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西瓜间作简易修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棉西瓜间作简易修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棉花、西瓜间作简化整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中亭,樊海潮,张志恒,许向阳,魏春芝,王凤月,李顺,张桂花[1](2021)在《菏泽市棉花绿色高效间套模式及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文中指出以菏泽市为代表的鲁西南两熟制植棉区是山东省重要的棉花产区,一直采用套作的方式生产棉花。为了菏泽市棉花的绿色高质高效套作栽培模式的稳定发展,介绍了蒜棉套种、大蒜与棉花和辣椒套种、棉花与花生间作、棉花与西瓜间作、小麦与棉花套种共5种基本模式的种植方法,并以蒜棉套种模式为例,从选择适宜品种,棉花无土基质育苗、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加强肥水调控、科学简化整枝、合理化学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双晚栽培(晚拔棉材和大蒜适期晚播)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间套作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以提高复种指数,实现棉花与其它作物双优质、双高产和棉田高效。

崔正鹏,代建龙,李维江,董合忠[2](2021)在《优化棉作制度,创新种植模式,为山东棉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文中提出近年来,受生产成本升高、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山东植棉面积大幅下滑。为保障山东棉花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经多年科研攻关,创建了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通过降低物化成本和人工投入提高植棉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出蒜(麦)后直播短季棉以及花椒间作蒜后直播短季棉的"三元"种植等高效种植模式;改革优化棉作制度,发展出黄河三角洲无膜短季棉、棉花花生宽幅间作定向轮作、饲草棉花两熟等新的棉作模式。同时,还帮建和扶持了一批涉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其不仅成为当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成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桥头堡。以上技术进展和举措为山东棉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付永红,段保权,刘克钊,黄梅芳,闫显会[3](2020)在《宜城市瓜套棉生产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湖北省宜城市瓜套棉种植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面积常年稳定在10 000 hm2左右。通过对宜城市瓜套棉生产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瓜套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王月华,田静[4](2020)在《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对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种植技术,虽然能够达到相应的种植目的,但是还无法取得较高的产量,以此也就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韦礼飞[5](2020)在《赣北棉区薯棉连作模式中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影响及薯棉连作的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赣北地区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有大面积的冬闲棉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自然资源。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周年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稳定棉花生产,本研究以马铃薯主粮化为契机,开展“马铃薯-棉花”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利用冬闲棉田黑膜+稻草覆盖和黑膜覆盖两种方式种植马铃薯,处理A(CK):冬闲+赣棉18,处理B:中薯5号(黑膜覆盖)+赣棉18,处理C:中薯5号(黑膜+稻草覆盖)+赣棉18,处理D:荷兰15(黑膜覆盖)+赣棉18,处理E:荷兰15(黑膜+稻草覆盖)+赣棉18。探明该两种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究马铃薯种植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薯-棉复种连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筛选综合效益最高的种植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相同覆盖材料下,中薯5号较荷兰15具有更好的生长优势、更快的物质积累和更高的产量。中薯5号较荷兰15的平均土温和田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高0.08℃、4.03%,出苗率高1.4%,发病率低1.2%,青头率低11.94%,平均SPAD值高14.66%,116 d时单株干薯重高46.73%,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比值高14.34%;中薯5号单株大薯个数和重量及总薯重量大于荷兰15,且中薯5号具有更高的淀粉浓度,更低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浓度;中薯5号单株块茎干重和总干重的最快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及理论最大值均高于荷兰15;中薯5号最终产量比荷兰15高52.53%。2.相同马铃薯品种下,黑膜+稻草覆盖较黑膜覆盖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黑膜+稻草覆盖控温效果好于单独黑膜覆盖,黑膜+稻草覆盖较黑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69℃,降低日较差0.16℃,且田间相对湿度变幅小,平均相对湿度低0.72%;黑膜+稻草覆盖较黑膜覆盖平均提高马铃薯出苗率3.74%,株高增11.13%,单株块茎干重增19.13%,单株大薯重增26.91%、单株总薯重增19.04%,116 d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比值增15.41%,产量增12.14%,此外还降低青头率36.8%,减少发病率43.3%;单株块茎干重和总干重的最快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理论最大值均为黑膜+稻草覆盖高于黑膜覆盖,分别高出32.53%,24.85%,24.98%和22.04%,22.26%,30.23%;黑膜+稻草覆盖前期的块茎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并最终更多地用于淀粉合成。3.覆盖材料与马铃薯互作后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养分,有利于棉花生长和提高棉花产量。种植马铃薯后p H减小,碱性减弱,且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硼、有效锌及交换性锰均表现为种植马铃薯后显着高于不种植马铃薯的冬闲小区;种植马铃薯后可以促进后茬棉花提早出苗、开花和吐絮,且第一果枝节位、茎粗、果枝数及叶绿素SPAD值均显着高于冬闲小区,此外单株大铃数、单株铃数、衣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也均显着高于冬闲小区。4.产量及净收益均为“马铃薯+棉花”模式高于“冬闲+棉花”模式,黑膜+稻草覆盖高于黑膜覆盖,“中薯5号+棉花”连作优于“荷兰15+棉花”连作。综合效益指数大小依次为处理C(0.9988)、处理B(0.9171)、处理E(0.8219)、处理D(0.7481)、处理A(0.50720),说明中薯5号黑膜+稻草覆盖材料与棉花复种连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最好,是赣北棉区较适宜推广的高效种植模式。

王厚田[6](2020)在《分析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指出为了能够全提高农业产量、降低病虫害影响,间作套种技术已经成为了很多地区农业种植的首选方案,对推动种植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山东济宁周边地区大力发展西瓜—棉花间作套种技术,并且多年研究、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间作套种技术进行分析,进而探究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李昕升[7](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黄成东[8](2015)在《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综合分析及其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我国农业发展同等重要的目标。本文针对河北省南部兼顾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的小麦/西瓜/玉米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间作体系开展了多年研究。通过田间原位试验与农户调研方法,从多角度较全面地评价了小麦/西瓜/玉米粮经间作体系;同时通过对作物间作优势机制的剖析,明确了当前农户管理模式下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生产中关键问题;基于单项技术和综合技术措施的田间优化,初步建立了小麦/西瓜/玉米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协同实现了作物生产力提升、养分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提高等多重目标。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农户调研数据表明,相比较小麦-玉米体系,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每ha增收14695yuan,这是其最大的间作优势。在作物产量表现上,农户管理模式下的小麦/西瓜/玉米的3年粮食平均产量为11.4t ha-1,尽管较小麦-玉米粮食产量降低了23%,但收获了32.7t ha-1的西瓜果实产量。(2)田间试验结果揭示了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地上部相互作用明显。在当前试验条件下,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的物种相互作用主要来自地上部相互作用,地下部相互作用对生物量和产量形成影响不显着,为下一步优化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间作小麦边行效应明显,具有显着的间作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优势,间作西瓜果实产量与单作西瓜果实产量无显着差异,而受间作西瓜地上部遮荫影响,间作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着降低。(3)基于农户调研和田间试验数据表明,当前农户管理模式下的小麦/西瓜/玉米体系存在西瓜连作障碍、玉米生产力低下和养分过量投入3大关键生产问题。通过西瓜嫁接育苗技术改善根系发育能够有效提高西瓜产量,从4.7t ha-1增加到40.0t ha-1;间作玉米播期提前5天能够更好发挥物种间作优势,显着增加间作玉米籽粒产量,增加量为1.0-1.9t ha-1,且维持西瓜果实产量不变;减少养分投入,能够有效地降低间作体系养分盈余,N、P2O5和K20养分盈余分别降低了148、54和84kg ha-1。(4)综合优化技术(包括西瓜嫁接育苗+玉米优良品种选用+玉米播期提前+减量施肥)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农户传统管理模式,综合优化能够在保证小麦和西瓜稳产的同时,实现玉米生产力水平的显着提升,玉米产量增加63%-69%,还可有效减小资源环境代价,养分投入和盈余分别减小23%-58%和8%-69%,小麦秸秆还田钾素利用成为西瓜钾素吸收的可行途径,并且能够显着增加小麦/西瓜/玉米间作的经济效益(增加8515-12783yuan ha-1)。(5)对分散经营农户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初步表明,小麦/西瓜/玉米这种粮食与经济作物的间作体系能够在当前及未来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上获得更大的空间并作为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和食物多样化的一条可行途径。

刘圣田,韩长胜,李泽田,朱兴胜,李营,翟学友,王振华[9](2007)在《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栽培试验》文中提出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促早发,可较好地解决现行棉瓜间作生产中的诸多问题,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栽培的优化方案为:每666.7m2种植棉花1 600株,追施尿素30 kg,采用留叶枝整枝方法。西瓜每666.7m2间作1 100株。

施来成[10](2005)在《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鲁西北气候和沙地农业生产特征,紧紧围绕该地区西瓜高产优质生产进行了多项研究,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筛选出鲁青1号B、黑墨玉、特大庆红宝、农发2号、巨冠、黑将军、菊城黑王子、农发1号、黑蜜2号、黑蜜5号、黑霸王、黄河5号、黑旋风、黑霸、菊城黑冠、开杂12号、P2、黑魁、开杂2号、齐红等20个品种适宜在鲁西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中以鲁青1号B、黑墨玉、特大庆红宝、巨冠、黑将军、菊城黑王子、齐红7个品种为主栽品种,其余13个品种为搭配品种。上述品种只要采取合理的农艺栽培措施,每667m2产量都可达到4000kg以上,含糖量达10.5%以上,且风味好,符合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10项指标。2、探讨出培育西瓜壮苗的“以光为主,光、温、湿同步协调管理法”,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新型“温室用暖风炉”,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暖风炉采用烟道和热风道完全分离的设计方式。热量经过三次循环多次被暖风炉吸收,不仅使热量的利用效率提高了13.9%(普通热风炉的热效率为72%,“温室用暖风炉”的热效率为82%),而且降低了排出热量的温度、提高了均衡度及其壮苗率。3、明确了嫁接苗的增产及抗枯萎病效果,并完善了嫁接技术环节。得出采用葫芦、瓠子和印度南瓜三种砧木所形成的嫁接苗同实生苗相比,产量达3835.3~4012.0kg/667m2,而西瓜实生苗产量仅为2524.6~3008.2kg/667m2,增产效果达27.5%~58.9%。嫁接苗抗枯萎病能力均达到100%,而西瓜实生苗抗枯萎病能力只有82.1%。在不重茬的地块种植的情况下,采用葫芦、瓠子、印度南瓜作砧木的嫁接苗,单产分别比实生苗增产33.4%、31.0%和27.5%,单瓜重分别提高14.6%、14.6%和12.9%;比重茬地的实生苗分别增产58.9%、56.1%、51.9%,单瓜重分别提高24.6%、24.6%和22.6%。此外,实生苗西瓜不重茬比重茬单产提高19.2%,单瓜重提高8.7%,生产中应尽量避免。4、明确了西瓜高产优质的施肥量及施肥方法(时期)。适合鲁西北沙地西瓜的施肥量是:每667m2施用有机肥1500kg,纯氮(N)、磷(P2O5)、钾(K2O)总量分别为12.0kg、8.0kg、14.0kg。具体施用方法是:将全部有机肥及化肥总量的一半用做底肥,化肥的另一半用做追肥。5、探讨出了鲁西北

二、棉花、西瓜间作简化整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花、西瓜间作简化整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菏泽市棉花绿色高效间套模式及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菏泽市棉花绿色高质高效间作套种的几种基本模式
    1.1 蒜棉套种一年两熟种植模式
        1.1.1 蒜棉6-1式
        1.1.2 蒜棉5-1式
        1.1.3 蒜棉4-2式
    1.2 大蒜与棉花和辣椒的新型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
    1.3 棉花与花生绿色双高产间作模式
    1.4 棉花与西瓜间作绿色双高产模式
    1.5 小麦与棉花一年两熟套种种植模式
2 菏泽市蒜棉套作绿色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2.2 选择5-1式或6-1式配置
    2.3 适期育苗,选优质苗科学移栽
    2.4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2.5 推广应用缓(控)释肥和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
    2.6 合理灌溉,防旱排涝
    2.7 简化整枝
    2.8 合理化控
    2.9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2.1 0 双晚(晚拔棉柴和大蒜晚播)栽培技术

(2)优化棉作制度,创新种植模式,为山东棉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论文提纲范文)

1 创建轻简高效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促进了山东省棉花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
2 发展高效种植模式,弥补鲁西南棉花传统精耕细作种植的短板
    2.1 蒜(麦)后直播早熟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2.2 花椒间作蒜后直播短季棉的“三元”种植新模式
3 推动传统棉作制度改革优化,建立鲁北和鲁西北棉花绿色种植新业态
    3.1 省内首创短季棉无膜轻简化绿色栽培
    3.2 创新发展棉花花生交替间作技术
    3.3 创造鲁北饲草棉花(草-棉)两熟新业态
4 服务扶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5 小结

(3)宜城市瓜套棉生产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宜城市瓜套棉生产现状
    1.1 模式不断优化,规模相对稳定
    1.2 种植方式成熟,效益比较高
    1.3 种植向丘陵坡地发展
    1.4 种植大户农机装备较为齐备
2 宜城市瓜套棉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西瓜、棉花的产业化程度及收益不对等
    2.2 瓜套棉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缺失
    2.3 种植环境和设施条件逐步恶化
    2.4 棉花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3 宜城市瓜套棉生产的对策
    3.1 选用优良棉花品种
    3.2 配套瓜套棉栽培技术
    3.3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4 实现瓜套棉规模化生产
    3.5 加强政策调控和补贴支持

(4)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西瓜-棉花间作套种的作用
2 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技术配套措施
    2.1选用增产潜力大的品种
    2.2配方施肥,施足底肥
    2.3浇透底墒水,精细整地
    2.4适时播种覆膜
    2.5加强田间管理
3 经济效益分析

(5)赣北棉区薯棉连作模式中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影响及薯棉连作的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马铃薯和棉花发展现状
        1.1 马铃薯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1.2 棉花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2 作物覆盖材料研究进展
        2.1 覆盖材料概述
        2.2 秸秆覆盖的运用前景
        2.3 塑料薄膜覆盖运用前景
        2.4 薄膜与秸秆覆盖综合利用
    3 马铃薯覆盖材料及其效果研究进展
        3.1 马铃薯覆盖材料研究
        3.2 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3.4 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4 种植马铃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5 种植前茬作物后对棉花的影响
    6 薯-棉种植模式的研究
        6.1 薯-棉种植模式的类型研究
        6.2 薯-棉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研究
        6.3 薯-棉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思路
        7.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2 本研究的创新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2 试验材料调查与取样
        2.1 土壤取样
        2.2 马铃薯调查与取样
        2.3 棉花调查与取样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马铃薯测定项目与方法
        3.2.1 生理生化指标
        3.2.2 农艺性状及发病率调查
        3.2.3 叶绿素SPAD值测定
        3.2.4 小区田间温湿度测定及土壤温度测定
        3.2.5 马铃薯田间测产
        3.3 棉花测定项目
        3.3.1 生育性状及植物学性状
        3.3.2 产量性状
        3.3.3 纤维品质指标
    4 生产用工及物力投入及综合效益分析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6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生长期内土壤温度及田间温湿度的影响
        1.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土壤耕作层温度的影响
        1.1.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土壤耕作层温度变化分析
        1.1.2 不同覆盖材料对总平均温度的影响规律
        1.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田间温湿度的影响
        1.2.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田间温度的影响
        1.2.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田间相对湿度的影响
    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及碳水化合的影响
        2.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出苗期、出苗率、发病率及SPAD值的影响
        2.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
        2.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单株鲜/干薯重的影响
        2.4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的比值
        2.5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单株干物质重和干薯重的S型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2.6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商品性状的影响
        2.6.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
        2.6.2 不同覆盖材料对单株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
        2.6.3 不同覆盖材料对单株大、中、小薯鲜重的影响
        2.7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2.7.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淀粉-蔗糖浓度的影响
        2.7.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果糖-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2.7.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量的影响
    3 种植马铃薯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的影响
    4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4.1 马铃薯不同品种及覆盖材料种植后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4.1.1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4.1.2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性状及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4.2 种植马铃薯后棉花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
        4.3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5 薯棉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
        5.1 不同覆盖材料薯棉连作模式的效益分析
        5.2 不同覆盖材料薯棉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第四章 讨论
    1 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及马铃薯群体温湿度的影响差异
    2 不同覆盖材料下马铃薯生育进程、株高及SPAD值的差异
    3 不同覆盖材料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差异
    4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的影响
    5 不同覆盖材料种植马铃薯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6 不同覆盖材料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7 马铃薯-棉花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6)分析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西瓜—棉花间作套种技术相关阐述
2 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施足底肥
    2.2 精细整地
    2.3 播种覆膜
    2.4 田间管理
        2.4.1 破膜放苗
        2.4.2 水肥管理
    2.5 整枝
    2.6 定瓜
    2.7 化调
3 病虫害防治
    3.1 枯萎病
    3.2 炭疽病
    3.3 病毒病
4 结束语

(7)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一、播种育苗
        二、定植
        三、田间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
        五、采收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一、选种育种
        二、播种育苗
        三、定植
        四、田间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六、采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一、生态适应性
        二、生理适应性
    第二节 救荒因素
        一、南方地区
        二、北方地区
    第三节 移民因素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第五节 经济因素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二、同食相忌
        三、具体应用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一、南瓜精神
        二、南瓜民俗
        三、南瓜观赏文化
        四、南瓜名称文化
        五、南瓜饮食文化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综合分析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间套作优势的研究进展
        1.2.2 间套作发展现状
        1.2.3 分散经营小农户农业发展道路
        1.2.4 科学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小麦/西瓜/玉米体系研究方案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2.1 研究内容
        2.2.2 技术路线
    2.3 材料与方法
        2.3.1 研究区域概况
        2.3.2 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介绍
第三章 小麦/西瓜/玉米体系的综合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地点概况
        3.2.2 研究体系介绍
        3.2.3 数据采集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作物产量比较
        3.3.2 经济效益比较
        3.3.3 养分平衡
    3.4 讨论
        3.4.1 经济效益分析
        3.4.2 粮食安全与粮食自给政策
        3.4.3 养分和水分资源利用
    3.5 小结
第四章 小麦/西瓜/玉米体系间作优势的机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试验研究的采样及分析
        4.2.3 数据计算
        4.2.4 数据统计检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地上部生物量累积规律
        4.3.2 地上部养分吸收规律
        4.3.3 作物水分利用规律
        4.3.4 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
        4.3.5 种间相互作用
        4.3.6 作物根系空间分布
    4.4 讨论
        4.4.1 作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与产量的关系
        4.4.2 种间相互作用与产量的关系
        4.4.3 单作与间作体系的水分利用状况
    4.5 小结
第五章 小麦/西瓜/玉米技术体系的建立和评价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设计
        5.2.2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应用效果评价及问题
        5.3.2 小麦/西瓜/玉米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的建立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分散经营农业的发展道路综合讨论
    6.1 粮经间作体系的探索与发展
    6.2 粮经间作体系的粮食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表现
    6.3 粮经间作体系的环境效应
    6.4 粮经间作体系的营养价值
    6.5 综合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9)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栽培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花产量结果分析
    2.2 棉瓜间作经济效益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10)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基本概况
        2.1.1 试验区气候特征
        2.1.2 试验区土壤特征
        2.1.3 土壤基础养分含量
    2.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2.1 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择
        2.2.2 西瓜幼苗嫁接及工厂化育苗方法
        2.2.3 施肥试验
        2.2.4 最佳灌水量试验
        2.2.5 高产优质株型长势动态,坐瓜节位的调控方法试验
        2.2.6 田间杂草害防治试验
        2.2.7 西瓜、棉花间作套种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筛选结果
    3.2 温室用暖风炉的研制
    3.3 西瓜嫁接苗对生育时期及产量的影响
    3.4 西瓜嫁接苗的抗逆性结果
    3.5 不同施肥量对西瓜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3.6 不同施肥方法(时期)对产量和含糖量影响
    3.7 不同灌水量及时期对西瓜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结果
    3.8 坐瓜节位与单瓜重关系的试验结果
    3.9 不同除草剂对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
    3.10 西瓜、棉花间作套种试验结果
4 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集成
    4.1 品种选择
    4.2 嫁接苗培育技术
        4.2.1 选择使用新型“温室用暖风炉”,作为技术支撑和培育壮苗的前提保证
        4.2.2 育苗程序和方法
        4.2.2.1 嫁接前准备
        4.2.2.2 播种
        4.2.2.3 嫁接方法
        4.2.2.4 嫁接后管理方法
    4.3 西瓜的田间管理技术
        4.3.1 西瓜高产优质的植株控制技术
        4.3.1.1 高产优质栽培密度
        4.3.1.2 嫁接苗的定植
        4.3.1.3 中耕松土
        4.3.1.4 整枝压蔓
        4.3.1.5 留瓜
        4.3.1.6 人工授粉
        4.3.1.7 护瓜
        4.3.1.8 二茬结瓜技术
        4.3.2 西瓜高产优质栽培的肥料施用
        4.3.2.1 氮、磷、钾的施用量
        4.3.2.2 施肥方法
        4.3.2.3 微量元素的施用
        4.3.2.4 酌情施用叶面肥
        4.3.3 西瓜的灌水技术
        4.3.3.1 西瓜的需水特点
        4.3.3.2 西瓜灌水量的确定
        4.3.3.3 西瓜不同时期的灌水方法及灌水量
        4.3.4 西瓜的病虫草防治技术
        4.3.4.1 西瓜的病害防治
        4.3.4.2 西瓜的虫害防治
        4.3.4.3 瓜田杂草防除
        4.3.5 西瓜的采摘技术
5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获奖情况
附录

四、棉花、西瓜间作简化整枝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菏泽市棉花绿色高效间套模式及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J]. 赵中亭,樊海潮,张志恒,许向阳,魏春芝,王凤月,李顺,张桂花. 棉花科学, 2021(05)
  • [2]优化棉作制度,创新种植模式,为山东棉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J]. 崔正鹏,代建龙,李维江,董合忠. 中国棉花, 2021(02)
  • [3]宜城市瓜套棉生产现状与对策[J]. 付永红,段保权,刘克钊,黄梅芳,闫显会. 湖北农业科学, 2020(S1)
  • [4]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王月华,田静.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6)
  • [5]赣北棉区薯棉连作模式中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影响及薯棉连作的效应分析[D]. 韦礼飞.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6]分析西瓜—棉花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王厚田. 农家参谋, 2020(09)
  • [7]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8]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综合分析及其优化[D]. 黄成东.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9]抗虫杂交棉与早熟西瓜间作双膜覆盖栽培试验[J]. 刘圣田,韩长胜,李泽田,朱兴胜,李营,翟学友,王振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07(05)
  • [10]鲁西北沙地西瓜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D]. 施来成.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棉西瓜间作简易修剪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