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生态建设 发展草畜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张勃,冯强[1](2021)在《大力发展草牧业 全力助推精准脱贫》文中研究表明"十二五"期间,全市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草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形成了种草、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循环发展的格局。但是,草牧业发展中仍存在主导产业和精准脱贫的战略脱节;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草食畜良种化水平低;技术落后、经营粗放等问题。全市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加快现代饲草料生产,进一步扩大养殖量,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知名品牌体系建设;联动加工与流通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加大动物卫生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草牧业发展创造安全环境等措施,力争把草牧业打造成定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精准脱贫、建成小康的首位产业;把定西建设成全省草牧业大市、"中国西部草都"和全国重要的肉羊产业基地。
王倩[2](2021)在《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甘肃庆阳是黄土高原典型的旱作农区,中部和南部旱塬区以小麦、玉米、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北部丘陵沟壑区以小麦等粮食作物和小杂粮作物种植为主。现有的种植业结构已逐渐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对食物结构的多元化需求,也难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优化农牧业结构,协同发展粮、草、畜产业,是提高农业系统经济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庆阳市原有草畜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稳定高效的发展模式。通过对现有草畜产业结构及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草畜产业结构优化途径和发展对策,对于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和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首先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分析了庆阳市草畜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在旱塬区的西峰区和丘陵沟壑区的环县调研198个农户的粮、草、畜生产状况对比分析了两个研究区域草畜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农户收入结构差异,最后针对两个区域农业资源特征提出了粮草畜协同发展的优化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庆阳市草畜资源较为丰富,但天然和栽培草地优化利用模式还不成熟。庆阳市天然草地面1920.0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6.9%;可利用草地面积1035.4万亩,占总草地面积的54.2%。野生牧草分属98科、384属、749种,2019年约产鲜草28.58亿公斤,载畜量为198.88万羊单位。全市紫花苜蓿留存面积已达到352万亩,全市集中连片种植紫花苜蓿带240个,500亩以上的54个,千亩以上的18个。目前天然草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放牧和舍饲结合的家畜健康养殖模式规范化程度低、推广面积小。(2)环县和西峰区农户粮食和饲草种植结构及家畜养殖偏好差异较大。环县农户在种植小麦、玉米、胡麻等粮食作物的同时还更偏向于种植苜蓿、燕麦等饲草,而西峰区以小麦和苹果种植为主,近年推广了一定面积的饲用玉米。环县农民牲畜养殖率较高,尤其是羊养殖,西峰地区以牛养殖为主。西峰区平均每户种植粮食4.3亩,环县平均每户16.7亩;西峰区平均每户种植饲草0.27亩,环县平均每户7.11亩。西峰区城镇化较高,非农收入是于农户收入主要来源,而环县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西峰区,农牧业收入在农户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因此,西峰农户年平均总收入比环县农户高,但环县农户的农业收入比西峰农户更高,无论是粮食种植收入、饲草种植收入、家畜养殖收入均高于西峰,而西峰农户的非农收入较高。(3)建议在西峰等黄土旱塬区利用有利地形和资源条件,扩大栽培草地种植面积、推广果园林下种草,发展粮-草-果-家畜耦合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在环县等丘陵沟壑区域种植燕麦和苜蓿等优质牧草,并结合天然草地优势,发展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实现农牧产品的多元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特色品牌化、营销市场化的新型草牧草业生产模式。
高海秀[3](2020)在《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部门,牧草产业是畜牧业提质增效乃至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尤其是在国内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生态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的背景下,在保护和有效利用天然草地的同时,积极推动人工种草发展牧草产业非常迫切。但在传统农耕文化影响下,我国牧草产业发展缓慢,从国家层面真正将牧草作为一个产业来决策也只是近十多年的事。近年来,尽管国内牧草产业较快发展,但离市场需求还相差较远,主要草产品国内缺口达1/3以上。所以,基于生产实践的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实证研究牧草种植者生产决策的行为及影响因素,探寻如何促进国内牧草生产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科学回答牧草生产是否有效益以及牧草种植者“种还是不种”、“种多少”及发掘相关决策的影响因素这样一个总目标,依托农户行为理论同时考虑到牧草作为中间产品和粮食的竞争作物,生产者种植决策必然会受到牧草产业与其终端消费市场的连接状况以及与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的影响这样一个特殊性,使用牧草生产八个典型省份527户实地调研问卷资料和牧草产业经济研究室2011-2018年牧草生产成本收益定点监测数据,并辅之以历年主管部门有限的宏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投入导向的BCC模型、Malmquist模型、二元选择模型等实证研究方法,在测算不同时空条件下中国牧草产业和草食畜牧业耦合协调度变化,以及牧草生产与主要竞争作物——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及变化分析,牧草与粮食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变动及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牧草种植者的生产行为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分析了基于风险规避视角的牧草生产者决策行为和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类型的牧草生产者未来种植意愿及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丰富牧草产业经济研究领域、充实研究内容和拓展研究视角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边际学术贡献。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草畜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过渡区间且区域差异明显;牧草种植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力;风险规避行为对不同样本群体牧草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差异显着,教育程度、生产机械的可得性等其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对种植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差异明显,政策扶持等因素可显着提高种植意愿;组织化行为正向影响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但对不同类型生产者影响差异显着。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因地制宜推进草畜产业系统耦合,鼓励发展草畜结合经营模式;二是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牧草产业生产效率;三是建立健全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护航牧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四是加强牧草生产组织化发展程度,鼓励创新利益共享机制;五是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政策支持精准发力。
谢继武[4](2018)在《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措施》文中认为近年来,草畜产业加大投入发展力度,生产规模越来越标准化,饲草质量逐渐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根据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构建了一个现代草畜产业体系。草畜产业在项目建设上投入力度较大,着重发展草畜养殖,落实推进各个环节的改良,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以规模养殖和项目建设为侧重点,建设了多个标准化养殖场,引入专业技术人员对草原进行管理和监控,提高草场和饲草质量,加快建设成为草畜产业示范县。
张永妮[5](2017)在《庆阳市草地农业发展分析》文中提出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核心地带,草地农业是庆阳市的传统产业之一。加强草地农业建设是黄土高原高效、安全、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脱贫增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本研究从草地资源现状与管理、草食家畜产业现状与模式、草业发展潜力等方面分析庆阳市草地农业的发展。主要结果如下。1庆阳市草地农业资源丰富,利用的分区特征显着。庆阳市天然草地面积128万公顷,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47%,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种植栽培草地33.33万公顷,境内分布牧草98科、384属、749种。早胜牛、庆阳驴、环县滩羊、子午岭黑山羊等草食家畜地方良种。东部低山丘陵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西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天然草地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值分别是36.7%、46.7%、62.7%。东部地区人均可利用天然草地0.26公顷人均,栽培草地0.014公顷,草地资源总量小,人均量少,家畜饲养以舍饲养牛为主;中南部地区人均可利用天然草地0.28公顷,人均栽培草地0.092公顷,草地资源总量充足,但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量略显不足,家畜生产舍饲养牛和舍饲养羊并重;西北部地区人均可利用天然草地1.67公顷,人均栽培草地0.43公顷,草地资源总量大,人均草地资源丰富,家畜放牧与舍饲相结合。2生态补奖政策提高了天然草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2015年,庆阳市天然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71.3%,平均高度29cm,平均鲜草产量3258.9kg/hm2,分别比2011年年天然草地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前增加7.8%、10.1cm、800kg/hm2。东部地区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76.95%,平均高度31.9cm,平均鲜草产量3487.5kg/hm2,分别比补奖政策实施前增加11.55%、10.67cm、526.5kg/hm2;中南部地区天然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74.6%,高度平均32.9cm,鲜草产量平均3487.5kg/hm2,分别比政策实施前增加7.3%、12.7cm、218.5kg/hm2;西北部天然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71.03%,平均高度26.2cm,平均鲜草产量1984kg/hm2,分别比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前增加14.37%、13.34cm、942.4kg/hm2。生态补奖政策有效遏止了天然草地退化的趋势。3草地农业发展模式有地域特色。庆阳市实施“紫花苜蓿、牛、羊、猪、驴”等产业开发,推进草食畜产业发展和牛羊大县建设,草地由放牧利用转向封育,形成区域特色的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东部地区主要以肉牛-栽培草地模式为主,2015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02.8万羊单位,人均0.19个羊单位,比2011年增长9.3个百分点;2011年至2015年累计种植紫花苜蓿1.33万公顷,已占耕地面积11.4%。中南部以肉牛-栽培草地和肉羊-栽培草地并重的模式,2015年,肉牛饲养量达到126万羊单位,羊饲养量达到78.5万羊单位,2015年人均牛羊饲养量0.13个羊单位,比2011年增长8.4个百分点;2011年至2015年累计种植紫花苜蓿11万公顷,目前占耕地面积的52.3%;西北部地区草畜产业结构中主要以肉羊-栽培草地模式为主,2015年羊饲养量达到141.28万羊单位,人均0.27个羊单位,比2011年增长11.9个百分点;2011至2015年,更新种植紫花苜蓿累计达到21万公顷,是耕地面积的1.66倍;同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累计57.33万公顷。目前,庆阳市建成规模养殖场(区)1411个,规模养殖户9.6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7.19万户,2015年产值1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1.6%。东部地区、中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分别建成规模养殖场(区)554个、575个和282个,规模养殖户分别为3.98万户、2.98万户和2.64万户,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8950万元、45711万元和40734万元,人均分别402.46元、384.47元和833.36元。4草地农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草地农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五位一体”、“美丽中国”、“山水林田湖草”、“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等新理论、新思想、新目标、新理念,并相继推行了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粮改饲、草食畜产业等发展策略,草业成为国家战略需求。庆阳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2015制定了《关于大力推广中盛模式加快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产业化肉羊繁育模式,配套实施饲草料体系、疫病防控体系等9项保障体系建设。草畜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截至2015年,全市申报成功3个肉羊产业大县和2个肉牛产业大县,天然草地禁牧128万公顷,每年种植紫花苜蓿6.67万公顷,一年生牧草1.33万公顷,年繁育草食畜1000万个羊单位。有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到2020年,全市计划建设现代肉羊产业专门化饲草料基地14.67万公顷,其中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积33.33万公顷,一年生优质牧草(饲用玉米、甜高粱、燕麦)7.33万公顷,青贮全株玉米及玉米秸秆600万吨,收贮青干草400万吨,基本满足1200万个羊单位牲畜饲草料需要量。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充分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张懿笃[6](2016)在《加快草畜一体化步伐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中指出甘肃省定西市历史上是一个"畜牧为天下饶"的地区,草畜产业是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将草畜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扶贫攻坚的首位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为重点、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草畜
宣辉[7](2016)在《天祝县草畜产业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天祝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天祝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草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研究分析天祝县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论述天祝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主要结果如下:1)改变县域内牧区畜牧养殖方式,牧区采用草原放牧、养殖大户或养殖小区等畜牧养殖方式,逐步实现由农户向家庭牧场、养殖小区模式的转变。2)以生产体系、良种繁育保护体系、质量安全体系、饲草料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产业化项目、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等8个方面为重点,科学做好畜牧业发展规划,为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3)紧密围绕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加大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加速建设天祝县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天祝县草畜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水平,提高天祝县草畜产品品牌知名度。4)积极发展天祝县草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得畜产品生产加工附加值大幅度提高,完善和加强天祝县现有的草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高维康[8](2014)在《西吉县草畜产业发展扶持原则与措施》文中认为为加大对肉牛、肉羊养殖的扶持力度,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发展,西吉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阐述了西吉县草畜产业扶持方向与扶持原则,并介绍了相应的具体扶持措施。
文志林,王菊华[9](2012)在《关于宁夏盐池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文中指出宁夏盐池县推进"生态立县",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改良补播天然草原,使草原植被得以恢复,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引导农民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草畜结合的产业化方向,以"盐池滩羊"品牌效应带动草畜产业大发展。
马科,贺文瑞,马明,施进文[10](2011)在《同心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文中提出同心县是宁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的农业县。本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农业综合效益差,农民收入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水平上,特别是受干旱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同心县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同心县农村经
二、加快生态建设 发展草畜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生态建设 发展草畜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大力发展草牧业 全力助推精准脱贫(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市草牧业发展现状 |
2 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草牧业的重要意义 |
2.1 发展草牧业是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
2.2 发展草牧业是确保全市实现精准脱贫、建成小康的必然选择 |
2.3 发展草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
2.4 发展草牧业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
2.5 发展草牧业是加强生态建设、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必然选择 |
3 发展草牧业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
3.1 发展牧草业的基本原则 |
3.1.1 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 |
3.1.2 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
3.1.3 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 |
3.1.4 坚持开放发展的原则 |
3.1.5 坚持共享发展的原则 |
3.2 目标任务 |
3.2.1 牧草种植 |
3.2.2 牧草加工 |
3.2.3草食畜养殖 |
3.2.4 经济目标 |
4 发展草牧业的重点工作 |
4.1 扩量增收与提质增效并重,进一步扩大饲养总量 |
4.2 加工业与流通业联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4.3 人工种草与草原保护齐抓,加快建设“中国西部草都”进程 |
4.4 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融合,大力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 |
4.5 良种繁育和品牌建设结合,不断提升草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
4.6 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共管,为草牧业发展创造安全的环境 |
5 健全完善草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
5.1 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
5.2 切实加强资金保障 |
5.3 切实加强土地保障 |
5.4 切实加强科技保障 |
(2)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
1.3.1 国外草畜业发展现状 |
1.3.2 我国草畜业发展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庆阳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 |
2.1.2 社会经济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据来源 |
2.3.1 问卷调查 |
2.3.2 查阅资料 |
2.3.3 走访调查 |
2.4 数据整理 |
2.5 草产业发展现状 |
2.5.1 草地类型和面积 |
2.5.2 天然草场饲草料生产现状 |
2.5.3 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 |
2.5.4 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现状 |
2.5.5 资金扶持及设备情况 |
2.6 畜牧业发展现状 |
2.6.1 产业分布 |
2.6.2 产业发展及规模 |
2.7 小结 |
第三章 农户尺度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应 |
3.1 样本区基本情况 |
3.2 调研农户家庭及农牧业结构 |
3.2.1 农户家庭结构 |
3.2.2 农户农牧业结构 |
3.3 调查农户经济效益分析 |
3.3.1 农户收入结构 |
3.3.2 调查农户效益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农户草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模式优化 |
4.1 农户草畜产业存在的问题 |
4.2 草畜产业发展模式优化对策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
2.1 概念界定 |
2.1.1 牧草和牧草产业 |
2.1.2 牧草生产者 |
2.1.3 生产行为 |
2.2 农户行为理论 |
2.2.1 舒尔茨的农户行为理论 |
2.2.2 恰亚诺夫的农户行为理论 |
2.2.3 风险规避型农户行为理论 |
2.3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2.3.1 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理论分析 |
2.3.2 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分析框架 |
第三章 中国牧草产业的历史演进与现实约束 |
3.1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政策变迁 |
3.1.1 萌芽时期(1949-2007年) |
3.1.2 成长时期(2008-2014年) |
3.1.3 快速发展时期(2015年-至今) |
3.2 中国牧草产业发展成就 |
3.2.1 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
3.2.2 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产业基础逐步夯实 |
3.2.3 发展方式不断创新,多种经营模式涌现 |
3.2.4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种养积极性得到提升 |
3.2.5 已经成长为一个日益重要且不断壮大的农业产业 |
3.3 中国牧草产业面临的现实约束 |
3.3.1 传统种养观念改变困难,牧草产业发展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可 |
3.3.2 产业科技力量储备不足,核心领域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 |
3.3.3 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发力不够精准 |
3.3.4 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
3.3.5 空间布局尚需优化,草畜结合力度仍待加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牧草产业和畜牧业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4.1.1 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
4.1.2 空间自相关的度量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耦合协调度的测算 |
4.2.1 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来源 |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3 贡献系数的新定义 |
4.2.4 结果分析 |
4.3 空间自相关分析 |
4.3.1 全局Moran's I指数 |
4.3.2 局部Moran's I指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户牧草与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及生产效率比较研究 |
5.1 数据说明与研究方法 |
5.1.1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
5.1.2 研究方法 |
5.2 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成本收益比较 |
5.2.1 收益项目比较 |
5.2.2 成本项目比较 |
5.3 主要牧草和粮食作物生产效率比较 |
5.3.1 技术效率比较分析 |
5.3.2 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牧草种植者生产行为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6.1 样本来源及基本特征 |
6.1.1 样本点的分布 |
6.1.2 样本户的基本特征 |
6.2 样本户牧草种植基本情况 |
6.2.1 样本户牧草种植年数和经营类型 |
6.2.2 样本户牧草种植种类及地区分布 |
6.2.3 样本户牧草种植生产投入情况 |
6.3 样本户牧草生产行为特征 |
6.3.1 不同样本群体生产决策行为 |
6.3.2 不同样本群体组织化行为 |
6.3.3 不同样本群体技术选择行为 |
6.3.4 不同样本群体风险规避行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 |
7.1 理论分析与数据说明 |
7.1.1 理论分析 |
7.1.2 数据说明 |
7.2 实证研究设计 |
7.2.1 模型设定 |
7.2.2 变量说明 |
7.3 实证结果分析 |
7.3.1 基准回归 |
7.3.2 稳健性检验 |
7.4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
7.4.1 不同经营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
7.4.2 不同规模的生产者牧草种植决策影响因素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牧草生产者未来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
8.1 理论分析与变量选择 |
8.1.1 理论分析 |
8.1.2 变量选择 |
8.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
8.2.1 模型设定 |
8.2.2 变量说明 |
8.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
8.3.1 回归结果与分析 |
8.3.2 稳健性检验 |
8.4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
8.4.1 不同经营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
8.4.2 不同规模的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影响因素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1.1 草畜产业系统耦合协调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在过渡区间且区域差异明显 |
9.1.2 牧草种植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是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力 |
9.1.3 527户问卷的描述性统计显示,不同类型种草户样本行为差异较大 |
9.1.4 风险规避行为对不同样本群体牧草种植决策行为的影响差异显着 |
9.1.5 除风险规避行为外的其他一些重要影响因素也会对种植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
9.1.6 不同类型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差异明显,政策扶持等因素可显着提高种植意愿 |
9.1.7 组织化行为正向影响生产者牧草种植意愿,但对不同类型生产者影响差异显着 |
9.2 对策建议 |
9.2.1 因地制宜推进草畜产业系统耦合,鼓励发展草畜结合经营模式 |
9.2.2 提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牧草产业生产效率 |
9.2.3 建立健全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护航牧草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
9.2.4 加强牧草生产组织化发展程度,鼓励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
9.2.5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实现精准发力,推进牧草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
9.3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9.3.1 研究不足 |
9.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立足优势, 抢占先机 |
2 加大投入, 增强后劲 |
3 依靠科技, 加快发展 |
4 突出特色, 重点发展 |
5 转变方式, 健康发展 |
结语 |
(5)庆阳市草地农业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 庆阳市的草地农业系统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的目的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国外研究进展 |
2.2 国内研究进展 |
2.3 国内外研究比较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自然资源 |
3.1.2 农业资源 |
3.1.3 畜牧业资源 |
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草地植物生产 |
4.1.1 天然草地 |
4.1.2 栽培草地 |
4.2 草食家畜生产 |
4.2.1 数量 |
4.2.2 畜产品生产 |
4.3 草业文化 |
4.3.1 文化建设 |
4.3.2 乡村旅游 |
4.3.3 草业文化意识 |
4.3.4 草业支撑 |
4.4 发展战略 |
4.4.1 面临的新机遇 |
4.4.2 天然草地 |
4.4.3 栽培草地 |
4.4.4 草业文化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讨论 |
5.1.1 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在庆阳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是作用 |
5.1.2 草地农业生态建设在庆阳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
5.1.3 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
5.2 结论 |
5.2.1 草地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 |
5.2.2 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
5.2.3 草地农业生产系统建设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天祝县草畜产业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发展 |
1.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1.1.2 可持续农业的理论研究 |
1.2 可持续发展的的理论基础 |
1.3 国内外草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
1.3.1 国外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
1.3.2 国内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 |
1.4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
1.4.1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
1.4.2 天祝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
1.5 我国草畜产业发展概况及面临的问题 |
1.5.1 我国草畜产业发展概况 |
1.5.2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数据来源 |
2.3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草产业发展概况 |
3.2 畜产业发展概况 |
3.3 畜牧业经济效益 |
3.4 饲草种植面积增速与牛羊饲养量增速相关性分析 |
3.5 现状分析 |
3.5.1 发展优势 |
3.5.2 客观存在的问题 |
3.6 讨论 |
3.6.1 基本原则 |
3.6.2 布局和模式 |
3.6.3 发展重点 |
第四章 天祝县草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
4.1 科学规划发展 |
4.2 提高草原资源保护和建设意识 |
4.3 加强藏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
4.4 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 |
4.5 促进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
4.5.1 依靠科技推动持续发展 |
4.5.2 逐步提高草原畜牧业安全生产水平 |
4.5.3 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
4.6 加快推动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西吉县草畜产业发展扶持原则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扶持方向 |
2 扶持原则 |
2.1 坚持项目推动原则 |
2.2 坚持协调发展原则 |
2.3 坚持科技带动原则 |
2.4 坚持社会参与原则 |
3 扶持措施 |
3.1 良种繁殖母牛调购补贴 |
3.2 饲草加工机械补贴 |
3.3 青贮、黄贮饲草补贴 |
3.4 养殖贷款贴息 |
4 结语 |
(9)关于宁夏盐池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草原资源利用和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
1.1 草原资源利用现状 |
1.2 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
1.3 政策扶持现状 |
2 草畜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分析 |
3 盐池草畜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
4 今后一段时期盐池草畜产业的发展重点 |
(10)同心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
1.1 畜牧业经济稳步增长 |
1.2 草地生态建设进程加快 |
1.3 规模养殖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
1.4 畜牧科技含量不断攀升 |
1.5 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加强 |
2 存在的问题 |
2.1 羊畜总量偏小, 产值比重偏低 |
2.2 产业化程度不高, 畜产品深加工滞后 |
2.3 基础设施薄弱, 科技含量提升不快 |
2.4 资金投入量小, 发展后劲不足 |
3 发展方向 |
3.1 加强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 |
3.2 加快良种体系建设 |
3.3 完善服务体系 |
3.4 培育龙头企业 |
3.5 加强动物防疫和检疫 |
3.6 积极争取项目 |
3.7 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草畜产业发展的关系 |
四、加快生态建设 发展草畜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力发展草牧业 全力助推精准脱贫[J]. 张勃,冯强. 畜牧兽医杂志, 2021(05)
- [2]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D]. 王倩. 兰州大学, 2021(09)
- [3]中国牧草生产者种植决策行为研究[D]. 高海秀.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4]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措施[J]. 谢继武. 今日畜牧兽医, 2018(09)
- [5]庆阳市草地农业发展分析[D]. 张永妮. 兰州大学, 2017(04)
- [6]加快草畜一体化步伐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 张懿笃. 中国畜牧业, 2016(16)
- [7]天祝县草畜产业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研究[D]. 宣辉. 兰州大学, 2016(09)
- [8]西吉县草畜产业发展扶持原则与措施[J]. 高维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1)
- [9]关于宁夏盐池县草畜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J]. 文志林,王菊华.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03)
- [10]同心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J]. 马科,贺文瑞,马明,施进文. 养殖技术顾问,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