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肾益智方对卵巢切除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詹钦凯[1](2016)在《补肾益智方对海马注射Aβ25-35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补肾益智方是赖世隆教授创立的中药复方,主要由蛇床子、枸杞子、人参、首乌、丹皮、冰片等多味中药组成。前期的研究表明,该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D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行为和组织病理损伤的状况。基于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补肾益智方对海马注射Aβ25-35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用Aβ25-35注射海马模型小鼠模拟阿尔茨海默病,考察补肾益智方方对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昆明(KM)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安理申阳性对照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造模后第3d灌胃给药。灌胃给药4周后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6天,新事物识别测试2天,评估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将小鼠麻醉取脑以脑切片进行HE染色及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行为学测试Morris水迷宫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定位航行测试中的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在空间探索测试中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显着减少(P<0.05),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定位航行测试中逃避潜伏期均显着缩短(P<0.05),在空间探索测试中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显着性增多(P<0.05),高剂量组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显着增加(P<0.05)。新事物识别法:新事物识别试验中,熟悉期各组小鼠位置偏好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试期假手术组和各用药组小鼠对新事物的偏好指数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理染色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锥体细胞带上的神经元数目减少,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为三角形、或多角形,胞核与胞浆均浓缩深染。神经元排列疏松、紊乱凋亡,脱失现象明显,层次少而不清,常聚集成团,有的完全占据海马锥体细胞带的一段。结论:1、水迷宫测试结果提示补肾益智方全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海马注射A β 25-35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2、新事物识别试验中,熟悉期各组小鼠位置偏好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测试期假手术组和各用药组小鼠对新事物的偏好指数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补肾益智方可以藉由改善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以及丢失,治疗海马注射Aβ25-35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AD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发现补肾益智方对老年痴呆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崔勇[2](2016)在《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行为学及胆碱能系统影响、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以及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Aβ诱导PC12细胞的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进而探讨六味地黄丸对A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为六味地黄丸从肾论治AD和临床用药提供重要理论支持。材料与方法:3月龄雌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40只,相匹配的3月龄雌性野生型(WT)小鼠8只,体重(30±5)g。将40只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按照人与小鼠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换算方法,得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0.59,1.18,2.36 g·kg-1·d-1,按生药量计,下同)组。西药布洛芬组用药量0.04 g·kg-1·d-1,生理盐水混匀,按体积10 m L·kg-1每日2次ig,正常组和APP/PS1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2次ig,以上各组连续治疗3个月。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小鼠找到平台所需的时间(即潜伏期),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并计算此停留时间所占游泳总时间的百分比,记录穿越平台的次数。Morris水迷宫测定后,4%水合氯醛麻醉,经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后按照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 AT)、乙酰胆碱酯酶(Ach E)、TNF-α、IL-1βELISA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腹主动脉取血后,小鼠牺牲,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检测Aβ、GFAP及NF-κB,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海马TLR4、My D88及NF-κB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TLR4、My D88及p-NF-κB蛋白表达。40只Wistar大鼠,自然采光,室温16-25℃。相对湿度60%的标准环境下,自由饮水进食,适应性喂养2-3d,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正常对照组20只,中药组20只。中药组给予生药质量浓度1.18g·kg-1·d-1的六味地黄丸粉末水溶液灌胃,10 m L·kg-1日两次,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根据前期预实验结果,持续灌胃3d后,血药浓度(以六味地黄丸被吸收后大鼠血清中马钱苷含量计算)达到稳定,同时考虑实验时间及效率,选取连续灌胃5d后取血。第5d首次给药2小时左右,10%水合氯醛麻醉溶液腹腔麻醉,经腹主动脉采血,制备血清。大鼠肾上腺嗜铬瘤(PC12)细胞,高分化,将细胞按5×105个/m L密度接种到25cm2培养瓶内,每瓶加4 m L培养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0%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根据前期预实验结果)治疗组,My D88沉默组,VE组。37℃,5%CO2的孵育箱中培养24 h,PBS冲洗2-3遍,换用无血清DMEM饥饿处理24小时,正常对照组,模型组,VE组换成含10%大鼠血清的DMEM培养基,VE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20μg/m L的VE溶液,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组换用含终浓度10%的含药血清,各自预保护24小时后,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加入终浓度为30μM Aβ25-35,37℃、5%CO2培养箱内作用36小时,进行后续操作。转染前24h,PC12细胞计数,按5×105/孔接种到标准的24孔板中。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不含抗生素),细胞生长丰度达60%进行转染。每孔加入Lipofectamine 2000 5μL+20μM si RNA 5μL。转染进行24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48小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i RNA荧光显色,确定转染效率。当细胞转染效率超过90%,收集细胞。将对照组,si RNA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分别用于Real-Time PCR检测My D88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状况,选出沉默效率最高的si RNA序列。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含量。测定各组PC12细胞TLR4、My D88及NF-κB m RNA,测定各组PC12细胞TLR4、My D88及p-NF-κB蛋白。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各组数据均用x±s表示,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影响的实验研究1.1六味地黄丸对各组小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的影响在各组小鼠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随着训练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各组潜伏期有缩短趋势。其中,APP/PS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在各时期潜伏期均延长,有显着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与APP/PS1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有显着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缩短,在测试第5,6,7 d有显着性差异(P<0.05)。1.2六味地黄丸对各组小鼠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的影响在各组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APP/PS1模型组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与APP/PS1模型组相比,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1.3各组小鼠海马Ach、Ch AT和Ach E的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Ach及Ch AT含量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与APP/PS1模型组相比,Ach及Ch AT含量均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APP/PS1模型组Ach E的含量较正常组及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略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2.1免疫组化法检测Aβ、GFAP、NF-κB蛋白表达情况正常对照组小鼠脑内未观察到Aβ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而APP/PS1模型组海马中的老年斑(Aβ)的数量多,总面积大,经计算所得的积分光密度值高。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和西药布洛芬组Aβ积分光密度值显着降低(P<0.01),老年斑数量减少,总面积降低。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和西药布洛芬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状态明显减弱。APP/PS1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显着增高(P<0.01),且观察到海马细胞核内呈高表达状态。2.2各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P/PS1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增高(P<0.05)。与APP/PS1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和西药布洛芬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P<0.05),而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3各组小鼠海马TLR4、My D88及NF-κB m RNA的表达情况APP/PS1模型组小鼠海马TLR4、My D88及NF-κB m RNA表达增高(P<0.05)。与APP/PS1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和西药布洛芬组小鼠海马TLR4、My D88及NF-κB m RNA表达降低(P<0.05)。2.4各组小鼠海马TLR4、My D88及p-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APP/PS1模型组小鼠海马TLR4、My D88及NF-κB蛋白表达增高(P<0.05)。与APP/PS1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和西药布洛芬组小鼠海马TLR4、My D88及p-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3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Aβ诱导PC12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3.1不同浓度Aβ25-35对PC12细胞的影响用终浓度分别为10、20、30、40μM的Aβ25-35与PC12细胞分别作用24、36、48、72h后,随着Aβ25-35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有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无菌去离子水)相比,10、20μM Aβ25-35组细胞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作用效果不明显。30μM和40μM Aβ25-35组在各作用时间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40μM Aβ25-35组存活率最低。3.2 si RNA干扰沉默PC12细胞My D88的表达将化学合成的三个My D88 si RNA序列以及负对照序列转染PC12细胞,通过Real-Time PCR筛选沉默效率最高的序列为My D88-3,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该序列对My D88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下调85±6.3%(p﹤0.01)。3.3各组PC12细胞培养基上清TNF-α和IL-1β含量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培养基中TNF-α和IL-1β含量显着增高(P<0.05),含药血清组、My D88沉默组和VE组TNF-α和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3.4各组PC12细胞TLR4、My D88及NF-κB m RNA的表达情况模型组PC12细胞TLR4、My D88及NF-κB m RNA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含药血清组、My D88沉默组和VE组TLR4、My D88及NF-κB m RNA表达降低(P<0.05)。3.5各组PC12细胞TLR4、My D88及p-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模型组PC12细胞TLR4、My D88及NF-κB蛋白表达增高(P<0.05)。含药血清组、My D88沉默组和VE组TLR4、My D88及p-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1.六味地黄丸能够使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定位航行实验潜伏期缩短,在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均增高。六味地黄丸能够明显改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2.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出现大量Aβ沉积所致的老年斑,六味地黄丸能够有效降低其Aβ沉积,抑制As的过度激活。3.六味地黄丸能够抑制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降低TNF-α和IL-1β的表达,从而通过减轻中枢免疫炎症反应,发挥抗AD的作用。4.My D88沉默后,TLR4/NF-κB下游因子NF-κB m 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My D88介导的TLR4/NF-κB信号途径的激活是AD中枢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为六味地黄丸从肾论治AD的理论提供实验支撑。
闫蓉[3](2014)在《JD-30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提取部位JD-30对多种AD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突触可塑性(LTP)和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作用机制方面,JD-30可以降低SAMP8脑内的Aβ含量和沉积,可以上调SAMP8海马中表达下降的A1受体,可以抑制Aβ的聚集和纤维化,可以抑制Aβ引起的细胞凋亡,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等。为进一步明确JD-30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本课题从JD-30最主要的两个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面着手,利用AD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考察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以AD发病的腺苷受体失衡假说为理论依据,在分子水平探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与腺苷受体的相互作用,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探讨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及调节腺苷受体平衡的作用,以阐明药物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1.JD-30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本部分实验采用HPLC/MS总离子流色谱图分析等方法,对JD-30成分分析并对不同批次提取JD-30进行质控,确定实验的一致性。2.JD-30及其主要成分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及作用途径探索检测药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时,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细胞于96孔板中,给予相应处理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时,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细胞于6孔板中,处理后采用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Th-T结合实验,考察JD-30及其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Aβ损伤PC12细胞的作用及体外药物Aβ聚集的抑制作用。采用AlphaLISA检测TNF-α水平的方法,观察药物对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激活后TNF-α分泌的影响。3.药物对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动物分为8组,分别灌胃给予JD-30(14mg/kg)、芍药苷(8mg/kg)、芍药内酯苷(4mg/kg)、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2:1配伍(8mg/kg+4mg/kg)、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8:1配伍(8mg/kg+1mg/kg、白芍总苷(5mg/kg)。行为学实验选择被动回避实验——跳台实验考察实验动物被动回避能力。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考察实验动物空间记忆能力。4.药物改善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机理研究本部分通过尼氏染色观察了药物对SAMP8脑内神经元损伤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药物对SAMP8小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SAMP8和SAMR1脑中腺苷Al和A2a受体mRNA表达。5.药物与腺苷受体的作用方式研究本部分实验采用放射性受体配体结合、生物膜层干涉技术及计算机分子动力学多种实验技术方法,对JD-30主要成分芍药苷及芍药内酯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进行渐进式研究。结果:1.JD-30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结果显示,JD-30主要成分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白芍苷R1、4α-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亚硫酸酯、去苯甲酰芍药苷、白芍新苷、4-0-乙基芍药苷、E-松柏苷、淫羊藿次苷F2、4’’-羟基芍药苷、丁香苷、苯甲酰芍药苷、芍新苷、氧化芍药苷、槲皮素等。其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分别占JD-30总含量的60.83%和8.06%,总和为68.89%,且不同批次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总和基本一致。2.JD-30及其主要成分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及作用途径探索(1)JD-30及其主要成分对Aβ损伤PC12细胞的作用比较根据前期研究结果,JD-30对Aβ所致的神经损伤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为此,我们进行了药物对Aβ25-35损伤PC12细胞活力检测、早期凋亡的检测以及Th-T结合实验,考察JD-30及其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Aβ损伤PC12细胞的作用及体外药物Aβ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细胞活力检测上,芍药苷(25、50、100μM)和芍药内酯苷(12.5、25、50μ M)作用24h后,对Aβ25-35降低PC12细胞的吸光度值亦无明显影响,但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不同,JD-30(25、50、100mg/L)可以明显减轻与其共孵育后的Aβ25-35所致的PC12细胞活力降低。对PC12细胞早期凋亡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μ M Aβ25-35作用后的PC12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升高;给予Aβ25-35前1h预先给予JD-30(100mg/L),芍药苷(100μ M)和芍药内酯苷苷(50μ M)对PC12的早期凋亡率均有一定的降低,JD-30组的早期凋亡率更是已接近正常对照组。Th-T结合实验结果显示,JD-30以及另一以芍药苷为主要成分的上市药物白芍总苷(增加英文全称,TGP)对Aβ1-42聚集以及Zn2+促进的Aβ1-42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则无此作用。(2)药物对多种AD细胞模型细胞活力损伤的影响此部分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方法。首先结合多种AD发病假说,我们建立了包括氧化应激、过磷酸化、过度兴奋性、应激、缺氧、去极化等不同类型的细胞损伤模型,进而观察药物对多种因素损伤PC12及SH-SY5Y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药物在各浓度对皮质酮(CORT)、硝普钠(SNP)、MSG、KCl损伤的PC12及SH-SY5Y细胞活力无改善作用,JD-30、TGP浓度在100μ g/ml时对H202、Na2S204损伤的细胞活力有改善作用,而单独给予PF、AF无改善作用。(3)药物对LPS诱导BV-2细胞激活的影响本实验采用AlphaLISA检测TNF-α水平的方法,观察药物对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激活后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给予LPS刺激后,BV-2细胞TNF-α分泌明显升高,给予有抗炎作用的腺苷后,对LPS引起的细胞TNF-α分泌升高有抑制作用;当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按8:1配伍(80uM+10μM)时,对LPS诱导的细胞TNF-α分泌升高有抑制作用,而单独给予PF、AF及JD-30无抑制作用。3.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1)药物对SAMP8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rone/8, SAMP8)是目前公认的较为理想的AD模型动物,SAMP8表现为增龄性的学习记忆功能衰退,而其对照动物抗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resistance/1(SAMR1)则表现为正常的学习记忆功能。本研究选择5-6月龄雄性SAMP8为研究对象,灌胃给予JD-30(14mg/kg)、芍药苷(8mg/kg)、芍药内酯苷(4mg/kg)、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2:1配伍(8mg/kg+4mg/kg)、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8:1配伍(8mg/kg+l mg/kg)、白芍总苷(5mg/kg),并选择同月龄的SAMR1作为其正常对照动物。连续给药8周后开始进行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在给药期间,各组动物体重变化没有差异;在空间探索实验中,SAMP8初次到达原站台位置所需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60s内探索游过原站台位置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各给药组与SAMP8对照组相比,第2-5天的登台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缩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8:1配伍组可以明显缩短SAMP8初次到达原站台位置所需的时间(p<0.05),而JD-30给药组与SAMP8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P/A-2组可以改善SAMP8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且这一作用要强于JD-30。(2)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及配伍对东莨菪碱致痴呆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继续考察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及其不同比例配伍对东莨菪碱所致痴呆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实验选用KM雄性小鼠,随机分组。分别腹腔给予芍药苷(8mg/kg)、芍药内酯苷(4mg/kg)、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2:1配伍1组(P/A-1组)(8mg/kg+4mg/kg)、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8:1配伍2组(P/A-2组)(8mg/kg+1mg/kg)(药物均溶于无菌生理盐水),每天一次,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进行跳台实验环境适应,24h后进行跳台测验,同时在实验第二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被动回避实验(跳台实验),90min短期记忆:模型组潜伏期明显下降,各给药组中,PF组和P/A-2组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在Morris水迷宫实验各组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提示药物对东莨菪碱致痴呆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无改善作用。4.药物改善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机理研究(1)药物对SAMP8锥体神经元损伤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的影响神经元数量减少和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是AD发病的原因,为此,本部分通过尼氏染色观察了药物对SAMP8脑内神经元损伤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药物对SAMP8小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尼氏染色结果显示,SAMR1海马的锥体细胞层结构完整,神经元排列整齐,胞体清晰、饱满;而SAMP8的锥体神经元则明显受损,锥体细胞层结构絮乱稀疏,且神经元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胞体聚缩;P/A-2组与模型组比较,SAMP8海马的锥体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锥体细胞层结构基本完整,神经元排列整齐,胞体清晰、饱满,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看出,SAMR1组、PF组、AF组、P/A-2组、TGP组的总小胶质细胞数量较少,多数以非激活态存在;模型组、JD-30组、P/A-1的总小胶质细胞量较多,多数以激活态为主,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该结果与尼氏染色相对应。综上所述,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8:1配伍可以阻止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从而发挥改善动物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2)药物对SAMP8脑内腺苷A1和A2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了SAMP8和SAMR1脑中腺苷A1和A2a受体mRNA表达,结果显示,相对于同月龄SAMR1,7-8月龄SAMP8海马中的腺苷A1和A2a受体、皮层中的腺苷A2a受体mRNA表达有一定下调,而在皮层中腺苷A1受体基因的表达在SAMP8和SAMR1间无明显差异。各给药组对SAMP8海马总的腺苷A1受体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上调,但无统计学差异。5.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与腺苷受体的作用方式研究腺苷受体参与维持神经内环境稳态,腺苷受体的失衡,尤其是A1受体介导抑制作用的减弱和A2a受体介导兴奋作用的增强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脑内的腺苷受体失衡是重要的AD防治手段之一。受体配体结合实验结果显示,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1-1000μ M之间对腺苷A1受体与DPCPX的结合无竞争抑制,对腺苷A2a受体与CGS21680的结合无竞争抑制,但不能排除与腺苷受体其他位点结合的可能性。生物膜层表面干涉技术结果发现,加入15-500μ M的药物后,结合曲线与本底值无明显变化,提示药物与测试用的A1和A2a受体无明显结合,但受所用材料的限制,这一结果尚难以定论。计算机分子动力学结果提示,芍药苷与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NECA的作用方式类似,可与A1受体第4位的TYR和第262位的THR形成氢键;芍药苷与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拮抗剂CGS-15493、选择性A2a受体拮抗剂ZM241385以及咖啡因的作用方式均类似,可与A2a受体第168位的PHE形成Pi-Pi反应。上述结果提示,芍药苷可能兼具激动A1受体和拮抗A2a受体的作用。结论:1.在细胞水平,JD-30在可以改善缺氧和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的活力损伤,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配伍对BV-2细胞激活有明显抑制作用;2.在动物水平,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以8:1的比例(剂量8+1mg/kg)配伍配伍具有潜在的抗AD作用,保护神经元损伤和减轻小胶质细胞激活可能是其发挥抗AD作用的主要机理,同时作用于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可能与药物可以同时激活腺苷A1受体和抑制A2a受体有关;3.配伍组对AD模型动物有改善作用而对AD模型细胞无作用,提示药物作用需要动物内环境的整体调节。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与JD-30作用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配伍可以改善SAMP8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可以保护神经元损伤和胶质细胞激活等,因此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前景。
张磊[4](2014)在《从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角度探讨两个抗AD中药复方的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药物与机体的作用是相互的,机体代谢药物使其达到一定血药浓度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前提。通过与机体的作用影响有效成分的代谢,调节其血药浓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这是中药复方有效性的又一体现。补肾益智方有本中心赖世隆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制,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其对AD有一定的疗效;而蛇床素作为方中君药蛇床子的主要成分,具有与复方相似的药理作用,被认为是方中主要的药效成分。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所着《金匮要略》,早先主要应用于妇科痛证的治疗,近年来发现具有治疗AD的作用;而阿魏酸是其中当归和川芎的主要成分,被发现具有类似于当归芍药散的抗AD作用,被认为是方中主要的药效成分。本实验将探讨补肾益智方(当归芍药散)对其中有效成分蛇床子素(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影响,从蛇床子素(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角度评价探讨这两个复方的有效性。方法:制备补肾益智方和蛇床子水提物,建立补肾益智方和蛇床子水提物中蛇床子素含量测定的HPLC-UV方法,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等的验证,并测定补肾益智方和蛇床子提取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制备当归芍药散水提物,根据已建立和验证的当归芍药散中阿魏酸含量测定的HPLC-UV方法测定其中阿魏酸含量。分别建立大鼠血浆中蛇床子素和阿魏酸的HPLC-UV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等的验证。SD大鼠灌胃给予补肾益智方提取物(蛇床子素15mg/kg)、蛇床子提取物(蛇床子素15mg/kg)和蛇床子素(分低、中、高剂量,蛇床子素给药量分别为15s75、150mg/kg)后于不同时间点连续取血,测定血药浓度。SD大鼠灌胃给予当归芍药散(阿魏酸0.406mg/kg)和阿魏酸(0.406mg/kg)后于不同时间点连续取血,测定血药浓度。使用3P87软件拟合药动参数,并对各组药动参数进行比较,计算复方组相对于单体组的生物利用度。统计计算使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经方法学验证,补肾益智方和蛇床子水提物中蛇床子素含量测定的HPLC-UV方法符合体外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学要求。经测定,补肾益智方和蛇床子提取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分别为0.119%和0.431%。经测定当归芍药散中阿魏酸的含量为0.088‰。经方法学验证,大鼠血浆中蛇床子素的HPLC-UV含量测定方法符合体内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学要求。测定各组蛇床子素的血药浓度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补肾益智方和蛇床子组的Cmax和AUC显着高于蛇床子素组;相对于蛇床子素中、高剂量组,复方组合单味药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686.74%和1709.79%,1416.76%和1436.13%。蛇床子素15mg组只在少数时间点检测到蛇床子素的存在,无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经方法学验证,大鼠血浆中阿魏酸的HPLC-UV含量测定方法符合体内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学要求。测定各组阿魏酸的血药浓度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阿魏酸单体组只在前半小时内检测到阿魏酸的存在,无法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当归芍药散组可在8小时内检测到阿魏酸,并且其吸收和消除均较单体组慢,其AUC也较单体组高。结论:蛇床子素单体给药后存在显着的首过效应,而补肾益智方和蛇床子能抑制其首过效应,显着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其机理可能是人参中含有的多种人参皂苷及其代谢物以及蛇床子中含有的欧前胡素抑制了蛇床子素代谢酶CYP3A4活性,从而抑制了蛇床子素的代谢,提高其血药浓度。阿魏酸单体口服给药后快速吸收和消除,血液浓度较低,只在前半小时内检测到血液中存在阿魏酸,而当归芍药散能显着抑制其快速吸收和消除,维持其血液浓度水平,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其机理可能是当归芍药散中的没食子酸和苯甲酸抑制了阿魏酸通过一元羧酸载体吸收的过程,从而减缓了其吸收,而欧当归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和泽泻醇B通过抑制阿魏酸以共轭形式的外排,减缓了其消除。
邓少东[5](2013)在《巴戟天低聚糖益脑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设计以巴戟天中低聚糖类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导师组前期研究基础开展巴戟天药材中低聚糖类成分的质控研究,及其低聚糖部位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一步完善巴戟天药材的质控体系。采用动物体内及体外等实验方法,考察巴戟天低聚糖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的在体肠吸收机制、对肝脏中CYP3A4酶代谢的影响,以期为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的口服制剂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拟阿尔海茨默(AD)动物模型,探讨巴戟天低聚糖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的抗AD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为其抗AD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采用亲水作用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建立巴戟天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巴戟天低聚糖的提取工艺,以巴戟天低聚糖类提取物的出膏率、低聚糖含量以及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巴戟甲素、耐斯糖为考察指标,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活性炭与D-900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结合溶剂法对巴戟天低聚糖提取物进行纯化,以HPLC-UV-ELSD、UV、LC-MS等方法检测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低聚糖等指标的含量及纯度。2巴戟天低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大鼠体肠单向灌流法研究巴戟天低聚糖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转运机制,考察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类成分的大鼠肠吸收特点,确定各成分的最佳吸收部位,并考察了 P-gp对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吸收的影响。利用β-D-呋喃果糖苷酶对巴戟甲素进行水解,确定巴戟甲素是否β-D-呋喃果糖苷酶的底物,同时确定巴戟甲素的酶水解产物,并初步研究其酶促反应动力学。以肝脏CYP3A4酶的探针底物氨苯砜,考察不同剂量巴戟天低聚糖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份巴戟甲素对大鼠肝脏CYP3A4活性的影响,以预测其联合应用CYP3A4亚型酶代谢的药物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3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D-半乳糖联合Aβ 25-35制备拟阿尔海茨默大鼠模型,连续给予巴戟天提取物(BT)、巴戟天低聚糖部位(BD)、巴戟甲素(BJ)28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考察给药前后对AD模型大鼠的体重和脏器系数等的影响;采用试剂盒酶-标仪法测定AD大鼠脑海马区及皮质区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等氧化指标,以及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TchE)、Na+/K+-ATPase、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NO、NOS等指标的含量;采用HPLC-ECD法检测AD大鼠脑海马区及皮质区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其相关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左旋多巴(L-DOPA)的含量;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考察BJ、BD、BT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中APP、Tau、Caspase-3、SY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巴戟天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分别在2.128~21.28 μ g(r= 0.9993),1.864~18.64 μ g(r=0.9996),1.92~19.2 μ g(r=0.9998),1.912~19.12 μ g(r=0.9995),2.368~23.68 u g(r=0.9994)线性关系良好,其回收率在92.81%~102.8%(n=6)之间。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的含量分别在 1.25%~6.07%、0.57%~6.06%、1.61%~6.82%、2.41%~7.71%、3.84%~10.10%之间。巴戟天低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中各因素对出膏率、低聚糖、巴戟甲素及耐斯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次数。各因素对实验结果均无显着性影响。从工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2D2,即用15倍量的4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化后各指标成分含量均有显着提高,纯化工艺重现性良好。2巴戟天低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巴戟甲素在大鼠体肠单向灌流研究结果表明巴戟甲素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各肠段存在吸收差异,其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药物累积吸收量随灌流液药物浓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增加,但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不变,表明巴戟甲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P-gp抑制剂对巴戟甲素肠吸收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P-gp对巴戟甲素有肠道外排作用,可减少其肠吸收,说明巴戟甲素可能是P-gp的底物。巴戟甲素酶水解研究确定了巴戟甲素为β-D-呋喃果糖苷酶的底物,其水解后得到的单一产物为β-D-呋喃果糖。初步得到该酶促反应的Michaelis-Menten方程为:rp=0.9565Cs/(12.8761+Cs),其中Km=12.8761mg·mL-1,Vm=0.9565mg·mL-1·h-1。巴戟天提取物中5种低聚糖成分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速率(Ka)均无显着差异(P>0.05),其药物累积吸收量随灌流液药物浓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增加,说明药物不存在自身浓度抑制现象,提示巴戟天提取物中5种低聚糖成分的在体肠吸收机制均以被动扩散为主,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提取物中各成分的吸收速率依次为:巴戟甲素≥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对不同肠段中各成分的吸收进行比较,总体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成分的吸收具有差异性(P<0.05)。P-gp抑制剂对巴戟天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考察结果显示盐酸维拉帕米可显着增加蔗糖与巴戟甲素的吸收量,这种促吸收效果是通过抑制P-gp的外排引起的,由此提示蔗糖与巴戟甲素可能是P-gp的底物。3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灌胃给药28 d后,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AD模型组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组,而各给药组明显得到改善。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在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之比均有所上升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也显着增加。脏器系数测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脑、脾、睾丸等脏器系数比正常对照组都降低,而给予BJ、BD、BT治疗后,BD、BT对各脏器系数均有增加的作用,BJ对脑、肝、睾丸等脏器系数有增加的作用。BJ与BD可以提高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及皮质层中SOD、Na+/K+-ATP、GABA,降低MDA、TChE的活性,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采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 β 25-35并联合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可致大鼠脑海马及皮质层的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而分别给予BJ、BD、BT治疗后,均可显着提高大鼠脑海马及皮质层中NE、DA、5-HT的含量,从而达到增强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同时还不同程度的提高DA/HVA、NE/E、5-HT/5-HIAA的比值,说明BJ、BD、BT可抑制相关的代谢路径。采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 β 25-35并联合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可致大鼠脑海马中APP、Tau、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升,SY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分别给予BJ、BD、BT治疗后,各蛋白表达水平异常的情况均有所缓解,说明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与上调SYP、降低APP、Tau、Caspase-3的表达有关。结论:1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建立的巴戟天低聚糖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为有效评价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分析方法。根据中国药典规定并结合本研究结果,在此对巴戟天药材中低聚糖的含量限度提出初步的建议:按巴戟天药材干燥品计算,耐斯糖的含量不得少于2%,巴戟甲素的含量不得少于4%,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的总含量不得少于14%。优选出的巴戟天低聚糖提取工艺各指标性成分含量较高,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化工艺的重现性良好,所制得的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度高,已知成分含量大于50%,可用于开发国家规定的五类新药。2巴戟天低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巴戟甲素在整个肠段吸收良好,属于高渗透性药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本研究将为巴戟甲素设计成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了生物学依据。β-D-呋喃果糖苷酶与巴戟甲素亲和力较强,葡萄糖对巴戟甲素的酶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示机体内的葡萄糖对巴戟甲素的代谢也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降低巴戟甲素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将为巴戟甲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其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巴戟天低聚糖在全肠段吸收中,其吸收速率依次为二糖>三糖>四糖>五糖,推测可能与各成分的分子大小有关。在本实验条件中,各成分在不同肠段中的Papp均大于0.072 cm·h-1,说明各低聚糖成分在整个肠段中吸收良好,属于高渗透性药物,主要与各成分均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从而易于在肠道中吸收扩散进入体内有关。3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采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 25-35并联合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发拟AD动物模型。从行为学、氧化应激、胆碱能系统、能量代谢、氨基酸、神经递质和蛋白表达水平等方面,观察了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巴戟天低聚糖可以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与以下三方面有关:(1)提高SOD、Na+/K+-ATP、GABA,降低MDA、TChE的活性;(2)提高神经递质水平;(3)上调SYP,降低APP、Tau、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
周改莲[6](2011)在《脑忆源片改善学习记忆的药效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脑忆源片进行药效学实验研究,评价其改善记忆力和缓解体力疲劳的药效;对改善学习记忆作用的体内物质基础进行研究;并对其中的指标性成分在体内的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为后续研究脑忆源片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及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1脑忆源片的药效学研究1.1改善学习记忆的药效学研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脑力宝组(中阳组)、吡拉西坦组(西阳组)、脑忆源片高、中、低剂量组七组,用跳台及水迷宫装置进行行为学观察,用HE染色脑组织并对病理切片进行海马椎体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计数,并用流式细胞仪观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1.2抗疲劳的药效学研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空白组、花旗参组(中阳组)、ATP组(西阳组)、脑忆源片高、中、低剂量组六组,用爬杆及游泳装置进行抗疲劳实验行为学观察,用试剂盒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2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理研究①采用HPLC-ECD法检测空白组和给药组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4.60mm,5μm);流动相:200m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乙腈(87:13);流速:1 mL·min-1;柱温:35℃。②将脑组织匀浆后,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用酶标仪在要求的波长下测定脑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过氧化脂质含量、超氧化岐化酶活性、Na+、K+-ATPase、游离钙离子浓度。3药动学初步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淫羊藿苷的血药浓度,药-时曲线数据经DAS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肠内收集液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及通过对分化出绒毛面的肠腔AP侧(apical)和基底面BL侧(basolateral)的药物转运测定,判断药物的吸收机制;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4.6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nm。[结果]1脑忆源片的药效学研究1.1改善学习记忆的药效学研究①跳台实验:第1天测试时各实验组错误次数相差不大,24h测试时,各实验组的错误次数都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模型组错误次数均最高,空白组错误次数均最少,第5天测试时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与空白组相差均不大,各组的潜伏期都在呈现逐渐延长的趋势。②水迷宫实验:第1天各组都不知道平台在哪儿,都处于学习阶段,潜伏时间相差不大,从第2天起,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开始拉开距离,之后的几天模型组的潜伏期始终高于空白组,随着测试天数的增加,各组的潜伏期均在减少。③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5个视野的海马椎体细胞总数及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总数计数均明显减少。④与空白组比较,西阳组凋亡率下降,其余各组均上升;PI指数模型组最低,脑忆源片低剂量组与空白组及中药阳性组接近,西药阳性组的PI指数与脑忆源片中、高剂量组接近。与模型组对比,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各实验组PI指数均增加(P<0.05)。1.2抗疲劳的药效学研究①脑忆源片各剂量组均可延长小鼠的爬杆时间(P>0.05)。②脑忆源片各剂量组均可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P<0.05)。③脑忆源片中、高剂量组肝糖原含量均比空白组低。④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小鼠体内的血尿素氮含量(P<0.05);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小鼠体内的血乳酸升高幅度及增加血乳酸的降低幅度(P<0.05)。2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理研究①NE、E、DA、5-HIAA及5-HT五种物质在0.0095~10.5ng·μL-1之间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6);E的最低检测限低于5ng·mL-1, NE、DA、5-HIAA、5-HT的最低检测限均低于1.21ng·mL-1,五种物质平均回收率均在84.41%~100.92%之间。与空白组相比,高、中、低剂量组NE、E、DA含量均升高,5-HT含量均降低,且NE、DA及5-HT含量变化与剂量呈量效关系。②与模型组相比,脑忆源片高、低剂量组能使SOD值含量增高,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接近;脑忆源片各剂量组Ca2+浓度均降低(P<0.01);脑忆源片各剂量组MDA含量均降低(P<0.01);各剂量组Na+、K+-ATPase活性均明显增加(P<0.01);脑忆源片各剂量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均降低(P<0.01)。3药动学初步研究①主要动力学参数:t1/2α(1.554) h;t1/2β(1.692) h;ka(0.463) h-1;Tmax(3) h; Cmax(3.923875)mg·L-1;AUC0~1(25.877)mg·(h·L)-1;AUC0~∞(25.889)mg·(h·L)-1。②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淫羊藿苷单位时间吸收量分别为(0.1046±0.0191)、(0.1276±0.0323)、(0.1949±0.0895)μg·min-1,各肠段单位时间吸收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③脑忆源片中的淫羊藿苷在Caco-2细胞中由AP-BL和BL-AP转运量随时间增长而增加,渗透系数随时间增长而有所降低,与淫羊藿苷单体具有相同趋势。[结论]1脑忆源片负重游泳试验阳性,降低游泳后血清尿素氮含量及抑制游泳后血乳酸升高幅度指标阳性,可初步判定脑忆源片具有显着的抗疲劳作用2从跳台和水迷宫的行为学来看,脑忆源片具有显着的提高学习记忆的作用。脑忆源片在增加海马椎体细胞和皮质神经元细胞数目方面的作用与中药阳性对照组相当。脑忆源片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各剂量组均能使PI指数增加,连续给药30天后,高剂量组能使模型动物的PI指数调整到与空白组相当的水平。3脑忆源片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可能与其改变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变化有关。提高SOD活性及Na+、K+-ATPase活性、降低TChE与Ca2+浓度可能是脑忆源片发挥改善学习记忆药效的另一途径。4大鼠灌胃脑忆源片后,淫羊藿苷的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4h左右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在本试验持续的140 min内,淫羊藿苷在不同部位的吸收趋势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脑忆源片可显着提高淫羊藿苷的转运,同时可降低淫羊藿苷的外排作用,提示可能同时存在主动转运与载体外排机制。
王文君[7](2009)在《中药复方更年春对β-淀粉样蛋白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妇女进入围绝经期以后,卵巢功能减退,出现了血管舒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骨质疏松、学习记忆力减退,甚至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对于AD的治疗尚处于对症阶段,雌激素和中医药在AD防治中的作用正在引起重视。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增加了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心脏疾患和中风等的发病风险,故受到限制。中医中药对由雌激素下降引起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因此中医中药对于雌激素下降有关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甚至AD可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我院根据中医理论及多年临床实践,以滋肾柔肝清心泻火为治则制成以补肾为主更年春方(GNC),对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良好,尤其可以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能力。既往研究发现,GNC可通过提高雌激素受体(ER)含量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起良性调节作用;GNC可以提高大鼠切除卵巢后Morris水迷宫成绩;GNC可提高海马中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调节海马胆碱能指标并可能由此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而且GNC不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提示中药GNC对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拟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解析GNC复方及主要单体成分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第一部分中药GNC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分析中药GNC含药血清和主要单体及其复合物对PC12细胞作用的有效浓度及时间。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去势后随机分组,分别以中药复方GNC颗粒制剂或生理盐水灌服,制备GNC含药血清及正常大鼠血清。以GNC含药血清、正常大鼠血清、F-12培养基(含5%FBS+15%HS,作为空白对照)、GNC复方中主要单体成分芍药苷(Pae)、黄连素(Ber)、知母皂苷A-Ⅲ(Tim)、淫羊霍苷(Ica)及其复合物处理PC1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摸索中药含药血清作用的有效浓度及时间;摸索四种中药单体及复合物(Ica+Tim+Pae+Ber)作用的有效浓度及时间。结果MTT法显示:不同浓度GNC含药血清培养PC12细胞24h、48h、72h后,均表现在20%浓度对PC12细胞活力的促进作用最强,随着培养PC12细胞的GNC含药血清浓度下降,细胞活力呈逐渐减弱趋势;与正常大鼠血清、空白对照比较,20%GNC含药血清培养PC12细胞24、48、72小时后细胞活力均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比较,各中药单体及单体复合液培养PC12细胞24小时后,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但Ber在浓度为1umol/L和中药单体复合物在浓度梯度3(含Ber 1umol/L、Tim 1umol/L、Pae 1g/L、Ica 1ng/ml)培养细胞时活力似有升高趋势。结论在本研究比较的各不同浓度GNC血清中,20%GNC血清为GNC作用PC12细胞最适有效剂量;处理24小时可作为GNC含药血清作用PC12细胞有效时间。第二部分Aβ25-35导致PC12细胞损伤目的探讨并分析Aβ25-35导致PC12细胞损伤的有效时间和剂量,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体外细胞模型,为后续解析GNC复方及主要单体成分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不同浓度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48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终浓度分别为5、10、20、及40μmol/L的Aβ25-35培养PC12细胞24h、48h后,MTT法显示的细胞活力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随着Aβ25-35浓度增加或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活力有明显减弱趋势。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对照组细胞密集,细胞间连接紧密,细胞有立体感;在Aβ25-35作用下,有活力细胞数目减少,细胞间连接较松,胞浆较暗淡,细胞碎片较多,贴壁细胞欠透明,部分发生皱缩,胞浆中有较多颗粒。结论Aβ25-35有明显剂量、时间依赖性地抑制PC12细胞活力作用;采用20umol/1的Aβ处理PC12细胞24小时可制备AD体外模型。第三部分中药GNC方对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通路目的探讨GNC方是否能明确改善神经细胞凋亡?GNC复方哪些成分是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的主要成分?GNC方有无提高ER亚型、起到类似SERM的作用?GNC方是否能激活MAPK信号转导途径?方法设置7个实验组:(1)对照组;(2)Aβ(模型)组;(3)正常大鼠血清组;(4)GNC含药血清组;(5)Ber组;(6)中药单体复合物组;(7)NGF(阳性对照)组。其中(1)组细胞以常规培养基(F-12培养基:含5%FBS+15%HS)与其它各组同步培养;(2)组与(3)-(7)组同步加入Aβ25-35(20umol/L),不加其它药;(3)-(7)组在细胞传代进人对数生长期后(24h左右)分别加药,其中(3)-(6)组加药的浓度根据第一部分摸索的最适浓度加上,(7)组加入终浓度为10 mg/L的NGF。(3)-(7)组分别于加药2小时后加Aβ25-35(20umol/L),继续分别培养24小时,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ting检测PC12细胞caspase-3、bax和bcl-2、p-ERK1/2、ER亚型蛋白表达。结果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显示:与Aβ处理的模型组比较,GNC含药血清组、Ber组、中药单体复合物组、NGF组的细胞活力均明显增强(P<0.01);中药单体复合物组及Ber组细胞活力均明显低于GNC含药血清组(P<0.05和P<0.01);中药单体复合物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Ber组比较,(P<0.05)。Annexin V-FITC/PI双标记FCM分析PC12细胞早期凋亡显示:与Aβ模型组比较,GNC含药血清组、Ber组、中药单体复合物组、NGF组的PC12细胞早期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1);中药单体复合物组及Ber组的PC12细胞早期凋亡率均明显高于GNC含药血清组(P<0.01);中药单体复合物组FCM测得PC12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低于Ber组(P<0.01)。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GNC含药血清、NGF处理的PC12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促凋亡基因bax;中药单体复合物对PC12细胞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略高于促凋亡基因bax。各组caspase-3的表达量在Aβ组最高,正常大鼠血清组较Aβ组稍低,Ber组、中药单体复合物组其次,NGF组、GNC含药血清组明显减低,NGF组最低。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还显示:各组均未能测出ERα蛋白条带,提示ERα不参与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ERβ表达水平高低依次为:GNC含药血清组、中药单体复合物组、NGF组、Ber组、正常大鼠血清组、Aβ组。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还发现:各组中p-ERK1/2含量高低依次为:GNC含药血清组、NGF组、中药单体复合物组、Ber组、正常大鼠血清组、Aβ组。结论1.GNC含药血清、Ber、中药单体复合物均能抑制Aβ致PC12细胞凋亡,对Aβ致PC12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中GNC含药血清作用最强,与NGF作用相仿。2.PC12细胞表达ERβ蛋白,但不表达ERα蛋白。GNC复方能明显提高PC12细胞中ERp表达。3.GNC复方能激活神经细胞MAPK信号通路,提高PC12细胞p-ERK1/2的表达。第四部分GNC方通过ERβ保护PC12细胞免于损伤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目的探讨GNC复方是否通过ERK途径介导抗凋亡作用;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实验设置:(1)对照组;(2)Aβ组;(3)MAPK阻断+GNC含药血清组;(4)MAPK阻断+中药单体复合物组;(5)ER拮抗+GNC含药血清组;(6)ER拮抗+中药单体复合物组;(7)GNC含药血清组;(8)中药单体复合物组。分别培养24小时后,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C12细胞早期凋亡;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PC12细胞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分别培养10分钟后,Western-blotting检测PC12细胞p-ERK1/2表达水平,分析ER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结果与GNC含药血清组比较,MAPK阻断+中药含药血清组、ER拮抗+中药含药血清组的PC12细胞早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与中药单体复合物组比较,MAPK阻断+中药单体复合物组、ER拮抗+中药单体复合物组的PC12细胞早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提示中药含药血清及中药单体复合物均可通过ER及MAPK途径抑制PC12细胞凋亡。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中药含药血清组、中药单体复合物组PC12细胞抑凋亡基因bcl-2含量明显高于促凋亡的bax含量,MAPK阻断+中药含药血清组、ER拮抗+中药含药血清组、MAPK阻断+中药单体复合物组、ER拮抗+中药单体复合物组的PC12细胞中抑凋亡基因bcl-2含量明显低于促凋亡的bax含量;且此4组中caspase-3的表达量也较中药含药血清组、中药单体复合物组明显增加,说明中药含药血清及中药单体抑制Aβ致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至少通过ER和MAPK途径调节bax、bcl-2的表达。分析中药提高ER含量与信号转导途径间的关系发现:含药血清组及中药单体复合物组PC12细胞有一定量的p-ERK表达,含药血清组p-ERK较中药单体复合物组略多,加入ER拮抗剂后两组PC12细胞均未测出p-ERK表达,提示中药GNC提高p-ERK的表达至少有ER的参与。结论1.GNC含药血清及中药单体在抑制Aβ致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过程中涉及ER及MAPK信号途径。中药含药血清及中药单体抑制Aβ致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通过ER和MAPK途径调节bax、bcl-2的表达。2.ER介导中药GNC激活MAPK信号通路。
冯思民[8](2009)在《补肾益智方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在老年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和中风之后的第四位死亡原因。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情不可逆转,较长的病程及高昂的治疗费用,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经济压力,也使国家和社会蒙受沉重的经济负担。迄今为止,A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药物作用靶点单一,疗效不理想。中药复方因作用于多靶点、多途径,适合早期应用而日益受到关注。补肾益智方是以广州中医药大学赖世隆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针对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病理机制、总结长期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设计而成,由蛇床子、枸杞子、人参、制首乌等中药组成。具有填精补髓,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开窍的功效。前期的研究工作表明,该方对于AD具有一定的疗效。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补肾益智方对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乙酰胆碱转移酶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补肾益智方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理。方法按简单随机法把3月龄的SD大鼠72只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阳性药组和补肾益智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注射IBO损毁Meynert核的方法制造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药组给予石杉碱甲、补肾益智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相应的中药剂量进行灌胃,灌胃28天后,进行为期6日的Morris水迷宫(MWM)行为学测试,水迷宫测试完成后,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以4%多聚甲醛溶液灌流取脑,石蜡包埋切片,行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ChAT)、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免疫组化染色。使用徕卡公司DMR图像分析仪进行拍照分析,测定大鼠海马CA1区CHAT、NGF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免疫阳性总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数据结果,包括定位航行实验的游泳时间和游泳路程、空间探索实验的跨平台次数与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大鼠海马CA1区CHAT、NGF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免疫阳性总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等,均以(x)±s表示,并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定位航行测试的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5天数据进行趋势分析;第3-5天单日及3天平均的游泳时间和游泳路程,及空间探索的跨平台次数与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数据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大鼠海马CA1区CHAT、NGF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免疫阳性总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值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果。1)定位航行试验结果:①五天变化趋势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游泳时间及游泳路程均随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呈下降趋势,证明大鼠寻找平台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并形成记忆的过程。②第3-5天单日及3天平均游泳时间与游泳路程组间比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组游泳时间与游泳距离明显延长(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药石杉碱甲、补肾益智方低、中剂量组能缩短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定位航行游泳时间及游泳距离(P<0.05,P<0.01),补肾益智方高剂量组能缩短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游泳时间(P<0.05),提示补肾益智方能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能力。2)空间探索试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组跨平台次数及第4象限停留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各治疗组跨平台次数及第4象限停留时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2.大鼠海马CA1区ChA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ChAT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减少(P<0.01)、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P<0.01)、阳性细胞总面积明显减少(P<0.01),即表示ChAT表达减少,说明IBO致痴呆大鼠模型海马中的胆碱能神经元受损。与模型组相比,补肾益智方中、高剂量组、石杉碱甲组的ChAT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P<0.01);补肾益智方低、中剂量组、石杉碱甲组的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增高(P<0.01,P<0.05),高剂量组的阳性细胞总面积明显增大(P<0.01),说明补肾益智方能促进大鼠海马CA1区ChAT的表达增加。3.大鼠海马CA1区N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1区NGF免疫阳性细胞总面积明显增大(P<0.01);阳性细胞数增多,平均光密度增大,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IBO致痴呆大鼠模型组海马NGF表达增多,推测其原因是由于胆碱能神经受损,胆碱能神经末梢吸收并逆行传输至基底前脑的NGF减少,因而导致NGF积累在海马区。与模型组比较,石杉碱甲组、低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阳性细胞总面积均减少(P<0.05,P<0.01);低剂量中药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表示补肾益智方减少了IBO致痴呆大鼠海马NGF的表达,推测其原因是因补肾益智方改善了NGF的逆行传输,使被胆碱能神经末梢吸收并逆传至基底前脑的NGF增多,所以减少了积累在海马的NGF。结论补肾益智方低、中、高剂量均能明显改善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能促进大鼠海马CA1区ChAT的表达增加,对IBO致痴呆大鼠脑内胆碱能神经元都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补肾益智方可能具有改善NGF的海马—基底前脑逆行传输的作用。补肾益智方改善AD学习记忆障碍的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脑组织ChAT的表达,促进Ach的合成而增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神经递质,改善胆碱能神经功能,同时,可能通过改善NGF的逆行运输,增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中NGF的含量,而对损伤的神经元进行保护和修复。
王婧吉[9](2009)在《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AD细胞模型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损害大脑记忆和认知功能为主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AD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AD的病理学特征为大脑半球老年斑形成、神经纤维缠结和广泛性神经细胞死亡。构成老年斑的主要成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在A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D的神经毒性机制非常复杂,但其毒性的基本特征就是细胞凋亡。补肾益智方是以广州中医药大学赖世隆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针对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病理机制、总结长期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设计而成,由蛇床子、枸杞子、女贞子、人参、制首乌、丹皮、冰片等中药组成。具有填精补髓,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开窍的功效,在既往的研究中已发现该方对AD有一定的疗效。线粒体是细胞生命活动控制的中心,它不仅是细胞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的中心,而且是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研究表明线粒体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参与AD的发生发展,而线粒体跨膜电位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调节作用尤其重要,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会造成能量代谢障碍、活性氧(ROS)生成增加、以及Cyt.c.AlF,Procaspase或膜间隙中的其他凋亡因子的释放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进而启动凋亡过程,稳定的线粒体膜电位则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抑制或延缓AD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研究目的本课题以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单克隆的PC12细胞株为靶标,研究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保护PC12细胞的作用,是否与阻断Aβ25-35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和其激发的凋亡因子的释放存在联系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建立PC12细胞培养方法,用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合WST-8法检测细胞活力,选择Aβ造模浓度和时间以及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细胞保护作用的最佳浓度;用荧光酶标法检测各浓度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荧光染料DAPI对各组细胞进行染色,并计算凋亡率。数据结果以(?)±s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进行Aβ造模浓度时间的选择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发现加入水溶性Aβ的各浓度组细胞状态均比未加Aβ的正常组差,且随浓度的提高,细胞损害有加重的趋势,用两因素方差分析法对Aβ作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OD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OD值与Aβ造模浓度和时间均有密切关系(P<0.01),各浓度在72小时损害较大,而0μmol/L组的细胞则生长良好。统计结果表明,20μmol/L和40μmol/L的Aβ浓度均可用于造模,但考虑40μmol几的浓度对细胞损伤较大,不利于进行药物有效性的评价,综合各种因素最后选择Aβ造模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μmol/L和72小时。2考察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的最佳浓度和5%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各组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含药脑脊液和20μmol/L的Aβ培养72小时,由于该细胞为圆形且成团生长,在镜下观察各组间未见明显的差异;各组OD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模型组OD值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1),空白脑脊液2.5%,5%,10%,20%组的OD值均明显高于未加空白脑脊液的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脑脊液本身可能对Aβ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脑脊液浓度越高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越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相同浓度空白脑脊液和含药脑脊液组的OD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同浓度的空白和含药脑脊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推断出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Aβ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空白脑脊液。5%的血清对细胞活力影响的检测结果提示无论是加Aβ的模型组还是不加Aβ的正常组细胞,5%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都优于5%空白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本次实验采集的血清中可能含有补肾益智方的有效成分并对Aβ损伤的PC12细胞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但补肾益智方的有效成分可能未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对PC12细胞起到保护作用。3考察各浓度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用罗丹明123标记PC12细胞线粒体,并用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的荧光强度。所得数据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模型组的荧光强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空白脑脊液2.5%,5%,10%,20%组的荧光强度高于模型组(P<0.01),结果表明在此次实验中空白脑脊液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模型组,即空白脑脊液可能有一定的防止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的作用,且随着脑脊液浓度的增加细胞的荧光强度也有增加的趋势。而相同浓度空白和含药脑脊液组荧光强度值的比较结果同WST-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结果类似,相同浓度空白脑脊液和含药脑脊液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考察各浓度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用荧光染料DAPI对PC12细胞的细胞核进行染色、拍照,并计算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模型组的凋亡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空白脑脊液2.5%,5%,10%,20%组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结果说明空白脑脊液可能有一定的保护细胞、降低细胞凋亡率的作用,随着空白脑脊液浓度的升高,细胞的凋亡率有下降趋势,相同浓度空白和含药脑脊液组PC12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之前的细胞活力检测结果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类似。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水溶性的Aβ25-35具有神经毒性,可损害PC12细胞的活力,建立PC12AD细胞模型。空白脑脊液和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能对抗Aβ的毒性,提高细胞活力,但含药脑脊液与空白脑脊液相比较无明显优势。而5%含药血清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5%空白血清。空白脑脊液和含药脑脊液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但相同浓度空白和含药脑脊液组的线粒体膜电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凋亡率方面,空白脑脊液和含药脑脊液组的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但相同浓度空白和含药脑脊液组的凋亡率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空白脑脊液和含药脑脊液均有保护PC12AD细胞模型的作用,但含药脑脊液和空白脑脊液相比无明显优势,其原因之一可能是补肾益智方灌胃的浓度、时间以及采集脑脊液标本的时点欠合理。
许筱颖[10](2007)在《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在肾藏象调控理论中作用和地位的探讨与研究》文中提出中医藏象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天人相应是中医认识人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天人相应”理论直接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体脏腑生理的认识,不同于近代西方医学还原论思想指导下的生物医学模式。它突出了人体的整体协调控制,形成了五脏应时模式。从时间结构的角度认识人体是中医与现代医学从空间结构认识人体的最主要区别所在,是中医基本理论概念如藏象、经络的本质特征所在。因此,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出发,“以脏应时”已经成为藏象本质研究的重要途径。1.目的从天人理论出发,以“褪黑素”为切入点,通过探讨肾藏象调控理论与褪黑素季节性变化内在调节机制的相关性,从时间结构角度,部分揭示中医肾藏象本质内涵;同时引入四季模拟系统,人工模拟自然季节变化,为中医藏象学说和“天人相应”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2.方法2.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学、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采用人工模拟系统进行“天人相应”理论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的先进研究成果,对以“褪黑素”为切入点进行藏象本质研究的思路进行了可行性和可信性分析,提出了从褪黑素季节性变化的内在调节机制进行中医藏象时间结构本质研究的方法和途径。2.2实验研究2.2.1研究思路:以褪黑素为切入点,观察在生理状态下,大鼠血清褪黑素(MT)、松果腺中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活性、AANAT蛋白质水平及mRNA表达的冬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另外,结合四季模拟系统进行反季节模拟,对上述指标进行观察,与自然季节下的状态进行比较。2.2.2实验对象:健康SD大鼠,雄性,180-200g/只。在冬至日、夏至日前一个月购入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自然季节组和模拟季节组。自然季节组:大鼠饲养于采光充足、室温可控的动物房,自然光照(不加人工照明);室温:冬季(17±2)℃,夏季(25±2)℃。湿度自然。模拟季节组:采用四季模拟系统箱。四季模拟箱中的模拟季节与时令季节相反(冬季时模拟夏季;夏季时模拟冬季)。模拟的季节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其中主要以昼夜长短的变化作为季节变化的重要参变量。以上动物均可自由摄取水及饲料。饲料为普通鼠全价颗粒饲料。饲养至冬至日(12.22)和夏至日(6.21)晚9时断头处死。2.2.3指标测定血清褪黑素,I125标记放射免疫法;松果腺中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活性,同位素标记的酶活性测定法;限速酶AANAT蛋白质水平测定,western blot法;限速酶AANAT mRNA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2.2.4统计分析方法:所有数据以x±SE表示,组间差异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ANOVA检验,以P<0.05差异为有显着性。变量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3.结果3.1在自然条件下,冬夏季节大鼠血清褪黑素含量、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活性、蛋白质水平、mRNA表达均呈现出冬高夏低的分布趋势,变化非常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褪黑素合成限速酶HIOMT活性有冬高夏低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在四季模拟系统条件下,模拟冬季组褪黑素含量、AANAT酶活性高于模拟夏季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自然条件下冬夏节律一致;模拟冬季组与自然冬季组相比,模拟夏季组与自然夏季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应用四季模拟系统模拟自然季节较为成功,利用其模拟季节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具有可行性。3.3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相关分析发现,正常组大鼠血清褪黑素与松果腺中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活性、蛋白质水平和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722和0.659,(p<0.01);模拟系统下上述指标依然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5,0.713,0.740,(p<0.01)。4.结论4.1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的肾藏象调控机制与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AANAT的季节性变化关系密切,褪黑素可能是肾藏象调控机制的控制器。本次实验通过对血清褪黑素、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的酶活性、蛋白质水平及mRNA的表达的冬夏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上述各项指标在冬季时功能加强,且均为正相关。结合中医学“五脏应时”理论及前期研究成果可以推断:机体在受到相应环境信息(如光照等)的刺激后,首先激活了松果腺细胞内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酶活性的改变,从而使合成的褪黑素呈现季节性变化,松果腺通过MT分泌的改变将环境光照周期的信号传给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内有关的组织和器官,使得它们的功能活动适应外界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与季节相应的有规律的综合生理效应。这些生理效应符合中医“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的论述。4.2从天人相应理论出发,从时间结构角度探讨藏象本质,是认识机体复杂整体调节状态的一个很好途径。通过本次研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得出:季节对机体的影响不是单一点的作用,而是涉及到了体内信息调节机制的各个层次,中医肾藏象的时间结构本质具有分子生物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从天人相应理论出发,从时间结构角度探讨藏象本质,是认识机体复杂整体调节状态的一个很好途径。4.3四季模拟系统可以较为成功的模拟自然界气候的大致变化,借助该系统进行“天人相应”理论的相关研究具有可行性及可信性。通过实验证明,在四季模拟系统条件下,血清褪黑素、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的酶活性、蛋白质水平及mRNA的表达的冬夏节律与自然条件下一致,与相对应的自然季节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该气候模拟箱可以组合光照、温度、湿度、风、雨等气象因子来模拟气候的变化,达到人工模拟季节变化的目的。利用其模拟季节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具有可行性。通过检索,本项通过四季模拟系统进行“天人相应”肾藏象本质的实验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实验方面具有领先意义,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
二、补肾益智方对卵巢切除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肾益智方对卵巢切除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益智方对海马注射Aβ25-35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背景现状 |
第二节 AD病理特征与发病假说 |
一、A β级联假说 |
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
三、神经元凋亡 |
四、氧化应激 |
五、2型糖尿病 |
第三节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
一、西药治疗AD的研究近况 |
二、中医对治疗AD的研究 |
第四节 补肾益智方药理研究 |
一、关于补肾益智方的前期研究 |
二、补肾益智方全方及其单味中药之相关的药理学研究 |
第五节 AD动物模型 |
一、转基因模型 |
二、快速老化型AD动物模型 |
三、tau病理模型 |
四、蛋白沉淀的AD模型 |
五、D-半乳糖(D-galactose,D-gal)损害动物模型 |
六、胆碱能模型 |
七、谷氨酸注射模型 |
八、多因素复合式动物模型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试剂 |
一、实验药物 |
二、实验动物 |
三、试剂 |
四、仪器 |
五、溶液配制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动物分组 |
二、造模 |
三、给药方法 |
四、Morris水迷宫测试 |
五、新事物识别测试 |
六、组织形态学实验 |
七、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一、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 |
二、新事物识别测试结果 |
三、组织形态学结果 |
讨论 |
一、行为学分析 |
二、组织形态学分析 |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胆碱能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TLR4/NF-κB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三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Aβ诱导PC12细胞TLR4/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JD-30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DSS作用AD的研究进展 |
二、关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
第二节 关于腺苷受体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
一、腺苷受体介导的神经保护和神经损伤 |
二、脑内腺苷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
三、腺苷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和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
四、腺苷受体平衡假说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一、动物 |
二、细胞株 |
三、药物 |
四、主要试剂及耗材 |
五、常用试剂 |
六、PCR引物 |
七、主要仪器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细胞培养及不同损伤模型的建立 |
二、药物对损伤模型细胞的作用研究 |
三、CCK-8检测细胞活力 |
四、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检测细胞凋亡 |
五、动物行为学实验 |
六、脑组织病理切片准备 |
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八、尼氏染色 |
九、总RNA提取 |
十、总RNA浓度分析和纯度鉴定 |
十一、cDNA合成 |
十二、实时定量PCR检测候选基因表达 |
十三、生物膜层干涉技术检测蛋白-小分子间亲和力 |
十四、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检测药物与腺苷的亲和力 |
十五、配体小分子的获取及结构优化 |
十六、化合物与腺苷受体的分子对接 |
第三节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一节 JD-30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 |
一、JD-30的主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 |
二、JD-30的质量控制 |
第二节 JD-30及其主要成分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及作用途径探索 |
一、JD-30及其主要成分对A β损伤PC12细胞的作用比较 |
二、药物对多种AD细胞模型细胞活力损伤的影响 |
三、药物对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第三节 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一、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对SAMP8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二、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及配伍对东莨菪碱致痴呆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
第四节 药物改善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机理研究 |
一、药物对SAMP8海马锥体神经元损伤的影响(CA3区) |
二、药物对SAMP8小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 |
第五节 调节腺苷受体平衡在药物改善学习记忆功能中的可能作用 |
一、药物对SAMP8脑内腺苷A1和A2a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
二、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与腺苷受体的作用方式研究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详细摘要 |
(4)从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角度探讨两个抗AD中药复方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从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探讨中药复方有效性的研究思路总结 |
一、实验设计 |
二、复方组药物的制备以及目标单体的含量测定 |
三、建立血浆中目标单体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测定 |
四、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五、小结 |
第二节 补肾益智及其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的治疗AD作用研究进展 |
一、补肾益智方的抗AD作用研究进展 |
二、蛇床子素的抗AD及其他神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三、小结 |
第三节 当归芍药散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的神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一、当归芍药散神经药理研究进展 |
二、阿魏酸的神经药理研究进展 |
三、小结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补肾益智方对其有效成分蛇床子素生物利用度作用的研究 |
一、补肾益智方及蛇床子中蛇床子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含量测定 |
二、口服补肾益智方和蛇床子提取物后大鼠血浆中蛇床子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三、复方、单味和单体给药后蛇床子素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
四、小结 |
第二节 当归芍药散对其有效成分阿魏酸生物利用度的作用研究 |
一、口服当归芍药散后大鼠血浆中阿魏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二、复方和单体方式给药后阿魏酸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研究 |
三、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详细摘要 |
(5)巴戟天低聚糖益脑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部分 |
第一章 巴戟天研究进展 |
第一节 巴戟天药材研究进展 |
第二节 巴戟天低聚糖研究进展 |
第三节 巴戟甲素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现状 |
第一节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
第三节 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评价 |
实验研究部分 |
第一章 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 |
第一节 巴戟天低聚糖类有效成份含量测定研究 |
第二节 巴戟天低聚糖提取工艺研究 |
第三节 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化工艺研究 |
第二章 巴戟天低聚糖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
第一节 巴戟甲素单向灌流在体肠实验研究 |
第二节 巴戟甲素酶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三节 巴戟天低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
第四节 巴戟天低聚糖对大鼠肝脏中CYP3A4的影响 |
第三章 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 |
第一节 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相关脏器的影响 |
第二节 对A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胆碱能、氨基酸类递质以及其它指标的影响 |
第三节 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影响 |
第四节 对AD模型大鼠海马脑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6)脑忆源片改善学习记忆的药效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关于学习记忆的中药研究 |
1 中药改善学习记忆的研究 |
2 中药抗疲劳的研究 |
第二节 组方中各原料药的研究进展 |
1 巴戟天的研究进展 |
2 淫羊藿的研究进展 |
3 枸杞子的研究进展 |
4 山药的研究进展 |
5 安全性评价研究 |
第三节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 |
1 血药浓度法 |
2 生物效应法 |
3 血药浓度法与生物效应法结合的PK-PD模型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脑忆源片改善学习记忆及抗疲劳的药效学研究 |
第一节 改善学习记忆的药效学研究 |
1 仪器及试药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二节 抗疲劳的药效学研究 |
1 仪器及试药 |
2 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三章 脑忆源片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一节 大鼠脑组织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 |
第二节 大鼠脑组织内其它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 |
1 仪器及试药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第四章 药动学初步研究 |
第一节 脑忆源片中淫羊藿苷在大鼠血浆的药动学研究 |
1 试药与仪器 |
2 方法 |
3 小结 |
第二节 脑忆源片黄酮类物质在大鼠肠外翻实验中的吸收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第三节 脑忆源片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一节 讨论 |
第二节 结论 |
第三节 创新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中药复方更年春对β-淀粉样蛋白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药GNC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中药GNC含药血清对PC12细胞作用的有效浓度及时间 |
2.2 中药单(Ica,Tim,Pae,Ber)及单体复合液(Ica+Tim+Pae+Ber)对PC12细胞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中药GNC含药血清能有效增强PC12细胞的活力 |
3.2 中药单体及其复合液对PC12细胞系的细胞活力无明显促进作用 |
第二部分 AB25-35致PC12细胞损伤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Aβ 25-35导致PC12细胞损伤 |
2.2 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中药GNC方对AB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通路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GNC含药血清、中药单体、单体复合物对损伤的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 |
2.2 GNC含药血清、中药单体、单体复合物对损伤的PC12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
2.3 中药复方GNC对PC12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
2.4 中药复方GNC对PC12细胞ER β表达及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3 讨论 |
3.1 GNC含药血清较中药单体对Aβ 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更强 |
3.2 中药GNC选择性促进神经细胞ER β表达 |
3.3 中药激活神经细胞MAPK信号通路 |
第四部分 中药GNC方通过ER B保护PC12细胞免于损伤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拮抗ER或阻断MAPK途径对GNC保护PC12细胞免于损伤的影响 |
2.2 拮抗职或阻断MAPK途径对GNC调控PC12细胞凋亡通路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 |
2.3 拮抗ER对中药GNC促进PC12细胞p-ERK1/2产生的影响 |
3 讨论 |
3.1 ER及MAPK途径参与中药GNC抑制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 |
3.2 ER介导中药GNC激活MAPK信号通路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待)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
综述 |
(8)补肾益智方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背景 |
第一节 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二节 中医对AD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进展 |
研究设想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一节 试验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第二节 Morris水迷宫法行为学检测结果 |
1.各组大鼠存活情况 |
2.测试指标 |
3.结果 |
第三节 海马CA1区CHAT免疫组化检测 |
第四节 海马CA1区NGF免疫组化检测 |
讨论 |
1.动物、阳性药及检测指标的选择 |
1.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1.2 阳性药的选择 |
1.3 检测指标的选择 |
2.实验结果的讨论 |
2.1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果 |
2.2 ChA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2.3 N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2.4 补肾益智方改善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机制探讨 |
结语 |
1.结论 |
2.创新点 |
3.存在问题 |
4.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技术路线 |
2.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脑组织切片海马CA1区ChAT免疫组化染色图示 |
3.IBO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脑组织切片海马CA1区NGF免疫组化染色图示 |
4.免疫组化染色S-P法 |
5.英文缩写表 |
致谢 |
(9)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AD细胞模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近况 |
1 AD临床表现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2 AD发病机制的研究 |
3 AD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
第二节 线粒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
1 神经细胞凋亡在A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
2 线粒体与AD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
第三节 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以及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AD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中药对线粒体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 |
3 补肾益智方的研究现状 |
研究设想 |
第二部分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一节 PC12细胞的培养、传代、冻存和复苏 |
第二节 含药血清和含药脑脊液的制备 |
第三节 Aβ造模浓度和时间的选择 |
第四节 PC12细胞的活力检测 |
第五节 PC1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
第六节 PC12细胞的DAPI染色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一节 Aβ25-35导致PC12细胞损伤建立的AD细胞模型的评价 |
第二节 脑脊液药理学的探讨 |
第三节 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ADPC12细胞模型活力的影响 |
第四节 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ADPC12细胞模型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五节 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ADPC12细胞模型凋亡率的影响 |
第六节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写表 |
致谢 |
(10)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在肾藏象调控理论中作用和地位的探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研究的回顾和分析 |
综述二 中医肾藏象本质的现代研究进展 |
综述三 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研究概述 |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
1 基于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采用人工模拟系统进行脏象本质研究思路分析 |
2 中医肾藏象本质的现代研究 |
3 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在中医肾藏象调控理论中作用和地位理论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冬夏季节变化对SD 大鼠血清褪黑素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HIOMT 活性的冬夏季节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 蛋白质水平的冬夏季节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季节因素对褪黑素合成限速酶AANAT mRNA 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人工模拟与自然冬夏对褪黑素及褪黑素合成限速酶 AANAT 的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补肾益智方对卵巢切除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益智方对海马注射Aβ25-35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的行为学影响[D]. 詹钦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2]六味地黄丸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 崔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3]JD-30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闫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2)
- [4]从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角度探讨两个抗AD中药复方的有效性研究[D]. 张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5]巴戟天低聚糖益脑作用机制研究[D]. 邓少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脑忆源片改善学习记忆的药效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周改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5)
- [7]中药复方更年春对β-淀粉样蛋白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 王文君. 复旦大学, 2009(10)
- [8]补肾益智方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 冯思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2)
- [9]补肾益智方含药脑脊液对AD细胞模型的影响[D]. 王婧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2)
- [10]褪黑素及其合成限速酶在肾藏象调控理论中作用和地位的探讨与研究[D]. 许筱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