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入世”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一、“入世”对我国石油石化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洋[1](2019)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旨在破除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国有体制发展前景的质疑。“公有制必然不如私有制”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把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中国经济的枷锁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公正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与全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国有企业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寻找出我国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于具有社会主义传统的欧洲国家,连私有化至上的美国也并非没有国有企业。学界常有观点认为西方国有经济的比例比中国低很多,但是以新加坡为例的不少完全市场经济体也拥有着很高的国有经济比例。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为何也能够实现经济成功呢?这些都是简单支持私有化的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说,草率的把所有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国有体制是不负责任的。回顾历史,那些不立足本国国情就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试图通过激进的私有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拉美国家、菲律宾等经济体陷入长久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例证。而这些国家也基本失去了实现工业化的机会。反观同时期有着更高国有企业比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却完成了脱贫和赶超。国有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与所有制无直接关系的。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私有企业,尤其是在股权分散的大型私有企业里一个都不会少。如此可见,简单的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帮助。从西方成功的国有企业经验中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按照市场规则有效治理国有企业,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和规避,完全不会比私有企业做的差。从对法国国有经济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承认国有企业贡献和地位的同时,法国政府不推行激进私有化,而是通过积极改革保持企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德国的国有企业也在战后恢复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在经历了几轮私有化后,近年来德国在电力等行业开始出现重新国有化的呼声。而北欧国家的国有企业则是支撑其高福利经济的重要部分,且在创新能力上走在世界前列。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则更加是利用国有企业实现经济腾飞,完成工业化的典型案例。甚至在完全信奉私有化的美国也有着数量可观的国有企业,除了在公共事业部门外,也不乏涉足军工、金融、地产等行业。这些都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虽不是新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企业微观治理的层面,并没有从全球化内外联动的视角,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直面指出坚定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信心来源。只有跳出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框架,从例证分析的角度才能更好找到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点;第一章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客观总结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回顾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诞生及推广的原因和过程,阐明了这一趋势对我国经济在逐渐融入全球体系后的影响。为了解释这一影响,本文在第一章第二节阐述了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第二章首先总结和分析了质疑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些理论,包括“委托-代理”“搭便车”“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与企业的产权归属公有或私有并无关联。随后,本文对推行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陷阱”进行了梳理。最后,本章指出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私有化改革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第三章,本文通过对法国、德国、北欧国家、美国等经济体的国有企业发展历史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借鉴的地方。第四章则主要分析了与中国更为接近的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国有经济成分和私有化改革的尝试,试图找到可供我国采用的改革路径。本文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就当前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举措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八章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展望。

邹运霞[2](2018)在《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油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能源,关乎国计民生,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石油工业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2014年下半年国际石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并保持持续低位震荡,低油价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低油价背景下我国石油工业如何生存,如何制定竞争战略以取得竞争优势是我国石油工业现阶段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研究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需要研究在低油价背景下国内外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石油工业相对于国外石油工业的竞争差距,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实施。首先分别对低油价下国内外石油工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比国内外石油工业竞争现状,找出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的竞争态势和存在的差距。运用PEST模型、五力模型、价值链等战略分析工具,分析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的内外部环境,并确定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的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和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矩阵制定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的备选方案,结合内部-外部矩阵(IE矩阵)和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矩阵)匹配并选择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最终选择差异化战略为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依据所选取的竞争战略,分别从行业、政府、企业层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实施对策。其中,行业层面应当从管理体制、技术、品牌形象、营销差异化四个方面实施;政府层面应当从完善石油工业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完善我国石油定价机制四个方面实施;企业层面应当因企制宜,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激发企业活力。

赵剑[3](2015)在《S石油销售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命脉,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最为重要的交投产品之一,其战略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要超过黄金。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变化一直以来都是判断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上个世纪在经历了三次石油危机后,石油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主要产品市场成品油消费市场也愈发受到大家的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中国的成品油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并逐渐成为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优质市场。2006年12月4日我国商务部发布《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标志中国成品油销售市场正式向市场开放,由此也深刻影响了国内成品油市场格局,加剧了市场竞争。作为国内四大国有石油公司SC集团的全资子公司,S石油销售有限公司负责SC集团在国内的成品油销售工作。成立初期S石油公司秉承母公司的贸易经营思路,将自己定位于国内成品油重要的贸易中间商。截至2014年底S石油公司下设17家省级公司,覆盖了国内沿海和中部地区17个省市,现有员工10000余人,拥有加油站超过700座,拥有石化仓储库容超过2000万立方米,是国内四大国有石油公司之一,也是亚洲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第三方石化仓储企业,2014年成品油终端销售量超过600万吨,实现销售额超过600亿元。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加上公司自有产业链的日趋完善,S石油限售公司迫切需要厘清发展战略,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和行业定位,由此进一步梳理企业今后的竞争战略和措施。本文通过S石油公司差异化战略因素分析入手,结合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发展的新局面,综合利用PESTEL模型、五力模型、VRIO模型以及SWOT分析等工具,根据S石油公司自身的经营现状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差异化战略转型,并通过对S石油公司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营销差异化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战略发展建议以及配套措施,为S石油公司加速完成转型,提升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提供了解决办法。

梁波,王海英[4](2013)在《“权力游戏”:产业变迁中的微观政治——以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参与格局变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82008年间,中国石油产业的市场参与格局实现了从早期政府垄断下的局部有限竞争,向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主导的寡占竞争格局的转变。作为一种组织与制度变迁现象,这种宏观变迁背后包含着复杂的行动者之间的权力游戏或微观政治。围绕着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准入而建构起来的权力游戏中,国家、国有石油公司、民营石油企业、外资石油企业等行动者基于各自对于游戏的组织环境的判断,以及对各自的行动能力、其他行动者可能的行动策略等的权衡,策略性地进行着复杂的权力互动。这种复杂的权力游戏构成了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参与格局变化的深层机制与动力来源。

杨海恩[5](2013)在《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中指出石油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战略性资源,具有政治、经济等多种属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愈来愈大,石油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背景下,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充分利用全球石油资源,保障国内石油供应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加,依存度还会进一步提高。日益尖锐的石油供需矛盾,是中国石油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内在驱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国际话语权逐渐增加,同时国家安全战略要求提升,要求中国石油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石油企业经过改革开发以来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核心竞争力逐年提升,已经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开了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为中国石油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客观环境,作为大国的石油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及大生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需要。中国石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世界经济、国家经济及企业自身都有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及与中国类似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全球范围获取石油资源的实践及各大跨国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历程及发展战略,都有助于我国制定和实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和措施。我国石油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也屡遇困境。因此,我国石油企业需要进行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以更清楚地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和具体措施。石油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面临资源、经济和政治等多种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选择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成本低廉、政治上相对稳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参与国际油气资源再分配。中国石油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要积极与国外石油公司“联盟”,并月国内石油企业要联合起来,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竞争。要上下游并重,采取资本并购与风险勘探相结合的措施。在此基础上,要创造有利于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体制环境、创造良好的国际化经营条件和环境,加强经营和管理,实现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展。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指出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主要阐述有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方法和措施的理论依据;跨国公司及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为石油企业在当前实施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选择具体的投资方式及制定具体措施提供依据。第三章,国外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借鉴。本章主要在阐述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其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为我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经验。第四章,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本章主要介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对外投资企业主体的对外投资实践、历程,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海油收购瑞索普为典型案例,分析石油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第五章,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在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制定相应的战略。第六章,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区域选择。本章主要研究影响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要素,根据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情况、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定量分析各自的投资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资源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影响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各因素,确定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区域。第七章,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及建议。本章主要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包括国外石油公司跨国经营的经验借鉴、国内石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困境等),制定中国石油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战略及具体措施。

刘来平[6](2012)在《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文中认为石油化工是一个全球化特点十分鲜明的产业,又是一个资源依赖性非常强的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石油跨国公司就是以全球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全世界石油资源的开采、加工和销售而发展起来,至今仍掌握着全球产业的主导权。中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是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生产体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个独立的体系与外部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广泛的联系。本文用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以下简称TCC公司)1970—2008年间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个企业的研究,分析中国石化产业是如何从一个独立体系逐渐参与到世界生产体系过程中的。近代石油产业19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不久即成为一个全球性产业。从美国、委内瑞拉、墨西哥、荷属东印度、俄罗斯等地开采的石油经过美国、英国、荷兰石油公司的加工提炼成各种油品,在世界各地销售。一战后跨国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垄断了中东石油的开发权,二战以后开始大规模开发。凭借中东的“廉价石油”,以“七姊妹”为代表的大石油公司在生产技术和销售市场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化工产业。产油国为了石油利益持续抗争,四次中东战争是石油资源矛盾的集中爆发。中国的石油化工产业是建国后完全在国内资源的基础上独立发展的,70、80年代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和独立的体系。TCC公司就是在中国原油勘探开采取得历史性突破后,大规模发展炼油和化工生产的背景下组建的。公司依托大型石化项目的建设,到90年代初期发展成为大型石化建筑企业。90年代中期中国面临经济体制转变、内需不足的形势,受此影响石化产业发展缓慢,乃致亏损。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虽然TCC公司想方设法承揽工程,涉足多种业务,但一直难以摆脱困境。为扩大总需求,中国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由于石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出口政策对石化产业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从企业内部来说,TCC公司90年代后期在集团统一政策安排下采取大力减员下岗、脱离社会职能等措施,企业负担有所减轻。不过企业状况真正有所好转、效益逐渐提高是进入21世纪后。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促进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到21世纪初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出口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大多是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和以初级石化产品为原料的制造品,大量的纺织、服装、玩具、电子等产品使石化原料需求猛增。为满足这些产品需求,中国加速扩大石化生产能力。大量石化项目的投资建设使TCC公司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是企业形式好转的根本原因。虽然如此,不过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分工形势来看,TCC公司与其他的中国石化企业一样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位置。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增长放缓。不过从全球来看,只是消耗资源多的产业环节转到了中东、南亚、印度等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迅速,导致石油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竞争更加激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直至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都含有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的因素。在政治、军事力量的保护支持下,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占据产业链高端,通过历史形成的技术垄断优势继续保持产业主导权。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鲜明的资源依赖特点,且石油作为能源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石油化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尤为需要政府的扶助与支持。目前的全球石化产业分工体系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起来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凭借军事武力控制世界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又借助其在石油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垄断石油产业链条的高端。中国石化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无疑受到这个分工体系的制约,一方面缺少外部石油资源供应的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等技术方面又落后于西方,处于石油生产加工链条的低端。历史上和今天,很多国家都曾经通过采用贸易保护和幼稚工业辅助等经济政策,支持和推动自己国家的各种产业发展,以期提高它们的国际竞争力。而对于石化产业这种资源依赖性特别强的产业来说,西方国家在过去和今天采用的不仅仅是经济政策,有时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和发动战争,为自己国家的石油工业抢占国际石油资源。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那么在当今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用国家力量来支持中国的石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何先美[7](2006)在《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已在2004年12月11日(即加入WTO三年后)开放了成品油零售市场,外国企业此后可在国内开办加油站。2006年12月11日(即加入WTO五年后)将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外国公司可在国内营建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进行成品油批发业务。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开放意味着成品油领域的全面开放,开放后的市场将引来国际石油巨头与国内石油企业的激烈竞争,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下的国有成品油销售企业(包括泸州公司)将受到较大影响。如何在短期内提高泸州公司的竞争力,以应对挑战是我们每个泸州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分析我国成品油市场的格局入手,在阐述我国成品油市场格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寡头垄断市场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分析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一般规律和典型特征;第三,分析了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以后,泸州公司面临的一系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管理、营销、成本、技术等方面;最后针对以上的影响,提出了泸州公司应在管理,营销,技术以及经营成本采取的对策措施。这也是本文力图有所突破的地方。

陈兴华[8](2006)在《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伊始,国际油价飙升,绿色浪潮迭起,主权冲突加剧,国际利益格局变异,这一切仿佛预示着第四次石油危机即将到来。如何保障以石油安全为代表的能源安全成为各国亟须解决的难题。从上世纪发展至今,石油安全已经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渗透到了经济安全、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石油安全问题的应对是一个综合的战略体系。其中,法律的地位不可或缺。然而,受政治、经济体制等各种因素制约,中国的石油、能源立法长期缺位。面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安全形势,中国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法律体系来保障石油安全。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的相关理论及石油体制的改革与加入WTO等国际影响因素分别为构建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提供了理论给养与实践规程。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和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并重的原则分别是构建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目的性和工具性原则。各国通行的石油法律框架及其制度变迁规律为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架构和制度安排提供了选择,特别是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石油市场,只要认真总结提炼石油矿业法到石油供给法制度变迁的规律及石油消费法的理念与规则,实现这两个法律时序的跨越,就能在法律制度体系上保证石油安全。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由纵向法律体系与横向法律结构共同构筑:以石油矿业法、石油业法及石油消费法为主体涵盖石油上下游及消费形成了石油安全的纵向法律体系;这些法律的制度安排与期货、税收、价格、金融、环境等法律的契合形成了石油安全的横向法律结构。石油矿业法关系到石油能源的生产,在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石油矿业法的通行制度包括石油矿业产权制度、石油矿业行政管理制度、石油矿业环境制度以及法律责任制度。我国现有立法中石油矿业法相对较为成熟,因此,构建重点在于对现有法律制度的修正和完善。具体包括:建立完善的石油矿业监管制度;通过更加灵活的国际石油合作合同制度吸引外资;向民营石油企业开放国内的石油矿业权;实现与国际通行石油矿业税费制度的接轨;采取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措施鼓励自营勘探和难动用储量的开发;规定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建立地方生态补偿机制。

胡晓军[9](2006)在《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能源。随着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石油、石油制成品及其化工品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并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渗透。石油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石油资源的绝对短缺,加剧了石油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为全球能源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周期性、波动性变化明显,化工市场与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世界石油石化业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行业生产集中度越来越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多极化格局日益明显;跨国公司成为控制石油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技术创新推动石油石化业进一步升级换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石油石化业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起步的。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发的20多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业稳定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着资源相对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技术落后、竞争力低等问题。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石油石化业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化经营,努力实现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跨世纪腾飞。

张晓毛[10](2004)在《中石油国内成品油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战略性资产重组以及中国入世后世界石油巨头的陆续进入,改变了过去行业垄断的旧局面,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本论文在在对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波特的“五要素”模型对我国成品油市场进行了结构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成品油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运用SWOT方法对“中石油”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石油”成品油销售的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并根据1997到2001年全国各省市主要油品的消费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国内成品油市场进行了细分,将其划分成4大类,然后针对各个细分市场的特点,探讨“中石油”应如何进行目标市场选择以及在各个市场可采取的营销要素组合。 希望本论文能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特别是“中石油”从市场营销方面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入世”对我国石油石化的影响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对我国石油石化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
        一、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综述
        二、“华盛顿共识”的含义及影响
        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四、发达国家(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理论及案例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及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一、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分析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推广下的经济全球化
        二、全球化对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三、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及其影响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误区
    第一节 “国企病”不专属于国有企业
        一、委托-代理问题
        二、搭便车问题
        三、软预算约束问题
    第二节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陷阱”
        一、陷阱一:行业的选择
        二、陷阱二:企业的定价
        三、陷阱三:合适的收购者
        四、陷阱四:腐败的问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同于私有化
        一、“混合所有制”概念的提出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
    第四节 发展国有企业不代表“民营经济离场”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现实依据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依据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依据
第三章 欧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法国:社会主义文化土壤下走出的全球性国有企业
        一、法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法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德国国有企业:经济国家主义的有效实践
        一、工业化中功不可没的德国国有企业
        二、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德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芬兰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楷模
        一、“红色政权”下的芬兰国有企业
        二、芬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改革
        三、芬兰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美国国有企业:美国“无国企”的真相
        一、美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及特点
        二、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三、美国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和思考
第四章 亚洲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韩国:经济起飞依靠集权政府下的国有企业
        一、韩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韩国的国有企业治理与改革
        三、集权政府下的经济起飞
        四、韩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反思
    第二节 新加坡:国有企业治理的成功案例
        一、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
        三、淡马锡模式的成功和借鉴意义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及评估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一、《指导意见》的改革思路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足
        一、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型问题
        二、实行有效监督的问题
        三、选人用人的问题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五、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有机统一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前全球化”时代的国有企业改革
        一、“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带来新挑战的原因
        二、全球化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的新挑战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
        二、改革叠加期机遇
        三、“逆全球化”倒逼机遇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国有企业适应全球化趋势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党的领导
        二、法人治理结构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国有企业走出去
        五、国有企业道路自信
    第二节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主要改革对策
        一、应对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相对弱化的改革对策
        二、应对生产要素不对等流动的改革对策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2)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油价及油价相关问题研究
        1.2.2 产业竞争力研究
        1.2.3 竞争战略研究
        1.2.4 石油工业竞争战略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内容与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低油价及石油价格相关理论
        2.1.1 低油价的内涵
        2.1.2 低油价的影响
    2.2 石油工业相关理论
        2.2.1 石油工业的内涵与特征
        2.2.2 石油工业产业链
    2.3 战略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
        2.3.2 五力模型
        2.3.3 价值链分析
        2.3.4 SWOT分析
        2.3.5 EFE、IFE和 IE矩阵
        2.3.6 QSPM矩阵(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第3章 低油价下国内外石油工业竞争现状分析
    3.1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现状
        3.1.1 世界主要油气资源储量及分布
        3.1.2 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3.2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
        3.2.1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3.2.2 我国油气资源供需状况
    3.3 国内外石油工业竞争现状对比
        3.3.1 油气资源供需状况
        3.3.2 石油工业科技创新水平
        3.3.3 经营与管理
        3.3.4 资本及劳动力投入效率
        3.3.5 低油价应对差异
第4章 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4.1 我国石油工业外部环境分析
        4.1.1 我国石油工业外部环境分析
        4.1.2 我国石油工业的外部机遇和威胁
        4.1.3 我国石油工业外部因素综合评价
    4.2 我国石油工业内部环境分析
        4.2.1 我国石油工业内部环境分析——价值链分析
        4.2.2 我国石油工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
        4.2.3 我国石油工业内部因素综合评价
第5章 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5.1 我国石油工业战略目标制定
        5.1.1 长期目标
        5.1.2 短期目标
    5.2 利用SWOT矩阵制定竞争战略的备选方案
    5.3 选择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
        5.3.1 利用IE矩阵模型分析竞争战略的匹配
        5.3.2 利用QSPM矩阵选择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
第6章 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实施对策
    6.1 行业层面
        6.1.1 优化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差异化
        6.1.2 注重石油工业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差异化
        6.1.3 加强石油工业品牌建设,实现品牌形象差异化
        6.1.4 完善石油工业营销网络建设,实现营销差异化
    6.2 政府层面
        6.2.1 完善石油工业法律法规,制定完备的石油工业法律体系
        6.2.2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石油工业发展
        6.2.3 完善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6.2.4 争取能源话语权,完善我国石油定价机制
    6.3 企业层面
        6.3.1 因企制宜,实现我国石油工业企业差异化经营
        6.3.2 寻找新的增长点,激发企业活力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S石油销售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第三节 国内相关研究评价
第三章 S石油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内成品油销售行业简析
    第二节 S石油公司简介
    第三节 S石油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S石油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宏观因素分析
    第二节 S石油公司行业竞争分析
    第三节 S石油公司VRIO模型分析
第五章 S石油公司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内容和途径
    第一节 S石油公司的SWOT分析
    第二节 S石油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第三节 差异化战略内容
    第三节 S石油公司差异化途径
第六章 S石油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 S石油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第二节 S石油公司人力资源体系构建
    第三节 S石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第四节 S石油公司管理制度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4)“权力游戏”:产业变迁中的微观政治——以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参与格局变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与研究路径
二、市场参与格局的历史演变
    (一)国家行政垄断的格局(1988~1998)
        1. 国家对石油市场的直接控制
        2. 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割垄断
        3. 流通体制的政府管制
        4. 成品油市场的短暂“繁荣”
    (二)多元参与和寡占竞争格局(1998~2008)
        1. 市场化改革:产业一体化
        2. 市场准入:在整顿中逐步放开
三、权力游戏:市场参与格局演变的微观政治分析
    (一)“关门”VS“开门”:行动者的冲突性目标
    (二)市场的全球性嵌入:游戏的环境
    (三)行动者的能力与关键资源控制
        1. 国家作为协调者与仲裁者的行动能力
        2. 作为垄断既得利益者的国有石油公司的行动能力
        3. 作为市场挑战者与竞争者的体制外石油企业的行动能力
    (四)“进攻”与“防守”:游戏中的行动策略
        1.“给政策”与“设门槛”:国家的行动策略
        2.“利益捆绑”、“卡脖子”与“市场收买”:国有石油公司的策略
        3.“强势抗争”与“弱势妥协”:民营石油企业的策略
        4.“打擦边球”:外资石油公司的策略
四、结论与讨论

(5)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国际石油公司以及发展中国家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1.2.2 关于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1.2.3 关于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相互协调及竞争等问题的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
2 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2.1 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1.1 垄断优势理论
        2.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3 内部化理论
        2.1.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1.5 比较优势理论
    2.2 国际直接投资新理论
        2.2.1 小规模技术理论
        2.2.2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2.2.3 技术地方化理论
        2.2.4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本章小结
3 国外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借鉴
    3.1 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和动因
        3.1.1 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
        3.1.2 跨国石油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3.2 国际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借鉴
        3.2.1 国际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及现状
        3.2.2 国际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借鉴
    3.3 发展中国家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借鉴
        3.3.1 印度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及成效
        3.3.2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进程及成效
        3.3.3 发展中国家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借鉴
    本章小结
4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4.1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4.1.1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阶段
        4.1.2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4.2 中国石油企业三巨头对外直接投资实践
        4.2.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实践
        4.2.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实践
        4.2.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实践
        4.2.4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效
    4.3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与失败案例简析
        4.3.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失败
        4.3.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并购瑞索普石油公司——成功
    4.4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4.4.1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问题
        4.4.2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遇到的困境
    本章小结
5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5.1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5.1.1 优势(S)
        5.1.2 劣势(W)
        5.1.3 机遇(O)
        5.1.4 威胁(T)
    5.2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选择
    本章小结
6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区域选择
    6.1 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评估方法
        6.1.1 评估方法
        6.1.2 常用评估指标
    6.2 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分析及投资环境评估
        6.2.1 影响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要素分析
        6.2.2 对外直接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2.3 部分国家投资环境评价
    6.3 全球石油资源总体状况
        6.3.1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情况
        6.3.2 当前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分析
        6.3.3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分布现状
    6.4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
        6.4.1 中东地区
        6.4.2 中亚—俄罗斯地区
        6.4.3 中南美地区
        6.4.4 非洲地区
        6.4.5 亚太地区
        6.4.6 北美地区
    本章小结
7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及建议
    7.1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思路
        7.1.1 布局原则
        7.1.2 项目进入时机的选择
        7.1.3 多元化的项目获得方式
        7.1.4 油田开发与勘探并举
        7.1.5 常规与非常规并举
    7.2 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
        7.2.1 联盟
        7.2.2 国内石油企业的联合
        7.2.3 上下游并重
    7.3 保障措施
        7.3.1 政府的财政与金融政策支持
        7.3.2 国家继续大力支持和开展能源外交
        7.3.3 创造良好的国际化经营条件和环境
        7.3.4 中国政府相关法律体系的保障
        7.3.5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技术战略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近代石油产业在美、荷、英等国的产生和发展
        2.1.1 美国石油产业的形成
        2.1.2 荷兰和英国大石油公司的产生和扩张
        2.1.3 一战后美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2.1.4 大石油公司对炼油技术的垄断优势
        2.1.5 大石油公司的矛盾和勾结
    第二节 二战后西方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
        2.2.1 “七姊妹”开发中东石油
        2.2.2 “七姊妹”成为石油巨头的原因
        2.2.3 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石化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石油输出国与国际石油公司的斗争
        2.3.1 1973 年以前石油输出国使用“石油武器”的失败
        2.3.2 1973、1978 年两次石油危机与石油输出国夺取定价权
    第四节 石油危机后世界石化产业的调整
        2.4.1 20 世纪 80 年代石油需求增长缓慢
        2.4.2 冷战结束后石油控制权对美国的意义
第三章 中国石化产业的大规模技术引进与 TCC 公司的早期发展(1970—1989)
    第一节 TCC 公司的组建和技术引进项目的建设
        3.1.1 20 世纪 7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的主要工程
        3.1.2 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项目
        3.1.3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背景
        3.1.4 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TCC 公司建设大型乙烯工程
        3.2.1 第三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曲折
        3.2.2 大规模技术引进对中国石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3.2.3 20 世纪 80 年代 TCC 公司建设齐鲁乙烯
    第三节 TCC 公司归并入中国石化总公司
        3.3.1 组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目的
        3.3.2 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成立
        3.3.3 石化总公司成立对中国石化产业的意义
第四章 从繁荣到困难(1990—1997)
    第一节 TCC 公司的施工和效益状况
        4.1.1 20 世纪 90 年初期的繁荣
        4.1.2 90 年代中期以后效益下滑
    第二节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石化产业的变化
        4.2.1 产业体制的变革
        4.2.2 由原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第三节 宏观环境对石化产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3.1 工业品市场从短缺到相对过剩的转变
        4.3.2 出口导向政策的实施
        4.3.3 中国石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第四节 国企改革对石化行业和 TCC 公司的影响
        4.4.1 企业承包制对 TCC 公司的成效
        4.4.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石化企业的作用
第五章 困境中的变革(1998—2002)
    第一节 1998 年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重组
        5.1.1 重组前石化产业的情况
        5.1.2 两大石油集团成立
        5.1.3 两大石油集团公司的重组和上市
    第二节 TCC 公司的减员与改制
        5.2.1 减员的宏观背景:国有企业“三年脱困”
        5.2.2 TCC 公司的下岗和减员
        5.2.3 改制分流与脱离社会职能
    第三节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世界石化产业的状况
        5.3.1 大型石油公司的重组
        5.3.2 跨国石油公司经营战略的转变
    第四节 “入世”对中国石化产业的影响
        5.4.1 入世协议中有关石化市场承的承诺
        5.4.2 “入世”对中国石化业的影响
第六章 参与全球石油化工产业体系(2003—2008)
    第一节 TCC 公司经营状况的好转
        6.1.1 TCC 公司的施工任务和效益状况
        6.1.2 中国石化产业的产能扩张
        6.1.3 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化工业化
    第二节 面向世界市场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
        6.2.1 TCC 公司在国外施工的情况
        6.2.2 全球产业链中的 TCC 公司和中国石化产业
        6.2.3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
    第三节 21 世纪以来全球石化产业体系的变化
        6.3.1 发达国家石油化工产业的变化
        6.3.2 投机资本进入原油市场
        6.3.3 发达国家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和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思路与创新
2 中国成品油市场格局与市场机制
    2.1 市场格局的现状
        2.1.1 成品油市场格局的现状
        2.1.2 批发市场开放后的市场格局
        2.1.3 成品油市场格局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关于成品油市场格局的理论分析
        2.2.1 关于寡头垄断的理论发展
        2.2.2 寡头垄断市场机制优势特征
        2.2.3 我国成品油寡占市场的分析
3 中国入世承诺与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
    3.1 我国政府入世的承诺
        3.1.1 关税减让
        3.1.2 取消配额许可证非关税壁垒
        3.1.3 原油、成品油的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
        3.1.4 分销服务的开放
        3.1.5 储运和仓储服务
        3.1.6 政府价格管制
    3.2 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意义及影响
        3.2.1 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含义
        3.2.2 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意义及影响
4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现状分析
    4.1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概况
    4.2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经营状况
        4.2.1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成品油销售
        4.2.2 中油泸州销售分公司网点建设
5 成品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公司的影响
    5.1 泸州公司区域成品油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5.1.1 泸州区域成品油市场格局现状
        5.1.2 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区域成品油市场格局的影响
    5.2 将对营销水平提出新的挑战
    5.3 将对管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
    5.4 将推动技术手段的更新
    5.5 将对经营成本产生极大压力
6 泸州公司应对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的对策探讨
    6.1 市场方面—大力发展加油站特许经营模式
        6.1.1 加油站特许经营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6.1.2 加油站特许经营模式的发展
        6.1.3 我国加油站特许经营存在的问题
    6.2 营销方面—实行组合促销,全面提高企业营销水平
        6.2.1 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形象
        6.2.2 实行组合促销,提升营销水平
        6.2.3 优化物流,建立起高效率的销售渠道
    6.3 管理方面—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完善“片区管理”模式
        6.3.1 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模式及问题
        6.3.2 国外石油公司的销售管理模式
        6.3.3 管理模式创新对策措施
    6.4 技术方面—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6.4.1 积极推进销售企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6.4.2 推进销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6.5 成本方面—低成本战略与竞争价格战略
        6.5.1 实施竞争价格战略
        6.5.2 发展加油站便利店服务,积极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6.5.3 实行低成本战略
    6.6 人力资源方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6.6.1 树立人文理念,构造人文环境
        6.6.2 打造“四支”队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论文题目的选择
    0.2 论文选题的意义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0.4 论文主要内容
    0.5 论文研究方法
1 石油安全及其相关问题
    1.1 石油安全问题的由来及演变
        1.1.1 石油及其特性
        1.1.2 石油安全问题溯源
        1.1.3 石油安全问题的演变
    1.2 石油安全概念的界定
        1.2.1 传统石油安全概念及其弊端
        1.2.2 环境资源法视角下石油安全概念之重塑
    1.3 石油安全问题的应对
        1.3.1 世界主要国家的石油安全战略
        1.3.2 中国石油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1.3.3 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
2 法律与石油安全的保障
    2.1 法律保障石油安全之可能性
        2.1.1 法律能够将石油安全纳入调整范围
        2.1.2 法律通过促进效率和秩序保障石油的经济安全
        2.1.3 法律通过维护公平和正义保障石油的资源和环境安全
    2.2 法律保障石油安全之必要性
        2.2.1 石油安全法律之必要性
        2.2.2 石油安全法律体系之必要性
    2.3 中国应建立完整的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2.3.1 我国石油安全立法现状
        2.3.2 国外石油安全立法及其评析
        2.3.3 我国应建立完整的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3 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2 市场经济理论
        3.1.3 国家干预理论
    3.2 构建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现实基础
        3.2.1 我国石油体制的改革和变迁
        3.2.2 石油安全法律的国际影响因素
    3.3 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
        3.3.1 目的性原则——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
        3.3.2 工具性原则——政府监管与市场机制并重原则
    3.4 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
        3.4.1 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特征
        3.4.2 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实质
        3.4.3 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的框架
4 石油矿业法
    4.1 石油矿业法与石油安全的保障
    4.2 石油矿业法主要制度
        4.2.1 石油矿业产权制度
        4.2.2 石油矿业行政管理制度
        4.2.3 石油矿业环境制度
        4.2.4 石油矿业法律责任制度
    4.3 中国石油矿业法的制度完善
        4.3.1 国家石油公司的定位
        4.3.2 石油矿业监管制度的重塑
        4.3.3 石油矿业税费制度的改革
        4.3.4 石油自营勘探和难动用储量开发的制度创新
        4.3.5 地方石油环境立法的强化
5 石油业法
    5.1 石油业法与石油安全的保障
    5.2 石油紧急供应及中国的制度选择
        5.2.1 石油紧急供应制度的一般内容
        5.2.2 我国石油紧急供应的制度选择
    5.3 石油市场供应及中国的制度变革
        5.3.1 我国成品油批发零售市场现状及现行制度
        5.3.2 市场化方向的石油市场供应制度变革
    5.4 石油进出口贸易及中国的制度取向
        5.4.1 石油进出口贸易制度的一般内容
        5.4.2 我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及制度取向
    5.5 石油炼制、储运及中国的制度应对
        5.5.1 石油炼制、储运业的特点及其制度规范
        5.5.2 我国石油炼制、储运业的特殊问题以及制度应对
6 石油消费法
    6.1 石油消费法与石油安全的保障
    6.2 石油消费法主要制度
        6.2.1 石油消费限制制度
        6.2.2 石油消费节约制度
        6.2.3 石油消费替代制度
    6.3 中国石油消费法的构建
        6.3.1 我国石油终端消费状况及其特点
        6.3.2 燃油税制度的推行
        6.3.3 燃油能效制度的建立
        6.3.4 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促进制度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石油与经济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成果
第二章 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现状
        2.1.1 世界油气资源与生产形势
        2.1.2 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基本特点
    2.2 国际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
        2.2.1 国际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新特点
        2.2.2 世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
        3.1.1 中国油气资源现状
        3.1.2 中国石油化工产品发展现状
        3.1.3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现状
    3.2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3.2.1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3.2.2 入世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变化分析
        3.2.3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及主要对策
    4.1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4.1.1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问题
        4.1.2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
    4.2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应注重的若干关系
        4.2.1 东部和西部的关系
        4.2.2 陆上发展和开拓海域的关系
        4.2.3 油、气并举和向气倾斜的关系
        4.2.4 上游生产和下游利用的关系
        4.2.5 国内为主和国外补充的关系
        4.2.6 增加开源和提倡节约的关系
        4.2.7 讲求速度和注重效益的关系
        4.2.8 微观搞活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4.3 中国石化企业发展必须特别关注的若干问题
        4.3.1 跨国经营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4.3.2 高新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3.3 资产重组大型化将直接改变国际竞争环境
        4.3.4 地区分布趋于合理,亚太地区仍将是投资的热点
        4.3.5 环境保护对石油化工技术及生产的要求更为严格
    4.4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战略
        4.4.1 战略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
        4.4.2 全球化资源配置战略
        4.4.3 塑造核心竞争力战略
        4.4.4 可持续发展战略
        4.4.5 技术创新战略
        4.4.6 效益最大化与低成本战略
        4.4.7 营销组合战略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石油国内成品油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市场营销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发展态势
    2.1 4C理论
        2.1.1 4C营销理论的具体内容
        2.1.2 4C营销理论的缺陷
    2.2 4R营销
        2.2.1 4R营销的四要素
        2.2.2 4R营销的优势
    2.3 4V营销
        2.3.1 4V营销的要素
        2.3.2 4V营销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2.4 整合营销
        2.4.1 整合营销的层次
        2.4.2 整合营销的两个特性
        2.4.3 整合营销的作用
        2.4.4 影响整合营销执行的因素
        2.4.5 整合营销的实施步骤
        2.4.6 整合营销的执行过程
        2.4.7 整合营销的控制过程
        2.4.8 整合营销的不足
    2.5 网络营销
        2.5.1 网络营销的特征
        2.5.2 网络营销的内容
        2.5.3 网络营销的优点
        2.5.4 网络营销的必备条件
        2.5.5 网络营销的策略
第3章 BP石油公司成品油营销战略及其对“中石油”的启示
    3.1 BP-阿莫科公司成品油营销战略浅析
        3.1.1 BP-阿莫科公司的历史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3.1.2 BP-阿莫科公司的成品油营销战略浅析
    3.2 BP对“中石油”的启示
第4章 国内成品油市场分析
    4.1 国内成品油市场发展概况
        4.1.1 国内石油市场的形成
        4.1.2 国内成品油市场发展概况
    4.2 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
    4.3 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结构化分析
        4.3.1 结构化分析
        4.3.2 国内成品油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5章 “中石油”国内成品油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5.1 “中石油”成品油市场态势分析
        5.1.1 运用SWOT方法对“中石油”企业环境进行分析
        5.1.2 SWOT分析与战略制定
    5.2 “中石油”成品油零售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战略
        5.2.1 “中石油”成品油零售现状
        5.2.2 从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未来发展战略初探
第6章 “中石油”国内成品油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6.1 我国成品油市场细分及其特点
        6.1.1 市场细分的概念和含义
        6.1.2 我国成品油市场的细分及其特点
    6.2 “中石油”成品油目标市场选择和营销战略
        6.2.1 目标市场选择的依据和营销组合要素
        6.2.2 “中石油”成品油销售的目标市场和营销战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主要省市1997-2001年成品油消费量
附录2 我国主要省市主要油品消费量
附录3 我国主要省市经济发展和增长数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四、“入世”对我国石油石化的影响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 李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2]低油价下我国石油工业竞争战略研究[D]. 邹运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3]S石油销售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赵剑. 南京大学, 2015(06)
  • [4]“权力游戏”:产业变迁中的微观政治——以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参与格局变迁为例[J]. 梁波,王海英. 管理世界, 2013(07)
  • [5]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 杨海恩. 武汉大学, 2013(09)
  • [6]从独立生产体系到参与全球分工的中国石化产业 ——以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为例(1970-2008)[D]. 刘来平. 南开大学, 2012(07)
  • [7]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放对泸州公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何先美. 西南石油大学, 2006(06)
  • [8]中国石油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 陈兴华.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2)
  • [9]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胡晓军. 武汉理工大学, 2006(08)
  • [10]中石油国内成品油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张晓毛. 中南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入世”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