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三 粗盐提纯(论文文献综述)
崔秋娟[1](2021)在《高职院校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思政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思政课的紧迫性,通过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实验氯化钠的提纯思政元素的挖掘,从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着手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经过本实验的学习,学生在规范和提高实验教学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爱国思想、团队意识、科学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尹竞楠[2](2021)在《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内容对比研究 ——以必修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毛玉晓[3](2021)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杜丽斐[4](2021)在《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文中提出
刘芳[5](2021)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STEAM教育强调在探究真实问题的情境中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以此来培养具备STEAM素养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近年来,国内不断探索和建立新型教育体系,STEAM教育也愈发受到重视,因此,研究人员积极开展STEAM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尝试为我国基础教育融入STEAM教育理念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本研究以2012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以下简称鲁教版化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文献的基础上,对一线化学教师进行以“STEAM教育”为主题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STEAM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调研结果,利用G.ST∑@M金字塔框架工具对鲁教版化学教材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探究教材中STEAM知识点的分布情况和特点,为修订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化学教材以及开展基于STEAM教育的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建议。本研究共由五大部分构成,各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综述国内外STEAM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目前,STEAM教育研究成为热点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而在中学化学课堂中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基本依据是STEAM教材,以此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与界定核心概念,并介绍STEAM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调查研究。采取访谈和问卷的方式对一线化学教师进行主题为“STEAM教育”的调研,了解一线教师对STEAM教育的认识和应用情况,探究化学教材融合STEAM教育理念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实施的可行性。第四部分:教材分析。针对调查研究结果,以G.ST∑@M金字塔框架为工具将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归类、统计,对所得结果分别进行知识广度和知识融合度的定量分析;从栏目设计、内容编排、知识呈现和价值取向四个维度进行定性分析,得出STEAM教育理念在当前教材中的融合情况并列举教学案例进行说明。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归纳总结调查研究结果和教材分析结果,推断出STEAM教育是促进化学教学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形式,并根据本研究所得启示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樊卫霞[6](2021)在《化学核心素养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研究 ——以“电离与离子反应”单元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李宇风[7](2021)在《高中化学学科中模型认知素养的测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新时代各类复杂的挑战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模型认知,作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正因此,该素养的测评属于新的研究内容,具有研究的价值与前景。本文综述了现在有关模型认知素养的文献,包括当前不同学者对模型分类的看法、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水平、以及新课标下利用试题评价学生素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模型认知素养,提出模型认知素养可以划分为理解模型、应用模型、建构模型三个维度,并设计了相对应的试题。具体研究内容为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对2017年版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模型认知素养的水平划分进行重构;同时也对高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模型进行了分类,再梳理了沪教版高一第一学期化学教材中有关模型认知的内容,并以部分内容为例,建构了更为具体化的素养水平表。同时依据重构后的素养水平表及高一的内容,编制模型认知素养的测评工具,对高一学生进行施测。由于本研究是以某个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该阶段的学习内容属于必修,从学业水平角度来看仅到合格考水平,因此此次以不同模型为目标构建的素养水平表,仅有水平一和水平二,是3维度2水平。测评工具中的试题则通过德菲尔法,征询十几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高级教师后得到。经过初步施测后,发现工具整体信度尚可。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借助数据统计软件SPSS 23、Excel 2019等对测评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推断该校高一年级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的整体水平,以及面对不同类别的模型时三个维度下的素养水平,并对不同学业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差异性分析,最终根据分析结果及访谈信息,为今后的素养试题编制、教学活动等提供一些建议。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得到如下结论,在测评工具开发方面:整体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本研究提出的测评工具的开发模式是确实可行的。测评中可借助简述、图画等形式题目评价学生素养,但要注意此类题目的表述清晰明确,确保每位学生理解试题要求。借助本研究测评工具,得到被试高一学生的素养现状如下。测评得到的研究结果反映了当前在校学生的素养现状,也较为符合任课教师教学时对学生素养表现的感受。1.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水平与其学业水平相关。2.男生在理解模型维度上表现优于女生,在其余二维度无显着性差异。3.不同种类的模型会对学生表现出的模型认知素养水平产生影响。4.学生在理解模型、应用模型和建构模型维度上表现不均衡。结合研究结论,对日常教学与评价时评判学生素养水平的建议:1.关注学生运用图画表现模型认知水平。借助作图表达的题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从模型的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水平。2.强调建构模型的内容。教学时使用新情境、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应用模型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建构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在理解模型、应用模型、建构模型三个维度的均衡发展。3.注意不同类别模型的呈现。在教学时,特别要考虑男女性别差异对模型认知产生的影响,运用语言讲解、多媒体手段等让学生从多种思维角度理解模型。对不同的模型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素养评价,使得所有学生面对不同模型都能表现出良好的素养水平,全方位发展模型认知素养。
杨航[8](2020)在《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改变我校理科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科的积极性,让他们消除学习理科的畏惧感,能从内心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并愿意学习化学。根据西藏林芝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差,特别是理科的基础更差,我们通过让学生“眼见为实、亲身体验”,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书本上深沉难懂的理科术语,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尽可能多的在化学课堂中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枯燥的知识让学生能“眼见为实、亲身体验”,并能自主的对理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研究目的: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课改得到有效的实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充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化学实验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然而目前来看,在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教学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所以,针对此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探讨了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状况以及新课改下的相关理论要求,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分析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模式的意义,提出了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研究结果:经过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1)完善学校实验室教学条件,提升对实验室的有效利用;(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教学能力,做好对新课改的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化学的动力;(3)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4)完善教师的评价方式,利用有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研究结论:在林芝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的设置,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提升,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姚全[9](2020)在《科学海报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国际形势的背景下,全球化的科技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文件指出,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持续扩大科学交流,不断发掘和培养善于进行科学交流的人才,实现我国转型创新性强国的战略目标。立足于高中阶段化学实验课教与学的现状,发掘其教学组织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选择将科学海报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课,以此进行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通过理论与实验研究,形成了涵盖“任务式预习-分小组实验-科学海报制作-科学海报展示-同伴评价-教师授课-科学海报评价”等7个环节的P-E-Course模式(Poster embedded experimental course,即“嵌入科学海报的实验课程”),基于行动研究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同时,为探究科学海报在学生群体间实现有效科学交流的功能,将其同时作为课程内容与评价手段,建立了小组化学实验课科学海报作品的评价指标及量规细则,探查高中学生基于科学海报进行科学表达的能力现状。本研究最终得到3个方面的结论和成果:(1)高中化学实验课科学海报的评价框架应全面考虑作品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应随化学实验的不同呈现出细化的表现标准;应参考教师与学生双重视域。(2)高中生基于科学海报进行科学表达的能力总体呈现出较高水平。科学海报作品展现出较好的规范性和艺术性,但作品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3)高中化学实验课P-E-Course课程设计展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科学海报作为评价手段易于实施且效果良好,课程对提升学生科学实践和科学交流水平有一定作用。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的问题、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第二章开展文献综述、进行概念界定;第三章进行对P-E-Course模式的阐述并给出课程设计案例;第四章基于P-E-Course模式开展行动研究,结合问卷、访谈等方法开展4个主题的系列高中化学实验课并得到研究结果;第五章阐释研究的结论,并进行反思与展望。
钟翠霞[10](2020)在《江西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与考前复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随着中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能力,而实验试题恰好能很好的满足此条件。此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故实验试题在中考化学学科能力的考查中越来越受到出卷老师的偏爱。研究化学实验试题的命题特点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的优化实验复习策略,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中考减负。SOLO分类评价理论全称“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意思是“能够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结构”,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理论。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学科应用研究在近几年来比较受研究者的青睐,研究领域也在逐年扩展。就化学学科研究领域而言,SOLO分类评价理论不仅运用于试题的答题评价和设计开放性试题上,还运用于课堂教学,且由原来主要用于评价学生学习的行为,逐渐延伸到化学教学设计的研究,近年来更是由化学新授课教学设计慢慢向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迁移。但更多的是对整体复习设计的研究,专门针对化学实验进行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近五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统计与分析,获得其考查特点和命题趋势;再结合九年级学生的问卷与调查,了解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以及答题情况。两者综合分析,针对中考化学实验考查重点和学生学习难点有针对性选择实验复习内容。然后以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基础,进行实验复习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在每一次教学实施中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以及教学效果反馈,合理调整教学设计,完善下一次课堂教学。每次教学实施前后分别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进行前后测,了解学生实验复习前后思维提升水平。最后在分析对比对照班、实验班中考化学成绩和适应性考试化学成绩,比较实验复习前后两者化学成绩提升水平。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的能力结构,了解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查要求;(2)以该理论为基础指导实验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3)帮助选择前后测试题,制定评分标准。实验表明:实验班学生较之对照班学生思维水平提升更明显,化学成绩提升更快,以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基础,指导的实验专题复习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课中有效。
二、实验三 粗盐提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验三 粗盐提纯(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思政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思政教学目标 |
1.1 知识素养 |
1.2 能力素养 |
1.3 思政素养 |
2 思政映射和融入点 |
3 教学过程及实施途径 |
3.1 氯化钠的提纯 |
3.1.1 课前准备 |
3.1.2 课堂实验: |
3.1.3 课堂实验:产品浓缩结晶过程 |
3.2 氯化钠产品纯度检验 |
4 教学效果与评价 |
(1)知识层面: |
(2)能力层面:掌握溶解、沉淀、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技能。 |
(3)素质层面: |
5 结 语 |
(5)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STEAM教育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STEAM教育的相关研究 |
三、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
一、ST∑@M金字塔框架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流畅性理论 |
第三章 “STEAM教育”主题的教师调查研究 |
第一节 教师访谈调查研究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方式与访谈对象 |
三、访谈提纲的编制 |
四、访谈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教师问卷调查研究 |
一、问卷调查目的 |
二、问卷调查工具 |
三、问卷调查实施与结果 |
四、问卷分析 |
第四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教材定量分析 |
第一节 教材中STEAM知识点分类 |
一、科学(S)类知识的分类结果 |
二、技术(T)类知识的分类结果 |
三、工程(E)类知识的分类结果 |
四、艺术(A)类知识的分类结果 |
五、数学(M)类知识的分类结果 |
第二节 统计结果信效度分析 |
一、信度检验 |
二、效度检验 |
第三节 STEAM知识点分类结果分析 |
一、知识广度 |
二、知识融合度 |
第五章 基于STEAM教育的教材定性分析 |
第一节 栏目设计:九种栏目从多种角度体现STEAM教育 |
第二节 内容编排:螺旋式编排加强知识巩固 |
第三节 知识呈现:STEAM知识生活化、社会化、情景化、问题化 |
第四节 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1 “肥皂的制作”STEAM教学设计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4 教材中STEAM知识点分类 |
致谢 |
(7)高中化学学科中模型认知素养的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模型认知是课程改革后化学学科的重要学习方式 |
1.1.2 模型认知素养水平亟待与一线教学内容结合 |
1.1.3 模型认知素养水平测查研究较少 |
1.2 研究现状 |
1.2.1 对模型分类的不同看法 |
1.2.2 围绕模型认知的教学实践 |
1.2.3 新课标下的素养测评的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2章 相关术语的界定 |
2.1 模型概念的界定 |
2.2 模型概念的外延 |
2.3 模型认知 |
第3章 研究设计及理论基础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思路 |
3.1.2 研究方法 |
3.1.3 研究目的 |
3.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1 化学学习中的模型分类 |
3.2.2 模型认知素养水平的界定与划分 |
第4章 评价工具的设计 |
4.1 内容的确定 |
4.2 评价工具的题型及内容设计 |
4.3 问卷施测 |
4.4 测评问卷的整体质量 |
第5章 研究结果 |
5.1 样本情况分析 |
5.2 学生学业水平对模型认知素养的差异比较 |
5.3 学生性别对模型认知素养的差异比较 |
5.4 不同模型内容对模型认知素养的差异比较 |
5.5 学生模型认知素养水平的典型表现 |
第6章 研究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测评与教学建议 |
6.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一化学模型认知素养测评卷 |
致谢 |
(8)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初中理科课程标准 |
1.1.2 高中理科课程标准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化学实验 |
2.1.2 化学实验探究 |
2.1.3 化学实验改进 |
2.1.4 化学实验创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探究性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行动主义理论 |
3 高中化学(人教版)实验探究分析 |
3.1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原则 |
3.2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功能分析 |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类型 |
3.5 基本操作实验 |
3.6 探究性实验 |
3.7 趣味性实验 |
3.8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 |
3.9 高中化学实验的不足 |
4 问卷调查分析 |
4.1 调查对象 |
4.2 问卷调查内容 |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 实验调查 |
5 林芝一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5.1 学校实验教学条件不完善 |
5.2 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
5.3 实验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
5.4 教师评价方式不合理 |
5.4.1 没有明确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评价标准 |
5.4.2 以考试作为学生实验技能考察的主要途径 |
5.5 对于实验的重视度不够 |
5.5.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
5.5.2 学生学习压力大 |
5.5.3 忽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学习重要性 |
6 提升林芝一中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
6.1 完善学校实验教学条件 |
6.2 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
6.3 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探究内容 |
6.3.1 增加探究性实验比例 |
6.3.2 引入趣味性家庭实验 |
6.4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模式 |
6.4.1 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
6.4.2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
6.5 有效实施课堂导入及引入策略 |
6.5.1 科学实施课堂导入 |
6.5.2 采取样例引入型策略 |
6.6 完善教师评价方式 |
6.7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案例(化学实验新编) |
6.7.1 钠与氧气常温下的反应 |
6.7.2 钠与水的反应 |
6.7.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6.7.4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化学实验新编 |
附录2 |
致谢 |
(9)科学海报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缘起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的方法 |
1.3.2 研究的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研究的核心概念 |
2.1.1 科学 |
2.1.2 科学交流 |
2.1.3 科学海报 |
2.1.4 高中化学实验 |
2.2 国内外关于化学实验课评价模式及科学海报的综述 |
3 应用科学海报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的课程设计 |
3.1 课程设计概述 |
3.1.1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
3.1.2 课程设计的P-E-Course模式 |
3.2 课程设计方法与案例 |
3.2.1 任务式预习与分小组实验 |
3.2.2 科学海报的设计 |
3.2.3 科学海报的展示 |
3.2.4 科学海报的评价 |
3.3 科学海报评价框架的制定 |
4 应用科学海报的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实践研究 |
4.1 实践研究设计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流程与时间安排 |
4.2 教师视域科学海报评价结果与分析 |
4.2.1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科学海报作品评价 |
4.2.2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科学海报作品评价 |
4.2.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与性质”科学海报作品评价 |
4.2.4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科学海报作品评价 |
4.2.5 教师视域下的海报评价研究结果 |
4.3 学生视域海报评价结果与分析 |
4.3.2 学生视域下的海报互评情况 |
4.3.3 学生视域下的海报评价研究结果 |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5.1 研究的结论 |
5.1.1 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科学海报评价框架的认识 |
5.1.2 高中生基于科学海报进行科学表达的能力现状 |
5.1.3 对高中化学实验课P-E-Course课程设计的认识 |
5.2 研究的讨论 |
5.2.1 研究的启示 |
5.2.2 研究的创新、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四次实验半结构式问卷中文字问答题的详细答案 |
附录二 四次化学实验的部分海报展示 |
附录三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学案 |
附录四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学案 |
附录五“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
致谢 |
(10)江西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与考前复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目的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四、访谈研究法 |
五、课堂观察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实验试题 |
二、化学实验试题 |
三、复习策略 |
第二节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第三章 近五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近五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统计 |
一、2015 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统计与分析 |
二、2016 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统计与分析 |
三、2017 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统计与分析 |
四、2018 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统计与分析 |
五、2019 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统计与分析 |
第三节 近五年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 |
一、实验试题考查题型 |
二、实验试题考查内容 |
三、实验试题分值分布 |
四、实验试题呈现方式 |
五、实验试题思维能力结构 |
第四节 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考查特点 |
一、立足课本实验,考查基本实验操作 |
二、借助图像,考查学生有效提取信息以及应用的能力 |
三、借助“实验设计”,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
四、借助“实验探究",考查学生信息整合的能力 |
五、借助“计算",考查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 |
第五节 江西省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命题趋势 |
一、强调基础,注重创新与应用 |
二、重视考查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
三、考查全面,突出重点 |
四、能力立意,图文并茂 |
第四章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策略研究 |
第一节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情况问卷调查与研究 |
第二节 以 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基础的初中化学实验复习策略研究 |
一、实验内容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材料 |
四、实验设计 |
五、实验历程 |
六、实验复习案例(以第四次实验为例) |
七、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附录 |
附录1:问卷调查 |
附录2:前测试题及其评分标准 |
附录3:以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基础指导的实验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
附录4:后测试题及其评分标准 |
附录5:对照班、实验班适应性考试、中考化学成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实验三 粗盐提纯(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思政案例研究[J]. 崔秋娟. 广州化工, 2021(21)
- [2]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实验内容对比研究 ——以必修教材为例[D]. 尹竞楠. 西南大学, 2021
- [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毛玉晓.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素养的百年演进研究(1919-2019)[D]. 杜丽斐.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D]. 刘芳. 青岛大学, 2021
- [6]化学核心素养导向的逆向教学设计研究 ——以“电离与离子反应”单元设计为例[D]. 樊卫霞. 宁夏大学, 2021
- [7]高中化学学科中模型认知素养的测评研究[D]. 李宇风.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D]. 杨航. 西南大学, 2020(05)
- [9]科学海报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姚全.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10]江西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与考前复习策略研究[D]. 钟翠霞. 赣南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