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生意会怎样

未来的生意会怎样

一、未来的企业经营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张光利,薛慧丽,高皓[1](2021)在《企业IPO价值审核与股票市场表现》文中指出价值审核是中国资本市场IPO的特殊制度安排,本文关注IPO价值审核过程中审核意见的信息含量。实证结果显示,审核意见数量能够显着降低企业IPO抑价水平和股票超额累积收益率,但审核意见越多的企业,其未来风险水平越高,"业绩变脸"的程度越严重。拓展性分析围绕审核意见主题、上市成本与投资者情绪、投资者信念等视角,进一步讨论了审核意见中的信息价值。具体而言,本文发现产品市场相关审核问题具有更强的信息含量;在IPO过程中被质疑越多的企业,其上市成本越高,IPO之后连续涨停的天数越少,一级市场中投资者信念异质性程度越高,而且这类企业在上市之后被投资者关注的程度越低,但知情者交易水平和股价崩盘风险越高;此外,审核意见数量越多的企业,分析师预测其未来经营情况的精准度和乐观性偏差越低。整体而言,本文发现IPO价值审核意见能够体现企业经营层面的信息不确定程度,审核意见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

周立明[2](2021)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多重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高股权集中度、低股权制衡度的情况,这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能提升决策效率、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短期内壮大企业规模,从而为股东谋取较大利益。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特别是上市以后,企业集团实际控制人在追逐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本性驱使下,容易通过设置多层级子公司,使控制权层层转移,用以侵占下级企业尤其是底层企业利益。这种股权结构从顶层终极控制人到底层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形式,与拉波塔(La Porta)描述的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形象相契合。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顶层公司的大股东即终极控股股东是各层级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上一层级的公司控制着下一层级的公司,一直延续到底层公司。终极控制人容易利用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两权分离度高、股权制衡度低的结构特征,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攫取底层公司更大的控制权,通过链条输送、关联交易、操纵底层上市企业股价等方式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影响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国内外学者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这一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成因、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经济后果等;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公司治理、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来看,研究方向还比较分散,大部分研究仅针对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企业某一方面的影响,由于这种股权结构对企业的影响多重且复杂,被影响因素之间又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因此将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关联起来展开研究,才能更好的解决民营企业中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从而对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进行治理,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均衡中小股东利益、提升企业价值与企业绩效。本文遵循“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四个层面来逐步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多重影响的研究工作。首先,在绪论中奠定了本文的研究基础,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主题内涵。其次,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内在动机、角色划分、基本特征,以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和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阐释,进而确定以影响大、相互关联度高的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作为研究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影响的三个角度。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以沪深交易所上市民营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三层次优化模型,并且将模型应用到实例中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建议。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第一,对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进行理论研究。首先对民营企业、企业价值、企业绩效、现金流权与控制权、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阐述了在马克思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内部人控制理论等相关理论下,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介绍了股权结构以及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相关理论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上市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股关系的内在动机、分类、角色划分、基本特征和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不利影响,最终确定实证分析的三个角度。第二,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终极控制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因,包括股东大会制度导致终极控制人试图扩大资本多数比、法律不够完善导致中小股东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决策的有限理性导致终极控制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股权结构特征导致终极控制人以更低成本完成侵害。然后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中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侵占的方式,包括通过链条输送侵占、通过减少红利侵占、通过增加负债侵占、采用家族管理侵占、通过企业价值损害。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从法律和外围资本两方面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渗透式保护的建议。第三,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企业价值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账面价值、内涵价值、市场价值。本文选取市场价值作为表征变量。然后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影响的五种渠道,进而将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控制链条层级、控制链条数量、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作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6个表征变量。最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金流权和民营企业价值的关系为倒U型曲线;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价值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价值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和民营企业价值的关系为正U型曲线;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价值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第四,展开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首先从演进发展的角度,分别从成本、财务、发展等方向考察了民营企业绩效的表现,选择了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表征变量。然后提出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影响的六个假设,进而将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控制链条层级、控制链条数量、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作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6个表征变量。最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金流权和民营企业绩效的关系为倒U型曲线;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绩效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和民营企业绩效的关系为正U型曲线;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最后,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三层次优化模型,分析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各股权特征指标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影响的强弱。分析结果显示,金字塔最长控制链条层级、民营企业的两权分离程度、金字塔的控制链条数量、民营企业的股权制衡度四个股权特征指标的影响权重最大。再结合前文的实证分析结论,将三层次优化模型运用到案例中,为金字塔式股权结构的民营企业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本文的创新工作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视角。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仅对民营企业单一经济现象展开分析,而本文以沪深交易所上市民营企业为例,深入研究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三个方面带来的多重影响,并作出了综合性表述,充实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理论体系。第二,通过实证分析取得了创新的研究结论,为优化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通过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影响渠道中,现金流权、两权分离程度、控制链条层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致性,而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中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不一致。此外,研究还发现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中,现金流权与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呈U型,一定程度解释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存在的意义。第三,通过创新研究方法,为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构建了三层次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进一步厘清了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和案例研究,提出了最终优化建议方案,为民营企业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绩效提供了更加可行的现实依据。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企业层面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两个角度提出了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优化建议。

王宇菲[3](2021)在《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资助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表明未来几十年,大幅度降低碳强度将成为中国的核心目标,这种气候雄心对于中国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企业作为全面绿色转型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主要载体,是吹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冲锋号,其核心在于通过采取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积极降低气候环境风险,进而保护维系生产力发展的生态环境根基。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学者们已经就企业的环境管理对策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知。例如,在环境方面的投资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对于企业以及所处环境来说,积极主动的环境行为通常会比被动消极的环境行为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等。但现如今,随着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以及在动态竞争市场中经营和获利结构的不断转变,在环境方面的投入早就不是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反而可能会为企业在经济方面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不仅如此,在实施环境战略的过程中,企业也没有必要一味的寻找更加积极的环境策略来应对环境问题,考虑到中国的组织情境以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寻找合适的战略类型才是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平衡企业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找到适合企业的环境治理发展路径成为了学界和业界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共同思考的话题。纵观现有关于生态环境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已经对企业环境责任的驱动因素以及一些结果因素进行了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首先,现有研究探讨了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绩效尤其是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究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环境责任以及企业环境责任究竟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但忽略了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并不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产生的战略决策,其作用效果也并不是仅仅是体现在企业某一年度或某几个年度的绩效水平上,忽视了企业环境责任在企业内部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其次,学界对于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对于二者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均进行了较为丰富的验证,但是很少有研究将二者进行维度划分,并就不同维度之间的影响系数进行比较。事实上,无论是企业环境战略还是绿色创新都是多元化的概念,概念本身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将其作为单一变量进行研究和验证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以偏概全的问题,没有办法彻底厘清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的选择上都比较偏向于企业绩效,比较少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进行测量。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侧重于企业通过生产和运营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很难对其进行量化。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企业可持续性这一变量来衡量企业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企业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更加侧重于企业为了达成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所做出的全部努力,是量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此外,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治理将是伴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话题,企业想要在长期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可持续性。环境治理也并不是依存于个别政策或者是个别战略决策而单独形成的企业工作任务,而应该是企业核心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弥补前文阐述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自然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环境责任—企业环境战略—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性”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在理论框架中引入了利益相关者整合作为调节变量。此外,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应用,解决企业在环境治理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见和实践矛盾,本研究将悖论理论应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当中。在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悖论观点中明确表明,不同的可持续性目标之间存在紧张关系,这些目标虽然看似相互冲突,但也相互依存。通过接受和认知这种紧张关系,悖论视角使决策者能够同时实现相互竞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悖论的观点为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卓越贡献创造了余地,因为它把环境和社会问题本身视为企业目的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在将悖论理论的三个悖论基本范式,归属悖论,学习悖论和绩效悖论应用到企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当中后,本研究提出了三个企业在环境领域面临的悖论,第一,企业在选择忠于股东经济利益和承担社会及环境责任之间存在目标决策悖论。企业需要在追求经济效益和承担社会及环境责任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第二,企业在选择稳固型变革和对整个产业结构和经营理念进行更新升级之间存在成本决策悖论。企业需要在追求稳定变革,应对环境变化和积极进行全面变革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第三,企业在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重要性之间存在选择决策悖论。在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当中,企业不一定要无条件将经济可持续性放在核心的地位,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同样是值得企业追求的重要指标,且三者之间并不一定是相互抑制的关系。本研究以主要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北地区的200多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性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能够分别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及共同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第二,在对各个维度的主效应和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时,研究发现,企业环境责任对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并不显着,并且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也不显着,这也导致反应型环境战略和绿色产品创新及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着。除此之外,企业环境责任对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能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反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均被证实,以及绿色产品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仍然能够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在对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时,除了反应型环境战略与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不成立之外,其他变量维度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均被证实是正向显着的;第三,在对不同维度中介变量的中介系数进行分析时,研究发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可持续之间的中介关系中,反应型环境战略比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绿色产品创新比绿色过程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的中介关系中,前瞻型环境战略比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环境可持续性的中介关系中,前瞻型环境战略比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绿色过程创新比绿色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第四,在对调节效应进行分析时,本研究得出结论利益相关者整合能够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以及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环境战略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且各个维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均被验证是成立的;最后,企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影响系数均为正,表明三个维度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一方面以自然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由企业环境责任、企业环境战略、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性和利益相关者整合为主体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悖论理论引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当中,在悖论理论的基本悖论范式基础上,总结了现今环境管理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三个悖论,对基本理论框架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进行了进一步展开;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变量进行了维度划分,不仅对各个维度的单独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对不同变量维度影响系数进行了对比,为企业寻找针对环境问题的最优路径提供了思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拓宽了有关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的研究领域,对于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同时对管理者在面对环境问题时的思维模式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帮助企业更加全面且辩证地认识企业应该怎样实现自身的“绿色化”。

李清[4](2021)在《绿色创业导向驱动机制及对绿色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技进步与全球经济活动的高速发展,资源耗竭与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新冠疫情、粮食危机、碳排放等问题再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浪潮,人与自然如何进一步和谐共生也引发新一轮思考。创业是一把双刃剑,创业活动既可能是环境问题的“肇事者”,也可能成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解决者”。因此,绿色创业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企业不太可能回到传统经济学观点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企业唯一目标的范式中去,未来商业和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生态系统的限制和依赖,明智的企业将选择与环境相关的战略来塑造竞争优势,特别是与绿色有关的低成本和差异化优势——绿色竞争优势。伴随这一趋势,新的环境管理理念促使企业重新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获取的途径。绿色创业导向是绿色创业的前提,反映了企业层面积极主动的战略倾向,兼有绿色先动导向、绿色创新导向和绿色风险承担导向的特征。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尽管学者们对绿色创业导向越来越感兴趣,研究内容和成果也在不断增多,但对绿色创业导向的理解还远非全面。一方面,先前研究对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因素关注不足,侧重于考察各独立变量对绿色创业导向的直接影响。然而,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因素是复杂且多元的,涉及宏观与微观、内部与外部、政治与经济等多个层面,且每个层面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并存在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绿色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较少关注绿色竞争优势。以绿色低成本和绿色差异化为特征的绿色竞争优势是避免企业因环境成本增加而陷入绿色困境的有效手段,然而,鲜有研究探讨绿色创业导向与绿色竞争优势之间的路径机制及边界条件。有鉴于此,本文以绿色创业导向为核心,在理清其概念、维度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为何”以及“如何”的过程视角,围绕“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因素及对绿色竞争优势的影响”这一主题,重点开展两项子研究,以试图回答:(1)在内外部政治与经济因素中,哪些因素促进或抑制了企业绿色创业导向的选择?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因素中哪些是必要条件,哪些构成了充分条件?(2)绿色创业导向是否有助于绿色竞争优势的构建?采取何种行动有助于企业从绿色创业导向战略中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在外部绿色技术动荡的环境下又有何影响?为深入探索上述问题,本文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两项子研究,包括“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机制研究”(子研究一)以及“绿色创业导向对绿色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子研究二)。子研究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政治-经济框架理论,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对315份样本案例进行分析,从主要利益相关者——政府、消费者及企业三方主体复杂行为逻辑出发,并进一步将政策压力、管理者环境承诺归类为内外部政治影响因素,将消费者环保压力、管理者环保收益意识归类为内外部经济影响因素,进而进行组态配置,探究不同构型对绿色创业导向的影响。子研究二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和权变理论,根据“导向—行为—结果”的逻辑关系,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335份样本数据进行检验,从企业组织间实践行动及组织内实践行动的战术角度出发,引入绿色供应链学习和绿色创新作为“绿色创业导向—绿色竞争优势”路径中的中介解释机制,并检验绿色技术动荡的调节作用。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绿色创业导向是多因素多重并发的结果,管理者环保收益意识是驱动高绿色创业导向的必要条件,进一步验证了追求绿色创业导向与追求其他传统商业战略并没有太大偏离,其核心本质仍是逐利性。第二,引致高绿色创业导向的组态路径有4条,可以归纳为利益驱动型、管理者主导型以及内外协调型三类,这三种类型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即导致企业选择绿色创业导向的路径并不是唯一的,不同条件因素的组合可以带来高绿色创业导向。第三,高绿色创业导向与非高绿色创业导向组态路径之间存在非对称性,即导致高绿色创业导向的原因与导致非高绿色创业导向原因大不相同。第四,绿色创业导向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对绿色竞争优势有显着的积极影响。第五,作为重要的组织间实践,绿色供应链学习及其维度在绿色创业导向积极影响绿色竞争优势的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作为重要的组织内实践,绿色创新及其维度在绿色创业导向积极影响绿色竞争优势的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绿色创业导向—绿色供应链学习—绿色创新—绿色竞争优势”的传导路径。第六,绿色技术动荡负向调节绿色创业导向与绿色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以及绿色创新及其维度与绿色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但绿色技术动荡在绿色供应链学习与绿色竞争优势关系间的调节效应不显着。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动荡负向调节了绿色创新在绿色创业导向与绿色竞争优势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在廓清绿色创业导向内涵、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制造业企业所处行业特点,一方面,从利益相关者压力以及内外政治-经济因素的组合视角,挖掘驱动绿色创业导向的前因条件,以及不同驱动因素间的多重联动作用,分析促进和抑制绿色创业导向的核心条件、边缘条件及其路径组态,丰富了绿色创业导向的理论成果,扩展并深化了绿色创业理论。另一方面,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和权变理论,构建绿色创业导向与绿色竞争优势之间的理论框架,探索并验证绿色供应链学习及绿色创新的中介效用,以及绿色技术动荡的调节作用,揭示企业“绿色创业导向—绿色竞争优势”发展与转化的“黑箱”,有助于深化绿色创业导向的科学认识,拓展并丰富绿色创业管理理论。本文对驱动我国高水平绿色创业导向,构筑企业绿色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谢秋香[5](2021)在《新租赁准则对我国酒店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以锦江股份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财政部于2018年年底颁发了新租赁会计准则有关政策文件,而新租赁准之所以在当下进行修订完善,其本意一是保持与国际租赁准则的趋同,其二是堵塞旧租赁准则存在的漏洞,完善相关租赁会计准则。新租赁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企业的租赁业务在财务报表上的确认、计量与报告更加规范,更加反映租赁交易的经济实质。部分租赁业务从表外披露到表内确认计量,使企业相关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对于存在大量经营租赁业务的企业来说,无疑会受到新租赁准则的实施的影响。其中最受新租赁会计准则影响的无疑是存在大量经营租赁业务的企业,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酒店企业的经营场所绝大部分是通过经营租赁或者融资租赁获得的,其目的一方面是减少大额资金的一次性流出,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藏匿负债进行表外融资提供了选择余地。因此,本文选择酒店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锦江股份为例,研究分析新租赁准则实施将对其带来什么影响。本文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阐述有关新租赁准则实施的背景以及本文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新旧租赁准则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然后进一步厘清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第二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阐述有关新旧租赁准则的内容差异,其主要变化是承租人的租赁业务处理由双模式变为单模式,其次分析新租赁准则的变化对企业的会计处理、财务信息以及税务处理等带来的影响与改变,最后论述与新租赁准则有关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酒店行业的发展概况并对我国上市酒店集团的经营租赁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更加详细地探究了锦江股份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相关情况,以及锦江股份开展租赁业务的原因。第四章在上文行业背景与企业租赁业务情况的介绍基础上,假设锦江股份2019年实施新租赁准则,并按照新准则的核算要求,对锦江股份执行当年的租赁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重述,并对当期重述报表与实际原报表进行比较分析,阐述新租赁准则的实施对锦江股份财务绩效指标以及企业经营与融资决策的影响。第五章在上一章应用新租赁准则下重述报表对锦江股份产生的影响分析基础上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来应对此种不利变化。第六章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于原租赁准则对比,新准则的实施使得锦江股份的资产和负债增加,执行后期的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的持续计量使得锦江股份的利润呈现前低后高的现象,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内部项目的增加与减少,总额不产生变化。(2)新租赁准则的实施暴露出原本经营租赁业务隐藏的企业负债,使得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出现一定数量的下滑,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3)企业在实施新租赁准则后,会计工作人员处理租赁业务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相关会计确认、计量方面也更为复杂,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锦江股份提出了以下几条应对措施建议:(1)通过调整租赁合同的相关条款以减少租赁负债的入表金额,包括:租赁期限、前后付款比例、改变经营场所获取方式等;(2)保持企业充足的现金流,以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减少新租赁准则对财务绩效的影响;(3)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在新租赁准则过渡期选取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减少不利影响;(4)新租赁准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以及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更加高,需要优化租赁信息系统,加强员工培训。

赵斯彤[6](2021)在《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文中认为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ESG责任投资已成为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前沿课题之一。ESG责任投资是一种考量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因素(ESG指标)并长期产生有竞争力的财务回报和积极社会效应的投资行为。相比较已发展近半个世纪的欧美资本市场ESG责任投资,国内ESG责任投资起步相对较晚。为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和吸收成熟资本市场ESG责任投资的先进经验,本文系统、全面地研究中国股票市场ESG责任投资。全文的理论意义在于社会责任投资并非仅靠投资者理念倡导和宗教信仰推动,而是从作用机理上证明社会责任投资能够创造价值,存在发展的内生动力;实践意义在于全面深入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中的ESG责任投资理论和实践,不仅为价值型机构投资者指明建立和发展ESG责任投资的实践路径,还为监管者提供有力的监管依据,从而引导ESG责任投资资金在国内市场占比逐步提高,助力金融投资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目标。论文分别对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三方面进行重点探讨。并围绕如下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ESG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和投资逻辑。第二,建立基于ESG信息条件下的资产价格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模型,拓展并完善资产定价理论模型。第三,ESG责任投资财务绩效实证研究,对国内已开展ESG责任投资的公募基金展开研究,分析基金风险收益的潜在特征和规律;通过构建实证模型,验证加入ESG信息因子后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这也是论证研究假说的实证核心。并且,通过正向筛选策略建立高分值股票组合的方式,进一步验证实践策略的有效性。第四,分析海外机构投资者的ESG投资实践策略和国际监管比较,构建符合中国机构投资者特征的ESG责任投资体系,以及借鉴国际监管先进经验。关于ESG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和投资逻辑。本文以投资主体的微观企业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社会责任投资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并基于工具性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目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阐释了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经营绩效相互作用的机理。关于基于ESG信息条件下的资产价格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模型。本文将ESG因素内生地纳入至现代金融理论体系之中,依据资产价格的时间特征,建立基于ESG信息条件下的DDM模型;同时结合资产价格的横截面特征,阐述了ESG-SR有效前沿和ESG-CAPM模型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两类模型对ESG信息对股票收益率r的影响存在分异。由此,本文提出两条递进待后文检验的研究假说,即ESG信息对投资收益率有显着影响;高分值ESG评级信息与投资收益率显着正相关,且对基金组合产生超额收益率。关于ESG责任投资财务绩效实证研究。第一,本文采取对国内公募ESG责任投资基金展开描述统计,分析证明了研究假说的一般规律,还发现ESG责任投资基金具有低风险波动特征。第二,本文构建了FF5+ESG面板实证模型,选取了基于Bloomberg 2010至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股票ESG评级数据构建全样本股票组合,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股价具有显着的规模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盈利能力效应、投资风格效应和ESG信息效应。FF5+ESG模型检验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差异更小,表明市场更趋有效,可作为ESG责任投资最有效的资产定价模型,进一步严谨地验证了研究假说。第三,为了消除ESG责任投资基金产生的多重异质性特征影响,本文通过正向筛选策略建立高分值股票组合方式再次证明了研究假说,并发现了筛选强度与超额收益率呈现正向关系等推论。关于机构投资者的ESG责任投资实践和监管国际比较。本文梳理和借鉴了海外机构投资者应用的ESG整合策略,即将ESG因素和传统财务因素同时嵌入至传统投资研究各个流程环节。特别地,具体到股票分析应用层面,本文从基本面分析策略和量化策略展开分析。由此,明确了ESG责任投资原则和投资框架,为中国机构投资者构建ESG责任投资体系。此外,本文还通过国内外监管比较,归纳总结了国际监管趋势和国内监管特点,指出了监管政策补短板和改进的方向。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结论,分别对中国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监管者提出了实践建议和监管建议,具有较高的可参考借鉴的路径指引意义。

刘杰[7](2020)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外投资合作是中国宏观经济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等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国际化有利于民营企业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展对外投资与国际经贸合作,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度变革,国际市场面临新的发展际遇,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具备更广阔的国际视野,需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提高经营绩效。为提升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化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其允许企业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企业形象,提高生产能力,并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如今,国际化已成为民营企业良好运营及拓展美好未来前景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国际化与绩效都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二者之间的关系、影响机理和调节效应也是学术界重点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民营企业如何提升国际化绩效,坚持创新发展,保持良好的国际化节奏,引领国际合作的价值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位企业经营者和决策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制度背景、理论研究、问卷调研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对新时代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民营企业如何更好的推进国际化作了深入探究,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演进模式与驱动因素,在理论研究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对其绩效的影响,并从宏观层面的“一带一路”倡议到微观层面的民营企业高管海外经历、民营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共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影响,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从政策层面及企业层面对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旨在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具有创新意义。本文以近年来国际化发展较快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在选题上具有创新性。二是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义。本文写作过程中,对在国际化发展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同时对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实地调研走访,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作为本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意义。三是研究结论具有创新意义。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大规模问卷调查的结论为基础,以2005年至2019年15年间从事海外经营的多家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开展实证分析,所得结论对提升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绩效,加快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导论与理论研究。这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选择国际化的主要原因,即有助于企业建立新的收入来源、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业务增长、访问全球人才库、寻找新的全球客户以及利用东道国政府优惠政策获得外国投资机会。明确了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部分,对企业国际化、企业经营绩效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从企业国际化理论、企业经营绩效理论、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度梳理,主要包括:梳理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及其发展,主要包括“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内部化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和“国际新创企业理论”等企业国际化理论;从会计指标体系、市场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经营绩效;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企业国际化与其绩效的关系主要呈现正相关、负相关、U型、倒U型、S型及N型等。第二部分(第3章)介绍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演进模式与驱动因素。企业国际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产品国际化、经营国际化和品牌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是指企业在本土研发和生产,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经营国际化是指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逐步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是指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完全国际化,企业自身逐步转化为品牌管理者和持有人。本文从三次层次分析了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演进模式。从外源和内源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驱动因素。同时,本文通过发放调研问卷的方法向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运营的我国民营境外投资企业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共回收727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详见文末附件)。旨在从企业基本信息及国际化经营业绩、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对母国及东道国政府的政策诉求及建议三个方面探究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关系。调研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具有强烈的国际化意愿,民营企业对海外经营绩效的满意度较高,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但企业管理层国际化水平普遍不高,且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在财务金融风险防控方面面临较大压力,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信息、金融、法律等支持平台有待完善。第三部分(第4章)是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本部分结合中国民营企业调研问卷的结果,从理论角度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并以问卷调研与访谈的结果为基础,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企业高管海外经历及内部风险控制对企业国际化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本文共提出4个假设,即假设1在国际化的低水平和高水平下,企业经营绩效随着国际化程度提升而提升,而在国际化的中等水平上,绩效则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而下降。假设2、3、4是从宏观及微观层面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企业高管海外经历和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对国际化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即假设2“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假设3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假设4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对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第四部分(第5-6章)分别对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和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选择2005年至2019年间开展企业国际化的20614个民营企业作为样本数据,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选用OFDI和出口两个指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衡量国际化程度,采用非线性模型、双门槛门模型、线性模型分别对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验证假设1成立。同时,对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假设2、3、4均成立。第五部分(第7章)为结论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受内外两种力量共同驱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其经营绩效呈现波动型关联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显着的提升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化的经营绩效;高管海外经历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绩效提升;较好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能够提升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绩效。基于研究结论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提出的主要建议包括:在政府层面,完善投资保护协定等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制度规范和服务体系;全面构建法律、税收等支撑体系;提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形象,降低舆情风险;尽快形成定位科学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品牌形象策略,减少“走出去”的舆情主客观风险。在企业层面,多方合作,降低投资风险;储备人才,建设更加国际化的高管团队;科学管控,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选择不同国际化策略。

刘崟[8](2020)在《V工程机械公司(中国)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快速增长,工程机械行业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现在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已经一跃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产量及市场规模皆跃居世界第一。面对这样一个快速增长且前景广阔的市场,V集团工程机械作为一家世界排名前五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也期望通过不断的发展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作为V集团工程机械在中国的代表,V集团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遇到了一些瓶颈,产品市场的发展止步不前,产品的设计与市场的需求不符,组织架构复杂影响决策效率……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亟需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来统一公司的经营思想,最终确保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的持续增长。本论文首先通过应用PEST分析工具,对于公司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然后通过五力模型分析出公司重要的外部行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矩阵(EFE)对于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通过对于企业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分析,总结出公司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内部环境因素分析矩阵(IFE)对于公司的内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在完成了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WOT矩阵对于企业目前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威胁加以排列组合,从而形成四个不同维度的战略组合。然后依据EFE、IFE的评价分值对于公司在SWOT分析的四个象限中进行定位,并基于此最终确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战略发展方向的制定决定了 VCEC未来的发展道路,基于已经确定的发展战略方向,VCEC通过制定更为细致的战略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保障,从而能够最终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李丹[9](2020)在《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强大的人口压力,农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农业经济发展备受政府的关注。农业企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主要载体,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企业数量庞大,但大体都是以小规模起步。政府提出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整体农业企业发展的号令,但农业龙头企业在管理中也明显存在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绩效产出不理想的困境。是否能寻求一种有效的途径让农业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有效的认知和评估,引起了企业家和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将组织效能的概念引入到对农业企业的研究中,组织效能的研究将打破以往过分关注企业绩效等传统研究方法带来的偏面性和局限性的僵局,给农业企业管理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组织效能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和实现目标的程度,它是从量的产出和质的能力双方面开展评价。对农业企业进行组织效能评价,促进企业稳健成长,符合农业企业由单纯以业绩增产为导向向提升企业成长能力为导向的发展要求。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对37家农业企业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两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以组织效能理论、企业成长理论和稳健性理论为出发点,对农业企业运营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农业企业目前使用的评价方式主要集中在对企业绩效评价、经营效率评价、经营状况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上。这几种评价方法都是基于静态的研究视角,农业企业迫切需要寻求一种能兼顾经济产出和能力评价于一体的新的动态评价体系,所谓的动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企业内部运行机构动态联动;其二是企业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动态成长。动态评价可以使企业通过评价发现自身的缺欠与不足并及时改进,促使企业稳健成长。组织效能的研究将从企业的产出绩效与能力双方面进行探究,打开农业企业管理研究新视角。目前关于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研究方法在数据库中尚未收集到完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其他行业的研究成果为借鉴,确定了本文理论研究的目的:一方面通过组织效能与企业成长关系对推动企业的稳健成长进行理论解释,另一方面为组织效能研究探索新视角并弥补组织效能在农业企业研究领域的空白。在对37家农业企业实地调研中再次辨识和确认影响企业组织效能的指标后,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判定,绘制了组织效能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图,构建了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采用实证研究对构建的组织效能动态模型进行仿真,在对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后确定选择了一家以畜牧业养殖和加工为主业的企业作为研究背景,案例企业HY集团是具有典型特色的农业企业的代表。通过输入企业经营数据,利用vensim软件运行得出仿真结果并对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研究组织效能五因素投入比例变化时,对三组投入比例变化的企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第二方面在同一时间节点,其他四因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单一改变某一因素投入比例,增加或减少某一子系统投资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系统灵敏度测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本文通过系统的研究能给农业企业管理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为农业企业的稳健成长提供一些建议。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1)分析农业企业绩效与农业企业经营的特点,提出以农业企业组织效能来衡量和促进农业企业稳健发展的观点。(2)通过对农业企业组织要素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分析,将农业企业经营分为销售子系统、财务子系统、资源子系统、技术产能子系统、企业管理子系统五个子系统进行研究,对散落在这些子系统中的影响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因素进行辨识。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的基础上,从组织绩效与组织能力两个方面确定了影响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指标体系,共有8个一级指标,其中包括了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新增可支配资源等3个绩效指标和技术创新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组织运行能力、管理者自身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5个能力指标。(3)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影响组织效能的各个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了组织效能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图,在因果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本流位入树模型进行组织效能系统积累变量流位流率分析,并构建出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系统的整体流图模型即组织效能系统动力学模型图。(4)选择了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龙头企业对系统流图进行仿真模拟,证实了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新增可支配资源、技术创新能力、战略规划能力、组织运行能力、管理者自身能力及企业管理能力八项指标对组织效能分别产生影响。同时发现在企业投入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五种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提前发现它们的变化趋势,利用能力表现的延迟性,企业可以在能力不足时提前寻找解决措施,为农业企业有效提升组织效能,保持稳健发展提供依据。(5)本文通过仿真分析,提出农业企业组织效能评价的对策与建议。在关注企业原材料市场稳定供应的基础上,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费用以支持市场份额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企业规模扩大,组织效能完成量的增长。在这个增长的过程中需要组织能力的坚强支撑,有效的战略规划为企业把握正确方向,提供符合发展的指引,组织运行能力为其正常行进保驾护航,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共同发展形成效能能力的中流砥柱,管理者依靠自身的能力构建和谐的组织氛围,并发挥领袖风范指引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组织成员的协同配合,这些因素共同协力从质和量双方面提升组织效能使企业稳健成长。

沈涛[10](2020)在《WT地产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行业。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能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巨额税收,能提升城市开发建设速度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另一方面由于房价上涨过快,投资/投机房地产现象严重,房子捆绑了金融属性,造成普通民众过大的经济负担,存在金融系统风险。因此国家层面和重庆市政府层面最近几年坚持“房住不炒”、“建立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原则,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多轮次、多手段的调控,房地产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行业规模基本稳定,行业平均利润逐年下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标杆房企、品牌房企通过自身的优势,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中小型房企则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许多中小型房企被收购、破产。WT地产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小型房企,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和土地储备,对未来持续发展有一定预期,但是近年来土地储备数量、年度销售额、公司净利润增长速度均与公司的预期目标和发展计划相距甚远。究其原因,与行业发展环境、竞争环境持续不利有关,但更主要的是该公司自身经营战略管理不足,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经营策略等不能适应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本文以WT地产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在对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相关概念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下,采用“PEST”分析法对该公司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对房地产行业环境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对WT地产的内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该公司当前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立足于WT地产公司现状,结合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相关理论,提出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的建议和落地方法,全面阐述了该公司如何在未来发展中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和应该采取的保障措施。经过研究,论文提出了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建议,并提出从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人力资源建设、构建资金管理体系、塑造奋斗型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来采取积极措施来保障经营战略优化的实现。研究结果对WT地产公司有积极的实际应用价值,也对其他类似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未来的企业经营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未来的企业经营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IPO价值审核与股票市场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假设
三、 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说明
    (二)模型构建与指标定义
四、 统计与计量分析
    (一)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计量结果分析
        1.价值审核与企业IPO抑价
        2.价值审核对股票收益与风险的预测能力
        3.价值审核与企业账面业绩表现
五、 拓展性分析
    (一)更具信息含量的价值审核主题
    (二)价值审核与上市成本、投资者情绪
    (三)价值审核意见数量与一级市场投资者信念异质性
    (四)价值审核与二级市场投资者信息搜集、知情者交易行为
    (五)价值审核与股价崩盘风险
    (六)价值审核与分析师预测行为
    (七)稳健性分析
六、 结论与启示

(2)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多重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步骤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步骤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民营企业与国内上市民营企业
        2.1.2 企业价值、企业绩效
        2.1.3 股权、现金流权与控制权
        2.1.4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
        2.1.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产权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有限理性理论
        2.2.4 不完全契约理论
        2.2.5 内部人控制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股权结构及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文献综述
        2.3.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文献综述
        2.3.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中小股东利益的文献综述
        2.3.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企业价值的文献综述
        2.3.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2.3.6 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剖析
    3.1 中国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现状
        3.1.1 中国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统计数据
        3.1.2 三类股权结构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分析
        3.1.3 中国民营企业采用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内在动机
    3.2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分类与角色划分
        3.2.1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分类
        3.2.2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的角色划分
    3.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基本特征及研究角度
        3.3.1 基本特征的描述
        3.3.2 从中国民营企业观察到的经营管理问题
        3.3.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不利影响
        3.3.4 确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影响实证分析角度
    3.4 本章小结
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小股东利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的中小股东利益概述
    4.2 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方式分析
        4.2.1 终极控制人通过链条输送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2 终极控制人通过减少红利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3 终极控制人通过增加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4 终极控制人采用家族管理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4.2.5 终极控制人通过企业价值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4.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下中小股东利益被侵害的原因分析
        4.3.1 股东大会制度导致终极控制人试图扩大资本多数比
        4.3.2 法律不够完善导致中小股东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4.3.3 决策的有限理性导致终极控制人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4.3.4 股权结构特征导致终极控制人以更低成本完成侵害
    4.4 终极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实证分析
        4.4.1 实证分析的设计思路
        4.4.2 实证分析的模型设计
        4.4.3 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
        4.4.4 实证分析的结论分析
    4.5 中小股东利益渗透式保障机制的建立
        4.5.1 渗透式保护机制的框架
        4.5.2 基于法律体系因素的保护机制
        4.5.3 基于外围资本因素的保护机制
    4.6 本章小结
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民营企业的企业价值表现形式
        5.1.1 民营企业的账面价值
        5.1.2 民营企业的内涵价值
        5.1.3 民营企业的市场价值
    5.2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假设
        5.2.1 现金流权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正向影响
        5.2.2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负向影响
        5.2.3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负向影响
        5.2.4 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负向影响
        5.2.5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价值存在正向影响
    5.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价值的变量设计
        5.3.1 实证分析的方法选择
        5.3.2 实证分析的变量设计
        5.3.3 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5.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价值的实证分析
        5.4.1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5.4.2 各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5.4.3 现金流权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4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5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6 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7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4.8 控制变量对民营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企业价值和企业绩效的关系
    6.2 企业绩效的考察角度分析
        6.2.1 从成本评价角度考察企业绩效
        6.2.2 从投资收益角度考察企业绩效
        6.2.3 从发展角度考察企业绩效
    6.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假设
        6.3.1 现金流权与民营企业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6.3.2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绩效存在负向影响
        6.3.3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绩效存在负向影响
        6.3.4 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绩效不存在明显影响
        6.3.5 股权集中度与民营企业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6.3.6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
    6.4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绩效的变量设计
        6.4.1 方法选择和变量设计
        6.4.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6.5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影响民营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6.5.1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6.5.2 各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6.5.3 现金流权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4 两权分离程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5 控制链条层级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6 控制链条数量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7 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5.8 股权制衡度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及其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优化
    7.1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三层次优化模型设计
        7.1.1 股权结构三层次优化模型的构建
        7.1.2 模型中各指标的符号配置
    7.2 基于层次分析的股权结构优化指标评价
        7.2.1 层次分析法
        7.2.2 数据采集和整理
        7.2.3 优化指标权重分析
    7.3 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优化模型的应用
        7.3.1 案例选取
        7.3.2 指标对比分析
        7.3.3 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民营企业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的优化建议
        8.2.1 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优化股权控制关系
        8.2.2 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几点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环境责任
    2.2 企业可持续性
    2.3 企业环境战略
    2.4 绿色创新
    2.5 利益相关者整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2 理论框架
    3.3 研究假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问卷设计
    4.2 变量设计与测量
    4.3 数据收集与控制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5.3 假设检验
    5.4 研究结果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管理建议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绿色创业导向驱动机制及对绿色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绿色创业导向的内涵、维度及测量
        2.1.1 绿色创业导向的起源
        2.1.2 绿色创业导向的内涵
        2.1.3 绿色创业导向的维度与测量
        2.1.4 小结
    2.2 绿色创业导向的驱动因素
        2.2.1 企业外部因素
        2.2.2 企业内部因素
        2.2.3 小结
    2.3 绿色创业导向的作用结果
        2.3.1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3.2 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2.3.3 对绿色创新的影响
        2.3.4 小结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绿色创业导向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相关理论与变量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3.2.2 政治-经济框架理论
        3.2.3 政策压力
        3.2.4 消费者环保压力
        3.2.5 管理者环境承诺
        3.2.6 管理者环保收益意识
        3.2.7 小结
    3.3 模型构建
        3.3.1 政策压力与绿色创业导向
        3.3.2 消费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业导向
        3.3.3 管理者环境承诺与绿色创业导向
        3.3.4 管理者环保收益意识与绿色创业导向
        3.3.5 研究模型
        3.3.6 小结
    3.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3.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3.4.2 变量测量
        3.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4 定性比较分析(QCA)
        3.4.5 变量校准
        3.4.6 小结
    3.5 QCA运行结果及分析
        3.5.1 必要条件分析
        3.5.2 组态分析
        3.5.3 稳健性检验
    3.6 结论与讨论
    3.7 本章总结
第4章 绿色创业导向对绿色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研究
    4.1 问题提出
    4.2 相关理论与变量
        4.2.1 自然资源基础观
        4.2.2 权变理论
        4.2.3 绿色竞争优势
        4.2.4 绿色供应链学习
        4.2.5 绿色创新
        4.2.6 绿色技术动荡
        4.2.7 小结
    4.3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4.3.1 理论框架
        4.3.2 绿色创业导向与绿色竞争优势
        4.3.3 绿色供应链学习的中介作用
        4.3.4 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
        4.3.5 绿色供应链学习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
        4.3.6 绿色技术动荡的调节作用
        4.3.7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4.3.8 小结
    4.4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4.4.1 问卷设计
        4.4.2 变量测量
        4.4.3 数据分析方法
        4.4.4 预调研
        4.4.5 小结
    4.5 实证分析
        4.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5.2 信度和效度分析
        4.5.3 相关分析
        4.5.4 假设检验
        4.5.5 稳健性检验
        4.5.6 研究结果
    4.6 结论与讨论
        4.6.1 绿色创业导向对绿色竞争优势有显着的积极影响
        4.6.2 绿色供应链学习的中介作用
        4.6.3 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
        4.6.4 绿色供应链学习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
        4.6.5 绿色技术动荡的调节作用
        4.6.6 绿色技术动荡的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4.7 本章总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总体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2.1 理论贡献
        5.2.2 管理启示
    5.3 研究局限
    5.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一调查问卷
附录2 研究二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新租赁准则对我国酒店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以锦江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新旧租赁准则的争议与讨论
        1.2.2 新租赁准则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新租赁准则对酒店业影响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2.1 新旧租赁准则的差异
        2.1.1 增加租赁识别、分拆、合并
        2.1.2 承租人由双模式变单模式
        2.1.3 增加选择权重估和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2.1.4 租赁业务披露由简变繁
        2.1.5 售后租回业务处理的差异
    2.2 新租赁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2.2.1 会计处理
        2.2.2 财务信息
        2.2.3 经营管理
        2.2.4 税务处理
    2.3 理论基础
        2.3.1 现代产权理论
        2.3.2 租赁会计理论
        2.3.3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观
3 酒店行业背景和案例介绍
    3.1 酒店业租赁背景
        3.1.1 我国酒店业发展概况
        3.1.2 我国酒店业经营租赁情况分析
    3.2 锦江股份概况
        3.2.1 锦江股份的基本情况
        3.2.2 锦江股份开展租赁业务背景
        3.2.3 锦江股份的租赁状况
4 锦江股份实施新租赁准则的案例分析
    4.1 锦江股份实施新租赁准则后的会计处理分析
        4.1.1 相关假设
        4.1.2 确认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
        4.1.3 使用权资产折旧与租赁负债摊销
    4.2 锦江股份实施新租赁准则前后的财务报表差异分析
        4.2.1 资产负债同向增加
        4.2.2 租赁期利润呈前低后高
        4.2.3 现金流量结构发生变化
        4.2.4 附注披露更加详细
    4.3 新租赁准则实施对锦江股份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4.3.1 偿债能力下降
        4.3.2 资产盈利能力下降
        4.3.3 营运能力下降
        4.3.4 损失纳税时间价值收益
    4.4 新租赁准则实施对锦江股份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4.4.1 影响企业经营场所的获得方式
        4.4.2 影响租赁期的选择
        4.4.3 加大企业的融资风险
5 锦江股份实施新租赁准则的应对措施
    5.1 降低入表金额
        5.1.1 合理设计合同条款
        5.1.2 利用豁免规定提高短期合同的比重
        5.1.3 调整经营场所的获得方式
    5.2 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5.2.1 提高加盟店比例增加营业利润率
        5.2.2 提高客房入住率
        5.2.3 加强信用管理
    5.3 选择合适的财务过渡方案
        5.3.1 完全追溯法
        5.3.2 简化追溯法
    5.4 优化租赁信息系统,加强员工培训
        5.4.1 租赁业务与IT系统融合
        5.4.2 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第一节 社会责任投资与ESG责任投资的涵义
        一、历史沿革
        二、概念厘清
    第二节 国外文献综述
        一、投资者行为
        二、社会责任投资的发展演变
        三、社会责任投资基金的财务绩效
    第三节 国内文献综述
        一、ESG责任投资学术研究综述
        二、ESG责任投资市场研究综述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ESG责任投资:全球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ESG责任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一、全球ESG责任投资发展概览
        二、美国股票市场ESGETF发展现状
        三、欧洲ESG责任投资的现状
        四、全球ESG责任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国内ESG责任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一、上市公司ESG披露现状
        二、泛ESG股票指数的发展
        三、ESG公募基金产品情况
        四、商业银行ESG理财产品情况
        五、国内ESG责任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ESG责任投资: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ESG责任投资者动机
        一、道德和宗教动机
        二、鼓励企业维护利益相关人关系动机
        三、经济利益动机
        四、影响企业经营方式动机
        五、监管动机
    第二节 社会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
        二、社会责任投资与利益相关者
        三、传统金融投资与社会责任投资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节 ESG责任投资的数理模型
        一、ESG信息条件下的DDM模型推导
        二、ESG投资资产价格横截面模型
    第四节 本章节小结
第五章 ESG责任投资:指标体系分析
    第一节 ESG指引学理分析:来自香港联交所的案例
    第二节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指标的经济学解读
        一、环境(E)因素指标内容
        二、社会(S)因素指标内容
        三、公司治理(G)因素指标内容
    第三节 MSCI ESG指标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一、MSCI ESG评级方法论
        二、关键问题评估
        三、构筑评级
        四、ESG评级流程概述
    第四节 Bloomberg ESG评级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一、ES Scores产品开发流程
        二、评分框架和问题优先级
        三、评分方法
    第五节 国内外ESG评级体系的综合解析
第六章 ESG责任投资: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第一节 国内ESG责任投资基金的描述统计
    第二节 实证模型和研究假设
        一、实证模型的文献梳理
        二、实证模型的构建
        三、本文实证模型的思路
    第三节 实证数据采集和构造
        一、投资组合的划分
        二、因子定义
        三、样本数据选取与处理
    第四节 FF5+ESG因子模型实证结果
        一、各因子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
        二、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1
        三、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2
        四、5x5 因变量分组检验结果
        五、FF5+ESG与其他模型表现的比较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一、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1
        二、各因子的市场风格检验2
        三、5x5 因变量分组检验结果
        四、FF5+ESG与其他模型表现的比较
    第六节 通过筛选策略建立股票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
        一、Bloomberg EQBT股票回测方法
        二、10%正向筛选强度构建组合情况
        三、5%正向筛选强度构建组合情况
        四、1%正向筛选强度构建组合情况
        五、正向筛选ESG投资组合的回测结果
    第七节 本章小节
第七章 ESG责任投资:机构投资者的实践和监管国际比较
    第一节 ESG责任投资的单一实践方式
        一、筛选(Screening)策略
        二、股东积极主义(Shareholder Activism)策略
        三、社区投资(Community Investment)实践方式
    第二节 海外机构投资者的ESG责任投资管理
        一、ESG整合策略整体框架
        二、ESG整合策略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应用
        三、股票分析的具体应用
    第三节 中国机构投资者ESG责任投资体系的建设
        一、ESG责任投资原则
        二、ESG责任投资框架
        三、ESG事件在投资流程中的影响——案例分析
    第四节 监管政策国际比较
        一、全球监管整体现状
        二、ESG责任投资监管政策的学理分析
        三、国际监管政策前沿动态和趋势
        四、中国监管政策的进展和不足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结论
        一、利益相关人理论是ESG责任投资的理论基础
        二、ESG信息对股票收益率的理论影响
        三、财务绩效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四、国内ESG责任投资基金和正向筛选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
    第二节 实践和政策建议
        一、对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实践建议
        二、对中国股票市场监管者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目标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企业国际化的界定
        2.1.2 企业经营绩效的界定
    2.2 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2.1 企业国际化理论
        2.2.2 企业国际化程度深度广度及综合测量指标体系
        2.2.3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2.4 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的相关关系
        2.2.5 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演进模式与驱动因素
    3.1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演进模式
        3.1.1 “产品国际化”发展模式
        3.1.2 “产品国际化”加速发展
        3.1.3 “产品国际化”模式与“经营国际化”模式共同发展
        3.1.4 “经营国际化”加速发展
        3.1.5 “品牌国际化”模式逐步兴起
    3.2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驱动因素
        3.2.1 外源性驱动因素
        3.2.2 内源性驱动因素
    3.3 对超过700 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
        3.3.1 问卷调查及调研访谈工作基本情况
        3.3.2 问卷调查及调研访谈主要结论
    3.4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阻力的进一步探析
        3.4.1 投资保护协定等顶层设计需进一步完善
        3.4.2 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3.4.3 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需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3.4.4 文化差异导致民营企业国际化管理和东道国社区融合方面存在困难
        3.4.5 金融、法律等国际化服务支持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4 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1 企业国际化影响绩效的理论分析
        4.1.2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 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绩效影响的调节效应
        4.2.1 “一带一路”倡议的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2 高管海外经历的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3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的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 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5.1 模型构建
        5.1.1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N型关系的模型构建
        5.1.2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关系的双门槛模型构建
        5.1.3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深度)与绩效关系的模型构建
    5.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5.3 实证结果
        5.3.1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N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5.3.2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关系双门槛模型实证结果
        5.3.3 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深度)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结果
6 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经营绩效影响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6.1.1 “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的模型构建
        6.1.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1.3 “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
    6.2 高管海外经历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6.2.1 高管海外经历调节效应的模型构建
        6.2.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2.3 高管海外经历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
    6.3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6.3.1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节效应的模型构建
        6.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3.3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受内外两种力量共同驱动
        7.1.2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仍面临风险与挑战
        7.1.3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程度(广度)与绩效呈N型相关关系
        7.1.4 “一带一路”倡议显着提升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沿线国家进行国际化的经营绩效
        7.1.5 高管海外经历促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绩效提升
        7.1.6 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绩效提升
    7.2 对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建议
        7.2.1 对政府有关部们的建议
        7.2.2 对企业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实地调研受访者名单
附录 B:调查问卷样本
附录 C:调研访谈提纲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8)V工程机械公司(中国)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企业背景
        1.1.3 企业发展现状
        1.1.4 企业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2 战略管理研究工具及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研究工具综述
        2.1.1 PEST分析模型
        2.1.2 五力分析模型
        2.1.3 EFE/IFE评价矩阵
        2.1.4 SWOT分析
    2.2 文献综述
3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3.2.1 行业竞争者分析
        3.2.2 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3.2.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2.4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5 替代产品的威胁
    3.3 外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
4 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资源分析
        4.1.1 企业品牌资源
        4.1.2 企业文化资源
        4.1.3 柔性人力资源
        4.1.4 财务资源
        4.1.5 供应链资源
    4.2 企业能力分析
        4.2.1 研发能力
        4.2.2 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4.2.3 制造能力
        4.2.4 物流系统保障能力
        4.2.5 信息化管理能力
        4.2.6 产品分销能力
    4.3 内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
5 战略选择与战略实施
    5.1 战略选择分析
        5.1.1 SWOT矩阵分析
        5.1.2 SWOT定量分析
        5.1.3 企业使命与愿景
        5.1.4 战略选择
    5.2 增长型战略目标设定
    5.3 增长型战略实施
        5.3.1 多管齐下实现产品聚焦
        5.3.2 挖掘潜力深化成本优势
        5.3.3 营销助力确保份额提升
    5.4 增长型战略保障
        5.4.1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战略实施
        5.4.2 推动人力资源建设保障战略实施
        5.4.3 推进企业内部持续改进助力战略实施
        5.4.4 整合管理体系保障战略实施
        5.4.5 组织架构调整适配战略实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硏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及结构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业企业
        2.1.1 农业企业的界定
        2.1.2 农业企业的特征
    2.2 组织效能研究
        2.2.1 组织效能基本概念界定
        2.2.2 组织效能与企业管理要素研究
        2.2.3 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及方法
        2.2.4 组织效能评价模型的研究
        2.2.5 组织效能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2.6 效能研究改进与提升方向
        2.2.7 组织效能研究评述
    2.3 组织发展稳健性研究
        2.3.1 稳健性定义
        2.3.2 企业经营稳健性研究
        2.3.3 企业经营稳健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
    2.4 稳健性与组织效能
        2.4.1 企业发展能力与组织效能
        2.4.2 组织能力、企业成长与组织效能
        2.4.3 组织效能与企业稳健成长关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影响因素辨识及分析
    3.1 调研企业的选择
    3.2 农业企业内部组织活动及组织职能分析
        3.2.1 组织结构的选择与分析
        3.2.2 工作职能的界定
    3.3 农业企业运营系统组成要素的辨识
    3.4 资源要素对组织效能的影响辨识
        3.4.1 人力资源要素分析要素
        3.4.2 农业企业的资金资源要素
        3.4.3 原材料资源
        3.4.4 信息资源要素
    3.5 组织效能能力要素的辨识
        3.5.1 组织能力的分类观点
        3.5.2 动态企业能力的阶层模型
        3.5.3 企业成长及成长因素判定
        3.5.4 管理者的能力
    3.6 影响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的外部要素辨识
    3.7 影响组织效能因素汇总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业企业组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可行性分析
        4.1.1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特点
        4.1.2 组织效能的系统特性
        4.1.3 系统动力学适用性分析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构建原则
    4.3 模型构建的技术路线
        4.3.1 模型边界的确定
        4.3.2 模型动态假设
        4.3.3 模型因果关系分析
        4.3.4 建立组织效能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并检验
        4.3.5 效能评价仿真
    4.4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的筛选依据
        4.4.1 农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汇总
        4.4.2 组织效能评价体系已有的研究成果
    4.5 影响因素与组织效能间关系判定
        4.5.1 生产规模扩大的农业企业成长因果关系
        4.5.2 组织能力与规模扩大与组织效能提升的关系
        4.5.3 企业规模扩大对组织效能影响因果关系
        4.5.4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子系统关系判定
    4.6 组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6.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6.2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指标体系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构建
    5.1 各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构建及分析
        5.1.1 农业企业资源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2 农业企业管理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3 农业企业销售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4 农业企业技术产能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1.5 农业企业财务子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5.2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影响因素因果回路图的构建与分析
        5.2.1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系统的因果回路图构建
        5.2.2 组织效能因果回路分析
    5.3 系统积累变量流图模型的建立
        5.3.1 设计积累变量流位流率系
        5.3.2 构建积累变量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二分部图
        5.3.3 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变量方程
    5.4 系统整体流图模型及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
        5.4.1 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
        5.4.2 流位模型中变量方程的设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模型仿真
    6.1 企业背景及基本状况介绍
        6.1.1 企业基本信息
        6.1.2 HY集团管理现状
        6.1.3 HY集团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介绍
    6.2 HY集团组织效能系统仿真模拟及结果分析
        6.2.1 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系统仿真初始数据的设置
        6.2.2 组织效能模型仿真结果及仿真分析
    6.3 HY集团组织效能评价灵敏度分析
        6.3.1 不同企业的不同能力投入比例的灵敏度分析
        6.3.2 单一改变某一因素投入比例模型灵敏度分析
    6.4 仿真结论与建议
        6.4.1 研究结论
        6.4.2 建议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导师简历
致谢

(10)WT地产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和述评
        1.2.1 文献综述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企业经营战略相关概念
        2.1.1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
        2.1.2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层次
        2.1.3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过程
    2.2 理论基础
        2.2.1 竞争战略理论
        2.2.2 发展战略理论
        2.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2.3 经营战略分析方法
        2.3.1 PEST分析法
        2.3.2 SWOT分析法
3 WT地产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3.1 WT地产公司经营战略现状分析
        3.1.1 WT地产公司经营战略现状
        3.1.2 WT地产公司经营战略存在问题分析
    3.2 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行业环境分析
        3.3.1 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全局调控转变为精准调控
        3.3.2 房地产商品属性由居住属性转变为捆绑金融属性
        3.3.3 房地产企业经营模式从高周转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
        3.3.4 房地产企业盈利模式从粗放模式转变为复合模式
    3.4 内部条件分析
        3.4.1 业务范围单一,业绩增长缓慢
        3.4.2 组织架构臃肿,骨干团队稳定
        3.4.3 财务管理稳健,外部融资良好
        3.4.4 企业精神松散,管理效率低下
    3.5 SWOT分析
        3.5.1 优势分析
        3.5.2 劣势分析
        3.5.3 机会分析
        3.5.4 威胁分析
        3.5.5 SWOT矩阵图分析
4 WT地产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的设计与选择
    4.1 精选公司愿景、使命和战略目标
        4.1.1 规划公司愿景
        4.1.2 明确公司使命
        4.1.3 拟定战略目标
    4.2 优化公司经营战略的设计与选择
        4.2.1 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
        4.2.2 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
5 WT地产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的实施步骤与保障措施
    5.1 经营战略优化的实施步骤
    5.2 经营战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未来的企业经营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IPO价值审核与股票市场表现[J]. 张光利,薛慧丽,高皓. 经济研究, 2021(10)
  • [2]金字塔式股权控制关系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多重影响研究[D]. 周立明. 四川大学, 2021(12)
  • [3]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 王宇菲. 吉林大学, 2021(01)
  • [4]绿色创业导向驱动机制及对绿色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 李清. 吉林大学, 2021(01)
  • [5]新租赁准则对我国酒店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以锦江股份为例[D]. 谢秋香.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6]中国股票市场的ESG责任投资研究[D]. 赵斯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7]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绩效研究[D]. 刘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8]V工程机械公司(中国)发展战略研究[D]. 刘崟. 山东大学, 2020(05)
  • [9]农业企业组织效能动态评价研究[D]. 李丹. 吉林大学, 2020(03)
  • [10]WT地产公司经营战略优化研究[D]. 沈涛. 西南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未来的生意会怎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