDS、AA、AL、CML的RDW-SD均升高(χ2分别为100.808、47.196、90.366、125.891,P值均为0.000)。4.AA中(非重型/重型/极重型)、AL中(ALL/AML)疾病类型与RDW的关系:(1)AA中非重型、重型、极重型的RDW-CV水平分别为15.30±2.06%、15.57±2.31%、13.43±1.33%,RDW-SD水平分别为56.54±11.67f L、53.58±11.25f L、42.26±6.34 f L,三组间在RDW-CV和RDW-SD水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676、5.779,P值分别为0.031、0.005)。非重型、重型的RDW-CV均高于极重型(P值分别为0.024、0.009)。非重型、重型的RDW-SD均高于极重型(P值分别为0.001、0.008)。(2)AL中ALL、AML患者的RDW-CV水平分别为17.53±2.61%、16.66±2.79%,RDW-SD水平分别为58.28±11.56f L、59.67±10.33f L,两组间在RDW-CV和RDW-SD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8、0.554)。5.MDS、AA、AL、CML的RDW水平与对照组比较:(1)MDS、AA、AL、CML患者的RDW-CV水平分别为18.19±3.14%、15.18±2.19%、16.90±2.76%、18.32±2.0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29±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2)MDS、AA、AL、CML患者的RDW-SD水平分别为67.70±11.63f L、53.25±11.71f L、59.27±10.65f L、60.64±6.32f 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4.53±3.08f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6.RDW水平在MDS、AA、AL、CML之间的比较:(1)MDS、AL、CML组的RDW-CV水平分别为18.19±3.14%、16.90±2.76%、18.32±2.02%,均高于AA组的15.18±2.19%,P值均为0.000。MDS、CML组的RDW-CV均高于AL组,P值分别为0.003、0.000。(2)MDS、AL、CML组的RDW-SD水平分别为67.70±11.63f L、59.27±10.65f L、60.64±6.32f L,均高于AA组的53.25±11.71f L,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MDS组的RDW-SD高于AL、CML组,P值均为0.000。7.MDS、AML(非APL)预后危险度分层与RDW的相关性:(1)MDS中能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IPSS评分)的有82例:低危有6例(7.3%),中危-1有60例(73.2%),中危-2有14例(17.1%),高危2例(2.4%)。预后低危、中危-1、中危-2、高危患者的RDW-CV水平分别为17.55±4.02%、18.27±2.96%、17.24±3.52%、17.35±2.62%,RDW-SD水平分别为64.72±10.14f L、68.56±11.68f L、64.41±12.86f L、68.65±1.34f L,四组危险度分层之间RDW-CV和RDW-SD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488、0.607,P值分别为0.691、0.612)。MDS预后危险度分层与RDW之间无相关性。(2)AML(非APL)中能进行预后危险度分层的有38例:良好9例(23.6%),中等8例(21.1%),不良有21例(55.3%)。预后良好、中等、不良的RDW-CV水平分别为16.77±2.17%、15.40±2.11%、17.37±3.51%,RDW-SD水平分别为59.44±8.36f L、58.01±7.55f L、62.78±9.63f L,三组危险度分层之间RDW-CV和RDW-SD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247、0.994,P值分别为0.300、0.380)。AML(非APL)预后危险度分层与RDW之间无相关性。结论1.MDS、AA、AL、CML的RDW-CV和RDW-SD水平均升高。2.非重型、重型AA的RDW-CV、RDW-SD水平均高于极重型AA。3.虽然AL(ALL、AML)的RDW-CV、RDW-SD水平均升高,但ALL、AML两者间的RDW-CV、RDW-SD水平无差异。4.MDS、AL、CML的RDW-CV、RDW-SD均高于AA。MDS、CML的RDW-CV高于AL。MDS的RDW-SD高于AL、CML。5.MDS、AML(非APL)的预后危险度分层均与RDW值无关。

苏湛[9](2020)在《1.无RARA重排早幼粒细胞急性白血病分子异常;2.伴肿物及溶骨Ph+AML的PET/CT特征》文中指出RARA融合基因阴性早幼粒细胞分化急性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深入,也是疗效最显着的一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该病的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阐明也是最透彻的。17号染色体上的RARA基因发生断裂重排,与其它基因结合产生X-RARA(X代表一系列伙伴基因)融合基因是APL最重要的驱动基因突变。最常见的重现性染色体异常是15和17号染色体易位,即t(15;17)(q22;q12-23),约占所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的95%-98%。这种易位的结果是PML和RARa基因的断裂重组,产生PML-RARa融合基因。作为特异性针对此融合基因的药物,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的出现使得该病的预后出现了逆转性的改变。然而,有少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例,其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甚至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但却未检测到RARA融合基因。这类白血病也被称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样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like leukemia,APLL)。其分类也不确定,有作者将其归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型(FAB分类法)。多年来,APLL的分子生物学异常一直未明确。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s,RARs)包括 RARA、RARB 和 RARG 三种亚型。这三种亚型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其序列和功能高度相似。维甲酸X受体(retinoic X receptors,RXRs)是另一个核受体超家族的子家族,其也高度保守,序列与RARs有类似性。而且RXRs与RARs发挥功能密切相关,研究者曾猜测RARB及RARG在RARA融合基因阴性的APLL中或许扮演重要角色。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通量检测技术方兴未艾,成为基因组学研究的有力研究工具,许多疾病基因异常得以发现。近数年来,部分APLL的驱动基因突变陆续出现报道,重现性RARB和RARG融合基因均在APLL中探寻到,既往研究者的猜想得到验证。然而,亦有早幼粒细胞样白血病患者并不存在RARs家族成员的融合基因。以上说明了 APLL基因组异常的异质性,也提示各研究者对早幼粒细胞分化的急性白血病中RARs成员异常的关注。由于APLL相对发病率较低以及新研究技术的出现,APLL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早幼粒细胞分化的急性白血病,探寻mRNA水平的异常,特别是RARs及RXRs。目的:检测早幼粒细胞分化的急性白血病,探寻mRNA水平的异常。探寻包括RARs、RXRs家族成员在内的新基因突变,融合基因及转录本,以阐明该类疾病的分子病理学基础。方法:选择4例无RARA基因重排的早幼粒细胞分化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提取单个核细胞。提取RNA并建cDNA库;进行二代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和PCR,Sanger测序,以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下载TCGA数据库的AML数据,比对分析实验标本的转录组表达谱特征。结果:各病例中均检测到新的融合基因,但均未发现有RARs或RXRs成员的融合基因。1例病例中检测到RXRA、RARB基因新的转录本。1例病例中检测到RARA、RARB基因新的转录本。1例病例中检测到RARB基因新的转录本。与TCGA-LAML数据库的比对显示,病例组表达谱特征不同于经典M3或非M3组,显示有其独特性。结论:在RARA重排阴性早幼粒细胞分化的急性白血病中,发现新的融合基因;发现RARA、RARB和RXRA基因的新转录本。该类病例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特征。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是-?类具有争议的白血病,其表现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这类白血病宄竟是原发性急性白血病,还是以急粒变起病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直至近年来,有研宂发现此类疾病可能存在不同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的分子生物学异常,2016年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遂将其列为单独分类。然而目前研宄证据仍不充分,因此WHO仅将Ph+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作为暂定类型。不同于实体肿瘤,软组织肿块或骨质破坏在白血病中极为罕见。此二类现象散见于文献报道,通常为单发肿物或骨骼破坏,且单独出现。目前己报道的Ph+AML病例均未有此二种现象。我们在临床中发现一例表现为Ph+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其同时存在多处软组织肿物及多发骨骼破坏,此种现象尚为首次报道。其化疗反应亦较差,生存期短,显示出不良预后。=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PET/CT已成为肿瘤诊断和指导治疗的最有效手段。在血液肿瘤领域,PET/CT主要应用于淋巴瘤的诊疗,而较少应用于白血病检查。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报道的病例以PET/CT为显影手段,充分发挥其检测优势。目的:本研究展示了一例伴有多发肿物及溶骨损害的P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ET/CT特征;并探讨了P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这一可能的疾病实体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髓变的鉴别要点。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新诊断的1例P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宄对象;抽取骨髓,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核型分析;应用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Sanger测序明确BCR-ABL融合苺因碱基序列。18F-FDG PET/CT显像明确全身肿瘤浸润情况。结果:1.病史追溯,该患者为急性发病过程,预后不良。2.核型分析显示存在Ph染色体。RT-PCR及Sanger测序分析确定BCR-ABL融合基因存在,且无突变。3.18F-FDG PET/CT显示全身骨髓、肝、脾均有高代谢;并有多处骨骼破坏及软组织肿物。结论:1.Ph+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的临床独特性,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需要更深入的研宄进一步来明确。2.首次报道了急性白血病存在多发肿物和骨骼破坏的病例。

加倩[10](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二、恶性淋巴瘤并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淋巴瘤并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对老年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分析
    2-2 疗效分析
    2-3 不良反应分析
    2-4 随访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阿扎胞苷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骨髓增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致谢

(2)血液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预后分析 ——附33例临床病例资料(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2.1 MS诊断纳入标准
        1.2.2 CNSL诊断纳入标准
    1.3 检测方法
    1.4 治疗方式
        1.4.1 化疗组
        1.4.2 非化疗组(对症支持治疗)
    1.5 评价指标
    1.6 随访
    1.7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基本特征
        2.1.1 一般特征
        2.1.2 外周血特征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
        2.1.3 疾病分型
    2.2 33例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临床表现
    2.3 髓外组织病理特点
        2.3.1 MS组织大体形态
        2.3.2 镜下病理所见
        2.3.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4 染色体异常及基因突变
    2.5 不同组别临床特点及生存期比较
    2.6 髓系肿瘤髓外浸润预后影响分析
        2.6.1 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总生存期单因素分析
        2.6.2 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总生存期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与中英文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7)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及文献复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RDW概述
    1.2 RDW与血液系统良性疾病研究进展
    1.3 RDW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研究进展
        1.3.1 RDW与 MDS
        1.3.2 RDW与白血病
        1.3.3 RDW与淋巴瘤
        1.3.4 RDW与多发性骨髓瘤
第二章 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研究内容及方法
    2.5 AML(非APL)、MDS预后危险度分层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MDS、AA、AL、CML的 RDW值分布
    3.3 AA中(非重型/重型/极重型)、AL中(ALL/AML)疾病类型与RDW的关系
        3.3.1 AA中非重型、重型、极重型之间的RDW水平比较
        3.3.2 AL中 ALL、AML之间的RDW水平比较
    3.4 MDS、AA、AL、CML的 RDW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3.5 RDW水平在MDS、AA、AL、CML之间的比较
        3.5.1 MDS和AA对比
        3.5.2 MDS和AL对比
        3.5.3 MDS和 CML对比
        3.5.4 AA和AL对比
        3.5.5 AA和CML对比
        3.5.6 AL和CML对比
    3.6 MDS、AML(非APL)预后危险度分层与RDW的相关性
        3.6.1 MDS预后危险度分层与RDW的相关性
        3.6.2 AML(非APL)预后危险度分层与RDW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MDS、AA、AL、CML的年龄及与RDW的关系
    4.2 MDS、AA、AL、CML的 RDW水平
    4.3 RDW水平在MDS、AA、AL、CML之间的比较
    4.4 MDS、AML(非APL)预后危险度分层与RDW的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焦亡及NLRP3炎症小体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1.无RARA重排早幼粒细胞急性白血病分子异常;2.伴肿物及溶骨Ph+AML的PET/CT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无RARA重排早幼粒细胞急性白血病的分子异常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Ⅰ
    符号说明Ⅰ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文章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伴肿物及溶骨P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PET/CT特征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Ⅱ
    符号说明Ⅱ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义献
综述 维甲黢受体与急性早幼粒细胞(样)白血病
    参考义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主要成绩
英文论文Ⅰ
英文论文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四、恶性淋巴瘤并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阿扎胞苷联合HAG方案对老年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D]. 汪晓悠. 汕头大学, 2021(02)
  • [2]血液髓系肿瘤髓外浸润患者预后分析 ——附33例临床病例资料[D]. 乔艳红. 兰州大学, 2020(01)
  • [3]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刘泰然,颜情贤.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5(03)
  • [4]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Sweet综合征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王加菊,张翼鷟,于泳,王晓芳,赵智刚,杨洪亮,王亚非. 白血病·淋巴瘤, 2011(09)
  • [5]关于WHO造血系统髓系肿瘤分类方案的研讨[J]. 张素芬,马明信,沈志祥,邵宗鸿,杨晓凤,姚尔固,钱林生,席雨人,侯丽君,董作仁,薛永权.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03)
  • [6]世界卫生组织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分类[J]. 许良中. 中国癌症杂志, 1997(02)
  • [7]不同时期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刘莲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8]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分析[D]. 杨明月. 兰州大学, 2021(12)
  • [9]1.无RARA重排早幼粒细胞急性白血病分子异常;2.伴肿物及溶骨Ph+AML的PET/CT特征[D]. 苏湛. 山东大学, 2020(04)
  • [10]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恶性淋巴瘤并发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