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SSOCIATION OF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AND N~5, N~(10)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POLYMORPHISM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论文文献综述)
李莹[1](2021)在《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探讨HP感染与脑梗死人群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对早期预防及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病例组,病因学分型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收集体检的无脑梗死者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两组人群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血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4C呼气实验测定是否有HP感染。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两组MTHFR C677T基因型,对两组人群基因型的频率分布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脑梗死组TC,TG,HCY水平及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组内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HCY水平比较:脑梗死组内HP阳性组HCY水平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患者MTHFR各基因型一般资料比较:TC水平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THFR 677CC基因型人群TC水平低于TT基因型人群水平(P<0.05);三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THFR 677CC基因型人群HCY水平低于CT基因型人群(P<0.05),677CC基因型人群HCY水平低于TT基因型人群(P<0.05);三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77CC基因型人群HP阳性率低于TT基因型人群(P<0.05)。4.脑梗死组与对照组MTHFR各基因型比较:脑梗死组MTHFR 677CT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回归分析显示:TC,TG,HCY,HP感染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307,P<0.05;OR=1.594,P<0.05;OR=1.171,P<0.05;OR=1.889,P<0.05);HP感染可能为脑梗死MTHFR 677CT突变的一个危险因素(OR=6.195,P<0.05);HCY水平升高可能为脑梗死MTHFR 677CT、TT突变的危险因素(OR=3.107,P<0.05;OR=3.925,P<0.05)。结论: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MTHFR 677CT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
贺慧芬[2](2021)在《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对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卒中是造成我国成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引起卒中发生的一个可干预的影响因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通过参与甲硫氨酸循环从而影响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以及叶酸的吸收利用。因此本研究分析合并HHcy的缺血性卒中患者MTHFR C677T的基因分布情况,探讨MTHFR C677T不同基因型卒中患者口服叶酸前、后的Hcy水平和变化幅度,以及各基因型患者口服5mg叶酸的治疗成功率,为临床工作中个体化治疗HHcy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合并HHcy的脑梗死患者,共收集到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152例,根据MTHFR C677T的基因型,将患者分为A(CC型)、B(CT型)、C(TT型)三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叶酸5mg/d,治疗周期为8周,所有参与者入院后检测Hcy水平以及血糖、血脂、肌酐等生化指标,治疗8周后来我院再次检验Hcy水平,按治疗后Hcy水平分为治疗成功和失败组。采用Excel表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资料,利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MTHFR C677T不同基因型的HHcy患者服用大剂量叶酸干预治疗的疗效。结果: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BMI、血压、血糖、尿酸、肌酐、尿素氮、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2.MTHFR C677T基因分布情况:入组的152例患者中,MTHFR C677T基因型中CC型患者40例,占总人数的26.32%;CT基因型患者共入组65例,占总人数的42.76%;TT基因型患者共入组47例,占总人数的30.92%;其中C、T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47.7%、52.3%。3.MTHFR C677T不同基因型患者Hcy在轻度、中度、重度升高的分布情况:三组患者Hcy水平均未分布在重度升高范围内,其中TT型患者Hcy水平分布在中度升高范围所占的比例明显较CC组和CT组高,而在轻度升高范围所占的比例明显较CC组和CT组低。4.Hcy含量与MTHFR C677T遗传多态性明显相关(P<0.05),其中C组Hcy含量分别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患者的Hcy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52例入选患者治疗前血浆Hcy含量为(22.30±6.45)μmol/L,服用叶酸片5mg/d后血浆Hcy水平为(16.83±4.29)μmol/L,补充叶酸8周后患者Hcy含量较基线水平下降约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服用叶酸后C组Hcy水平下降幅度最大,约为27%,明显高于A、B组;但就治疗成功率而言,A组的治疗成功率最高,约为45%,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T型脑梗死患者Hcy含量较CC、CT高;2.HHcy患者补充5mg/d叶酸后血浆Hcy含量降低,以TT型下降幅度最显着;3.MTHFR C677T中CC基因型的治疗成功率高于TT型和CT型,T等位基因增加了口服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失败性。
邱瑜[3](2021)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揭示血清Hcy水平在DPN中的风险预测价值及DPN的分子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病程在5年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62)以及2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n=47)。对两组所有受试者:(1)收集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抽血测定血清Hcy水平、叶酸浓度、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BG)和空腹C肽;(3)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进行MTHFR基因多态性基因检测,检测患者的基因型。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各变量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进行了分析,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DPN组和NDPN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糖尿病病程、BMI无明显差异(均P>0.05)。(2)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的比较,DPN组和NDPN组两组患者的Hb A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空腹C肽无明显差异(均P>0.05)。DPN组和NDPN组两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相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3)血清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1)DPN组的血清Hcy水平(18.81±7.58μmol/L)显着高于NDPN组(12.06±4.18μmol/L)(P<0.001)。(2)DPN组的血清Hcy异常率66.13%显着高于NDPN组21.28%(P<0.001)。(3)按MTHFR基因型分层发现:基因型为CC时,DPN组的血清Hcy水平(15.57±6.37μmol/L)显着高于NDPN组(11.06±4.01μmol/L)(P<0.05)。基因型为TT时,DPN组血清Hcy水平(23.28±8.24μmol/L)显着高于NDPN组(13.57±4.47μmol/L)(P<0.05)。基因型为CT时,DPN组血清Hcy水平(17.07±6.07μmol/L)和NDPN组(13.00±4.23μmol/L)无统计学意义(P>0.05)。(4)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1)DPN组MTHFR C677T基因型构成(CC:24.19%、CT:41.94%、TT:33.87%)和NDPN组基因型构成(CC:51.06%、CT:40.43%、TT:8.57%)差别明显(χ2=12.906,P=0.002)。(2)DPN组等位基因的构成(C:45.16%、T:54.84%)和NDPN组(C:71.28%、T:28.72%)亦存在显着差别(χ2=14.831,P<0.001)。(3)血清Hcy值正常时,DPN组等位基因的构成(C:71.79%、T:28.21%)和NDPN组(C:61.90%、T:38.10%)无差别(χ2=1.234,P=0.267);血清Hcy值异常偏高时,DPN组等位基因的构成(C:36.59%、T:63.41%)和NDPN组(C:68.75%、T:31.25%)存在显着差别(χ2=5.692,P=0.017)。(5)MTHFR C677T基因与Hcy水平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共同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基因型对DPN的影响为: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其OR值为0.125;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其OR值为0.215,提示MTHFR C677T基因型中的TT基因型可能会增加DPN的发病风险(P<0.05)。(2)血清Hcy水平与DPN呈正相关,是DPN的危险因素(OR=1.132,95%CI:1.065~1.204),血清Hcy水平越高,DPN发生风险越大,血清Hcy水平每增加1μmol/L,DPN的发生风险增加1.132倍。结论:(1)DPN组与NDPN组相比,其血清Hcy水平、异常率均有增加,且按MTHFR C677T基因型分层后,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多因素分析亦提示血清Hcy升高为DPN危险因素。(2)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提示MTHFR C677T基因型构成与DPN的发生有关,TT基因型可能是DPN的危险因素。(3)仅当血清Hcy升高时,等位基因T可能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
管洪银[4](2021)在《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分析MTHFR和MTRR不同基因型在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非H型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间的分布差异。(2)分析MTHFR和MTRR不同基因型对Hcy水平的影响。(3)分析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非H型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日间嗜睡、睡眠质量现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1)本研究采用了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西藏阜康医院住院患者、社区体检人员中已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共调查了1147人,其中1104人测了血压值,1120人检测了血浆Hcy值(14.93±6.22μmol/L)。(2)采用PCR-荧光探针分别检测MTHFR C677T位点、MTHFR A1298C位点、MTRR A66G位点的多态性。(3)比较4组间的一般资料、睡眠质量、日间嗜睡、BMI、血脂4项、空腹血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MTHFR C677T、A1298C位点和MTRR A66G位点基因型分布。结果(1)H型高血压组的平均年龄57.81±11.12(岁)高于血压及Hcy正常组47.75±11.71(岁)、血压正常HHcy组50.46±11.52(岁)和非H型高血压组55.97±11.60(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平均Hcy值为15.22±6.75μmol/L,其中约44.4%的患者(男性56.4%,女性43.6%)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4组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浆Hcy水平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型高血压组的BMI、TG、TC、HDL-C和Glu高于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非H型高血压组的LDL-C高于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和H型高血压组;4组间BMI、TG、TC、LDL-C和Glu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HDL-C在4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MTHFR C677T基因型和MTRR A66G基因型经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C677T位点2=1.362,P=0.506;A66G位点2=0.222,P=0.895说明达到遗传平衡,在遗传学上具有群体代表性,可代表西藏藏族人群。(5)H型高血压组MTHFR基因677多态位点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0%,38.5%、11.5%;1298多态位点存在AA、AC和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5%、42.3%和4.2%;MTRR基因66多态位点存在AA、AG、GG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9%、48.0%和17.1%。H型高血压组MTHFR基因677多态位点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浆Hcy水平在MTHFR C677T、MTHFR A1298C和MTRR A66G不同基因型间比较,结果显示MTHFR C677T TT型血浆Hcy水平18.00(12.20,26.30)μmol/L为最高。MTHFR C677T多态位点CC、CT、TT三种基因型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4.00(11.00,16.60)μmol/L、14.00(11.00,17.36)μmol/L、18.00(12.20,26.30)μmol/L,三种基因型间血浆Hcy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压及Hcy正常组、血压正常HHcy组、非H型高血压组和H型高血压组间职业、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看病付费方式、月均收入、吸烟、主要体育锻炼、锻炼频率、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多集中于50~69龄段(岁),男性的检出率高于女性。H型高血压受年龄、职业、长期居住地、文化程度、月均收入、吸烟、体育锻炼、睡眠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规律的锻炼和改善睡眠质量在预防H型高血压病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此外,高原世居藏族H型高血压患者的677位点为TT型应更加注重血浆Hcy水平,根据基因分型应给予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并及时控制TG、TC、LDL-C和Glu是H型高血压患者防止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韩瑞[5](2021)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心室重构是否存在相关性,并为高Hcy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是否联合促进心室重构发生提供更多证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的患者286例。根据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左室壁厚度(RWT)分为2组:心室重构组:LVMI增加和(或)RWT增加;左心室正常构型组:LVMI正常,RWT正常。286例高血压患者中,190例患者存在心室重构(66.4%),其中男性97例,女性93例,平均年龄(65±12)岁;96例患者为左室正常构型(33.6%),其中男性54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2±11)岁。用酶循环法测定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受试者血液中MTHFR C677T基因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采用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两组各基因型间Hcy水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室重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Hcy水平与MTHFR TT基因型对心室重构的联合作用。结果:1.心室重构组与正常构型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及Hcy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及生化检验方面显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构型组相比,心室重构组患者左室质量显着增加,左房明显增大,且左室后壁厚度以及室间隔厚度均显着增加,而左室舒末内径及收末内径无明显差异,LVEF和左室功能明显减低(P≤0.001)。2.正常构型组与心室重构组人群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均符合Hardy Weinberg遗传平衡((?)2分别为:0.103、0.257,P>0.05)。正常构型组与心室重构组间MTHFR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2=4.491,P=0.039)。3.两组各基因型间Hcy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H=25.884,P<0.001)。组内比较:正常构型组内各基因型间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室重构组中,TT组Hcy水平显着高于CT组与CC组(P=0.002、0.001)。组间比较:两组同一基因型间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为CT的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风险是基因型CC患者的1.282倍(95%CI:0.649~2.534);基因型为TT的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风险是基因型CC患者的2.162倍(95%CI:1.020~4.582)。5.以是否发生心室重构为结局进行交互作用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Hcy水平与MTHFR基因型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232,95%CI:1.046~1.451)。以Hcy<20μmol/L/基因型CC为参照组,当Hcy>20μmol/L与基因型TT联合作用,发生心室重构的风险增加了1.852倍(95%CI:1.113~7.307)。结论: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型相关。MTHFR TT基因型患者的Hcy水平显着高于CT基因型和CC基因型。2.心室重构组T等位基因携带率显着高于正常构型组,且TT基因型与CT基因型的患者发生心室重构的风险较CC基因型明显增加,这证明MTHFR C677T基因C→T突变是发生心室重构的重要遗传因素。3.高Hcy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在心室重构发生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Hcy>20μmol/L与基因型TT在心室重构发生风险上存在显着联合作用。
尚孟可[6](2021)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烟雾病易感性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基因MTHFR基因位点rs1801133、BHMT基因位点rs3733890、MTR基因位点rs1805087、CBS基因位点rs5742905及MTRR基因位点rs1801394是否与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烟雾病疾病风险有关,同时分析基因-基因之间交互作用是否对烟雾病的发生及发展或者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有影响,以期为烟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4-2017年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中心就诊的中国汉族烟雾病患者1045例和1066例健康对照人群。搜集研究对象所有相关临床指标如年龄、性别、生化指标、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进行双向录入及汇总整理;收集所有患者外周静脉血,抗凝处理后提取DNA,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的方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基因型(P=0.006)及等位基因(P=0.026)在病例及对照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其在加性及隐性遗传模型下均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缺血型及出血型烟雾病组别的比较中,MTRR基因rs1801394位点多态性在两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9),在其他位点没有观察到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rs1801133多态性在缺血型烟雾病及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06),BHMT基因rs3733890位点多态性在出血型烟雾病组及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与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各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提示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显着相关(P<0.001),且其TT基因型(P<0.0001)及CT基因型(P<0.0001)均可升高血清Hcy水平。烟雾病组不同遗传模型下基因型分布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rs1801133位点在加性(P<0.0001)、显性(P<0.0001)及隐性模型(P<0.0001)下均会影响烟雾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值;而rs1805087多态位点在显性模型下会影响MMD患者血清Hcy值。对所有烟雾病患者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01)及rs1801133的TT基因型(P<0.0001)对烟雾病患者血清Hcy值影响较显着。MMD患者与对照人群的广义多因子降维分析结果显示双因子模型(MTHFR-rs1801133、MTR-rs1805087)对烟雾病疾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P=0.0107)。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基因之间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模型(MTHFR-rs1801133)(P=0.001)、双因子模型(MTHFR-rs1801133、MTR-rs1805087)(P=0.001)和三因子模型(MTHFR-rs1801133、MTR-rs1805087和CBS-rs5742905)(P=0.001)对血清Hcy水平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其中rs1801133的TT、rs1805087的AA及rs3733890的AG三个基因型交互作用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影响最为显着。结论:1、MTHFR基因rs1801133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烟雾病的危险致病因素,BHMT基因rs3733890多态性可能是出血型烟雾病的危险致病因素。2、MTHFR基因rs1801133多态性与烟雾病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rs1801133的TT及CT基因型可升高血清Hcy水平。3、MTHFR基因rs1801133、MTR基因rs1805087以及BHMT基因rs3733890交互作用可升高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MTHFR基因rs1801133和MTR基因rs1805087交互作用可能是中国汉族烟雾病的危险致病因素。
贺婵婵[7](2020)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上升,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也逐渐上升,其中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脑梗死是指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出现局限性脑组织的坏死和软化。目前的观点认为脑梗死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而基因多态性是遗传因素的主要表现形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已被报道与癌症、妊娠相关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有关,且目前已有研究认为MTHFR基因多态性可通过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而影响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因此,研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机制,对于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MTHFR基因型检测及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04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收集同期门诊无脑血管病史体检者210例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是否患有高血压、是否患有糖尿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2.分别检测两组患者MTHFR C677T和A1298C位点的基因型,检验两组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随后比较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4.使用haploview进行C677T和A1298C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反应。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Hcy、高血压指标上差异显着(P<0.05)。2.两组患者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水平、C677T位点的CC和CT基因型、A1298C位点的CC基因型、高血压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4.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C677T和A1298C位点间存在连锁不平衡反应,且其单倍型分布频率分别为AT=54.3%,AC=29.3%,CC=13.7%,CT=2.7%。结论:1.Hcy水平、C677T位点多态性、A1298C位点多态性和高血压是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2.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反应。第二部分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C677T和A1298C位点可能影响脑梗死的生物学机制。方法:1.NCBI数据库查询MTHFR核酸和蛋白序列以及基因多态性位点,ProtParam分析MTHFR蛋白基本理化性质。2.PSORT分析MTHFR的亚细胞定位。3.KEGG信号通路和STRING蛋白互做网络分析MTHFR所参与的信号通路和可能的生物学功能。4.NCBI保守结构域分析MTHFR的保守结构域,并使用Phyre2分析其二级结构。5.3D Ligandsite分析MTHFR蛋白配体结合位点,了解其基本结构特点。6.Quark进行C677T和A1298C位点局部建模,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的蛋白结构差异。结果:1.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显示,MTHFR共有656个氨基酸残基,亲脂亲水,结构不稳定,C677T和A1298C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应理化性质没有变化。2.亚细胞定位显示MTHFR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3.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其参与途径主要为叶酸代谢通路。4.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MTHFR仅有一个MTHFR超家族结构域,且C677T位点位于转角处,A1298C位点位于α螺旋结构中。5.3D Ligandsite分析显示MTHFR配体分别为FAD、SAH和CIT,且C677T位点靠近FAD配体结合区域。6.基因多态性位点局部建模显示,C677T位点突变前后蛋白结构由一个α螺旋和一个β折叠,变为一个α螺旋结构。A1298C位点不同基因型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均为两个α螺旋结构。结论:1.MTHFR可能通过参与叶酸代谢途径影响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2.MTHFR C677T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蛋白质局部结构改变,影响MTHFR与其配体的结合,通过改变叶酸代谢水平进而影响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全文结论:本研究整体结论如下:MTHFR 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是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影响机制可能是C677T位点通过基因型的改变引起蛋白质局部结构的改变,影响了MTHFR与其配体的结合,进而影响了脑梗死的发生。A1298C位点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可能与C677T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反应有关。
刘占梅[8](2020)在《西宁地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FA、HCY水平及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青海西宁地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为子痫前期患者的早期检查诊断、及时预防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病例研究方法,收集100例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产检诊断为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子痫前期组),同时收集100例同期(与观察组怀孕天数相同)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产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正常妊娠组)。收集并记录所有临床实验入选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孕次、产次、怀孕天数、高血压家族史、体重、坐位血压、尿蛋白;采集所有入选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E)对血清叶酸(FA)水平进行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LSA)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一般资料,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所得记录数据采用SPA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青海西宁地区健康孕妇和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差异,比较两组血液中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分布特点。结果:1.两组对象一般情况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年龄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孕次、产次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怀孕天数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高血压家族史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体重方面比较有差异,观察组的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坐位血压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血压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尿蛋白方面比较有差异(P<0.05),对照组尿蛋白阴性,观察组尿蛋白阳性。2.两组对象血清叶酸水平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叶酸水平比较显示,对照组血清中叶酸水平正常,观察组血清叶酸平均水平降低(P<0.05)。3.两组对象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显示无差异性(P>0.05)。4.两组患者血清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血清MTHFR C677T位点基因表达多为CC型,观察组患者血清MTHFR C677T位点基因表达多为CT型及TT型。结论:1、西宁地区子痫前期患者体重增加,坐位血压升高,尿蛋白出现并增高,符合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本诊断标准;2、西宁地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叶酸水平降低,这为此类患者治疗可以从补充叶酸方面入手,提供治疗思路及依据;3、西宁地区子痫前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高,因此西宁地区子痫前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否具有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4、西宁地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呈CT型及TT型分布,这一结果对于提前预防治疗及诊断子痫前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茹雪媚[9](2020)在《MTHFR、MTRR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叶酸代谢主要基因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三个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8年8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患者共55例作为PCOS组;选取46例月经规则、有排卵,并完成一次生育的非PCOS患者作为对照组。在PCOS组中,按HOMA稳态模型(HOMA-IR)分为两亚组:PCOS胰岛素抵抗(PCOS insulin resistance PCOS-IR)组和PCOS非胰岛素抵抗(PCOS without insulin resistance PCOS-NIR)组;按多毛评分标准(mF-G score)和血清游离雄激素指数(Free androgen index FAI)分为两亚组:高雄激素症组和非高雄激素症组;按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 WHR)分为两亚组:向心性肥胖组和非向心性肥胖组。我们同时根据MTHFR C677T位点、A1298C位点、MTRR A66G位点不同基因型分别分三个亚组:CC基因组、CT基因组、TT基因组;AA基因组、AC基因组、CC基因组;AA基因组、AG基因组、GG基因组。PCOS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抽提取血浆,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A1298C及MTRR基因A66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浆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PCOS组与对照组间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差异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并结合患者肥胖及内分泌、代谢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MTHFR基因两位点多态性与MTR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1.PCOS组中HCY水平(9.740±1.98μmol/L)较对照组(8.73±2.07μ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5),而PCOS组中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4,t=-0.105,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PCOS组中HCY水平与雄烯二酮呈正相关(r=0.304,P=0.027)。2.PCOS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CC、CT、TT基因亚组间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中TT基因组的HCY水平高于CC和CT基因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1,t=3.630,均P<0.05),TT基因组血浆叶酸水平低于CC基因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9,P<0.05),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0,P>0.05)。PCOS组、对照组MTHFR基因A1298C位点AA、AC和CC基因亚组间及MTRR基因A66G位点AA、AG和GG基因亚组间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MTHFR基因C677T位点野生基因型CC、杂合基因型CT、纯合突变基因型TT在PCOS组中分别占58.2%、36.4%、5.55%,野生基因C、突变基因T分别占76.4%和23.6%;在对照组中分别占36.2%、47.8%、15.2%,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和39.1%;MTHFR基因C677T位点CC基因型在PCOS组的分布频率(58.2%)较对照组(36.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74,P<0.05),CC基因型携带者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患PCOS的风险提高了4.392倍(95%CI:1.005-19.196)。等位基因C在PCOS组的分布频率(76.4%)较对照组(60.9%)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26,P<0.05),等位基因C使PCOS的风险增加2.077倍(95%CI:1.132-3.812)。MTHFR基因A1298C位点AA、AC、CC基因型频率在PCOS组中分别占47.3%、43.6%、9.1%,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9.1%和30.9%;在对照组中分别占41.1%、51.8%、7.1%,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7%和29.3%;两组在MTHFR基因A1298C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TRR基因A66G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在PCOS组中分别占41.8%、52.7%、5.5%,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8.2%和31.8%;在对照组中分别占54.3%、39.1%、6.5%,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3.9%和26.1%;两组在MTRR基因A66G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PCOS-IR组和PCOS-NIR组、高雄激素症组和非高雄激素症组、向心性肥胖组和非向心性肥胖组在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及MTRR基因A66G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PCOS组中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基因亚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CC基因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CT、TT基因亚组间BMI、雄烯二酮、FAI、LH/FSH、空腹胰岛素、HOMA-IR、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S组中MTHFR基因A1298C位点CC基因亚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AA及AC基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基因组与AA基因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A、AC、CC基因亚组间BMI、雄烯二酮、FAI、LH/FSH、空腹胰岛素、HOMA-IR、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OS组中MTRR基因A66G位点AA、AG、GG基因亚组间BMI、雄烯二酮、FAI、LH/FSH、空腹胰岛素、HOMA-IR、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PCOS组和对照组均存在C667C-A1298A-A66A、C667C-A1298A-G66G、T667T-A1298A-A66A、C667C-C1298C-A66A四种纯合子单体型;而C667C-C1298C-G66G纯合子单体型只在PCOS组存在,对照组中不存在;PCOS组与对照组均不存在T677T-C1298C纯合突变子。可见MTHFR基因C677T与A1298C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MTHFR基因A1298C与MTRR基因A66G位点基因多态性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及MTRR基因A66G位点基因多态性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表明同时携带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和MTRR基因A66G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对PCOS发生的风险无协同增加作用。结论1.PCOS患者中存在高HCY血症。2.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血液HCY升高,叶酸降低,而MTHFR基因A1298C位点、MTRR基因A66G位点基因多态性不影响血浆叶酸、HCY水平。3.MTHFR基因C677T位点CC基因型可增加PCOS的发生风险,等位基因C是PCOS的遗传易感基因。4.MTHFR基因C677T与A1298C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MTHFR基因A1298C与MTRR基因A66G位点基因多态性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及MTRR基因A66G位点基因多态性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表明同时携带MTHFR基因C677T、A1298C位点和MTRR基因A66G位点突变等位基因对PCOS发生的风险无协同增加作用。
袁莹[10](2020)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滇东地区冠心病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 的]探讨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及Hcy与滇东地区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7月至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诊断冠心病者212例作为冠心病组(男140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61.94±10.96岁),选择检查结果排除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共210例(男85例,女125例,平均年龄53.07±14.53岁)。收集所有入选者的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还原酶C677T基因型、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来进行基因型分析。酶循环速率法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别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Hcy水平及MTHFR基因型是否具有差异,并分别计算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C及等位基因T,比较等位基因T是否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将入选者以60岁分界,分别比较小于60岁时冠心病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型是否具有差异,60岁及以上冠心病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型是否具有差异。再根据冠心病亚型将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及ACS组,分别比较两组间Hcy水平及MTHFR基因型是否具有差异。在所有纳入研究者中,以基因型CC为标准、分别比较基因型CT及TT的Hcy水平,探究MTHFR基因型与Hcy的关系。所有资料收集后建立Excel表格整理资料,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结 果]1.CHD 组 Hcy 水平 15.9±9.45umol/L,对照组 Hcy 水平 11.89±5.94umol/L。P<0.05),CHD组Hcy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HD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型无明显差异(P>0.05)。3.CHD组与对照组在等位基因C与等位基因T 比较中无明显差异(P>0.05)。4.在大于60岁人群和小于60岁人群中,CHD组与对照组在MTHFR基因型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5.CHD组与对照组相比,男性在MTHFR基因型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女性MTHFR基因型亦无明显差异(P>0.05)6.ACS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血Hcy水平与MTHFR基因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7.MTHFR 677位点基因型同为野生型者C/C、C/T者与基因型同为突变型T/T者,在MTHFR基因型相同情况下,冠心病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y:C/C 冠心病组 14.11±9.02umol/L 对照组 1 1.78±8.03umol/L,C/T 冠心病组 14.1 1±5.56umol/L,C/T 对照组 11.98±4.65umol/L,T/T 冠心病组26.00±14.19umol/L,T/T对照组11.88±3.31umol/L,P<0.05)。8.以基因型C/C为比较标准,C/T基因型血Hcy水平与之无明显差异(P>0.05),T/T组血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C/C型:12.86±8.56umol/L,C/T 型 13.10±5.25umol/L,T/T 型 18.94±12.45umol/L。)9.在所有冠心病患者中,以基因型C/C为比较标准,C/T基因型血Hcy水平与之无明显差异(P>0.05),T/T组血Hcy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C/C 型:14.11±9.02umol/L,C/T 型 14.11±5.57umol/L,T/T型 26.00±14.19umol/L)。[结 论]1、同型半胱氨酸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2、在滇东地区,MTHF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无明显相关性。等位基因T与冠心病风险增加无明显关系。3、在滇东地区,MTHFR677位点基因型为T/T型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C/C、C/T基因型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4、在滇东地区,冠心病患者中,MTHFR677位点基因型为T/T型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C/C、C/T基因型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较高。
二、ASSOCIATION OF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AND N~5, N~(10)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POLYMORPHISM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SSOCIATION OF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AND N~5, N~(10)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POLYMORPHISM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论文提纲范文)
(1)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MTHFR基因多态性及HP感染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对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 主要检测指标及原理 |
2.3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4 分组方法与随访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情况比较 |
3.2 MTHFRC677T基因分布特征 |
3.3 MTHFR不同基因型患者Hcy在轻度、中度、重度升高的分布 |
3.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比较 |
3.5 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卒中预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风险因素 |
1.3 同型半胱氨酸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
1.4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收集方法 |
2.5 检测方法 |
2.5.1 MTHFR基因多态性的测定 |
2.5.2 基因型的检测 |
2.5.3 简易神经筛查方法 |
2.6 诊断标准 |
2.6.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
2.6.2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
2.7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2 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的比较 |
3.3 血清Hcy与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
3.3.1 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的比较 |
3.3.2 两组患者血清Hcy异常率的比较 |
3.3.3 不同基因型患者两组血清Hcy水平比较 |
3.4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
3.4.1 两组患者MTHFR C677T基因型构成比较 |
3.4.2 对血清Hcy水平分层后两组患者MTHFRC677T基因型构成比较 |
3.4.3 两组患者MTHFR C677T等位基因构成比较 |
3.4.4 对血清Hcy水平分层后两组患者MTHFR C677T等位基因构成比较 |
3.5 MTHFR C677T基因与血清Hcy水平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4.2 DPN的风险因素 |
4.3 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DPN的相关性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H型高血压 |
1 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情况 |
2 H型高血压的危害 |
3 H型高血压致病机制 |
4 H型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 |
4.1 人口学因素 |
4.2 遗传因素 |
4.3 不良生活方式因素 |
5 生存质量 |
6 睡眠质量 |
7 H型高血压的治疗 |
8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基因研究 |
1 前言 |
1.1 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基因研究概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伦理道德 |
2.3 研究经费来源 |
2.4 研究方法及统计学方法 |
2.5 纳入标准 |
2.6 分组标准 |
2.7 诊断标准 |
2.8 质量控制 |
2.9 资料收集 |
2.10 血样采集 |
2.11 实验器材 |
2.11.1 主要试剂 |
2.11.2 主要仪器 |
2.11.3 主要耗材 |
2.12 检测内容及方法 |
2.12.1 身高、体重 |
2.12.2 血压 |
2.12.3 血浆Hcy |
2.12.4 血脂、空腹血糖 |
2.12.5 血液DNA的提取 |
2.12.6 DNA浓度及纯度的检测 |
2.12.7 基因的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性别和年龄段间血压值及血浆Hcy水平 |
3.3 血压、BMI和生化指标比较 |
3.4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3.5 基因多态性比较 |
3.6 等位基因比较 |
3.7 不同基因型的血浆Hcy水平比较 |
3.8 HHcy组和Hcy正常组间不同基因型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
1 前言 |
1.1 高血压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2 本研究课题背景及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及统计学方法 |
2.3 纳入标准 |
2.4 分组标准 |
2.5 诊断标准与睡眠质量的评分 |
2.6 质量控制 |
2.7 资料收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
3.2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个人生活行为方式分析 |
3.3 性别和年龄段间的睡眠质量分析 |
3.3.1 嗜睡情况 |
3.3.2 睡眠状况 |
3.4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嗜睡状况 |
3.5 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患者的睡眠状况 |
4 讨论 |
5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发表的论文 |
获得的奖励 |
致谢 |
(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相关指标定义 |
1.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2.2 两组心脏超声指标比较 |
2.3 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比较 |
2.4 两组各基因型间Hcy水平比较 |
2.5 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 |
2.6 交互作用分析高Hcy水平与MTHFR C677T基因型对心室重构的联合作用 |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烟雾病易感性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烟雾病患者和对照组流行病学特征 |
3.2 烟雾病患者和对照组MTHFR、MTR、MTRR、BHMT和CB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 |
3.3 不同遗传模型下MTHFR、MTR等基因突变位点在烟雾病组及对照组的分布情况 |
3.4 烟雾病患者不同首发年龄、首发症状的基因型差异性分析 |
3.5 不同首发症状下烟雾病患者与对照MTHFR、MTR等基因及其位点基因型分布情况比较 |
3.6 烟雾病患者不同基因型和合并症的关联性分析 |
3.7 不同基因及其突变位点基因型对MMD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
3.8 烟雾病患者不同遗传模型下基因型分布对血清Hcy的影响 |
3.9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五种基因多态位点及其他相关因素对MMD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
3.10 MTHFR基因、MTR基因、MTRR基因、BHMT基因和CBS基因-基因间交互作用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社会实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MTHFR基因型检测及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
1.前言 |
2.病例与材料 |
2.1 病例 |
2.2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样本采集 |
2.3.2 临床指标检测 |
2.3.3 DNA提取 |
2.3.4 引物设计 |
2.3.5 引物设计 |
2.3.6 电泳 |
2.3.7 纯化与测序 |
2.3.8 MTHFR基因C677T和 A1298C位点多态性分析 |
2.4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 |
3.2 MTHFR基因频率分布 |
3.3 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的影响因素 |
3.4 单倍体分析 |
4.讨论 |
5.总结 |
第二部分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
1.前言 |
1.1 MTHFR与脑梗死 |
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1.2.1 NCBI数据库 |
1.2.2 ProtParam理化性质分析 |
1.2.3 PSORT亚细胞定位 |
1.2.4 KEGG信号通路分析 |
1.2.5 STRING蛋白质互做网络分析 |
1.2.6 Phyre结构建模 |
1.2.7 RCSB PDB蛋白结构数据库 |
1.2.8 3D Ligandsite受体预测 |
1.2.9 Quark局部结构建模 |
2.方法 |
2.1 生物信息学工具及数据库资源 |
2.2 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MTHFR理化性质分析 |
3.2 MTHFR亚细胞定位 |
3.3 主要功能路径分析及互做蛋白预测分析 |
3.4 MTHFR蛋白结构分析 |
3.5 MTHFR配体分析 |
3.6 突变位点结构建模 |
3.7 小结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
1.MTHFR基因多态性 |
1.1 MTHFR基因 |
1.2 MTHFR基因多态性与高Hcy作用机制 |
2.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 |
2.1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 |
2.2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 |
2.3 MTHFR基因多态性与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
3.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8)西宁地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FA、HCY水平及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1.3 试验仪器 |
2.2 研究方法 |
2.2.1 病例资料的收集及分组 |
2.2.2 研究标本的采集 |
2.2.3 研究标本的检测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
3.3 两组患者血清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子痫前期患者FA、HCY及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
一 子痫前期患者中关于血清叶酸水平变化的目前研究报道情况 |
二 子痫前期患者中关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目前研究报道情况 |
三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关于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目前研究报道情况 |
3.1 子痫前期患者中关于血清叶酸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情况 |
3.2 子痫前期患者关于血清叶酸代谢酶甲硫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报道情况 |
四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一、 基本情况 |
二、 学习工作经历 |
三、 发表论文 |
(9)MTHFR、MTRR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词汇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一般情况 |
2.PCOS患者血浆HCY水平及其升高的机制分析 |
3.MTHFR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遗传易感性分析 |
4.MTRR多态性与PCOS遗传易感性分析 |
5.MTHFR、MTRR基因多态性与PCOS肥胖、内分泌及代谢特征分析 |
6.MTHFR基因两位点多态性与MTR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讨论 |
1.血浆HCY与 PCOS的相关性分析 |
2.MTHFR与 MTRR基因多态性对血浆HCY、叶酸的影响 |
3.PCOS患者血浆HCY升高的机制分析 |
4.MTHFR基因多态性与PCOS遗传易感性分析 |
5.MTRR基因多态性与PCOS遗传易感性分析 |
6.MTHFR基因两位点多态性与MTR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滇东地区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ASSOCIATION OF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 AND N~5, N~(10)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POLYMORPHISM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HP感染与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 李莹.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对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疗效的影响[D]. 贺慧芬. 延安大学, 2021(09)
- [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D]. 邱瑜. 南昌大学, 2021(01)
- [4]高原世居藏族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管洪银. 西藏大学, 2021(12)
- [5]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D]. 韩瑞.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烟雾病易感性的关联分析[D]. 尚孟可.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D]. 贺婵婵. 延安大学, 2020(12)
- [8]西宁地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FA、HCY水平及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 刘占梅. 青海大学, 2020(02)
- [9]MTHFR、MTRR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茹雪媚.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滇东地区冠心病关系的研究[D]. 袁莹.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基因型论文; 等位基因论文;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论文; 亚甲基论文; 血同型半胱氨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