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外伤康复期的高压氧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1](2021)在《颅脑创伤高压氧治疗的专家共识》文中指出高压氧在颅脑创伤的临床应用始于1964年,半个多世纪以来,高压氧对颅脑创伤的治疗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肯定[1]。但是在具体使用中,高压氧在颅脑创伤康复治疗中的地位、作用,颅脑创伤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性,颅脑创伤高压氧治疗压力、疗程等问题仍未形成一致性意见。为了促进高压氧在颅脑创伤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化、规范化应用,中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神经科学、康复医学和高压氧领域的专家,在充分了
习书晗[2](2021)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根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资料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临床数据,以期为总结颅脑损伤的发生类别及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明确针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康复等治疗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判断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的具体改善情况,为针刺运用于该类疾病的救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加常规西医治疗,不限定选穴、补泻手法、留针时间及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样本量、随机方法、治疗方案、结局指标、治疗时间、病程、随访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2376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近5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受伤原因、主要诊断、入院后治疗方式、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等信息。使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研究,以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1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常规西医治疗,针刺方案为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取穴操作参照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实施手法后,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周期为4周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以GC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CRS-R评分、苏醒率、苏醒时间为次要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3个月后,以有效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得到文献894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61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Meta结果显示:针刺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GCS评分、苏醒率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结果疾病特征分析结果:共纳入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4.2倍,其中青春期至青年晚期患者(14岁~45岁)所占比例最高(52.9%)。职业方面,工人最多,所占比例为49.62%;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79.5%;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所占比例为91.16%。损伤类型方面,占位性血肿占比最高,为37.3%,其次是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接近5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损伤类型。在急性期,有42.5%的患者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44.2%的患者曾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63%的患者曾行胃管插管,48.4%的患者曾行尿管插管。出院时,超过86.48%的患者出院时情况好转,13.51%的患者未愈。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颅脑损伤患者所有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睁眼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量表评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84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对比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值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住院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量表(CRS-R)评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资料显示: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以男性居多,以处于青春期至青年晚期的中青年患者为主,职业以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因此,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的道路安全宣传。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症较多,急性期临床表现比较严重。2.针刺不仅能够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后遗症,还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3.针刺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苏醒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齐亚南[3](2020)在《不同压力高压氧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不同压力高压氧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比较早期不同压力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的作用效果。方法:将75只250g-300g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利用PCI3000精确颅脑撞击仪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controlled ortical impact,CCI)方法建立大鼠中重型TB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组、TBI组、假手术(sham)组(仅将颅骨开窗,不予头部打击)、1.5绝对大气压(absolute atmosphere,ATA)高压氧处理组(在TBI组的基础上给予1.5ATA HBO治疗)、2.5绝对大气压(absolute atmosphere,ATA)高压氧处理组(在TBI组的基础上给予2.5ATA HBO治疗),每组15只。所有大鼠分别在术后第1天(D1)、第3天(D3)、第7天(D7)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 NSS),并且进行颅脑核磁检查,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图像上显示高信号处取3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区,测量各点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较病变侧与正常对侧ADC的比值,即相对ADC(relative ADC,r ADC)。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恢复情况,比较恢复差异。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和Graph Pad Prism6.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大鼠m NSS评分结果在D1,TBI组、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m NSS评分均显着高于sham组(P<0.05);在D3和D7,2.5ATA、1.5ATA组m NSS评分逐渐降低,均低于TBI组(P<0.05),1.5ATA组与2.5ATA组无显着差异(P>0.05)。预实验结果表明sham组与control组无显着差别。2各组大鼠核磁共振ADC结果在D1,各组大鼠不同ROI的r ADC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1.5 ATA和02.5 ATAHBO不同ROI的r ADC值均低于TBI组(P<0.05),高于Sham组(P<0.05),1.5 ATA和2.5 ATAHBO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D7,1.5 ATA和2.5 ATAHBO r ADC值均低于TBI组(P<0.05),与Sham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1.5 ATA和2.5 ATAHBO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预实验结果表明sham组与control组无显着差别。结论:早期高压氧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确切疗效,但高压氧的治疗压力可能不是决定预后的关键环节。第二部分不同压力高压氧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压力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250g-300g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利用PCI3000精确颅脑撞击仪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controlled ortical impact,CCI)方法建立大鼠中重型TBI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组、TBI组、假手术(sham)组(仅将颅骨开窗,不予头部打击)、1.5绝对大气压(absolute atmosphere,ATA)高压氧处理组(在TBI组的基础上给予1.5ATA HBO治疗)、2.5绝对大气压(absolute atmosphere,ATA)高压氧处理组(在TBI组的基础上给予2.5ATA HBO治疗),每组15只。所有大鼠分别在术后第1天(D1)、第3天(D3)、第7天(D7)采集尾端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β,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脑组织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10(interleukin-1β,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S100β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大鼠分别在术后第1天(D1)、第3天(D3)、第7天(D7)断头取脑,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损伤侧BDNF和S100β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DNF、p75的表达情况。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和Graph Pad Prism6.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大鼠IL-1β、IL-10、SOD、BDNF和S100β表达情况(预实验结果表明sham组与control组无显着差别)1.1在D1,TBI组、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IL-1β含量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在D3和D7,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IL-1β含量较TBI组均降低(P<0.05),1.5ATA组与2.5ATA组比较无差别(P>0.05)。1.2在D1,TBI组、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IL-10含量较sham组均升高(P<0.05);在D3和D7,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IL-10含量较TBI组高(P<0.05);1.5ATA组大鼠的脑组织IL-10含量在D3和D7均高于2.5ATA组,血清IL-10含量仅在D7时高于2.5ATA组(P<0.05)。1.3在D1和D3,TBI组、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OD含量与sham组无明显区别(P>0.05),在D7,1.5ATA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OD含量显着高于2.5ATA组(P<0.05)。1.4在D1和D3,各组大鼠脑组织BDNF含量无明显区别(P>0.05),在D7,1.5ATA、2.5ATA组脑组织BDNF水平高于TBI组(P<0.05),1.5ATA组与2.5AT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在D1,TBI组、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脑组织S100β含量较sham组均升高(P<0.05),在D3和D7,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脑组织S100β含量均较TBI组降低,1.5ATA与2.5AT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免疫组化结果(预实验结果表明sham组与control组无显着差别)2.1 S100β表达情况在S100β在大鼠海马区广泛表达,但表达强度低;在D1,TBI组、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海马区S100β荧光表达强度均升高,而对照组和sham组未见明显变化;在D3、D7,TBI组大鼠海马区S100β荧光表达强度未见明显降低,而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脑组织S100β荧光表达强度均下降,但两组无明显差别。2.2 BDNF表达情况在BDNF在大鼠皮层、海马区广泛表达,但表达强度低;在D1,TBI组、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损伤侧皮层、海马区BDNF表达水平降低,而对照组和sham组未见明显变化;在D7,TBI组大鼠损伤侧皮层、海马区BDNF表达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1.5ATA组和2.5ATA组大鼠损伤侧皮层、海马区域BDNF表达强度较TBI组升高,但两组差别不明显。3各组大鼠BDNF、p75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高压氧促进神经修复的信号通路,我们重点关注BDNF-P75受体信号通路。发现:sham组D1和D7的BDNF、p75表达无明显变化;在D1、TBI组、1.5ATA组和2.5ATA组BDNF和P75表达较对照组和sham组略降低;在D7,TBI组BDNF和P75表达较D1无明显变化,而1.5ATA组和2.5ATA组BDNF和P75表达较D1时明显升高,且均高于TBI组;在D7,1.5ATA组和2.5ATA组BDNF和P75表达水平无明显区别。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可减轻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上调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高低不同压力的高压氧在减轻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和促进神经修复中无明显区别,但低压力高压氧具有提高大鼠抗神经炎症和抗氧化损伤能力的作用。
刘瑾,王晓玲,林少虹,廖惠璇,朱淑兴,陆琼妹[4](2012)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康复期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配合运动想象疗法的效果。方法将66例康复期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下行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高压氧治疗同时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30次后,治疗组肌力分级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中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肌力和治疗效果。
龙鸿川,阚奇伟,刘泗军,罗安志,石勇,黄志敏,吴云,张宗银[5](2012)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213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1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高压氧治疗不同疗程的疗效、对不同症状的疗效、长期效果、重复治疗的疗效及高压氧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第1、第2及第3个疗程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1.2%、80.8%及56.9%。失眠、疲劳及头晕的缓解率较高,注意力集中障碍、神经过敏的缓解率相对较低。随访4个月以上者有61例(29.9%)症状复发或缓解后又加重,再次接受高氧压治疗中仍有87.2%的患者获得缓解。38例(17.8%)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仅2例退出,其余反应轻微并很快缓解。结论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显着,不良反应轻微而且较少,可以考虑将高压氧作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常规治疗方案。
彭争荣,王素娥,袁静,肖平田[6](2008)在《高压氧对脑外伤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评价高压氧(HBO)治疗脑外伤(TBI)的效果,探讨HBO治疗TBI精神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脑外伤患者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判断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Q、HDS、HAMD得分,进行比较判定。结果:高压氧组治疗后GOS评分为4.37±0.96,对照组为3.77±0.97,高压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Q、HDS得分明显减少,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高压氧组MQ、H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得分明显提高,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HBO组HAM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HBO能进一步提高TBI患者MQ、HDS得分,降低TBI患者HAMD得分,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增加治疗疗效,改善TBI患者精神心理状态。
于强[7](2008)在《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变化与病情、预后,以及与高压氧干预治疗的相关性,并论述其在创伤修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脑外伤患者38例,根据GCS评分分为重症组20例、轻症组1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procount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检测第1.3.5.7.14d外周血CD34+的绝对值和白细胞值的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另选择脑外伤康复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11例,在高压氧治疗前、治疗后1、2、3、4、5周,分别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绝对值和白细胞值,正常对照组11例。结果脑外伤后,GCS轻症、重症组均出现CD34+细胞逐步上升,对照组与轻症组7d、14d有统计意义,与重症组3d、5d、7d、14d有统计意义,重症组上升的幅度较大,与轻症组比较在第5d、7d、14d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值在伤后迅速升高并逐步下降,与CD34+细胞值变化呈负相关(p<0.05),重症组中,预后良好者(GOS=5)其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的速度、幅度和维持时间均超过预后不良者(GOS<5)。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在高压氧治疗期间,外周血CD34+细胞绝对值呈波动状,治疗后第1、3周略低、第2、5周上升,治疗组第2、5周,分别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相比第1、3周与第5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组外周血CD34+细胞平均值,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有升高(p<0.05),且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1.颅脑外伤患者机体存在着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并通过动员内源性CD34+细胞的机制,参与了创伤的修复。2.外周血CD34+细胞的动态检测对脑外伤的诊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高压氧疗法的机制,在现有已知的基础上,还通过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的途径,参与颅脑外伤的康复。
周圆月[8](2008)在《脑外伤康复期并发失眠情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在失眠治疗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脑外伤(TBI)康复期患者并发失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能相关因素,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对TBI康复期失眠症的疗效,以期对临床评估,防治提供部分依据。方法:(一)对143例TBI康复期患者以自行设计问卷收集一般情况及病史资料,并进行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1分指数法疼痛评定(NRS-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二)将47名TBI康复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以下简称心理组)与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物组)分别给予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两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PSQI、HAMD、HAMA、NRS-11、ADL评定。结果:(1)TBI康复期并发一种或多种失眠症状的有89例(62.2%),其中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有47例(32.9%)。(2)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P<0.05),轻度损伤患者较重度损伤患者(P<0.01)失眠症并发率高,年轻患者更易并发失眠症(P<0.05)。(3)TBI康复期并发失眠症临床表现以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及主观睡眠质量差为主。(4)并发失眠症组(CⅠ组)与无失眠症组(NⅠ组)比较,疼痛指数(NRS-1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抑郁程度(HAMD)有明显差异(P<0.01)。(5)心理干预后患者HAMD、HAMA、NRS-11评分低于药物组,ADL评分高于药物组(P<0.01)。(6)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疗效无显着差异,结束治疗1月后前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低于后者(P<0.01),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脑外伤康复期失眠发生率较高,高于一般人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及主观睡眠质量差;与之相关的因素可能有性别,外伤程度,疼痛及抑郁等;心理干预对TBI康复期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并能缓解疼痛,改善负性情绪及促进功能康复,较之药物治疗疗效更全面,更持久。
于强,袁志诚,陆培松[9](2008)在《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期间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和白细胞的变化。方法接受高压氧治疗的脑外伤康复期患者11例,在高压氧治疗前、治疗期第1、2、3、4、5周,分别计数外周血CD34+细胞、白细胞,正常人11名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在高压氧治疗第1、3周无明显变化,第2、5周上升(P<0.05);治疗组内比较,治疗第1、3周与第5周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白细胞计数处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高压氧治疗对以CD34+标识的骨髓源干细胞有动员作用,可能通过动员CD34+细胞,参与脑外伤康复期的神经功能修复。
余芳,李爱平,徐茂芳[10](2006)在《高压氧在脑外伤康复期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脑外伤康复期的高压氧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外伤康复期的高压氧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
一、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
二、颅脑损伤的病因研究 |
三、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
五、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
六、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治疗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
一、颅脑损伤的病因病机 |
二、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 |
三、颅脑损伤的中药治疗 |
四、颅脑损伤的针刺治疗 |
五、颅脑损伤的其他针灸治疗 |
第二章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二、研究对象 |
三、干预措施 |
四、文献检索 |
五、检索方法 |
六、数据收集与提取 |
七、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一、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三、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第四节 讨论 |
一、结果分析 |
二、存在问题 |
三、展望 |
第三章 疾病特征及量表评分分析研究 |
第一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第二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 |
一、各量表基本描述 |
二、不同性别量表分析 |
三、不同年龄量表分析 |
四、不同职业量表分析 |
五、不同外伤原因量表分析 |
六、不同文化程度量表分析 |
七、不同病程量表分析 |
八、讨论 |
第三节 1084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一、综合治疗前后各量表的差值对比分析 |
二、不同性别综合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三、不同年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四、不同职业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五、不同文化程度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六、不同外伤原因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
七、讨论 |
第四节 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析 |
第四章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或脱落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样本量估算 |
二、分组方案 |
三、盲法实施 |
四、治疗方案 |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六、研究流程图 |
七、统计学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S-R评分比较 |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苏醒率及苏醒时间的比较 |
五、有效率 |
六、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报告 |
七、脱落报道 |
第四节 讨论 |
一、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可能机制 |
二、醒脑开窍针法的选取 |
三、醒脑开窍针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不同压力高压氧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不同压力高压氧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不同压力高压氧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创伤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213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纳入标准 |
1.2.2 高压氧治疗 |
1.3 疗效判断 |
1.4 随访 |
2 结果 |
2.1 不同疗程疗效 |
2.2 不同症状缓解率 |
2.3 长期随访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6)高压氧对脑外伤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检测项目 |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高压氧组与对照组HDS的比较 |
2.2 高压氧组与对照组记忆商 (memory quotient, MQ) 的比较 |
2.3 高压氧组与对照组HAMD的比较 |
2.4 高压氧组与对照组GOS疗效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7)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态变化与病情相关性研究 |
2.1 研究资料及仪器设备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设备与试剂 |
2.2 实验流程与方法 |
2.2.1 标本制备 |
2.2.2 流式细胞仪获取数据 |
2.2.3 分析CD34~+测定管 |
2.2.4 测定CD34~+绝对值 |
2.2.5 统计学处理 |
2.3 结果 |
2.3.1 CD34~+细胞动态变化与伤情关系 |
2.3.2 重症组CD34~+变化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关系 |
2.3.3 白细胞在脑外伤后动态变化特点: |
2.3.4 外周血CD34+细胞与血细胞动态变化的关系。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脑外伤后外周血CD34~+细胞动态变化与高压氧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
3.1 实验资料与方法 |
3.1.1 一般资料 |
3.1.2 主要设备与试剂 |
3.2 实验流程 |
3.3 结果 |
3.3.1 高压氧治疗前后治疗组外周血CD34+细胞及白细胞动态变化情况 |
3.3.2 治疗后平均CD34+绝对值与治疗前相比比较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四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外文缩写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科研目录 |
(8)脑外伤康复期并发失眠情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在失眠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脑外伤康复期并发失眠情况调查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心理干预对脑外伤康复期并发失眠症的治疗作用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外伤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治疗 |
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脑外伤康复期的高压氧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颅脑创伤高压氧治疗的专家共识[J]. 中国康复医学会高压氧康复专业委员会,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1(03)
- [2]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D]. 习书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不同压力高压氧对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齐亚南.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4]运动想象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 刘瑾,王晓玲,林少虹,廖惠璇,朱淑兴,陆琼妹. 护理学报, 2012(13)
- [5]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213例疗效观察[J]. 龙鸿川,阚奇伟,刘泗军,罗安志,石勇,黄志敏,吴云,张宗银. 海南医学, 2012(08)
- [6]高压氧对脑外伤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J]. 彭争荣,王素娥,袁静,肖平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08)
- [7]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研究[D]. 于强. 江苏大学, 2008(09)
- [8]脑外伤康复期并发失眠情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在失眠治疗中的作用[D]. 周圆月. 苏州大学, 2008(11)
- [9]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的影响[J]. 于强,袁志诚,陆培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8(03)
- [10]高压氧在脑外伤康复期的疗效观察[J]. 余芳,李爱平,徐茂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